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

搜索文档
以“硬核”研发迎接具身智能时代
中国证券报· 2025-07-17 07:59
公司技术实力与行业地位 - 公司是全球少数掌握全领域3D视觉感知技术的企业之一,拥有12年高强度研发投入积累 [1] - 国内服务机器人3D视觉传感器市占率超70%,平均每10台服务机器人中有7台采用其技术 [3] - 已构建"双全式"3D视觉感知技术体系,实现从芯片到算法的全栈自主研发,专利申请超2000项(发明专利占比67%) [6][7] 具身智能领域布局 - 公司3D视觉产品成功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天工Ultra",实现实时三维数据采集与空间构建 [2] - 已与天工、优必选、星尘智能等人形机器人厂商达成合作,Gemini系列产品可适配多数客户 [3] - 认为3D视觉是机器人代替人类的"刚需",前瞻性布局使公司成为国内最早深耕该赛道的企业之一 [2][3] 商业化进展与财务表现 - 2024年1-5月营收达3.63亿元(同比+117.18%),净利润5500万元(同比扭亏增8643.86万元) [4] - 2019年至今累计研发投入近20亿元,2023年研发支出3.01亿元(占营收比重83.61%) [5] - 业务覆盖生物识别、机器人、三维扫描等领域,3D视觉感知产业智能制造基地一期(13万平米)已投产 [6][8] 技术战略与行业趋势 - 提出"硬科技是护城河"理念,在结构光、iToF等六大技术路线实现全领域布局 [7] - 生成式AI推动机器人交互升级,公司加速研发量产能力以应对下游需求爆发 [7][8] - 2015年建成全球少数可量产消费级3D传感摄像头的生产线,奠定产业化基础 [2]
腾讯研究院AI速递 20250717
腾讯研究院· 2025-07-16 23:44
一、Jason Wei火速被挖走,奥特曼哭晕!OpenAI龙脉被挖 - OpenAI核心科学家Jason Wei和Hyung Won Chung离职加入Meta,Wei是思维链之父,Chung是代码模型负责人 [1] - Meta在AI领域采取激进策略,投入160亿美元挖角顶尖人才,凭借自有资金和决策自主权领先竞争 [1] - Meta转型AI后股价大涨,市值创新高,扎克伯格从被嘲笑的"元宇宙幻想家"变为"战略眼光长远的科技领袖" [1] 二、OpenAI、DeepMind、Anthropic等联名提出:监督CoT - AI教父与OpenAI、DeepMind、Anthropic等机构联名发表立场文件,呼吁深入研究思维链(CoT)监控技术 [2] - 专家认为CoT监控为AI安全提供独特机会,可通过观察模型的"思考过程"察觉不良意图,但其可监控性可能随训练方式变化而降低 [2] - 文件提出多项CoT监控研究方向和建议,包括评估可监控性、公布评估结果、将可监控性纳入训练决策 [2] 三、Mistral首个开源语音模型Voxtral来了!全面碾压Whisper - Mistral AI发布首个开源语音模型Voxtral系列,包含24B和3B两个版本,基于Apache 2.0许可证开源 [3] - Voxtral支持32k token上下文窗口,可处理30分钟音频转录或40分钟语义理解,在多项测试中全面超越开源模型Whisper [3] - 该模型支持8种主流语言,继承Mistral Small 3.1的文本理解能力,在部分测试中超越GPT-4o mini,但整体仍落后于顶级商业模型 [3] 四、MiniMax推出Agent全栈开发功能!一句话聊出选座系统 - MiniMax推出Agent全栈开发功能,支持无代码一键构建完整应用系统,包含后端托管、支付集成和定时任务等特性 [4] - 用户可在30分钟内构建演唱会选座系统、实时金融数据看板、电商网站等应用,支持真实支付功能和数据处理 [5] - 该功能采用模块化架构,包含调研、开发和测试三个核心子Agent,上线一个多月已发布12次更新 [5] 五、昆仑万维等发布全新的分层多智能体协作框架:AgentOrchestra - 昆仑万维Skywork联合南洋理工大学发布分层多智能体协作框架AgentOrchestra,采用"AI交响乐团"协作模式应对复杂任务 [6] - 该框架由顶层"指挥"Planning Agent统筹,配合三类专业"乐手"智能体(Deep Researcher、Browser Use、Deep Analyzer)分工协作 [6] - AgentOrchestra在SimpleQA、GAIA、HLE等权威评测中表现优异,GAIA测试获得82.42%的pass@1成绩,已完整开源代码和技术报告 [6] 六、DeepMind让AI当「上帝」,导演只有AI版本「西部世界」 - Google DeepMind开发了名为Concordia的软件库,创造一个由AI主持的多AI角色互动环境,类似《西部世界》中的AI虚拟世界 [7] - 该系统基于游戏引擎的实体-组件架构设计,将AI玩家和AI游戏主持人(GM)视为可配置的实体,通过可插拔组件赋予不同能力 [7] - Concordia支持三种主要应用场景:评估型(测试AI能力)、戏剧型(创建互动叙事)和模拟型(构建社会科学研究环境),已在GitHub开源 [7] 七、不光要学得好,还要"存得住",高考学霸开始在ima晒笔记 - ima平台提供来自清北学霸的笔记资源,包含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的结构化知识和思维模型 [8] - 这些笔记不仅是知识汇总,更包含解题思路、考点拆解和错题分析,如语文的高分解题模板、英语长难句分析技巧和物理难题思考过程 [8] - 用户可在ima平台直接向"学霸笔记"提问,获取学习方法、心态调整建议,还能上传自己的笔记建立个人知识库 [8] 八、黄仁勋北京演讲:点名11家中国公司,带货4款国产机器人 - 英伟达CEO黄仁勋首次在中国供应链博览会用中文演讲,称赞中国供应链是"奇迹",点名11家中国企业 [10] - 他强调中国开源模型是全球AI进步的催化剂,使各国有机会加入AI革命,并预测AI下一波浪潮将聚焦理解物理世界和机器人系统 [10] - 英伟达首次参展链博会,展台展示了银河通用、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四家中国企业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及DIGITS迷你超算等设备 [10] 九、刚被爆离职OpenAI核心研究员Jason Wei:RL的边界 - "验证者定律"指出AI解决任务的难易程度与任务的可验证性成正比,而非解决任务本身的复杂度 [11] - 可验证性包含五个关键属性:客观真理、快速验证、可扩展验证、低噪声和连续奖励 [11] - 任何符合这五个属性的问题都将在未来被AI解决,这将创造一个"智能的锯齿状前沿",AI在可验证任务上将表现出更高智能 [11] 十、OpenAI官方第三期播客上线:AI如何重新定义职场与科研 - OpenAI第三期播客探讨ChatGPT从API"游乐场"功能演变为标志性产品的历程,以及AI对工作与经济的深远影响 [12] - COO莱特卡普和首席经济学家查特吉认为AI将显著提升生产力,尤其在软件工程、科学研究和小企业领域,并预测AI智能体将成为处理复杂任务的关键伙伴 [12] - 他们强调AI时代需要重视情商、批判性思维和适应力等软技能,教育系统应改革以培养与AI协作的能力 [12]
弘则科技|产业跟踪关注Saas自下而上的机会(25Q2)
2025-07-16 23:25
行业与公司 **行业**:SaaS软件、生成式AI、云计算、数据服务、企业管理软件 **公司**:ServiceNow、SAP、Oracle、Salesforce、Workday、Roblox、多邻国、Palantir、Snowflake、Datadog、Cloudflare、APP Lovin、Unity --- 核心观点与论据 **SaaS行业整体表现** - 美股软件指数过去两年仅上涨约40%,主要受估值波动而非基本面改善影响[1][2] - 收入增速边际下降,原因包括宏观经济疲软、IT预算保守及AI原生技术侵蚀SaaS市场份额[2][5] - 部分公司表现强势:ServiceNow、SAP、Roblox、多邻国、Palantir等[2][4][5] **生成式AI的影响** **ToC场景** - 主要用于增强现有生态而非直接收费:Google AI Overview(15亿MAU,环比增速50%)提升广告收入,Meta AI优化广告排序[6][7] - 多邻国AI加速内容迭代(如国际象棋课程),但付费占比个位数[8] - Roblox免费提供AI功能用于合规审核和个性化推荐[8] **ToB场景** - 整合趋势明显:ServiceNow、SAP等优化IT投入,数据类公司(MongoDB、Snowflake)加速整合[9][10] - 数据管理变革:企业构建"统一数据层",专有数据库/RAG检索确保AI准确性[11] - 传统软件转型:SAP、Oracle加速上云以适应AI数据调用需求[12] **云计算与数据服务** - 云计算推动SAP、Oracle等传统软件公司转型[12] - 数据服务行业进入景气周期:Snowflake(Snowpark产品)增速企稳,估值底部[3][23] - 数据服务壁垒模糊,技术驱动易受颠覆(如DataBricks与Snowflake竞争)[20] **高估值逻辑** - ServiceNow、Salesforce等高PS估值因永续成长潜力:壁垒深厚、竞争格局清晰、模块增购实现量价齐升[13] **竞争格局变化** - 业务边界模糊化:ServiceNow推出CRM产品与Salesforce竞争[15][16] - 企业管理软件竞争力:ServiceNow(跨部门信息对齐)、SAP(财务对齐)[17][18][19] **其他关键点** - **Snowflake**:受益AI数据整合需求,估值底部有望反转[23] - **Oracle**:OCI业务难破三大云厂商垄断(AWS、Azure、Google Cloud),或转向行业云角色[25][26] - **Cloudflare**:边缘计算潜力大(如Meta EMO模型),但估值空间不明[27] - **AI商业化**:代码助手天花板低(面向专业开发者),自动化公司(如ServiceNow)订单加速增长[28][29] --- 重要但易忽略的内容 1. **数据中台重要性提升**:生成式AI时代模糊职能部门数据边界,统一数据层成趋势[14] 2. **Datadog业务扩展**:从基础设施监控延展至安全运营和开发场景[21][22] 3. **AI决策建议价值**:Palantir等公司通过AI+自动化提供整体解决方案,降低试错成本[29][30] 4. **APP Lovin与Unity竞争**:非游戏广告拓展进展不明,核心差异要素未披露[31] --- 数据与单位换算 - Google AI Overview:15亿MAU(环比增速50%)[7] - 多邻国Max版本收入占比:个位数[8] - 三大云厂商收入体量:约2,000亿美金[25]
AI助手竞争白热化,微软Copilot面临ChatGPT的9亿下载挑战
华尔街见闻· 2025-07-16 21:43
在生成式AI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微软正试图将其Copilot助手打造成下一个现象级产品。但现实是, 尽管这家全球软件巨头在AI和基础设施上投入了数百亿美元,其消费者端的AI助手Copilot,仍远远落 后于OpenAI的ChatGPT。 据Sensor Tower数据,ChatGPT全球下载量已突破9亿,而微软Copilot下载量仅为7900万,差距超过10 倍。Copilot月活跃用户在第二季度增长了76%,达到2300万,增速可观,但在与ChatGPT等对手的竞 争中仍明显落后。 面对激烈竞争,微软在包括Windows和智能手机应用等多个前沿发力,不断完善Copilot的语音、视觉和 记忆功能。分析师指出,赢得AI助手市场对微软至关重要,否则其他竞争对手将填补这一空白。 从重构到吐槽 为在AI助手战场中脱颖而出,微软将战略重点放在三条Copilot产品线上: 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多次强调,要让数亿人使用Copilot系列AI工具。为此,他在15个月前招募了AI 领域的明星人物Mustafa Suleyman——DeepMind与Inflection的联合创始人,负责微软消费者AI业务。 "在操作系统由 ...
日本“掉队”?白皮书:日本民众生成式AI使用率不足三成
第一财经· 2025-07-16 13:22
日本生成式AI使用现状 - 2024财年日本民众生成式AI使用率为26.7%,显著低于中国的81.2%和美国的68.8% [1][3] - 日本使用率较2023财年的9.1%大幅提升,但增幅仍落后于中国(35个百分点)和美国(22个百分点) [1][3] - 20~29岁日本年轻人使用率最高(44.7%),40~49岁群体次之(29.6%) [3] - 日本企业制定AI应用方针的比例为49.7%,远低于中美的80%以上 [3] 日本AI技术发展水平 - 日本在AI研发能力和应用方面落后于中美等领先国家 [3] - 大语言模型(LLM)研发主要由海外科技巨头主导,日本本土研发虽活跃但整体实力不足 [3] - 日本政府推出140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重点投资半导体和AI领域 [6] 日本政府与企业的AI布局 - 软银与OpenAI设立合资公司SB OpenAI Japan,专注开发企业级生成式AI [5] - 软银参与美国"星际之门"计划并投资Perplexity AI,同时在国内建设AI数据中心 [5] - 首相石破茂率内阁成员体验AI开发,强调AI对缓解少子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性 [6] - 日本制造业、教育、农业等领域企业正积极尝试推广AI应用 [6] 日本AI发展面临的挑战 - "不知道如何使用"和"生活中不需要"是日本民众不使用AI的主要原因 [3] - 日本社会对个人信息保护敏感,历史原因导致对AI技术持保守态度 [6] - 白皮书警示需平衡AI应用与潜在风险,包括数字技术渗透带来的负面影响 [4]
DeepMind让AI当「上帝」,导演一场只有AI演员的「西部世界」
机器之心· 2025-07-16 12:21
生成式AI在角色扮演游戏中的应用 - 核心观点是用生成式AI替代传统游戏主持人(GM),并让AI扮演玩家角色,创造动态虚拟世界[2][3] - 类似美剧《西部世界》的设定,所有角色均由AI驱动[5] - 通过实体-组件架构实现灵活配置,工程师开发组件,设计师组合组件构建场景[8][9] 实体-组件架构设计 - 实体是带有唯一标识符的轻量级容器,行为由挂载的组件决定[11][12] - 组件通过Python代码与LLM调用结合,提供最大灵活性[12] - 支持observe和act两种调用方式,组件实现pre/post观察或行动方法[13][14] - 可组合不同组件为智能体赋予差异化认知架构(如Memory、Planning等)[16] 多智能体系统设计目标 - 评估型:标准化场景+明确指标,用于AI性能比较[23][24][25] - 戏剧型:关注叙事一致性+情感共鸣,生成动态故事[26][27][28] - 模拟型:构建逻辑自洽的虚拟世界[20][21] - 合成数据:创建训练数据作为第四种动机[22] 游戏引擎交互模式 - GM系统同样采用实体-组件架构,可定制职能逻辑[17] - 支持严格评估协议、叙事引导、因果一致性维护等需求[17] - 提供多种游戏引擎模式适应不同交互动态[18]
立讯精密并购闻泰科技资产交割 精密制造龙头拓展业务边界与增长点
财富在线· 2025-07-16 10:39
收购进展与战略意义 - 立讯精密收购闻泰科技部分子公司股权及资产的交割前置条件已全部满足 各项权属交割手续正有序推进[1] - 收购旨在快速补足安卓生态ODM系统集成领域的研发团队与制造资源 缩短自主培育周期 与原有客户资源形成协同[1] - 闻泰科技在全球手机ODM市场占有率超过20% 下游客户包括三星 小米等头部品牌[3] 业务协同与竞争力提升 - 收购标的在手机 平板 笔电 小家电等消费电子系统集成ODM和OEM领域具备成熟研发制造体系 与公司精密制造能力形成深度互补[2] - 公司将依托全球化智能制造平台与精细化运营管理经验 通过供应链协同 自动化改造等措施提升标的公司规模化效益与盈利水平[2] - 收购将显著增强公司在智能终端 AI硬件开发等系统级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能力[2] 全球化布局与产能优势 - 印度闻泰相关业务资产包已于2025年7月2日由公司全面接手运营管理 部分资产已完成转移[4] - 公司在越南 印度 墨西哥 德国等国家与地区搭建了成熟的产能基地与研发中心[4][5] - 公司通过海外生产基地的区位优势 灵活配合客户市场需求提供全球化制造服务[5] 产品多元化与市场前景 - 公司产品线覆盖AI眼镜 AR/VR/XR头显 智能手表 智能音箱 智能门锁 扫地机器人等全场景消费电子产品[3] - 在声学领域布局头戴式耳机 TWS 骨传导运动耳机 AI会议耳机等全品类[3] - 生成式AI将触发新一轮产品创新与换机潮 公司凭借全栈能力有望率先受益[3] 商业模式与长期战略 - 公司采用"内生增长+外延并购"策略持续扩张业务疆域 深化垂直整合[2] - 未来三到五年核心目标是构建"制造+科技"双轮驱动的全球化产业生态[4] - 公司已打通"设计—制造—服务"全球闭环 提升产能与供应链抗风险能力[4]
“AI+机器人”为合成化学研发注能
中国化工报· 2025-07-16 10:32
如何从不断"试错"和手工"摇瓶子"中突围? 当下,合成化学领域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转型,其研发核心动力加速从传统的"经验驱动"向"数据驱 动"和"智能驱动"跃迁。引领这一变革的核心引擎,正是"机器人融合人工智能(AI)",即智能自动化 实验平台与AI技术的深度耦合。 "我们原来做化学实验,平均每个学生一天做一个。使用晶泰的智能合成工作站后,一次能做48个实 验,效率提升很快。"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麻生明对其研究团队与晶泰科技合作开发的末端 炔烃烯丙基化(ATA)反应研究的自动化合成平台赞赏有加。 据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马健介绍,该平台以领域专有AI模型为核心,专职负责实验流程 设计、反应预测等前期部署和过程推进;以自动化技术驱动机器人工作站为"双手",实现高精度、高通 量、更安全的化学操作。在此过程中,通过机器人收集的数据反哺AI模型,形成预测更准、设计更优 的良性循环。目前,该平台已积累超过两百万条结构化化学反应数据,预测能力涵盖大多数常见合成反 应类型与合成化学研究场景。 深度原理创始人、CTO段辰儒指出,生成式AI为探索庞大化学空间提供了新范式。其中,扩散模型能 高效生成化学反应过渡态 ...
海外积微成著,国内星火初燃 - 全球B端AI应用进展如何
2025-07-16 08:5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AI应用、B端软件、C端应用、制造业、教育、医疗、云计算、广告、精准医疗、HR、电商、企业服务软件、ERP及CRM等 [1][3][7] - **公司**:字节跳动、快手、美图、鼎捷数字、科大讯飞、讯飞医疗科技、Applovin、Tems AI、北森控股、光云科技、SAP、Salesforce、Palantir、金蝶国际、用友网络、麦富石、迪斯范氏、泛微网络、赛意信息、金桥信息、迪安诊断、卫宁健康、佳发教育、新智软件 [1][3][21][28]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AI应用商业化进展**:全球和国内AI应用进入商业化阶段,中国C端应用走在全球前列,得益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形成的C端产品生态和竞争优势,字节跳动、快手、美图等公司体现了AI赋能效果和商业化成果 [2] - **国内B端AI应用发展情况**:虽与海外有差距,但AI赋能带来变革,海外大型管理软件和垂直细分领域公司已实现AI赋能,国内人力招聘、电商等领域也有产品商业化,如北森控股和光云科技受益明显,光云科技智能客服机器人快卖小智在2024年双十一活动中表现出色,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5.05% [3][21] - **国内B端AI应用优势细分产业**:制造业是优势领域,电子、汽车、机械等行业公司掌握丰富行业知识,AI工具应用有竞争力且落地快,如鼎捷数字 [5] - **教育和医疗领域B端AI应用进展**:采用ToB再ToC模式,科大讯飞及其子公司讯飞医疗科技在教育和医疗方面成效显著 [6] - **国内C端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情况**:发展迅速,Deepseek、豆包等APP月活用户破亿,截至今年3月,三家去重后合计月活用户达2.5亿,中国人口规模和教育普及程度为其提供土壤,头部科技公司起主导作用 [7] - **国内C端市场发展特点**:头部公司贡献大,消费者驱动技术创新,C端AI应用容错率高,更易普及 [9] - **美图公司成功因素**:产品用户基础广泛,2022年月活用户达2.43亿,VIP付费用户达560万;AI产品设计人性化,如美图秀秀功能提升用户体验,2024年付费用户数达1261万,比2022年翻一倍多 [10][11] - **国内B端市场挑战**:付费难,国内企业倾向硬件付费、软件免费模式,付费率和利润率偏低,需注重AI实际效果 [12] - **Applovin业绩增长方式**:通过自主研发的XOY AI广告引擎,高效竞价机制精准匹配广告主需求和媒体流量供给,推动从点击付费转向效果付费模式,提升业绩和股价 [13] - **Tems AI商业成功方式**:通过精准医疗,在医院端按病例收费,药企端获提成,患者端通过APP收订阅费,2024年贡献收入4.45亿美元 [1][15] - **传统与AI时代软件及服务区别**:传统云计算时代采用订阅模式,针对软件市场,技术驱动力是云计算和软件功能;AI时代体现为成果模式,替代劳动力,对应服务市场,技术驱动力是生成式AI和代理性推理能力 [16] - **全球软件市场发展情况**:2010 - 2024年全球软件市场规模从3500亿美元增长到6500亿美元,云计算占比超60%,2024年纯AI软件收入仅30亿美元,企业在AIGC领域投资潜力大 [17] - **国内IT支出与海外差距**:2024年全球IT支出5万亿美元,占比超20%,中国国内IT支出3.9万亿人民币,仅占比7% [18] - **海外AI应用先发优势原因**:海外巨头2022年底或2023年获GPT大模型开发,更早进入效果付费阶段,国内经历模型混战期,2025年春节后主流大模型才脱颖而出 [20] - **AI技术在制造业应用前景和方式**:具有广泛应用潜力,可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推动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还能打破信息孤岛问题;具体应用包括作为智能数据桥梁、挖掘数据价值、实现设备互联互通,如SAP公司将AI agent融入制造业 [22][24] - **部分公司AI业务发展情况**:SAP云服务收入增速超20%,预计2025年营业利润和云服务收入有增长;Salesforce推出Agent Force后年度经常性收入达9亿美元,同比增长120%;Palantir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AIP推动商业企业收入增长,2025财年第一财季商业企业收入达3.79亿美元,同比增长32.78% [25][26][27] - **国内ERP及CRM领域AI应用进展**:金蝶国际升级平台并签约客户,用友网络推出大模型,麦富石推出营销大模型并建立研究院,迪斯范氏专注决策类产品 [28][29] - **投资建议**:企业服务软件板块、制造业、垂直行业应用等领域的部分公司有发展前景,如金蝶国际、鼎捷数字、讯飞医疗科技等 [30]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美图公司2022年月活用户数达到2.43亿,VIP付费用户数达到560万 [10] - 光云科技智能客服机器人快卖小智在2024年双十一活动中累计服务消费者7700万人次,实现订单数4.82亿单 [21] - Tems AI在医院端一个病例收费1200美元,毛利率约60% [14] - 截至2025年3月底,北森控股累计邀请30万人次面试,并签约240家客户 [21] - 2025财年第四季度,Salesforce的Agent Force处理了38万次自助对话,自助解决率达到84%,仅20%需要人工介入 [26]
国家安全部:警惕!AI助手的“阴暗面”!
环球网资讯· 2025-07-16 06:45
AI技术应用与风险 - AI技术正渗透到各行业和日常生活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 - 深度伪造技术可用于影视 游戏 广告等行业 创造逼真虚拟角色和场景 [2] - 生成式AI具备强大学习能力 依赖大量数据进行多模态创作 [4] AI技术滥用风险 - 深度伪造技术可能被用于生成虚假视频 误导舆论并威胁国家安全 [2] - AI工具可能收集存储用户隐私信息 存在数据泄露风险 如境外AI模型曾泄露用户聊天记录标题 姓名 支付地址等 [4] - AI算法可能被植入偏见性数据 输出特定意识形态 被用于煽动社会对立 [6] AI治理与防范措施 - 国内已出台《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部门规章 规范AI治理 [8] - 需加强公众AI安全意识 提升信息辨识能力 防范隐私数据上传风险 [8] - 使用AI工具时应限制权限 禁止非必要应用获取通讯录 相册 地理位置等敏感信息 [8] 行业监管与举报机制 - 公众可通过12339电话 网络平台等渠道举报危害国家安全的AI服务行为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