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造
icon
搜索文档
IEMC 2025 SMM(第五届)电机年会暨产业链博览会
中金在线· 2025-07-18 14:57
行业背景与趋势 - 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加剧推动电机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制造业重要组成部分[1] - 宁波凭借港口优势和产业集群成为中国东部沿海电机产业重要基地,带动区域经济繁荣[1] - 各国碳排放目标促使电机行业面临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需求[1] 展会概况 - 2025年11月12-14日在宁波举办第五届电机年会暨产业链博览会,主题为"智驱新质 动力领航"[1][21] - 展览面积达10000㎡,汇聚200+展商、100+专业采购团和10000+专业代表[2] - 设置五大主题展区:电机、电机控制系统及装置、测试仪器及设备、材料配套、机器人[2] - 同期举办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稀土永磁行业论坛等七大系列论坛[10][21] 展会亮点 - 三大专题活动:权威评审+供需对接+实地探访工厂,联动赋能产业升级[4] - 汇聚150位电机及终端应用领域专家推动行业发展[6] - 提供全流程服务:会前采购需求征集、会中面对面交流、会后供应商跟踪[7] - 组织考察团实地学习标杆工厂智能制造实践[9] 参与企业 - 拟邀企业包括江苏雷利电机、金风科技、美的集团、西门子电机等300+行业领军企业[13][14][15][16] - 覆盖全产业链:从永磁材料、漆包线等原材料到新能源电机、机器人等终端应用[2][16] 行业影响力 - 设置七大奖项评选行业标杆,包括电磁线/绝缘材料/硅钢等细分领域优质供应商[12] - 搭建精准商贸对接平台,促成采购团与展商1v1配对[12] - 通过百万级媒体曝光资源和高峰论坛推动行业思维碰撞[2][10]
东方精工盘中大涨,股价一度涨超7%
证券之星· 2025-07-18 13:54
股价表现 - 7月18日股价大涨超7%,报13.2元/股,上涨5.35% [1] 公司定位与行业地位 - 以生产瓦楞纸包装装备起家,通过外延并购发展为"智造+全球化"双驱动的行业龙头 [1] - 智能瓦楞纸包装装备业务市占率保持国内第一、全球前二 [1] - 高端品牌Fosber在北美市场份额突破50% [1] 财务表现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6亿-4.26亿元,同比增长120%-160% [1] - 扣非净利润预计2.52亿-2.75亿元,同比增长10%-20% [1] - 非经常性损益贡献1.09亿-1.51亿元 [1] 业务板块表现 - 瓦楞纸包装装备业务营收利润保持稳健 [1] - 水上动力设备业务营收增速超20%,延续2020年以来良好增势 [1] 全球化布局 - 业务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亚洲拥有佛山、苏州、深圳三个研发生产基地 [2] - 欧洲拥有意大利和西班牙4个研发生产基地 [2] - 美洲拥有美国和墨西哥生产基地及服务网点 [2]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我国外贸在复杂环境下顶住压力、保持动力、展现活力
央广网· 2025-07-18 11:12
外贸表现 - 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创历史同期新高 出口规模首次突破13万亿元 [1] - 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9.2% 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 高端装备增长超20% "新三样"产品增长12.7% [2] - 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 新兴市场贡献增量 [2] 新能源汽车行业 - 300台上汽大通纯电物流车启运欧洲 为DHL欧洲地区采购量最大的中国品牌汽车 [1] - 中国新能源汽车代表全球领先水平 电池技术和充电设施首屈一指 [1] - 企业针对国际市场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 如纯电动专属平台和场景优化开发 [1] 制造业创新与出口 - 江苏昆山企业出口4500多台定制化电动滑板车至荷兰 产品具备全地形适应性和70公里续航 [1][2] - 品尼高运动用品研发全地形滑板车 采用双联板前减震和真空全地形宽胎 满足海外消费者需求 [2] - 浙江美新化妆品拓展"一带一路"新兴市场 1-5月实现两位数增长 全年产值目标1亿元 [3] 物流与通道建设 - 重庆开通首趟"东盟快班"回程班列 实现中欧班列与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 [3] - 重庆计划提速建设146个集疏运重大项目 力争枢纽通道联运量提高20% [3] 政策与行业信心 - 海关总署强调外贸韧性来自多元市场、创新产品和应变能力 [4] - 出口企业和进口企业信心连续两个月回升 [3]
萧山:垂直文旅,戴村这样“链”
杭州日报· 2025-07-18 10:39
戴村镇文旅发展模式 - 七都溪畔华克山庄推出"密度咖啡"体验项目 结合溪水休闲与咖啡文化 形成"躺平店"特色业态 [5] - 遐也空间成为戴村人文地理新地标 以城市审美激活乡村资源 提供云海夕阳观赏等差异化体验 [6] - 2025年布局"郊野运动赛事年" 包含山地马拉松 斯巴达勇士赛等十余项赛事 形成全年赛事矩阵 [7] 文旅经济数据表现 - 2024年底全镇22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150万元 2025年1-5月总收入达1632万元 5个村单村收入超120万元 [8] - 佛山村通过云山峡谷漂流项目带动周边6村合作 商业街与旅拍城堡年均保底增收85万元 [8] - 2025年6月斯巴达勇士儿童赛吸引6000名选手 带来2万人次客流 全镇30余家民宿提前订满 [8] 产业生态链构建 - 形成"山顶文旅+山脚智造"双引擎模式 山顶遐也空间引爆流量 山脚专精特新产业园注入科技动能 [9][10] - 垂直文旅消费带成型 涵盖密度咖啡 云石里自然中心等新业态 实现云端到溪谷的全链路覆盖 [9] - 中国视谷·专精特新产业园作为"新春第一锹"项目 开启戴村"时代大走廊经济" [9] 基础设施与资源整合 - 2018年建成80公里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 串联石牛山森林公园 船坞山等自然景观 [7] - 累计引进19个户外运动业态 包括云上滑翔 峡谷漂流 丛林探险等多元化项目 [7] - 未来乡村组团振兴示范带采取"运营+资金"双前置模式 实现村企合作收益分成 [8] 社会传播与品牌效应 - 遐也空间通过社交媒体快速传播 从概念发展为地标性项目 [6] - "街头旋律"文艺点亮计划每周六举办 为文旅项目注入文化内涵 [6] - "密度咖啡"谐音营销引发关注 青山绿水与消费密度形成双重吸引力 [6]
8月·宁波 | SynBioCon 2025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
生物制造行业发展趋势 - 生物制造已成为全球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关键着力点,是我国继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后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1] - 各地政府正结合自身优势推动合成生物"研发-转化-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发挥新质生产力作用 [1]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聚焦"1+4"主题:AI+生物智造赛道及四大应用领域(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美妆原料) [1] 大会核心内容 - 大会将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革新技术与产品生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规模化应用 [1] - 设置100+融资项目路演,发掘合作机遇 [5] - 汇集头部企业、顶尖高校、园区资本及产业上下游资源 [5] 重点活动安排 - **生物制造产业高层闭门研讨会**(第3期):邀请30位行业高层与专家探讨"十五五"发展趋势与增长点 [9] - **优质项目路演与对接**(第4期):聚焦合成生物新产品/工艺/技术,对接头部园区与投资机构 [12] - **生物制造青年论坛**:设置30+场报告,发掘科研团队创新成果,搭建人才合作平台 [13] 分论坛专题 - **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涵盖生物基材料(PHA、尼龙、菌丝体蛋白)低成本规模化开发、精细化学品及香精香料绿色制造技术 [13][16] - **AI+生物智造**:聚焦AI辅助酶发掘、合成生物大语言模型、工业发酵动态控制等双向赋能案例 [17] - **未来食品&农业**:涉及非粮原料(CO2、甲醇)转化饲料蛋白/能源化学品、功能糖/乳铁蛋白等高值化食品配料生物制造技术 [15][20] - **美妆原料**:探索虾青素/类胡萝卜素绿色制造、新型蛋白质原料突破及生物材料在化妆品应用 [18][20] 科技成果展示 - 公开征集100个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领域从0到产业化的创新成果,设置现场展示与对接专场 [18] 往届成果 - SynBioCon大会已连续三年(2022-2024)在宁波成功举办,2024年第三届由宁波酶赛生物等机构协办 [23]
从“双奥”到太空:以中国智造,英派斯铸就健康守护传奇
齐鲁晚报· 2025-07-17 15:33
航天健身科技突破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成功将英派斯"飞天"系列核心肌肉锻炼装置送入中国空间站,标志着中国健身科技在航天领域的历史性突破[1] - 该设备针对太空失重环境设计,可精准模拟地面负重训练,通过卷腹、屈髋、推举等多组动作对抗骨密度流失(每月1%流失速度),维持肌肉质量,改善心血管系统异常[2][4] - 设备采用"一器多用"颠覆性设计,融合有氧与力量训练元素,突破性解决卷腹、平板支撑等核心动作在太空难以完成的难题[4] 研发与技术标准 - 研发过程严格遵循航天"零缺陷、零故障"标准,攻克轻量化(适配太空发射)、空间适配(狭小安装条件)、操作便捷与数据可视化等挑战[6] - 联合多学科专家团队执行"双归零"制度,仅束缚带就迭代近50套样品,设备成为航天与健身科技深度融合的里程碑[6] - 公司拥有338项国内外有效专利(含38项发明专利),研发团队支撑"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质[8] 公司业绩与制造能力 - 2024年财报显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 58%,归母净利润增长23 77%,扣非净利润增长24 28%,增速领跑行业[8] - 智能生产系统通过AI、大数据与物联网实现全流程自动化,3个焊接车间和11条焊接线配合MES系统大幅缩短制造周期[8] - 国内首台积放链涂装线实现4色同步自动涂装,生产效率提升4倍同时节省20%能耗[8] 国家战略合作案例 -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研发"滑雪板固定器脱离力矩检测设备"和"弯曲振动检测设备",填补国内空白并打破国外垄断[10] - 参与研制中国首辆全自主知识产权雪蜡车,配备专业体能训练器械服务冰雪健儿[10] - 2025年与暨南大学苏炳添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战略合作,研发适配中国田径运动员的专项器械[11] 赛事服务与市场拓展 - 作为中国网球公开赛2017-2023年独家健身器材供应商、2023成都大运会运动员村服务商、杭州亚运会柔术队训练基地定制商,专业设备成为国际赛事"标配"[13] - 2025年将与国际柔道联合会合作,为2025-2028赛季世锦赛提供保障[13] - 通过国内外展会持续转化竞技技术为全民健身解决方案,推动"航天标准"惠及大众市场[13]
【2025链博会】鲁商福瑞达:以中药科技+合成生物重构韧性供应链
环球网· 2025-07-17 14:42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林迪】7月16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正式开幕,鲁商集团旗下福瑞达携"中药绿色智造+合成生物"双擎成 果亮相,集中展示从中药提取、合成生物原料到终端护肤品、口服健康品的全链条创新。 另一款MatrixColla-1 愈胶原则采用Ⅲ型重组胶原、弹性蛋白、纤连蛋白精准配比,模拟真皮层细胞外基质结构,实现"由内而外"全维度抗衰。 绿色供应链:可降解包装缩短降解周期 60% 绿色可持续贯穿全链。福瑞达出口原料矩阵——二羟基苯乙醇、透明质酸钠Hyaskin®、hyaoligo®、依克多因等皆通过欧盟ECOCERT认证,生物发酵工艺较 传统化学法减排35%。现场放置的透明箱对比展示:传统PE瓶需450年降解,而珂谧系列植物基包装仅需180天即可完全分解,且密封性、跌落测试均优于行 业标准。 记者来到展区现场,明颜舒萃、MatrixColla-1 愈胶原、珂谧穿膜胶原棒等明星产品前排起体验长队,一株积雪草到一支抗衰精华的"绿色旅程"被完整还原, 直观呈现中国美妆与健康产业的科技跃迁。 "我们要打造的不是'单点闪光',而是'全域创新'的科创生态。"鲁商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福瑞达此次 ...
热威股份(603075):公司动态研究报告:新能源与智能制造双轮驱动,多领域业务稳步扩张
华鑫证券· 2025-07-17 13:1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政策推动工业电热元件应用增长,新能源汽车发展带动车用热管理零部件需求提升,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作为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一级供应商,业务发展前景好,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3][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政策与市场环境 - 2024年3月七部门发布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为工业电热元件应用提供增量空间 [3]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渗透率达40.9%,推动车用热管理零部件需求增长 [3] 新能源车业务情况 - 2024年公司新能源车电热元件收入1.57亿元,同比增长28.95%,毛利率31.61% [4] - 2024年新能源车电热元件生产量305万支,同比增长90.63%,出货量252万支,同比增长45.66% [4] - 公司与多家全球知名客户深化合作,泰国工厂具备批量生产条件,客户结构向国际化与多元化延伸 [4] 产能与盈利情况 - 公司在多地构建多基地产能布局,依托柔性制造和自动化改造,实现复杂定制化产品交付 [5] - 2024年公司电热元器件业务毛利率提升至30.72%,较2023年增加0.7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9.90% [5]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4.54亿元,同比增长8.56%;归母净利润6882万元,同比增长20.54%;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426.8% [5] 盈利预测 - 预测公司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21.22、23.40、25.54亿元,EPS分别为0.90、1.04、1.17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3.5、20.2、18.0倍 [7] 财务指标预测 |预测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主营收入(百万元)|1924|2122|2340|2554| |增长率(%)|14.8%|10.3%|10.3%|9.2%|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300|361|420|472| |增长率(%)|19.9%|20.5%|16.2%|12.4%| |摊薄每股收益(元)|0.74|0.90|1.04|1.17| |ROE(%)|14.2%|16.3%|18.0%|19.2%|[9] 资产负债表预测 |资产负债表|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流动资产合计|1852|2031|2207|2373| |非流动资产合计|1133|1095|1069|1053| |资产总计|2985|3126|3276|3426| |负债合计|877|911|943|976| |所有者权益|2108|2216|2333|2450|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2985|3126|3276|3426|[10] 利润表预测 |利润表|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1924|2122|2340|2554| |营业成本|1326|1429|1557|1691| |营业利润|340|409|475|534| |利润总额|339|410|476|535| |净利润|298|360|418|470| |归母净利润|300|361|420|472|[10] 现金流量表预测 |现金流量表|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260|419|429|477|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259|8|-3|-13| |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100|-248|-297|-349| |现金流量净额|100|179|128|115|[10]
一枚“星”标,开启享界冲击高端新阶段
钛媒体APP· 2025-07-17 11:13
品牌表现与市场定位 - 享界S9在2025年6月单月交付4154辆,位居30万级新能源轿车品类第一 [2] - 享界S9用户画像从行政轿车转向家庭用途,60%车主为年轻人,男女购买比例6:4,女性用车比例超50% [5] - 品牌定位调整:从商务行政风格转向家用场景,新车标设计响应用户需求,采用鸿蒙智行家族化六边形设计,融入寰宇星辰灵感 [5][3] 产品规划与用户策略 - 享界第二款车型定位旅行车,计划2025年秋季上市,强化"家庭标签" [8] - 用户共创成为品牌核心策略,新车标设计基于大量用户建议,发布会邀请年轻车主分享家用场景故事 [5][8] - 北汽集团组建"享界事业部",享界在北汽新能源内部获得资源调配、研发投入和渠道建设的高优先级 [12] 合作模式与渠道变革 - 华为与北汽合作进入新阶段,华为向享界品牌放权,北汽获更大运营自主权 [9] - 鸿蒙智行销售渠道从"华为统一管控"转向品牌分网,享界启动独立渠道建设,6月已招募126家经销商覆盖66城,计划年底建成数十家用户中心 [9] - 鸿蒙智行旗下"五界"品牌将强化独立属性,避免内部竞争并实现差异化分工 [11] 品牌战略与行业竞争 - 北汽集团宣布"ALL IN享界"战略,将享界作为三年跃升行动核心 [12] - 享界需在华为科技赋能基础上建立差异化形象,明确高端新能源轿车市场定位 [7] - 独立发布会选址北京标志北汽主导性提升,合作模式从华为主导转向车企自主运营 [9][12]
中经评论:中国粮机护航中国饭碗
中国经济网· 2025-07-17 07:43
行业发展趋势 - 国产粮食加工设备实现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百年创新之路 [1] - 智能设备(如大米分层柔性智能碾米机、AI色选机、全自动六面真空包装机)推动粮食加工向精细化转型,降低破碎率、营养流失和能耗浪费 [1] - 政策支持("两新"政策、超长期特别国债)重点推动粮油加工、主食加工、饲料加工、粮食精深加工等设备更新换代 [1] 企业技术突破 - 美亚光电研制首台国产数字色选机,打破美国65年技术垄断 [2] - 江苏丰尚永磁传动双螺杆膨化机大幅提升国产化率 [2] - 福建宇杰六面真空包装机赢得市场青睐,湖北永祥移动式应急加工方舱填补行业空白 [2] 产业集群发展 - 安徽合肥形成"色选机之都",聚集美亚光电、中科光电、泰禾光电、捷迅光电等龙头企业,构建完整光电分选产业链 [2] - 江苏以丰尚、迈安德、正昌为代表,打造从仓储、加工到饲料生产的全链条装备体系 [2] - 浙江依托长三角优势形成精密检测仪器产业链,伯利恒、托普成为行业标杆 [2] - 福建漳州包装机械在大米加工、饲料加工、宠物粮等领域表现突出 [2] 市场竞争力与挑战 - 国产设备凭借质量好、价格低、维护响应快、本土化供应链等优势实现进口替代并反向出口 [3] - 高端设备性能待提升,深加工、特种粮加工设备需持续突破,创新链衔接不畅 [3] - 需构建"产学研用"创新生态,攻克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卡脖子"难题 [3] 未来发展方向 - 以AI视觉识别技术、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引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 [3] - 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技术标准互认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