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

搜索文档
融资超7亿!可穿戴血糖传感器贴片完成C轮
思宇MedTech· 2025-04-28 17:06
融资情况 - 创新医疗器械公司Biolinq完成1亿美元(约7.3亿人民币)C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支持首款自主式皮下葡萄糖传感器通过美国监管审批及商业化准备[1] - 本轮融资由Alpha Wave Ventures领投,现有投资者包括RiverVest Venture Partners、AXA IM Alts等多家机构[2] - 公司融资历程:2017年完成1000万美元A轮融资,2019年追加475万美元,2021年完成1亿美元B轮融资,2024年获5800万美元融资,2025年4月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24][26] 产品技术 - 首款自主式皮下葡萄糖传感器能将活动数据与睡眠信息整合于单一可穿戴设备中[3] - 产品采用微型电化学传感器技术,比传统葡萄糖传感器小约25倍,几乎难以察觉[15] - 传感器阵列设计确保即使单个传感器故障仍能正常工作,提高数据可靠性[16] - 贴片配备变色指示灯,可直观显示葡萄糖水平变化(蓝色为正常,黄色为异常)[18][20] - 微阵列贴片能连续追踪糖尿病患者长达七天的血糖水平[21] - 技术平台具备扩展到多分析物传感能力,未来可监测乳酸、酮体等多种生物标志物[23] 技术原理 - 利用皮肤作为生物标志物监测平台,特别针对乳头状真皮层(皮肤第二层最上部)[4][7] - 乳头状真皮是代谢最活跃组织之一,生物标志物浓度变化能快速反映生理状态[8] - 传感器比人类头发丝直径小200倍,可无痛进入目标区域且不形成瘢痕组织[14][11] - 与穿刺采血相比,该方法无出血、无疼痛,对患者更友好[10] 公司背景 - 总部位于美国圣地亚哥,由Jared Tangney博士和Joshua Windmiller博士联合创立[26] - 专注于开发高精度多分析物可穿戴传感器,旨在提供全面代谢健康信息[26][27] - CEO Rich Yang在代谢健康领域有25年经验,曾任Dexcom和Medtronic管理职位[28] - 联合创始人兼CTO Jared Tangney博士拥有十年微阵列传感器研发经验[28] 市场定位 - 产品重新定义生物可穿戴设备类别,在生物传感器市场具有高度差异化优势[3] - 技术有潜力帮助数百万2型糖尿病患者,开启生物传感技术新纪元[3] - 公司汇聚生物传感器技术、消费电子和半导体制造领域的世界级专家[3]
四方光电(688665):2024年度报告及25年一季报:一季度业绩高增长,多业务协同打造长期增长极
国投证券· 2025-04-28 13: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 - A”投资评级,6 个月目标价 45.89 元,2025 年 4 月 25 日股价 37.95 元 [4][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 2024 年度报告及 25 年一季报显示,2024 年营收增长但利润下滑,25Q1 营收和利润均大幅增长,多业务协同有望打造长期增长极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8.73 亿元,同比 +26.23%;归母净利润 1.13 亿元,同比 -15.0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06 亿元,同比 -16.84% [1] - 25Q1 实现营业收入 2.15 亿元,同比 +51.88%;归母净利润 0.33 亿元,同比 +64.9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32 亿元,同比 +89.38% [1] 业务板块表现 - 24 年收入端各业务板块表现分化,汽车电子、科学仪器、智慧计量等领域收入稳健增长,工业及安全业务快速增长,暖通空调业务正增长,医疗健康业务因防疫需求回落收入下降 [2] - 24 年利润端盈利能力下滑,整体毛利率 42.34%,同比 -2.8 pcts;净利率 12.94%,同比 -6.58 pcts;期间费用率上升,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8.67%/7.43%/12.96%,同比 +0.4/+1.69/+1.07 pcts [2] 各业务具体情况 - 暖通空调业务市场回升,检测仪/控制器产品放量,24 年销售收入同比 +11.57%,实现全链条服务能力,新增合作伙并开拓新应用领域 [7] - 工业及安全业务 24 年跨越式发展,销售收入同比 +136%,在冷媒监测、半导体、储能安全、燃气监测等领域取得进展 [7] - 汽车电子业务 24 年稳健拓展,收入同比 +15.97%,收获新定点,多类传感器业务取得突破 [7][8] 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收入分别为 10.31 亿元、12.17 亿元、14.02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1 亿元、1.74 亿元、2 亿元 [9] - 采用 PE 估值法,给予公司 2025 年 35 倍 PE,对应目标价 45.89 元/股,维持“买入 - A”投资评级 [9] 财务数据 - 主营收入、净利润、每股收益、市盈率、市净率、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在 2023 - 2027 年有相应数据及变化 [11] - 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相关项目及财务指标在 2023 - 2027 年有预测数据及变化 [12]
量子传感器提升粒子探测时空精度
快讯· 2025-04-28 06:08
量子传感器技术突破 - 联合研究团队开发出基于量子传感技术的超导微线单光子探测器(SMSPD),可实现粒子物理实验中的时空同步高精度追踪 [1] - 该探测器在美国费米实验室测试中表现出色,暴露于高能质子束、电子束和π介子束下,探测效率极高 [1] - 与传统探测器相比,SMSPD在探测粒子时效率显著提升 [1] 研究团队与发表平台 - 研究团队由美国、瑞士、委内瑞拉等多国科学家组成,研究成果发表于《仪器仪表期刊》 [1] -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官网发布了相关消息,证实了技术突破的可靠性 [1] 技术应用前景 - SMSPD的时空同步高精度追踪能力有望推动粒子物理实验的进一步发展 [1] - 量子传感技术在探测器领域的应用展示了其在科学实验中的潜力 [1]
上海润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4-28 03:19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专注于无线通信IC、射频IC和传感器件的分销、应用设计及技术创新,是国内领先的IC产品和IC解决方案提供商 [3] - 主要IC供应商包括高通、安世半导体、恒玄科技、瑞声科技、思佳讯、AVX/京瓷等,客户包括美的集团、大疆创新、小米科技等 [3] - 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业务集中在AIoT智能模组、汽车电子、音频传感器等领域 [3][4] 财务表现 - 2024年度营业收入25.96亿元,同比增长20.16% [4] - 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36.98万元,同比增长2.07% [4] - 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3,450.26万元,同比增长10.17% [4] - 剔除股权激励计划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的净利润5,081.28万元,同比增长57.54% [4] - 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20元(含税) [2] 业务发展 - 定制和自研芯片业务2024年实现销售额1.76亿元,同比增长42.22% [6] - 自研产品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和显示芯片XN3660、智能视觉LED驱动芯片XM9823、XM887X等,已形成规模销售 [6] - 参股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启动感存算一体化产业生态建设,聚焦PZT薄膜化MEMS生产工艺平台和PMUT感存算一体化芯片项目 [5] 技术创新与行业趋势 - AI+边缘计算与传感器异构集成技术成为新机会,公司布局智能声学、智能家居和生物检测等领域 [5] - 与奇异摩尔(上海)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合作开发Chiplet互联产品和AI算力芯片,采用异构堆叠工艺提升良率和降低成本 [6] - AGI发展推动对CPU、GPU、AI专用芯片的硬件算力和数据带宽需求,公司通过多制程多节点架构设计满足多样化需求 [5] 公告事项 - 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将于2025年4月28日在巨潮资讯网披露 [8][10]
人形机器人-触觉传感器产业调研汇报
2025-04-27 23:1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人形机器人、触觉传感器 - **公司**:特斯拉、小鹏、三花智控、拓普集团、恒立液压、明志电器、浙江荣泰、长盈精密、肇民科技、金力永磁、南山智尚传感器、安培龙、汉威科技、福莱新材、瑞应电子、双林股份、南京工艺、浙江鲁泰、赛力斯、小米、蓝黛科技、绿谐波、国华智能、富临精工、英伟达、帕西尼、墨轩科技、日本XELA、北京涛山科技、Interlink、Tekscan、PPS、北京他山科技、深圳帕西尼、Ravinder Heights、天巡机器人、上海维泰、深圳岱勒、智原、千度机器人、强脑科技、新能纪元、灵桥智能、明星桥手、奥一科技、大山、苏州能思达、东莞莫溪 [1][2][4][7][8][9][12][13][14][15][17][18][19][20]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 **技术升级**:特斯拉聚焦触觉传感器拓展、精细化控制系统优化和减重设计;产业未来集中在触觉传感器扩展与应用、高效精细化控制系统以及轻量化材料应用,技术升级提升机器人性能推动行业发展 [1][2][5] - **厂商进展**:小鹏人形机器人步态速度显著进步,采用60个关节和62个自由度设计,大量使用丝杠方案,增强市场对国产供应链信心 [1][2] - **供应链布局**:特斯拉供应链公司需具备全球领先产品成熟度等能力,核心标的有三花智控等;国产厂商未来多采用线性关节技术路线,恒立液压等相对领先,赛力斯链和小米链也值得关注 [1][4][7] - **触觉传感器应用** - **重要性**:是人形机器人硬件落地关键,与数据传感器端紧密相连,是形成闭环控制和实现灵巧手的必要条件 [10] - **应用现状**:目前主要集中在手部尤其是指尖,部分厂商开始扩展至指节、指腹和掌心;主流技术路线有电阻、电容、电磁感应效应以及视触觉,电阻和电容方案量产使用较多,视触觉基本处于实验室应用阶段 [12][13][14][18] - **性能成本差异**:不同技术路线在最小力感知、切向力感知等性能指标和成本上存在显著差异,如电阻方案最小力感知可达3.5克,电容式单个模组成本约5000 - 10000元 [14][15][16] - **发展趋势**:单模组触觉传感点数量提升、高价值高性能技术路线迭代以及向人体全身蔓延,未来产业大概率多条技术路线共同融合发展 [20][23][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丝杠方案讨论**:引发市场对丝杠方案效率与行星减速机及谐波减速机效率比较的讨论,滚珠丝杠难度大,厂商需解决硬件、算法和控制等问题 [2][3][6] - **机器人硬件与软件关系**:人形机器人是硬件与软件高度耦合系统,目前硬件潜能因“大脑”发展滞后无法充分发挥 [10][11] - **柔性数据传感机会**:原来做车规级压力传感器的公司可通过补全材料能力切入柔性数据传感方向 [26]
韦尔股份(603501):手机、汽车CIS高增长,2024年业绩创新高
华安证券· 2025-04-27 11:4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4月16日韦尔股份发布2024年度报告,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57.3亿元,同比增长22.4%;归母净利润33.2亿元,同比增长498.1%;扣非归母净利润30.6亿元,同比增长2114.7%;毛利率29.4%,同比增长7.7pct [6] - 2024年度业绩高增归因于下游高端智能手机和汽车市场需求复苏、市场份额逐步提升,以及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和成本控制拉动毛利率提升 [7][10]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46.92亿、61.31亿、84.17亿元,对比此前预期2025 - 2026年净利润有所提升,对应EPS为3.86、5.04、6.92元/股,对应2025年4月25日收盘价PE为31.60、24.19、17.62倍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图像传感器业务 - 2024年CIS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91.9亿元,营收占比约74.8%,同比增长23.5%;毛利率达34.5%,同比增长10.5pct [10] - 手机市场:智能手机CIS产品收入约98.0亿元,同比增长26.0%,产品和供应链结构优化强化高端市场竞争力 [10] - 汽车市场:汽车CIS产品收入约59.1亿元,同比增长约30.0%,凭借先进方案覆盖广泛汽车应用,丰富车规级产品矩阵 [10] - 新兴市场/物联网市场:新兴市场/物联网CIS产品收入约7.60亿元,同比增长42.4%,图像传感器适配AR/VR需求,新成立机器视觉部门获客户认可 [10] 重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25731|30751|37084|43723| |收入同比(%)|22.4%|19.5%|20.6%|17.9%|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3323|4692|6131|8417| |净利润同比(%)|498.1%|41.2%|30.7%|37.3%| |毛利率(%)|29.4%|31.8%|33.4%|37.0%| |ROE(%)|13.7%|16.2%|17.4%|19.3%| |每股收益(元)|2.77|3.86|5.04|6.92| |P/E|37.69|31.60|24.19|17.62| |P/B|5.25|5.11|4.22|3.40| |EV/EBITDA|27.39|20.57|16.13|11.70|[11] 财务报表与盈利预测 - 资产负债表:2024 - 2027年资产总计从38965百万元增长到61355百万元,负债合计从14762百万元增长到17476百万元 [12] - 利润表:2024 - 2027年营业收入从25731百万元增长到43723百万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从3323百万元增长到8417百万元 [12] - 现金流量表:2024 - 202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从4772百万元增长到8386百万元 [12]
中国团队造出全球最薄芯片,厚度仅为三个原子
半导体芯闻· 2025-04-25 18:19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https://www.intellinews.com/china-creates-world-s-thinnest-chip-with-5931-transistors-378131/ 点这里加关注,锁定更多原创内容 来源 :内容编译自 intellinews ,谢谢。 据《IEEE Spectrum》报道,中国研究人员研制出迄今为止最先进的二维材料微处理器,其内部集 成了5931个由二硫化钼制成的晶体管,厚度仅为三个原子。二硫化钼由两层硫层之间的钼层构 成,由于其原子级厚度和高效率,被视为硅的有力替代者。 这种新型微处理器可能对众多行业产生突破性的影响,并受到世界各地其他研究人员的密切关注。 这款名为 RV32-WUJI 的芯片基于开源 RISC-V 架构,能够执行标准的 32 位指令。它基于绝缘蓝 宝石基底,配备全新开发的单元库,包含 25 种逻辑门类型,能够执行"与"和"或"等基本计算功 能。与之前仅管理 156 个晶体管的二维电路相比,这一进展标志着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尽管 RV32-WUJI 的运行频率仅为 1 千赫兹,功耗仅为 0.43 毫瓦,但它展示了 ...
净·护一体,全新科技开启剃须刀新纪元
36氪· 2025-04-24 22:10
电动剃须刀行业趋势 - 男性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剃须体验感,关注产品功能选择,电动剃须刀分为往复式(适合胡须浓密粗硬的西方男性)和旋转式(更适合亚洲人胡须及肌肤状态)[3] - 行业技术突破长期停留在刀片厚度、马达转速等参数比较,需通过AI算法、生物传感等技术革命实现智能化、个性化产品创新[3] - 2023年线上消费数据显示男性占比高于女性,男性用户带来巨大消费增量潜力[3] 飞利浦产品创新 - 2025年4月全球首发旋转式2.0剃须刀"旋护式剃须刀",实现"剃得干净+温和亲肤"一体化[4] - 采用旋提科技:双层刀片设计(动刀归拢胡须+静刀水平切割),趋近皮下0.08毫米剃须,刀网厚度减薄10%,剃须精准度提升20%[10] - SkinIQ Pro 5重定制模式支持个性化需求,配备剃鼻毛、鬓毛功能[10] - 无绳清洁中心实现1分钟深度清洁+99.9%紫外线杀菌[11] 飞利浦技术发展历程 - 1939年发明全球首把旋转式电动剃须刀[7] - 1980年推出三刀头系统与"浮动刀头技术"[8] - 2010年推出GyroFlex 2.0技术(360度刀头转向)和SmartClick系统(干湿两用)[8] - 2016年推出SkinIQ科技(降低皮肤摩擦)和无线清洁中心[8] 产品线布局 - 旋风Pro剃须刀:针对年轻群体,6D浮动刀头融合速剃与柔剃[16] - 鹅卵石剃须刀:百元机搭载千元机技术,主打便携性价比[16] - 旋护式剃须刀:定位高端旗舰,满足全方位理容需求[16] - 公司将高端技术下沉至不同产品线,平衡高端性与普适性[17] 市场营销策略 - 签约周杰伦为品牌代言人,覆盖70/80后核心消费群体并强化品牌年轻化[19] - 上海丰盛里全球定制体验馆设置"四感体验区",提供新品试用及互动活动[21] - 线上电商平台同步上新,赠送周杰伦专属周边礼品[22] 市场地位 - 2021年中国电动剃须刀市场份额达43.7%,居行业第一[21] - 持续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推动技术创新,引领男士理容行业变革[22]
道通科技(688208)每日收评(04-24)
和讯财经· 2025-04-24 16:41
文章核心观点 道通科技综合得分46.71分偏弱,股价突破短期压力位短线有望走强,中期趋势不明朗待主力资金选择方向 [1][2] 公司情况 主力成本 - 当日主力成本37.57元,5日主力成本36.13元,20日主力成本36.53元,60日主力成本40.95元 [1] 涨跌停情况 - 过去一年内该股涨停0次,跌停0次 [1] 北向资金数据 - 持股量483.72万股,占流通比1.07%,昨日净买入 - 0.18万股,昨日增仓比0%,5日增仓比 - 0.017%,20日增仓比 - 0.447% [1] 技术面分析 - 短期压力位37.56,短期支撑位34.10,中期压力位43.56,中期支撑位30.31 [2] - K线暂无特殊形态 [2] 资金流数据 - 2025年4月24日主力资金净流入3983.96万元,占总成交额9%,超大单净流入1191.89万元,大单净流入2792.06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出314.70万 [2] 行业情况 - 关联行业/概念板块计算机设备 - 1.97%、人工智能 - 1.94%、胎压监测 - 1.09%、传感器 - 1.16%等 [2]
为重大工程加载“神经系统”(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人民日报· 2025-04-21 06:12
人物小传 姜德生,1949年3月出生,湖北武汉人,光纤传感材料与传感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 学首席教授。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等多个奖项。 光纤传感是以光波为载体,光纤为媒质,感知和传输外界被测量信号的新型传感技术。与在互联网中得 到广泛应用的光纤通信不同,一些人对光纤传感的概念比较陌生。上世纪70年代,光纤传感技术出现不 久,姜德生还是一名普通老师。凭借对技术的敏感,他察觉到光纤传感的重要意义:"光纤传感可以给 工程建设加载'神经系统',让人们提前感知风险。" 多年来,姜德生带领团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使光纤传感技术在我国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在国际上实 现了从"跟跑"向"并跑""领跑"的转变。 从无到有,自主研发打破垄断 1978年,一场12级台风登陆广州,很多负责高层建筑位移监测的电子设备因受到电磁干扰而瘫痪。如何 实现不通电监测,成为业界的关注点。 "光纤通信能抗电磁干扰,光纤传感肯定也可以。"姜德生想。光纤具有不带电、体积小、抗电磁干扰、 抗辐射性能好等优点,同时还对温度、湿度、位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