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概念
搜索文档
午后异动,300274猛拉涨超17%,市值突破4000亿元
证券时报· 2025-10-29 14:57
次新股表现 - C禾元午后涨幅达28.56%,触发临时停牌,复牌后盘中涨幅超过29% [2] 光伏行业 - 光伏概念股午后震荡拉升,隆基绿能、阿特斯、弘元绿能涨停 [4] - 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涨超2%,报55805元/吨 [8] 储能行业 - 储能概念股盘中大幅拉升,阳光电源涨超17%,总市值一度突破4000亿元 [7] - 通润装备、可立克涨停,海博思创、艾罗能源涨超10% [7] - 阳光电源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19亿元,同比增长56%,已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 [7] 创新药行业 - 创新药概念股震荡走高,诺思格涨停,普蕊斯涨超15% [10] - 诺思格第三季度净利润为3445.07万元,同比增长32.98% [10]
创新药概念股午后持续拉升,诺思格20cm涨停
新浪财经· 2025-10-29 13:26
市场表现 - 创新药概念股午后持续拉升,诺思格股价达到20%的涨停幅度 [1] - 普蕊斯和康芝药业股价上涨超过10% [1] - 泰格医药、康龙化成、贝达药业在板块内涨幅居前 [1]
1.10亿主力资金净流入 共享单车概念涨1.58%
证券时报网· 2025-10-23 17:46
共享单车概念板块整体表现 - 截至10月23日收盘,共享单车概念板块整体上涨1.58%,在概念板块涨幅中排名第9 [1] - 板块内共有8只股票上涨,其中科力远、上海凤凰、赫美集团涨幅居前,分别上涨6.31%、5.73%、4.27% [1] - 板块内下跌股票中,永安行、中贝通信、信隆健康跌幅居前,分别下跌2.26%、0.63%、0.43% [1] 板块资金流向 - 共享单车概念板块当日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1.10亿元 [2] - 板块内6只股票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科力远净流入7565.99万元居首,上海凤凰、博实结、赫美集团分别净流入4922.66万元、438.20万元、200.16万元 [2] 个股资金流入比率 - 科力远主力资金净流入率为13.27%,今日换手率为5.46% [3] - 上海凤凰主力资金净流入率为11.18%,今日换手率为9.39% [3] - 博实结主力资金净流入率为5.06%,今日换手率为2.47% [3] 个股资金流出情况 - 永安行主力资金净流出1315.00万元,净流出率为-17.73%,今日下跌2.26% [4] - 八方股份主力资金净流出430.09万元,净流出率为-11.87%,今日下跌0.37% [4] - 爱玛科技主力资金净流出356.32万元,净流出率为-2.30%,今日上涨0.65% [4]
沪指反弹至3900点,CPO板块领涨!后市需求上调引爆新机会
搜狐财经· 2025-10-22 12:42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反弹点位已高于9月初水平 但多数个股仍有超过20%的跌幅未收回 [1] - 三大指数集体低开 两市开盘个股跌多涨少 [3] - 上证指数低开后水下震荡 3900点成为关键阻力位 [5] - 创业板指数周三重回5日线寻求支撑 市场呈现指数大涨个股小涨 指数小跌个股大跌的行情 [5] - 短期大盘趋势弱 增量资金入场不明显 市场赚钱效应弱 [6] - 两市共2337家个股上涨 2893家下跌 涨停53家 跌停4家 [7][9] 板块与题材轮动 - 风电设备、地热能、人造肉等板块表现较强 贵金属、焦炭加工、黄金等板块表现较差 [3] - 深地经济、工程机械、人造肉、风电设备等板块领涨 黄金、海南自贸区、存储芯片、煤炭等板块领跌 [9] - CPO概念再度活跃 汇绿生态3连板 天孚通信、仕佳光子等跟涨 [3] - 湖北国资概念延续强势 武汉控股、湖北广电双双2连板 多股涨超5% [3] - 创新药概念震荡反弹 昂利康涨停 科拓生物涨超10% [3] 重大事件与宏观预期 - 美联储10月降息与否即将公布 市场预期10月降息是大势所趋 [1] - 美联储降息时点与中美贸易战数据公布时间点接近 众多消息汇聚导致市场不确定性增加 [1] - 市场预计将继续缩量 待美联储降息与贸易战数据两大事件靴子落地后才有新契机 [1] - 贵金属出现大跌行情 凸显炒作情绪降温影响 [5] 行业与公司动态 - 预测2030年CPO市场规模将达81亿美元 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137% [1] - CPO技术从800G和1.6T端口起步已开始商用 预计2026-2027年迎来规模化增长 [1] - 花旗指出VR200 NVL144机架的1.6T光模块GPU配比或从1:2.5提升至1:5 可能导致2026年行业需求从800万只增至2000万只以上 [3] -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 共同推进免疫肿瘤及抗体药物偶联物疗法开发 公司将获得12亿美元首付款 潜在里程碑付款最高可达102亿美元 合作总金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 [3] - 湖北省推进国有三资管理改革 遵循一切国有资源尽可能资产化、一切国有资产尽可能证券化、一切国有资金尽可能杠杆化三项原则 [3]
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泡泡玛特涨近8%
搜狐财经· 2025-10-22 10:49
市场表现 - 10月22日早盘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恒生指数跌0.5%报25897.62点,恒生科技指数跌0.82%,国企指数跌0.44% [1] - 盘面上科网股普遍下跌,创新药概念股多数高开,中资券商股表现活跃,黄金股普遍下跌 [1] - 泡泡玛特逆势上涨近8% [1] - A股市场的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跟随指数下跌,其持仓股中仅哔哩哔哩等少数公司上涨,华虹半导体、比亚迪电子、网易、百度集团、阿里巴巴等领跌 [1] 机构观点与市场展望 - 国信证券认为中资定价权持续增强,港股市场流动性无虞,建议关注医药和电商行业的新催化因素 [1] - 基于中债利率和美债利率框架匡算,在A股强势震荡、上行动能衰减的背景下,港股市场年内仍可看高一线 [1] - 四季度港币汇率稳定,IPO的抽水作用有限,本地流动性预计保持平稳,国际资本在美联储降息驱动下可能向港股市场倾斜 [1] - 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的整体每股收益(EPS)情况自2025年三季度起持续下滑,但当前下滑幅度已边际收窄 [1] 行业分析 - 港股创新药行业经过前期调整已回到合理区间,由于投资者倾向于将临床数据外推并将商业价值贴现,股价反应时序前置,后续在新催化下有望再次跑出超额收益 [2] - 电商行业因双11大促迎来催化,各平台的大促周期持续拉长 [2] 估值与资金流向 - 截至10月21日,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标的指数最新市盈率(PETTM)为23.05倍,处于指数发布以来约30.12%的估值分位点,即当前估值低于指数发布以来近七成的时间 [2] - 展望后市,港股科技板块更受益于以AI为代表的产业趋势,在美联储降息背景下外资回流可能超预期,叠加南向资金持续增持,四季度恒生科技指数表现可期 [2]
泡泡玛特第三季度业绩发布:整体收益同比增长245%至250%,聚焦港股消费ETF(513230)布局机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2 10:45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10月22日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恒生指数下跌0.5%再次失守26000点,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82% [1] - 大型科技股全线下跌,创新药概念股走强,新消费概念股多数走高 [1] - 港股消费ETF持仓股中,泡泡玛特涨幅超过6%,古茗、新秀丽、蜜雪集团、申洲国际等跟涨 [1] 泡泡玛特公司业绩 - 泡泡玛特公告2025年第三季度整体未经审核收益较去年同期增长245%至250% [1] - 第三季度泡泡玛特中国区收益同比增长185%至190%,其中线下渠道增长130%至135%,线上渠道增长300%至305% [1] - 海外市场收益增长更为迅猛,同比增长365%至370% [1] 港股消费ETF概况 - 港股消费ETF跟踪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打包互联网电商龙头及新消费公司 [2] - 成分股涵盖港股消费各领域,包括泡泡玛特、老铺黄金、名创优品等新消费龙头,以及腾讯、快手、阿里巴巴、小米等互联网电商龙头 [2] 机构对港股后市观点 - 国泰海通证券认为四季度港股牛市格局不变,短期波动不改牛市行情 [1] - 港股互联网巨头受益于AI叙事发酵,资产结构优势有望凸显 [1] - 伴随美联储重启降息,港股外资回流存在超预期可能,南向资金有望继续流入推动行情向上 [1]
创新药概念股盘初拉升,科拓生物涨超1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2 09:50
市场表现 - 创新药概念股在10月22日盘初出现拉升行情 [1] - 科拓生物股价上涨超过10% [1] - 昂利康股价上涨超过8% [1] - 热景生物、亚太药业、舒泰神股价均上扬 [1]
又一药企,登陆港股!此前曾延迟上市
证券时报· 2025-10-20 21:58
上市概况与市场表现 - 公司于10月20日正式登陆港股市场,较原定计划10月17日延迟三日上市 [1] - 上市首日盘中股价一度上涨超过36%,收盘涨幅为20.60% [1] - 本次发行价格为每股86.40港元,为发售价格区间的上限定价 [2] - 本次全球发售募资总额约为9.94亿港元 [2] 业务与产品管线 - 公司是一家处于商业化阶段的制药公司,集研发、生产及销售能力于一体 [2] - 已商业化的产品主要为仿制药,覆盖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及炎症疾病等领域,这些治疗领域占2023年中国医药销售总额的25%以上 [2] - 创新药管线包括一款在研肿瘤药物、一款潜在用于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首款口服药物,以及另外两款处于临床前阶段的针对肿瘤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在研药物,所有创新药均为内部自主研发 [2]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收益从2022年的人民币2.1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人民币3.17亿元,并进一步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4.67亿元 [7] - 2025年前5个月收益达到人民币2.49亿元 [7] - 公司净利润从2022年的人民币0.69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人民币1.18亿元,并进一步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1.36亿元 [7] - 2025年前5个月净利润为人民币0.90亿元 [7] 招股与股份分配详情 - 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得极高市场关注,超额认购倍数达到3165.1倍 [2][3] - 香港公开发售股份数目为115万股,仅占全球发售股份总数的10% [2][3] - 国际发售部分超额认购倍数为6.3倍,发售股份数目为1035万股,占全球发售股份总数的90% [3][4] - 国际发售的股权集中度极高,前25名承配人获得的股份约占国际发售部分的99.62%,共计约1031万股 [5][6] - 前10名承配人获配约970.865万股,占国际发售的93.80%及全球发售股份的84.42% [6] 股权结构 - 创始人夫妇康心汕、Feng Yan女士及员工激励平台泰瑞和投资被视为一致行动人,为公司控股股东 [7] - 上市前,控股股东合共拥有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41.17% [7] - 全球发售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将降至约35.15% [7] - IPO前投资者包括展鸿达投资、金东泓创投、金东石创投、华鑫悦投资、鸿壤投资、歆睿投资、鸿磐投资及汇富创景等 [7] 行业背景:港股延迟上市现象 - 港股市场曾发生多起延迟上市案例,包括百德医疗、百心安、首钢朗泽、乐华娱乐、商汤科技等 [8] - 部分公司延迟后成功上市,例如商汤科技在2021年因外部因素延迟一周后重启IPO并成功上市 [9] - 亦有案例延迟后未有后续,如首钢朗泽于2025年7月因涉诉宣布延迟全球发售,随后退回申请股款并进一步延迟上市 [8]
又一药企,登陆港股!此前曾延迟上市丨港美股看台
证券时报· 2025-10-20 21:55
海西新药正式登陆港股市场。 10月20日,海西新药正式登陆港股市场。Wind行情显示,海西新药上市首日盘中一度涨超36%,收盘上涨20.60%。这一涨幅在近期港股上市的创新药概 念股中,表现并不抢眼。 值得注意的是,海西新药原定的上市日期是10月17日。10月16日晚间,公司突然发布公告称,根据招股章程,载有最终发售价、国际配售认购意向水平、 香港公开发售申请情况及香港发售股份分配基准相关资料的公告,须于2025年10月17日(星期五)上午8:00前刊发。因需要额外时间完成该公告的定稿 及获取监管机构批准,公司的上市时间表将会顺延。 这一消息也引发了市场和投资者颇多猜测。不过,截至目前,海西新药并未给出过多解释。10月17日,海西新药再次公告,将于10月20日上市。 海西新药登陆港股市场 招股书显示,海西新药是一家处于商业化阶段的制药公司,集研发、生产及销售能力于一体,具备在研创新药的管线。海西新药已商业化的产品组合主要 包括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炎症疾病的仿制药;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该等治疗领域占2023年中国医药 销售总额的25%以上。海西新药的创新药管线专注于具 ...
又一药企,登陆港股!此前曾延迟上市丨港美股看台
证券时报· 2025-10-20 21:49
上市概况与市场表现 - 海西新药于10月20日正式登陆港股市场,上市首日盘中一度涨超36%,收盘上涨20.60% [1] - 公司原定上市日期为10月17日,后因需要额外时间完成公告定稿及获取监管机构批准而顺延至10月20日上市 [3][4] 公司业务与产品管线 - 公司是一家处于商业化阶段的制药公司,集研发、生产及销售能力于一体,具备在研创新药的管线 [6] - 已商业化的产品组合主要包括用于消化系统、心血管、内分泌、神经系统及炎症疾病的仿制药,这些治疗领域占2023年中国医药销售总额的25%以上 [6] - 创新药管线包括一款创新在研肿瘤药物、一款潜在用于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首款口服药物及另外两款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创新在研药物,所有在研创新药均由内部开发 [6] 招股与募资详情 - 本次发行价为86.40港元,为发售范围的上限定价,募资总额达到约9.94亿港元 [6] - 香港公开发售超额认购倍数达到3165.1倍,但分配份额仅有115万股,仅占全球发售股份的10% [7][8] - 国际发售环节超额认购倍数为6.3倍,占到全球发售股份的90% [9][10] - 国际发售股权集中度高,前25名承配人占国际发售比例达到99.62%,共计约1031万股 [11][12]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收益持续增长,2022年、2023年、2024年收益分别为人民币2.13亿元、3.17亿元、4.67亿元,2025年前5个月收益为人民币2.49亿元 [13] - 公司净利润持续增长,2022年、2023年、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0.69亿元、1.18亿元、1.36亿元,2025年前5个月净利润为人民币0.90亿元 [13] 股权结构与股东信息 - 创始人夫妇康心汕、Feng Yan女士及员工激励平台泰瑞和投资为一致行动人及控股股东,IPO前合共拥有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41.17% [13] - 紧随全球发售完成后,控股股东将拥有及控制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35.15% [13] - IPO前投资者包括展鸿达投资、金东泓创投、金东石创投、华鑫悦投资、鸿壤投资、歆睿投资、鸿磐投资及汇富创景等 [14] 港股延迟上市案例 - 港股市场曾发生多起延迟上市案例,包括百德医疗、百心安、首钢朗泽、乐华娱乐、商汤科技等 [16] - 首钢朗泽于今年7月因公司被列为被告的民事诉讼而延迟全球发售及上市,后宣布退回申请股款并进一步延迟 [16][17] - 商汤科技在2021年末曾因美国限制而延迟上市,但时隔一周后重启IPO并成功上市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