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
搜索文档
江汉区烟草专卖局启动异常卷烟持证户专项整治 筑牢公平有序市场环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7 10:21
专项治理行动背景与目标 - 江汉区烟草专卖局启动异常卷烟持证零售户专项治理行动 旨在规范烟草市场秩序 营造公平竞争和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1] - 行动贯彻落实全市异常卷烟持证零售户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通过系统化和精准化治理手段解决辖区卷烟市场突出问题[1] - 专项行动围绕"底数清 处置准 机制优"总体目标 分为排查摸底 集中整治和长效监管三个阶段实施[1] 排查摸底阶段措施 - 专卖办整合内管预警系统和真烟流动监测平台等多源数据 利用大数据技术形成精准筛查名单[1] - 各管理所开展拉网式实地核查 逐户核实经营状态 证照信息和库存情况等关键内容[1] - 全面掌握异常户实际情况并建立完善的动态监管台账[1] 集中整治阶段策略 - 对长期未经营和登记信息不实的虚拟户与休眠户依法依规清理[2] - 对经营能力与档位不匹配零售户通过经营指导和服务优化进行帮扶[2] - 重点打击真烟异常流动和大户控小户等严重违规行为 遏制市场乱象[2] 长效监管机制创新 - 依托低代码技术建立异常信息实时共享机制 实现每周排查和每月更新的动态监测模式[2] - 加强与其他执法部门协作开展联合检查行动 形成监管合力[2] - 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制度并运用大数据智能监测技术 提升监管精准度和透明度[2] 治理行动意义与展望 - 专项治理是规范许可证使用和提升市场监管效能的重要举措[2] - 下一步将扎实推进治理工作各个环节 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2] - 为消费者和合法经营者营造更加公平透明有序的卷烟市场环境[2]
冷链物流行业B2B电商解决方案:数商云以数字化技术重构产业生态
搜狐财经· 2025-08-25 23:07
行业市场概况 - 2025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突破8000亿元,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转型[1] 行业核心痛点 - 基础设施结构性失衡:全国冷库总量达2.37亿立方米,但区域分布不均衡,西部县域冷链设施覆盖率不足50%,产地预冷设施短缺导致农产品采后损失率达20%-30%[3] - 技术标准化体系缺失:传统冷链运输损耗率曾高达8%,区块链技术应用行业渗透率不足30%,品质管控仍依赖人工记录[4] - 成本结构优化困境:冷链物流成本占农产品总成本30%-40%,其中运输环节占比超50%,订单分散导致车辆空驶率达25%[5] - 数字化渗透率不足:农村地区信息割裂导致供需匹配效率降低40%,仓储空置率达18%,技术落地面临人才短缺瓶颈[6] 公司解决方案架构 - 构建“四维一体”解决方案,涵盖智能采购系统、智慧仓储平台、动态运输网络、精准配送服务四大模块[7] - 智能采购系统集成AI需求预测算法,可降低库存持有成本15%-20%[7] - 智慧仓储平台部署物联网传感器与RFID技术,将损耗率控制在3%以内[8] - 动态运输网络运用区块链技术优化路线,将车辆空驶率降至10%以下[9] - 精准配送服务支持72小时送达率达98%,并试点“半日达”服务[10] 公司核心技术突破 - 区块链溯源体系在医药冷链项目中实现全流程数据上链,清关效率提升60%,客户审计时间缩短50%[10] - 物联网设备集群在跨境冷链场景应用,使进口生鲜企业货损率从12%降至2.3%,客户投诉率下降80%[11] - 大数据决策引擎每日处理超10TB数据,在服务某大型商超案例中单月节约燃油成本43万元[12] - 绿色化技术融合推动零碳园区方案,某物流枢纽应用后年减碳量相当于种植10万棵树木,绿色认证冷库租金溢价15%[12] 行业应用场景 - 医药冷链专业化服务为疫苗生产企业定制GSP认证方案,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97%,通过WHO预认证时间缩短8个月[13] - 预制菜供应链优化智能分拣系统,使某餐饮集团备货时间缩短3小时,包装人工成本降低40%[14] - 跨境冷链一体化中欧班列解决方案实现俄罗斯帝王蟹48小时直达餐桌,通关时间压缩至2小时以内[15][16] 实施路径与价值创造 - 采用“三步走”落地策略: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6-12个月)、业务流程再造(3-6个月)、生态协同构建(持续)[17][19] - 某县域冷链项目实施后,农产品上行效率提升300%,工业品下行成本降低18%,投资回收期缩短至5年[17] 未来趋势与战略 - 技术融合创新方向包括元宇宙技术构建数字孪生系统、量子加密技术提升数据安全、L4级无人冷藏车降低人力成本40%[19] - 市场拓展策略包括2025年实现县域覆盖率80%、2026年形成覆盖RCEP区域的冷链网络、推出碳足迹追踪服务[19] - 政策对接建议包括争取专项补贴、推动标准国际化、建立行业级数据共享平台[19]
2025年,“上门按摩服务”为啥越来越受欢迎?业内人士说出原因
搜狐财经· 2025-08-15 13:34
中国按摩市场变革 - 中国按摩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 上门按摩服务成为新趋势 市场规模达7000亿并以惊人速度扩张 [1] - 2023年中国按摩市场规模已突破具体数据 年消费人次达具体数据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具体数据 [1] 市场驱动因素 - 消费升级:2013-2023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 按摩服务从奢侈消费转变为日常健康管理 一线城市高收入白领群体接受度和支付能力极高 [1] - 技术赋能:O2O平台成熟为上门按摩提供技术支撑 2017-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及占GDP比重持续攀升 互联网普及率提高 线上预约支付评价机制降低交易成本 [2] - 宅经济盛行:Z世代追求便捷消费 "懒经济"兴起催生上门服务需求 上门按摩与外卖美甲等服务形成合力 [2] - 极致服务体验:61.4%上门按摩用户为男性 凸显对私密性服务的强烈需求 解决了产后女性老年人等群体的出行难题 [2] - 高效时间管理:上门按摩缩短时间成本至仅等待和享受服务 与传统按摩店3-4小时耗时形成对比 主要消费时段集中在晚上和周末 [3] - 多元化透明化服务:线上平台提供丰富技师选择 近五成消费者倾向女性技师 近四成无明确偏好 技师资质和从业经验是消费者最关注因素 [3] 市场挑战与未来 - 存在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和欺诈风险等问题 需加强行业规范和监管 [5] - 未来将朝提质扩容方向发展 服务项目更细化丰富 平台品牌集中度提高 监管体系更完善 [5] -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将提升服务匹配精准度和效率 [5] - 上门按摩是技术革新消费升级和社会发展共同作用结果 未来将为更多人提供更优质便捷安全的健康体验 [7]
信通电子:持续为电力、通信等行业提供更完善的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
全景网· 2025-08-13 13:51
公司发展战略 - 总体目标是打造行业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龙头企业 [1] - 坚持技术领先战略 加大研发投入 强化边缘计算 人工智能 大数据技术的创新研发 [1] - 以工业物联网智能终端为基础 丰富云 边 端产品形态 [1] - 持续为电力 通信等行业提供更完善的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 [1] 市场竞争策略 - 提升产品制造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 巩固和扩大主要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 [1] - 由行业服务向行业赋能发展 争做物联网为行业赋能的引领者 [1] - 加强整合公司内外资源 通过行业应用创新加大在其他行业的市场拓展 [1] - 有力支撑企业规模发展 争做行业物联网的推动者 [1] 资本运作进展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网上路演于6月19日成功举行 [1]
打通小微企业融资难点堵点
经济日报· 2025-08-12 06:01
小微企业贷款增长态势 - 上半年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35.5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3% 增速高于各项贷款5.2个百分点 [1] - 江苏省6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6万亿元 同比增长16.7% [2] - 上半年普惠小微贷款新增2.63万亿元 [1] 金融机构服务模式创新 - 浙江已组织形成300余万户全量走访目标企业清单 通过基层走访筛选真实资金需求企业 [1] - 江苏累计主动走访企业403万户 通过走访累计发放贷款1.9万亿元 [2] - 浙江兰溪农商银行累计走访4.45万户个人和7563户企业 开通绿色审批通道缩短授信时间 [1] 金融科技赋能普惠金融 - 重庆金融监管局挖掘1万亿条金融数据 锚定税务/公积金/社保等"黄金字段"构建企业画像名片 [3] - 金融机构运用数智测额模型对企业亩均效益/税收贡献等核心指标交叉验证 实现精准画像 [2] - 大数据技术通过分析纳税/用电/市场监管等数据 将企业数据转化为贷款信用 [2] 精准融资对接成效 - 重庆金融监管局生成资金流"白名单" 累计推送21.7万户次小微企业 为3.29万户次企业新投放贷款4687亿元 [3] - 永嘉农商银行创新推出"普惠贷"产品 通过数据模型实现分档排序和重点支持 [2] - 金融科技有效解决农村领域信息不对称和操作成本高的问题 [2]
高校密集调整!近五年撤销本科专业TOP5都有谁
第一财经· 2025-08-09 18:33
高校专业调整趋势 - 2025年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申报低空技术与工程、智能飞行器技术、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碳中和科学与工程等4个新专业,撤销车辆工程、工业工程等6个专业 [3] - 湘潭大学2024年申报运动训练专业,撤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7个专业,预备案电子信息材料专业 [3] - 东北师范大学2025年拟撤销财政学等7个本科专业,拟新申报数据科学等4个专业 [4] - 2025年高校拟增设专业中,低空技术与工程、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机器人工程等热门专业数量较多,均超过10个 [4] 政策导向与产业需求 - 教育部要求以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为牵引优化专业设置,深化新工科、新医科等建设 [5] - 支持高校布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 [5] - 高校需加快专业调整设置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把有限资源投入国民经济亟需领域 [7][8] 专业撤销情况 - 2020-2024年高校撤销专业数量前五: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60个)、公共事业管理(138个)、信息与计算科学(123个)、市场营销(104个)、产品设计(93个) [7]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因大数据技术发展与社会需求脱节,部分高校转向开设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新专业 [7] 教师分流机制 - 专业撤销后教师分流途径:转至相近专业授课、讲授公共基础课、转岗行政或教辅岗位、跳槽其他学校 [9] - 部分高校建立保障措施帮助教师完成教职转换,如安徽工业大学明确要求做好教师分流与转岗事宜 [9]
活动策划行业发展报告:市场现状、发展概况及未来前景分析(2025版)
搜狐财经· 2025-08-08 11:22
行业定义与分类 - 活动策划指根据特定目标通过系统性构思、规划、组织和执行设计有主题、有流程、参与性事件或活动的过程 目标包括品牌推广、用户互动、商业盈利和公益传播等 [1][6] - 行业按活动目的分为政治庆典、商业推广、社交娱乐、公益传播、文化体验和学术教育类 按规模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活动 按形式分为线上、线下及线上线下结合类 [7] 市场规模与构成 - 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达3460.79亿元 同比增长8.23% [1][3][8] - 线下活动策划占比60.34% 线上活动策划占比39.66% [1][8] - 市场规模增长驱动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消费水平提升及数字技术突破物理空间限制 [1][3][8]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硬件、软件及服务资源供应商 包括场地供应方(会展中心、体育馆等)、物资供应商(舞台搭建、展板、桌椅等)、设备供应商(灯光、音响、LED屏幕等)、人力资源(主持人、技术员等)及技术服务支持方(软件开发、VR/AR技术等) [3][6] - 下游需求方包括企业客户、政府及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个人客户 [3][6] 竞争格局 - 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且规模普遍偏小 市场竞争激烈 [4] - 行业与广告、文化传播、娱乐领域融合 广告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和娱乐公司凭借原有资源渠道优势拓展活动策划业务 [4] - 代表性上市企业艾德韦宣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为大中华区领先泛时尚品牌营销集团 其ACTIVATION EVENTS业务提供活动概念策划、活动管理、场地搭建及监管执行等全面营销解决方案 [4] 增长驱动因素 - 企业客户为核心客户群体 截至2024年11月底中国实有登记注册企业数量达6086.7万户 同比增长5.4% 企业数量持续增加为行业带来广阔增长空间 [3] - 数字技术发展推动线上虚拟活动及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兴起 打破物理空间限制 [1][3][8] 技术发展趋势 - 大数据技术将广泛应用于活动策划 通过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挖掘分析预测活动趋势并制定符合受众需求的方案 [4] - 智能分析技术辅助优化活动流程 VR/AR技术提供创新可能 打造沉浸式活动体验 适用于展览展示及教育培训等活动 [4] 研究背景与方法 - 报告基于最新中国产业链数据 融合权威官方统计、企业调研、资本市场洞察及全球信息 通过智能处理和算法验证确保分析结论可靠透明可追溯 [13] - 研究团队依托多年市场洞察力及调研数据 聚焦行业变化趋势、用户需求、投放选择、运营方法及实践案例等核心议题 [2]
2024-2005年上市公司动态能力数据(吸收、创新、适用能力)
搜狐财经· 2025-07-27 12:01
数据内容概述 - 资料名称:2024-2005年上市公司动态能力数据,涵盖创新能力、吸收能力和适应能力三种动态能力指标 [1] - 数据范围:参考C刊《证券市场导报》莫冬燕(2023)的研究方法,企业适应能力通过研发、广告和资本支出强度的变异系数衡量,变异系数越小适应能力越强 [1] - 资料范围:包含6万多个样本观测值,涉及5688家企业,提供原始数据、处理代码和最终动态能力处理结果 [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数据来源:通过Python软件从巨潮网爬取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年报,利用文本分析统计大数据相关关键词频次并作对数化转换,作为企业大数据技术应用水平(BD)的衡量指标 [3] - 数据处理:创新能力(Innov)通过研发支出强度和发明专利数量标准化后求和衡量,吸收能力(Absorb)直接采用研发支出强度(研发支出/营业收入) [4] - 数据更新:2024年数据已更新,由专业老师整理,确保百分百真实准确,无售后问题 [2] 研究方法与模型 - 变量定义:控制变量包括资产负债率(Lev)、总资产回报率(Roa)、总资产周转率(Turn)等,同时控制行业和年度效应 [5] - 模型设定:检验大数据技术应用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REM)的影响,构建模型REM = β0 + β1BD + Ctrls + Indus + Year + ε,预期BD系数显著为负 [5] - 交互作用检验:在模型中加入企业动态能力与大数据技术应用的交互项,以分析动态能力的调节作用 [5] 数据示例 - 示例数据:以股票代码000012(南玻A)为例,展示2014-2024年吸收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具体数值,如2024年创新能力为1.554845,适应能力为-0.83319972 [6] - 数据特点:动态能力指标逐年变化,如南玻A的创新能力从2014年的0.63958496提升至2024年的1.554845 [6]
精准施策平衡供需 数字赋能服务升级
辽宁日报· 2025-07-19 09:43
优化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 提升就业服务可及性与便捷度,深化数字赋能,推动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动态适配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1] - 建议构建青年创新支持体系,成立省青年创新创业联席会议统筹科技、人社、教育等部门资源 [1] - 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创新设立"红色就业驿站",打造集就业招聘、创业帮扶、技能提升、权益维护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1] 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 - 校企合作是应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建议出台多维激励政策并建立省级校企合作信息服务平台 [2] - 建设与企业生产接轨的实训基地、科研平台,探索双向挂职机制做优师资 [2] - 加强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并拓展基层就业渠道 [2] 数字化就业服务 - 建议破除数据壁垒,依托省级政务云底座构建数智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全省就业信息"一网通览" [2] - 实时汇聚岗位信息等核心数据,实现求职招聘"一键通达"、政策服务"一站获取" [2] 新业态用工与产业转型 - 针对新业态行业用工特点制定差异化政策,推动行业协会制定用工规范和劳动标准 [3] - 支持新业态企业探索非全日制用工、劳务外包、共享用工等多元模式 [3] - 聚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培育新兴企业,形成新企业增加新岗位的联动效应 [3] 教育与技能提升 - 动态调整学科专业以提高与产业、技术体系的匹配度,构建市场需求导向的课程体系 [3] - 及时更新职业培训目录,动态调整培训内容,加快打造辽宁职业培训新高地 [3] - 为传统产业工人提供持续教育和技术更新渠道以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 [3]
多地加码数字文化产业 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证券日报· 2025-07-07 00:20
政策支持 - 重庆市出台《重庆市支持科技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激励政策》,对委托在渝企业提供数字内容技术服务且费用达2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给予15%补助,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1] - 多地出台新政策举措加速数字文化资源规模化和集成化进程,利好文化消费新场景解锁 [1] -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支持文化和科技融合企业发展 [2] 产业发展现状 - 2023年我国数字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约为48684亿元,预计2024-202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1%,2029年将达到97464亿元 [3] - 数字文化产业涵盖网络视听、数字动漫、游戏电竞等多个细分赛道 [2] - 当前产业呈现微短剧强势"出海"、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等特征 [3] 地方发展举措 - 多地将培育数字文化产业发力点放在企业上,包括促成文化企事业单位项目合作、给予高额补贴、成立科技项目鼓励技术攻关等 [1] - 地方相关部门通过多元化举措支持数字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核心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 [2] 行业挑战与建议 - 产业面临技术应用碎片化、产业集聚效应弱、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完善等短板 [3] - 建议建立"政策引导、平台赋能、龙头企业引领、协会服务"联合工作机制,推动文化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3] - 需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和数字版权保护力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