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疗法
搜索文档
argenx announces Extraordinary General Meeting of Shareholders on November 18, 2025
Globenewswire· 2025-10-04 04:01
公司治理事件 - 公司将于2025年11月18日14:00 CET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股东特别大会 [1] - 会议议程包括提议通过一项修订后的薪酬政策 [3] - 股东可通过公司网站获取会议通知及议程相关文件 并可亲自或通过代理方式参会及使用电子投票系统 [2][3] 公司业务概览 - 公司是一家全球性免疫学公司 致力于改善患有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生活 [4] - 公司通过其免疫学创新计划与领先学术研究人员合作 旨在将免疫学突破转化为一流的创新型抗体药物组合 [4] - 公司开发并商业化首个获批的新生儿Fc受体阻断剂 并评估其在多种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广泛潜力 同时推进其治疗领域内多个早期实验性药物 [4]
Alpha Tau Medical (NasdaqCM:DRTS)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10-01 01:32
公司概况 * Alpha Tau Medical Ltd (纳斯达克代码: DRTS) 是一家专注于癌症治疗的医疗技术公司 [1] * 公司拥有专有的Alpha DaRT技术 是唯一一家能够将α辐射直接局部应用于实体肿瘤的公司 [2] 核心技术:Alpha DaRT (弥散式α射线发射体疗法) * **技术原理**:通过向肿瘤内注射涂有镭-224的微小放射源 利用其衰变链中释放的α粒子从内部摧毁肿瘤 [9][10] * **关键优势1 (高效杀伤)**:α粒子是重粒子 能在极短距离内传递巨大能量 杀死细胞的效率比传统的γ或β辐射高数百至数千倍 [6][12] * **关键优势2 (精准靶向)**:通过控制放射性同位素在肿瘤内扩散 将有效辐射范围从无用的40-90微米扩展到有用的4-5毫米 能精确覆盖肿瘤并最大限度保护周围健康组织 [7][8][11] * **关键优势3 (操作简便)**:所需辐射剂量极低 治疗可在标准手术室进行 无需厚重的辐射防护 甚至可以邮寄运输 [12] 临床开发策略与管线进展 公司围绕三大核心领域开展临床开发 * **领域一:局部晚期不可切除肿瘤 (历史重点)** * **领先适应症**:复发性皮肤鳞状细胞癌 [4] * **关键试验**:在美国进行的86名患者关键性试验 预计2025年底完成患者招募 2026年中期获得数据并向FDA提交申请 [4][17] * **已获批准**:在以色列已获批用于治疗皮肤或口腔SCC 在日本已提交头颈癌治疗申请 预计2025年底前获得PMDA回应 [4][14] * **早期数据**:在由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领导的试点研究中 治疗的患者实现了100%的完全缓解率 且无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仅有轻度至中度的局部副作用 [16] * **领域二:联合免疫疗法治疗转移性癌症 (新兴重点)** * **科学依据**:临床前及临床证据表明 Alpha DaRT不仅能摧毁被治疗的肿瘤 还可能激活免疫系统 引发针对体内其他肿瘤的远端效应 [3][18][19] * **关键研究**:一项针对转移性或复发性不可切除头颈癌患者的研究 在KEYNOTE-48试验设计基础上增加了Alpha DaRT治疗 [21] * **早期数据**:在可评估的6名患者中 所有患者均对Keytruda产生应答 其中3名患者达到全身完全缓解 客观缓解率和完全缓解率均显著高于KEYNOTE-48的历史数据 [24][25] * **案例**:一名94岁高龄女性患者 仅通过治疗颈部皮肤转移灶 未治疗原发唇部肿瘤 在接受Keytruda联合Alpha DaRT治疗后 全身肿瘤消失 并在治疗停止两年后仍无疾病迹象 [25][26][27] * **领域三:高未满足需求的癌症 (前沿探索)** * **胰腺癌**: * **早期数据**:在首批33名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 观察到超过90%的疾病控制率 [29] * **生存获益信号**:在不同患者亚组中观察到令人鼓舞的生存期延长迹象 例如 一线FOLFIRINOX化疗失败后的转移患者 中位随访15个月时中位总生存期尚未达到 (历史对照为10-11个月) 二线化疗后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达到23个月 (历史对照为7.5-10个月) [30][31][32] * **美国试验启动**:基于上述数据 获得FDA批准启动美国试点研究 并于近期治疗了首名患者 该研究将联合标准FOLFIRINOX化疗和Alpha DaRT 计划招募30名新诊断胰腺癌患者 [33] * **胶质母细胞瘤**:已获得FDA的研究用器械豁免批准 计划于2025年晚些时候在美国治疗首名GBM患者 [34] 市场规模与患者群体 * **皮肤鳞状细胞癌**:美国每年新增约180万例皮肤SCC病例 其中约3.5% (约64,000例) 会复发或转移 成为公司的目标患者群体 [17][18] * **胰腺癌**:美国每年新增约66,000-67,000例胰腺癌患者 其中高达87% (约59,000例) 在诊断时即为不可切除 存在巨大的未满足需求 [33] 生产与运营 * **当前产能**:位于马萨诸塞州劳伦斯和耶路撒冷的临床试验规模生产设施 年产能最多满足1,000-1,500名患者 [36] * **商业化准备**:正在新罕布什尔州哈德森建设首个商业化规模生产设施 将分三期建设 完全投产后年产能可满足约15,000名患者 [36] * **财务状况**:截至第二季度末 公司拥有8300万美元现金及存款 每季度现金消耗约为500万美元 财务状况稳健 [36][37]
老药新用,双管齐下!湘雅医院最新Cell子刊:增强铁死亡,促进癌症免疫治疗
生物世界· 2025-09-26 16:30
研究背景与临床挑战 - 免疫检查点阻断等免疫疗法是多种恶性肿瘤的变革性治疗手段,但面临患者产生获得性耐药和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重大临床挑战[2] - 在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中,癌症相关血栓栓塞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凸显了在高危人群中采取预防性抗血栓策略的紧迫性[2] - 临床实践中,接受免疫治疗的癌症患者常需联合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引发了寻找能同时解决血栓栓塞和免疫治疗耐药的双重挑战的药物的可能性[2] 核心研究发现 - 抗血小板药物沃拉帕沙通过靶向FOXO1/HMOX1信号轴,增强线粒体相关铁死亡,从而促进癌症免疫治疗[3] - 沃拉帕沙与FOXO1结合,抑制FOXO1在第256位丝氨酸位点的磷酸化并促进其核转位,从而上调血红素加氧酶-1,导致线粒体铁过载和线粒体相关铁死亡[6] - 在多种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中,沃拉帕沙增强了免疫疗法诱导的肿瘤铁死亡和抗肿瘤免疫[6] - 临床上,FOXO1/HMOX1的高共表达与免疫疗法响应的改善和无进展生存期的延长相关[6] 药物筛选与机制 - 研究团队对20种获得美国FDA批准的抗血小板药物进行系统筛选,发现沃拉帕沙是一种有效的促铁死亡药物[6] - 沃拉帕沙于2014年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能够可逆抑制血小板上的PAR-1受体,从而阻断凝血酶介导的血小板活化,实现抗血栓治疗[6] -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的受控细胞死亡形式,其特征为脂质过氧化,已成为癌症免疫治疗的一种强有力的辅助手段,例如通过增强肿瘤细胞的铁死亡来克服癌症免疫治疗耐药[5] 研究意义与前景 - 沃拉帕沙有望成为免疫治疗的有力辅助手段,为既需要溶血栓治疗又需要免疫治疗的癌症患者带来双重益处[8] - 该研究展示了抗血小板药物在解决癌症患者血栓栓塞和免疫治疗耐药双重挑战方面的潜力[3]
中国生物制药:LM-2417“NaPi2b/4-1BB双特异性抗体”完成中国I期临床首例患者入组
智通财经· 2025-09-23 17:01
核心观点 - 中国生物制药全资附属公司礼新医药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LM-2417在中国完成I期临床试验首例患者入组 标志着该双特异性抗体正式进入临床开发阶段 [1] - LM-2417通过NaPi2b依赖性方式选择性激活4-1BB信号通路 有望显著降低非特异性免疫激活引发的毒性风险 具备成为同类首创免疫疗法的潜力 [2] 药物机制与靶点特性 - NaPi2b由SLC34A2基因编码 在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 输卵管癌 原发性腹膜癌以及甲状腺癌 乳腺癌和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 而在正常组织中分布有限 [1] - LM-2417能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NaPi2b及免疫细胞表面的4-1BB 实现免疫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精准激活 [2] - 临床前数据表明该药物不仅能诱导持久抗肿瘤免疫记忆 还在与其他免疫治疗药物联用时展现出显著协同效应 [2] 临床开发进展 - 本次临床研究为开放标签 剂量递增和剂量扩展的I/II期研究 主要评估注射用LM-2417单药或联合其他抗肿瘤药物在晚期恶性实体肿瘤患者中的安全性 耐受性 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初步疗效 [2] - 国内外已有多家企业布局NaPi2b靶点领域 但尚无相关药物获批上市 [1] 战略意义 - 该进展标志着公司创新疗法正式进入临床开发阶段 [1] - 集团将继续快速推进项目临床研究 期待为患者带来免疫治疗临床用药新选择 [2]
中国生物制药(01177):LM-2417“NaPi2b/4-1BB双特异性抗体”完成中国I期临床首例患者入组
智通财经网· 2025-09-23 16:54
核心观点 - 中国生物制药全资附属公司礼新医药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LM-2417(NaPi2b/4-1BB双特异性抗体)在中国完成I期临床试验首例患者入组 正式进入临床开发阶段 [1] - LM-2417通过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表面NaPi2b和免疫细胞表面4-1BB 实现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精准激活 显著降低非特异性免疫激活毒性风险 [2] - 临床前数据表明LM-2417能诱导持久抗肿瘤免疫记忆 并与其它免疫治疗药物联用展现显著协同效应 具备成为同类首创免疫疗法的潜力 [2] 药物机制与特点 - LM-2417基于条件激活型4-1BB平台开发 采用NaPi2b依赖性方式选择性激活4-1BB信号通路 [2] - 该双抗机制可增强抗肿瘤效应 同时降低传统4-1BB激动剂非特异性免疫激活引发的毒性风险 [2] 靶点特征与竞争格局 - NaPi2b由SLC34A2基因编码 在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及甲状腺癌、乳腺癌和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 [1] - NaPi2b在正常组织中分布有限 被公认具有前景的抗肿瘤治疗靶点价值 [1] - 目前国内外多家企业布局该领域 但尚无相关药物获批上市 [1] 临床试验设计 - 本次临床研究为开放标签、剂量递增和剂量扩展的I/II期研究 评估LM-2417单药或联合其他抗肿瘤药物在晚期恶性实体肿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初步疗效 [2]
Immutep Announces Research Collaboration with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Cancer Center to Evaluate Neoadjuvant Efti
Globenewswire· 2025-09-22 20:00
GW Cancer Center to initiate Phase II trial evaluating neoadjuvant efti as monotherapy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otherapy prior to surgery in HR+/HER2-neg breast cancer patientsSecond investigator-initiated trial to evaluate efti in earlier stage disease where its unique activation of a broad anti-cancer immune response may drive optimal benefit and high pathologic response rates SYDNEY, AUSTRALIA, Sept. 22, 2025 (GLOBE NEWSWIRE) -- Immutep Limited (ASX: IMM; NASDAQ: IMMP) (“Immutep” or “the Company”), a ...
四川大学最新Cell子刊论文:仿生纳米生物催化剂,让冷肿瘤变热,增强免疫治疗效果
生物世界· 2025-09-14 12:05
研究背景与问题 -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疗法在免疫原性差的"冷肿瘤"中无效 因肿瘤微环境(TME)的免疫抑制作用导致[2] - 黑色素瘤患者中40%-60%对ICB疗法无显著响应 且部分响应者会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5] - 冷肿瘤的免疫抑制特性源于抗原呈递受损 T细胞功能障碍及癌细胞对T细胞毒性的抵抗[6] 技术突破与设计原理 - 受天然酶反应系统(ERS)启发 开发了钌/二氧化钛(Ru/TiO₂)纳米生物催化剂系统 其具有精确设计的氧化还原中心[3] - 该系统模拟ERS 实现pH依赖性活性氧(ROS)生成和氧气(O₂)释放 有效将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3][6] - Ru/TiO₂通过部分晶格限制的富电子钌位点 在TME中同步产生ROS和O₂ 同时增强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并逆转缺氧[7] 作用机制与疗效 - Ru/TiO₂诱导黑色素瘤细胞内质网应激介导的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 释放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激活免疫反应[6][7] - 抑制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腺苷能信号通路 改善抗原呈递并恢复T细胞功能[6][7] - 与抗PD-L1单抗联用 协同抑制实体瘤和转移瘤 建立长期免疫保护[3][7] 行业意义与应用前景 - 为肿瘤微环境自适应纳米生物催化剂确立新范式 推动下一代耐药癌症免疫疗法开发[3] - 高效生物催化材料的理性设计有望拓展至其他疾病领域的免疫调节应用[3] - 解决现有酶模拟催化剂催化效率低 稳定性差及金属离子毒性的临床转化障碍[2]
港股异动 | 维立志博-B(09887)午后涨超5% LBL-024黑色素瘤Ib/II期临床首例患者入组
智通财经· 2025-09-12 14:29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午后上涨4.84%至65港元 成交额达2210.7万港元 [1] 临床进展 - 自主研发的奥帕替苏米单抗(LBL-024)完成Ib/II期临床研究首例患者入组 研究探索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一线晚期黑色素瘤 [1] - LBL-024是全球首款针对肺外神经内分泌癌进入注册临床阶段的靶向4-1BB受体疗法 有望成为该领域首款获批药物 [1] 研发能力 - 公司专注于免疫检查点疗法开发 包括共刺激激动剂和检查点抑制剂 并拓展至CD3 T细胞衔接剂和抗体偶联药物领域 [1] - 拥有专有LeadsBody平台和X-body平台 作为持续药物发现的引擎 [1] - 招银国际对公司开发PD-L1/4-1BB和TCE作为下一代免疫疗法持乐观态度 [1]
维立志博-B午后涨超5% LBL-024黑色素瘤Ib/II期临床首例患者入组
智通财经· 2025-09-12 14:26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午后涨超5% 截至发稿涨4.84%至65港元 成交额达2210.7万港元 [1] 临床进展 - 自主研发的奥帕替苏米单抗(LBL-024)顺利完成Ib/Ⅱ期临床研究首例患者入组 研究编号NCT07099430 [1] - 该研究将探索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一线晚期黑色素瘤的疗效 [1] - LBL-024为全球首款针对肺外神经内分泌癌进入注册临床阶段的靶向4-1BB受体疗法 [1] - 该药物有望成为治疗晚期肺外神经内分泌癌的首款获批药物 [1] 研发能力 - 公司专注于开发涉及免疫检查点的免疫疗法 包括共刺激激动剂和检查点抑制剂 [1] - 研发领域拓展至CD3T细胞衔接剂和抗体偶联药物(ADC) [1] - 已建立专有的LeadsBody平台和X-body平台作为持续药物发现引擎 [1] - 招银国际对PD-L1/4-1BB和TCE作为下一代免疫疗法开发持乐观态度 [1]
Medicenna Therapeutics (OTCPK:MDNA.F) FY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9-10 03:32
公司概况 * Medicenna Therapeutics 是一家公开上市的临床阶段免疫治疗公司 专注于开发名为"进化超级因子"的创新药物 主要针对肿瘤领域未满足的医疗需求[2] * 公司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和OTCQX上市 拥有约8300万股流通股 内部人士持股约22% 现金为2100万美元 预计资金可支撑至明年第三季度[24] 核心产品管线与关键数据 主导候选药物 MDNA11 (IL-2超级激动剂) * MDNA11是一种"同类最佳"的IL-2超级因子 是唯一非α-β增强的长效IL-2超级激动剂 在单药治疗和联合用药中 对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失败的患者显示出30%至50%的应答率[2][16][17] * 在3至120微克/千克的剂量范围内未观察到任何剂量限制性毒性 超过90%的不良事件为1级或2级 仅少数为3级实验室指标异常且无需干预 安全性优异[12][13] * 该药物通过融合白蛋白延长半衰期 并优先激活CD8 T细胞和NK细胞 同时刺激干细胞样记忆T细胞 与应答患者的持久性相关 一例胰腺癌患者在单药治疗后保持无瘤状态至2023年12月以后[10][13][14][15][16] 双特异性超级因子 MDNA113 * MDNA113是一种首创的、肿瘤激活的抗PD-1/IL-2双特异性分子 靶向肿瘤相关抗原IL-13受体α-2 目前处于临床前概念验证阶段[3][19] * 该分子采用掩蔽设计 在肿瘤微环境被激活 旨在提高疗效并减少系统性毒性 预计在年底前获得非人灵长类动物数据 目标明年进入临床[20][21][25] 后期阶段资产 Bizaxofusp (前称MDNA55) * Bizaxofusp是一种首创的IL-4赋能超级因子 用于治疗晚期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 公司正为该资产寻求合作伙伴[3][23] * 在2b期临床试验中 与接受标准护理的匹配患者群体相比 使用Bizaxofusp的患者生存期翻倍 从约7个月延长至近14个月[23] 技术平台与知识产权 * 公司的Superkine™平台源自斯坦福大学Dr Chris Garcia实验室的授权 能够生成超级激动剂、超级拮抗剂及双功能、长效等下一代分子[5] * 公司已提交超过100项专利申请 其中至少70项在全球主要市场获得授权[5] 近期催化剂与市场机遇 * 关键催化剂: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完成MDNA11的1/2期试验入组 披露超过250名患者的单药和联合Keytruda®的顶线数据 并公布MDNA113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数据[4][24][25] * 市场机遇:瞄准黑色素瘤、MSI-High和TMB-High肿瘤患者 这些患者在接受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复发或无效 存在巨大未满足需求 联合IL-2有望将一线治疗应答率从30-40%提升至60-70%[17][18] * 双特异性领域交易活跃 关键检查点抑制剂Keytruda®和Opdivo将于2028年专利到期 目前合并销售额超过400亿美元 为下一代疗法提供了巨大机会[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