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

搜索文档
中国央行,增持黄金!连续第10个月
中国证券报· 2025-09-07 12:16
| 项目 Item | 2025.01 | | 2025.02 | | 2025.03 | | 2025.04 | | 2025.05 | | 2025.06 | | 2025.07 | | 2025.0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亿美元 | 亿SDR | 亿美元 | 亿SDR | 亿元 | 亿SDR | 亿美元 | 亿SDR | 亿美元 | 亿SDR | 亿美元 | 亿SDR | 亿美元 | 亿SDR | 亿美元 | 亿SDR | | | 100million | 100million | 100million | 100million | 100million | 100million | 100million | 100million | 100million | 100million | 100million | 100million | 100million | 100million | 100mill ...
央行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
搜狐财经· 2025-09-07 11:39
外汇储备变动 - 2025年1月至4月外汇储备持续增长 从32090.36亿美元增至32816.62亿美元 [1] - 基金组织储备头寸从1月100.48亿美元增至4月111.86亿美元 [1] - 特别提款权从1月527.12亿美元增至4月550.51亿美元 [1] 黄金储备变化 - 黄金储备从1月2065.34亿美元增至4月2435.85亿美元 增幅达17.9% [1] - 黄金持有量从1月7345万盎司增至4月7377万盎司 [1] - 央行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储备 但增量连续6个月处于低位 [3] 国际储备结构 - 2025年8月末黄金占官方国际储备资产比例为7.3% 低于15%的全球平均水平 [3] - 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构成国际储备资产主要组成部分 [3] - 其他储备资产在1月至4月期间保持负值 4月为-1.57亿美元 [1] 黄金增持战略 - 央行增持黄金为优化国际储备结构 [3] - 增持黄金可增强主权货币信用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3] - 国际金价易涨难跌 控制成本角度暂停增持必要性下降 [3] 市场影响因素 -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推动国际金价大幅上涨 [3] - 美国政府对美联储独立性冲击力度加大影响金价 [3] - 全球政治经济形势支撑金价长期走强 [3]
央行连续第10个月增持黄金,持续增持成为常态
第一财经· 2025-09-07 10:55
央行黄金储备动态 - 中国8月末黄金储备达7402万盎司 较7月末7396万盎司增加6万盎司 为连续第10个月增持 [1] - 中国官方国际储备资产中黄金占比7.0% 明显低于15%左右的全球平均水平 [2] 全球黄金需求趋势 - 2024年全球黄金需求总量达4974吨 创历史新高 [1] - 二季度全球央行净购金166吨 增储量同比减少21% [1] - 上半年央行购金量维持在五年平均水平以上 较十年平均水平高出40%以上 [1] 黄金储备地位变化 - 2024年各国央行黄金储备占比达20% 成为按市场价格计算的第二大全球储备资产 仅次于美元的46% 超过欧元的16% [1] - 黄金储备占比接近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水平 [1] 央行购金战略方向 - 央行持续增持黄金的战略方向不会改变 因黄金在避险、抗通胀、长期保值增值方面存在不可替代优点 [1] - 增持黄金可优化国际储备结构 需适度减持美债 [2] - 增持黄金能增强主权货币信用 为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有利条件 [2]
央行连续第10个月增持黄金,持续增持成为常态
第一财经· 2025-09-07 10:54
央行黄金增持趋势 - 中国央行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 8月末黄金储备达7402万盎司 较7月末7396万盎司增加6万盎司 [1] - 全球央行二季度净购金166吨 同比减少21% 但上半年购金量维持在五年平均水平以上 较十年平均水平高出40%以上 [1] - 中国黄金储备占官方国际储备资产比例仅7.0% 明显低于15%的全球平均水平 [2] 黄金需求与储备地位 - 2024年全球黄金需求总量达4974吨 创历史新高 [1] - 2024年各国央行黄金储备占比达20% 成为按市场价格计算的第二大全球储备资产 仅次于美元的46% 超过欧元的16% [1] - 黄金兼具金融和商品多重属性 在避险、抗通胀和长期保值增值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优点 [1] 战略意义与发展方向 - 央行增持黄金有助于优化国际储备结构 推进国际储备多元化 适度减持美债 [1][2] - 增持黄金能增强主权货币信用 为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有利条件 [2] - 央行持续增持黄金的战略方向不会改变 未来仍将成为购金主力 [1][2]
出国就变称呼!人民币只在中国叫“人民币”?看完涨知识了
搜狐财经· 2025-09-06 19:32
货币命名规则与国际标准 - 人民币官方英文缩写为CNY 即Chinese Yuan的ISO 4217国际标准代码 其中CN是中国的国家代码 Yuan是单位元的音译 [2] - 命名体系遵循国际惯例 与美元USD 欧元EUR等货币编码逻辑一致 [2] - Yuan一词源于汉语圆 指古代银圆单位 而Renminbi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法定称谓 强调人民的货币属性 [2] 境外使用偏好及原因 - 境外媒体和金融机构更倾向使用Chinese Yuan而非Renminbi 原因包括历史习惯 语言简化和金融体系适配性 [5] - Yuan比Renminbi更易拼读 且与日元Yen等亚洲货币名称结构相似 [5] - 国际外汇市场需要简短明确的货币代码 CNY能清晰对应国家与单位 [5] - 随着经济崛起 Renminbi使用频率提升 如IMF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时同时标注RMB和CNY两种表述 [5] 地区别称与文化差异 - 人民币在东南亚华人圈被称为红票 因第五套人民币以红色为主色调 [7] - 港澳地区偶尔使用中元 以区别于港币HKD和澳门元MOP [7] - 国内网络俚语称软妹币 是谐音梗的娱乐化表达 [7] - 跨境贸易中 缅甸边境商人直接使用汉语发音交易 俄罗斯远东地区称为китайский юань 俄语中国元 [7] 国际化进程与挑战 - 2023年人民币跨境支付占比约3.2 虽创新高但远低于美元的40 [9] - 大宗商品贸易仍以美元计价 削弱CNY的实际影响力 [9] - 英语世界对Yuan的认知度高于Renminbi 显示文化输出短板 [9] -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国际化 哈萨克斯坦等国已实现人民币直接挂牌交易 [9] - 数字人民币e-CNY的推广可能重塑格局 [9] 命名与身份认同 - 货币名称演变反映国家发展史 如民国时期法币 金圆券反映政权更迭 人民币标志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建立 [11] - 年轻一代用软妹币调侃物价 海外华人以红票维系身份认同 [11] - 部分国家区分货币政治与经济属性 如台湾地区称人民币而非中国元以模糊主权归属 日本媒体使用元避免政治敏感 [11]
2025年全球人民币国际化系列路演活动澳大利亚站在悉尼举办
人民网· 2025-09-06 08:45
人民币国际化推进 - 2025年全球人民币国际化系列路演活动澳大利亚站在悉尼举办 吸引中澳金融与企业界100余名代表参会[1] -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融入全球市场的自然结果 体现国际社会对中国长期发展的信心[3] - 人民币国际化稳慎扎实推进 跨境交易使用更广泛 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进一步提升[5] 中澳金融合作深化 - 中澳金融合作不断深化 两国在贸易融资、资本市场和绿色金融等领域合作日益紧密[3] - 澳大利亚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人民币清算、结算和投资 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新动力[7] - 推动更多澳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 分享中国经济增长机遇[7] 中国银行悉尼分行角色 - 作为南太平洋地区唯一人民币清算行 中国银行悉尼分行将继续发挥金融桥梁作用[3] - 以高质量金融合作助力中澳企业可持续发展 促进中澳经贸关系持续深化[3] - 以在澳复业40周年为契机把握合作机遇 积极开拓进取实现高质量发展[5] 人民币市场投资机遇 - 中国银行上海人民币交易业务总部负责人就人民币债券市场整体情况及投资机遇作主题宣讲[9][10] - 与会嘉宾围绕人民币国际化与中澳投资、人民币助力贸易高质量发展等议题展开研讨[10] - 活动以"四十载携手同行 共筑人民币新机遇"为主题 是落实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开放战略的重要举措[10]
印度网友:中国别做梦了,想让人民币取代美元?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印度还没吭声
搜狐财经· 2025-09-06 01:10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 - 人民币在全球支付清算中使用比例达4.14% 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11] - 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权重上调至12.28%[11] - 境外市场主体将人民币作为融资货币进行对华贸易[11] 国际贸易结算实践 - 与中国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可减少手续费并简化流程[6] - 边境贸易普遍使用人民币 企业跟进成为市场选择[8]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贸易市场之一 直接使用人民币结账成为必然[11] 货币格局对比 - 美元在国际支付中占比近50% 外汇储备占比近60%[11] - 人民币两年间支付份额上升近2个百分点[11] - 人民币为国际货币体系提供多元化选择[6][10][12] 国际化驱动因素 - 经济实力增强推动人民币自然国际化[11] -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偏好使用人民币[11] - 国际贸易中人民币计价合同数量持续上升[11] 全球影响评估 - 人民币国际化推动国际贸易多元化平衡化发展[11] - 为世界经济注入新活力与稳定性[11] - 促进全球经济向更公平公正方向发展[12]
人民币只在中国叫“人民币”,出国就变名字了?这叫法确实高大上
搜狐财经· 2025-09-06 00:57
人民币的历史与命名 - 第一套人民币于1948年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采用工农兵图案而非现代领袖头像,部分钞票甚至使用牛皮纸印刷[3][5] - "人民币"名称直接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理念,与旧社会"法币""金圆券"等快速贬值的货币形成鲜明对比[5] - 解放初期民众对人民币持有高度信任,有案例显示粮站不仅接受人民币兑换还额外补贴粮票[6] 国际标准代码体系 - 国际标准代码CNY由China前两字母CN和Yuan首字母Y组成,主要用于银行间结算和正规金融场合[8][9] - RMB作为拼音缩写在国际场景中也有使用,特别是在唐人街等非正式场合,但正规金融机构仍优先采用CNY[9] - 人民币代码已与USD、EUR等主要货币并列显示在国际财经屏幕上,标志着其国际地位提升[11] 国际化进程表现 - 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境外交易可直接使用人民币结算,无需通过美元中转[11] - 2023年东南亚客户主动要求使用CNY付款,原因是"人民币汇率稳定性优于美元"[11] - 全球银行积极建设CNY清算系统,尽管系统搭建复杂但业务需求旺盛,汇丰银行案例显示机构争相开展人民币业务[12] - 在泰国夜市和新加坡商场,人民币现金及移动支付已被广泛接受,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支持直接人民币扣款[14] 货币功能演变 - 1940年代人民币主要作为"救命钱",五块钱需攒半年才能凑齐[14] - 1980年代工资水平达每月数十元,人民币可购买自行车、缝纫机等大件商品[15] - 当前人民币支持手机支付、跨境使用,并成为多国储备货币,全球支付份额持续增长[15] 国家实力象征 - 人民币票面图案包含天安门、泰山等国家象征,货币价值背后体现中国货轮贸易、海外建厂和民众勤劳致富的综合实力[16] - 菜市场摊贩已认知CNY国际代码,普通民众将货币国际认可度与国家强大直接关联[16] - 人民币从1948年国内流通到成为世界货币仅用七十余年,反映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历程[15][17]
再聊“磁升芯”背后的多重考量
凤凰网财经· 2025-09-05 20:28
核心观点 - 银联-Visa双标磁条卡升级为芯片卡标志着双标磁条卡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迈出新步伐 该升级在安全性 受理能力和用卡体验上具有差异化优势 [1] 技术升级优势 - 芯片卡通过动态生成一次性交易凭证 从根本上杜绝卡片复制和伪造 安全等级实现代际跃升 [2][3] - 芯片卡支持跨境场景使用 接入Visa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受理网络 显著提升境外消费便捷性 [4][5] 行业发展历程 - 2014年全球支付安全标准转向芯片卡 中国推出PBOC标准 但因与EMV标准不兼容导致双标卡发展停滞 [6] - 2020年招商银行创新采用"一芯双应用"技术 在同一芯片上集成PBOC和EMV标准 实现境内外支付场景无缝切换 [6] 市场战略布局 - 银联通过双标卡搭载银联标识 在180余个国家和地区提升品牌认知度 同时开拓新增量市场 [7] - 银联-Visa双标卡"磁升芯"是两大卡组织战略利益一致达成的双赢结局 既激活存量用户交易需求 又促进品牌国际化 [7][8] 产品服务升级 - 信用卡功能从支付工具升级为国际桥梁 银行配套境外权益如消费返现 酒店权益和汇率补贴 [9] - 招商银行信用卡已陪伴超160万持卡人境外消费 境外交易规模连续17年行业第一 [10]
人民币只在中国叫“人民币”,出国就变了称呼?叫法确实更高大上
搜狐财经· 2025-09-05 12:46
人民币历史演变 - 人民币自发行以来已有70多年历史 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 [3] - 早期人民币被百姓视为"全家命" 采用油纸包裹珍藏 体现其生活必需品的属性 [3][5] - 纸币印有工农兵头像 在合作社和菜市场流通时常被汗水浸湿 需仔细查验真伪 [5] 货币符号意义 - 人民币票面"人民"二字象征百姓作为"江山主人"的地位 与旧时代银票形成鲜明对比 [8] - 在国际上使用"CNY"代码进行交易 但海外华侨仍习惯使用"RMB"简称 承载乡愁情感 [9][10] - 货币符号变更反映国际化进程 纽约交易所和伦敦金交所均已采用CNY交易代码 [9] 国际化发展进程 - 人民币全球支付份额持续创新高 成为多国储备货币 [12][14] - 通过上海自贸区、香港离岸中心建设和货币互换协议推进国际化 [13] - 与俄罗斯石油贸易和东南亚商贸往来中逐步替代美元结算 [13] 跨境使用场景 - 在泰国等旅游目的地可直接使用人民币购物 当地商户挂出"欢迎使用人民币"标识 [11] - 留学生可通过人民币直接支付海外学费 无需兑换外汇 [9][12] - 唐人街商户同时接受美元和人民币结算 提供兑换服务 [10] 技术形态演进 - 从纸质钞票发展为塑料钞 防伪性能和耐用性显著提升 [14] - 伴随数字货币发展趋势 可能进一步演变为数字代码形态 [14] - 当前仍保持纸币流通 黄土高原农民继续使用印有"中国人民银行"的实体货币 [15] 历史对比参照 - 外汇券在改革开放初期具有特殊地位 仅限于涉外商店使用 [11] - 粮票布票等票证制度曾与人民币并行 现已退出流通 [12] - 从"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物资短缺时期发展到移动支付普及 [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