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
搜索文档
 南方乳业中止北交所上市审核,回应省外市场拓展等九大问题
 贝壳财经· 2025-10-12 00:16
 上市审核状态 - 因首次申报财务报表的审计基准日(2024年底)已过,财务报告到期需补充审计事项,公司于10月10日中止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申请审核 [1][3] - 公司表示待相关财务数据更新工作完成后,将尽快申请恢复审核 [3] - 公司上市历程出现多次变更,最初拟申报上交所主板,后于2024年1月将辅导备案板块变更为北交所,并于2025年6月完成上市辅导并报送申报材料 [2][3]   财务与经营业绩 - 公司2021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13.26亿元、15.75亿元、18.05亿元、18.1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42亿元、1.73亿元、2亿元、2.09亿元 [7] - 2024年业绩增速显著回落,营收同比增幅为0.65%,净利润同比增速为4.36% [7] - 2024年主营产品低温乳制品营收6.15亿元(同比增1.96%),常温乳制品营收11.74亿元(同比增1.17%) [7] - 2024年公司淘汰处置生产性生物资产造成亏损,损益金额为-4526.14万元,其中成母牛淘汰数量占比达54.25% [1][4][5]   奶源结构与成本 - 公司自有奶源使用比例从2022年的55.52%提升至2023年的60.76%,但在2024年下降至48.90% [4][6] - 2024年贵州省内自有牧场生鲜乳价格为每千克5.75元,省外自有牧场为每千克3.83元,而外部采购均价为3.81元/千克,省内自有奶源成本显著高于外采价格 [5] - 因生鲜乳市场价格下降,为控制成本,公司在2024年增加外采奶源数量,并淘汰低产、伤病牛只 [1][5] - 公司共有4家自有牧场、1家全资子公司牧场和3家控股子公司牧场,年产奶量97876.91吨 [4]   子公司经营状况 - 3家控股牧业子公司(德联牧业、丹晟牧业、陇黔牧业)2024年均出现亏损,主要原因为生鲜乳价格持续下降以及新建成牧场固定资产折旧成本较高 [4][5] - 2023年收购的重庆光大集团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开拓省外市场的重要渠道,但2024年亏损4217.54万元,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276.41万元 [8][10] - 2025年,3家牧业子公司经营状况有所好转 [5]   市场区域与拓展 - 公司销售高度集中于贵州省内,2024年省内营收为16.71亿元,占总营收约92% [7][8] - 2024年省外营收占比约4.63%,较2021年增长不到2个百分点 [8] - 2025年上半年省外市场营收3364.06万元,同比增长13.55%,主要得益于省外市场销售开拓和电商销售增长 [10] - 公司通过收购拓展省外市场,入股光大乳业后,在重庆地区的销售收入由2022年的127.82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464.80万元 [9]   创新能力与研发 - 北交所关注公司的创新性特征,并提出了包括研发投入占比、知识产权等在内的量化指标 [11][12] - 公司回复称已完全掌握乳制品行业关键生产技术,拥有两大研发科技平台,并成功申报9项科技项目 [12] - 但公司在研发费用率方面低于三元股份、皇氏集团等可比上市公司,在参与制定标准方面也未过多提及 [1][12]
 从企业创新、仓储、物流、消费等领域火热数据感知经济新“动”力
 央视网· 2025-10-11 16:02
 中小企业创新与出口 - 2025年前八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增速比大型企业高3.3个百分点 [3] - 规模以上工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 [9] - 8月份中小企业出口指数为51.9%,连续17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9]   仓储与物流活动 - 9月份中国仓储指数为49.6%,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重回扩张区间 [6] - 有色金属、矿产品、医药等品种的新订单指数位于扩张区间 [6] - 2025年前九个月全国新开国际航空货运航线169条,其中亚洲航线81条、欧洲航线66条 [10][12]   假期消费与支付 -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银联、网联共处理支付交易415.52亿笔,较2024年同期增加95.23亿笔 [15] - 同期支付交易金额达13.26万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1.86万亿元 [15] - 全国邮政快递业共处理包裹72.31亿件,日均处理量超9亿件 [18]   重要行业活动与标准 - 第138届广交会展位总数7.46万个,参展企业超3.2万家,其中约3600家企业首次亮相 [18] - 广交会具有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称号的优质企业首次突破1万家 [18] - 计划到2027年新制定云计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0项以上,开展标准宣贯的企业超过1000家 [21]
 从企业创新、仓储、消费等多领域亮眼数据 感受中国经济活力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11 14:13
 中小企业运行与创新 - 前八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增速比大型企业高3.3个百分点 [3] - 规模以上工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发展态势良好 [3] - 8月份中小企业出口指数为51.9%,已连续17个月处于扩张区间,显示出口保持强劲 [3]   物流与仓储行业 - 9月份中国仓储指数为49.6%,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业务活动有所回升 [5] - 新订单指数重回扩张区间,有色金属、矿产品、医药等品种需求活跃 [5] - 前九个月全国新开169条国际航空货运航线,其中亚洲航线81条,欧洲航线66条 [8] - 新开航线主要承运跨境电商货物、高端制造业货物、高附加值货物等 [8]   假期消费与物流 - 国庆中秋假期银联、网联共处理支付交易415.52亿笔,金额13.26万亿元,较去年国庆假期分别增加95.23亿笔和1.86万亿元 [11] - 同期全国邮政快递业共处理包裹72.31亿件,日均处理量超9亿件 [13] - 快递企业探索“快递+文旅”新场景,促进旅游流量向消费增量转化 [13]
 翟美卿:粤商要勇于“饮头啖汤”,敢于啃“硬骨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12:04
南方财经记者郑康喜 广州报道 "一个人跑得快,一群人跑得远。"9月29日,2025世界粤商大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上,广东省 总商会名誉会长、香江集团董事长翟美卿这样形容"链主"企业。她认为,"链主企业"的真正使命不是垄 断,而是共创。 翟美卿表示,粤商向来以"敢为人先、务实创新"闻名天下。回顾历史,前辈们凭借一股 "闯劲"和 "韧 劲","下南洋、闯世界",把生意做到全球各个角落。 如今,时代在变,新一代粤商应该如何传承和创新? 从打破国外锂提取技术垄断,到打造"可兼容万物"的智能家居系统,翟美卿分享了香江集团如何以"硬 科技"和"开放生态"助力大湾区走向全球创新链高端。 "这些年的创新经历让香江集团深刻体会到,只有将企业创新融入国家战略,牢牢掌握创新主动权,才 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翟美卿表示。 在新能源与新材料领域,香江集团自主研发并建成了全球首条氧化铝母液提碳酸锂产业化生产线,年产 能超万吨,锂回收率超过90%,可满足20万辆电动汽车的电池需求,关键技术指标位居行业前列。通过 AI驱动的传感网络,香江集团实时优化提纯工艺,使产品达到电池级标准,实现了新能源材料领域的 重大技术突破。 但来到深水区,科 ...
 连续9年全国第一,广东凭什么稳坐“创新王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20:56
 综合创新能力排名 - 广东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5》中继续蝉联全国第1,已连续9年位居榜首 [2] - 企业创新和创新环境排名连续两年排第1位,与综合值排名持平 [2] - 知识创造和知识获取排名与上年持平,分别排第2位和第4位 [2] - 创新绩效排名较上年下降1位,排第2位 [2] - 综合效率排名第5,较上年回落2位,综合潜力位列第27 [2][5]   企业创新核心优势 - 广东具备从“研发—试制—量产—规模化—品牌化”的工程化与产业化强能力 [3] - 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综合指标排第2位,设计能力综合指标排第1位,技术提升能力综合指标排第1位,新产品销售收入综合指标排第3位 [3] - 2023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3426.64亿元,占全国16.34%,全国第1 [3] - 企业研发强度(研发/销售)全国第5 [3] - 发明专利授权数143,141件全国第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164,853件全国第1 [3] - 新产品销售收入51877.46亿元全国第1,新产品占营业收入比重全国第3 [3] - 全省约九成的科研机构、人员、经费和发明专利申请均来源于企业,民营企业贡献了超六成的发明专利和八成的新产品 [4]   产业集群与制造业实力 - 2024年广东先进制造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提升到56.7%、31.6% [4] - 新能源车产量增长43%,占全国约1/4;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44%;智能手机产量占全国超四成;集成电路产量占全国18% [4] - 拥有约7.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构成的后备梯队 [4]   创新环境与投入 - 在创新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劳动者素质、金融环境、创业水平等分项指标均处于全国前列 [5] - 广东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已达51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6%,主要科技指标均保持全国首位 [6] - 粤港澳大湾区已布局多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鹏城国家实验室、广州国家实验室,并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45家 [6] - 省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投入基础研究的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 [6]   人才吸引与全球地位 - 截至2025年7月累计吸引超100万高校毕业生留粤就业,较原计划提前完成目标 [6] - 2025年9月至12月将在全国超100所重点高校开展招聘,提供超13万个岗位 [6] - 粤港澳大湾区“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跃居全球创新集群之首 [7]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二、科学论文发表量全球第三、风险资本指标全球第六 [8]
 报告显示中国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20:31
 研发投入与创新投入 - 2024年前1000家民营企业研发费用总额1.43万亿元 较上年增长2.78% [1] - 研发投入入围门槛为2.07亿元 较上年略有提高 [1] - 平均研发强度3.59% 高于全国研发投入强度0.91个百分点 [1]   研发人员与经费 - 研发人员总数达到184.04万人 人均研发经费77.83万元 同比增长4.69% [1] - 2024年全球研发投入1000强企业中 有216家来自中国 其中112家是民营企业 [2] - 中国民营企业在全球1000强中平均研发强度达7.42% 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 [2]   创新成果与产业化 - 入围企业共有30万项有效专利实现产业化 产值合计1721.53亿元 [1] - 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腾讯控股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位居研发投入500家榜单前三 [2] - 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腾讯控股有限公司、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居发明专利500家榜单前三 [2]
 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投入稳中有升
 新华网· 2025-09-26 17:56
报告显示,2024年,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投入稳中有升,研发费用总额1.43万亿元,比 上年增长2.78%,平均研发强度3.59%。创新成果量质齐升,共持有国内外有效专利142.81万件,同比增 长27.58%,其中,发明专利59.46万件,同比增长15.55%。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144家企业参与制定国 际标准,超62%的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并推动标准实施应用。科技创新与产 业创新深度融合,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9.92万亿元,同比增长6.87%;利润总额2.31万亿元,同比增长 7.85%;共有30万项有效专利实现产业化,产值合计1721.53亿元。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2024年全球研 发投入1000强企业中,有112家是来自我国的民营企业,平均研发强度7.42%。 2025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大会暨知名民企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大会以"创新驱动 聚力陕西"为主题, 会议期间还发布了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家榜单、发明专利500家榜单、民营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典型案 例、商会团体标准"领先者"名单。 新华社西安9月26日电(记者雷肖霄、范思翔)9月26日,全国工商联、陕西省人民政府 ...
 650亿彩电大王杀入新能源,半年狂揽138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14:40
 公司创始人背景与早期发展 - 创维集团创始人为黄宏生,是“华南理工三剑客”之一,与TCL、康佳品牌的创始人或掌舵者齐名,定义了行业30年 [2][4] - 1966年黄宏生18岁时在海南黎母山采伐场做伐木工,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系,实现人生转折 [12] - 1988年黄宏生28岁时辞去国企工作,带着3万元积蓄在香港成立创维实业有限公司,从华强北的电视遥控器生意起步赚得第一桶金 [4][7]   家电业务的建立与挑战 - 1992年公司开始从事电视整机业务,2000年创维在香港主板上市,成为彩电行业明星企业 [7] - 2000年后公司经历团队出走、渠道震荡导致营收大幅下滑的危机,后重新站稳脚跟,体现了制造业“九死一生的马拉松”特性 [7] - 2024年公司营收体量达到650多亿元,并设定了千亿营收目标,预计两年内有望实现 [4]   新能源业务的战略转型 - 2019年公司跨界进入光伏新能源领域,选择从户用光伏起步,利用家电业务积累的渠道、品牌和运维能力 [9] -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业务收入达到138亿元,同比增长54%,占集团总营收近四成,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9] - 公司从2011年收购南京金龙切入新能源客车,后进入乘用车市场,提出“创维汽车是一场健康革命”的差异化战略 [10]   企业家精神与行业映射 - 公司创始人黄宏生年届70仍每天工作超过15小时,持续在新能源、汽车等新领域创业,体现了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驱动力和使命感 [13][14] - 公司的发展路径从彩电到光伏再到汽车,折射出中国制造业从家电到手机、汽车、航空的工业化演进过程 [6][10] - 公司成立37年穿越多次产业周期,其创新特质由创始人特质决定,与深圳作为“创业者图腾”的城市精神相契合 [12][13]
 听说过“5G天线玻璃”吗?一组实验带你看它的独特之处
 齐鲁晚报· 2025-09-21 21:28
在制造业领域,如今全球每三块汽车玻璃就有一块来自福建。最近,一款"福建制造"的智能天线汽车玻璃,正在火爆出圈,今年的订单已超过400万片。 这家企业的玻璃有什么独特之处?通过记者带来的一组实验,来了解"多才多艺"的小玻璃。 0:00 / 4:30 小玻璃也能多才多艺 展现大作为 总台记者 魏明:实验室正在进行的前挡风玻璃行人保护碰撞测试,用模拟成人头部的装置,搭配激光测速仪、高速摄像机等设备,全程记录撞击过程。 通过实验,可以看到,前挡风玻璃不是越硬就越好,关键要满足两个要求:一是撞击后,玻璃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比如千分之一秒内,就能实现破碎,吸 收撞击的主要能量;二是破碎后的玻璃,不能被穿透,避免对人员造成刮伤等二次伤害。而在材料性能测试区,还将通过专门的设备,观察玻璃的微观形貌 和结构等,从里到外把好质量关。 如今,福建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建起或者完善专属的研发实验室,在实验室内打磨新技术、新的生产工艺等,让"5G天线玻璃"这样的创新产品不断涌现。 而这背后,离不开"十四五"期间,科技、工信等多部门的协调发力,通过扩大"科技贷"范围等一系列政策,从研发投入成果转化,全链条支持企业创新, 让"福建制造"的金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