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座舱
icon
搜索文档
道明光学(002632) - 002632道明光学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29
2025-04-29 17:16
新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策略 - 道明(杭州)研究院定位为集团先导技术研究院,聚焦光学关键元器件、新型功能性薄膜材料及新型显示材料研发,可定制光学解决方案,改进优化产品结构,开发光学器件,开拓多领域应用,开展功能薄膜材料研发 [2][3] - 持续深耕国内外市场,提升市场份额,维护大客户,增强合作黏性,扩大客户群体,参加展会活动拓展业务渠道 [3] 车牌膜业务 - 近几年车牌膜市占率快速提升,成为国内车号牌领域主要供应商,新能源汽车增长和车牌样式变化带来市场空间,更换工艺将拉动车牌膜及热转印膜销量,但政策实施有不确定性 [4] - 公司凭借产能、品牌、技术、市场、采购、运营管理等优势,以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为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 [4] 盈利情况 - 2024年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8.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9亿元,同比上升8.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37亿元,同比上涨2.94%,盈利稳定 [5][8][9] 新能源汽车供应链 - 研究院在研项目包括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穿戴终端、裸眼3D光学结构及器件相关设计加工,投资的南京迈得特已在车载领域应用,2025年将联合以玻塑结合开拓下游市场 [6] 新场景拓展 - 杭州研究院打造的光学器件可开拓车载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消费电子、智能穿戴等领域应用 [7] 盈利增长点 - 反光材料国产替代加速,提升国内行车安全领域市占率,拓展海外市场份额 [8] - 作为掌握微梭镜反光膜核心技术并量产的企业,推动棱镜膜对3M产品替代 [8] - 电子功能材料产品有望放量,石墨烯散热膜已进入部分旗舰机型供应链 [8] 管理与人才 - 高度重视管理团队建设及人才培养,开展多渠道招聘,提升团队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9] 行业前景与股东回报 - 行业发展前景详见2024年年度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的“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9] - 提升股东回报率措施详见2024年4月30日披露的《未来三年(2024 - 2026年)股东回报规划》 [9] 新兴产业市场拓展 - 新能源汽车增长促进车牌膜销量,杭州研究院开发的光学器件可开拓车载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领域应用 [9]
在上海车展,奔驰、宝马发起反击战
36氪· 2025-04-29 13:11
文章核心观点 自主品牌凭借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进展销量上涨,但智能驾驶事故引发顾虑,政策关注质量与安全,传统豪华品牌"BBA"在上海车展发起反击,奔驰靠变速箱技术、宝马靠驾控革新展示优势,自主品牌与豪华品牌竞争或使豪华车兼具智能化与可靠性 [1][2][12] 行业现状 - 2024年自主品牌市占率达60%,凭借领先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进展销量快速上涨 [1] - 2025年一季度中国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在新能源汽车中搭载率超60%,L2+级高阶辅助驾驶走在前列 [1] - 工信部要求车企开展辅助驾驶测试验证,明确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夸大虚假宣传 [1] - 动力电池新规落地,技术要求从着火爆炸前五分钟报警调整为不起火不爆炸 [1] 奔驰情况 - 车展推出新车,纯电CLA长轴距版是「最智能」产品,与Momenta合作推出高阶智驾功能,实现全场景辅助驾驶 [3] - 纯电CLA首发搭载自研MB.OS操作系统,应用中国本土供应商语音识别能力和字节跳动豆包AI大模型,有更通畅丰富中文体验 [4] - 纯电CLA用85kWh三元锂电池实现CLTC工况下866公里续航,车重超2.1吨时百公里电耗10.9kWh,搭载两档变速箱节省成本 [5] - 两档变速箱本身无绝对技术壁垒,但能耗型变速箱研发测试复杂,奔驰擅长系统性工程,后续车型或有迭代进步 [6][7] 宝马情况 - 宝马与阿里巴巴合作,中国市场新世代车型应用阿里通义大模型,追平AI大模型上车进度 [9] - 新座舱采用视域投影屏代替仪表盘和倾斜异形中控屏幕,智能化策略服务驾驶内核 [9][10] - 新世代概念车搭载分布式四电机系统,有主动空气动力学系统,开发动力+底盘融合驾控大脑,完成极限爬坡挑战 [10] - 概念车传感器可快速扫描地面坡度,系统调校让后轮高速过弯反向偏转,提升整车性能与稳定性 [11]
领克900正式上市 引领家庭旗舰大六座SUV新风尚
证券日报网· 2025-04-29 13:02
产品发布 - 领克汽车推出全新旗舰车型领克900,共推出1.5T Halo、1.5T Ultra、2.0T Ultra及2.0T探索版四大配置,限时售价28.99万元至39.69万元 [1] - 领克900定位为"智享百变旗舰大六座SUV",基于SPA Evo大型电混车专属架构打造,融入864项新能源时代智能化、电动化专利技术 [3] 产品特点 - 车身尺寸5240mm×1999mm×1810mm,轴距3050mm,实现6.16㎡内部空间及88.2%得房率,车内空间高度1293mm [3] - 行业首款拥有"纯平地板与超长滑轨"的大型SUV,首次推出双180°电动旋转座椅 [3] - 第三排座椅宽度1.1米,可滑动125mm,支持155°后仰调节,全车标配加热和按摩功能 [4] - 搭载LYNK Flyme Auto智能座舱系统,采用高通骁龙双8295芯片,配备哈曼卡顿31扬声器performance音响系统 [4] - 全系标配4秒级零百加速,配备1.5T/2.0T混动发动机与3挡DHT电混架构,搭载骁遥超级增混电池 [4] - 采用前四活塞卡钳及382mm超大盘刹系统,百公里制动距离33.95米 [4] 安全性能 - 基于SPA Evo架构独创"360度堡垒结构",实现侧面A/B/C/D柱热成型钢全覆盖笼式车身 [5] - 配备同级独有三排头胸一体式气囊和领先电池安全技术 [5] 市场定位 - 领克900是公司在大型家用SUV市场的重要布局,为行业树立新标杆 [1][5]
纳芯微推出车载视频SerDes芯片组NLS9116和NLS9246
快讯· 2025-04-29 12:53
公司动态 - 纳芯微推出基于全国产供应链的车规级SerDes芯片组,包括单通道加串器芯片NLS9116和四通道解串器芯片NLS9246 [1] - 该芯片组采用HSMT公有协议,专为ADAS及智能座舱系统中的高速数据传输场景设计 [1] 产品应用 - 芯片组适用于ADAS(摄像头、域控制器)及智能座舱(摄像头、显示屏、域控制器)系统 [1] - 目前单车搭载SerDes芯片价值约为几十美元 [1] 市场前景 - 随着摄像头、显示屏数量增加,单车SerDes芯片价值有望继续提升 [1]
华阳集团(002906):Q1业绩符合预期 净利率环比+0.6PCT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48
财务表现 - 25年Q1营收24.89亿元,同比增长25.03%,环比下降24.95% [1] - Q1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长9.27%,环比下降16.71% [1] - Q1扣非净利润1.50亿元,同比增长8.82% [1] - Q1毛利率18.19%,同比下降3.3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85个百分点 [2] - Q1净利率6.29%,同比下降0.91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63个百分点 [2] 客户与市场 - 头部客户小米、奇瑞、吉利贡献较大增量,Q1产量同比分别NA、+28%、+43%,环比分别+30%、-20%、-12% [1] - 国内乘用车Q1产量同比增长16%,环比下降26%,公司营收增速跑赢行业 [1] - 新项目定点逐步贡献营收,包括HUD、屏幕、座舱域控、数字声学、无线充电等 [1] 产品与技术 - 公司已成长为智能座舱平台型企业,客户持续向头部自主及新势力拓展 [2] - 座舱域控、无线充电等产品毛利率有望随规模放量而提升 [2] - 在智驾领域推出基于地平线和高通方案的智驾域控产品,定点项目有望持续落地 [2] - 拓展车身域控新领域,25年4月子公司华阳通用与芯驰科技签订座舱和车身域控合作 [2] 国际化布局 - HUD、屏显示、无线充电等产品已实现海外供应或定点 [2] - 24年设立泰国和墨西哥子公司,推进海外生产基地规划建设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测25-27年营收分别为135亿元、169亿元、211亿元 [3] - 预测25-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3亿元、12.3亿元、16.2亿元 [3] - 给予25年24倍PE,目标价42.13元 [3]
华安鑫创(300928) - 2025年4月2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28 18:38
3、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是什么? 证券代码:300928 证券简称:华安鑫创 华安鑫创控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编号:2025-002 | 投资者关系活 | □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 | --- | --- | | 动类别 | □媒体采访 业绩说明会 | | | □路演活动 □新闻发布会 | | | □现场参观 | | | □其他 | | 参与单位名称 | 线上参与华安鑫创 2024 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的投资者 | | 及人员姓名 | | | 时间 | 2025 年 4 月 28 日(星期一)下午 15:00-17:00 | | 地点 | "约调研"微信小程序 | | 上市公司接待 | 董事长、总经理:何攀先生 | | 人员姓名 | 独立董事:周丽君先生 | | | 独立董事:解占军先生 | | | 董事、财务总监:牛晴晴女士 | | | 董事会秘书:易珊女士 | | | 保荐代表人:邱新庆先生 | | | 公司 2024 年度业绩说明会互动问答的主要内容如下: | | | 1、智能座舱终端业务在 2024 年实现了 10,065.33 万元的营收,同比增 | | 投资者关系活 ...
2025上海车展:超20家“闯”入整车馆,供应商走向台前
北京商报· 2025-04-28 13:43
汽车产业链角色转变 - 2025上海车展汽车科技及供应链展区面积占比升至近1/3,达约10万平方米,横跨四个展馆,成为最具技术密度的板块之一 [1][2] - 23家供应商进入整车馆,相比2021年增长16家,覆盖智能驾驶、动力电池、智能座舱等关键环节 [1][2] - 跨国供应链首次集体登场,体现全球竞速趋势 [1] 供应商地位提升 - 供应商高管频繁现身新车发布会并登台互动,如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Momenta CEO参与奥迪E5 Sportback发布 [2] - 车企智能化转型依赖头部供应链背书,如赛力斯与华为合作推出问界品牌,鸿蒙智行技术出现在多款新车中 [3] - 通用别克、凯迪拉克等6家车企宣布与Momenta合作,计划2025年全面部署L2城区辅助驾驶技术 [3] 智能化与电动化技术突破 - 宁德时代发布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骁遥双核电池等4款新品,双核架构设计为L3/L4智驾提供稳定供能 [4][5] - 地平线推出L2城区辅助驾驶系统HSD,提供全价格段解决方案,黑芝麻智能联合东风汽车启动国产单芯片中央计算平台量产 [6] - 华为乾崑ADS 4高速L3商用解决方案、欣旺达智能电芯2.0等新技术密集亮相 [6] 跨国供应链加速布局 - 索尼、英特尔、Mobileye等近50家国际企业首次参展,索尼展示车载娱乐系统,英特尔与黑芝麻智能发布舱驾融合平台 [4][7] - Mobileye展示基于复合人工智能系统(CAIS)的全面驾驶自动化解决方案 [7] - 中国供应商能力获跨国车企认可,吸引更多合作 [3] 行业趋势与数据 - 2024年上半年中国L2级智能辅助驾驶新车渗透率达55.7% [4] - 消费者需求推动全球汽车技术创新方向重构,车企加速智能化与辅助驾驶技术投入 [4][5] - 科技与汽车深度融合加速,供应链企业从幕后走向台前 [1][3]
年入25亿,机构押注的“中国汽车界的乔布斯”,再次冲刺港股
创业邦· 2025-04-28 11:33
「IPO全观察」 栏目聚焦首次公开募股公司,报道企业家创业经历与成功故事,剖析公司商业模式和 经营业绩,并揭秘VC、CVC等各方资本力量对公司的投资加持。 作者丨刘杨楠 编辑丨 巴里 图源丨 AI作图 十多年前,博泰车联网创始人兼董事长应宜伦(又名应臻恺)正与美国康宁公司洽谈,希望找到一块 完全不留指纹的玻璃,这个需求和iPhone面世时乔布斯所提的需求如出一辙。 2014年,博泰车联网与康宁联合推出了一款不反光的车载玻璃屏幕。应宜伦也因其近乎苛刻的产品要 求,被称为"中国汽车界的乔布斯"。但应宜伦的自我评价却很低调——"一个热爱汽车的人"。 如今,成立16年的博泰车联网已经成为市场占有率第二的独立智能座舱厂商,公司的资本历程也迎来 拐点。 今年4月,创始人应宜伦带领博泰二度冲刺港股。虽然在智能座舱领域,博泰车联网是当之无愧的"元 老级"玩家,但对于成立至今还从未盈利的博泰车联网来说,在今天风云变幻的智驾市场中,仍不可 掉以轻心。 图源: 博泰车联网官网 "汽车不联网,如同功能机" 应宜伦(又名应臻恺或Ken Ying)是70后,高中时曾两次退学,成为了一名摄影师,并顺势进入广告 业。 2001年,他拿着6万 ...
常熟汽饰:25Q1本部盈利恢复,国内外市场加速推进-20250428
华安证券· 2025-04-28 11: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67亿元、同比+23.2%,归母净利润4.25亿元、同比-22.1%;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38亿元、同比+26.3%,归母净利润0.88亿元、同比-16.0% [7] - 25Q1本部盈利恢复,整体盈利环比改善明显;24Q4收入端受益于新能源订单持续增长,盈利端下滑受部分新能源主机厂停产、研发投入增加、部分新工厂未盈利等因素影响 [7] - 2024年公司积极布局新基地,国内新基地产能将提升并逐步扭亏为盈,海外以智能座舱“ix - 2024”为契机完善欧洲基地布局 [7] - 未来公司将深耕智能座舱领域,提升内饰件领域核心竞争力,完善产业链布局 [7]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5.57亿、6.88亿、8.58亿元,增速+30.9%、+23.5%、+24.7%,维持“买入”评级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重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5667|6971|8492|10167| |收入同比(%)|23.2%|23.0%|21.8%|19.7%|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425|557|688|858| |净利润同比(%)|-22.1%|30.9%|23.5%|24.7%| |毛利率(%)|15.3%|16.0%|16.0%|16.0%| |ROE(%)|8.2%|9.7%|10.6%|11.7%| |每股收益(元)|1.12|1.47|1.81|2.26| |P/E|12.85|8.92|7.22|5.79| |P/B|1.06|0.86|0.77|0.68| |EV/EBITDA|7.14|5.38|3.90|2.76|[6] 财务报表与盈利预测 资产负债表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流动资产(百万元)|4327|5717|7423|9337| |非流动资产(百万元)|6312|6411|6443|6503| |资产总计(百万元)|10639|12128|13866|15840| |流动负债(百万元)|4660|5517|6500|7560| |非流动负债(百万元)|665|720|760|800| |负债合计(百万元)|5325|6236|7260|8360| |少数股东权益(百万元)|134|131|128|123|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百万元)|5181|5760|6478|7356| |负债和股东权益(百万元)|10639|12128|13866|15840|[8] 利润表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5667|6971|8492|10167| |营业成本(百万元)|4799|5856|7133|8540| |营业利润(百万元)|431|595|738|927| |利润总额(百万元)|439|599|745|929| |所得税(百万元)|17|45|60|75| |净利润(百万元)|421|554|685|854| |少数股东损益(百万元)|-4|-3|-3|-4|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425|557|688|858| |EBITDA(百万元)|936|1012|1182|1389|[8] 现金流量表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经营活动现金流(百万元)|263|1043|1107|1103| |投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179|-221|-174|-221| |筹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83|58|47|40| |现金净增加额(百万元)|0|881|980|921|[8][9] 主要财务比率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成长能力 - 营业收入同比(%)|23.2%|23.0%|21.8%|19.7%| |成长能力 - 营业利润同比(%)|-26.8%|38.2%|24.0%|25.6%| |成长能力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同比(%)|-22.1%|30.9%|23.5%|24.7%| |获利能力 - 毛利率(%)|15.3%|16.0%|16.0%|16.0%| |获利能力 - 净利率(%)|7.5%|8.0%|8.1%|8.4%| |获利能力 - ROE(%)|8.2%|9.7%|10.6%|11.7%| |获利能力 - ROIC(%)|3.1%|7.5%|8.4%|9.2%| |偿债能力 - 资产负债率(%)|50.1%|51.4%|52.4%|52.8%| |偿债能力 - 净负债比率(%)|100.2%|105.9%|109.9%|111.8%| |偿债能力 - 流动比率|0.93|1.04|1.14|1.23| |偿债能力 - 速动比率|0.73|0.82|0.92|1.00| |营运能力 - 总资产周转率|0.55|0.61|0.65|0.68| |营运能力 - 应收账款周转率|2.62|2.87|3.23|3.34| |营运能力 - 应付账款周转率|2.57|2.43|2.47|2.45| |每股指标 - 每股收益(元)|1.12|1.47|1.81|2.26| |每股指标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0.69|2.74|2.91|2.90| |每股指标 - 每股净资产(元)|13.63|15.16|17.05|19.36| |估值比率 - P/E|12.85|8.92|7.22|5.79| |估值比率 - P/B|1.06|0.86|0.77|0.68| |估值比率 - EV/EBITDA|7.14|5.38|3.90|2.76|[8][9]
日媒:日本车企已难独立在华竞争,找中国公司帮忙为时已晚
凤凰网· 2025-04-28 11:17
"这里(中国)出现了新的'汽车文化',所以我们需要向当地人才和合作伙伴学习。"一位参加2023年上海 车展的丰田高管曾表示。 随着电动汽车在中国的普及,竞争焦点已转向了自动驾驶技术和智能座舱等车载技术。比亚迪 (002594)和其他中国企业正在加速开发新技术,而日本汽车制造商面向中国市场推出的新产品可能会 迅速落伍。 丰田专为中国市场设计了首款电动轿车铂智7,这是丰田首款搭载华为鸿蒙操作系统的车型。鸿蒙已被 其他汽车制造商用于智能座舱系统,能够通过触摸屏控制窗户、空调和座椅位置等功能。日产、本田也 正在与中国智能驾驶公司Momenta合作,分别为其新款N7、Ye电动汽车配备高级辅助驾驶系统。N7和 Ye车型都是专门为中国市场打造的。 "为了在中国推出人们想要的汽车,我们的开发需要中国人的智慧和才干。"丰田中国总经理李晖在上海 车展上称。 《日经亚洲》指出,这三家日本汽车制造商在2000年代开始与中国公司合作,启动了在中国的全面生 产。它们在中国的总销量在2020年达到了创纪录的488万辆。然而,在电动汽车领域,他们落后了。随 着中国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日益增长,他们面临挑战。2024年,这三大日本车企在华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