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
搜索文档
秋收资金不断档
金融时报· 2025-10-15 10:13
"每到秋收季,粮食收购、仓储设施维护、粮食轮换等各项工作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多亏了银行机构 的金融助力,我们才能顺利完成粮食收购和轮换,近3年来,我们已累计向农发行申请贷款27.46亿元, 靠着这笔资金,让我们顺利完成远红外线防火防盗监控系统等智能化设备的升级、仓储设施的完善。目 前库存粮食已达108.5万吨,不仅筑牢了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粮仓',也让周边农户放心种粮、安心售 粮。"中央储备粮七台河直属库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赵经理感慨道。 当下,七台河市的秋收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推进,在金融活水的持续滋养下,一粒粒饱满的粮食正源源 不断地汇入粮仓,成为保障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石。 金秋时节,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的黑土地上,丰收的画卷正徐徐展开——金黄的水稻颗粒饱满,沉甸甸地 压弯了枝头,微风拂过,稻浪翻滚间尽是成熟的气息。这份田野间的丰收喜悦,正顺着运输的车流,延 伸至中央储备粮七台河直属库有限公司的仓储区内。这里同样是一派忙碌有序的景象:智能化收购设备 高速运转,粮食检测、称重、结算一气呵成,农户们拿着手机就能实时收到售粮款,脸上的笑容满是丰 收的踏实与满足。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七台河市分行指导银行机构不断 ...
聊城|“鲁西粮仓”打响秋收保卫战
大众日报· 2025-10-15 09:08
秋收挑战与应对 - 聊城作为产粮大市遭遇罕见连绵阴雨天气,给秋粮归仓带来严峻挑战 [2] - 连续降雨导致玉米地积水严重,轮式收割机无法下地作业,玉米收获后含水量较高易引发霉变发芽 [2][3] - 各县市区第一时间行动,多措并举保秋收,一场秋收保卫战正在上演 [2] 机械化抢收措施 - 阳谷县在原有10台履带式玉米联合收割机基础上,紧急从外地借调,累计投入履带式玉米联合收割机37台 [2] - 东阿县鑫田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协调三台履带式收割机待雨停后作业,该合作社种植玉米四千余亩已收割大半 [2] 烘干能力与资源调配 - 冠县55台烘干设备24小时运转,日烘干能力达5459吨 [4] - 东昌府区24台烘干设备日处理能力达2400余吨,建立实时更新“烘干资源台账”并采取调配移动设备、共享烘干时段等方式缓解局部压力 [3] - 阳谷县14个烘干服务点24台烘干设备日烘干能力达3400吨 [3] - 东阿县鑫田合作社拥有两台日烘干300吨和四台日烘干80吨的设备 [2] 一体化服务与技术创新 - 东昌府区积极推动“烘干+收购+储存”一体化服务,指导烘干点与粮食收购企业、仓储单位对接以减少转运环节 [3] - 临清市康百捷公司自主研发粮食智能脱水预处理设备,拥有二次烘干技术能将玉米水分从35%降至安全阈值,其63立方备料仓一次性可上料35吨 [4] 公共晾晒与志愿服务 - 临清市老赵庄镇充分利用各村广场、学校操场、闲置厂房等场地,八岔路镇开放全镇公共场所作为临时晾晒点 [4] - 临清市共设立33个粮食烘干服务点,开辟508处玉米晾晒公共区域,总面积达43万平方米 [4] - 八岔路镇组织秋收志愿服务队,采用“人工+机械”方式确保颗粒归仓 [4]
精准调控,推动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
期货日报网· 2025-10-15 08:55
粮食产量与安全水平 - 全国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2024年首次达到1.4万亿斤 [1] -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 较"十三五"期末增加25公斤 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安全线 [1] 粮食收购政策机制 - 市场化收购已成为粮食收购的主要方式 占收购量的九成以上 [1] - 政策核心为市场化收购与政策性收储相结合 市场与政府协同发力 [1] - 在重点粮食品种主产区开展政策性收储以保护农民种粮利益 [1] 当前秋粮收获进展 - 截至10月10日全国秋粮收获已过五成 [2] - 中稻收获近六成 玉米过五成 大豆五成半 双季晚稻零星收获 [2] - 分区域看 黄淮海地区收获进度近八成 西南过七成 西北过五成 东北近四成 长江中下游过三成 华南近三成 [2] 秋粮收购重点工作 - 着力推进市场化收购 保障人员、仓容、资金、运力等要素 引导企业入市 [3] - 精心组织政策性收储 及时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预案 合理把握储备收储节奏以稳定粮价 [3] - 持续优化为农服务 优化售粮流程与产后服务 降低粮食损失 [3] - 维护良好收购秩序 加强市场监测预警与执法监管 惩治坑农害农行为 [3] 粮食安全法治与质量监管 - 粮食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在过去5年逐步健全完善 [4] - 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涉及全链条各环节 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持续完善 [4] - 将围绕建立食品贮存监管机制和提升监测能力来守牢质量安全底线 [4]
赵刚在渭南市调研时强调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持续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陕西日报· 2025-10-15 08:33
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粮食安全保障 - 强调合理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强化工程质量全流程监管 [2] - 要求健全建后管护机制以确保高标准农田长久发挥效益 [2] - 提及中粮面业(陕西)有限公司需提升粮食收购、储存、加工、销售能力水平 [2] 秋收秋播与农业生产管理 - 要求统筹农机资源高效推进秋收作业并确保应收尽收 [2] - 强调及时开展湿粮烘干并加强种子化肥等农资供应以稳定种植面积 [2] - 提及积极应对秋霖天气并抢抓有利天气窗口推进作业 [2] 能源化工与煤炭产业转型 - 希望陕西吉利科技有限公司加强研发投入打造更多拳头产品 [3] - 要求陕西神渭煤炭管道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持续推进技术攻关提升运输水平 [3] - 提及提升煤炭稳定、绿色、低碳、高效运输能力以助力产业转型 [3]
全球扰动再起,机构称农业兼具粮食安全逻辑和内需防守属性
选股宝· 2025-10-15 07:17
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 - 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平谷开幕,围绕南南合作、设施农业、可控农业、智慧养殖等主题,共论韧性食物供应体系建设 [1] 中美大豆贸易前景 - 美国一家市场调研公司预测,若中国在11月中旬前仍未重返美国市场,美国损失的对华大豆订单可能高达1400万至1600万吨 [1] 农业板块投资逻辑 - 贸易摩擦扰动再起,农业板块受益于关税反制及粮食安全逻辑,且板块横向比较具有内需防守属性,当前处于相对低位 [1] - 2025年以来,玉米、小麦、大豆及粳稻价格出现明显回升,截至2025年10月11日,我国玉米均价和粳稻均价分别较年初上涨8.54%和5.61% [1] 转基因技术发展 - 在粮食安全背景下,转基因技术在提升单产方面具有革命性作用,转基因商业化进程预计将继续扩面提速,以提升关键品种自给率 [1] - 农业农村部强调“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赋能种业创新发展”,有利于转基因种业发展 [1] 隆平高科业务概况 - 公司是国内现代种业龙头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杂交水稻种子、玉米种子、蔬菜瓜果种子、小麦种子等 [2] - 公司曾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将阿里云ET推进到农业领域,用于筛选育种、基建数据化、农事管理、基地选址及农作物生产预测 [2] 大北农技术进展 - 公司控股子公司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研发的转基因大豆品种“DBN9004”于2025年4月获乌拉圭种植许可 [2] - 公司联营企业农信集团的爱思(AaaS)大模型平台接入了DeepSeek-V2版本,并于2025年初全面上线了以DeepSeek-V3和DeepSeek-R1作为基座大模型的智能服务 [2]
非凡“十四五”丨粮食流通改革发展,五年成绩单来了!
新华社· 2025-10-15 07:07
粮食流通领域节约减损取得显著成效,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转变,持续增强粮食流通监管……14日举行的"高 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局长刘焕鑫说,"十四五"时期,粮食流通改革 发展各项任务进展符合预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跟随海报,一起了解。 新华社权威速览 · 非凡" 粮食流通领域节约减损取得显: 近三年粮食储存、加工、运输环节 年均损失量约占当年粮食产量的2% 在全国主要产粮大县建成了一批粮食产后服务中 粮情检测、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谷物冷却 "四合一"储粮技术在粮库已经广泛普及应用 引导企业合理掌握加工精度,避免过度追求"精、细、白" 大力弘扬粮食行业 "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优良传统 新华社权威速览 · 非凡 · 大力推进科技和人才兴粮 新华社权威速览 · 非凡" 粮食安全法律制度逐步健 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 修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 制修订4部部门规章、25件行政规范性文件 积极指导、推动地方健全完善区域粮食安全保障制度 新华社权威速览 · 非凡" 66 吃得饱 R "吃得营养健康 "吃得好" 向 "大 ...
中国不买大豆美国慌了,为啥中国大豆消费这么强?
搜狐财经· 2025-10-15 02:48
中国大豆消费规模与驱动因素 - 中国年大豆消费量高达1.2亿吨,相当于每日消耗270万包,消费规模居全球首位[1] - 大豆消费的90%用于榨油和制作饲料豆粕,豆粕在饲料总量中占比超过90%[1] - 饮食结构变化是核心驱动因素,中国年肉类产量超过9000万吨,每10个中国人消费的肉蛋奶中约有3斤源自进口大豆的贡献[4] 中国大豆供应结构与进口依赖 - 国内大豆年产量约为2000万吨,仅能满足不到17%的总需求,自给率低[3] - 国内大豆生产受耕地资源约束,18亿亩耕地需优先保障水稻、小麦、玉米等主粮,大豆种植面积有限[3] - 大豆进口依赖度高,进口来源地高度集中,形成了巴西、阿根廷、美国的“铁三角”格局[3] 全球大豆贸易格局与中国策略转变 - 中美贸易战后进口来源地显著转变,巴西在中国大豆进口中占比从贸易战前约40%上升至70%以上,美国份额降至21%[3] - 中国积极推动进口渠道多元化,开拓俄罗斯、非洲等新来源地,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赖[3] - 进口策略转变对美国大豆产业造成冲击,曾导致美国2200万吨大豆滞销,大豆价格暴跌[3][4] 中国大豆产业政策与未来发展 - 国家实施“大豆振兴计划”,通过补贴、粮豆轮作等方式扩大种植面积,过去11年单产提升13.66%[6] - 黑龙江、内蒙古是国产大豆主产区,贡献全国超50%的产量[6] - 国产与进口大豆形成差异化分工,进口的99%为出油率高的转基因大豆用于榨油和饲料,国产高蛋白大豆主要供食用[6] - 产业发展的核心目标是掌握主动权,保障粮食安全,而非单纯依赖进口[6][8]
精准调控 推动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
期货日报网· 2025-10-15 02:11
"市场化收购已成为粮食收购的大头,占收购量的九成以上,有效发挥了畅流通、增活力的作用。"刘焕 鑫表示,实践证明,我国采取的市场化收购加政策性收储的政策,是符合国情的一项制度安排,应继续 坚持并不断完善。 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近3/4,涉及品种多、数量大、范围广。据了解,截至10月10日,全国秋粮收获 已过五成。分作物看,中稻收获近六成,玉米过五成,大豆五成半,双季晚稻零星收获。分区域看,西 南过七成、西北过五成、东北近四成、长江中下游过三成、华南近三成、黄淮海近八成。 刘焕鑫表示,今年的秋粮收购工作正在陆续展开,将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着力推进市场化收 购。紧紧围绕"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车运粮",强化人员、仓容、资金、运力等要素保 障,深化产销合作,加强农企对接,多措并举引导各类企业积极入市,活跃市场购销。二是精心组织政 策性收储。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及时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指导相关企 业根据农民售粮需求,合理布设库点,优化收购流程,提高作业效率,切实把政策落实到位。同时,合 理把握各级各类储备收储轮换的时机和节奏,精准落实调控措施,推动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三是 ...
我国粮食产量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 人均占有量达500公斤 | “十四五”成绩单
中国经营报· 2025-10-15 01:23
粮食供应与安全 - 近5年全国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2024年首次达到1.4万亿斤 [1] -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 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安全线 [1] - 年均粮食收购量保持在4亿吨以上 [1] 仓储物流与产业发展 - 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过7.3亿吨 较"十三五"期末增加5800万吨 [2] - 具备低温 准低温储藏能力的仓容达2.2亿吨 较"十三五"期末增加7000万吨 [2] - 2024年全国粮食企业工业总产值超过4万亿元 [2] 秋粮收购机制 - 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近3/4 [3] - 市场化收购已成为主渠道 占收购量的九成以上 [3] - 政策性收储有效发挥稳预期 兜底线作用 [3] 粮食节约减损 - 粮食储存 加工 运输环节年均损失量约占当年产量的2% [4] - 农户储粮损失率约3% 较10年前降低5个百分点 [4] - 粮库储粮周期内综合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 [4]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 粮食市场供应充足 节粮减损成效显著——国新办发布会聚焦“十四五”时期粮食流通改革发展成效
新华网· 2025-10-14 22:17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4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粮食流通改革发展成效。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扎实推进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粮食流通改革发展各 项任务进展符合预期,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0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 长刘焕鑫,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钱毅、副局长秦玉云介绍"十四五"时期粮食流通改革发展成效,并答记者问。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 粮食市场供应充足,粮食流通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在发布会上介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比"十三五"期末增加25公斤,达到500公 斤,高于国际公认的人均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据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流通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秦玉云介绍,近年来,经过各地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粮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