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能互补
icon
搜索文档
绿能澎湃——“十四五”云南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
经济日报· 2025-10-25 06:09
行业核心观点 - “十四五”期间能源产业持续发挥第一支柱产业作用,绿色电力装机超1.5亿千瓦 [1] - 云南省发挥资源禀赋,积极建设以绿电为核心的新型电力系统,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1] - 云南将持续发挥能源资源优势,加快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融合发展示范区、国际区域性绿色能源枢纽 [2] 电力装机规模与结构 - 电力总装机超1.67亿千瓦,绿色电力装机占比超九成 [1] - 新能源装机超6800万千瓦,“十四五”期间新增5500万千瓦,成为仅次于水电的第二大电源 [1] - 新型储能装机快速增长至近600万千瓦 [1] 储能与多能互补建设 - 已核准在建4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装机规模达590万千瓦 [1] - 新型储能、抽水蓄能跑出高质量发展速度 [1] - 多能互补格局完善 [1] 绿电赋能产业发展 - 巩固“绿电+先进制造业”优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撑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等产业发展 [1] - 昆明电力交易中心打造云南省绿电绿证服务平台,为绿色工厂、零碳园区等注入新动能 [1] 区域合作与电力外送 - 云南“西电东送”累计送电量超2万亿千瓦时,“十四五”以来送电量达6500亿千瓦时 [1] - 自开展电力贸易以来与周边国家累计完成贸易电量近780亿千瓦时 [1] - 云南深化与澜湄区域国家能源项目开发合作,跨境输电通道能力持续提升 [1] 未来发展目标 - 到2030年国家级新型电力系统先行示范区基本建成,新型能源体系初步形成 [2]
戈壁滩上“种太阳” 天富能源大力推进绿色转型
上海证券报· 2025-10-25 03:15
公司业务与战略定位 - 公司是西北地区一家以热电联产模式为主,发、供、调一体化的综合能源上市公司,承担保障区域能源安全供应的使命 [2] - 公司主要业务覆盖电力与热力生产供应、天然气供应、城镇供水及建筑施工,拥有独立区域电网及热网、燃气网、供水网,形成多网联动、多元互补格局 [3] - 公司的竞争壁垒在于将区域能源需求与高度协同、闭环优化的供给系统完美匹配,构建了难以复制的“厂网一体化”综合能源系统 [3] - 公司的目标是构建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实现从绿电生产到消纳的全链条打通 [2] 绿色转型与新能源发展 - 公司正全力推进现有能源体系的智能化改造和柔性化升级,提升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后的系统消纳能力和运行稳定性 [5] - 公司致力于打造城市级“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工程,避免简单追求装机规模 [5] - 石河子100万千瓦光伏基地项目已全容量并网发电,年发电量可达16亿千瓦时 [2][5] - 截至2025年8月,公司所属新能源装机266万千瓦(均为光伏),预计2026年将达到296万千瓦 [6] - 公司4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的数智监控生产运维系统被列入国家第四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企业名单 [5] 具体项目与产能布局 - 公司重点布局玛纳斯河上游水电项目,目前水电装机231MW,未来将参与408MW梯级水电项目及1000MW抽水蓄能电站项目 [7] - 哈熊沟水电站及喀拉萨依水电站项目前期工作正在高效推进中 [7] - 图木舒克市源网荷储一体化200MW光伏及配套60MW/240MWh储能项目在建,计划于2025年内并网发电 [7] - 石玛兵地融合一期2.02GW光伏项目已全容量并网 [5] - 石河子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天富配套220千伏开关站已竣工投运 [5] 技术投入与系统保障 - 公司研究制定“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保障机制,实施综合智慧能源管控系统、新能源调度支持系统等电网智能化改造项目,打造“数字天富” [6] - 公司积极参与碳化硅、光伏等新材料产业链建设,提升能源效率和清洁利用水平 [9] - 公司通过技术合作,从技术上确保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6] 财务与股东回报 - 公司于2002年在上交所上市,募集资金4.2亿元 [3] - 自上市以来,公司累计现金分红18.12亿元,平均分红率达59.07% [9] 行业趋势与未来规划 - 在“双碳”目标下,公司坚持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绿色能源发展思路,推动电力系统向“源荷互动”的新型电力系统转变 [8] - 技术创新正在重塑能源系统,多元化协同和市场机制完善已成为关键推动力 [9] - 公司未来将积极与其他能源企业合作,共同开发玛纳斯、沙湾、和丰县等太阳能资源优越区域的光伏项目 [8]
风电行业从“内卷”到“外展” 新能源全面入市催生集成化创新
证券时报· 2025-10-22 07:03
行业政策与市场环境 - 风电行业“反内卷”行动初显成效,风机招标价格回升明显 [2] - 新能源电量全部进入市场,电价成为项目投资收益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3] - 中国正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2025年底前将基本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但新能源参与市场加剧了现货价格变化,2024年山东、山西、蒙西、甘肃的风电现货市场价格分别低于均价13%、15%、27%和25% [3] 长期发展目标 - 《风能北京宣言2.0》提出,“十五五”期间中国风电年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1.2亿千瓦,其中海上风电年新增不低于1500万千瓦,确保2030年累计装机达13亿千瓦,2035年累计装机不少于20亿千瓦,2060年累计装机达到50亿千瓦 [3]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 - 多家主机厂商将AI大模型引入风电机组,用于负荷侧用电需求预测、电价预测以提升收益,并实现产品研制平台搭建、风机智能诊断分析等功能 [4] - 远景能源“远景天机”气象大模型仅需3分钟即可生成未来15-30天的全球精准预报,其伽利略AI风机核心为过亿参数规模的神经网络,可实现毫秒级实时响应和部件亚健康预警 [4] - 明阳智能旗下公司打造了基于气象大模型和AI的电力交易量化决策系统,以提升新能源发电收益 [4] 集成化与多能互补发展 - 行业呼吁推动风电集成化创新发展,加快对多能转换技术(如绿电制氢氨醇)的探索与示范应用,培育新模式、新业态 [2][6] - 需加快推广虚拟电厂、综合智慧能源、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模式,并转变储能应用思路,从“重配储”变为“重用储” [6] - 产业协同重点包括以新能源支持绿色制造(以绿造绿)、与传统产业协同优化升级(以绿转型)、与算力及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融合(以新促新) [7] 企业动态与产品布局 - 金风科技推出场站级储能新品GoldStack L6000,采用“整站产品+服务”模式,截至2025年上半年其全球储能设备出货量累计突破15GWh,2024年国内订单量跻身行业第八 [7] - 远景能源推出AI风储一体机,可深度构网、孤岛运行并自主抗台,支撑绿电直连等场景 [8] - 中国中车展示“风光氢储”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其储能系统、抽水蓄能技术、构网型PCS和制氢技术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支撑 [8]
直击北京风能展: 风电行业从“内卷”到“外展” 新能源全面入市催生集成化创新
证券时报· 2025-10-22 06:13
行业政策与目标 - 《风能北京宣言2.0》提出“十五五”期间中国风电年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1.2亿千瓦,其中海上风电年新增不低于1500万千瓦,目标2030年累计装机达13亿千瓦,2035年达20亿千瓦,2060年达50亿千瓦 [2] - 中国计划在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新能源全面入市加剧了电价波动 [2] - 行业倡议政府完善绿氢氨醇、绿电直连、零碳园区等配套政策,推动多能互补、多产业融合的集成化发展 [5] 市场环境与挑战 - 自2024年四季度以来,风电行业“反内卷”行动初显成效,风机招标价格回升明显 [1] - 新能源电量全部进入市场后,电价成为最大不确定因素,项目投资收益难以精准测算 [2] - 在2024年山东、山西、蒙西、甘肃的现货交易中,风电市场价格低于均价幅度分别为13%、15%、27%和25% [2] - 投资企业需控制成本,将项目发电成本降到最低,以在市场竞价中处于有利位置 [2]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 - 多家主机厂商将AI大模型引入风电机组,用于负荷侧用电需求预测、电价预测以提升收益,并实现产品研制平台搭建、智能诊断等功能 [3] - 远景能源“天机”气象大模型仅需3分钟即可生成未来15-30天的全球精准预报,其伽利略AI风机核心为过亿参数规模的神经网络,可实现毫秒级实时响应和部件亚健康预警 [3] - 明阳智能旗下公司打造了基于气象大模型和AI的电力交易量化决策系统,以提升新能源发电收益 [3] - 行业呼吁发展“适网型”技术装备和“适新型”智能电网,全面引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解决并网和供需平衡问题 [4] 集成化与多能互补发展 - 多能互补、多产业融合的集成化发展被视为必然趋势,重点方向包括绿电制氢氨醇、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新模式 [5] - 集成发展涵盖新能源开发建设集成、新能源与产业协同、新能源电力推动新型供热和燃料利用等多个维度 [5] - 产业协同重点包括以绿造绿(支持新能源产业链绿色制造)、以绿转型(与传统产业协同升级)、以新促新(与算力、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融合) [6] - 金风科技推出场站级储能新品,覆盖独立储能与源网侧储能场景,其储能设备全球出货量累计突破15GWh,2024年国内订单量跻身行业第八 [6] - 远景能源的AI风储一体机可深度构网、孤岛运行,中国中车展示的“风光氢储”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7]
强化顶层设计 多元赛道布局 山东枣庄:新能源电池产业构筑“多能互补”新图景
经济日报· 2025-10-22 05:58
清晨的阳光为停产的煤矿井架镀上一层金光,这座斑驳的钢铁巨兽,如同一位退场的见证者,凝望着昔 日的辉煌;而在"零碳智谷"先导区,塔吊林立、机械挥舞,作为新时代的继承者,正蓄势待发,书 写"百年煤城"的崭新篇章。 这种时空交错的景象,正是山东省枣庄市产业转型的生动注脚。 从"黑色引擎"到"绿色动能":一场发展理念的深刻嬗变 乌金滚滚,曾是枣庄作为重要能源基地的见证,但随着资源枯竭和环保压力加大,这座老工业基地面临 着严峻的转型之问:煤尽之后,路在何方? 答案,就在新能源电池产业这片蓝海中。由此,一场旨在向绿色要未来、向创新要动能的深刻革命在枣 庄全面拉开序幕。 早在2003年,当大多数城市尚未窥见新能源曙光时,枣庄便已悄然落子新能源电池产业,与天津、深圳 等并肩成为全国最早发展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城市之一。然而,由于当时产业不配套,枣庄的新能源电池 产业只是徘徊在电解液、电芯等产业链环节,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集群优势,如同散落的珍珠, 缺少一根串珠成链的主线。 理念的转变,催生了行动上的突围。2008年,山东精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从小锂电产品做起,这 是枣庄新能源电池产业起步的一个缩影,也是早期的探索者们在" ...
专访水电总院易跃春:完善市场机制,让新能源行业获得合理回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1 16:26
“十四五”新能源发展成就 - 新能源装机规模实现从“千万千瓦级”到“亿千瓦级”的跃升,2024年新增装机3.5亿千瓦,2025年1-8月新增装机近2.9亿千瓦 [2] - 截至2025年8月底,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达21.8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近60%,风光发电装机历史性超过火电成为第一大电源 [2] - 2025年上半年全国风光发电量达1.15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接近四分之一,超过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 [2] - 形成大基地规模化与分布式协同发展新格局,建成近5亿千瓦分布式光伏,实现新能源就地就近利用 [3] “十五五”能源转型战略方向 - 核心是加快主体能源从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的更替,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能源体系 [4] - 强化传统能源兜底支撑,推进煤电向“基础保障+系统调节”双重定位转变,并推动油气田与周边新能源联合开发 [4] - 推进新能源多元化规模化开发,加快“三北”大基地、东部海上风电集群及西南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建设 [4] - 推动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引导制氢、数据中心等高载能产业向西部富集地区转移,并促进海上风电与海洋经济新业态融合 [5][6] - 加强技术创新攻关,聚焦大容量风电机组、高效光伏电池、经济储能技术及系统友好型电源技术 [6] - 健全市场化发展机制,完善容量补偿与辅助服务市场,使行业通过市场获得合理回报 [6] 新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模式 - 共性挑战包括用地用海空间不足、系统消纳能力要求高导致外送通道及电网安全压力凸显、以及非技术成本攀升影响产业利润率 [7] - 成功模式之一是强化多能互补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构建风光水火储协同的新型电源体系,并推动算电协同及虚拟电厂整合需求侧资源 [7] - 成功模式之二是突破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在工业、交通等领域推广绿氢替代,并探索风电光伏、生物质能等供暖以构建新型热力系统 [8] 多能互补与新型电力系统优化 - 强化多种能源互补开发,利用不同能源出力特性提升供电稳定性,推动新能源向可靠供应主体转变 [9] - 挖掘系统调节能力,推动煤电灵活性改造,发挥常规水电调节价值,并优先在新能源富集地区布局抽水蓄能及新型储能 [9] - 探索供给侧与需求侧响应互动,通过分布式智能电网和虚拟电厂技术聚合分布式资源形成灵活调度的整体 [10] - 推动电力系统绿色智能运行,进行电网智能化改造和微电网建设,提升配电网对分布式新能源及电动汽车的即插即用接入能力 [10] 绿证制度的发展与作用 - 绿证是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2025年1-8月全国交易绿证4.64亿个,同比增长1.2倍 [11] - “十五五”期间需强制与自愿市场协同发力,强制市场将对更多重点用能行业提出绿电消费比例并强化考核,自愿市场将制定技术标准并加强宣传引导 [11] 新能源市场化竞争下的能力提升与风险防范 - 行业需提升科学布局能力,分区域精准研判市场环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13] - 行业需提升成本控制能力,通过优化技术选型和智能化运维将度电成本降至行业先进水平 [13] - 行业需提升市场化运营与交易能力,通过精准功率预测和优化交易策略应对出力与电价错配问题,最大化收益 [13] - 需防范市场规则适配风险,针对不同省份的竞价规则(如山东报量报价、山西报量不报价)调整策略 [14] - 需防范价格波动风险,尽管有价格结算机制保障,但市场化收益不确定性对项目经营效益影响较大 [14] - 需防范消纳风险,2024年西北地区平均弃风率、弃光率分别达5.8%和10%,装机规模增加使电网消纳压力凸显 [14]
青海超级镜阵高原追“光”——探访世界首个风光热储调荷多能互补项目
科技日报· 2025-10-21 07:44
40万千瓦风电项目、20万千瓦光伏项目于2018年10月正式并网发电。其中,风电项目并网时是全国单体 容量最大的陆上风电项目。 此外,5万千瓦储能项目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于2018年12月首次向电网放电,成为当时国内最 大的电源侧集中式电化学储能电站。 以光伏、风电为主要输出电源,光热、储能电站联合调节,该示范工程在光伏、风力发电低谷期,以热 能、电池储能发电作为重要补充,构建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智能调控系统。刘茁汉介绍,多种能源深度融 合,能有效改善风电和光伏发电不稳定的缺陷,解决用电高峰期和低谷期电力输出不平衡的问题,提高 电能稳定性,促进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和利用。 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中国绿发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工程如一颗璀璨 明珠,在高原大地上熠熠生辉。科技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4400面定日镜围成圆形镜阵,如向日葵般吸 收阳光,再反射至镜阵中心的188米高巨型吸热塔。阳光在塔尖汇聚,发出炙热光芒。 每面定日镜面积达138平方米,相当于一套三居室的大小,而塔尖的吸热器,最高温度达565摄氏度。 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检修中心经理刘茁汉向记者介绍,该示范工程总装机容 ...
从“黑金”到“绿能”,新疆煤炭产业向“新”而行
中国环境报· 2025-10-17 08:26
新疆煤炭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 - 新疆煤炭资源预测总量约2.2万亿吨,占全国四成以上,资源储量大且煤质优良 [1] - 在国家战略推动下,新疆煤炭年产量突破4亿吨,产业呈现大型化、基地化、绿色化发展态势 [1] - 国家规划建设了准东、吐哈、伊犁、库拜等大型现代化煤炭基地,引入国家能源集团等大型企业,建设了一批千万吨级大型矿场 [1] 绿色生产与环保治理 - 通过刚性环保指标推动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如伊犁新天煤化工项目年产能达20亿立方米,将煤炭转化为清洁煤制天然气 [2] - 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对采煤沉陷区进行生态恢复,准东地区煤炭固废综合利用率已超过75% [2] - 推广碳捕集利用技术,如国家能源集团微藻固碳试验,中石油二氧化碳驱油示范工程年封存二氧化碳超10万吨 [2][3] 全产业链技术创新 - 在开采环节推进智能化矿山建设,应用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等技术减轻地表沉降与水资源破坏 [3] - 在转化环节推动低阶煤分级分质利用,发展超超临界发电等技术,推动煤电清洁高效发展 [3] - 在利用环节促进固废资源化,将煤矸石等废料制成建材,并提取稀有元素,研发煤基新材料 [3] 智能化与数字化升级 - 引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平台 [4] - 智能巡检机器人与无人机协同作业将安全隐患识别效率提升60%,降低人员作业风险 [4] - 已形成涵盖20余项核心技术的绿色技术体系,其中3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 多能互补与产业耦合 - 推动“煤电+新能源”一体化协同发展,构建“风光火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系统,利用煤电调峰支撑可再生能源消纳 [5][6] - 发展绿电制氢、氢能炼焦等技术耦合,在库车利用风光资源制氢替代传统煤制氢,降低碳足迹 [7] - 在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集成煤电、煤化工、新材料等产业,新建项目能效全部达到国内标杆水平 [6] 产业融合与循环体系 - 推动煤炭产业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利用企业闲置土地和矿井资源发展光伏、风电等项目 [2] - 在吐鲁番推进“光热+光伏”一体化项目,光热熔盐储能技术为煤化工项目供汽,年减二氧化碳排放超百万吨 [6] - 伊犁河谷地区探索“煤制气+氢能”耦合路径,构建低成本氢能供应体系,形成完整产业链 [7]
云南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基本建成
中国新闻网· 2025-10-11 22:24
电力装机与清洁能源基地建设 - 云南省电力总装机容量超过1.67亿千瓦,较"十三五"末增长61.8% [1] - 绿色电力装机容量超过1.5亿千瓦,规模居全国第一,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已基本建成 [1] - 新能源装机容量超过6800万千瓦,其中"十四五"期间新增5500万千瓦,成为仅次于水电的第二大电源 [1] 发电量与能源结构 - 全省发电量自2022年起跨越4000亿千瓦时大关,预计2025年发电量将达到4900亿千瓦时 [1] - 绿色发电量占比预计超过85% [1] - 云南省可开发清洁能源资源超过2亿千瓦,"水、风、光"电互补性强 [1] 传统能源供应保障 - 原煤产量从2021年的5796万吨增至2024年的6612万吨 [2] - 原油加工量从2021年的976万吨提升至2024年的1156万吨 [2] - 玉溪市、曲靖市应急气源储备中心项目投产,实现天然气、石油规模化储备"零的突破" [2] 能源基础设施与区域合作 - 第二条跨省天然气管道(百色—文山)开工建设,将改变云南省天然气气源供给单一的局面 [2] - "十四五"以来累计"西电东送"电量达6500亿千瓦时,支持东部地区发展 [2] - 2024年云南跨境电力贸易量达到40.5亿千瓦时,推动建设澜湄区域统一电力市场 [2] 未来发展规划 - "十五五"期间将加快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融合发展示范区、国际区域性绿色能源枢纽 [2] - 预计到2030年,国家级新型电力系统先行示范区基本建成,新型能源体系初步形成 [2]
大唐发电“追风逐光”向绿焕新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30 00:40
转型战略与经营业绩 - 公司正从传统火电企业向绿色低碳、多能互补的大型综合能源上市公司转型发展 [1][3] - “十四五”期间通过降煤价、抢电量、稳电价、控成本等措施,实现经营质效超预期增长,2024年营业收入和经营利润创历史新高,2025年上半年业绩再创历史新高 [1][2]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利润总额72.84亿元,同比增长36.14% [3] 各业务板块利润贡献 - 2025年上半年煤机(含热)板块利润总额31.48亿元,同比增长108.51%,是利润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3] - 2025年上半年风电板块利润总额19.38亿元,同比增长71.29%,贡献显著 [3] - 2025年上半年光伏板块利润总额4.04亿元,同比增长3.6%,水电板块利润总额12.10亿元,同比增长17.22% [3] 装机容量与能源结构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在役装机容量80889.68兆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提升至40.87% [3] - 火电煤机装机47834兆瓦,火电燃机7135.27兆瓦,水电9204.73兆瓦,风电10226.14兆瓦,光伏发电6489.54兆瓦 [3] - 业务覆盖火电、水电、风电、光伏、核电,构建风光火储多能互补体系 [3][4] 新能源项目发展与布局 - 大力发展风电、光伏项目,并积极探索抽水蓄能、氢能、新型储能等新产业 [4][8] - 内蒙古托克托200万千瓦新能源外送项目全容量并网,每年可生产绿电41亿千瓦时以上,节约标煤超143万吨 [7] - 河北蔚县百万千瓦级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可将新能源电力与火电打捆送入京津冀电网,阳原项目投产后每年新增“绿电”13亿千瓦时以上 [8] 数智化转型举措 - 开展“无人值守”型智慧风电场应用技术研究,部署六大功能模块实现智能巡检和人员行为管理 [5][6] - 应用机器人全自动制样系统、无人机检修维护物料空中运送等技术,推动现场“无人值班、少人值守” [6] - 建设新能源集控中心,包括京津冀光伏无人机智能巡检平台等项目,打通数字化高速公路 [6] 区域战略与未来规划 -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承担首都一半以上电力供应和1924万平方米居民供暖任务,开发布局“绿电进京”项目 [7] - 在西部地区、川渝经济圈、东北地区及沿海地区等多维布局清洁能源项目 [8] - 未来将重点布局大型风光基地开发、海上风电开发等战略新领域,提升清洁能源装机占比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