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产业化

搜索文档
拥抱数字经济新蓝海 —奋力建设“五个强省”③
河南日报· 2025-07-16 07:27
数字经济战略布局 - 河南省瞄准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统筹原始创新和应用创新,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 [1] - 数字化、智能化浪潮通过"乘数效应"为千行百业赋能,涵盖个人消费、生产管理、政务服务等领域 [1] - 数字经济推动社会全面转型升级,覆盖数字文旅、科技生活、数字治理等场景 [1] 数字技术赋能效应 - 数字技术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升效率与竞争力 [2] - 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催生数字金融、共享经济等新业态,为经济增长增添新动能 [2] - "数字+"模式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各行业,从智能制造到智慧城市广泛赋能,优化资源配置 [2] 河南省数字经济进展 -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显示河南省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字产品制造业和数字技术应用业优势明显 [2] - 建成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郑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设施,推进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等重大项目 [3] - 投用6个超大型数据中心,包括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中国移动(河南)数据中心 [3] 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 - 郑煤机、宇通客车、汉威科技通过数字化改造焕发新生机 [3] - 超聚变、黄河信产、紫光股份等龙头计算企业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全链条生态 [3] 产业发展路径规划 - 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巩固传统产业基本盘,同时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动能 [3] - 布局未来产业提升数字经济竞争力,建设数智强省 [3]
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评估报告发布,北京居全国首位
新浪财经· 2025-07-04 18:24
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评估报告核心观点 - 北京集中大量科技资源和创新企业 创新指数位列全国首位 [1] - 数字技术成为重塑经济结构的核心驱动力 数字经济产业创新是区域实践热点领域 [1] - 报告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要素价值、数字基础设施5个维度构建三级评价指标体系 [1] 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区域格局 梯队分布 - 第一梯队:北京、广东 优势显著 [3] - 第二梯队:山东、四川 发展稳健 [3] - 第三梯队:湖南、陕西 有提升空间 [3] - 第四梯队:内蒙古、甘肃 需不断加力 [3] 区域特征 - 沿海地区数字经济产业创新指数明显高于内陆地区 得益于优越地理位置和发达科技产业体系 [3] - 北京、上海等地数字化治理指数较高 因数字政务和数据开放政策优势 [3] - 上海、北京和广东数据要素指数出色 因数据交易市场成熟度和数字生态体系建设水平高 [3] 主要经济圈对比 - 珠三角地区指数领先 制造业和外贸发达 深圳、广州创新集群优势明显 [4] - 长三角地区经济基础雄厚 人才集聚 城市协作强 数字经济产业链整合度高 [4] - 京津冀地区北京科研资源丰富 但区域发展不均衡 需加强协同和产业布局 [4] - 川渝地区作为内陆经济圈新秀 区位优势明显 潜力大 [4] 发展对策建议 -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5G网络、高速宽带和数据中心的投入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5] - 加强人才培养 强化技术创新能力 提升欠发达地区创新发展能力 [5] - 开发数字政务平台 提升行政效率和透明度 推进数据开放共享 发展数据驱动型创新应用 [5]
南通众多开发区竞开数字文化园
新华日报· 2025-07-01 08:19
数字文化产业在南通工业园区的发展 园区转型与特色 - 南通港闸经济开发区率先转型为数字文化产业园区,以动漫游戏和原创服务类公司为主,企业规模较小但产值高[2] - 园区一期面积3000平方米,入驻25家企业,其中7家达到规模以上,去年整体应税销售达3亿元,增幅近50%,平均每平方米产出10万元[3] - 园区二期规划载体已启动建设,面积为一期的5倍[3] 企业表现与成果 - 南通天泰动画设计有限公司原创动画片《中医世界漫游记》在央视播出,收视率同档期全国第一,并入选国际展会[2] - 南通墨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参与《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2》等知名影视作品制作,成为业界新星[2] - 南通数字文化(视频)产业园试水微短剧《拜托了!老爸》,播放量一周内过亿次[4] 园区扩展与差异化竞争 - 南通崇川开发区数字文化产业园开园首日吸引14家企业入驻,其中1家当日决定入驻[3] - 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启用海门电竞中心,Hero久竞俱乐部首场比赛吸引数百万粉丝在线观战[3] -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微短剧赛道,签约华策微短剧基地等10多个项目,计划3年打造省级园区,5年建成国家级特色园区[4] 行业增长与经济效益 - 2024年南通全市数字文化产业营业收入123.3亿元,同比增长123.4%[4] - 崇川区近3年新增规上数字文化企业近百家,企业营收年均增长40%以上[4]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南通GDP比重达9.6%,去年新增数字技能人才1.06万人[5] 政策与未来展望 - 工业园区以高效工业思维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注重链主项目引入和产业构链集群[4] - 数字文化产业与工业经济空间集聚,将推动园区强化算力底座,实现数字赋能和数智融合[5]
科远智慧分析师会议-20250604
洞见研报· 2025-06-04 23:21
调研基本情况 - 调研对象为科远智慧,所属行业是互联网服务,接待时间为2025年6月4日,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会秘书赵文庆和证券事务代表吴亚婷 [16] 详细调研机构 - 接待对象包括华创证券、西部证券、光证资管、长江证券、中广云投资、远望角投资,对应类型分别为证券公司、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其它、投资公司,相关人员有周志浩、周成、刘伯思、宋浪、郭敬超、李曙光、俞晓拯、翟灏 [17] 主要内容资料 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工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供应商,设有自动化&智能化BG和产业数字化BG两大业务板块,服务下游行业包括能源电力、石油化工等,自动化&智能化BG主要产品有DCS、PLC等,产业数字化BG主要产品及解决方案有实时数据库等,还积极布局具身智能产品线 [21] - 基于公司在驱动与控制技术领域的底蕴,开发具身智能驱控一体化平台,采用云边端系统架构,实现数据高效传输和处理,致力于让AI大模型+机器人技术在多个工业生产场景应用落地,成为AI机器人时代的“铲子型”公司 [22] 问题交流 公司整体经营战略 - 公司专注工业自动化与工业互联网及工业软件业务,抓住产业数字化等机遇,进行自主可控工控系统等开发,重点加强自主可控工业控制系统、PLC产品开发,打造“三大平台”,构造自主可控关键核心技术,拓展新应用场景 [22] 业务布局与增长逻辑 - 业务布局聚焦工业自动化、智能化及数字化,覆盖能源电力等领域 [23] - 增长逻辑核心是政策驱动的国产替代浪潮,后续钢铁等行业国产化接棒替代,工业AI业务解决电厂人力痛点,叠加模块化降本与出海,形成“政策替代+工业AI”的持续增长引擎 [23] 公司AI业务商业化策略 - 公司工业AI业务商业化路径聚焦解决工业场景刚需痛点,通过软硬件结合实现闭环变现 [23] - 主打“工业智能体”软件平台,功能覆盖火电厂智能监盘与无人化值守,初期以五大电力集团等科技项目试点切入,规模化后从试点转向标配,将定制化开发固化为标准化软件包降本,从电力行业向钢铁等下游行业复制 [23] 机器人业务方面的布局 - 公司机器人业务聚焦工业场景,布局特种机器人领域,与通用机器人厂商形成差异化 [24] - 自2013年涉足机器人研发,2024年推出“具身智能”驱控一体化平台,定位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以“卖铲子”模式服务进入工业机器人领域,专注现有客户与场景深化,通过模块化设计降成本、提升毛利 [24]
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路径探索
海南日报· 2025-06-04 08:59
数字经济概述 - 数字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贸易为核心特征,正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 [1] - 数字经济通过数据驱动、智能化技术和创新模式,重塑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增长效率 [1] - 海南自贸港肩负探索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实践任务,需依托科技创新和政策优化推动数字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1] 海南数字经济基础 - 海南拥有"自由贸易+数字经济"政策红利,包括数据跨境流动试点和"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等优惠政策 [2] - 已建成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等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在区块链+自由贸易、智慧旅游、数字文旅等领域形成区域竞争力产业链 [2] - 通过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等平台打造国际数字经济交流与合作窗口,积极对接全球产业链促进数据流动和技术合作 [2] - 面临核心产业链整合不足、数据治理体系不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待优化等问题 [2] 数据要素市场化 - 可依托自贸港开放政策建设海南国际数据交易中心,探索数据合规流通和资产化交易 [3] - 需建立数据产权制度、跨境数据流动机制等配套措施提高数据要素市场配置效率 [3] - 借鉴国内外法规推动数据确权、隐私保护、跨境流通机制创新,设立行业数据交易试点 [3] - 推动数据定价机制,鼓励企业市场化参与交易并提供法律支持保障数据资产权益 [3]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 加快推进5G、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4] - 打造区域性国际数据交换中心,加强跨境数据传输能力和海底光缆网络建设 [4] - 鼓励企业设立云计算、大数据处理中心为金融、医疗等行业提供算力支持 [4] - 推动"数字园区"试点建设形成数据存储、智能计算等技术集聚效应 [4] 数字金融创新 - 探索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在贸易、旅游、电商等领域的应用 [5] - 依托区块链技术推动供应链金融、跨境结算、智能合约等创新模式 [5] - 建立数字资产管理和交易平台吸引全球金融资本,完善监管体系降低风险 [5] - 设立数字银行试点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 [5]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 推动旅游、农业、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 [6] - 旅游行业建设智慧景区,采用AI导览、VR/AR技术提升体验,完善旅游大数据平台 [6] - 农业发展智慧农业利用物联网、遥感技术,建立区块链农产品溯源系统 [6] - 制造业结合智能制造规划发展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高端制造业形成数字化产业链 [6] 数字经济制度体系 - 完善数据治理、数字金融、跨境电商等方面法律法规 [7] - 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安全监管、国际人才引进等配套措施 [7] - 对接国际组织推动数字经济标准国际化,探索建设国际数字经济合作区 [7] - 设立专门监管机构加强政企沟通确保政策前瞻性和适应性 [7]
促进服务消费提质升级(调查研究 凝聚共识) ——民盟中央开展二〇二五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人民日报· 2025-06-04 05:32
服务消费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 - 服务消费已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增量来源 在稳增长、惠民生、促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 消费是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1] 调研组的实地考察 - 调研组赴四川、海南围绕"优化政策与机制促进服务消费"开展重点考察调研 [1] - 在四川调研了自贡国际恐龙灯会、天府长岛瞪羚谷数字文创产业基地 重点关注文创IP联动与数字产业发展 [2] - 在海南调研了海口国际免税城、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骑楼老街 考察旅游消费与数据跨境业务 [2] - 调研范围覆盖四川内江、自贡、乐山、成都及海南海口、文昌、琼海、陵水、三亚等地 [3] 行业与公司案例 - 自贡灯会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青城双姝"、"齐天大圣"等IP吸引游客 [2] - 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孵化出"哪吒"IP 推动数字文创领域产业化发展 [2] -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开设康复辅助器具技术专业 但面临产教融合不足问题 [4] - 文昌国际航天城已入驻超700家航天相关企业 26家卫星产业集群企业签约 火箭发射成为旅游热点 [4]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推进可重复使用火箭项目 包括海上发射回收系统等 [5] 政策与市场发展 - 四川省通过文化IP与创新活动驱动消费升级 实现服务消费市场扩容提质 [7] - 海南自贸港结合地域特色与政策优势 服务消费呈现特色化、多元化、国际化特征 [7] - 建议拓展旅游消费空间 培育体育、演艺、免税等新业态 推动消费国际化 [7] - 强调发挥政策制度优势 打造高质量消费环境 带动海外高端消费回流 [7]
鱼吃鱼智能客服焕新全网启动AI技术赋能数字化领域更新2025
搜狐财经· 2025-05-25 16:33
数字经济与产业转型 - 数字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传统城镇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新路径 [3] - 数字经济发展为城镇产业加上智能化、数字化翅膀,改变资源供需匹配方式和产业创造模式 [3] - 数字经济涵盖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实体和非实体经济业态,贯穿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的经济运行模式 [5] 数字技术应用与产业升级 - 大数据化和信息化技术融入产业,拓展城镇产业发展空间,使产业布局和规划更科学有效 [5] - 数字经济成为城镇产业升级和功能拓展的新引擎,推动城镇建设方式科学化转变 [5] - 数字经济发展呈现逐步升级趋势,从低级形态(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向高级形态(广泛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演进 [5] 数字化转型与全球趋势 - 数字化转型成为全球各领域核心议题,被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代表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进入数字时代的分水岭 [5] - 新一代数字技术与其他新兴技术结合,实现技术力量革命性突破和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5] - 数字化转型带来自动化流程,减少企业人力成本,降低人为错误风险,在不确定性环境下凸显优势 [6] 数字技术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 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推动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形成 [6] - 企业需抢抓数字化转型机遇,融入社会发展大潮,借力推动提质升级 [6] - 科技创新成为发展数字产业的核心要素,需从研发和应用两个层面发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数字产业化注入动能 [6] 产业数字化与价值链提升 - 数字技术渗透扩散与融合应用,推动产业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规模经济转向质量效益 [8] - 数字化转型是推动中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新动能 [8] - 数字化转型伴随管理体制、业务流程改革,部分中小企业因发展阶段和成本考虑仍在观望 [8]
辽宁:推动数据要素优化配置 强化数字政府建设
中国新闻网· 2025-05-15 23:39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 制定《辽宁省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方案》,建立"1+6"推进体系,聚焦数据要素供给、流通、创新应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生态培育和安全治理6个方面 [1] - 未来三年落实22项重点任务,以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引领,推动数据要素优化配置 [1]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 着力补齐算力、网络、流通利用和安全体系能力短板,打通数据要素流通动脉,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和行业数字化转型 [1] - 支持沈阳、大连智算中心建设,推动大连市建设国家数据基础设施隐私保护计算试点,打造平台底座并催生数据产品 [1] 数字政府建设 - 制定《辽宁省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5-2027年),构建"1131"体系,建立政务首席数据官制度和"人工智能+政务"联席会议机制 [2] - 开展数字政府建设评价,优化政府治理流程和履职能力 [2] 数字产业化发展 - 推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人工智能产业和数据产业发展 [2] - 打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集成电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沈阳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 [2] 产业数字化转型 - 工业制造领域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和高质量数据集 [2] - 农业领域推进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建设 [2] - 服务业领域围绕金融和平台经济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2]
【招银研究|政策】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迎难而上,奋发有为
招商银行研究· 2025-03-06 19:20
形势判断 - 2024年经济呈现前高、中低、后扬态势,在"926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下明显回升[2] - 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多边经贸规则面临挑战,地缘政治紧张加剧市场波动,特朗普新政带来不确定性[2] - 内部经济存在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增收压力、民生短板和基层财政困难等问题[2] - 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不变,具备制度优势、资源条件、治理机制和增量空间四大优势[3] 发展目标 - 目标设定兼顾需要与可能,体现"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政策取向[4] - 首次将"稳住股市楼市"纳入全年经济工作要求,凸显修复资产负债表重要性[4] - 经济增长目标连续三年设定为5%左右,符合实现中长期发展目标需要[5] - 就业目标城镇新增1,200万人以上,失业率5.5%左右,但高校毕业生达1,222万创历史新高[6][7] - 通胀目标首次低于3%设为2%左右,与主要经济体一致,当前CPI预期0.1-0.8%[8] 宏观政策 - 广义财政空间扩张至13.86万亿,同比增加2.9万亿,赤字率4.0%创历史新高[9] - 特别国债和专项债规模分别扩大至1.8万亿和4.4万亿,其中5,000亿用于补充银行资本[9] - 财政政策倾向惠民生促消费,安排3,000亿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以旧换新[10] - 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预计社融和M2增速约8%,适时降准降息[12] - 强调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13] 重点工作 - 提振消费为首要任务,以旧换新资金翻番至3,000亿,扩围至消费电子领域[15] - 新质生产力发展聚焦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新兴产业[16] - DeepSeekV3实现AI领域突破,成本低于国际大模型70%,性能趋于一致[17] - 民营经济支持政策升级,将加速制度保障、营商环境改善等四类行动[20]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重点整治"内卷式"竞争,降低物流成本[21] 资本市场 - A股科技行情从概念驱动转向业绩驱动,看好大模型应用等板块[32][34] - 债券市场利率短期可能反弹至1.7-1.9%,但中期向下趋势不变[36][37] - 人民币汇率保持双向波动,稳汇率政策延续[39] - 中长期资金入市和稳市机制建设将增强市场稳定性[32] - 消费板块估值处于低位,服务消费、新兴消费和平替品牌具潜力[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