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开源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信创ETF(159537)昨日净流入1.64亿,国产算力替代预期升温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9 13:57
信创ETF资金流入与行业动态 - 信创ETF(159537)昨日净流入1 64亿资金 反映市场对国产算力替代预期的升温 [1] - 该ETF跟踪国证信创指数(CN5075) 覆盖信息技术创新领域代表性上市公司 聚焦基础软硬件至应用解决方案全产业链 [1] 政策与开源技术发展 - 工业和信息化部5月27日强调加快开源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支持基础软件 工业软件等领域开源社区发展 [1] - 全球97%的开发者和99%的企业已使用开源技术 中国正成为开源大国 [1] AI技术驱动行业前景 - 国海证券预测2025年AI技术将推动计算机与软件开发行业进入加速兑现期 模型能力在多模态 长上下文 推理性能及低成本部署方向持续突破 [1] - 海外AI广告 编程 搜索等领域需求超预期 AI提升企业ROI并重塑传统业务逻辑 [1] - 国内企业加速布局Agent协作生态 行业确定性强化 [1]
微软嫡长子VS Code宣布打造AI编辑器计划,Cursor/Winsurf不得瑟瑟发抖?
菜鸟教程· 2025-05-21 18:34
VS Code开源AI编辑器计划 - 公司宣布将VS Code打造成功能完善的开源AI编辑器平台 遵循开放、协作、社区驱动的核心原则 [1][2] - 根据MIT许可证开放GitHub Copilot Chat扩展代码 并将相关组件重构至VS Code核心 [3] - AI功能完全开源 开发者可查看、修改和贡献模型训练及实现代码 确保技术透明性和社区参与度 [5] VS Code市场地位与生态 - 自2015年4月发布后 已发展为最受欢迎的开发工具之一 截至2025年全球用户超2000万且持续增长 [8][10] - 扩展市场拥有超40,000个扩展 月下载量达亿级 覆盖语言支持、调试器、主题等多领域 [11] - GitHub仓库为最活跃开源项目之一 拥有数千名贡献者和数万个已解决问题 [12] 竞争环境与行业动态 - 竞争对手Cursor基于VS Code开源技术构建 通过深度整合AI能力威胁其市场地位 [12] - 公司近期限制Cursor使用官方C/C++和C扩展程序 引发行业竞争加剧 [14][15] - Cursor Pro月费20美元 Windsurf月费15美元 未来可能爆发价格战 [18] 技术发展趋势 - 行业技术迭代加速 Claude 3.7 Sonnet和Gemini 2.5 Pro等AI模型性能快速提升 [20]
2025五道口金融论坛|王忠民:AI如何实现“零边际成本”普惠
北京商报· 2025-05-18 22:18
开源技术对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 - AI时代的开源模式为社会创新提供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技术基础,如AlphaFold开源人类蛋白质结构数据大幅降低新药研发门槛 [3] - 云服务作为基础设施平台普及,大型科技企业将云计算能力免费或低成本提供给中小企业,提升社会数字服务能力 [3] - 数据资产价值化和金融化使初创企业模型被大型机构收购后纳入更广泛金融体系,实现价值最大化 [4] 零边际成本的技术实现路径 - 金融机构利用历史积累的用户和金融数据,在云访问和开发应用中实现边际成本趋零 [5] - 通过Local Live Model(本地实时模型)重构数据私密性与安全性,结合区块链逻辑构建私有数据库和联盟链 [5][6] - 公有云对新使用者实行零收费策略,使客户和开发者享受边际成本优势 [5] AI与金融服务的融合创新 - DeepSeek等企业通过第三方云服务专注核心模型开发,降低链群连接成本并推动宏观GDP增长 [4] - AI技术重构金融账户体系(如新金融账户、财富管理账户),需采用"沙盒监管"给予试错空间 [6] - 区块链技术将金融客户数据私有化,按需连接联盟链和公有服务,平衡安全性与服务拓展性 [6]
国产开源技术向交通基础设施核心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佳都科技发布交通佳鸿操作系统
广州日报· 2025-05-09 15:46
开源鸿蒙交通操作系统发布 - 佳都科技发布基于OpenHarmony与openEuler技术底座的"交通佳鸿"操作系统 标志着国产开源技术进入交通基础设施核心领域 [2][4] - 该系统针对交通行业高可靠、强实时、多源异构设备互联等需求 构建行业级物联网操作系统 解决设备互联协议碎片化、数据孤岛化等痛点 [4] - 通过"三位一体"解决方案(操作系统-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实现车站设备标准化接入、统一物联和边缘AI计算管理 打造国产信创智慧车站 [4] 生态合作与技术融合 -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已孵化33个前瞻性开源项目 本次活动联合12家机构共同启动生态共创仪式 [3][5] - 开源鸿蒙可统一交通行业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底座 通过分布式技术支撑公路、城轨、水运等多场景智能化升级 [5] - 佳都科技与华为、深开鸿等企业分享基于开源技术的创新成果 推动"技术+场景"深度融合 [3][5] 技术架构与应用场景 - "交通佳鸿"在设备操作系统层固化互联互通标准 构建统一开放的数据生态环境 [6] - 系统覆盖城市交通与轨道交通两大场景 实现城市立体交通全场景万物互联 [4][6] - 智慧车站方案使传统车站具备感知、思考和协同能力 开启智慧互联新时代 [4][6]
国产操作系统再落一子,基于开源鸿蒙的“交通佳鸿”正式发布
南方都市报· 2025-05-09 11:44
开源技术与智慧交通融合 - 佳都科技发布基于开源鸿蒙技术的"交通佳鸿"操作系统 代表国产操作系统向交通基础设施核心领域的关键突破 [1] - 活动聚焦开源技术与智慧交通产业融合发展 预示开源生态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实际落地加速 [1] "交通佳鸿"操作系统技术特性 - 基于OpenHarmony与openEuler双技术底座 具备高可靠性、强实时性及多源异构设备互联能力 [3] - 实现城市交通系统内终端设备统一接入、智能调度和数据融合处理 破解设备协议碎片化、系统兼容性差等难题 [3] - 面向城轨提出"三位一体"智慧车站解决方案 涵盖操作系统、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协同建设 [4] - 城市道路层面构建"感知—预测—决策—服务"闭环控制逻辑 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和道路安全性 [4] 行业影响与生态建设 - 解决交通行业长期依赖进口系统、软件割裂、数据孤岛等问题 实现技术自主与系统统一 [3] - 国内智能交通建设向深水区迈进 从信息化部署转向互联互通、智能感知与协同控制 [3] - 开源鸿蒙+智慧交通生态共创仪式启动 标志开源技术从单一场景向跨行业生态共建跨越 [6] -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将围绕"技术共铸、标准共建、场景共拓"推动统一高效的开源生态 [6] -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强调自主可控操作系统生态对提升城轨数字化水平的关键作用 [6]
麦肯锡 & Mozilla:2025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开源技术研究报告
开源AI的应用现状 - 开源AI技术在企业AI技术栈的七个关键领域(数据、模型、托管/推理计算、修改、API与提示处理、工具、用户体验/应用)中实现显著渗透,超过半数受访者在数据、模型和工具领域使用开源技术[3] - 模型层面,Meta的Llama系列、Google的Gemma系列、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的OLMo系列等开源或部分开源模型性能快速提升,部分超越专有模型[4] - 开源应用存在结构性差异:模型修改和托管/推理计算领域采用率较低,可能因相关开源项目较新(如推理引擎vLLM于2024年4月推出)或企业偏好内部工具[4] - 行业差异显著:科技、媒体和电信(TMT)行业开源AI使用率达70%,印度(77%)和英国(75%)地域采用率最高[4] - 技术成熟度影响采用:经验丰富的开发者使用开源技术的可能性高出40%[4] 开源AI的价值驱动 - 成本优势突出:60%受访者认为开源AI实施成本低于专有方案,46%认为维护成本更低,51%认为软件工具成本更低[5] - 性能与易用性获认可:多数受访者对开源AI模型满意度高(满意者数量为不满意者的近十倍),高性能和易用性是主要驱动因素[5] - 开发者价值显著:81%开发者认为开源工具经验受市场重视,66%认为开源对工作满意度至关重要[5] - 价值实现时间短板:48%受访者认为专有工具更快带来价值,仅33%认为开源工具更优[5] 未来发展趋势 - 增长预期强劲:75%受访者预计未来几年将增加开源AI使用,反映市场对其价值的广泛认可[6] - 混合模式成主流:超70%受访者表示将在AI技术栈各层面灵活组合开源与专有技术[6] - 里程碑事件推动:2024年Meta Llama 3、DeepSeek-V3等开源模型表现优异,苹果、微软等巨头加大开源投入[6] 风险管理措施 - 主要风险领域:网络安全(62%受访者担忧)、法规遵从性(54%)、知识产权问题(50%)[7] - 风险缓解策略:建立自动化内容过滤等"护栏"机制、第三方评估(如私有基准测试)、文档管理(软件物料清单SBOM)、强化网络安全实践(可信执行环境TEE、差分隐私等)[8] - 贡献率低问题:仅13%受访者为开源项目贡献过,50%不确定未来是否参与,可能影响生态系统长期发展[8] 战略建议 - 开源AI已成为驱动创新、降低成本、吸引人才的核心要素,企业需将其纳入整体AI战略[9] - 建议采用混合策略,根据业务需求在开源与专有方案间灵活组合,同时建立完善风险管理框架[9] - 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开源社区贡献,促进生态系统健康发展[9]
麦肯锡 & Mozilla:2025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开源技术研究报告
欧米伽未来研究所2025· 2025-04-24 19:53
开源AI的应用现状 - 开源AI技术在企业AI技术栈的七个关键领域实现显著渗透,超过半数受访者在数据、模型和工具三个核心领域利用开源技术[4] - 在模型层面,Meta的Llama系列、Google的Gemma系列、阿里巴巴的Qwen 2.5-Max等开源或部分开源模型性能快速提升,正在追赶甚至超越部分专有模型[5] - 开源技术应用存在结构性差异,模型修改和托管/推理计算领域采用率相对较低,可能与企业更倾向使用内部开发工具包有关[6] - 科技、媒体和电信(TMT)行业开源AI使用率高达70%,印度(77%)和英国(75%)的受访者报告的开源AI模型使用率最高[7] 开源AI的价值驱动因素 - 60%受访者认为开源AI实施成本低于专有方案,46%认为维护成本更低,51%认为相关软件工具成本更低[8] - 绝大多数受访者对使用的开源AI模型表示满意,高性能和易于使用是驱动满意度的首要因素[8] - 81%开发者表示拥有开源工具经验在其领域受到高度重视,66%认为使用开源工具对工作满意度至关重要[9][10] - 48%受访者认为专有工具能更快带来价值,仅33%认为开源工具在这方面表现更好[9] 开源AI的未来发展趋势 - 75%受访者预计其组织将在未来几年增加对开源AI技术的使用[11] - 2024年开源AI领域里程碑事件包括Meta的Llama 3基准测试表现优异,DeepSeek-V3推理速度媲美顶级专有系统[11] - 超过70%受访者在AI技术栈各层面对采用开源或专有技术持开放态度,未来可能形成混合式AI解决方案[11] - 企业正在采取建立"护栏"、第三方评估、加强文档管理和监控等措施应对开源AI风险[14][15] 开源AI的行业影响 - 开源AI正在成为企业构建AI能力、驱动创新、寻求竞争优势的核心组成部分[3] - 开源模式通过降低创新门槛促进技术普及与迭代,打破了传统商业软件的封闭模式[1] - 理解并战略性地运用开源AI已成为企业在智能化时代生存和发展的必修课[3] - 企业需要将开源AI视为整体AI战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采取务实灵活的混合策略[17]
DeepSeek披露,一天成本利润率为545%
华尔街见闻· 2025-03-01 19:17
成本利润率披露 - 公司首次披露成本利润率关键信息 假定GPU租赁成本为2美元/小时 日总成本为87072美元 若所有tokens按DeepSeek-R1定价计算 理论日收入达562027美元 成本利润率为545% [1][3] - 实际收入低于理论值 因V3定价更低且存在夜间折扣 收费服务仅占部分负载 [4] 资源利用与定价策略 - 最近24小时节点占用峰值278个 平均22675个 定价策略为014美元/百万输入tokens(缓存命中) 055美元/百万输入tokens(缓存未命中) 219美元/百万输出tokens [3] - 采用弹性资源调度 白天全节点部署推理 夜间释放节点用于训练/研究 优化目标为提升吞吐量与降低延迟 [4][5] - 公司强调定价原则为"不贴钱也不赚暴利" 在成本基础上保持适度利润 此前员工透露API服务利润率超50% [5] 行业争议与回应 - 潞晨科技创始人尤洋曾称DeepSeek API业务月亏4亿元 主要因测试速度与实际场景差距 机器利用率波动及不稳定性 [2][5] - 公司通过公开资源利用数据间接回应质疑 证明弹性伸缩可避免资源空置 [5] - 业内人士认为在线推理领域需持续吸引用户并保持技术领先才能盈利 商务付费能力与应用场景同样关键 [6] 开源周技术成果 - 公司结束为期5天的开源周 累计开源5个代码库 包括FlashMLA(Hopper GPU优化解码内核) DeepEP(MoE模型训练推理通信库) DeepGEMM(支持密集与MoE布局的即时编译库) Optimized Parallelism Strategies(大规模训练效率优化)及Fire-Flyer文件系统(3FS)与Smallpond数据处理框架 [7][8][9][10][11] - 开源技术被评价为从"运营驱动"转向"价值驱动" 推动智能未来创新 [12] 用户规模与行业影响 - DeepSeek App累计下载量超11亿次 周活跃用户峰值近9700万 [12] - 开源生态发展被视为中国技术创新的关键力量 公司实践展示开源硬件对技术自由的促进作用 [12]
AI 领域的“斯普特尼克时刻”:中国开源模型DeepSeek的逆袭!
AI领域的"斯普特尼克时刻":DeepSeek的崛起 - 2023年中国开源模型DeepSeek横空出世,性能与OpenAI顶级模型相当但训练成本仅600万美元,不到OpenAI的十分之一,被比作AI领域的"斯普特尼克时刻"[1] - DeepSeek的出现打破了美国在AI领域的主导地位,标志着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崛起已不可阻挡[3] DeepSeek的技术突破 - 核心模型R1采用全新训练方法,减少对人类标注数据的依赖,通过自我学习和强化学习提升性能,大幅降低训练成本[6] - R1模型在解决复杂数学问题和编程任务时表现优异,某些方面超越OpenAI模型[6] 开源策略的竞争优势 - DeepSeek采用完全开源策略,公开模型权重,降低使用门槛并促进全球技术交流创新[7] - 与美国科技巨头普遍采用的闭源策略形成对比,开源加速了技术传播和创新速度[7][8]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全球AI模型排名显示DeepSeek-R1和DeepSeek-V3分别位列第5和第9位,采用MIT和DeepSeek许可证,与谷歌、OpenAI的专有模型形成竞争[9] - 开源模型崛起正在改变AI领域竞争格局,推动全球科技生态发展[18] 成本效率优势 - DeepSeek的低成本(600万美元)和高效率让全球看到开源模型的可能性[1][20] - 与闭源模型相比,开源模型更便宜灵活,能更好适应不同场景需求,已在某些领域实现超越[20] 全球影响与行业应用 - DeepSeek模型被印度初创公司用于开发产品,如智能农业管理系统帮助提高农民产量和收入[24] - 教育机构利用DeepSeek开发智能教育平台,实现个性化学习方案[27] 未来发展趋势 - 开源与闭源结合将成为主流趋势,科技公司需在保护知识产权同时拥抱开源[21][29] - 开源技术普及推动AI平民化,使更多中小企业和个人开发者能够利用AI技术[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