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投资
搜索文档
潜龙出渊待飞天 绩优基金经理把脉创新药板块后市
上海证券报· 2025-05-27 02:37
创新药板块表现及驱动因素 - 截至5月23日多只创新药主题基金年内回报超40%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净值涨幅超60% [9] - 2025年是中国创新药行业"三个元年"——收入放量元年 盈利跨越元年和估值抬升元年 [10] - 80%的A股和港股创新药公司将在2025年迎来产品收入放量期 预计从半年报开始看到收入集体性改善 [10] - 2025-2028年将是中国创新药企业集体步入盈利期的关键阶段 [10] - 2025年或成为创新药板块估值系统性提升起点 商业保险推进是核心变量 [10] - 港股创新药企业估值泡沫更少 优质资产更多 整体板块贝塔更强 A股由仿制药转型创新药的企业估值上升空间或更大 [11] - 医保支持力度最大的方向是创新药 对行业发展形成显著利好 [11]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创新药企业已在肿瘤领域与欧美同行并驾齐驱 未来两三年内或有一定领先优势 [12] - 中国创新药企业在部分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出海"趋势明显且不断强化 [14] - 医药行业将进入新周期 创新药展现出极高产业景气度和投资价值 [14] -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深 消费升级和创新体系推进 医药板块仍是朝阳行业 [14] 细分领域机会 - 医疗设备行业有望迎来库存消化和订单快速增长 大规模设备更新背景下设备招采数据明显提升 [13] - 创新药是大医药行业里成长逻辑和基本面相对更顺的方向 [13] - 中国创新药企将在报表端和研发端呈现两头爆发式增长势头 [14] 投资策略 - 选择个股需关注产品周期 赛道成长空间和竞争格局 [15] - 研发壁垒高 数年内无竞争对手的品种及研发进度全球前列的企业是优先选择 [15] - 投资思路基于全球维度 自上而下精选创新药子赛道 重点关注强需求弱供给领域 [15] - 采用"三周期共振"策略:产业周期 成长周期和资本市场周期 [16] - 通过"明线-暗线"框架捕捉结构性机会 关注资产价格周期和机构持仓情况 [16][17]
创新药和黄金主题ETF大涨 资金加仓国防军工ETF
证券时报· 2025-05-26 02:27
创新药主题ETF表现 - 创新药主题ETF占据收益率榜单前列 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和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复权单位净值增幅分别为9.02%和9.01% [2] -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等5只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增幅超过8% [2] - 百济神州等创新药企业将在2025年ASCO年会上展示研究成果 ASCO年会被视为行业风向标 [2] - 国元证券认为创新药进入成果兑现阶段 研发进展催化较多 有望成为2025年医药板块投资主线 [2] 黄金主题ETF表现 - 永赢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等6只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增幅均超过6% [2] - 上周COMEX黄金累计上涨5.35% 伦敦金现累计涨幅为4.86% SHFE黄金累计涨幅超过4% [3] - 徽商期货表示长期抗通胀和避险需求将继续支撑黄金价格 黄金仍具有上涨空间 [3] 国防军工ETF资金流向 - 上周31只ETF资金净流入额在1亿元以上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和富国中证军工龙头ETF资金净流入额均超过9亿元 [4] - 国泰中证军工ETF等3只基金资金净流入额均在5亿元以上 [4] - 富国中证军工龙头ETF等4只军工主题ETF资金净流入额均在3亿元以上 [4] - 中邮证券认为军工行业订单有望迎来拐点 新技术和新产品方向蕴含更大弹性 [4] 科创50ETF市场表现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和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复权单位净值降幅分别为1.48%和1.47% 但资金净流入额分别为9.94亿元和1.83亿元 [5] - 七部门出台15项政策举措 引导创业投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加大对科技型企业信贷支持 [5] - 政策创新性提出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 为科技创新筹集长周期低利率债券资金 [5] 市场整体趋势 - 华金证券认为国内经济可能延续弱修复趋势 宏观流动性有望维持宽松 股市资金或将有所改善 [6] - 当前市场情绪处于中性偏低水平 国内政策依然积极 支撑风险偏好 A股短期内可能延续震荡偏强趋势 [6]
宝盈基金姚艺: 创新药进入收获期 长周期机遇已启动
证券时报· 2025-05-26 02:03
行业整体表现 - 创新药板块带动医药板块整体回暖,医药主题基金净值触底反弹 [1] - 自4月7日以来,创新药板块成为第一个补完缺口的科技板块,走势强于人形机器人、AI等科技赛道 [7] - 创新药板块经历3到4个月的累积上涨后,短期可能出现技术性调整,但行业基本面趋势未改变 [7] 基金经理投资框架 - 投资观念为不预判重应对,通过积极进行组合变化应对市场 [2] - 构建围绕景气度、兑现度、辨识度的投资框架 [3] - 景气度方面聚焦产业景气周期,优先选择行业贝塔机会再寻找个股阿尔法机会 [3] - 兑现度方面注重业绩增长的确定性与持续性,排斥缺乏业绩兑现的概念炒作 [3] - 辨识度方面关注市场共识度,契合时代背景的标的更易获取超额机会 [3] 基金经理操作与持仓 - 自2021年3月9日担任基金经理以来,成为同期为数不多实现正收益的医药基金经理 [4] - 管理的医药主题基金今年业绩表现位居市场前列,善于根据景气度动态调整结构 [4] - 基金一季度末十大重仓股中有七只是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新面孔,以创新药公司居多 [4] - 2024年判断2025年医药行业基本面见底转好,投资以精选个股为主并加大创新药配置 [4] - 未来将逐渐降低医药主题基金的组合换手率,等待行业基本面回归 [6] 创新药行业前景 - 创新药企业经历10年积累进入收获期,盈利公司越来越多 [1] - 未来2到3年将进入收获期,2025年是创新药企业业绩兑现周期起点 [6] - 海外BD开始贡献新增长点,2027年后海外授权产品陆续上市将增强业绩弹性 [6] - 创新药企业业绩是非线性增长,潜力较大 [6] - 行业已出现现象级标杆企业,对创新药公司估值起到锚定作用 [6] - 选择持有创新药公司因国内外临近收获期的公司增多,部分已进入三期临床或有产品在售 [4]
恒生生物科技ETF(159615)盘中涨超2%!恒瑞医药今日登陆港股上市,创新药投资价值逐步凸显
新浪财经· 2025-05-23 10:33
恒生生物科技ETF表现 - 恒生生物科技ETF(159615)早盘高开 盘中涨超2% 截至10:16换手率达14.35% 成交4854.80万元[1] - 跟踪指数恒生生物科技指数上涨1.79% 成分股康哲药业涨8.82% 泰格医药涨8.35% 亚盛医药-B涨8.10%[1] - 近1周累计上涨7.43% 涨幅排名可比基金首位 近2周规模增长1640.37万元[1] 恒瑞医药港股上市 - 恒瑞医药港交所上市首日高开29.4% 报57港元(发行价44.05港元) 总市值达3764亿港元[1] ASCO年会催化创新药行业 - 2025年ASCO年会将于5月30日至6月3日召开 多家药企将披露创新管线临床数据 或成短期最强催化[1] 创新药行业投资前景 - 创新药行业受政策支持 支付端改善 研发能力升级三重因素共振 或成全年投资主线[2] - 长期看 具备高安全边际 强创新能力 丰富管线及良好竞争格局的企业将持续受益[2]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构成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覆盖港股最大50家生物科技公司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信达生物(10.2%) 药明生物(9.8%) 百济神州(8.5%)等[2] 相关投资产品 - 相关ETF产品包括恒生生物科技ETF(159615) 香港科技ETF(159747) 恒生指数ETF(513600)等[2]
连涨4天,涨幅超10%。港股创新药ETF(159567)今日盘中强势涨幅超1.5%,逼近上市以来新高。康希诺生物,君实生物,凯莱英领涨
新浪财经· 2025-05-21 10:11
指数及ETF表现 -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987018)强势上涨2 33% 成分股康希诺生物(06185)上涨8 87% 君实生物(01877)上涨8 16% 凯莱英(06821)上涨7 02% 亚盛医药-B(06855)和晶泰控股(02228)等个股跟涨 [1] - 港股创新药ETF(159567)上涨1 56% 冲击4连涨 最新价报1 3元 近1周累计上涨8 63% [1] - 港股创新药ETF盘中换手10 03% 成交1 71亿元 市场交投活跃 近1月日均成交7 36亿元 [1] - 港股创新药ETF最新规模达16 67亿元 创近1年新高 [1] CDMO行业观点 - 化学大分子及XDC CDMO如多肽、寡核酸、XDC CDMO生产需求有望快速提升 源于下游单品持续快速放量 [1] - 随着全球投融资逐步恢复、前端项目持续向后端延伸 小分子CDMO有望逐步恢复 [1] CRO行业观点 - 海外CPI月度数据虽有波动 但海外有望逐步进入降息节奏 投融资改善预期有望边际向好 部分公司订单已然看到恢复 [2] - 海外收入为主的一体化CRO/CDMO及国内临床前CRO有望迎来估值修复机会 [2] - 国内政策逐步发力 CRO板块有望逐步恢复 持续关注临床CRO投资机会 [2] 相关产品 - 港股创新药ETF(159567) [3]
冲击3连涨!恒生生物科技ETF(159615)强势涨超4%,创新药龙头利好持续兑现
新浪财经· 2025-05-20 10:12
恒生生物科技ETF市场表现 - 恒生生物科技ETF(159615)盘初涨超4%冲击3连涨 截至09:53换手率达14.78%且成交4890.55万元显示市场交投活跃 [1] - 跟踪指数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强势上涨3.14% 成分股三生制药暴涨29.93% 荣昌生物涨7.29% 诺诚健华涨5.88% 石药集团与泰格医药跟涨 [1] 三生制药与辉瑞合作协议 - 三生制药与辉瑞就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SSGJ-707订立全球许可协议 辉瑞获得中国内地以外地区的独家开发及商业化权利 [1] - 三生制药获得12.5亿美元首付款 里程碑付款最高可达48亿美元 涵盖开发监管和销售里程碑 [1] - 公司还将获得许可地区产品净销售额的两位数百分比梯度特许权使用费 另可能获得辉瑞1亿美元新股认购 [1] 创新药行业投资前景 - 医药板块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创新药赛道 对创新医药投资机会的把握将是2025年全年医药投资主线 [2] - 创新药龙头商业销售和BD业绩持续兑现 中国企业在肿瘤自免及慢病领域潜力大单品预期增强 [2] - 全球领先创新品种进入业绩放量兑现期 国际领先临床突破或BD不断涌现 [2]
国产双抗再迎“天价”交易,港股创新药ETF(159567)涨超3.6%,三生制药涨超3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0 10:08
市场表现 - 5月20日港股开盘恒生指数上涨0.28%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0.22% 医药股多数上涨[1] - 港股创新药ETF(159567)高开2.44% 盘中涨幅扩大至超3.6% 成交额超1.1亿元 换手率超7%[1] - 成分股三生制药大涨超30% 信达生物 石药集团 再鼎医药 百济神州等个股跟涨[1] 交易动态 - 三生制药与辉瑞就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SSGJ-707订立全球许可协议[1] - 辉瑞获得该产品在中国内地以外地区的独家开发及商业化权利[1] - 三生制药将获得12.5亿美元首付款及最多48亿美元的潜在里程碑付款[1] - 协议包括开发 监管批准及销售里程碑付款 并收取双位数百分比特许权使用费[1] - 辉瑞可能认购公司价值1亿美元的新股份 协议须满足多项先决条件[1] 行业观点 - 5月进入业绩真空期 市场关注点由业绩转变为行业和公司基本面变化[2] - 创新药进入成果兑现阶段 研发进展催化较多 有望持续作为2025年医药板块投资主线[2] - 医药市场处于集中度提升加速期 并购重组有望加速[2] - 创新药行业迎来政策 产业和业绩三因素共振 进入价值重估新周期[2] - 行业预期利润率提升 预期放量速度提升 预期成功率提升 折现率变小[2] - 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下 创新药估值水平将明显提升[2]
国泰海通医药2025年5月第一周周报:持续推荐创新药等投资主线
海通国际· 2025-05-13 18: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整体评级为增持,细分行业医药制造业和医药服务业评级均为增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持续推荐创新药等投资主线,包括创新药、CXO、创新器械国产替代和消费医疗复苏 [3][7] - 制药龙头恒瑞医药港股发行通过港交所聆讯,有望催化创新药行情 [3] - 2025年5月第一周医药板块表现弱于大盘,其相对于全部A股的溢价水平处于正常水平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持续推荐创新药、CXO、器械国产替代与消费医疗复苏主线 - 推荐景气度向上的创新药,维持恒瑞医药、华东医药等多家公司优于大市评级 [7] - 推荐盈利增速拐点逐渐体现的CXO,维持药明生物、药明康德优于大市评级 [7] - 看好创新器械国产替代,维持惠泰医疗优于大市评级 [7] - 看好消费医疗复苏,维持爱尔眼科优于大市评级 [7] - 给出推荐标的盈利预测估值表,包含恒瑞医药等公司2024 - 2026年每股收益、归母净利润增速、市盈率等数据 [8] 2025年5月第一周医药板块表现弱于大盘 - 2025年5月第一周(2025/5/6 - 2025/5/9)上证综指上涨1.9%,SW医药生物上涨1.0%,涨跌幅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3位 [3][10] - 生物医药板块中表现相对较好的细分板块为医疗器械(+1.7%)、中药(+1.5%)、生物制品(+1.1%) [16] - 个股涨幅前三为常山药业(+23.6%)、海创药业U(+22.8%)、金凯生科(+19.0%);个股跌幅前三为葫芦娃(18.3%)、永安药业(17.8%)、江苏吴中(15.3%)(剔除上市1个月内个股、ST个股) [18] - 截至2025年5月9日,医药板块相对于全部A股的溢价水平处于正常水平,当前相对溢价率79.18% [20]
平安基金周思聪: 打“阵地战”和“歼灭战” 做创新药投资捕手
中国证券报· 2025-05-12 04:28
基金经理周思聪的投资理念与策略 - 投资哲学强调"以快破局"和"以准制胜",率先洞察政策与产品共振机遇,锁定临床数据优等生与行业规则制定者 [1] - 管理三只医药基金业绩表现突出,持仓高度集中,通常控制在15只以内,采取"集中持股、敢于重仓、长期持有"的操作方法 [1][7][8] - 投资框架分为三层:选择高景气度医药子行业、把握企业产品周期关键节点、采取集中长期持有策略 [7][8] - 特别关注创新药企业从纯研发投入转向现金流回正的"放量回血"黄金阶段 [7] 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创新药企经历三个阶段:从规则遵守者(2015年起步)到规则挑战者,再到规则制定者 [3] - 2025年将迎来"三个元年":收入放量元年、盈利跨越元年和估值抬升元年,行业有望迎来系统性投资机会 [11] - 创新药出海前景广阔,主要采取专利授权(License-out)形式,具有高毛利率(80%-90%)优势 [12] - 当前中国创新药支付体系正从"医保依赖"转向"商保+医保双轮驱动" [11] 创新药投资逻辑与方法论 - 评估早期公司采取三大标准:市场空间足够大、竞争格局清晰、临床数据优异 [9] - 医药投资标的要求"要么最快要么最好",前两名药物通常抢占80%患者份额 [9][10] - 重仓决策基于产品周期确定性,重点关注未来6-12个月重要产品进展 [10] - AI制药短期价值有限,90%临床阶段难题无法被AI替代,传统药企研发体系仍是核心竞争力 [13] 医药行业特性与投资机会 - 医药是"长坡厚雪"行业,与老龄化趋势密切相关,但个股未必适合长期持有 [4][7] - 医药行业80%时间走势与大盘无关,但与政策周期高度相关 [7] - 市场低迷期往往是最佳学习成长期,为未来机会捕捉奠定基础 [5] - 创新药投资本质是概率判断,需通过深度研究降低风险 [8]
创新药赛道景气度有望延续——专访永赢医药创新智选基金经理单林
证券日报· 2025-05-12 00:17
基金业绩表现 -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年内收益率达46.23%,在同类医药主题基金中位居前列 [1] 行业宏观背景与政策驱动 - 自2018年国家药品集采政策实施以来,仿制药企业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创新成为国内医药企业的必选项 [2]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具有临床价值的创新药实行快速审评审批,加速药物上市进程 [2] - 医保政策通过集采压缩仿制药利润,将资源倾斜至真正具备临床价值的创新药,为创新药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发展环境 [2] 市场规模与发展潜力 - 国内创新药在医保支出的占比仍为个位数,成功在欧美发达国家上市放量的国产创新药更是凤毛麟角 [2] - 未来2年至3年,国产创新药将逐步展现全球竞争力,实现从0到10的突破 [2] - 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为药品市场提供了广阔空间,若产品在价格、医保支持等方面具备优势,相关企业有望实现超额收益 [3] 投资策略与组合构建 - 投资策略将资产分为着眼于中长期产业维度的“守正类”核心底仓和基于中期视角、注重左侧布局以获取高赔率潜在收益的“赔率性”资产 [2] - 对“守正类”资产专注于研究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减少短期频繁交易,通过持续跟踪逐步验证确定性 [3] - 对“赔率性”资产倾向于在市场关注度较低、预期尚未充分反映时介入,但不会过度集中持仓,并在市场出现估值泡沫时及时兑现盈利 [3] 未来投资方向与行业趋势 - 投资思路聚焦三大方向:一是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硬科技创新药企业,二是挖掘国内市场爆发潜力的高增长企业,三是关注从无到有突破的产业趋势 [3] - 国内企业在临床资源和研发效率上具有先天优势,能够关注某些疾病从无药可治到有药可医的突破 [3] - 创新药的中期景气度会持续,未来几年越来越多的创新药公司有望实现盈利,报表端的非线性增长将吸引更多资金配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