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房地产税
icon
搜索文档
部委定调,楼市利好井喷,2025年下半年所有房主,要做好准备
搜狐财经· 2025-07-06 12:00
中国房地产市场政策组合拳与行业影响 行业现状与挑战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9%,70个大中城市中超过75%城市房价环比下跌,土地出让金同比减少30% [1] - 房地产产业链庞大,上下游依赖度高,涉及钢铁、水泥、建材、家电、装修等行业,同时是地方财政重要来源 [3] - 市场低迷主因包括前期泡沫消化、高房价抑制需求、经济增长放缓、居民收入预期下降及部分房企资金链紧张 [3] 金融政策支持 - 央行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1万亿元流动性,政策利率降低0.1个百分点,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 [5] - 5月20日1年期和5年以上LPR分别下调10个基点至3.0%和3.5%,"白名单"专项借款扩容至8.5万亿元,存量房贷利率降至3.09% [5] 需求端政策松绑 - 西安等地商贷首付比例统一降至15%,200万元房屋首付仅需30万元 [6] - 武汉对"卖旧买新"家庭给予1%增值税补助,无锡对多子女家庭发放最高5万元购房消费券 [8] - 超50城推出购房补贴(现金直补、契税返还等),叠加契税税率下调、个税免征门槛提升等"四个减免"政策 [8] 供给端政策优化 - 广东、四川等省发行专项债券收回闲置土地2900万平方米,控制供应节奏并稳定地价 [8] - "不动产REITs"试点加速,覆盖保障房、商业地产领域,持有型物业年化收益率提升至5% [8] 住房品质升级方向 - 住建部明确"好房子"标准,重点支持节能率65%以上绿色建筑、智能家居覆盖率80%、无障碍设施100%标配项目 [8] - 《住宅项目规范》2025年5月1日施行,从空间设计、静谧性、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维度全面升级住宅品质 [8] 房主应对策略与市场趋势 房贷与资产配置 - 首套房贷利率下限降至2.8%,二套降至3.5%,刷新历史最低纪录,建议高利率贷款房主转贷或重谈条款 [9] - 一线城市核心区土地供应减少推升房产价值,远郊房面临需求不足风险,需差异化调整持有策略 [11] 政策机遇利用 - 棚改2.0推进下核心区旧改房主需关注拆迁规划,"卖旧换新"退税政策最高可退个税100% [11] - 房地产税预期下需合理配置资产,参照"好房子"标准提升房屋品质以增强竞争力 [11][13]
灵魂拷问:我为啥非得现在买房?租房不香吗?
搜狐财经· 2025-07-02 22:51
新房与二手房对比 - 新房户型设计更优,122平户型可设计三个卫生间,大横厅设计可灵活改造为书房[3][4] - 第四代住宅品质显著提升,120多平新房客厅加餐厅面积达50平米,阳台空间宽敞[1][5] - 新房公摊面积更低,143平新房套内面积实得143平,而同地段二手房143平实际套内仅114平[5][6] - 新房单价更具竞争力,143平新房套内单价约2 1万/平,二手房套内单价达2 45万/平[7] - 新房小区环境、楼间距、电梯及物业服务均优于二手房[7][8] 租售比与购房成本分析 - 一线城市租金回报率仅1 5%,300万房产年租金约4 5万(月租3750)[9] - 国际都市如东京、纽约租金回报率可达6%以上,净回报率超4%[10] - 购房成本高昂,300万房产首付45万,贷款255万,年还款约15万(月供1 2万),而同等房产年租金仅5万[11][12] - 租金回报率需接近或覆盖房贷利息(约4%)才可能触底[13] 经济与收入预期影响 - 高收入群体对职业稳定性担忧加剧,AI技术迭代可能取代部分岗位[15] - 普通行业打工人面临裁员压力,购房意愿降低,优先考虑生存与现金流[15] - 收入不确定性导致加杠杆购房行为减少,市场需求疲软[15] 货币政策与外部环境 - 美联储高利率(5 25%-5 5%)制约国内降息空间,6月LPR未调整[16][17] - 中美利差导致资本外流压力,限制国内宽松政策实施[18] - 美联储降息预期推迟至2025年,外部宽松预期落空[18][19] - 高利率环境持续压制楼市复苏[20] 市场趋势与投资策略 - 新房品质提升与价格优势挤压二手房市场[5][21] - 购房需求转向租房,现金流管理优先于资产增值[12][15] - 房价上涨需等待美联储转向、经济复苏等信号明确[22][23] - 当前市场建议观望,等待趋势明朗后再行动[24][25]
以后50%的中国人,买房可能会“买得起,住不起”,3项成本难以负担
搜狐财经· 2025-06-11 05:42
深圳保障房新政影响 - 新政将保障房分为三类:公租房针对低收入群体 保障性租赁房针对刚工作年轻人 配售型保障房针对普通需求人群 其中配售型保障房购买后不可转为商品房 与以往安居房满五年可补差价交易的政策形成根本差异 [1] - 郑州案例显示配售房价格按新房均价60%定价(1 2-1 7万/㎡的60%即6000元/㎡) 比同地段老破小(2000元/㎡)高出一倍 形成价格倒挂 [7][9] - 2022年全国保障房存量仅占住房总量5% 但需求缺口达1407万套 未来供应增加可能进一步挤压刚需市场 [7] 老破小房产市场困境 - 郑州三环内地铁口老破小价格跌至2000元/㎡ 60㎡房源挂牌价从80万降至35万仍无成交 老龄化率达18 7%及年轻人新房偏好导致需求萎缩 [9] - 老房养房成本高企:0 5元/㎡物业费基础上 每年需额外支出上万元维修费(管线老化 电梯维修等) 进一步降低买家意愿 [9] - 行业建议远离房龄超20年且无学区/配套优势的老小区 郑州现象可能在其他城市复制 [18] 大城市房产持有成本分析 - 物业费持续上涨:一二线城市普通住宅2025年预计达2 5-3元/㎡ 较2000年涨250%-300% 上海案例显示2010年1 8元涨至2024年2 8元 年均涨幅5% [11][12] - 房屋养老金制度试点:北京80㎡老房年缴1200元 30年累计3 6万(不含个人账户) 用于危房改造和外立面维修 [14] - 潜在房产税压力:深圳500万房产按1 2%税率年缴6万 可能逐步替代土地财政并支撑公共服务 国外案例显示1美元购房后年缴8000美元税费 [16] 租赁市场分化现象 - 深圳2024年保租房平均租金36 18元/㎡ 较周边商品房60元/㎡低40% 价差持续挤压二手房市场 [16] - 行业预判房价普涨时代结束 仅少数优质资产能跑赢通胀 建议按房价1%计提年持有成本(含物业费 养老金 潜在税) [19][21]
以后买房可能会“买得起,住不起”,3项成本难以负担
搜狐财经· 2025-06-05 07:33
保障房政策影响 - 保障房话题热度上升源于2021年下半年开始布局 近期楼市降温加剧市场敏感度 [1] - 深圳2024年新增4.85万套配租型保障房 租金仅为市场价一半 显著分流购房需求 [4] - 全国保障房存量仅占住房总量5% 但存在1407万套需求缺口 供需矛盾突出 [3] - 保障房与老破小目标客群高度重叠 供应增加将明显挤压刚需市场 [4] 城市房价分化现象 - 郑州三环内地铁口老破小价格跌至2000-3000元/㎡ 与6000元配售房价格形成倒挂 [3] - 郑州金水区60㎡老房子价格从2020年80万降至2023年35万 降幅达56% [4] - 郑州新房均价1.2-1.7万/㎡ 配售房按60%定价仍比老破小高一倍 [4] - 深圳保租房平均租金36.18元/㎡ 周边商品房租金超60元 价差持续挤压二手房市场 [9] 房产持有成本分析 - 一二线城市普通住宅物业费2025年达2.5-3元/㎡ 较2000年增长250%-300% [5] - 上海普通住宅物业费从2010年1.8元涨至2024年2.8元 年均增长5% [6] - 北京老小区80㎡房屋年缴养老金1200元 30年累计3.6万不含个人账户 [8] - 深圳500万二套房年缴房地产税4万元 相当于普通白领半年工资 [9] 行业趋势与建议 - 楼市进入存量博弈阶段 房价普涨时代结束 仅少数优质资产能跑赢通胀 [9] - 房龄超20年且无学区加持的老破小资产风险加剧 郑州案例具警示意义 [9] - 保障房申请需注意产权和交易限制 但可大幅降低居住成本 [10] - 建议按房价1%计提年养房基金 覆盖物业费/养老金/潜在税费 [10]
被迫上调利率,银行利润快被卷到裤衩里了?
搜狐财经· 2025-05-26 03:18
广州房贷利率调整 - 广州多家银行将首套房贷利率从LPR减60BP调整为减50BP 实际利率从3%上调至3 1% [3] - 调整目的是对冲预期LPR下降 若5月20日LPR从3 6%降至3 5% 新利率将维持3%不变 [3][4] - 此前广州个别银行推出2 89%超低利率 与公积金利率2 85%倒挂 导致银行利润承压 [4] 银行策略分析 - 银行通过提高加点幅度确保3%利率底线 贷款300万30年期 利率上调0 1%将增加2 5万总利息 [4] - 房贷利率调整反映银行风险利润平衡机制 并非单纯让利行为 [4] 楼市交易特征 - 当前楼市呈现"螺旋下跌"现象 降价促销推高成交量 但加速房价下跌 [4] - 出现"向下置换"策略案例 出售400万改善房转购10套40万老破小 年租金净收益10万 同时原改善房贬值12 5%而老破小增值12 5%-25% [4] 老破小市场动态 - 北京上海老破小价格悄然上涨 租售比达4% 显著高于存款利率 [5] - 核心地段老破小因"原拆原建"政策及租金优势受市场青睐 [9] 房地产税预期 - 短期开征可能性低 2021年试点因2022年楼市暴跌搁置 2023年人大立法规划未提及 [5][6] - 潜在试点或设高免征额 多套老破小持有者可能成为重点征税对象 [7][8] - 租售比4%的老破小抗税能力优于2%的豪宅 [8] 购房策略建议 - 广州调整后利率3%仍低于京沪0 05% 刚需应综合评估总价与月供压力 [9] - 改善房降价10%仍滞销 建议持有者及时处置 [9] - 多套房持有者可跨城分散或选择高租售比物业 [9] 行业本质趋势 - 住房属性向居住本质回归 投资功能持续弱化 [10] - 个人收入增长10%对资产影响远超房价1%波动 [11]
如何理解开年财政个税高增长?(民生宏观陶川团队)
川阅全球宏观· 2025-03-25 14:54
财政数据核心观点 - 1-2月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速由正转负至-1.6%,但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速大幅提升至26.7%,创近10个月新高 [1] - 财政支出结构明显变化:基建类支出同比增速从2024年1-2月的17.9%转为2025年同期的-6.2%,科技、教育、社保等民生领域支出保持高增长 [10][13] - 税收收入呈现明显分化:证券交易印花税(+58.7%)和增值税(+1.1%)成为拉动项,而企业所得税(-10.4%)、地产相关税(-11.4%)和车辆购置税(-32.6%)构成主要拖累 [3][7] 税收收入分析 拉动因素 - 个人所得税26.7%的高增速主要受春节错位影响(2025年春节较2024年提前),年终奖个税入库时间前移 [1] - 证券交易印花税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1-2月+58.7%),反映"924"政策后股市交易活跃度提升 [3] -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同比大增16.9%,显示出口支持政策持续发力 [14] 拖累因素 - 企业所得税同比下滑10.4%,反映企业盈利仍承压 [7] - 地产相关税整体下降11.4%,其中土地增值税(-22%)、契税(-21.7%)跌幅显著,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同步下滑15.7% [7][14] - 内需不足导致消费税(+0.3%)、车辆购置税(-32.6%)等大宗消费相关税种疲弱 [7] 财政支出结构变化 支出削减领域 - 基建类支出同比增速从2024年1-2月的17.9%转为2025年同期的-6.2%,其中城乡社区事务(-6.6%)、农林水事务(-10.5%)降幅明显 [10][14] - 交通运输支出增速从2024年1-2月的4.1%放缓至2025年同期的2.4% [14] 支出增长领域 - 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长10.5%(2024年同期为10%),保持双位数增速 [13][14] - 教育(+7.7%)、社会保障和就业(+5.5%)等民生支出增速较2024年同期(7.6%、3.7%)进一步提升 [13][14] - 债务付息支出同比增加19.7%,反映政府债务压力持续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