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AI
icon
搜索文档
GTC大会 英伟达新高
小熊跑的快· 2025-10-29 07:20
昨晚老黄在GTC 大会主题演讲刚刚结束 工业 AI 时代的操作系统: 正在扩展其用于模拟机器人队列的 "Mega"NVIDIA Omniverse 蓝图 ,以包括设计和模拟 工厂数字孪生 的技术。 点评:都在抢政府项目,尽快之前AMD称和美国能源部达成了 基建合作,供M430;现在英伟达也强势介入,部署11万颗Blackwell 芯片。 自动驾驶方面 ,nv 开始进入自动驾驶出租车环节,搜集实测数据,虽然它的实验室合成数据 全球最强,但端到端的 真实数据调优模型还是更有意义。 英伟达(NVIDIA) < W NVDA.O 201.030 量 3.0亿 股本 243.00亿 市盈"™ 56.4 万得 盘口 9.540 4.98% 换 1.12% 市值 48850亿 市净 48.79 盘后 203.680 +2.650 +1.32% 美东 18:33 √ 盘中▼ 五日 日K 周K 月K 电子 叠加 设均线 BBI:187.48 即复权 211.758 203.150 -> 156.979 10.808 200 10-28 2025-05-05 06-11 09-12 07-29 RSI(6,12) 83.74 7 ...
中控技术20251027
2025-10-27 23:22
公司概况与核心业务 * 公司为中控技术,专注于工业自动化与工业AI领域[1] * 公司前三季度整体营收下降10%,利润下降超过30%,但工业AI新业务取得进展[3] * 公司核心产品包括TBT时序大模型和UCS通用控制系统,已于2024年6月在新加坡发布[3] * 公司计划从传统的DCS产品公司转型为工业软件和解决方案公司,并进一步向工业AI平台公司发展[21] * 公司过去30年围绕DCS控制系统积累了大量工业数据资源,中国超过一半的流程工业装置使用其控制系统[11] 财务数据与业务进展 * 2025年前三季度,TBT产品订单突破2亿元人民币,收入接近2亿元人民币[2][3] * 2025年前三季度,工业机器人业务订单超过2亿元人民币,预计全年收入接近2亿元人民币[2][3] * GPD 2.0线上SaaS化产品已吸引上万个注册用户,处理大量数据并创造数十亿人民币价值[4][5] * 2025年AI业务预计收入约为2至3亿元人民币,订单规模接近3亿元人民币[33] * 公司中期目标包括GPD收入突破200亿元人民币,以及机器人业务收入突破50亿元人民币[4][5][29] 发展战略与未来目标 * 公司战略聚焦于打造工业领域的AI操作系统,围绕时序大模型GPT构建核心平台[4] * 公司计划投入200亿元人民币用于工业AI发展,包括算力建设、数据存储与标注等[2][18][24] * 公司目标是通过AI技术为国家每年创造上万亿价值,并显著降低碳排放[2][18] * 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工业AI企业,实现万亿市值目标[5][44] * 公司预计未来一两年AI业务收入将以翻倍乃至更高速度增长,以实现五年内200亿元收入目标[33] 产品与技术优势 * TBT时序大模型是全球工业领域独一无二的时间序列大模型,覆盖能力极广[27] * AI技术已在多个工业场景应用,如在湖北兴发集团实现全自主运行工厂,大幅减少人员配置[13] * 在煤化工领域,AI大模型提升气化炉运行效率,单台为客户创造超过500万至近千万价值[16] * 在湖北兴发集团的小装置上,通过AI系统节省电量1.2亿度,相当于70万个家庭一年用电量[17] * 在中石油兰州石化的大型乙烯装置上,通过TBT系统为企业创造近2000万元效益[17] * 公司计划在2026年推出GPT 3,以解决更多问题包括低碳质量优化等[27] 市场机遇与政策环境 * 国家政策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国务院提出到2027年AI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达到70%,2030年达到90%,目前普及率约为10%[6] * 全球制造业AI市场潜力巨大,英伟达CEO预测AI将重塑全球50万亿美元制造业市场,中国流程工业市场规模达60万亿元人民币[6] * 公司拥有5万多家客户以及20余万套生产装置,为AI技术应用提供巨大市场空间[19] * AI技术的发展将传统行业推向新的高度,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36] 业务模式与收费策略 * AI业务收费模式包括年费订阅制和效益分享模式,目标使订阅制占TPD核心AI业务收入一半以上[28][34] * AI Agent订阅收入大型企业定价为300万元/年,中型装置为100万元/年,小型企业为三五十万元/年[40] * 原计划2025年10月底开启全面AI收费,因客户需求超预期,免费使用阶段延续至2025年12月30日[38][39] * 公司通过基础软件费用及效益分享模式获取收入,基于每套装置创造500万至几千万价值进行测算[31][32] 机器人业务发展 * 机器人业务中期目标为五年内收入达到50亿元人民币[29][41] * 机器人主要应用场景包括仓储运输、危险场景巡检和检测等[29] * 公司计划将控制系统技术、TPT大脑技术与机器人技术融合,实现自主运行工厂操作系统[29] * 机器人价值在处理脏、累、差、危险等复杂场景尤为突出,结合TPD技术将成为AI时代重要执行载体[30] 公司治理与人才激励 * 公司计划进行大规模股权回购,对核心战略达成者进行激励,以吸引人才并推动战略落地[4][20] * 公司将每月或每季度重新布局业务并考核绩效,以确保战略实施到位[20] * 公司强调团队需要具备时代责任感,全力以赴抓住AI历史机遇[44] 研发投入与合作伙伴 * 公司已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达成合作,AI核心控制系统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成为其主力供应商[37] * 200亿元投入将用于人才引进、算力提升以及数据处理等复杂工作[24] * 公司借鉴特斯拉FSD模型的数据标注经验,致力于大规模数据解析和训练[18]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公司相信AI爆发期可能在2026年至2028年到来,现在是抓住机遇的重要时刻[44] * 公司过去五年已累计减少3.3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通过AI技术将进一步实现环保与经济效益[19] * 公司希望通过推动行业价值创造和快速变化,成为AI行业变迁中的弄潮儿[45]
汇川技术:公司的垂直小模型在视觉、预测性维护等领域已有长期积累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27 19:40
(编辑 袁冠琳) 证券日报网讯 汇川技术10月27日发布公告,在公司回答调研者提问时表示,公司自身不开发大模型, 而是把开源模型与工业场景结合进行应用开发,具备工业背景的企业在此类应用落地方面更具优势。公 司的垂直小模型在视觉、预测性维护等领域已有长期积累。工业AI需要依赖对工业场景的理解以及工 业数据的获取与训练能力。 ...
中控技术(688777):传统业务仍待复苏,创新业务快速发展
招商证券· 2025-10-27 19:17
投资评级 - 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1][7] 核心观点 - 公司前三季度经营承压,收入、利润均实现不同程度下滑,下游需求仍待复苏 [1] - 公司积极发展机器人、工业AI、软件订阅制等创新业务,长期发展再添新动力 [1] - 公司是我国流程行业自动化、信息化龙头企业之一,竞争壁垒高、业务基础扎实,长期发展空间广阔 [7] 2025年三季报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6.54亿元,同比下降10.78% [7] - 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32亿元,同比下降39.78% [7] - 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3.38亿元,同比下降48.37% [7] - 25Q3单季实现营业收入18.24亿元,同比下降12.52% [7] - 25Q3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0.78亿元,同比下降61.25% [7] - 前三季度毛利率为31.87%,同比下降0.98个百分点 [7] - 25Q3毛利率为31.42%,同比下降0.65个百分点 [7] - 期末合同负债15.23亿元,同比下降14.98% [7] 创新业务进展 - 工业AI创新业务已逐步实现规模化商业落地,时间序列大模型TPT业务收入达1.54亿元 [7] - 机器人业务围绕三大方向持续升级解决方案,前三季度收入达1.22亿元 [7] - 软件订阅制转型持续推进,前三季度软件年费ARR收入达7691万元 [7]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营业总收入90.92亿元,同比下降1% [2] - 预计2026年营业总收入99.35亿元,同比增长9% [2] - 预计2027年营业总收入109.31亿元,同比增长10% [2]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11.35亿元,同比增长2% [2] - 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12.82亿元,同比增长13% [2] - 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14.44亿元,同比增长13% [2] - 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为1.43元 [2] 估值与基础数据 - 当前股价为53.1元 [3] - 总股本为791百万股 [3] - 总市值为42.0十亿元 [3] - 每股净资产为12.9元 [3] - ROE(TTM)为8.2% [3] - 资产负债率为44.0% [3] 历史股价表现 - 过去1个月绝对收益为7%,相对收益为5% [5] - 过去6个月绝对收益为11%,相对收益为-13% [5] - 过去12个月绝对收益为11%,相对收益为-8% [5]
中控技术(688777):公司信息更新报告:合同负债增长,工业AI+机器人持续落地
开源证券· 2025-10-27 10:12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1][4]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公司是流程工业智能制造领域龙头,有望受益于设备更新政策和出海机遇,工业AI业务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4] - 尽管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短期承压,但合同负债环比增长为未来业绩释放奠定基础,工业AI与机器人等创新业务持续落地 [5][6] - 公司宣布股份回购计划,旨在激励团队,推动工业AI创新业务发展 [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约56.54亿元,同比减少10.78% [5]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约4.32亿元,同比减少39.78% [5] - 业绩承压主要受行业竞争导致主营业务收入下降,以及银行理财和利息收入减少影响 [6] 经营亮点与财务指标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合同负债达15.23亿元,环比增长11.62% [6] - 工业AI产品TPT业务前三季度收入1.54亿元,软件年费ARR收入7691.35万元,机器人业务收入1.22亿元 [6] - 公司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20亿元、12.90亿元、15.54亿元 [4] - 对应2025-2027年每股收益(EPS)预测为1.41元、1.63元、1.96元 [4][8]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市盈率(PE)分别为37.5倍、32.6倍、27.0倍 [4][8] 公司战略与行动 - 公司全力发展工业AI业务,时间序列大模型TPT等创新业务已逐步实现规模化商业落地 [6] - 公司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回购金额5亿元至10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68.81元/股,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7]
这项“年轻的事业”,正在东莞释放“磁吸效应”|东莞一周
南方都市报· 2025-10-26 21:07
东莞滨海湾AI产业发展 - 滨海湾新区近期密集举办多项AI赛事,包括即将截止报名的2025年工业AI应用创新挑战"百景大赛",该赛事已吸引超千名学生参与[4] - 7月以来,滨海湾深度参与并支持了第十届"创客中国"广东省赛、第九届"创客广东"大赛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AIGC创新赛,11月还将举办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智能交互创新赛[4] - 通过赛事吸引全球青年创新人才与技术活力,旨在将"人才热度"转化为可持续的"发展势能"[4] 长安镇经济发展成效 - 长安镇土地面积不足80平方公里,平均每分钟生产近200部智能手机,每天诞生38项发明专利[6] - 每平方公里产出超过13亿元GDP、41亿元进出口总额、40亿元工业总产值,2024年成为广东省第三个、东莞市第一个"千亿镇"[6] - 市场主体三年增长19.8%,正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6] 莞穗医疗协同合作 - 10月13日东莞市长安医院挂牌"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长安医院",标志着下半年以来第四个莞穗紧密型医联体落地[9] - 半年内以近乎"一月一签约"的节奏完成四起合作,包括6月樟木头医院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牵手、7月东莞九院加入暨大附一院、8月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共建分中心[9] - 此举加速编织覆盖全市的"广州优质医疗资源网"[9] 马可波罗控股上市 - 马可波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于10月22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开发行新股11,949.20万股,发行价格13.75元/股,新股募集资金16.43亿元[11] - 上市当日开盘价33.10元,较发行价上涨140.73%,发行后总股本119,492万股[11] - 公司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73.24亿元,净利润132,690.66万元,此次上市使东莞A股企业数量增至66家[11] 道滘镇土地收储补偿纠纷 - 富盈集团等4家企业起诉东莞市道滘镇政府及自然资源局,要求赔偿11.92亿元,涉及2009年收储的约18.85万平方米土地,收储价格为1000元每平方米[17] - 一审法院审理查明,因案涉土地未能在2011年6月30日前挂牌出让,合同已失效,判决由道滘镇政府负责补偿事宜,不支持企业要求两被告共同支付的诉求[17] - 道滘镇表示将推动土地评估,以评估价格作为补偿标准完成收储,并积极履行法院生效判决[18]
工业世界迎来Copilot时刻!未来工业环境中人类的最强辅助
新浪财经· 2025-10-26 12:53
文章核心观点 - 制造业正经历从数字化向“自主进化型智能体生态”的深刻转变,智慧工厂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 [1][3] - 人工智能、数字孪生、5G等关键技术正重塑生产流程,实现运营效率的显著提升和成本的大幅降低 [3][5][7][9] - 工业AI市场前景广阔,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共同推动其加速落地,但人才匮乏与信息安全是转型过程中的主要挑战 [11][12] 制造新纪元:智慧工厂成为竞争核心 - 德勤2025年调查显示,92%的美国制造业高阶主管认为智慧制造是未来三年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驱动力 [3] - 近一半受访者将提升营运效率列为导入智慧制造的首要价值,78%的高阶主管计划将超过20%的现有预算投入相关计划 [3] - 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已成为大型企业的必答题,受访企业均为年营收5亿美元以上、员工超千人的公司 [3] 智能新员工:AI如何重塑生产流程 - 上美股份无人车间通过AI叫料系统、AGV机器人及42组工业机器人,实现全流程无人化操作,每天完成25.2万次标准化操作 [3] - 美的集团荆州工厂的14个智能体覆盖38个核心生产场景,在“工厂大脑”指挥下以秒级响应完成传统人工小时级任务,平均提效80%以上 [1] 工业Copilot:从“人控”到“智控”的蜕变 - 施耐德电气与微软推出的工业Copilot系统,结合Azure AI与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旨在提升生产力并重塑人机协作 [5] - 施耐德电气的IACS智能库区及无人行车系统实现全流程无人化作业,满足单天1.3万吨产能需求,并探索5G技术以进一步提升性能 [7] 关键技术:驱动工业智能化的核心力量 - 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工厂全要素数字化映射与优化,在船舶、工程机械等行业帮助提升生产效率10-25%,降低运营成本10-20%,提高产品良率5-10% [7][9] - 广汽传祺宜昌工厂通过为工具和零部件分配独立IP,构建数字孪生世界,实现从订单到整车下线全过程的透明化与精准控制 [11] 变革挑战:人才与安全的双重考验 - 德勤调查指出,35%的高管认为让现有员工适应智慧工厂是主要挑战,人才匮乏问题突出 [11] - 信息安全是企业重要忧虑,包括未经授权存取、知识产权盗窃和营运系统中断等风险 [11] 未来展望:工业AI的广阔前景 - 2024年全球工业AI市场规模为436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跃升至154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 [12] - 政策层面,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推动工业全要素智能联动 [11] - 中国十五冶和西门子联合共创的工业智能体在炼铜企业参数调控采纳率达94%以上,预计年经济效益超100万元 [12]
逐步迈向“AIinAll”新阶段中控技术前三季度营收56.54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0-25 05:09
展望未来,中控技术将继续深化"All in AI"战略,加速AI与工业场景的深度融合,拓展国际市场,强化在全球工业智能化进程中的技术引领与产业赋能。在AI已成为产业升级核心驱动力的今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10月24日晚间,中控技术披露第三季度业绩报告。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54亿元,归母净利润4.32亿元。其中,工业AI业务取得积极进展,前三季度 在"All in AI"战略引领下,中控技术正逐步迈向"AI in All"的新阶段。公司致力于打造全栈式工业AI应用平台,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产品与技术体系,持续巩固在流程工业AI领域的技术 今年以来,中控技术在时序大模型TPT的研发与应用方面取得关键突破,成功实现从概念验证到规模化落地的重要跨越。截至目前,该模型已在石化、化工等多个真实生产场景中投入使用,获得 今年8月,中控技术实现了对前代产品的全面升级,发布全球首款基于时序混合专家大模型的工业Agent生成平台TPT2。该平台深度融合模拟、优化、控制、预测、评估与统计等多类技术体系 今年9月,中控技术进一步增强工业AI能力,以TPT为智能决策引擎,UCS作为执行载体,诞生工业具身智能这一全新 ...
中控技术加速迈向“ALL in AI” 工业具身智能重构流程工业
证券日报网· 2025-10-24 22:19
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54亿元,归母净利润4.32亿元 [1] - 工业AI业务中,TPT业务实现收入1.54亿元,软件年费ARR收入7691.35万元 [1] - 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6.54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达11.56% [3] 战略方向与业务进展 - 公司战略重心向工业AI、机器人等高潜力新兴业务倾斜,从“All in AI”迈向“AI in All”新阶段 [1] - 打造全栈式工业AI应用平台,将AI深度融入产品与技术体系 [1] - 提出工业具身智能新概念,以TPT为智能决策引擎、UCS为执行载体,推进工业从“自动化”走向“自主化” [2] 核心产品与技术突破 - 时序大模型TPT实现从概念验证到规模化落地,已在石化、化工等真实生产场景投入使用,获得中石化、万华化学等行业龙头认可 [1] - 发布全球首款基于时序混合专家大模型的工业Agent生成平台TPT2,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指令快速生成解决方案 [2] - TPT2发布当日取得预订单518家,成交112套,线上申请注册用户达3268名 [2] 全球化与市场拓展 - 积极部署全球化战略,中标印度尼西亚SAMATOR、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等项目,进入墨西哥国家石油、西麦斯水泥等企业供应商短名单 [2] - 活跃于美国ARC行业领导力论坛、德国汉诺威工业展等国际舞台,提升全球影响力 [2] - 公司有望凭借技术与布局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3] 研发与数据资源 - 持续保持研发投入占比10%以上,引进高端自动化控制系统、工业软件、AI领域人才,系统升级研发体系 [3] - 凭借三十余年行业积累,构建规模达100EB的数据资源,覆盖50多个细分行业,累计部署控制系统超10万套 [2] 生态建设与行业认可 - 将AI能力工具化、轻量化,通过开放平台降低中小企业使用门槛,联合高校、客户共建场景 [3] - 联合百余家产业伙伴发起成立“工业AI数据联盟”,推动工业数据要素的安全流通与价值转化 [3] - 时间序列大模型TPT在2025阿赫玛亚洲展上荣膺首届“流程工业创新奖”数智化类别大奖 [3]
中控技术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4.32亿元 工业AI业务取得积极进展
搜狐财经· 2025-10-24 21:45
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54亿元,归母净利润4.32亿元 [1] - 工业AI业务中TPT业务实现收入1.54亿元,软件年费ARR收入为7691.35万元 [1] - 前三季度研发投入为6.5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1.56% [4] 工业AI战略与产品进展 - 公司战略重心向工业AI、机器人等高潜力新兴业务倾斜,从“All in AI”迈向“AI in All”新阶段 [1][2] - 时序大模型TPT实现从概念验证到规模化落地的关键突破,已在石化、化工等多个真实生产场景投入使用 [2] - 发布全球首款基于时序混合专家大模型的工业Agent生成平台TPT2,当日取得预订单518家,成交112套,线上注册用户达3268名 [2] 国际化战略 - 公司在东南亚、中东、非洲、拉美、北美等多个地区取得进展,中标印度尼西亚SAMATOR、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等项目 [3] - 公司进入墨西哥国家石油、西麦斯水泥等重要企业的供应商短名单,并活跃于美国ARC论坛、德国汉诺威工业展等国际舞台 [3] 数据资源与研发投入 - 公司拥有规模达100EB的数据资源,覆盖50多个细分行业,服务客户超过37000家,累计部署控制系统超过10万套 [4] - 公司持续将研发费用维持在营收的10%以上,积极引进高端人才,系统性升级研发体系 [4] 生态建设 - 公司采取“技术筑基+生态共赢”路径,通过开放平台降低AI使用门槛,并联合高校、客户共建场景 [4] - 公司联合百余家产业伙伴发起成立“工业AI数据联盟”,推动工业数据要素的安全流通与价值转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