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成果转化
icon
搜索文档
济南探索成果“免费试用权”
科技日报· 2025-05-30 07:39
政策创新 - 齐鲁工业大学推出"先用后付"和"无理由退货"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 企业可免费试用高价值专利1年 试用期满后选择付费续用或终止合作 [1][3] - 济南市与山东省层面出台政策支持科技成果转化 包括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校聘企用"等机制改革 山东省遴选22家高校院所开展综合试点 [2] - 齐鲁工大与济南市市场监管局签订区域定向专利许可试点协议 通过政府牵线实现高校成果与区域重点产业精准对接 [1][2] 模式特点 - "先用后付"模式下企业获得1年免费试用期 试用后可根据实际效果决定是否付费转化 大幅降低企业创新风险 [3][4] - 建立专利实施跟踪回访机制 对"退货"成果分析原因 倒逼发明人改进技术 促进专利与产业需求更好匹配 [4] - 政府搭建平台形成"专利菜单" 市场监管部门向企业精准推送专利技术 校企直接沟通提高转化效率 [3] 实施效果 - 荷净公司采用5项"先用后付"专利后 预计生产成本降低40%-50% 年节省成本超2000万元 [4] - 孙彬副教授的5个专利通过该模式实现转化 解决了企业"只见证书不见发明人"的转化难题 [2] - 新模式促进高价值专利从"束之高阁"到"落地生根" 形成优质技术成果转化生态 [4]
汽车智能小钥匙 每年吸金8个亿
南方都市报· 2025-05-30 07:11
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 - 中山市工业技术研究中心(工研院)已孵化223家科技企业,近100项市级以上科技项目落地,依托7所高校院所构建产学研"高速路"[2][4] - 工研院柔性进驻超200名科学家,协同16个实验载体与5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加速科技成果转化[4] - 典型案例:澳多科技与北京理工大学共建汽车检测实验室,年产值从2亿元增长至预计8亿元[3] 科技创新企业成长案例 - 澳多科技专注汽车智能零部件及车联网生态,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产品全球化布局[2] - 精量光电子研发智能光纤预警系统,覆盖地铁、水库大坝等工程安全监测,形成全链条解决方案[3] - 广东菁萃开发纯天然植物表面活性剂替代化学合成品,年产量400吨,客户超200家[5] 政策与资金支持 - 中山市科技局通过专项资金(如数百万元支持国科瑞诺)及配套政策(2022-2023年完善两项资金使用办法)助力企业突破"死亡谷"[6] - 国科瑞诺攻克壳聚糖水溶性技术,持有4项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预计年产值破8000万元[6] - 广东菁萃2018年成立即获创新专项支持,2020年火炬高新区配套资金到位[5] 市场定位与业务转型 - 聚云软件从物联网转向桥梁防撞预警系统,建成广东省首个运营中心,并拓展城市道路智能监测[7] - 正德材料从3D打印转向"表面工程"领域,纳米涂层材料实现进口替代,2023年获2000万元天使轮融资[8] - 企业普遍经历"技术优等生"到"赛道领跑者"的转型,如正德材料进入锂电池、钢铁等行业[8][9] 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 - 光纤传感技术应用于通讯和工程监测,精量光电子实现实时沉降与斜面变化感知[3] - 生物医药领域,国科瑞诺技术解决糖尿病足等慢性创面问题[6] - 正德材料定制化涂层产品覆盖纺织、石油等多行业[8]
余杭区今年首要任务“创新引领”
每日商报· 2025-05-30 06:21
科技创新成果 - 之江实验室主导构建的"三体计算星座"首批12颗卫星成功发射入轨 将算力送入太空 未来可提供计算卫星和遥感卫星服务 [1] - 天目山实验室发布新型"飞行汽车" 灵伴科技推出Rokid AR Lite 零零科技推出哈浮飞行相机 强脑科技推出深海豚Easleep多功能智能睡眠仪 程天科技推出助力外骨骼机器人GOGO [1] - 余杭区布局培育全省数量最多的"大科学装置+大科学计划+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高能级科创平台集群 连续4年获省科技创新鼎 [1] 创新发展战略 - 余杭区提出"六大行动" 其中"创新引领"行动是首要任务 涉及未来科创产业布局 [1] - 余杭区科技局将聚焦五大导向(高能级科创平台 高质量科技项目 高水平科技企业 高层次科技人才 高价值科技金融) 通过三大行动(科创强基 创新聚链 服务赋能)实施"创新引领"行动 [2] - 余杭区以科创平台为核心抓手 全年计划落地成果转化项目120个以上 [2] 企业培育体系 - 余杭区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雏鹰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培育体系 已出台"科创十条"政策 [2] - 实施"全链条科研攻关突破行动" 计划全年支持重点研发项目30项以上 [2] -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改革" 将构建概念验证中心 中试基地 成果转化加速器等平台载体 [2] 产业生态建设 - 余杭区重点建设环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 包括四大省实验室 杭州超重力场重载机和高速机完成调试 落地第二个大科学装置 [3] - 加快南湖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建设 推动未来谷建成投用 浙江人才大厦主体结顶 [3] - 打造"五大产业生态圈+四大未来产业"特色产业体系 实施"经济高质量发展68条" 支持经营主体降本110亿元以上 [3] - 投用钉钉总部 抖音浙江创新中心 目标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2300亿元以上 [3]
厦门:支持科技成果(产品或服务)在涉海领域的应用 单个项目补助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
快讯· 2025-05-29 14:04
厦门市加快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若干措施 - 厦门市海洋发展局会同市财政局起草政策支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1] - 重点支持领域包括海洋保健食品、海洋功能化妆品、海产品精深加工、海洋观测监测设备、通信导航设备、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防污防腐涂料等 [1] - 政策鼓励扩大海洋应用场景,支持科技成果在涉海或非涉海领域的应用 [1] - 支持方式包括自主申报或揭榜挂帅的产业化示范 [1] - 补助标准为不超过项目实际总投资的三分之一,单个项目补助上限1000万元 [1]
大连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15
辽宁日报· 2025-05-29 08:46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创新策源能力持续提升,英歌石科学城创新发展,获批5家全国重 点实验室,新获评雏鹰企业109家、瞪羚企业22家;今年将在动力电池、低空经济、化工新材料、生命 科学领域布局建设大连市首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小试平台,进一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产业集群发展 取得新突破,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工业母机集群获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 型上,累计建成142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37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130家省级以上绿色 工厂、2个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新兴产业聚能起势,金普新区氢能产业园开园,大连市加入国家燃料 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全市布局低空起降点280个,开通3条陆岛直升机航线。 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走深走实。制定实施6.0版营商环境提升方案,推出48项提升举措。"一企一 策"深化国企改革,市属国企资产总额同比增长6.9%,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6%。对外开放水平进一 步提升,全市新设外资企业36家、同比增长38.5%。大连自贸片区整合提升加速,国内首单国际航行船 舶保税液化天然气岸基加注业务落户,两架保税融资租赁飞机业务落地,大窑湾保税物流中心运营。大 连市获批 ...
陕西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落地生“金”
陕西日报· 2025-05-29 06:48
氢燃料电池产业 - 旭氢时代是陕西氢能产业链首批"链主"企业子公司,主攻氢燃料电池堆生产和研发,氢能重型卡车近30%成本来自该部件 [1] - 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院士陶文铨团队合作攻克"卡脖子"技术,建成西北首条氢燃料电池堆全自动生产线,实现陕西本土"零"突破 [1] - 目前年产2000台(套)氢燃料电池堆,产值约3亿元,能满足约1000台氢能车辆需求,新产品预计6月底投入批量生产 [1] - 公司与陶文铨团队联合组建的院士工作站被认定为陕西省第三批省级院士工作站,是陕西首个氢能领域省级院士工作站 [2] 探地雷达技术 - 中创云图开发出国内首款超宽带随机变频探地雷达系统"地下探测者ZC360A"和机场跑道无人全域检测系统等明星产品 [2] - 公司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落地企业,通过研发探地雷达技术推动国产替代,产品已应用于市政道路和机场跑道安全检测 [2] - 作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重点签约企业,公司获得技术经理人提供的政策解读、投融资对接等服务支持 [3] 科技成果转化 - 秦创原76名技术经理人为全省约300家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提供概念验证、项目融资、市场推广等专业服务 [4] - 陕西加快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计划到2026年底培育60个中心/基地,开展500项概念验证和500项中试熟化服务 [5] - 目标推动300个新产品上市,孵化200家科技型企业,形成具有陕西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5]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勇立潮头竞风流——科技工作者大有作为(上篇)
新华社· 2025-05-28 18:18
人类社会的发展,常因科学突破而开启新程。科技工作者,则在假设与实证间编织通往未来的道路。 在实验室"技术造物",到市场探索产业化起点,进企业学习"车间语言"……依靠智慧和汗水,科技工作者正在获得更多技术进步和发展主动 权。今年5月30日是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一个个不懈创新突破、勇立时代潮头的故事,展现了我国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一方实验室 万千新可能 二氧化碳当原料,利用酶催化,就能人工精准合成糖——在科研人员眼里,"空气造糖"已不是魔术。 深夜,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里,看着液相色谱仪上的数据显现——合成糖的产量提升30%,等了一天的研究 员杨建刚乐得眯起了眼。 3个多月前,杨建刚所在的二氧化碳精准合成糖团队对新一批酶催化剂反复进行测试。这次人工合成糖的催化效率到底能提高多少,是他关心 的重点,新的数据预示着人工合成糖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糖,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当今工业生物制造的关键原材料。千百年来,人们都是从甘蔗等农作物中提取糖,能否高效率人工合成 糖,则是全球科学界孜孜以求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工作者关怀备至。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战略部署充分激发 ...
资本正在抛弃科学家?硬科技投资迎来败局?
搜狐财经· 2025-05-28 17:48
科学家创业热潮与反思 - 2021年科学家创业融资热度达到顶峰,2023年回落至理性状态,单笔投资规模趋于早期体量[5] - 2021年硬科技赛道成为VC主要投资方向,大量资金涌入导致科学家与投资人错配[5] - 行业反思"唯技术论",认为科学家创业存在重研发轻商业、重论文轻产品等五大弊病[5][6] 科研体系对科学家创业的影响 - 中科院"三个面向"方针将"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置于末位,导致科研与市场需求脱节[7] - 科研绩效评价以论文、专利为主,科技成果转化权重低,催生大量"沉睡专利"[10] - 2020年"四个面向"政策调整将经济主战场提至第二位,标志着科研价值观转变[11]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进展 - 最新政策允许科研人员离岗创业最长6年,全国科研院所执行力度显著增强[12][13] - 中国农业大学前院士李宁获企业聘任,体现对科学家宽容态度[12] - 科技成果转化率从2010年25%提升至35%,但仍低于发达国家70-80%水平[14] 硬科技投资机构能力要求 - 需具备科研成果甄别能力,独立评估技术产业化前景[15] - 需识别科学家企业家潜质,弥补其商业意识而非改变核心特质[15] - 需提供产业资源孵化(如订单)和科学家成长孵化(如管理培训)[15] 金融体系改革与支持 - 基础研究投入占比仅5.5%,显著低于美国13%和日本15%[14] - 国家建议扩大股权融资比重,建立科创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体系[14] - 政府引导基金拟设容错池,对早期科技投资给予损失补偿[14]
再添6家企业 港中大创博港上海基地科研转化项目已达11个
新华财经· 2025-05-28 16:12
沪港创新合作 - 上海杨浦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化合作 新增6家初创企业入驻港中大创博港上海基地 目前基地共有11个科研转化项目 [1] - 香港中文大学在医学 人工智能 数字经济等领域全球领先 上海具备产业配套和应用场景优势 两地优势互补推动技术应用落地 [2] - 港中大上海中心作为联络枢纽 促进沪港科研合作及高新技术成果孵化转化 合作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 [1] 产学研深度融合 - 港中大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为沪港创新群体提供交流协作平台 [1] - 杨浦区构建"三区联动"和"三城融合"机制 重点发展数字经济为核心的创新型产业体系 新入驻项目与区域产业高度契合 [2] 人才联合培养 - 沪港启动联合培养博士后项目 聚焦集成电路 生物医学 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 支持科研人员在港中大取得突破性成果 [2] - 上海杨浦通过教育"源动力"和人才"蓄水池"建设 持续集聚创新创业力量 强化两地人才支撑 [1][2]
看车规级固态电池如何突破“死亡之谷”
人民网· 2025-05-28 09:32
郭新教授团队的固态锂/钠电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则是首批入驻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中试基地的 转化项目之一。 固态电池被誉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终极目标",其产业化将极大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然而,技术门 槛高、研发周期长,让许多人望而却步。郭新教授团队历时26年攻关固态锂/钠离子电池关键技术。得 益于中试的反复论证,该项目即将迎来产业化的曙光。 武汉经开区未来技术研究院的中试基地,一群身着蓝色防护服的年轻人围在一台实验设备前,他们的目 光聚焦在掌心大小的银色电池上——这是一块车规级固态电池样品。 当记者走近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李卓正在将样品送入电池针刺试验机中,为有效观测电池样品 在"穿刺试验"中的化学反应,整个试验在寂静中悄悄地进行着,参与人员不约而同地屏住呼吸,紧盯着 电池针刺试验机那一个小小的玻璃窗。 在一个扎破物品的泄气声之后,周围爆发出自豪的欢呼声:"看!我们的电池在针刺测试中不起火、不爆 炸,甚至没有冒烟及花火闪现!" 在隔壁的检测实验台上,数十块不同规格的电池样品依次排列着,连接着密密麻麻的监测线路的电池样 品正在经历着液氮低温、水煮高温、连续充放电等不同的试验。看着电脑屏幕上试验统计数据,李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