Workflow
西药
icon
搜索文档
广誉远: 公司章程(2025年5月修订)
证券之星· 2025-06-03 20:15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注册中文名称为广誉远中药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为GuangYuYua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Co., Ltd [5] - 公司住所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广誉远路1号,邮编030800 [6] - 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489,491,141元,已发行普通股489,491,141股,无其他类别股 [7][21] - 公司于1996年11月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首次公开发行1500万股 [4] 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设立党委和纪委,党组织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 [1][44] - 党委由7人组成,设书记1人,专职副书记1人,每届任期5年 [45] - 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包括1名职工代表董事和独立董事 [119] - 董事长为公司法定代表人,代表公司执行事务 [9] 股东会相关规定 - 股东会分为年度股东会和临时股东会,年度股东会每年召开1次 [48] - 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10%以上股份的股东可请求召开临时股东会 [49] - 股东会普通决议需出席股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通过,特别决议需2/3以上通过 [80] - 选举董事时可采用累积投票制,选举两名以上独立董事时必须采用累积投票制 [86] 董事会相关规定 - 董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临时会议可由代表1/10以上表决权股东或1/3以上董事提议召开 [126][127] - 董事会决议需全体董事过半数通过,关联董事不得对相关事项表决 [130][131] - 董事会会议记录需保存10年,内容包括会议日期、出席董事、议程、发言要点和表决结果等 [135][66] 经营范围与经营宗旨 -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中药原料药、西药原料药的生产销售,以及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 [15] - 公司宗旨为创新和传承国药文化,打造中药制造销售和中医药文化传承领域的领先企业 [14] 股份相关规定 - 公司股份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集中存管 [19] - 公司不接受本公司股份作为质权标的 [29] - 董事、高管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得超过所持本公司股份总数的25% [30] - 公司可回购股份的情形包括减少注册资本、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等 [25][27]
南京医药: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03 18:37
公司评级与财务概况 - 南京医药主体信用等级维持AA+,评级展望稳定,"南药转债"信用等级同样为AA+ [2][4][39] - 2024年公司总资产达306.74亿元,同比增长8%,所有者权益77.88亿元,总负债228.86亿元 [6][7] - 2024年营业总收入536.96亿元,同比增长0.2%,净利润7.43亿元,营业毛利率6.28% [6][29] - 资产负债率74.61%,总资本化比率61.68%,短期债务占比56.48% [7][29]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医药流通行业苏皖闽鄂区域龙头,2023年医药批发业收入排名全国第6位 [2][16] - 业务覆盖近70个城市,苏皖闽鄂地区收入占比99%,江苏省内市场占有率领先 [16][17] - 合作上游供应商约1万家,经营品种14.6万个,2024年创新药销售额同比增长110.66%至11.78亿元 [19][20] - 拥有56个物流中心,仓储面积超32万平方米,冷链药品配送车辆112辆 [24][26] 业务运营与战略布局 - 批发业务收入占比95%,2024年收入508.63亿元,毛利率5.79% [29] - 零售门店552家(含420家社会药房),"双通道"药房53家,90%门店具医保资质 [25][26] - 2024年电商业务收入12.33亿元同比增长23%,中药代煎服务收入超1.1亿元 [26][28] - 在建项目投资6.37亿元,包括物流中心建设和生物医药产业园 [28] 财务风险与流动性 - 2024年末应收账款120.10亿元,存货62.86亿元,现金周转天数85.98天 [29][33] -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21.36亿元,未使用银行授信额度182.08亿元 [29][32] - 2025年3月末短期债务898.50亿元,货币资金230.54亿元,覆盖率0.19倍 [33] - 受限资产20.32亿元占总资产6.62%,主要为16.34亿元票据保证金 [33] 行业环境与挑战 - 医药流通行业面临"增收不增利"困境,利润空间压缩且账期延长 [13] - "4+N"竞争格局基本定型,头部企业通过批零协同、数字化转型应对挑战 [13] - 零售药房供给过剩,公司计划加强专业化和多元化建设应对市场竞争 [25] - 带量采购常态化背景下,需关注盈利空间变化及新兴业务开拓 [29]
【零售】金银珠宝销售加速增长,国补品类持续高增——2025年4月社消零售数据点评(姜浩/梁丹辉)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5-20 22:08
社消总额表现 - 2025年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72万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较3月下降0.8个百分点,低于市场一致预期5.48% [2] - 1-4月社消总额累计16.18万亿元,同比增长4.7%,增速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 [2] - 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1.38万亿元,同比增长6.6%,增速较3月下降2.0个百分点 [2] CPI与必选消费品 - 4月CPI同比增速-0.1%,环比3月持平 [2] - 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4.0%,增速较3月上升0.2个百分点 [2] - 饮料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9%,增速较3月下降1.5个百分点 [2] - 日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7.6%,增速较3月下降1.2个百分点 [2] 可选消费品表现 - 纺织服装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2%,增速较3月下降1.4个百分点 [3] - 化妆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7.2%,增速较3月上升6.1个百分点 [3] - 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5.3%,增速较3月大幅上升14.7个百分点 [4] 地产相关品类 - 家用电器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8.8%,增速较3月上升3.7个百分点 [5] - 家具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6.9%,增速较3月下降2.6个百分点 [5] -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同比增长9.7%,增速较3月上升9.8个百分点 [5] 其他消费品类 - 烟酒类零售额同比增长4.0%,增速较3月下降4.5个百分点 [5] - 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9.9%,增速较3月下降8.7个百分点 [5] - 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3.5%,增速较3月上升12.0个百分点 [5] - 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3.3%,增速较3月下降2.9个百分点 [5] 行业趋势总结 - 必选品中粮油食品表现突出,4月同比增速14.0%,1-4月累计增速12.6% [6] - 可选品中金银珠宝类受低基数及投资需求推动,增速达25.3% [6] - 国补相关品类持续高增,家电、文化办公用品增速超30%,体育娱乐、家具、通讯器材维持双位数增长 [6]
广州医药挂牌新三板,曾折戟港股IPO
新京报· 2025-05-20 16:20
5月19日晚,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白云山")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控股子公司广州 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州医药")通知,广州医药股票将于2025年5月20日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 让系统(简称"新三板")挂牌并公开转让。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此前,白云山曾筹划广州医药在H股上市,但2023年12月20日,白云山发布公告 称,考虑到证监会出具的核准批复有效期已届满,且目前境内外资本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结合公司及广 州医药的战略规划,决定终止推进广州医药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上市相关工作。终止分拆上市 后,广州医药拟申请在新三板挂牌,未来将根据资本市场环境及战略发展需要,择机寻求在北京证券交 易所上市。 对于此次广州医药挂牌新三板,白云山表示,广州医药于新三板挂牌后,将仍是本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 的控股子公司,不会影响本公司独立上市地位,不会对本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持续经营构成重大 不利影响。 母公司去年业绩受挫 曾谋求港股IPO未果 资料显示,广州医药成立于1951年,主要从事医药批发和零售业务,包括西药批发;药品零售;中成药 批发;化学药制剂、生物制品(含疫苗)批发;医疗用品及器材零售 ...
新旧结构“转换期”?——4月经济数据点评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5-19 21:43
核心观点 - 经济进入"旧力量"退坡、"新力量"蓄势的"转换期",商品消费以旧换新速度放缓,设备更新周期接近尾声,地产存量项目减少 [4][41] - 社零增速回落0.8pct至5.1%,主要受限额以上商品零售增速下降2.0pct至6.6%拖累,家电保持高位增长38.8%,汽车回落4.8pct至0.7% [2][10] -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4.0%,当月同比回落0.8pct至3.6%,设备购置投资下降3.1pct至16.7%,制造业投资下降1pct至8.1% [2][16] 消费 - 必需消费稳健增长,粮油食品增长14.0%,中西药品增长2.6%,餐饮收入回落0.8pct至5.2% [10][64] - 商品零售结构分化,金银珠宝增长25.3%,文化办公用品增长33.5%,通讯器材增速回落8.7pct至19.9% [10][64] 投资 - 公用事业投资增速下降2.2pct至24.3%,拖累广义基建投资下降1.1pct至9.9% [16][52] - 服务业投资回升0.4pct至3.9%,文体娱投资增长6.9%,狭义基建稳定在5.8% [23][52] - 制造业投资降幅明显,食品制造下降56.9pct至13%,化学原料下降53.3pct至-1.1% [57] 地产 - 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10.3%,当月同比-11.3%,新开工下降22.1%,竣工面积下降17.8pct至-25.8% [1][61] - 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2.8%,销售额增速回落5.1pct至-6.7%,70城新房价格同比回升0.5pct至-4.5% [26][28][30] 工业生产 - 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回落1.6pct至6.1%,采矿业下降3.6pct至5.7%,制造业下降1.3pct至6.6% [36][42] - 汽车生产下降2.3pct至9.2%,计算机通信下降2.3pct至10.8%,有色压延增长7.5% [37][42]
4月经济数据点评:新旧力量“转换期”?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19 20:15
核心观点 - 经济进入“旧力量”退坡、“新力量”蓄势的“转换期”,需紧密跟踪增量政策[4][34] - “旧力量”退坡表现为商品消费以旧换新放缓、设备更新周期尾声拖累投资、地产存量项目减少与刚需释放阶段性结束[4][34] - “新力量”蓄势体现为服务业投资回补、房价供给端压力边际好转[4][34] 各领域表现 - 消费:4月社零同比5.1%,增速回落0.8pct,限额以上商品零售、汽车、通讯器材等增速回调,必需消费稳定[2][9] - 投资:4月固定投资累计同比4.0%,当月同比回落0.8pct,制造业与公用事业投资受设备更新周期退坡影响,服务业投资有韧性[3][14] - 地产:4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10.3%,供给端压力改善,需求端积压刚需释放进入“退坡期”[4][24] - 工业生产:4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6.1%,较3月回落1.6pct,采矿业、公用事业、制造业生产均有回落[5][30] 常规跟踪 - 就业:4月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0.1pct至5.1%,外来、本地户籍人口失业率均回落0.1pct[53] 风险提示 - 外部环境变化、房地产形势变化、稳增长政策推进速度不及预期[6][55]
新旧结构“转换期”?——4月经济数据点评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5-19 19:14
核心观点 - 经济进入"旧力量"退坡、"新力量"蓄势的"转换期",商品消费以旧换新速度放缓,设备更新周期接近尾声,地产存量项目减少 [4][41] - "旧力量"退坡表现为:社零增速回落0.8pct至5.1%,汽车消费增速下降4.8pct至0.7%,通讯器材增速下降8.7pct至19.9% [2][10] - "新力量"蓄势表现为:服务业投资回升0.4pct至3.9%,文体娱投资上升1.3pct至6.9%,房价供给端压力边际好转 [3][23] 消费 - 社零增速回落0.8pct至5.1%,主要受限额以上商品零售增速下降2.0pct至6.6%拖累 [2][10] - 商品消费分化:家电增速上升3.7pct至38.8%,汽车增速下降4.8pct至0.7%,通讯器材增速下降8.7pct至19.9% [2][10] - 必需消费稳健:粮油食品增速上升0.2pct至14.0%,中西药品增速上升1.2pct至2.6% [10][64] 投资 -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4.0%,当月同比回落0.8pct至3.6%,主要因设备更新周期退坡 [2][16] - 制造业投资增速下降1.0pct至8.1%,设备购置增速下降3.1pct至16.7% [16][57] - 公用事业投资增速下降2.2pct至24.3%,拖累广义基建投资增速下降1.1pct至9.9% [16][23] 地产 - 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10.3%,当月同比-11.3%,新开工增速-22.1% [1][26] - 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回落1.2pct,销售额增速回落5.1pct,积压刚需释放进入"退坡期" [26][61] - 供给端改善:住宅竣工增速下降17.8pct至-25.8%,70城新房价格同比回升0.5pct至-4.5% [26][30] 工业生产 - 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回落1.6pct至6.1%,制造业生产回落1.3pct至6.6% [36][42] - 上游行业分化:有色压延增速上升1pct至7.5%,非金属矿物增速下降0.5pct至0.4% [36][37] - 下游行业走弱:汽车生产增速下降2.3pct至9.2%,计算机通信生产增速下降2.3pct至10.8% [37][42] 服务业 - 服务业生产指数当月同比回落0.3pct至6.0%,但仍保持韧性 [42][48] - 服务业零售额累计同比5.1%,文体娱投资增速上升1.3pct至6.9% [3][23] - 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回补,显示服务业修复加快 [3][23]
2025年一季度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额达470.88亿美元 同比微增0.38%
智通财经网· 2025-05-13 16:52
医药外贸整体表现 - 2025年一季度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额470.88亿美元,同比微增0.38%,呈现"总量平稳、结构优化"特征 [1] - 出口额266.32亿美元(+4.39%),进口额204.56亿美元(-4.42%),反映国内产业升级带来的进口替代效应 [1] - 西药类产品占比54.4%(256.05亿美元),医疗器械占比41.5%(195.61亿美元),中药类下滑3.42%至19.43亿美元 [1][5] 出口市场结构 - 美国为最大单一市场(46.39亿美元,+9.6%),维生素、激素中间体和一次性耗材贡献主要增量 [2][8] - 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108.8亿美元(+5.23%),俄罗斯(+12.54%)、沙特(+9.54%)增长显著 [2][9] - 新兴市场表现强劲:非洲(11.53亿美元,+11.18%)、南美(23.96亿美元,+11.1%),埃及(+29.37%)、阿根廷(+40.85%)领涨 [2][18][21] - 传统市场分化:欧盟整体+4.43%(德国+8.24%),日本(-2.93%)、韩国(-6.68%)下滑 [2][8][12] 产品细分表现 西药类 - 西药原料出口111.08亿美元(+5.19%),激素类、维生素类表现亮眼,呼吸系统用药、青霉素类下滑 [1][5] - 原料进口逆势增长22.52%至27.32亿美元,激素中间体、抗感染类原料采购激增 [3][5] - 高端药品(抗癌药、罕见病药)进口依赖度仍高,但增速放缓 [3] 医疗器械类 - 出口115.58亿美元(+5.38%),一次性耗材(25.66亿美元,+9.36%)和医用敷料(9.75亿美元,+4.74%)为主力 [1][5] - 高端设备进口替代加速: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进口下降7.01%,国产CT、MRI设备替代明显 [1][3] 中药类 - 提取物出口7.83亿美元(+9.35%),中成药(-24.75%)、保健品(-25.24%)大幅下滑 [1][5] - 对美中药出口增长21.94%(2.23亿美元),欧盟市场下降58.17% [11][12] 区域贸易动态 - 美国市场:西药类进出口30.87亿美元(+14.08%),医疗器械出口27.09亿美元(+7.07%) [12] - 东盟市场:西药类进出口18.96亿美元(+5.49%),越南(6.0亿美元)、泰国(5.6亿美元)为主要出口国 [14][15] - 拉丁美洲:医疗器械出口9.28亿美元(+16.61%),巴西(8.4亿美元,+17.1%)占比35% [18][19] - 印度市场:西药类出口17.09亿美元(+7.75%),但本土产能扩张可能抑制未来中国原料药出口 [2][19]
贸易摩擦下中美医药市场影响几何?药企如何突围
中国经济网· 2025-04-29 19:48
中美医药贸易现状 - 2024年中国医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993.8亿美元,同比增长2.1%,其中出口额1079.6亿美元,同比增长5.9%,结束连续两年下降趋势 [1] - 中药类产品出口52.8亿美元,同比下降3.3%;西药类产品出口539.6亿美元,同比增长5.7%;医疗器械类产品出口487.5亿美元,同比增长7.3% [1] - 中国对美国出口以原料药为主,进口以制剂为主,美国80%的原料药依赖进口,中国是其重要的活性药物成分、前体产品和仿制药来源地 [2] 美国医药市场影响 - 25%的药品关税将导致美国药品成本每年增加510亿美元,若全部转嫁则药品价格上涨高达12.9% [3] - 美国面临数百种药物供应短缺,包括紧急药物,原因包括处方量激增、生产延迟、原材料供应链中断等 [3] - 关税政策将增加美国仿制药贸易成本,可能造成药品短缺,同时提高本土药企研发成本和患者就医成本 [2][3] 中国医药市场影响 - 中国药企在美国出口规模不大,以本土市场为主,创新药出海主要通过BD合作对外授权,美国阶段性关税豁免使短期影响有限 [4] - 对等反制措施导致从美国进口的部分医药和医疗器械价格上涨,但中长期看为自主研发和国产替代带来机遇 [4] - 贸易冲击可能影响原研药和生化制药,特别是血液制品领域,但将加速国内相关领域国产替代进程 [4] 中国药企应对策略 - 加强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优化全球布局,在稳住欧美市场同时重视新兴市场,挖掘国内市场增量如银发经济需求 [6] - 善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手段提升传统医药产业质量,构建自主可控的医药供应链和产业链体系 [6] - 突破对美国技术依赖,发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经济体优势应对关税冲击 [3][6]
九州通2024年业绩稳中有进,一季度净利大增80.38%
全景网· 2025-04-29 11:05
核心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达1,51810亿元,归母净利润250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814亿元,剔除特定因素后营收同比增长25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988%,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489% [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42016亿元,同比增长382%,归母净利润970亿元,同比增长8038%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转正至3083亿元,核心业务医药分销稳定增长,新兴业务(工业自产/OEM、中药、数字物流)增速均达20%左右 [4] 战略转型与业务进展 "三新两化"战略落地 - **新产品战略**:总代品牌推广业务(CSO)销售规模达19267亿元,引进品规2,247个,销量过亿单品52个,工业自产及OEM收入3007亿元(+2149%) [7][8] - **新零售战略**:加盟药店超29万家,B2C电商收入980亿元,服务3,500万C端用户,物流网络覆盖全国96%区域 [8] - **新医疗战略**:AI辅助诊断平台覆盖1,377家诊所,提供全流程诊疗服务 [8] - **数字化战略**:研发投入346亿元(+2432%),47个数字化转型项目中45个已上线,开发物流/诊疗等AI智能体 [9] - **不动产证券化**:Pre-REIT基金募集1645亿元,公募REITs募集1158亿元,公众认购倍数达1,192倍创纪录 [9] 核心业务细分表现 - **工业板块**:西药工业收入592亿元(+2692%,毛利率4248%),中药工业自产品种收入2286亿元(+2145%,毛利率1644%) [4] - **中药全产业链**:销售收入4962亿元(+1814%),自主研发区块链追溯平台覆盖55万批次饮片 [5] - **数字物流**:收入1064亿元(+2532%),毛利额236亿元(+1708%),构建"三网融合"供应链体系 [5] 社会责任与股东回报 - 2024年公益捐赠超1,821万元,聚焦节能减排(光伏电站装机2057MW,年减排11,021吨CO₂)、乡村振兴 [2][11] - 拟派发现金红利997亿元,叠加股票回购合计1265亿元,占归母净利润5047%,上市以来累计分红及回购6861亿元 [2][12] - 实施"三花"人才战略,引进264名高端人才,人才投入052亿元(+16992%) [12][13] 未来展望 - 2025年为"三新两化"战略决胜年,将持续推进战略转型与人才引进,完成三年规划收官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