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伏行业产能过剩
icon
搜索文档
2025光伏SNEC:即使入不敷出,也要装得“很棒”
行业现状 - 光伏行业陷入集体亏损,隆基、晶澳、晶科等巨头2025年Q1利润断崖式下跌,部分企业现金流为负 [1][5] - 组件价格跌至0.62元/W,跌破成本红线,普遍出现倒挂现象 [1][5] - SNEC光伏展人气低迷,黄金展位空置,行业大佬缺席,反映行业冰封现状 [4][5] 企业财务表现 - TCL中环2024年亏损近百亿元,2025年Q1继续领跌光伏亏损榜 [5] - 通威股份2025年Q1营收159.33亿元,同比下滑18.58%,亏损25.93亿元 [6] - 隆基绿能2025年Q1营收136.52亿元,同比下滑22.75%,亏损14.36亿元 [6] - 阳光电源表现亮眼,2025年Q1营收190.36亿元,同比增长50.92%,利润38.26亿元,同比增长82.52% [6] 行业困境与挑战 - 光伏行业平均毛利率为负,现金流净流出超百亿元,超50%企业缩减资本开支 [10] - 市场化交易导致电价跌至0.0159元/度,全国21省出台分时电价政策 [10] - 高库存与低需求倒逼企业"以价换量",行业陷入价格内卷 [11] 行业自救措施 - 行业共识包括限产、限价、限投资,压缩无效产能提升利润边界 [14] - 通过技术标准、绿色认证、碳值考核提升门槛,挤出落后产能 [15] - 推动从硅料到组件的全面整合,硅料"六巨头"已启动并购基金计划 [16] - 限制出口总量,转向输出标准、品牌与系统解决方案,避免低价抢单 [17] 展会反思与建议 - SNEC展会成本高昂,展位租金达2180~2380元/㎡,企业投入上百万元但收效甚微 [7] - 行业呼吁减少"特装秀",将资金投向技术突破、绿电直供+储能+碳证一体化解决方案 [20] - 展会从"狂欢"转变为行业自我检讨与战略转身的契机 [22][23]
江西“首富”李仙德,财富缩水超235亿
创业家· 2025-06-13 18:04
光伏行业分化趋势 - 光伏行业分化已成大趋势,晶科能源一季度表现大幅低于同行,营收138.4亿同比下滑40.03%,净利润-13.9亿同比下滑218.2% [3][4] - 隆基绿能同期营收136.5亿同比下滑22.75%,净利润-14.36亿但同比收窄38.89%,显示行业亏损收窄趋势 [3] - 晶科能源2024年全年营收924.7亿同比下滑22.08%,净利润9893万同比下滑98.67%,但相比同行14家企业合计预亏332.8-379.8亿仍属较好表现 [8] 晶科能源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高达24.77亿,远超当年0.99亿净利润,显示主业盈利能力薄弱 [4] - 股价自2022年高位下跌超70%,市值蒸发1380亿;2025年年内下跌27%,市值蒸发190亿 [5] - 实际控制人李仙德家族财富从2023年353亿缩水至2025年115亿,减少超235亿 [5] TopCon技术红利消退 - 晶科能源曾凭借TopCon先发优势,2023年N型组件出货超48GW,实现净利润74.4亿同比增长153.2% [8] - 但TopCon技术壁垒低,行业新增产能达700GW导致严重过剩,组件毛利率从14.43%腰斩至7.79% [9][10] - 公司解释业绩下滑主因行业价格低位和海外贸易政策变化,但核心是TopCon先发优势丧失 [9] 技术迭代风险 - BC电池技术效率更高,目前价格0.79-0.83元较TopCon的0.63-0.75元仍有溢价但差距在缩小 [13] - 晶科能源计划2025年提升TopCon效率至27%并布局钙钛矿叠层电池,但后者技术成熟仍需3年以上 [13] - 公司资产负债率72.72%,总负债865.6亿,流动负债475.3亿,其中应付票据及账款达280.4亿,债务压力大 [15]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晶科能源组件出货92.87GW超第二名25%,但规模优势在产能过剩环境下转为劣势 [10] - 公司2022年上市以来直接融资224亿,银行借款1856.71亿,快速扩张导致财务承压 [15] - 行业寒冬下多数企业2024年巨亏,晶科能源虽盈利但2025年一季度亏损扩大显示经营恶化 [8][9]
宇晶股份业绩承压,2024净利暴降431%创最差成绩
犀牛财经· 2025-05-28 15:35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营收10.38亿元,同比下降20.42% [2][3] - 归母净利润亏损3.75亿元,同比骤降431.58%,创上市以来最差业绩 [2][3] - 扣非净利润亏损3.78亿元,同比下降472.43%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5924万元,同比改善30.97% [3] - 基本每股收益-2.0085元,同比下降461.37% [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4.7%,同比下降43.69个百分点 [3] - 总资产29.73亿元,同比下降11.17%;净资产8.62亿元,同比下降34.48% [3] 行业环境 - 光伏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价格战白热化,全球装机增速放缓 [3] - 硅料价格腰斩导致产业链利润空间被极致压缩 [3] - 公司核心产品多线切割机、金刚石线等光伏设备收入大幅缩水 [3] - 子公司金刚石线业务营收同比暴跌85.94% [3] - 硅片加工服务毛利率显著下滑 [3] - 行业"内卷"迫使公司计提资产减值3.88亿元,占亏损总额九成以上 [3] 战略转型 - 公司确定"去光伏化"与"全球化"战略 [4] - 加速向消费电子、半导体等高附加值领域倾斜 [4] - 2024年四季度斩获6.44亿元海外订单,涉及切片机与金刚石线设备出口 [4] - 研发投入同比缩水18.55%,技术迭代面临挑战 [4] - 资产负债率攀升至70.7%,短期偿债压力凸显 [4] - 财务费用同比激增59%,进一步侵蚀利润 [4] 近期表现与展望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22亿元,同比下降65.67% [4] - 一季度归母净利润-3956万元,同比下降230.92% [4] - 光伏行业产能出清预计需1-2年时间 [4] - 半导体设备放量需时间验证 [4] - 消费电子复苏与碳化硅国产替代或带来新机遇 [4]
光伏行业2024年及2025年一季报业绩综述:光伏主产业链现金流承压,逆变器业绩高增
华龙证券· 2025-05-17 08: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光伏行业“推荐”评级 [1][4][5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受产能过剩影响,光伏板块净利润为负,业绩处于底部区间,主产业链承压,逆变器2024年及2025年Q1净利润均维持正增长 [4] - 主产业链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且2025年Q1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环比转负,筹资规模增加,辅材环节内部分化,光伏设备环节盈利分化,逆变器环节受益于欧洲去库及新兴市场需求爆发,后续出货有望持续增长 [4] - 2025年上半年光伏行业装机节奏加快,下半年行业供给侧仍需加速出清,预计能耗管控、行业自律相关政策有望落地 [4] - 展望2025年H2,电新行业有望延续积极趋势,光伏供给侧过剩产能出清,电池技术升级有望带来新机会 [4][52] 各部分总结 电力设备及光伏板块业绩回顾 - 电力设备业绩整体承压,2024年营业收入33405亿元,同比-8.28%,归母净利润874亿元,同比-61.50%;2025年Q1营业收入7271亿元,同比-10.30%,归母净利润286亿元,同比-12.48%;2025年Q1净利率边际改善 [9][13] - 光伏板块净利润为负,业绩处于底部区间,2024年营业收入9271亿元,同比-22.81%,归母净利润-266亿元,同比-127.13%;2025年Q1营业收入1792亿元,同比-22.56%,归母净利润-45亿元,同比-205.49%;2025年Q1净利润边际改善 [16][18][20] 分环节:主产业链现金流承压,逆变器业绩高增 - 主产业链承压,各环节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大多同比下滑,2025年Q1毛利率净利率均为负;辅材2024年营收增长但净利润同比下降,内部有所分化;光伏设备、逆变器毛利率维持高位,逆变器2024年及2025年Q1净利润均维持正增长 [26] - 主材净利润全线承压,2025年Q1筹资金额明显增加,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环比提升,经营性现金流环比下降,投资活动放缓;2025年Q1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合计-53亿元,环比转负 [30][36] - 辅材环节2024年收入增长但净利润下降,光伏支架2024年业绩高增,银浆业绩边际改善 [39] - 光伏设备环节整体盈利分化,TOPCon产线持续升级,BC订单逐步放量,帝尔激光等布局半导体设备有望实现业绩共振 [43] - 逆变器2025年Q1整体业绩高增,受益于欧洲去库及新兴市场需求爆发,后续出货有望持续增长 [46] 投资建议 - 行业方面,维持光伏行业“推荐”评级 [1][4][52] - 个股方面,建议关注主产业链龙头通威股份、隆基绿能等,辅材支架环节中信博,浆料及粉材企业帝科股份等,光伏设备帝尔激光、捷佳伟创等,逆变器企业阳光电源、德业股份等 [4][52]
“光伏教父”跌落神坛?减员25%后,谋求港股IPO
凤凰网财经· 2025-05-10 22:21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靳保芳从河北宁晋县电力局局长转型创业,1996年以350万元启动资金创立晶隆半导体厂,引入日本技术生产单晶硅,成为国内光伏上游材料开拓者 [4] - 2005年成立晶澳太阳能,两年后登陆纳斯达克,成为首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 [4] - 2018年推动私有化退市,2019年借壳天业通联回归A股,市值一度达1700亿元峰值 [4] 产能扩张与行业现状 - 2019-2024年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从114.3亿元增至448.28亿元,产能扩张近4倍 [6] - 光伏主产业链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分别达1447GW、1160GW、1193GW、1428GW,远超2025年国内新增装机量预测值215-302GW [6] - 公司市值从巅峰1700亿元缩水至321亿元,不足五分之一 [6]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701.21亿元同比下降14.02%,净利润巨亏46.56亿元(2023年盈利70.39亿元),第四季度单季亏损41.72亿元 [8] - 2025年一季度延续亏损态势,净利润-16.38亿元同比减少239.35%,营收同比下降33.18% [8] - 毛利率从2023年18.13%降至2024年4.48%,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6.71% [8][9] 负债与资金压力 - 资产负债率达76.33%创十年新高,短期有息负债超320亿元,货币资金255.54亿元 [11][13] - 港股IPO拟募集资金用于偿还2025年5月后到期银行贷款(利率3.50%-3.80%) [14] 市场战略调整 - 境外营收占比从2019年71.7%降至2024年57.6%,但境外收入规模增长252亿元高于境内237亿元 [15] - 计划通过港股IPO资金在海外建厂扩产能并加强全球营销,但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3.57%至9.87亿元 [15][16] 人员结构调整 - 2024年员工总数从50258人减至37289人,裁员25.8%,生产人员减少12674人,技术人员减少323人,销售人员增加172人 [16][17]
弘元绿能战略收缩12.45亿清仓参股公司 产品跌价年亏27亿股价最大跌幅92%
长江商报· 2025-05-09 07:58
公司战略调整 - 弘元绿能拟将所持内蒙古鑫元27.0737%的股权以12.45亿元转让给江苏中能,交易完成后不再持有内蒙古鑫元股权 [1][2] - 公司称此举旨在优化资源配置、聚焦核心主业、降低投资风险 [1][5] - 2021年公司投资内蒙古鑫元10.20亿元,此次转让勉强保本退出 [5] 光伏行业现状 - 光伏行业面临结构性产能过剩,硅料价格大幅下跌导致企业普遍承压 [1][5][7] - 内蒙古鑫元2024年营业收入47.92亿元,净利润亏损4.77亿元 [5]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持续处于低位 [8] 公司经营表现 - 2020-2022年业绩高速增长:营业收入从30.11亿元增至219.09亿元,归母净利润从5.31亿元增至30.33亿元 [7] - 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5.87%至118.5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75.58%至7.41亿元 [7][8] - 2024年营业收入进一步下降38.42%至73.02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26.97亿元 [8] 公司历史沿革 - 前身为上机数控,主营精密机床和光伏设备制造 [7] - 2019年切入单晶硅生产领域,在内蒙古包头建设5GW单晶硅拉晶生产线 [7] - 2020年与天合光能签订超百亿元长期销售合同 [7] 二级市场表现 - 2021年高点以来股价区间最大跌幅约92% [1][8] - 5月8日收盘价14.5元/股,市值约98.5亿元 [8]
光伏裁员,先拿哪些岗位“开刀”?
钛媒体APP· 2025-05-07 16:50
行业整体状况 - 2024年光伏行业面临严重困境,四大主材主流产品价格跌幅均超过29%,叠加美国关税壁垒冲击,近半数A股光伏上市公司陷入亏损[2] - 行业出现大规模裁员现象,员工变动与经营业绩高度相关,ST聆达裁员幅度达86.67%,ST泉为裁员51.99%,多家公司裁员比例超过40%[2] - 光伏主材企业员工普遍下降,而逆变器企业员工普遍增长,辅材和设备企业存在分化[4] 龙头企业表现 - 晶科能源和隆基绿能裁员比例分别为41.07%和49.57%,二者分别为全球光伏组件出货榜头两名,但2024年营收均下降超20%[3] - 隆基绿能归母净利润从2023年盈利107.51亿转为2024年亏损86.18亿,晶科能源净利润暴跌98.67%至9893万[3] - 通威股份裁员比例仅1.21%,员工总数超5.5万人,反超隆基和晶科[3] - 阳光电源是TOP10中唯一营收、净利双增的企业,员工总数同比增长26.3%[3] 人员结构调整 - 隆基绿能生产人员减少53.33%,职能人员减少53.6%,技术人员减少42.8%,销售人员增加22.56%[5] - 隆基人员结构变化明显,生产人员占比降至60%以下,技术人员占比增至25.86%,高学历员工占比提升[5] - 裁员带来成本节约,隆基直接人工成本减少7.16%,薪酬支出下降33.53%,管理费用下降30.22%[6] - 研发费用同比降低20.48%,与2023年研发费用飙升78.08%形成鲜明对比[6] 经营与成本压力 - 隆基2024年营收下降36.23%,高于成本降幅27.79%,毛利率降至7.44%,硅片业务毛利率为-14.31%[6] - 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企业减产停产,前期大幅扩产导致产能远超实际需求[4] - 2025年一季度部分企业业绩环比回暖,但行业仍高度承压[9] 国际化与境外员工 - 美国关税政策冲击东南亚四国产能,部分工厂关闭或转战他国[9] - 阳光电源海外员工1774人,同比增长16.86%,但增速较2023年的58.1%有所下降[10] - 企业可能转向中东或其他东南亚国家布局,境外员工变化有待观察[10] - 天合光能等公司在美国进行股权置换等操作以应对政策风险[10]
通灵股份:2024年年报及25年一季报业绩点评:接线盒盈利能力下滑,汽车部件成第二主业-20250430
东兴证券· 2025-04-30 10: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接线盒盈利能力下滑,2025年有望修复;增资收购江洲汽车部件,第二主业贡献盈利 [1][2] 财务要点 - 2024年全年营收15.87亿,同比增长3.04%,归母净利7139.50万元,同比下降56.73%;2025年Q1营收4.19亿元,同比增长2.65%,归母净利2088.07万元,同比下滑41.64% [1] 接线盒业务情况 - 2024年受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和铜价高位震荡影响,接线盒销售均价下降18.0%,毛利率从23年22.90%降至15.43% [1] - 2023年市占率11.7%,2024年下滑至9.4%,或因海外产能推进延期;随着政策落地和价格筑底,2025年盈利能力有望改善,Q1毛利率较24年Q4增加4.7% [2] 汽车部件业务情况 - 2024年通过变更募投项目延伸至汽车零部件领域,增资江洲汽车部件51%股权,建设年产650万套零部件项目 [2] - 2024年年报显示,汽车零部件业务收入3.0亿元,占比18.9%,净利润贡献2438.6万,毛利率达27.52%,与接线盒生产技术契合,有协同效应 [2] 公司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1.09、1.64和2.0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91、1.36和1.73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 - 2027年PE值分别为30、20和16倍 [3] 财务指标预测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540.38|1,587.18|1,706.83|1,937.63|2,214.25| |增长率(%)|23.35%|3.04%|7.54%|13.52%|14.28%|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64.99|71.40|108.70|163.56|207.55| |增长率(%)|42.59%|-56.73%|52.25%|50.46%|26.90%| |净资产收益率(%)|7.86%|3.36%|4.90%|6.93%|8.16%| |每股收益(元)|1.37|0.59|0.91|1.36|1.73| |PE|19.84|45.85|30.12|20.02|15.77| |PB|1.56|1.54|1.48|1.39|1.29| [4] 公司简介 - 江苏通灵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太阳能光伏组件接线盒及其他配件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我国光伏接线盒行业规模较大的企业之一 [5] 未来重大事项提示 - 2025年5月20日年度股东大会召开 [5] 交易数据 - 52周股价区间37.72 - 23.22元,总市值32.74亿元,流通市值13.55亿元,总股本/流通A股12,000/12,000万股,52周日均换手率6.22 [5] 相关报告汇总 |报告类型|标题|日期| |----|----|----| |行业普通报告|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储能电池受加征关税政策影响,产业链主导 + 出海有望维持|2025 - 04 - 08| |行业普通报告|光伏行业对等关税征收点评:贸易壁垒高悬,全球竞争加剧—光伏行业事件点评|2025 - 04 - 08| |行业普通报告|光伏行业:抢装带动产业链价格小幅回升—光伏行业跟踪报告|2025 - 04 - 02| |行业普通报告|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格局、技术、应用三重驱动,储能行业迈向新周期—《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点评|2025 - 03 - 05| |行业普通报告|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落地,绿电行业有望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2025 - 02 - 10| |行业普通报告|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零碳园区有望催化光 - 储 - 氢应用需求释放|2025 - 01 - 16| |行业深度报告|锂电行业2025年投资展望:基本面企稳回暖,新技术应用进程提速|2025 - 01 - 02| |行业深度报告|2024年锂电板块中期策略:基本面有望迎来改善,关注出海与固态电池应用进程|2024 - 08 - 05| |公司普通报告|通灵股份(301168.SZ):业绩稳健增长,拓展汽车内外饰第二赛道—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点评|2024 - 02 - 27| [10] 分析师简介 - 洪一:中山大学金融学硕士,CPA、CIIA,2016年加盟东兴证券研究所,主要覆盖电力设备新能源等研究领域,获2017年水晶球公募榜入围,2020年wind金牌分析师第5 [11] - 侯河清:金融学硕士,3年产业投资经验,2022年加盟东兴证券研究所,主要覆盖电新行业的研究 [12] - 吴征洋:美国密歇根大学金融工程硕士,4年投资研究经验,2022年加盟东兴证券研究所,主要覆盖电力设备新能源等研究领域 [13]
通灵股份(301168):2024年年报及25年一季报业绩点评:接线盒盈利能力下滑,汽车部件成第二主业
东兴证券· 2025-04-30 09:4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接线盒盈利能力下滑,受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和铜价高位震荡影响,销售均价下降、成本上升,全年毛利率从23年的22.90%降至15.43% [1] - 2025年接线盒盈利能力有望修复,随着对等关税政策落地和光伏主产业链价格筑底,新增产能布局或提速,25年Q1毛利率较24年Q4增加4.7% [2] - 增资收购江洲汽车部件,汽车零部件业务成第二主业,2024年该业务收入3.0亿元,占比18.9%,净利润贡献2438.6万,毛利率达27.52%,与现有业务有协同效应 [2] 财务要点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15.87亿,同比增长3.04%,归母净利7139.50万元,同比下降56.73%;25年Q1营业收入4.19亿元,同比增长2.65%,归母净利2088.07万元,同比下滑41.64% [1] - 预计2025 - 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1.09、1.64和2.0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91、1.36和1.73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 - 2027年PE值分别为30、20和16倍 [3] 公司简介 - 江苏通灵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太阳能光伏组件接线盒及其他配件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我国光伏接线盒行业规模较大的企业之一 [5] 未来重大事项提示 - 2025年5月20日召开年度股东大会 [5] 交易数据 - 52周股价区间37.72 - 23.22元,总市值32.74亿元,流通市值13.55亿元,总股本/流通A股12,000/12,000万股,52周日均换手率6.22 [5] 相关报告汇总 - 包含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光伏、锂电等行业报告,以及通灵股份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点评报告 [10] 分析师简介 - 洪一为中山大学金融学硕士,CPA、CIIA,2016年加盟东兴证券研究所,覆盖电力设备新能源领域,获2017年水晶球公募榜入围、2020年wind金牌分析师第5 [11] - 侯河清为金融学硕士,有3年产业投资经验,2022年加盟东兴证券研究所,覆盖电新行业 [12] - 吴征洋为美国密歇根大学金融工程硕士,有4年投资研究经验,2022年加盟东兴证券研究所,覆盖电力设备新能源领域 [13]
中润光能:夫妻套现11亿,IPO“卷土重来”
IPO日报· 2025-03-23 19:27
公司概况 - 中润光能是全球领先的专业化光伏电池制造商,市场份额达18.3%,同时提供光伏组件以扩大产业链影响力 [7] - 公司业务覆盖29个国家和地区,客户包括全球十大组件制造商中的九家,如晶科能源、隆基绿能 [7] - 2024年公司光伏电池对外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一(专业制造商)和第二(综合制造商),市占率分别为18.3%和14.6% [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25.17亿元、208.38亿元、113.20亿元,2024年同比下滑45.68% [9][10] - 同期净利润从8.34亿元、16.81亿元转为亏损13.63亿元,毛利率从13.64%降至-10.08% [9][10]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从26.91亿元(2023年)骤降至9.41亿元(2024年),资产负债率攀升至83.7% [11] 行业与竞争 - 光伏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电池片价格从2022年0.99元/W暴跌至2024年0.32元/W [13] - 下游组件厂商自建电池片产能趋势明显,公司电池片业务收入占比仍高达81.1%(2024年) [14] - 32.8%产能为P型电池片,落后于行业向N型技术转型的趋势 [14] 研发与治理 - 研发投入占比从3%(2022-2023年)降至2.6%(2024年),低于行业平均3.5%,研发团队规模缩减43.6% [15] - 实控人曾违规占用资金超18亿元,上市前套现11亿元,关联交易存在利益输送嫌疑 [16] - 公司历史上多次因环保违规、未经审批投建项目被处罚,内控漏洞显著 [16] 市场动态 - 公司曾于2023年12月通过深交所创业板过会,但因保荐机构撤回转战港股 [2][4] - 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隆基绿能预测未来2-3年过半制造商可能退出市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