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药出海
icon
搜索文档
暴跌23%后大涨近5%!创新药布局机遇来了?业内大咖最新研判
中国基金报· 2025-10-31 16:24
恒生创新药指数表现 - 2025年1月1日至9月上旬,恒生创新药指数最大涨幅达141.24% [1] - 9月上旬至10月30日,该指数持续调整近两个月,其间最大跌幅达22.63% [1] - 10月31日,指数大幅反弹,最高涨幅达4.84%,收盘涨幅为4.09% [1] 中国创新药BD交易与出海模式 - 截至10月,今年中国药企的BD交易规模已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创新药占全球医药授权交易比例攀升至46%,首次成为全球最大授权交易来源国 [4] - 出海模式从早期的out-license授权模式,向NewCo新公司模式、Co-Co共同开发和共同商业化模式演进 [12] - out-license模式属一次性授权,后续研发商业化无需操心,但可能失去话语权和长期价值 [12] - NewCo模式是与海外资本共同孵化新公司,分担研发风险,早期保留更多决策权 [12] - Co-Co模式是与跨国药企深度合作,共同开发决策,需承担更多风险,但成功后分享更多收益,利于全球化经验积累 [13] - 信达生物与日本武田制药达成总金额最高达114亿美元的BD交易,采用Co-Co模式 [11] - 对于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out-license和NewCo是更稳健选择 [13] - 对于希望成长为跨国大药企的公司,在具备实力后可尝试Co-Co模式 [13] - 恒瑞医药的国际化策略分两步:第一步借船出海,第二步造船出海 [14] 美国市场准入难度与监管变化 - 未来拓展美国市场的难度和成本会越来越高 [4][6] - 美国政府通过行政令限制来自中国的药品,要求FDA进行更严格审查并收取更高监管费用,不鼓励依赖中国患者的临床试验数据 [7] - FDA启动局长国家优先权凭证项目,可将新药审评时间从10-12个月缩短至1-2个月 [7] - 抗癌药物审批更强调总生存期,可能导致成本提高1-2倍以上 [8] - FDA加强境外检查,2022至2024财年开展的药品质量保证检查频次分别为522次、766次、972次 [8] - FDA审查趋严是全球药品监管的长期趋势,未来对中国临床试验的突击检查将常态化 [8] - FDA将严打临床试验报告漏洞,数据透明化将催生千亿新业态 [8] 中国国内创新药市场现状与前景 - 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为196亿美元,仅占整个药品市场的8.6%,远低于美国(81.8%)、欧洲(74.8%)和日本(57%) [15] - 中国创新药价格较低,大分子药物约为美国市场的1/15,小分子药物约为美国的1/5至1/10 [17] - 药价低的核心原因是单一支付市场,基本医疗保险承担超过90%的医疗卫生支出 [17] - 国家已推出商保,国谈将推出“密价谈判”,未来药价有望向美欧靠拢,预计3-5年后可能缩小至美国的1/5-1/3 [17] - 若中国创新药市场达到1.4万亿元,将带动医疗支出达12.2万亿元,占GDP比例提升至9% [17] - 根据国家规划,预计到203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新药创制中心和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18] - 业内认为中国未来将诞生全球TOP10的医药公司 [19] 创新药行业投资逻辑与未来驱动因素 - 今年创新药行情火爆的主要驱动因素是BD交易,跨国药企对中国创新药价值高度认可 [20] - 投资逻辑发生变化,投资机构更看重团队的全球资源衔接能力和全球化布局能力,以及产品是否为FIC或BIC [20] - 未来BD依然是创新药行情重要驱动因素,但投资者需更早期挖掘有BD潜力的产品 [20] - 创新药在欧美重磅会议如ASCO、ESMO上展现的优异数据是核心驱动因素 [21] - 采取Co-Co模式出海的公司在临床方面展现的中国企业优势,以及独立完成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的能力,将成为新的行业增长引擎 [21] - 预计5-10年后有希望看到中国创新药行业迈入以全球化为主导的阶段 [19]
复宏汉霖CEO朱俊:创新药出海忌迷信经验、“倚老卖老”|36氪专访
36氪· 2025-10-31 16:22
文|胡香赟 编辑|海若镜 近期,随着港股创新药市场的回调,大额BD交易也难调动起投资者的激情,市场目光正随短期波动,转向医药企业更核心的价值。 复宏汉霖(HK:02696)就是这一逻辑的受益者。年初至今,复宏汉霖股价涨幅超过200%,年内最高点较最低点涨幅一度逼近500%。 不同于一些最初就做FIC、BIC产品的创新药公司,2010年,复宏汉霖成立时主要瞄准爆款原研药做生物类似药开发,产品线覆盖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领 域,比如已经获批上市的利妥昔单抗等。生物类似药单品规模相对有限,但胜在能快速取得销售回报、打造口碑。待实现稳定现金流后,再投入到更高风 险、高回报的创新药管线。 维持"稳收入和高风险"平衡的思路下,复宏汉霖因此成为那一批创新药企中较早取得财务回报的公司。 今年上半年,复宏汉霖的总营收为28亿元、净利润3.9亿元。尽管中国市场仍是主要收入来源,但半年报中格外提到,公司的海外产品利润同比增长200%, 预计"今年全年海外产品收入及利润将实现大幅增长,2026年有望持续高速增长"。 图源:西部证券 如今,伴随着作为基本盘的生物类似药业务趋于成熟,复宏汉霖的重心也逐渐开始向创新药板块倾斜,这是药企"突破 ...
暴跌23%后又大涨近5%!创新药布局机遇来了?业内大咖最新研判
中国基金报· 2025-10-31 15:31
【导读】中国有望从"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迈进 中国基金报记者 卢鸰 自2025年1月1日至9月上旬,恒生创新药指数最大涨幅达141.24%。不过,从9月上旬至10月30日收盘,该指数持续调整近两个月。其间,最大跌幅达 22.63%。 然而,10月31日,恒生创新药指数大涨,最高涨幅达4.84%;截至记者发稿,涨幅为4.09%。 今年中国药企的BD交易规模已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创新药占全球医药授权交易比例攀升至46%,首次成为全球最大授权交易来源国;恒瑞医药、信达 生物等国内创新药巨头与跨国药企的BD合作,刷新历史纪录,出海模式也在跃迁。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10月26日~10月27日召开的第十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期间,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未来拓展美国市场的难度和成本会越来越高。 不过,随着多元支付政策的完善,国内创新药市场有望成长壮大,中国有望从"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迈进。 拓展美国市场的难度和成本会越来越高 美国市场是影响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目前该变量正在发生变化。 出海模式跃迁 在10月26日下午的第十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抗肿瘤新药论坛上,上海全球健康创新研究院院长、前国家食品药品 ...
暴跌23%后又大涨近5%!创新药布局机遇来了?业内大咖最新研判
中国基金报· 2025-10-31 15:25
自2025年1月1日至9月上旬,恒生创新药指数最大涨幅达141.24%。不过,从9月上旬至10 月30日收盘,该指数持续调整近两个月。其间,最大跌幅达22.63%。 然而,10月31日,恒生创新药指数大涨,最高涨幅达4.84%;截至记者发稿,涨幅为 4.09%。 【导读】中国有望从"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迈进 中国基金报记者 卢鸰 今年中国药企的BD交易规模已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创新药占全球医药授权交易比例攀升至 46%,首次成为全球最大授权交易来源国;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等国内创新药巨头与跨国药 企的BD合作,刷新历史纪录,出海模式也在跃迁。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10月26日~10月27日召开的第十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期间,业内人士对 本报记者表示,未来拓展美国市场的难度和成本会越来越高。不过,随着多元支付政策的完 善,国内创新药市场有望成长壮大,中国有望从"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迈进。 拓展美国市场的难度和成本会越来越高 美国市场是影响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目前该变量正在发生变化。 在10月26日下午的第十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抗肿瘤新药论坛上,上海全球健康创新研究院 院长、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 ...
刚刚,20%涨停!重磅消息,引爆!
证券时报网· 2025-10-31 14:50
创新药赛道突然大爆发。 今日,A股、港股创新药概念股全线爆发,三生国健、舒泰神(300204)强势录得20%涨停。消息面,2025年国家医保谈判于10月30日在北京开启。今年 国谈在延续医保目录常规调整机制的基础上,首次正式引入"商保创新药目录"机制。 与此同时,10月份以来,国产创新药"出海"进程明显提速,多起重量级BD(Business Development,商务合作拓展)交易落地。业内人士表示,10月份国 产创新药BD的"井喷"是中国创新药产业进入全球主流梯队的集中兑现,中国创新药行业正进入商业化放量期,并逐步从本土市场迈向全球市场。 大爆发 10月31日,A股创新药概念股集体爆发,截至13:30,三生国健、舒泰神强势斩获20%涨停,泽璟制药-U、益方生物-U、圣诺生物、荣昌生物等个股大涨超 10%,南新制药、广生堂(300436)、博瑞医药、百利天恒、前沿生物-U等个股跟涨。 商保创新药目录聚焦创新程度高但暂未纳入基本医保目录的药品,由商保专家组独立评审,入选药品推荐供商保参考使用,基本医保不予支付。5年内获 批上市的新通用名药品,或治疗罕见病的独家药品可申报商保创新药目录。 光大证券表示,商保目录 ...
刚刚,20%涨停!重磅消息,引爆!
券商中国· 2025-10-31 14:44
创新药赛道突然大爆发。 今日,A股、港股创新药概念股全线爆发,三生国健、舒泰神强势录得20%涨停。消息面,2025年国家医保谈判于10月30日在北京开启。今年国谈在延续医保目录 常规调整机制的基础上,首次正式引入"商保创新药目录"机制。 与此同时,10月份以来,国产创新药"出海"进程明显提速,多起重量级BD(Business Development,商务合作拓展)交易落地。业内人士表示,10月份国产创新药 BD的"井喷"是中国创新药产业进入全球主流梯队的集中兑现,中国创新药行业正进入商业化放量期,并逐步从本土市场迈向全球市场。 大爆发 10月31日,A股创新药概念股集体爆发,截至13:30,三生国健、舒泰神强势斩获20%涨停,泽璟制药-U、益方生物-U、圣诺生物、荣昌生物等个股大涨超10%,南 新制药、广生堂、博瑞医药、百利天恒、前沿生物-U等个股跟涨。 | 代码 | 名称 | 现价 | 涨跌幅 ▼ | 涨跌 | 换手率 | 5分钟涨跌幅 | | --- | --- | --- | --- | --- | --- | --- | | 688336 | 三生国健 | 72.96 | 20.00% | 12.16 ...
恒生创新药ETF(159316)涨4.58%,近20个交易日资金净流入超17亿元
格隆汇· 2025-10-31 11:04
市场表现 - 恒生创新药指数大涨,三生制药股价涨幅超过11% [1] - 恒生创新药ETF(159316)价格上涨4.58% [1] - 恒生创新药ETF(159316)近20日资金净流入超过17亿元,显示抄底资金明显 [2] 市场情绪与预期 - 中美元首会晤释放中美关系趋于稳定的积极信号 [1] - 市场对创新药的地缘政治担忧得到快速修复,悲观预期缓解 [1] - 中美关系缓和叠加四季度创新药业务发展旺季开启,板块情绪有望迎来修复窗口 [1]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经历调整后,当前或已进入阶段性底部区间,配置价值逐步凸显 [1] 行业基本面与前景 - 2025年是中国创新药出海的关键年份 [1] - 2025年1-9月中国创新药对外专利授权交易金额突破1000亿美元,同比增长170% [1] - 中国已成为全球创新药产业的重要贡献者 [1] - 美国获取的专利授权中来自中国企业的比例从2019年的5%提升至24%,中国成为除美国外最大的创新药专利来源地 [1] 投资工具 - 恒生创新药ETF(159316)是市场上唯一跟踪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产品 [2] - 该指数编制方案明确剔除CXO公司,聚焦创新药产业核心企业 [2] - 该ETF为投资者布局港股前沿创新药企提供了便捷工具 [2]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逆势大涨!该指数下规模最大的恒生医药ETF涨超2%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31 10:26
方正证券表示,行业景气度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出海订单加速释放且处于行业成长早期,向上动能强 劲,坚定看好具备强出海能力的生物品类上游公司;CXO板块中,早研产业链具备极大发展空间,创 新药出海具备历史性机遇。 10月31日早盘,港股关键指数调整,恒生科技指数一度跌超1%,而聚焦创新药产业链的恒生生物科技 指数逆势上涨,盘中涨近2%,跟踪该指数规模最大的恒生医药ETF(159892)涨超2%,三生制药、信 达生物、映恩生物等领涨。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是恒生指数公司于2019年推出的反映港股市场生物科技板块整体表现的指数,相较于 高度聚焦于创新药的指数,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同时兼顾上游的CXO,能更准确的捕捉创新药全产业链 表现。 此外,港交所于10月14日公告计划推出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期货,进一步优化其不断拓展的衍生产品生态 圈,该新期货合约将于2025年11月28日开始交易,将为投资者提供精准的风险管理工具,恒生生物科技 指数期货也是港股医药、医疗板块唯一有指数期货的指数。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方正证券:医药生物业新一轮上行已经开始 重视早研CRO产业外包新趋势
智通财经· 2025-10-31 10:10
行业整体观点 - 医药生物行业景气度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 [1] - 出海订单加速释放且行业处于成长早期,向上动能强劲 [1] - 创新药出海具备历史性机遇 [1] 早研CRO - 早研CRO产业转移正当时,国内早研产业链在质量、效率和成本方面的优势得到海外认可 [1] - 创新药BD出海热潮和海外降息周期后药企研发需求回暖是行业上行驱动力 [1] - 实验猴作为战略资源,短期供需错配情况或将持续,价格有望稳中有升 [1] - 建议关注细分领域龙头益诺思、昭衍新药,以及临床前一体化CRO龙头康龙化成、药明康德 [1] 生科上游 - 2025年上半年生物试剂包括培养基、重组蛋白、分子砌块、色谱填料增速加快 [2] - 增长受益于国内创新药出海带来的结构性回暖以及行业出海增速较快 [2] - 海外市场空间广阔,国产品牌具有性价比优势 [2] - 建议关注具备出海能力的生物药产业链相关企业,如百普赛斯、百奥赛图浦迈、皓元医药 [2] 临床CRO - 行业拐点或将至,SMO订单已率先回暖 [3] - 随着创新药融资回暖,IND推进将带动临床项目数增长,呈现量增价稳趋势 [3] - 供给侧格局持续优化,头部企业有望持续提升市场份额 [3] - 建议关注临床CRO龙头泰格医药、诺思格 [3] CDMO - 中报整体业绩表现优异,多肽及ADC等细分赛道增速领先 [4] - 短期多肽及ADC赛道有望保持高景气度,长期小核酸等新分子仍具发展潜力 [4] - 依托小分子业务稳健和新分子业务快速发展,相关龙头企业业绩弹性可期 [4] - 建议关注CDMO龙头企业包括凯莱英、药明康德 [4]
政策、资本、技术三重驱动 中国创新药实现“造船出海”
证券日报· 2025-10-31 00:50
当前,中国创新药产业正以强劲势头融入全球医药创新体系。从十年前以仿制药为主导,到如今在全球 创新药商务合作拓展(BD)交易中占比显著提升,从"跟跑""并跑"到在部分领域"领跑",中国创新药 凭借政策支持、临床突破与资本助力,实现了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的跨越。 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证券日报》记者对话多位医药行业领军人物,解码中国 创新药在全球格局重塑中的突围路径与远航方向。 多因素促产业升级 十年前的中国生物科技企业大多致力于仿制药研发,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型国际生物科技企业在中国积 极寻求创新疗法的合作机会。 中邮证券研报显示,中国在全球创新药商务合作拓展(BD)交易中的项目数占比从2019年的3%快速提 升至2024年的13%,交易金额占比从1%显著提升至28%。 艾昆纬(IQVIA)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药企与跨国药企达成61项合作交易。其中,针对中国 本土资产的交易总额持续攀升,2025年上半年达485亿美元,远超2024年全年。 "截至10月份,2025年中国创新药BD交易总额已超过千亿美元,单笔交易规模屡屡刷新纪录。BD交易 的持续放大,体现了全球市场对中国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