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水平
icon
搜索文档
以高质效金融服务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日报· 2025-05-15 09:09
政策背景与目标 - 七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旨在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支撑科技自立自强和强国建设 [1] - 政策文件靶向精准、举措务实,对完善科技金融全链条政策环境和管理制度,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1] 当前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现状 - 过去5年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年均增速超过30%,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从14%提升至47% [1] - 科创票据累计发行8000亿元,超过1700家专精特新企业在A股上市,创业投资基金管理规模达3万亿元 [1] -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存在不足,投资机构注重中短期盈利,耐心资本不足,间接融资方式与科技型企业高风险、长期性存在矛盾 [2] - 科技、金融、财政等多部门协同作用未充分发挥,科技金融政策合力有待加强 [2] 政策举措的核心内容 - 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促进科技型企业成长,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3] - 建立银行信贷支持科技创新的专项机制,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专门机构,试点开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 [3] - 打造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体系,以共保体方式开展重点领域科技保险风险保障 [3] - 建立科技型企业识别标准和推荐机制,推广"创新积分制",优化创新积分评价核心指标,减少信息不对称 [3] - 优化国有创业投资考核评价机制,按整个基金生命周期考核,引导国有资本成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4] - 开展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实物分配股票试点,鼓励发展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健全创业投资退出渠道 [4] - 建立科技金融统筹推进机制,加强部门协调、政策联动和信息共享,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 [4] 政策预期效果 - 推动金融资源从粗放式投入转向精准化配置,推动科技创新从技术突破迈向产业升级 [5] - 助力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崭露头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宏伟目标 [5]
5月14日重要资讯一览
证券时报网· 2025-05-14 22:05
重要的消息有哪些 1.记者14日从商务部获悉,根据美国白宫5月12日发布的《修改对等关税税率以反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会谈情况的行政令》,美方已于美东时间5月14日凌晨00:01撤销根据2025年4月8日第14259号行政令和 2025年4月9日第14266号行政令对中国商品(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商品)加征的共计91% 的关税,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号行政令对中国商品(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商品) 加征的34%的对等关税措施,其中24%的关税暂停加征90天,保留剩余10%的关税。同时,美方还下调 或撤销对中国小额包裹(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小额包裹)加征的关税,将国际邮件从价税率由120%下调至 54%,撤销原定于2025年6月1日起将从量税由每件100美元调增为200美元的措施。鉴于美方根据中美经 贸高层会谈共识撤销、暂停或调整有关对华加征关税,中方相应调整有关关税和非关税对美反制措施。 (新华社) 2.外交部回应中美大幅降低关税。今天,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中美双方在日内瓦的经贸会谈达成 多项积极共识,同意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美方承诺取消91%关税,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 ...
刚刚!证监会等7部委联合发文!
梧桐树下V· 2025-05-14 20:48
政策举措总体框架 - 七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聚焦构建与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 [1][7] - 政策涵盖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财政引导、央地联动及开放生态等7大领域15项具体措施 [2][3] - 核心目标为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破解科技创新融资堵点 [4] 创业投资支持措施 - 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8] - 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至18个省份,允许保险资金参与试点并支持创投机构发债融资 [8] - 优化国有创投考核机制,按基金生命周期考核并允许容错退出,引导国资成为长期资本 [8] - 健全退出渠道:优化私募基金份额转让试点,开展实物分配股票试点,鼓励发展S基金 [9] 货币信贷创新机制 - 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扩大,支持范围覆盖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重点领域技改项目 [10] - 试点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贷款占比提至80%、期限延至10年,银行可设科技支行及专项考核机制 [10] - 政策性银行需在职能范围内加大对科技创新的信贷支持 [10] 资本市场改革方向 - 优先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上市,允许优质未盈利企业发行上市,优化并购重组制度 [12] - 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将优质科创债纳入做市品种,丰富银行间市场科创债券产品 [12] - 强化北交所改革试验田功能,研究提升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能力的政策 [12] 科技保险与财政引导 - 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意见,探索共保体模式开展重点领域风险保障,鼓励险资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13] - 财政工具组合运用:贷款贴息+风险补偿+专项担保计划,落实创投税收优惠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 [14] 区域实施与开放生态 - 推广"创新积分制"精准画像科技型企业,与再贷款、担保计划形成联动机制 [15] - 重点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开展科技金融政策先行先试 [15] - 拓宽跨境融资渠道:优化QFLP试点,支持科技企业境外上市,推动"一带一路"科技金融国际合作 [16]
科技部、央行等七部门,重磅印发!
证券时报· 2025-05-14 16:41
政策文件概述 - 七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聚焦科技金融体制构建,覆盖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等7大领域15项举措 [1] - 政策目标为引导金融资源投向科技创新领域,解决"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堵点问题 [3] 创业投资支持措施 - 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7] - 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试点至18个省份,允许保险资金参与股权投资试点,支持创投机构发债融资 [7] - 优化国有创投考核机制,按基金生命周期考核并建立容错机制 [7] - 完善退出渠道,开展私募基金份额转让试点和实物分配股票试点,鼓励发展S基金 [8] 货币信贷支持机制 - 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扩大,优化支持流程以覆盖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技改项目 [9] - 商业银行可设立科技支行,试点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比例提至80%、期限延至10年) [9] - 政策性银行需在业务范围内支持科技创新 [9] 资本市场支持政策 - 优先支持突破关键技术的企业上市,优化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制度,强化北交所改革 [10] - 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推动科创债纳入做市品种并丰富银行间市场产品 [10] 科技保险创新 - 制定科技保险发展意见,探索共保体模式覆盖重大技术攻关、网络安全等领域 [11] - 鼓励险资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11] 财政与区域联动 - 财政工具包括贷款贴息、风险补偿及专项担保计划,落实创投税收优惠 [12] - 推广"创新积分制"精准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13个重点区域先行先试科技金融政策 [13] 开放生态建设 - 便利外资通过QFLP等渠道投资科技企业,支持跨境融资和境外上市 [14] - 七部门建立统筹推进机制,加强政策协调与人才培育 [14]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
快讯· 2025-05-14 11:05
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被列入立法计划,旨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1] - 金融法草案被提出,将进一步完善金融领域法律体系 [1] - 招标投标法修订草案被列明,以优化市场交易环境 [1]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 政务数据共享条例将被制定,促进政府数据开放与共享 [1] - 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将进行修订,提升行政立法效率 [1]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商标法修订草案被列入计划,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1] - 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将被制定,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1] 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 社会救助法草案被提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 - 医疗保障法草案被列明,强化医疗卫生领域法律支撑 [1] -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草案将进行修订,提升交通管理水平 [1]
申万宏源证券落地首单北向商品期货收益互换交易
跨境收益互换交易 - 公司成功落地首笔挂钩境内商品期货的北向收益互换交易,丰富了跨境收益互换业务的交易品种 [1] - 该交易是与申万宏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以实际行动落实"稳外资"及"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 [1] 外资参与境内商品期货市场 - 交易助力某外资银行成功参与境内商品期货市场,解决了境外机构参与路径较少、便利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2] - 北向互换能够高效实现境外客户参与境内市场的诉求,提升交易效率,补足公司一站式北向跨境金融服务能力 [2] - 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国际化进程加速,境外机构参与热情持续高涨 [2] 未来展望与战略目标 - 公司将继续深化与申万宏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深耕高质量客户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 [2] - 未来将提升跨境交易能力和产品创设能力,优化跨境金融服务质效,吸引境外主权基金、金融机构等多元化主体参与中国市场 [2] - 公司目标是通过跨境衍生品领域的协同效能,助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2]
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 加大金融支持广州南沙建设力度
中国证券报· 2025-05-13 04:44
总体要求 - 加大金融支持南沙建设力度,强化南沙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支撑作用,将南沙建设成为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金融创新功能承载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重要节点 [1] - 提出30条重点举措,涵盖创新创业金融服务、社会民生领域金融服务、特色金融服务、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跨境金融创新与交流、金融监管机制等方面 [1] 完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 - 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票据贴现产品、加强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探索"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新模式,支持保险机构投资创业投资基金或直接投资科创企业 [2] - 支持高端制造产业发展,引导政府基金聚焦南沙重点产业及关键共性技术清单,鼓励金融机构接入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支持制造企业、科创企业发行科创债和科创票据,探索股债混合型融资模式 [2] - 支持数字产业发展,建设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关键数字技术与金融场景融合应用的数据算力中心、研发认证中心、测评中心及监管平台,支持广州数据交易所完善数据流通交易服务,与香港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加强合作 [2] 开展跨境金融创新与交流 - 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研究加快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引入主权财富基金、家族办公室、风投创投等多元化投资机构,支持港澳投资者设立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及参控股境内期货公司 [3] - 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推动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允许结算银行为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直接办理人民币资本金入账结算业务,无需开立专用存款账户 [3] - 境外机构在南沙区银行开立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资金可转存为定期存款或购买大额存单 [3] 下一步计划 -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人民政府将推动《意见》各项举措落实落地,强化金融对广州南沙和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助力金融高水平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3]
人民日报钟声: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步伐坚定不移
人民日报· 2025-05-12 06:12
在刚刚结束的第137届广交会上,来自219个国家和地区的28.8万名境外采购商参会,现场意向出口成交 254.4亿美元,同比增长3%,多项指标刷新历史纪录,彰显中国在扩大高水平开放中与各方共享广阔发 展机遇。在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为世界经济 增长注入难能可贵的稳定性和确定性。 有美国政客提出"希望看到中国市场对美国企业开放,这符合美中两国的共同利益"。事实是,中方多次 重申,欢迎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通过加强外商投资立法,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 化便利化,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外商 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希望美方对赴华投资美企不要人为设卡,以"国家安全""美国优先"等 为名,一边要求他国开放市场,一边不断加码贸易保护措施,扰乱全球产供链,损害多边贸易体制。互 利合作才有利于中美实现各自的发展目标,这不仅符合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世界各国的期待。 开放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封闭只会导致落后。从改革开放中一路走来的中国深知这一道理,因此始终以 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 ...
人民日报钟声: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是中国“打谈皆从容”的信心所在
快讯· 2025-05-10 06:13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 - 即将在瑞士举行的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备受国际社会瞩目,被视为化解贸易摩擦的契机 [1] - 各方期待中美通过建设性沟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确定性 [1] 中国经济基本面 - 中国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任何外部冲击都改变不了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的基本面 [1] - 中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的稳固态势不受外部环境影响 [1] 中国发展优势 - 超大规模市场释放机遇暖流 [1] - 制度型开放带来确定性红利 [1] - 雨林式创新生态培育持久动能 [1] - 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展现强大韧性 [1] 中国开放立场 - 中国自信开放的底色不变,愿同国际社会加强团结协调 [1] - 共同抵制单边保护主义和霸权霸凌行径,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 [1] - 推动建设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1]
第34届“哈洽会”:1500余家企业参展 展品将超5000种
中国新闻网· 2025-05-10 00:13
展会概况 - 第三十四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将于2025年5月17日至21日在哈尔滨市举办 [1] - 共有38个国家和地区、23个省区市1500余家企业报名参展 [1] - 已预报各类展品超过5000种 [1] 展会主题与定位 - 围绕"共建向北开放新高地,共享振兴发展新机遇"主题 [1] - 聚焦搭建"全方位对外开放、中俄地方合作、贸易投资、产业对接、展示交易"5个平台 [1] - 全面展现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高质量振兴发展的新优势、新动能、新合作 [1] 展会规模与创新 - 展览总面积68.3万平方米,设1个主会场和6个分会场 [1] - 分会场数量最多、展览总面积最大,首次实现双主宾国 [1] - 国际及港澳台消费展区首次转移至室外展厅,实现历届面积最大 [1] 配套活动 - 框架内将举办配套活动近100项 [2] - 包括"外资企业龙江行"活动、俄罗斯食品文化节、中俄地方文化艺术季等 [2] - 在主、分会场举办"首发首秀首展"促消费活动及龙江好物宣传推介活动 [2] - 在黑龙江省开展落实"以旧换新"政策的消费券促消费系列活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