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软件
icon
搜索文档
第三届软件创新发展大会在武汉召开
中国发展网· 2025-06-17 07:24
大会概况 - 第三届软件创新发展大会在武汉召开,主题为"慧聚江城 数智领航",聚焦人工智能、关键软件自主创新、AI技术赋能、开源生态培育等前沿领域 [1] - 大会由武汉市政府、湖北省经信厅主办,设置1场主论坛、6场专题论坛及软件创新成果展示市集,吸引超1200名参会者 [1] - 24个软件招商引资项目现场签约,累计金额超45亿元 [9] 政策与战略规划 - 湖北省将软件产业置于优先发展战略位置,重点发展基础软件、工业软件、AI大模型等领域,目标打造全国软件产业创新高地 [3] - 武汉计划构建"2+3+3"软件产业体系(基础+特色+前沿领域),目标2030年软件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培育10家百亿级企业 [4] - 工信部将推进"人工智能+软件"融合,重点打造智能开发工具,推动开源鸿蒙生态建设,建立首版次软件激励机制 [5] 技术发展趋势 - AI加速驱动智能化软件发展,变革软件开发模式、人机交互及产品形态 [5][6] - 开源协作成为技术变革关键着力点,数字化转型推动软件向系统级生态优化 [6] - 智算CAE软件与AI深度融合成为工业软件自主可控的重要方向 [7] 产学研合作 - 湖北省工业软件产业创新工作委员会成立,推动区域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8] - 中部六省签约联合开展工业软件生态合作,聚焦航天、船舶、汽车等高端场景 [8] - 华中科技大学发起"喻家山倡议",汇聚3000名工业软件领域校友资源,打造产学研转化枢纽 [10] 创新成果展示 - 软件互动市集展示机器人、无人机、智能眼镜等AI产品,以及华中8型数控系统等工业软件平台 [11][12] - 发布《工业软件中试验证发展态势观察》报告,强调中试验证对国产软件产品化研发的关键作用 [8] 行业领袖观点 - 企业代表探讨AI赋能产业变革,分享软件技术创新应用经验,涉及汽车智能化、开源技术等领域 [13] - 圆桌讨论聚焦AI对软件产业的颠覆性影响,参与者包括船舶集团、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等机构代表 [13]
扫地机器人的“新物种”:我深度体验了云鲸逍遥002,答案比我想的更惊人
硬AI· 2025-06-16 23:17
产品创新 - 云鲸逍遥002采用「履带式拖布」设计,单次地面接触面积达传统滚筒式的20倍,配合12N向下压力实现强力清洁[8][10] - 首创「热活水循环清洁系统」,通过45℃热水润湿、履带卷污、恒压刮条和高压气泵四步实现活水洗地,彻底解决"越拖越脏"问题[13][15] - 嵌入式激光雷达设计将机身高度压缩至95mm,同时具备4cm越障能力,打破功能与体积的"不可能三角"[23] AI技术应用 - 搭载10TOPS算力的自动驾驶级AI芯片,配备双RGB摄像头实现「全智能仿生人眼感知技术」[17] - AI系统可识别200+种障碍物,具备动态清洁策略(如遇液体自动停滚刷、识别宠物粪便绕行)和逆向清洁逻辑[19] - 独创「气旋导流式滚刷」与「主动解缠边刷」技术,40cm长发测试实现零缠绕[23] 用户体验突破 - 基站支持80℃全链路巴氏消毒,自动清洁机身污水盒和刮条,集尘周期达120天[23][24] - 动态外扩履带+反转边刷设计彻底解决墙边死角清洁难题[23] - 实现接近"零人工维护"的终极形态,重新定义品类标准[24][28] 行业影响 - 产品从硬件参数竞争升级为「硬件创新+软件智能」的立体战争,开创扫地机器人新物种[26][28] - 通过履带洗地机技术重构和AI深度整合,推动行业进入全自动智能清洁时代[5][6][29]
聊一聊目前主流的AI Networking方案
傅里叶的猫· 2025-06-16 21:04
文章核心观点 - AI工作负载对网络架构提出全新需求,传统网络方案无法满足AI训练对低延迟和高带宽的要求,这正在重塑整个网络行业竞争格局 [2][3][6] - NVIDIA通过收购Mellanox获得InfiniBand技术,构建了计算与网络深度集成的全栈平台,在高性能AI训练互连领域占据90%份额 [7][9][12] - 博通和Arista等传统网络厂商面临架构不匹配挑战,其以太网解决方案虽在运营熟悉度上有优势,但难以克服物理性能限制 [13][14][16] - 光学互连技术(如Credo的共封装光学方案)可能成为未来颠覆性创新,解决铜互连的物理瓶颈 [19][25][30] - 思科的企业网络架构与AI需求存在根本性冲突,其解决方案针对南北向流量优化,而AI需要东西向流量模式 [21][22][23] AI网络与传统网络差异 - 传统网络遵循客户端-服务器模型,流量南北向流动,而AI训练需要数千GPU持续同步,产生东西向流量模式 [4][5] - AI训练依赖集体通信原语(如全归约),需要微秒级延迟,传统网络毫秒级延迟会显著增加训练时间和成本 [5] - AI带宽需求随模型复杂度呈指数级增长(如GPT-3到GPT-4),而非传统应用的线性增长 [6] - 传统网络为多样化场景设计,灵活性成为优势,而AI网络需要专用优化,灵活性反而增加延迟负担 [13][21] 主要厂商竞争格局 NVIDIA - 通过70亿美元收购Mellanox获得InfiniBand技术,构建计算+网络全栈平台 [7][9] - 三大核心技术:NVLink(机架内GPU直连)、InfiniBand(亚微秒级集群通信)、SHARP(网络交换机执行AI操作) [11] - 网络收入达50亿美元,环比增长64%,在高性能AI训练互连领域占据90%份额 [12] - CUDA和NCCL软件栈实现硬件深度优化,形成难以复制的生态壁垒 [10] 博通 - Tomahawk以太网交换芯片为全球70%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提供动力,但可编程性设计不适合AI负载 [13] - 推出Jericho3-AI专用解决方案并拥抱SONiC开源系统,但仍处于防御地位 [14] - 依赖客户对以太网的运营偏好(尤其是云服务商)维持市场份额 [16] Arista - 凭借EOS网络操作系统快速创新,推出7800R3系列交换机优化AI负载 [15] - 软件优化无法克服以太网物理限制,在混合工作负载环境更具优势 [16] - 受益于客户对供应商多样化的需求 [16] Marvell与Credo - Marvell专注DPU和智能NIC,在边缘AI和推理场景有机会 [17] - Credo专注共封装光学技术,解决铜互连的发热、功耗和信号衰减问题 [19] - 两者都处于支持者角色,成功取决于光学转型速度和平台厂商整合程度 [18][20] 思科 - 企业网络架构与AI需求根本冲突,解决方案针对南北向流量优化 [21][22] - Silicon One计划缺乏AI专用优化,销售模式也不匹配超大规模采购流程 [23] - 可能在边缘AI部署中保留机会,但核心AI训练市场错位明显 [23] 未来技术趋势 - 光学互连:共封装光学技术可能突破铜互连物理限制,Credo等公司受益 [19][25][30] - 开放标准:UCIe和CXL等标准可能恢复模块化竞争,但面临平台厂商抵制 [30] - 替代架构:神经形态计算等新方法可能改变网络需求,创造新机会 [31] - 软件集成:全栈优化能力成为关键壁垒,NVIDIA当前领先但面临创新颠覆风险 [26][34] 客户需求差异 - 超大规模云商:技术优先但保持供应商多样性,同时采用NVIDIA和传统方案 [27] - AI原生公司:绝对性能优先,偏好NVIDIA集成方案 [27] - 传统企业:更看重基础设施整合和迁移路径,为思科/Arista创造机会 [28] - 不同客户群体的多元化需求为多种解决方案共存提供空间 [29]
和讯投顾韩东峰:大盘在30线附近短期支撑反弹,3400点附近的震荡延续
和讯网· 2025-06-16 20:05
大盘走势分析 - 大盘在经历外围消息引发的急速回调后,于30日均线附近企稳并震荡回升 [1] - 当前市场处于3400点压力位附近消化阶段,整理时间延长对A股市场有利 [2] - 证券板块全线翻红带动指数月度涨幅达10个点,金融股成为重要支撑力量 [2] 板块表现 - 油气板块呈现冲高回落态势,国际原油价格短期大幅上攻概率较低 [1] - 游戏及影视院线板块受暑期档预期刺激走强,7月新产品上线预期助推热度 [1] - 软件板块受稳定币概念及国产软件突破影响,整体走势仍具进一步上行预期 [2] 市场策略 - 建议保持6-7成基础仓位,配置2-3成波段仓位进行跟踪操作 [2] - 券商板块持续升温状态,回调时可进行适当波段跟踪 [2]
组建AI自动驾驶“汽车联盟”,日本车企这一动作有何深意?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6 14:56
日本车企AI自动驾驶联盟 联盟背景与动因 - 丰田、本田等日本车企准备合作研发AI自动驾驶技术,共同构建AI基础设施并培养人才[2] - 日本政府通过补贴和政策支持推动"软件定义汽车"技术研发,新增"支持使用AI自动驾驶"内容[3] - 美国关税政策增加日本汽车产业不确定性,促使加强供应链建设和关键技术自研[4] - 特斯拉等欧美车企在自动驾驶领域领先,日本车企进展缓慢需加速追赶[4] 合作内容与模式 - 车企联合研发自动驾驶芯片、高精度地图、软件等关键技术,减少对外依赖[5] - 共享研发资源和技术成果,避免重复投入,降低成本和风险[6] - 整合各车企技术优势(如传感器、算法等),提高研发效率[6] - 集中资源建设计算平台、数据中心和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7] 预期影响与竞争格局 - 联盟有望在算力芯片研发取得突破,满足自动驾驶算力年增长数倍的需求[7] - 联合培养AI+汽车工程复合型人才,缓解行业短缺问题[7] - 可能倒逼欧美车企加速研发,加剧全球自动驾驶市场竞争[8] - 合作模式或引发其他地区效仿,改变传统独立研发为主的行业模式[8]
生成式AI推动行业基本面向好,软件ETF(515230)盘中涨超1.4%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6 10:43
AI技术发展 - AI有望渗透至操作系统开发与底层汇编等更底层技术领域,并向操作系统、基础设施和边缘侧设备延伸 [1] - 生成式AI将加速软件生产力革命,支持普通用户通过低代码甚至零代码方式构建应用,实现"所想即所得"的软件开发体验 [1] 软件市场规模 - 全球软件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7370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2万亿美元 [1] - 企业软件与云服务将成为增速最快的细分赛道,预计CAGR分别达到12.3%和20.7% [1] 中国技术突破 - AI将为中国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关键技术领域提供突围路径 [1] - AI通过提升研发效率降低开发门槛,为构建自主可控的软硬件生态体系提供技术加速器 [1] 软件ETF与指数 - 软件ETF(代码:515230)跟踪的是软件指数(代码:H30202),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 [1] - 该指数从A股市场中选取涉及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国内软件行业相关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1] - 该指数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和技术含量,行业配置主要集中在计算机软件及服务领域 [1] 基金产品 -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全指软件ETF联接A(012636)和国泰中证全指软件ETF联接C(012637) [1]
保险筑牢网络安全护盾
经济日报· 2025-06-16 06:05
网络安全保险试点成果 - 首批次网络安全保险服务试点期间面向企业累计落地保单数量超1500单 总保费规模超1.5亿元 总保额近115亿元 [1] - 面向居民累计落地反诈险保单超200万单 总保费超2400万元 保额超1000亿元 [1] 全球市场现状与预测 - 2024年全球网络保险市场规模达153亿美元 占全球财产及意外险保费总额不足1% [1] - 预计到2030年全球网络保险保费规模将实现翻番以上增长 年均增长率超10% [1] - 慕尼黑再保险CEO表示企业普遍缺乏足够安全防护和保险保障 公司致力于协助客户增强网络韧性 [1] 网络安全风险特征 - 网络安全事件主要涉及高端制造 信息科技 金融等多个领域 [2] - 网络安全保险正从传统风险转移工具向综合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演进 [2] - 勒索软件攻击是网络安全保险损失首要原因 其导致的营业中断损失占比达51% [2] 理赔挑战 - 网络安全保险理赔较传统险种更为复杂 可能引发营业中断损失 法律诉讼 数据恢复等多维度连锁反应 [3] - 网络攻击较难留下物理痕迹 导致保险公司难以直观定损理算 [3] - 需协调不同服务商处理被保险人直接损失及三者责任审定 [3] 技术发展影响 - 生成式AI加剧网络攻击危险性 勒索软件已形成完整黑色产业链 [3] - AI技术推动攻击手段自动化升级 同时提升攻击规模 速度和精准度 [3] 政策支持与产品创新 - 2023年7月工信部与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促进网络安全保险发展意见 [4] - 2023年12月工信部组织开展网络安全保险试点工作 [4] - 截至2024年底53家保险公司备案341款网络安全保险产品 2024年新增56款 [4] - 创新产品包括保障软件供应链责任 系统缺陷等类型 [4] 市场发展阶段 - 行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需求侧存在企业对保险作用认识不足问题 [5] - 供给侧面临数据缺乏 风险量化困难 产品单一 条款表述不清等挑战 [5]
深度|GitHub CEO :真正的变革不是程序员被AI取代,而是写代码的起点、过程与目的正在被AI重构
搜狐财经· 2025-06-15 10:51
AI对软件开发的重构 - GitHub CEO首次见证GPT-3生成完美语法代码时意识到软件开发范式将彻底改变 从代码自动补全到多模型Agent协作 开发者角色转变为系统生态构建者而非指令集堆砌者 [1][3] - Copilot早期内测数据显示AI生成代码占比达25% Python等语言效果显著优于C/C++ 用户净推荐值达72分(-102至100范围) 公开预览后用户迅速突破百万 [4][5] - 传统"复制粘贴"学习模式被"氛围编程"取代 开发者需在自然语言非确定性层与代码确定性层间切换 工程核心转为验证Agent输出是否符合业务目标 [12][21] 开发者工具演进路径 - Tab补全功能继承自IntelliSense等IDE工具20年积淀 结合LLM实现"流状态"开发 减少上下文切换 使开发者专注创意实现 [6][8] - VS Code开源十周年后 GitHub宣布Copilot开源 采用MIT许可证 允许开发者分叉集成其他模型 推动多模型生态发展 [15][18][20] - 未来工具形态将融合"自带密钥"多模型支持与Agent间协议互通 工作Agent与个人Agent通过统一语言界面协作 打破系统孤岛 [31][32][34] 行业技术变革趋势 - 软件架构界限模糊化 确定性代码与非确定性生成层共存 Agent可处理原型开发但复杂系统仍需人工介入技术决策 [21][26][27] - 零代码开发能力边界持续扩展 但系统架构设计/合规性/性能优化等场景仍需人工干预 待办事项列表增长速度永远超过工具进化 [28][29][30] - 岗位替代与创造并存 测试工程师角色消失案例显示 技术迭代将催生更创造性岗位 翻译等标准化工作首当其冲 [35][36]
每周股票复盘:咸亨国际(605056)大宗交易活跃,股东减持触及1%刻度
搜狐财经· 2025-06-14 14:59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13日收盘,咸亨国际报收于14.83元,较上周14.4元上涨2.99% [1] - 本周盘中最高价14.9元(6月13日),最低价14.1元(6月10日) [1] - 当前总市值60.86亿元,在通用设备板块市值排名63/215,两市A股排名2470/5150 [1] 交易动态 - 6月13日发生14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6177.12万元,折价率10.92% [2][4] - 6月12日机构通过大宗交易净买入3981万元 [2] 股东变动 - 多位股东(杭州咸宁、弘宁、德宁、易宁、万宁投资合伙企业)于6月12日至13日合计减持820.71万股,占总股本2.0% [2][4] - 股东权益变动触及1%披露刻度,公司已发布提示性公告 [3][4] 公司治理 - 将于2025年6月20日召开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变更经营范围及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 [3][4] - 拟新增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等业务,并授权董事会办理工商变更 [3]
对抗英伟达,AMD的另一把利器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14 11:09
核心观点 - AMD在AI性能竞争中仍落后于Nvidia,正通过战略收购缩小差距,但Nvidia在硬件效率和软件生态系统方面保持显著领先[1][3][7] 战略收购举措 - 近期收购包括Brium、Silo AI、Nod.ai及Untether AI工程团队,旨在增强AI软件、推理优化和芯片设计能力[3] - Brium收购重点提升编译器技术和端到端AI推理优化,影响OpenAI Triton等项目,采用MX FP4/FP6精度格式提升硬件性能[4] - Untether AI工程团队收购聚焦节能推理处理器技术,强化编译器和SoC设计能力,但未收购公司导致其产品失去支持[5][6] 技术差距与竞争态势 - AMD Instinct GPU与Nvidia Blackwell系列存在性能和生态系统差距,需通过软件优化减少硬件依赖[3][4] - 行业认为能源效率和推理性能是下一阶段重点,AMD正招募人才加速推理能力提升[5][6] - Nvidia凭借CUDA软件生态和硬件处理能力保持领先,Blackwell仍被视为AI工作负载的黄金标准[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