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临空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东方枢纽,“重量级”规划方案正式出炉!
国际金融报· 2025-05-27 18:05
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规划获批 - 《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式获批 标志着该区域建设进入新阶段 [1] - 作为全国首家全新特殊类型区域 承载国家深化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使命 [3] 枢纽优势与交通规划 - 依托东方枢纽世界级航运枢纽优势 打造"临空经济+枢纽经济"世界级示范区 [4] - 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错位发展 协同推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跃升 [4] - 加强多模式交通系统集成创新 实现与浦东机场和上海东站高品质衔接 [4] - 内部构建高架/地面/地下多层次交通网络 适时启动"两桥一隧"项目促进东西片区融合 [4] 创新空间设计 - 采用"模块化网格系统" 空间单元可灵活重组适应产业演变需求 [5] - 形成"一链七星三环"独特布局:"一链"契合客流动线 "七星"为关键建筑节点 "三环"实现功能形态动态平衡 [5] 核心应用场景 - 全球商务交流中心:配备多语种翻译系统与智能会议终端 支持跨境并购等高阶商务活动 [6] - 国际人才培训高地:联合顶尖高校搭建生物医药/数字贸易/AI跨境培训平台 [6] - 世界级会展目的地:支持生物医药/消费电子专业会展 配套智能系统与快速通关服务 [7] 服务配套体系 - 商业服务:集成五星酒店/购物中心/文化剧场/主题餐饮街区 [8] - 专业服务:引入法律/金融/会计/咨询机构 提供跨境结算/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 [8] - 公共服务:布局先进网络/交通/能源基础设施 建设高效联检场所 [8] 发展前景 - 有望成为制度型开放重要窗口和全球资源集聚高地 [9]
为何执着大机场建设?因为济南想“飞”
齐鲁晚报· 2025-05-22 07:29
工程建设进展 - 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投入万余名施工人员和千余台机械设备同步作业,航站区、综合交通中心、飞行区等多个节点取得突破[1] - T2航站楼60万平方米雏形已现,钢屋架焊接吊装施工中,塔台主体结构完成,玻璃幕墙施工进入尾声[1] - 综合交通中心地下结构及屋面浇筑全部完成,停车楼主体结构完工,西飞行区土方工程及地基处理基本完成[1] - 西飞行区两条3600米跑道形态初现,土方工程及地基处理完成,推进场道工程结构层建设[1] 项目规模与规划 - 济南机场二期是山东民航史上规模最大、投入最多的项目,被列为全国两个航空主导型智慧综合客运枢纽之一[2] - T2航站楼面积达60万平方米,相当于现有T1航站楼的4倍,建成后机位增加173个(含145个客机位)[3] - 项目采用"Y"形六指廊布局,88个近机位纳入便捷范围,60%登机口步行距离控制在350米内,最远不超过600米[3] - 飞行区等级提升至4F级,可满足波音747、空客A380等超大型客机全时段起降需求[3] 综合交通体系 - 综合交通中心面积38万平方米,整合"空铁轨陆"四位一体网络,地铁3号线、规划中的5号线、12号线与济滨高铁在此交会[4] - 济滨高铁设立济南首座地下高铁站,换乘步行距离缩短至百米内[4] - 机场高速升级为双向八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交通中心配备私家车停车区、网约车/出租车专用通道等设施[5] 经济与社会效益 - 扩建后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将达5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2万吨,较2024年2000万人次纪录大幅提升[6] - 4F级机场将增强国际航线开通能力,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吸引企业和人才[6] - 临空产业(航空物流、制造业、服务业)预计形成集聚效应,通过"枢纽+"模式带动区域GDP年增长超千亿元[7] - 航空服务辐射周边十多个城市、7000万人口,强化陆海联动战略支点功能[7]
成为距离全球市场更近的地方,成都东部新区交出五年建设成绩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2 08:19
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发展 - 成都新开通4条国际航线 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线达54条 居中西部首位 [1] - 成都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0万人次 成为"航空第三城" 国际航线数量中西部第一 [3] - 双流机场持续位列全国前十 天府机场2024年旅客吞吐量超5400万人次 呈现爆发式增长 [3] 东部新区经济成效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22 6亿元 为成立之初的2 5倍 增速四川省领先 [1] - 经济规模从四川省112名提升至62名 工业投资占成都市比重从不足1%升至4 11% [1] - 实施临空经济项目60个 总投资580亿元 形成动力电池 航空制造等产业集群 [1][7] 双机场战略布局 - 天府机场定位填补中国西向"空中走廊"空白 串联"一带一路"节点城市 打造成渝世界级机场群核心 [3] - 双流机场作为内陆开放见证者 天府机场作为未来发展"胜负手" 形成"双引擎"驱动模式 [3] - 构建"一核四区"空间格局 引导临空产业集聚发展 形成梯次联动效应 [6][7] 临空经济产业生态 - 空港型综保区采用"区港一体化"设计 实现无缝衔接 首批12家企业入驻 聚焦跨境电商 生物医药等业态 [6] - 发布9个低空经济应用场景 涉及物流 文旅等领域 建立智能管理平台推动技术标准输出 [7] - 联动重庆共建成渝世界级机场群 陆路交通实现半小时达成都市区 一小时达重庆 [7] 区域协同与开放创新 - 与粤港澳大湾区开展产业协同 重点突破临空经济与制度创新 形成"双螺旋"发展路径 [8][9] - 承接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世园会等国际活动 提升全球影响力 连续3年位列全国新区发展潜力榜首 [9] - 通过"机场+园区"模式将航空流量转化为产业增量 推动"成都造"产品10小时达欧洲 [7][9]
成为距离全球市场更近的地方,成都东部新区交出五年建设成绩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0 09:04
近日,成都宣布新开通4条国际航线。至此,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在飞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线达到54条,居 中西部首位。 在飞机"向上"拓展着国际贸易版图之时,东部新区也从成立伊始的"白纸画图"阶段,历时5年成为了中 国内陆城市"距离全球市场更近的地方"——从这个与天府国际机场"一墙之隔"的新区出发,11小时可抵 达巴黎,13小时可抵达马德里。按照四川省机场集团相关人士的说法,"成都在直飞欧洲、中东等航线 方面具有航程短、时效快、不绕航的地理区位优势"。而立足临空经济区功能定位,以先进制造业为核 心支撑,东部新区的发展成效更为人称道: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22.6亿元,为成立之初的2.5倍,增 速四川省领先;经济规模在四川省的位次从112名提升至62名,工业投资占成都市比重从建区时不足1% 攀升到4.11%;实施临空经济相关项目60个,总投资580亿元…… 五年时间,东部新区交出了一张亮眼的建设成绩单,同时也是一份在新形势下内陆经济地理格局重塑的 方法论。 成都发展的航空"双引擎" 航空业的出现,改变了经济地理格局,也成为城市能级跃迁的密钥。 从东京、纽约、伦敦到上海、北京,"双机场"所带来的影响力已被反复验证:东京羽 ...
中国民航服务已覆盖全国超九成人口
中国新闻网· 2025-05-08 16:41
行业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境内颁证运输机场达263个,航空服务覆盖全国93.2%的地级行政单元、91.6%的人口、94.5%的经济总量 [1] - 自2004年属地管理改革后,机场建设步伐加快,业务持续快速增长,硬件设施规模显著扩张,航线航班布局优化 [1] - 千万级运输机场增至40个,上海浦东、广州白云、北京大兴等大型机场正迈向世界一流航空枢纽 [1] 对外开放与国际化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开通国际航线623条,覆盖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的189个城市 [1] - 与63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实现直航,每周航班量约5100班 [1] 区域经济协同效应 - 属地管理推动机场深度融入地方经济,形成临空经济等新动力源 [2] -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带动港、产、城良性互动,改变武汉不临边不靠海的格局 [2] 行业体系完善度 - 中国民航已形成覆盖广泛、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机场体系 [1]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要紧盯临空经济、绿氢、核能、无人驾驶、算力等领域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快讯· 2025-04-29 10:28
4月27日至28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工作剖析会在呼和浩特召开,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主持并讲话。 孙绍骋表示,当前自治区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农牧业和能源两个基本盘是稳的,产业基础、积极 态势没有变,外部条件在变好,目标任务不能变。各级要坚定发展信心,充分认识"不进是退、慢进也 是退",切实增强加快经济建设的紧迫感。要拉长板、补短板、打堵点,进一步做大做强新能源这个优 势产业,拿出务实举措解决农牧、建筑、金融等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更加注重依靠改革的办法破解项 目审批慢、绿电供需不匹配、银企对接不顺畅等瓶颈制约。要开辟新战场,紧盯临空经济、绿氢、核 能、无人驾驶、算力等领域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要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不断提升发展 效益。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要紧盯临空经济、绿氢、核能、无人驾驶、算力等领域加快培育新质生 产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