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

搜索文档
聚焦“第五立面”盘活城市空间
人民日报· 2025-08-24 10:13
城市第五立面发展现状 - 北京中轴线沿线区域30余处屋顶露台向公众开放 提供餐饮 演艺 运动等多元消费场景 [1] - 深圳建筑屋顶存量空间约2亿平方米 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1] - 武汉武商梦时代商场将屋顶改造为百花园 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屋顶铺设4万平方米光伏组件 年发电量超400万千瓦时 [2] 第五立面功能创新 - 上海商场利用屋顶举办泳池泡泡派对和音乐酒吧 深圳南园绿云公寓将屋顶打造为新型社区空间 通过出租农场和活动增强邻里连接 [2] - 屋顶空间串联餐饮 演艺 运动等多元消费场景 成为城市新增长点 [2] - 浙江温州将第五立面划分为古城风韵区 都市活力区 山水生态区和飞行视域区 实施差异化规划 [3] 政策与监管方向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建设舒适便利宜居城市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3] - 需强化屋顶空间公共安全监管 防止新型违建 消除消防和高空坠物隐患 [3] - 通过科学规划 精细监管和多元主体参与 推进设计 建造 管理与运营一体化发展 [3]
直播预告:淋巴瘤诊疗的发展与突破——从学科建设到人文关怀
人民网· 2025-08-18 11:03
淋巴瘤诊疗水平提升 - 国内淋巴瘤诊疗水平近年来不断提升 [1] 学科建设核心方向 - 当前淋巴瘤学科建设的核心方向包括诊疗技术创新和多学科协作模式 [1] 行业突破 - 行业内值得关注的突破集中在诊疗技术创新和多学科协作模式方面 [1] 跨机构合作难点 - 跨机构、跨区域的淋巴瘤诊疗合作帮扶存在常见难点 [1] 学术会议信息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名誉主任金洁教授将于8月19日14:00-15:00做客人民好医生客户端直播间 [1] - 直播将探讨科技赋能与人文关怀的平衡点以及"德技并重"的实现 [1] 专家背景 - 金洁教授为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3] - 担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终身教授 [3] - 担任浙江大学血液肿瘤(诊治)重点实验室主任 [3] - 为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学科带头人 [3] - 担任浙江省血液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3] - 担任浙江大学癌症研究院恶性血液病基础与临床研究负责人 [3]
毕业致辞与启航哨声(暖闻热评)
人民日报· 2025-08-12 06:01
毕业致辞核心内容与趋势 - 毕业致辞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 包含复旦大学校长强调保持兴趣好奇热爱[1]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指出AI无法替代人生脚本[1] 北京大学教授鼓励将个人发展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1] - 致辞内容凝聚家国情怀 治学精神 人文关怀和人生体悟 为毕业生提供重要指引并引发社会关注[1] - 致辞帮助毕业生应对身份转变的心态波动 作为校园"最后一课"对平稳步入职场和人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致辞内容价值导向 - 浙江大学校长强调实证理性 独立人格和非功利取舍在信息泛滥时代的重要性[2] - 南华大学校长指出世界变化孕育无限可能 危机蕴藏新生希望与机遇[2] - 近年致辞趋向关注现实需求 通过生活化叮嘱如"按时吃饭""拒绝内耗"引发情感共鸣[2] 人生发展理念 - 以河流比喻人生 强调汇聚分流共同塑造世界的多样性[3] - 倡导探索未知可能而非遵循既定答案 避免自我设限和急于证明[3] - 鼓励以勇气为桨 热忱为帆 通过持续奋斗创造独特人生轨迹[3]
农行济南花园路支行:闻疾而动乐相助 暖心守护显担当
齐鲁晚报· 2025-08-08 16:54
此次事件的妥善处置,得益于网点日常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持续完善和员工应急能力的常态化培训。 未来,农行济南花园路支行将继续优化应急保障机制,以更细致、更安全、更暖心的服务,为广大客户 营造安心可靠的金融服务环境。 在工作人员的细心照料下,客户渐渐恢复意识。考虑到客户身体状况,工作人员又前往附近药店购买葡 萄糖粉,并协助客户冲服服用,确保其身体状态逐步稳定。整个处置过程紧凑有序,既体现了应急响应 的专业性,更传递出浓浓的人文关怀,现场其他客户纷纷为农行员工的快速反应和责任担当点赞。 近日,农行济南花园路支行营业大厅内突发暖心一幕:一名年轻客户在取号时突发低血糖晕倒,网点工 作人员迅速响应、专业处置,暖心服务赢得在场群众的广泛赞誉。 当日,该客户刚走到叫号机前准备取号,突然面色苍白、身体摇晃,随即失去意识倒向叫号机设备。危 急时刻,大堂经理第一时间冲上前扶住客户,凭借经验初步判断为低血糖症状。与此同时,客户经理迅 速取出网点常备的应急糖果和温水,众人合力将客户搀扶至休息区妥善安置。 ...
清凉抵心田,暖意润人心(编辑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8-02 06:00
城市公共纳凉服务 - 高温热浪促使城市开辟更多公共纳凉点,包括地铁站、空调车、防空洞等,体现精细化治理 [1] - 纳凉点不仅提供避暑功能,部分还免费提供书籍棋牌等附加服务,提升市民休闲体验 [1] - 户外劳动群体如外卖员、环卫工人、建筑工人成为主要受益者,获得休憩空间 [1] 社会需求与资源匹配 - 夏季"蹭空调"现象反映公共纳凉资源短缺,需通过城市建设精准匹配群众需求 [1] - 网友呼吁城市应兼顾不同群体需求(如"安全帽"与"公文包"),推动共享型服务 [1] - 期待更多创新举措提升高温下的公共服务能力,增强人文关怀 [1] 媒体报道 - 《人民日报》关注公共纳凉议题,强调社会治理细节 [2]
渤海人寿天津分公司:科技人文双驱动 构建服务新生态
财富在线· 2025-07-30 15:48
在第十三个"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期间,渤海人寿天津分公司紧扣"爱和责任 保险让生活更美 好"主题,聚焦重点人群服务需求,将科技赋能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以实际行动彰 显保险行业的温度与担当。 随着健康智能服务设备升级和特殊群体无障碍服务驿站的构建,天津分公司着力打造的"知识性、便利 性、智慧性"三位一体现代保险服务场景日臻完善,正在为消费者带来更优质、更暖心的服务体验。 科技赋能提升服务质效 渤海人寿构建了全流程线上服务体系,客户可通过手机APP、"渤海人寿"微信服务号等渠道随时办理保 险相关业务,享受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公司采用人脸识别、电子签名及智能核保问卷等技术,在投保 流程中嵌入客户适当性评估机制,实现从新单投保至合同签收的全流程线上化服务;高频保全业务支持 自助办理,复杂业务如保单复效、投保人变更等,可借助视频客服功能,由客服人员跨越空间与客户进 行面对面视频交流,实现服务零距离交互。 2024年,渤海人寿全力打造数字化多渠道互动服务矩阵,完成了全媒体客服系统搭建,实现多窗口服务 的统一接入;在保险行业内率先推出首对"AI数字人孪生姐妹花"——"海诺"和"如菲",提供投保咨询 ...
人文关怀、智能化正在“好房子”渗透
36氪· 2025-07-30 10:06
2025年是"好房子"建设元年。目前时间已进入下半年,各地"好房子"建设进展如何?有哪些可借鉴的经 验做法? 各地开始交卷了。 近期,住建部发布了《"好房子"建设经验做法(第一批)》。文件收录了14个省的经验做法,内容涵盖 六个方面,即出台推动政策、加强技术支撑、打造示范样板、强化科技赋能、优化物业服务和健全产业 体系。住建部还喊话各地,"结合实际学习参考"。 这14个省的经验做法反映出"好房子"建设的哪些趋势?有哪些值得房企关注及参考? 好房子建设 14个省给出这些经验 住建部发布的文件来看,被列为示范的省份都有以下2个特点: 第一,"好房子"建设涵盖商品房、保障房以及旧房改造。 第二,"好房子"建设,需要政策、标准、技术、产业等打组合拳。 例如政策方面,入选的省份开展了一些探索,从政策上给予"好房子"一定的倾斜。例如山东省提出,使 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高品质住宅的,贷款额度可按一定比例上浮。 另外,出台技术导则,提高标准底线,为"好房子"搭建一个指导体系。如,江苏省发布的《改善型住宅 设计与建造导则》,从规划布局、公共设施、环境营造等方面提升住区空间品质;从户型设计、材料选 用、建造管理等方面提升住宅性能 ...
录取通知书设计“出新”更“走心”(文化只眼)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7 09:02
高校录取通知书设计趋势 - 录取通知书已成为高校展示文化底蕴和育人理念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内涵挖掘、设计理念、审美意趣、用料材质等方面不断创新[1] - 中国人民大学2025年录取通知书设计为"书灯",融入陕北公学历史画面,传递精神滋养[1] - 哈尔滨工业大学采用航天材料制作通知书,搭载卫星心愿收集功能,体现科技特色[1] - 浙江工业大学使用环保材质实现0油墨0溶剂0染料,随机校徽盲盒增强互动性[1] 高校社会责任体现 - 复旦大学120周年特别版录取通知书礼盒包含帮扶地区云南永平的茶砖,体现乡村振兴支持[2] - 通知书设计融入家国情怀元素,鼓励学子勇攀科学高峰,如哈工大航天主题[1][2] 教育行业品牌建设 - 创新型通知书通过互动形式(如扫码写心愿)增强学生情感共鸣,提升品牌认同[1][2] - 特色设计成为高校差异化竞争手段,如人大历史传承、复旦社会责任等不同侧重点[1][2] 材料与工艺创新 - 环保材质应用成为趋势,浙江工业大学实现完全无污染的印刷工艺[1] - 高科技材料运用显著,哈工大采用与航天器相同的热防护材料[1]
“好好吃饭”,叮嘱里藏着教育真谛(金台随笔)
人民日报· 2025-07-14 06:00
教育理念的拓展 - 教育需要兼顾学业成绩与学生成长,帮助学生找到个人价值并培养担当与关爱的能力[1] - 教育的核心不仅是知识传递,更包含情感滋养、人格塑造和生命关怀[2] - 教育应形成"爱"的完整循环,让学生既感受关爱也学会施爱,构建双向价值传递[3] 校园人文关怀实践 - 延边大学2025届毕业典礼邀请食堂工作人员演讲,其质朴关怀引发学生情感共鸣[1] - 高校日益重视后勤人员价值,校卫队、宿管等"校园守护者"在毕业典礼获得展示平台[3] - 食堂阿姨通过日常互动(加餐服务、倾听烦恼)构建非正式教育场景,传递生活智慧[1][2] 教育的社会价值 - 平凡岗位的敬业精神(如"做得更好让学生开心")成为生动的德育素材[2] - 对后勤人员的公开致谢仪式培养学生对平凡价值的认知与感恩意识[3] - 充满关怀的环境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使其成为善意传播者[3][4] 教育发展趋势 - 教育场景从课堂延伸至生活领域,食堂等场所成为情感教育新阵地[1][3] - 教育主体多元化,非教学人员被纳入育人体系并发挥独特作用[2][3] - 未来教育将更强调德性培养与生活能力,平衡知识学习与人格成长[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