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期资金
icon
搜索文档
超1600亿!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加快落地,更多险企出手
券商中国· 2025-04-14 15:21
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进展 - 试点规模从500亿元增至1620亿元,参与保险公司从2家增至8家寿险公司[2][3] - 首批试点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各出资250亿元设立鸿鹄基金,二期获批200亿元[5][7] - 第二批试点包括太保寿险、泰康人寿等8家,规模1120亿元,超原定1000亿元计划[6] 试点模式与会计处理优势 - 采用公司制私募基金权益法核算,避免市值波动影响当期利润(如鸿鹄基金2024年净利润9.17亿元)[11] - 契约制基金可按长期股权投资或OCI类资产计量,平滑利润波动[12] - 偿付能力风险因子七折优待,降低资本消耗[12][13] 投资策略与政策支持 - 试点机构聚焦高股息股和成长股平衡,考核周期从1年延长至3年[14][15] - 政策明确支持设立私募证券基金长期持股,科技金融方案提及深化试点[18] - 部分中小险企探索"搭便车"参与其他资管公司发起的基金[16][17] 行业影响与未来趋势 - 试点规模占保险资金股票投资总额(2.27万亿元)比例仍较小,但政策推动扩容[18] - 大中型险企积极申请,部分机构因偿付能力或成本问题持观望态度[13][17] - 公司制基金在免税和OCI核算方面更具优势,但契约制灵活性更高[17]
新“国九条”发布一周年:扬改革之帆 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劈波斩浪
证券时报· 2025-04-14 08:44
资本市场改革主线 - 新"国九条"和"1+N"政策体系系统性重塑市场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市场预期和信心明显改善,中长期资金持续入市 [1] - 改革举措包括健全稳市机制、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引导高科技企业登陆A股、增强监管执法有效性,直指市场发展痛点 [1] - 保持改革连续性、稳定性和一致性是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需实时评估政策效果并动态调整 [1] 服务科技创新 - 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双向赋能,多层次机制为科技企业搭建全周期成长路径 [4] - 新"国九条"后出台"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等政策,健全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体系 [4] - 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增上市公司75家占比77.32%,募资413.36亿元占比68.67%,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量过半 [4] - 沪市发布并购交易557单,重大资产重组案例69单同比增长330%,半导体、机械设备、汽车板块主导 [4] - 债券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去年500只科创债募集5600亿元,国有企业为发行主力 [5] 中长期资金入市 - "国家队"领衔市场机构力挺资本市场,带来真金白银支持 [8] - 超450家上市公司获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支持,金额上限超900亿元 [9] - 央行开展两批互换便利操作金额超1000亿元,保险资金试点额度1120亿元 [9] - 上市公司增持回购积极性提升,反映市场信心和财务实力 [11] - 未来将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增强战略性力量储备 [11] 强化市场监管 - 监管部门严惩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行为,2024年办理案件739件罚没153亿元,移送公安案件178件同比增长51% [14] - 标志性案件形成震慑,十余起案件处罚金额超亿元,涉事主体被顶格处罚 [14] - 监管科技广泛应用,借助科技手段监测市场动态并快速反应 [15] - 2024年全市场分红2.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超300家上市公司分红3400亿元 [16] - 未来将推动背信罪司法解释出台,健全防治财务造假长效机制 [17] 政策协同与市场生态 - 货币、财税、产业政策协同发力维护市场稳定,司法部门合力打击证券违法违规行为 [19] - 新"国九条"后发布50多项政策,健全稳市机制成为关键点 [19] - 监管部门联合司法部门开展打击财务造假专项行动,推动投资者保护取得新进展 [20] - 宏观经济复苏、政策利好、资金入市、盈利向好等多重因素为A股托底定向 [21]
媒体视点 | 新“国九条”出台满一年:资本市场基础制度进一步完善 内在稳定性增强
证监会发布· 2025-04-12 13:52
4月12日,《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即 新"国九条")出台满一年。 一年来,围绕发行、上市、现金分红、信息披露、并购重组、退市、减持、中长期资金入市、 程序化交易等方面,证监会会同各相关方面推出50多项制度规则,完善资本市场"1+N"政策体 系。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不断完善,市场生态逐步优化,机构投资者队伍持续壮大,内在稳定性 增强。 丨 来源:证券日报 2025-04-12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资本市场改 革重点是从投融资两端同步发力,优化市场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 力。融资端需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为各类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和精准的金融服务;投 资端重点在于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引导长期资金入市,增强资 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支持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增强 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自新"国九条"实施以来,中国证监会围绕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了多层次的政 策支持体系,资本市场在制度包容性、资源配置效率和服务链条完整性上实现突破。 一年来,资本市场对科创企业支持力度不断增强。 ...
面对新机遇,中长期资金入市规划图来了!深交所副总经理唐瑞明确三大路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1 13:20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崔文静 北京报道"中国版平准基金"出炉让震荡中的A股迎来连日上涨。在监管层 的引导下,更多中长期资金正在入市路上。 4月11日,深交所在北京组织召开中长期资金投资策略会。深交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唐瑞致辞时指 出,深交所正在制定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相关工作方案,并描绘出三大路线图:产品端,完善股债基 衍的产品供给;制度端,优化机制提升交易便利度;服务端,靶向施策构建服务矩阵。 中长期资金被视为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受访业内人士看来,深交所此番吸引 中长期资金入市相关工作方案的制定与落实,将为A股打造更为丰富的中长期资金库,提升资本市场纵 深度与抗风险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近年来,尤其是新"国九条"以来,相关部门持续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目前, 保险资金、银行理财、各类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有力支持了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助力构建资本市场"长 钱长投"的良好生态。 在进一步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方面,无论在政策端,产业发展端,还是国际实践层面,全新机遇已经到 来。 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迎来三大新机遇 产业发展层面,从宏观经济、产业发展两个视角来看,中国经济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
事关中长期资金入市,深交所最新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4-11 12:18
中长期资金投资策略会核心观点 - 中长期资金是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当前A股政策面、基本面和市场结构变化为中长期资金入市带来新机遇 [1] - 中国经济内生动力增强体现在宏观政策落实推动经济回升(制造业和服务业PMI持续回升)及科技产业突破(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领域) [1] - 新"国九条"实施一年来 保险资金、银行理财、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已有效支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助力构建"长钱长投"生态 [1] - 深交所正制定工作方案 从产品供给、制度优化、服务对接三方面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障碍 [1] 产品端举措 -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加强信息披露、分红、减持监管 鼓励公司回购增持及市值管理 [2] - 支持重大战略领域创新债券发行 优化创业板、深证100等指数编制方法 [2] - 扩充红利低波产品矩阵(如自由现金流策略) 推动多资产ETF等中低风险品种落地 研究宽基与行业主题ETF期权储备 [2] 制度端优化 - 便利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参与新股发行与定增 完善ETF大宗交易和盘后交易机制 [2] - 引入更多ETF流动性提供机构 推进跨市场ETF全实物申赎模式改造 [2] - 推动ETF期权纳入QFII/RQFII投资范围 引导开发期权资管产品 [2] 服务端创新 - 通过"ETF大讲堂(机构专场)"和"走进上市公司"活动向机构传递政策服务 [3] - 拓展养老定投、教育定投等场景化策略 推动行业从单一产品推广转向组合策略推广 [3]
【银行】保险权益投资空间拓宽,长期资金入市有望提速——《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点评(王一峰/黄怡婷)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4-09 16:40
以下文章来源于一丰看金融 ,作者王一峰、黄怡婷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 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 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 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报告摘要 事件: 4月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优化保 险资金比例监管政策,包括:1)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简化档位标准,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 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2)提高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集中度比例;3)放宽税延养老比例监管要 求。 一丰看金融 . 分享经济金融领域大事小情,路边新闻 点击注册小程序 《通知》主要内容及变化为:1)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2014年以来,保险资金权益投资比例限制 有序放开。2014年1月《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发布,险资投资股票等权益类资 产占上季度末总资产的比例上限由25% ...
农机产业焕新机;看好扎根内需,兼具成长和分红属性的物业服务板块 | 券商晨会
搜狐财经· 2025-04-09 09:26
农业农机行业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 - 2035年)》,明确不同阶段农业强国建设目标,对农机发展影响深远 [1] - 粮食安全保障方面,单产提升行动催生高性能、智能化农机需求,规划提出推进农机装备升级等举措 [1] - 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中,土地流转利于大型农机作业,农产品加工环节先进农机推动产业升级 [1] 券商板块 - 央行和中央汇金等表态积极,增持ETF和股票利于稳定权益市场,一季度证监会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2] - 4月8日券商板块PB估值1.26倍,估值和机构持仓仍在低位,1季报业绩有望超预期,看好该板块机会 [2] - 券商板块选股主线为金融科技、并购主线以及业绩弹性突出的零售优势券商 [2] 物业服务板块 - 2024年物业服务行业围绕催收等五个关键词,实现经营性现金持续正流入198亿和货币资金净增加60亿元,平均股利支付率大幅提升到65% [3] - 2025年行业三大催化剂为逐渐理顺定价机制、减值计提和周期性业务拖累见顶、持续增加现金分红 [3] - 看好扎根内需,兼具成长和分红属性的物业服务板块 [3] A股市场 - 周一中央汇金出手稳定市场,周二央行等重磅发声,多家公司发布回购等消息,释放稳市场信号 [4] - 受利好刺激,上证指数走出中阳线,沪深两市成交额达16256亿元,涨停127只(不含ST股) [4] - 掘金大赛第56期多位选手踊跃报名,前两名选手抓住20CM涨停,报名有福利,正收益就获奖 [4] - 参赛高手认为市场有反弹修复需求,选股注重上市公司业绩,可研究红利资产机会 [4] - 报名大赛可查看高手持仓和免费查阅火线快评,火线快评包含热点事件等内容 [4]
谁是真正的长期资金?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4-08 21:31
今天A股和港股同步反弹,可以看到,两个现象。 第一,是全球风险资产的同步反弹 。日本今天大涨6%,欧洲晚上涨3%左右了,美股那边,标普500期货也反弹超2%,昨晚提到一点,"维稳资 金有托底属性,但不改变市场趋势,市场要反转和反弹,还得靠市场的自身力量,尤其是外围的变化"。这也能解释,今天港股全天更好的表 现,以及普涨的行情,今天超过80%的H股个股上涨。 第二,是A股的结构分化 。一直到到下午14点25左右,还有接近400家公司封死在跌停板,局部的流动性危机仍在,而今天表现最差的,就是代 表小盘股的中证2000,下午一度跌了近-3%,而彼时红利指数涨了接近2%,两者相差5%。这也证明了,截至今天为止,依然是维稳的资金,在 托底股市,助力A股的反弹。 昨天的两个数据,很能说明结构分化背后的原因: ETF方面, 宽基ETF昨天大幅净流入566亿 ,其中光沪深300,就达到400亿,这也是近段时间,宽基ETF流入最大的一天; 与此同时,这轮下来, 维稳资金,有两个显著的变化。 第一,是我们昨天说的,首次正大光明的, 在盘中,宣告加仓 ,直接打明牌; 第二,今天盘前,汇金更是直接亲口证实了两点, 说自己是资本市场的 ...
国家队持有ETF市值突破1万亿,三大信号值得关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2 07:49
核心观点 - 中长期资金(汇金系、险资等)通过ETF大举布局A股市场,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提速 [2][14] - 汇金系2024年下半年增持超700亿份ETF,持有总市值突破1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7.6倍 [2][4][14] - 险资成为ETF市场重要增量来源,配置呈现"广撒网"特点,既布局宽基ETF也加码行业主题ETF [7][8][9][10] 汇金系ETF布局 - 2024年下半年汇金资管新增买入713.58亿份ETF,主要增持华泰柏瑞沪深300ETF(258.93亿份)、易方达沪深300ETF(190.11亿份)等6只宽基ETF [3] - 同期新进持有华夏上证50ETF(117.85亿份)、南方中证1000ETF(75.57亿份)等6只ETF,单只买入规模14-52亿份不等 [4] - 截至2024年12月末,汇金系持有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达622.76亿份,另有6只ETF持有量超百亿份 [5] - 汇金资管委托公募管理的单一资管计划重点增持行业主题ETF,如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30ETF、沪深300医药卫生ETF等 [6] 险资ETF配置 - 2024年下半年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分别增持79.82亿份、78.97亿份ETF,位列机构增持量第二、第三 [8][9] - 中国人寿持有123只ETF合计653.19亿份,重点配置恒生医疗保健ETF(39.26亿份)、港股通互联网ETF(27.92亿份)及科创板/医疗/半导体等主题ETF [10] - 新华人寿持有68只ETF合计291.81亿份,超10亿份的8只产品均为港股类ETF [10][11] - 险资配置逻辑:ETF风险分散、流动性好,且低利率环境下可提升收益弹性 [12] 行业发展趋势 - 政策支持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证监会《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鼓励方向 [16][17] - ETF产品创新需求迫切,需开发多资产ETF、生命周期智能ETF组合等工具满足中长期资金需求 [18] - 宽基ETF(如中证A50)和科技细分领域ETF(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将成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19]
一周定增动态: 4家银行拟定增5200亿,上交所发布新规
IPO日报· 2025-03-31 20:17
星标 ★ IPO日报 精彩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近期,A股市场定增持续活跃。 3月25日至3月31日,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定增项目动态。其中,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1988.SH,下称"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601939.SH,下称"建设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1658.SH,下称"邮储银行")、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1328.SH,下称"交通银 行")四家国有大行公告了定增预案,合计拟募资不超5200亿元。 其他公司方面,深圳麦格米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002851.SZ,下称"麦格米特")披露了定增预案、江苏南方精工股份有限公司(002553.SZ)的定增预案 获受理。 除此之外,上海证券交易所还发布了新规,修订发布了首发及再融资承销业务规则,此前2023年发布的相关细则同时废止。 制图:佘诗婕 四家国有银行拟定增 3月30日晚,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集体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的公告。 具体来看,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将分别发行约272.73亿股、113.27亿股、137.77亿股、205.696亿股的A股股票,计划募集资金分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