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胶原蛋白

搜索文档
反腐!炮轰!正名!华熙生物在焦虑什么?
北京商报· 2025-05-22 21:30
公司动态 - 华熙生物两度在微信公众号发文回应市场对透明质酸与重组胶原蛋白的讨论,强调透明质酸对胶原蛋白的先导牵引作用[1][4] - 公司指出获批三类医疗器械数量是评估成分安全性和技术壁垒的关键指标,并强调其透明质酸相关医美注射类产品三类医疗器械证数量行业最多[4][5] - 华熙生物认为市场上的重组胶原蛋白产品本质属于多肽,与人体内胶原蛋白存在差异,不应混为一谈[5] 业绩表现 - 2024年华熙生物营收53.71亿元同比下降11.61%,归属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降70.59%[6] - 公司医美业务表现较好,原料业务收入12.36亿元同比增长9.47%,医疗终端业务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32.03%[7] - 消费品相关业务收入25.69亿元同比下降31.62%,是业绩主要拖累因素[7] - 2024年一季度营收10.78亿元同比下降20.77%,归属净利润1.02亿元同比下降58.13%[7] 行业趋势 - 医美行业正在快速发展,市场需求增长,服务质量提高[8] - 行业未来需要从"流量驱动"向"价值驱动"转型,需强化监管、技术赋能和科学引导[8] - 市场热点从透明质酸向重组胶原蛋白转移,相关企业股价和业绩表现优异[1][6] 管理变革 - 2024年华熙生物进行管理变革,组织架构升级、薪酬体系变革等费用超过7000万元,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约1.89亿元[7] - 公司2024年3月开展反腐行动,要求贪腐人员在3月31日前主动交代问题,否则移交司法部门[9] - 公司调整高管团队,刘爱华不再担任副总经理职务,徐桂欣与栾依峥改任业务副总裁,同时聘任汪卉、相茂功为副总经理[10]
福瑞达:夯实玻尿酸科技壁垒 发力重组胶原蛋白轻医美赛道
齐鲁晚报· 2025-05-22 21:19
公司概况 - 鲁商福瑞达是国内少数凭借单一成分(玻尿酸)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并实现跨行业多元化布局的企业,在药品、化妆品、食品等领域均取得巨大成功 [1] - 公司带动全球70%以上玻尿酸原料来自中国,形成千亿级产业链 [1] - 目前公司以重组胶原蛋白为第二增长曲线,开启"二次创业" [1] 玻尿酸技术突破 - 上世纪80年代通过微生物发酵法实现玻尿酸工业化制备,将传统动物提取法价格降低90% [2] - 技术突破使中国玻尿酸进军全球市场,打破外企垄断 [2] - 玻尿酸在人体皮肤中含量占50%,具有保湿、舒缓、修复和抗衰等功能 [2] 玻尿酸产业链布局 - 构建涵盖原料、药品、化妆品、功能性食品、医疗器械的完整产业链 [3] - 拥有4个国家科研平台和17个省级科研平台,7个工业生产基地 [3] - 推出爱维、润洁、润舒、施沛特等明星产品,每年帮助百万白内障患者和骨关节患者 [3] 玻尿酸技术创新 - 开发硅烷化、乙酰基嫁接、阳离子基团嫁接等修饰技术,形成多样化玻尿酸原料家族 [3] - 推出10D玻尿酸、透明质酸锌、小分子水解透明质酸等专利成分 [4] - 颐莲玻尿酸喷雾连续多年全国销量第一 [4] 重组胶原蛋白布局 - 2023年12月推出医学美容品牌珂谧,投资亿元建成山东省首条重组胶原蛋白生产线 [6] - 重组胶原蛋白相比动物源具有无病毒风险、高生物相容性等优势,被视为"下一代再生医学材料" [6] - 已完成Ⅰ型、Ⅲ型、Ⅳ型及ⅩⅦ型胶原蛋白技术储备,取得多项专利 [7] 重组胶原蛋白技术进展 - 取得医用级重组胶原蛋白原料准入资质,牵头制定《重组胶原蛋白渗透团体标准》 [7] - 推出Matrix Colla-1愈胶原原料,精准补充多种蛋白成分 [7] - 拥有多个胶原蛋白Ⅱ类医疗器械产品,Ⅲ类产品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7] 行业地位 - 全球玻尿酸产业由中国企业主导,形成"全球玻尿酸看中国,中国玻尿酸看山东"格局 [4] - 公司用40年完成玻尿酸领域从技术突破到全球引领的逆袭 [8] - 在重组胶原蛋白赛道采用"硬科技+重生态"模式开辟新市场 [8]
平安健康与高和医药携手可复美,共建皮肤修复领域创新生态体系
搜狐财经· 2025-05-22 18:47
战略合作 - 平安健康与高和医药就可复美品牌达成战略合作,标志着公司在医疗健康器械领域的战略布局进入新阶段[1] - 双方将共同推动重组胶原蛋白及相关产品的创新应用,为用户提供更丰富、便利、智能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1] - 合作将完善平安健康在医疗健康器械领域的布局,推动消费医疗类器械产品在商保场景下的运用[3] 公司优势 - 平安健康拥有丰富的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支付方资源、广泛的服务供应商网络、完善的服务标准体系及强大的生态资源[3] - 公司深耕"家庭医生"和"养老管家"两大核心枢纽建设,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医疗健康养老管理服务商[3] - 高和医药作为可复美零售药店渠道全国总经销商,经过四年深耕运作已赢得市场高度认可[3] 品牌与技术 - 可复美是巨子生物旗下核心品牌,以重组胶原蛋白为核心技术成分,专注于解决各类皮肤问题[3] - 品牌从医疗器械延伸至功效护肤品领域,已逐渐走进消费者日常生活[3] - 可复美凭借强大的科技实力和硬核产品品质获得市场认可[3] 合作展望 - 双方将共同探索重组胶原蛋白在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及医疗康复中的创新应用[3] - 合作将整合高和医药终端能力、可复美技术优势与平安健康资源平台[4] - 平安健康将继续深化与优质品牌及医疗机构合作,构建多元化、高品质的医疗健康器械生态[4]
ESG年报解读|丸美生物研发投入占比不足3%,核心产品依赖代工引全链路自主质疑
搜狐财经· 2025-05-22 14:54
环境表现 - 公司入选"广东省绿色工厂",通过屋顶光伏发电、绿电甲醇替代普通甲醇等措施降低碳排放 [5] - 完成三款明星单品碳足迹核算,并通过购买碳汇实现2023年产品碳中和 [5] 社会贡献 - 聚焦生物科技,落地全国重组功能蛋白技术研究中心,牵头启动《重组可溶性胶原》行业标准制定 [5] - 新增专利44项,参与76项行业标准制定,与42所高校合作,布局三大研发中心 [10] 公司治理 - 2024年派发现金红利3.09亿元,上市以来累计分红占净融资额99.03% [6] - 信息披露合规率100%,通过业绩说明会、投资者热线等渠道强化沟通 [6] 研发与营销对比 - 2024年研发费用0.74亿元,销售费用16.35亿元,销售费用是研发费用的22倍 [7] - 研发投入仅占营收2.48%,自2019年以来始终低于3%,低于同行珀莱雅(1.95%)、上海家化(3.2%)、贝泰妮(5.9%)、华熙生物(8.7%) [7] - 公司回应称广告宣传是快消品刚性成本,研发占比2%已属行业高水平 [8] 营销策略 - 聘请范丞丞等明星代言,通过小红书和抖音采用"内容种草+直播转化+情感共鸣"策略 [7] - 强调"央视认证"、"科学家论坛"等科学传播活动,但本质仍属营销费用 [11][13] 生产与技术争议 - ESG报告宣称拥有"全链路研发体系",但合作伙伴维琪科技招股书显示公司采购ODM成品(眼膜、面霜等),金额达690.26万元 [16][17] - 实控人孙怀庆曾计划减持不超过1203万股(占总股本3%),公告后股价次日大跌7.05% [18] - 5年内六位高管离职,叠加代工模式引发技术空心化担忧 [18] 品牌战略调整 - 2023年12月证券简称由"丸美股份"变更为"丸美生物",业务增加"医美"标签但未见新品上市 [6][7]
锦波生物股价、市值双双位列北交所第一
证券日报· 2025-05-22 00:43
公司概况 - 山西锦波生物医药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在太原召开 现场座无虚席 [2] - 公司以577 50元 股收盘 总市值511 16亿元 股价和市值均位列北交所第一 [2] - 公司于2023年7月在北交所上市 是A股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 [3] - 核心业务为以A型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为核心原材料的高端植入级医疗器械研发 生产及销售 [3] - 公司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山西省合成生物产业链"链主"企业 [3]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4 43亿元 同比增长84 92%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 32亿元 同比增幅144 27% [3] - 业绩增长主要源于医疗器械 功能性护肤品 原料收入增长 [3] - 2024年度分红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元(含税) 共派发1 77亿元 [6] - 资本公积每10股转增3股 预计转增2655 35万股 [6] 研发创新 - 公司定位为科研型企业 擅长研发并产业化原始创新的功能蛋白新材料 [3] - 2024年4月获得国际首个合成生物法生产的"注射用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凝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4] - 该产品实现了我国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生物新材料各种剂型的全覆盖(溶液 凝胶 固体) [4] 行业前景 - 中国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市场预计以44 93%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5] - 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585 7亿元 2030年将达2193 8亿元 [5] - 公司强调产品研发注重有效性和安全性而非单纯追求数量 [5] 国际化战略 - 已获得越南D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为首个境外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注射用医疗器械 [6] - 取得美国 欧洲 巴西等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专利证书 [6] - 产品"出海"是公司重要战略 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 [6]
锦波生物(832982):2024年报及2025一季报点评:薇旖美持续亮眼增长,新品三类械空间可期
长江证券· 2025-05-21 19:1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 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2025Q1 延续高增长态势,预计 2025 - 2027 年 EPS 为 13.00、17.86、23.62 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2][4][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43 亿元,同比增长 85%;归母净利润 7.3 亿元,同比增长 144% [2][4] - 2025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66 亿元,同比增长 62.5%,实现归母净利润 1.69 亿元,同比增长 66% [2][4] 业务情况 - 2024 年单一材料/复合医疗器械营收分别为 11.28/1.25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99.7%/9.0%,功能性护肤品/原料营收分别为 1.42/0.46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86.8%/89.1% [9] - 2024 年单一材料医疗器械维持高速增长,薇旖美终端影响力扩大,全年覆盖医美机构数量翻倍至 4000 家,临床应用超 200 万支 [9] - 2024 年原料业务知名度提升,客户采购量和覆盖客户数增长,海外业务取得进展 [9] - 2024 年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围绕创新材料优势建设自有品牌 [9] 盈利情况 - 2024 年毛利率提升 1.9 个百分点至 92%,销售和管理费率分别下降 3.2 和 3 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率同比提升 12.3 个百分点 [9] - 单四季度毛利率同比优化 0.7 个百分点至 91.3%,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收窄 1.6、2.8、2.9 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率提升 5.9 个百分点至 46.7% [9] - 2025Q1 单季度毛利率同比收窄 1.8 个百分点,销售/管理费用率收窄,研发费率提升,归母净利润率 Q1 季度实现 46%,持续同比提升 [9] 投资建议 - 公司在薇旖美高增基础上强化品牌宣传和人群破圈,新品有望开拓终端应用空间,接力公司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9]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 给出 2024A - 2027E 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及基本指标预测数据 [13]
美妆个护25Q1总结及Q2展望:Q1分化延续,Q2大促催化下关注头部国货机会
招商证券· 2025-05-21 13:2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化妆品板块24年及25Q1业绩分化延续,头部国货凭借性价比、差异化产品及定位、大单品战略及精细化线上运营等优势实现较好增长;个护板块25Q1表现亮眼,头部国货品牌凭借产品升级及渠道拓展表现更为强势;展望Q2,618大促有望进一步催化国货增长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化妆品 2024&25Q1业绩综述:头部国货延续增长 - 收入和利润分化延续,头部国货实现较好增长,港股重点公司收入及利润呈较快增速,A股公司分化趋势延续,丸美生物、润本股份增长稳定,珀莱雅收入端降速但利润端有韧性,华熙生物、贝泰妮、上海家化业绩下滑或亏损 [13] - 多数重点公司毛利率及销售费用率提升,多数毛销差及净利率维持平稳或下滑,仅珀莱雅25Q1提升明显 [12][19]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方面,毛戈平、巨子生物现金流增长,其余部分公司现金流有所下降,上海家化因2023年支付股权激励行权现金带来较大现金流出,2024年现金流大幅增长 [21] 2025年线上及社零数据跟踪 - 2025年1 - 4月化妆品社零累计增速为+4.0%,慢于整体限额以上社零增速,大盘相对稳定 [23] - 线上方面,护肤品类目4月天猫护肤GMV同比+10%、抖音+14%,Q1天猫+14%、抖音+33%;彩妆香水类目4月天猫彩妆香水GMV同比-3%、抖音+19%,Q1天猫+6%、抖音+35%;不同品类在平台间表现差异符合平台定位认知 [26][29] - 25Q1重点品牌表现趋势与季报一致,4月重点国货品牌GMV增速各有不同 [33] 25Q2投资展望:关注618催化,头部国货有望超预期 - 2025年天猫618大促提前一周开启预售,国货美妆整体较24年呈进步趋势,国产替代加深,头部国货品牌具备价格、成分创新和线上平台运营优势,预计可实现较快增长 [38] - 建议关注巨子生物、丸美生物、毛戈平、润本股份,各公司均有良好发展态势和增长预期 [41][42][43][45] 个护 2024&25Q1业绩综述:头部国货品牌凭借产品升级及渠道拓展表现更为强势 - 收入端,24年主要个护公司收入同比多增长,25Q1收入表现亮眼,国货自主品牌表现较代工公司更强势 [46][47] - 个护品牌凭借产品结构升级及品牌效应提升或稳定毛利率,代工制造类公司通过成本压降提升毛利率 [51] - 多数公司销售费用率整体增加,百亚股份与登康口腔增长明显,稳健医疗管控较严 [53] - 利润增长趋势分化,百亚股份、登康口腔、稳健医疗利润实现不同程度增长 [58] 25Q2投资展望:线上拓展与中高端品牌化趋势不改,公司发展各有看点 - 持续关注国货品牌线上渠道拓展与中高端品牌化进展,个护细分领域展现线上渗透率提升、细分个性化需求涌现特点 [60] - 卫生巾行业,618大促开启,国产品牌有望凭借营销等优势超额受益,建议关注百亚股份、稳健医疗、豪悦护理 [61] - 口腔护理行业,需求相对稳定,消费者有功效护理进阶需求,登康口腔渠道拓展与产品升级驱动业绩增长,建议关注 [62]
锦波生物:原料产品已与欧莱雅集团合作并取得一定收入
财经网· 2025-05-20 21:26
行业前景 - 中国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市场将以44.93%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2025年达到585.7亿元 2030年达到2,193.8亿元 [1] - 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凭借安全性、有效性等特点获得市场广泛认可 行业呈现逐渐增长趋势 [1] 公司研发进展 - 已完成Ⅲ型、ⅩⅦ型等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基础研究 在妇科、泌尿科、皮肤科等7大领域开展应用研究 [1] - 注射用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生产车间项目计划今年投产 主要针对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及注射类凝胶产品 [1] 产品管线 - 注射用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凝胶于4月9日获批 5月16日在戛纳电影节全球首发HiveCOL"蜂巢"胶原组织网凝胶 [2] - 该产品主要用于结构性修复和功能性恢复 治疗用途为中面部填充 填补市场空白 [2] 品牌建设与渠道 - 已建设医疗器械品牌"薇旖美"和功能性护肤品品牌"重源"、"ProtYouth" [2] - 重视线上线下渠道协同发展 未来将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渠道策略 [3] 国际化战略 - 获得越南D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为首个境外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注射用医疗器械 [2] - 已取得美国、欧洲、巴西等多国专利证书 产品出海稳步推进 [3] - 原料产品已与欧莱雅集团合作 并取得一定收入 [2] - 优先开拓东南亚市场 考虑注册证获取速度、距离远近、客户群体等因素 [2]
独家|华熙生物回应“点名券商”事件:透明质酸遭踩踏和抹黑,两大协会力挺“科学正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0 14:43
针对突然向券商"开炮",A股医美巨头华熙生物(688363.SH,股价53.21元,市值256.3亿元)作出最新 回应。 今日(5月20日)午间,华熙生物方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来独家回应。在回应中,华熙生物表 示:"透明质酸是中国在全球占据第一份额的优势产业,涉及到科研、医疗、医美、美妆、营养健康等 多个生命健康的相关领域,因此整个透明质酸产业都一直希望华熙生物作为行业龙头可以带头发声,纠 正近年来针对透明质酸这一生命科学关键物质的罔顾科学的踩踏和抹黑。" 5月19日晚间,华熙生物在其官方微信号发布《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的文章,对市场上流行 的"玻尿酸过时"的观点,进行了点名驳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华熙生物在文章中点名几家券商机构称,2022年开始,随着资本市场不 断追求新的公司题材,重组胶原蛋白概念被看似幸运地选中了。为了营造比透明质酸产业更大的预期, 围绕某重组胶原企业的研报中,出现了大量直接针对中国透明质酸产业的所谓"对比研究"。 文章称,透明质酸"过时论"的兴起,本质上是一场由"浮躁资本"构建的题材幻象,试图用"神话过时"绕 开中国产业发展必然面临的进阶过程,引导资本和市场资 ...
华熙生物:目前重组胶原主要需通过注射才有效果,涂抹类产品效果不可一概而论
财经网· 2025-05-20 14:18
行业倡议 - 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与中国整形美容协会联合发布医美和美妆行业健康生态倡议书 提出五大倡议方向:科学理性 科普认知 包容创新 诚信宣传 行业自律 [1] - 倡议要求以临床数据和国际研究共识为产品功效背书 抵制虚假宣传 组建行业自律联盟对不文明行为进行评议公示 [1] 技术路线争议 - 华熙生物公开质疑部分研报中"胶原蛋白强于玻尿酸"的结论 认为这类误导性结论与"玻尿酸过时论"形成舆论共振 损害中国透明质酸产业基础 [2] - 公司澄清对重组胶原蛋白的质疑主要针对涂抹类护肤品功效夸大 强调注射类三类械证产品才有效果 其投资的重组胶原企业产品为骨科注射类 [2] 产品功效定位 - 华熙生物旗下夸迪修复贴为二类医疗器械 按监管要求不应具有药理或代谢作用 功效限于创面保护而非组织反应 [3] - 公司战略仍以透明质酸合成生物技术为核心 向糖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延伸 认为细胞外基质ECM才是兼容多种物质的关键研究方向 [3] 科研证据评估 - 华熙生物指出当前科研证据显示重组胶原蛋白在抗衰老机制中未达透明质酸的作用等级 因此未将其作为消费品主流技术路线宣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