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楼市分化
icon
搜索文档
国庆楼市分化:30城新房日均成交671套,京沪深逆势增长、北京成交增52%
搜狐财经· 2025-10-09 17:16
rest A YEAR BASHILA TO HAMBIG CHE CHILIS CON A IFVP & VERE P D 480 80 2 STERNET STATION LL l Co all a the United 1 Timber 1998 - 19 T 187 H E US 11 Ra 16 H a 2 80 11 4 7 TA 15 = = re - 1430 a H ID 第二次 2000 n N ETT. C. e all und a ggli n a E IND TI E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分析称,去年"9.26新政"首提止跌回稳,紧接着各省市出台楼市政策"组合拳"——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 加,多个城市国庆交易量创下2019或2021年以来的最好水平,导致了去年的高基数。因此,今年国庆交易量同比下滑是必然的。 安居客数据也显示,全国楼市整体仍未摆脱调整态势,而且城市的分化加剧,30 大中城市新房日均成交 671 套,仅保持与去年同期持平,未能延续核心城 市的增长势头;15 城二手房日均成交 250 套,同比下跌 38%。 但北京、上海、深圳等核心城市新房成交逆势 ...
北京楼市“银十”开局:整体回暖,热销与冷遇并存
新浪财经· 2025-10-09 17:13
北京房地产市场整体态势 - 北京房地产市场在国庆长假期间展现出活力,延续了8月楼市新政后的回暖态势 [1] - 开发商在9月已开始加快推盘节奏,布局"金九银十",出现了一些热销楼盘 [1] - 9月北京新建商品住宅成交46万平米,环比增长21%,同比增长22% [6] - 国庆假期期间北京新建商品住宅日均成交0.61万平米,较去年国庆假期增长52% [6] - 未来市场分化态势将延续,好的项目卖的很火,差的项目卖不动 [1][5] 热销楼盘表现 - 中建·运河玖院国庆黄金周期间每天到访客户120到130组,现场认购约5.6亿元 [2] - 中建·运河玖院9月20日正式开盘,当日即售出573套房源 [2] - 招商蛇口在通州区的朝棠揽阅、云璟揽阅和璀璨公元三个项目包揽了通州区80%以上的网签占比 [2] - 招商云璟揽阅开盘后连续三个月位列通州区新房销售面积、金额、套数冠军 [2] - 核心城市或优质项目热度较节前有所回升 [6] 滞销楼盘情况 - 花语璟云销售情况不甚乐观,国庆期间卖了将近二十套房 [2] - 截至2025年10月9日,花语璟云已签约套数仅为20套 [3] - 与运河玖院相比,花语璟云难以吸引主城外溢购房家庭需求,导致去化速度较慢 [3] - 花语璟云地块最终溢价率达22%,但回京首战打得并不漂亮 [3] 开发商营销策略 - 开发商推出特价房、折扣房、家电赠送及物业费减免等促销手段 [3] - 朝观天珺项目在国庆假期最后两天推出复访成交赠送额外一年物业费的优惠 [3] - 国庆期间房企促销力度加大,推出特价房源、赠送车位、家装补贴以及"保价"等营销活动 [6] 市场分化与未来展望 - 北京新房市场二级分化严重,20%的楼盘实现了整体80%的成交量 [5] - 核心城市因新增供应增加和需求坚实,"好城市+好房子"仍有一定的市场机会 [5] - 预计2025年10月热点城市成交量会环比同比明显下行,市场依然在逐步企稳中 [5] - 四季度优质地块逐步入市,新增供应增加有望对核心城市新房销售形成一定支撑 [6]
中指研究院:预计“银十”新房市场将延续分化态势 二手房交易活跃度将继续温和回升
智通财经网· 2025-10-09 14:25
国庆中秋假期楼市整体表现 - 国庆中秋假期楼市整体表现较为平淡,但核心城市优质项目保持较高热度,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新房网签面积同比实现增长 [1] - 预计“银十”市场将延续分化态势,四季度新增供应增加有望对核心城市新房销售形成一定支撑 [1] - 9月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已出现显著回升,预计10月交易活跃度将继续温和回升,但“以价换量”态势短期难改 [1] 核心城市新房市场表现 - 北京9月新建商品住宅成交46万平米,环比增长21%,同比增长22% [4] - 北京国庆假期期间新建商品住宅日均成交0.61万平米,较去年国庆假期增长52% [4] - 上海9月新建商品住宅成交97万平米,环比增长23%,同比增长16% [4] - 上海国庆假期期间新建商品住宅日均成交0.62万平米,较去年国庆假期小幅增长3% [4] - 深圳9月新政落地后新建商品住宅日均成交0.60万平米,较8月日均增长44% [5] - 深圳国庆假期期间新建商品住宅日均成交0.23万平米,较去年国庆假期增长22% [5] - 广州9月新房网签面积58万㎡,环比增长18%,同比增长10% [5] - 广州国庆假期期间新建商品住宅日均成交0.81万平米,较去年国庆假期小幅下降4% [5] - 杭州9月房企推盘积极性增加,带动成交环比上涨40% [5] - 杭州国庆假期期间新建商品住宅日均成交0.18万平米,同比降幅较明显 [5] - 成都国庆假期期间新建商品房日均成交0.29万平米,较去年国庆假期小幅下降5% [6] 核心城市二手房市场表现 - 北京9月二手房成交1.6万套,环比增长19%,同比增长19% [4] - 北京国庆假期期间二手房日均成交19套,较去年国庆假期增长73% [4] - 上海9月二手商品房成交2.0万套,环比增长5%,同比增长29% [4] - 深圳9月二手房成交4546套,环比增长9%,同比增长43% [5] 城市具体市场动态 - 北京市场延续分化特征,朝阳、通州、昌平等区域的新开及热点项目来访及认购较多 [2] - 上海当前新房市场尚处于政策后波动平稳状态,核心区楼盘维持一定热度,郊区项目仍承压 [2] - 深圳楼市在政策松绑与促销活动双重作用下,光明、福田等核心区域热度有所回升,但非核心区去化仍承压 [2] - 广州市场分化明显,核心区域优质楼盘成交去化较好,外围旧规产品去化承压 [2] - 成都假期楼市相对活跃,部分项目推出节日特定优惠2-3个点以及特价房等优惠活动,带动刚需、改善项目均有较好销售表现 [2] - 杭州假期期间有10个项目集中开盘,推出房源575套,核心区品质楼盘备受追捧,滨江兴耀·松川境首开即罄,中签率低至28% [3] - 天津市场整体热度较去年同期降温,购房者观望情绪较浓,市场信心尚待修复 [3] - 郑州双节长假市场表现较为平淡,持续阴雨天气对客户看房热度形成一定影响 [3] - 苏州新房市场呈现结构性分化,热点区域成交活跃,而冷门板块去化缓慢 [3] 土地市场情况 - 9月300城住宅用地成交规划建面549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3% [8] - 9月300城土地出让金2037亿元,同比下降8.8%,出让金连续2个月同比下降 [8] - 2025年1-9月,300城住宅用地成交规划建面2.96亿平方米,同比下降8.2% [8] - 2025年1-9月,300城土地出让金13259亿元,同比增长11.6% [8] - 9月300城平均溢价率降至3.8%,仅北京、上海、杭州、成都部分优质地块竟拍出高溢价 [8] - 10月上海待拍宅地起始价达约180亿元,广州、北京超50亿元,成都、杭州、苏州在30亿元以上 [8] - 上海10月20日有6宗地块待拍,起始价合计179亿元 [9] - 广州10月有6宗地块待拍,起始价合计56亿元 [9] - 北京10月有2宗地块待拍,起始价合计54亿元 [9] - 成都10月有9宗地块待拍,起始价合计41亿元 [9] - 苏州10月有5宗地块待拍,起始价合计37亿元 [9] - 杭州10月有3宗地块待拍,起始价合计30亿元 [9]
国庆北京售楼处表现分化,热门项目“人挤人”,节前太阳宫地块遭339轮疯抢
华夏时报· 2025-10-09 09:59
华夏时报记者 李凯旋 北京报道 伴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整、消费观念的变化,"小长假来售楼处看房"这一消费热点的热度在近两年有所下 降。不过,《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今年国庆小长假(10月1日至10月8日)期间,北京仍有优质新开 盘项目上演"人挤人"场面,排队看房现象依旧存在。 此外,在国庆小长假的前一天,即9月30日,北京土拍市场上演"抢地"的大戏,在经过300余轮举牌之 后,备受市场关注的太阳宫新区地块花落中建智地,溢价率近40%,让北京楼市在初秋再度升温。 售楼处"稍显平静" "今年的小长假比往年的长一点,有8天,又赶上双节,外地的客户基本上都回家探亲或者旅游了,看房 的客户数量不算特别多,基本上和平时的周末持平。"10月7日,北京昌平一新房项目的置业顾问对《华 夏时报》记者说。 节前热门地块成交 "我们小长假第一天和第二天卖得不错,中间3天可能大家都出去玩了,成交相对少一点,后面两天也还 可以。"10月7日,国誉星城的置业顾问对《华夏时报》记者说。据悉,国誉星城位于史各庄街道,为精 装修住宅项目,其于9月29日刚刚开盘。 国誉星城的置业顾问表示:"目前,项目推出了一些特价房源。其中96平米的三居室户型总成交 ...
前三季度中国百城新建住宅均价累计上涨1.63%
中国新闻网· 2025-10-01 16:46
新房市场价格表现 - 三季度百城新建住宅均价累计上涨0.47%,涨幅较二季度收窄0.17个百分点 [1] - 前三季度百城新建住宅均价累计上涨1.63% [1] - 9月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16926元,环比上涨0.09%,同比上涨2.68% [1] - 部分核心城市如上海、杭州加快推出优质改善性住宅项目,带动新房价格结构性上涨,但多数城市楼市表现平淡,导致环比涨幅收窄 [1] 二手房市场价格表现 - 三季度百城二手住宅均价累计下跌2.26%,前三季度累计下跌5.79% [1] - 9月100个城市二手住宅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13381元,环比下跌0.74%,同比下跌7.38% [1] - 9月重点城市二手房交易活跃度回升,但挂牌量保持高位,价格仍面临下行压力 [1] 政策环境与市场展望 - 多个主要城市在9月出台楼市新政,包括深圳放宽非核心区限购、上海优化房产税政策等,进一步放宽限制性购房政策 [2] - 上海、成都、合肥等地对建筑设计规划、计容规则进行了规范 [2] - 房企上半年在核心城市竞得的地块预计四季度入市,新增供应有望支撑核心城市新房销售,市场分化趋势或将延续 [2]
别被短视频骗了!知名教授扒出房价真相,虚假房源坑了多少购房者
搜狐财经· 2025-10-01 07:36
短视频中的楼市误导性信息 - 短视频平台频繁出现关于北上广深楼市"崩盘"和"暴跌"的冲击性内容,这些表述显著影响消费者、投资者情绪和公众认知 [2] - 经济学家郎咸平团队通过对189个独立短视频的量化分析,旨在拆解内容真伪,纠正市场认知偏差 [2] - 信息传播中流量至上的倾向导致对楼市复杂结构性变化的认知偏差 [2] 被夸大的房价下跌案例类型 - 宣称的"房价暴跌"案例多集中在特定类型房产,并非市场普遍现象,关键信息常被忽视 [4] - 公寓类产品是首要误导来源,短视频常宣称"海景豪宅暴跌50%"或"单价腰斩",但降价标的实为商业公寓而非70年产权的普通住宅 [4][6] - 公寓产品定价逻辑与住宅不同,交易成本极高,原价100万元的公寓涨至200万元后,卖出时各项税费和手续费合计接近40%,看似涨价实则利润微薄 [6] - 短视频刻意模糊"公寓"与"住宅"的属性差异,用公寓价格波动替代整体楼市走向以制造恐慌 [6] - "老破小"的局部降价是第二类陷阱,案例并非无差别发生,而是集中在学区属性弱化、房龄超25年、远郊区三类场景 [8] - 短视频通常只呈现"降价幅度"却隐瞒房源具体缺陷,如设施老化、贷款年限缩短、通勤成本高、配套不完善等,让观众误以为所有老房都在崩盘式下跌 [8] - 法拍房成为误导源头,2025年数据显示31%的法拍房存在未披露的高额欠费,平均每套隐藏成本达房价的22%,有购房者以360万元拍下房源但最终税费与欠费合计超600万元 [10] - 中介套路如雇人假扮看房客施压房东、挂虚拟低价房源引流、签阴阳合同吃差价等行为频发,这些短期操作为追求佣金却被包装成"楼市遇冷、房东急售"的市场信号 [10] 官方数据与市场结构性分化 - 结合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1月至8月北上广深房价走势相对平稳,北京一手房下跌1.1%,二手房下跌4%,上海一手房上涨3%,二手房下跌2.3%,广州新房微涨0.02%,二手房下跌3.8%,深圳新房上涨0.9%,二手房下跌2.1% [13] - 整体一手房价格基本稳定,二手房跌幅多在5%以内,远未达到短视频中"40%跌幅"或"全面腰斩"的程度 [13] - 部分购房者有"房价跌了20%至30%"的强烈体感,核心原因在于楼市的"结构性分化",市场已从普涨时代进入分化时代,内环内房龄10年以内、配套完善的次新房价格坚挺,而叠加老破小、学区弱化、远郊区等多重不利属性的房源价格下跌20%至30%并不罕见 [13][15] - 这种分化反映楼市逻辑的深层转变,过去20年投资属性主导的"增量扩张"阶段形成"买房必赚"的认知,但当前市场进入居住属性回归的"存量优化"阶段,房龄、地段、配套、户型等因素直接决定房价走势 [16][18] - 短视频抓住公众对"普涨时代"的路径依赖,用部分房子下跌否定整个市场稳定性,忽略楼市从野蛮生长到理性分化的必然趋势 [18] 信息环境与市场趋势思考 - 在流量至上的传播生态中,需警惕"情绪先行"的信息陷阱,短视频核心诉求是吸引注意力而非传递真实信息,常使用极端词汇和夸张案例激发焦虑或贪婪情绪 [20] - 楼市"分化"是长期逻辑,从国际经验看,成熟市场的核心城市核心区域房产因稀缺性强和配套完善能保持稳定,而远郊区、非核心地段房产更易受市场波动影响 [20][22] - 刚需购房者应聚焦自身需求,自住需关注通勤、教育、医疗等实际配套,投资则需避免买入房龄过长、配套薄弱的房产 [22] - 需正视"有效需求"的真实状况,北上广深房价收入比普遍在15倍至40倍,年轻人需工作数十年才能负担一套房,且就业压力增大,许多购房意愿难以转化为购买能力,租房成为更多年轻人的选择 [22] - 信息传播者包括自媒体博主和房产中介应意识到楼市信息的特殊性,它不仅影响个人投资,更关乎家庭决策与市场稳定,刻意造假和夸大其词的行为长期会破坏自身信誉并扰乱市场秩序 [24] - 市场正处于从普涨狂欢到理性分化的关键转型期,坚持用数据说话和逻辑分析能穿透虚假信息与认知偏差,看到市场的真实面貌 [26]
九家房企激战三小时 中建智地溢价近40%摘得太阳宫地块
中国经营报· 2025-10-01 07:21
9月30日,备受关注的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地块迎来土拍,9家品牌房企经过近3小时激烈角逐,最终中 建智地以39.18%溢价率竞得。 据悉,该地块为朝阳区太阳宫新区D区土地一级开发项目CY00-0215-0627地块前期吸引中建智地、城建 发展、懋源地产、招商、保利、建发、中海、京投发展和金隅等一众企业参与竞拍。 根据出让信息,地块占地面积1.94万平方米,地上建筑规模5.06万平方米,容积率2.6,控高80米,起拍 价31亿元。 地块位于北三环和四环之间,朝阳区太阳宫乡,紧邻10号线和17号线换乘太阳宫站,是近年来北京城六 区范围内极为稀缺的住宅用地,规划中更要求地下空间与地铁站厅直接连通,实现"出小区即进地铁"的 高效通勤体验。 目前周边配套成熟,西侧紧邻凯德MALL大型商业综合体,步行可达太阳宫公园,并享有人大附中朝阳 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据中指研究院土地市场研究负责人张凯介绍,该地块在规划阶段进行了优化调整,容积率由最初的3.0 下调至2.6,建筑高度控制在80米,有助于提升居住舒适度。地块占地面积约1.94公顷,规划建筑面积 5.04万平方米,土地性质为纯住宅用地,内含少量商业配套。 地块前期在线上报 ...
楼市真实写照:不动产,真的成为“不动”产
搜狐财经· 2025-09-15 19:18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现在的房子,好像越来越像"传家宝"。 不是因为值钱,而是因为,真的很难流动。 一句话概括:不动产,真的成为"不动"产。 这两年土地市场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现象: 一二线热门地块抢破头,三四线的土地,底价都没有人要。有的地块甚至在开拍前夜突然"撤档",连上场的机会都没有。 但这背后,真正的玩家已经变了。 还记得以前土拍市场上频频举牌的民企吗? 如今几乎看不到它们的身影。 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城投公司和国企。 2025年上半年,拿地金额前十的企业里,八家是"国家队"。 它们托住市场,但也接住大量本来可能流拍的土地。 数据显示,2021年到2024年,城投拿地金额接近8万亿元。 如果按一半还没开工来算,就有近四万亿的土地,只是静静地"躺"在那。 意味着什么?这些土地,本质就是隐形库存,如果有一天它们被开发的话,随时可能变成新房涌向市场。 但问题在于,很多地方面临的现实:开发了,也未必卖得动。 因此,最近出台了一项特殊操作: 用专项债收储土地。 简单说,就是政府借钱,把城投手里动不了的土地,再买回来。 已经有不少地方开始行动,全国拟收储的土地总金额超4000亿元,其中七成是从城投手里回收。 看出来了吗 ...
王石预言再次成真?不出意外的话,2025年下半年,房地产将迎来“重大转变”
搜狐财经· 2025-09-06 01:03
时间来到2018年,房地产市场又是一派火热,老王这次在内部开会只写了三个大字:"活下去"。 那时候不少人觉得这话说得真不吉利,同行没准还偷偷笑他怂。 谁想得到,没多长时间调控一波接一波,疫情也突然冒出来,不少冲得太猛、债台高筑的房企,真的就没能"活下去"。 而万科,又靠着这份谨慎,喘过了气。 2007年的时候,楼市热得简直像疯了一样,所有人都在抢房,眼里根本容不下别的。 那时候万科的老板王石偏偏跑出来说:楼市快到拐点了。 当时,有很多人都觉得这人是不是疯了? 结果才过一年,金融海啸扑过来,房价说跌就跌,一片惨淡。 只有万科,因为提前缩了手,摔得没有别人那么惨。 如今王石又开口谈楼市了。前两次都被他说中,这次还能准吗? 综合他这一两年的发言,能看出来,他觉得有个根本性的转变正在发生。 不是说明天房价就崩,也不是马上要反弹,而是过去二三十年推动楼市一路狂奔的基本逻辑,已经彻底变了。 早些年靠的是啥?城镇化飞快推进、人口红利明显、经济高速跑、货币政策松,再加上地方ZF依赖卖地挣钱。 这几招一起上,房价只能往上窜,"买到就是赚到"简直成了全民共识。 但现在呢? 更别提"房住不炒"一次次被拎出来强调,调控政策反反复复都 ...
百强房企8月业绩超三成环比增长
36氪· 2025-09-01 10:18
百强房企8月销售业绩 - 2025年8月TOP100房企销售操盘金额为2070.4亿元,环比下降1.9%,同比下降17.6%,同比降幅较上月收窄6.7个百分点 [1][2] - 前8月累计销售操盘金额为20708.8亿元,同比下降13.1%,降幅较前7月扩大0.6个百分点 [5] - 8月业绩环比增长的百强房企占比达33%,其中21家房企环比增幅超30%,包括绿城中国、中海地产、华发股份等头部企业 [1][5] 梯队门槛与规模变化 - 各梯队销售门槛均降至近年最低水平:TOP10门槛为560.6亿元(同比降4.3%),TOP30门槛149.2亿元(同比降5.9%),TOP50门槛89.1亿元(同比降9%),TOP100门槛35.1亿元(同比降23.8%) [8] - 与2021年高点相比,TOP10前8月销售门槛下降超七成(1922亿元→560.6亿元) [8] - 仅TOP21-30梯队累计销售降幅相对较小(同比降8.7%),其余梯队降幅均超10% [11] 城市楼市表现分化 - 8月30个监测城市新房成交753万平方米,环比降12%,同比降17%;前8月累计成交7869万平方米,同比微降3% [14] - 一线城市成交量125万平方米,环比降20%,同比降26%;北京放松限购后成交环比仍降8%,上海政策效果未显现 [15] - 二三线城市合计成交628万平方米,环比降11%,同比降16%;杭州、武汉、合肥等核心城市同环比齐增,厦门、佛山等城市同比跌幅显著 [15] 头部房企排名与业绩 - 操盘金额TOP3房企:绿城中国(195亿元)、招商蛇口(185.17亿元)、中海地产(177.7亿元) [17] - 全口径销售TOP3房企:招商蛇口(195亿元)、中海地产(183亿元)、保利发展(180.2亿元) [21] - 权益金额TOP3房企:中海地产(168.8亿元)、保利发展(142亿元)、招商蛇口(127亿元) [25] 市场趋势与展望 - "金九"期间房企预计加大推盘和折扣力度,叠加核心城市政策利好(如京沪限购放松),新房成交或低位回升 [1][16] - 市场分化持续加剧:核心一二线城市(京沪深杭蓉)热度维持高位,武汉、南京等二线城市呈弱复苏态势 [16][17] - 高得房率产品需具备核心区位、优质配套、价格实惠和产品力佳等复合优势才可能热销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