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氢能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大冶市2.75亿氢车大单背后
势银能链· 2025-07-22 11:39
大冶市氢能产业布局 - 大冶市计划采购294辆氢能车辆及机械 包括20辆9T自卸车 228辆31T自卸车 18辆氢能装载机 28辆氢能挖掘机 项目最高限价2.75亿元 [2] - 大冶市加快推进以氢能为主攻方向的未来产业发展 构建制氢 储氢 加氢 用氢的完整氢能源产业链 推动城市向"全国清洁能源低碳应用示范基地"转型 [2] 氢能基础设施建设 - 大冶岩洞储氢巷道项目进入全面进洞施工阶段 将成为中国首个岩洞地质体储氢项目 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 巷道总长度92米 储氢库段采用圆柱形球罐状结构 全长30米 [3] - 大冶东综合能源站是黄石市第一座集加氢 加油 充电和综合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能源站 可为氢能公交及社会车辆提供补能服务 [4] 氢能应用落地 - 12辆配套武汉众宇动力燃料电池系统的氢能源公交车投入运营 是湖北省首条县域氢能公交线路 氢气加注仅需10分钟 氢气来源于姜桥绿氢工厂 [3] - 氢能车辆采购招标将为氢能产业生态的进一步成熟注入新动力 [4] 核心技术产业布局 - 氢璞创能大冶项目正式落户 总投资3亿元 重点围绕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生产 打造产业集群 一期项目投产后三年内预计累计实现销售额不低于3亿元 [4] - 大冶市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终端应用落地 再到核心技术产业布局 逐步构建完善的氢能产业生态 [4]
供需两端支撑 铂金价格年内涨超五成
证券日报· 2025-07-22 00:29
本报记者 丁蓉 今年以来,被称为"黄金平替"的铂金,价格涨幅显著。7月21日,上海黄金交易所铂金现货(Pt9995)最新报价为342.02元/ 克,较2024年末的223.77元/克上涨52.84%。 数字经济学者、广州壹通数字技术公司首席公关官罗富国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铂金价格在历经多年低 迷后今年大幅上涨,主因是供应收缩。过去几年上游矿山整体资本开支减少,今年全球矿产铂金预计同比减产。长远来看,需 求端,铂金作为氢燃料电池的催化剂材料之一,氢能产业发展有望拉动铂金需求,具体需观察产业落地进程。"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表示:"工业领域,氢能产业作为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各国都在加大政策支持 与投入。铂在氢燃料电池催化剂成本中占比约一半,随着国内氢能产业发展,长远来看,对铂金的需求也会大幅增加。在首饰 消费领域,黄金价格高企背景下,铂金的替代效应增强。年轻一代消费者更加注重首饰的个性化和性价比,铂金的色泽和相对 较低的价格可能会吸引更多人选择铂金首饰。" 深圳水贝珠宝批发市场批发商李先生向记者表示:"近期,不少金店老板和个人消费者来市场购买铂金,铂金饰品关注度 出现一定程度升温。 ...
跨越储运“最后一公里” 氢能产业蓄势腾飞
证券日报· 2025-07-22 00:29
氢能产业发展现状 - 全球最大规模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在吉林松原建设中,计划2024年9-10月投产 [1] - 全球最大规模绿氢制绿色甲醇项目在内蒙古兴安盟持续推进 [1] - 氢能兼具能源载体与工业原料双重属性,正成为传统能源转型的关键 [1] - 多家A股上市公司从技术创新、产业协同角度布局氢能产业 [1] 政策支持与资本动向 - 国家能源局2024年6月启动能源领域氢能试点工作,推进全链条发展 [2] - 福建发布2025-2035年氢能产业创新发展长期规划 [2] - 武汉发布2025-2027年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 [2] - 中集安瑞科与江苏中纯氢能签署战略协议,推动绿氢制备与应用示范项目 [3] - 京城机电旗下天海氢能拟通过产权交易所引入投资者 [3] - 中国石化资本2024年6月和7月两次投资海德氢能 [3] 制氢技术与产能发展 - 2024年全国新建35个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新增年产能4.8万吨,同比增长62% [4] - 电解水制氢技术包括碱性、PEM、AEM和SOEC等多种路线并行发展 [4] - 隆基氢能研发团队超100人,年研发投入超5000万元,占营收20%,拥有177件专利 [4] - PEM制氢技术适用于离网制氢、制氢-加氢一体化等特定场景 [4] 储运与商业化挑战 - 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管道项目(乌兰察布至京津冀)内蒙古段获批 [5][6] - 液氢槽车运输成本8-10元/公斤,管道运输可大幅降低成本 [7] - 绿氢项目投资规模大,下游消纳不足,项目内部收益率普遍较低 [7] - 行业需在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基础设施等方面协同突破 [7] 行业发展建议 - 上下游企业应针对特定用氢场景联动落地项目 [7] - 需政策引导、市场驱动和技术创新协同推动产业化落地 [7]
江苏神通(002438) - 2025年7月16日—7月17日调研活动附件之投资者调研会议记录
2025-07-20 13:46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时间为 2025 年 7 月 16 日 - 7 月 17 日,现场和电话调研时间分别为 7 月 16 日下午 14:00 - 15:00、15:30 - 16:30、7 月 17 日下午 16:00 - 16:30 [2][18] - 会议地点为公司会议室 [2] - 会议由公司副总裁兼董秘章其强、中金公司和摩根大通主持,记录人为陈鸣迪,出席人数 15 名 [2][5] 产品替换周期 - 核电阀门设计使用寿命 60 年,但海水系统阀门需预防性检修维护和更换 [3] - 冶金阀门在钢厂煤气管路一般每 2 至 3 年需维修更换易损件 [3] - 化工阀门在恶劣工况下需定期维护、更换 [3] 核电产品相关 - 核级产品分核一级、核二级和核三级,主要部署于核岛反应堆厂房内,用于反应堆蒸汽隔离、冷却水输送与流量控制等 [4] - 为单个核电机组提供的各类阀门产品订单价值超 8000 万元,全资子公司无锡法兰在单个核电机组提供的核电法兰及锻件订单超 2000 万元 [5][6] - 核级阀门认证一般周期约需两年左右 [8] - 核级蝶阀、核级球阀等产品技术有优势,近十年核电建设项目阀门设备招标优势明显,在线运行各类核电阀门超十五万台 [9] - 我国核电阀门国产化率达 85% - 90%,公司积极把握机遇提升占有率 [17] - 核电订单接单后第二、三年分批交货,收入确认周期通常为 2 - 3 年 [15] - 存量机组扩容和老化机组备件需求释放,核电备件市场将带来收入增量 [16] 其他业务领域 - 海工产品参与 FPSO、FLNG、海洋石油平台等海工项目,现有产能可满足订单需求 [10] - 子公司神通新能源专注 35 - 105MPa 高压氢阀门,覆盖氢能产业链各环节,70MPa 组合减压阀达国际领先水平,部分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12] - 子公司瑞帆节能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为钢铁企业煤气回收利用与节能改造,与钢厂按比例分享收益 5 至 8 年 [14]
吕梁:“氢”装上阵逐绿新赛道
搜狐财经· 2025-07-20 11:18
吕梁氢能产业发展战略 - 吕梁市将氢能产业列为"985"重点产业链 出台15条支持措施并设立每年至少1亿元专项资金 [2] - 制定《吕梁市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2-2035)》 目标2030年制氢能力50万吨以上 氢能汽车保有量3万辆 产业链总产值超1000亿元 [2] - 氢能产业实现从"破题开局"到"全面开花"的转变 为能源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 吕梁氢能产业资源优势 - 拥有1.6亿吨煤炭 3800万吨焦化 35亿立方米非常规天然气产能 283兆瓦新能源装机 具备四种制氢方式资源优势 [3] - 每公斤高纯氢成本仅8-10元 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3] - 鹏飞集团已投运300辆氢能重卡 总行驶里程4000万公里 累计减碳2.6万吨 [3] 氢能应用场景拓展 - 市区首条氢能公交示范线投用 5辆公交车加氢10分钟续航300公里 全程无碳排放 [4] - 孝义市投放500辆氢能共享单车 采用雅迪车身和氢航燃料电池系统 续航50公里以上 [4] - 获批加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广东城市群 是山西唯一入选城市 [4] 氢能产业基础设施 - 已形成7.6万吨制氢产能 11座加氢站建成投用 [5] - 正在推进年产30万辆氢燃料电池车辆及配套核心零部件生产线 1万台电堆及配套膜电极项目 [5] - 作为广东城市群新成员 为全国产业链协同提供新借鉴 [5]
身家暴跌253亿,“煤老板”姚俊良失守山西首富
创业家· 2025-07-19 17:43
核心观点 - 姚俊良家族财富大幅缩水,从2022年的329.1亿元降至2025年的76亿元,缩水253.1亿元,失去山西首富地位[6][7] - 美锦能源经营状况恶化,营收从2022年246亿元连续两年下滑至2024年190.31亿元,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1.43亿元[15][16] - 氢能业务尚未成为支柱,2024年营收占比仅4.16%,煤焦化行业仍占95.84%[15] - 公司面临焦炭价格下跌、成本压力、库存激增等多重挑战,毛利率从2021年30.25%暴跌至2025年Q1的0.14%[16][20] 财富缩水与排名变化 - 2025年姚俊良家族身家76亿元,位列《新财富500创富榜》第447名,山西富豪排名第三[6] - 2024年起被永泰能源王广西/郭天舒夫妇和锦波生物杨霞超越,结束连续7年山西首富地位[6] - 家族持有美锦能源37.15%股份,对应市值约71.65亿元(按192.87亿元总市值计算)[7] - 自借壳上市累计分红19.58亿元,但2022年起连续未分红[8] 公司发展历程 - 1981年姚巨货贷款1.6万元买旧车跑运输起家,1983年转型煤炭加工[10] - 1985年设立山西首家民营焦炭铁运站实现第一次飞跃[11] - 2007年借壳天宇电气上市,成为全国最大独立商品焦和炼焦煤生产商之一[11][12] - 2014年姚巨货去世后由二代姚俊良和三代姚锦龙接班,形成"煤-焦-气-化-氢"一体化产业链[12] 经营与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190.31亿元,较2022年峰值下降22.6%[15] - 归母净利润从2021年25.41亿元暴跌至2024年亏损11.43亿元[15][16] - 2024年焦炭库存量同比暴增497.62%,主因钢材需求萎缩和运输瓶颈[17][18] - 氢能业务推广4000台燃料电池汽车,但受补贴退坡和资金压力影响产量下降89.14%[19] 行业与业务结构 - 煤焦化行业贡献95.84%营收,氢能仅占4.16%[15] - 拥有630万吨/年核准产能的四大煤矿,焦炭价格2024年"跌多涨少"[12][16] - 氢能车辆累计运营2亿公里,减排20万吨,但面临气源不足和基础设施滞后[13][19]
美锦能源上半年预亏逾4.8亿元 氢能业务遇成长阵痛
中国经营报· 2025-07-19 04:21
业绩预告与亏损原因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4 8亿元~7亿元,上年同期亏损6 83亿元,扣非净利润预计亏损4 9亿元~7 1亿元,上年同期亏损6 94亿元 [2] - 业绩亏损主因系煤炭、焦炭价格整体呈下行趋势,导致主要产品毛利率承压 [2] - 2022年净利润为22 09亿元,2023年骤降至2 89亿元,2024年亏损11 43亿元,同比下滑495 31%,营收从2022年246亿元降至2024年190 31亿元 [2] 焦化主业分析 - 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独立商品焦和炼焦煤生产商之一,2024年煤焦化业务营收占比95 84% [2][3] - 2025年上半年山西准一级干熄焦出厂价累计下降460元/吨(降幅27 3%),同比降845元/吨(降幅40 82%) [3] - 焦炭价格下滑原因:焦煤价格同比下滑44 87%,焦炭供强需弱矛盾明显,钢铁行业需求偏弱 [3][4] - 2024年焦炭在产产能达895万吨/年,贵州二期200万吨/年项目计划2025年投产,投产后总产能将达1095万吨/年 [4] 氢能业务发展 - 公司2017年布局氢能产业,构建"制氢—储运—加注—应用"全链条生态,2024年氢能业务收入占比仅4 16% [2][5] - 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3591辆,安全运营里程1 6亿公里,减排二氧化碳16 8万吨,子公司飞驰科技2024年市占率18% [5] - 2024年商用车产量208台,销量634台,销售收入7 92亿元,飞驰科技和青岛美锦分别亏损1 05亿元和0 72亿元 [6] - "美锦氢能总部基地一期"项目延期至2026年6月,累计投入募集资金32 80亿元,延期主因设计调整、施工滞后等 [6][7] 行业与市场动态 - IEA预测2025年全球煤炭价格将下跌27%,新能源替代加速压缩传统业务利润空间 [3] - 分析师预计2025年下半年焦炭价格或稳中偏强,但上行幅度有限,转折点或在8月中旬 [4]
日本人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当救命稻草的氢能,中国已经碾压式超越
新浪财经· 2025-07-17 01:14
氢能产业专利竞争力 - 全球2013-2022年氢能产业专利申请量约18万件 中国在制造、储存、运输、供应四个领域综合实力排名首位 [3] - 2020年后中国专利申请量每年达日本两倍规模 超越主因是2020年9月提出碳达峰目标指引方向 [3] - 中国电解槽制造能力占全球60% 绿氢产量将达10-20万吨 已超越原定目标 [7] 生产成本与技术优势 - 中国氢能设备成本仅为欧洲1/4 因设备大型化提升效率降低综合成本 [5] - 电解槽等关键设备专利技术提升 推动生产水平和效率大幅提高 [5] - 西方因通胀压力氢气生产趋停 与中国拉开差距 [5] 市场需求差异 - 日本氢能需求集中在燃料电池汽车 市场规模有限导致企业投入不足 [9] - 中国工业领域氢气需求更大 钢铁化工等行业能源转型推高需求 2030年需求量将达4000万吨 [14][16][17] - 中国可再生氢气供给能力2030年将达770万吨 本世纪中叶70%氢气来自可再生能源 [19] 氢能源汽车发展对比 - 日本13年投入4600亿日元发展氢能汽车 但2023年销量仅8283辆 远低于20万辆目标 [21][25] - 中国2022年氢能汽车保有量1.37万辆占全球19% 2023年目标达5万辆 [26][29] - 中国侧重商用车发展 2022年卡车占比52% 公交车占比40% [28] 加氢站建设策略 - 日本加氢站不足200个 远低于2030年900个目标 建设速度滞后 [35] - 中国采用精准布局策略 优先在商用车固定路线建设加氢站 降低前期成本 [30][32] - 已建成重庆-钦州港1150公里"氢走廊" 设4座加氢站支持重卡运营 [37][38]
燃料电池销量阶段性放缓,氢能产业战略持续推进
长江证券· 2025-07-14 13: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丨维持 [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氢能产业发展进入瓶颈期引发质疑,但国家政策支持且大项目落地,头部企业积极上市,产业仍处快速发展中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氢能产业发展战略持续推进 - 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及氢能,新能源法落地后多项细节鼓励政策出台,2025年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氢能试点通知,涉及“制储输用”全链条 [11][15][16] - 2025年1 - 6月氢燃料电池车产量1364辆,同比下滑47.7%,销量1373辆,同比下滑46.8%;2025年1 - 5月燃料电池商用车上险量下滑35.0%至1366辆,车辆装机总规模185.8MW,同比下滑15.5%,产销不及预期主要因产业链应用不完善 [11][28][35] 氢能重大项目不断落地 - 绿氢纯氢管道内蒙古段获批复,预计开工建设,建成后将降低绿氢运输成本,促进绿氢消纳,助力华北区域氢能全产业链建设 [6][42][43] - 7月8日我国规模最大的绿色氢氨一体化项目在内蒙古赤峰正式投产,标志绿色氢氨产业迈入规模化商业运营新阶段,一期年产绿色合成氨32万吨,三期投产后总产能将达152万吨 [6][45] 东岳未来材料及鸿基创能提交科创板及港股上市申请 - 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申请获受理,彰显监管层对氢能材料赛道的认可,募投项目围绕主要业务及核心技术,投产后将降低高端产品成本,加深产业链整合 [49] - 鸿基创能在港交所提交上市材料,是全球领先的独立膜电极供货商,若成功上市将成为领先上市的氢能材料公司,未来材料及鸿基创能IPO闯关意味着头部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巩固竞争优势,标志行业逐渐成熟 [49][50]
从东方盛会到全球坐标——一枚纪念章背后的产业崛起史
期货日报网· 2025-07-14 12:35
上海铂金周发展历程 - 首届上海铂金周于2021年6月在陆家嘴启幕,吸引780人参会、线上触达4万人次,填补亚太地区铂族金属顶级盛会空白 [3] - 2023年第三届峰会吸引全球37家展商、500名代表参会,线上观看突破77万人次,南非驻沪总领事指出中国"双碳"目标将为南非铂族金属采矿业带来巨大机遇 [4] - 2024年第四届峰会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近百名海外业内人士参与,中国铂金进口量占全球41%,地面库存超80%,成为全球供需"稳定器" [5] - 2025年第五届峰会举办14场主旨演讲、4场圆桌论坛、2场创新发布,广州期货交易所推出全球首创铂钯期货海绵交割方案 [7][11] 中国铂族金属产业地位 - 中国铂族金属储量仅占全球0.14%但支撑全球40%消费需求,现货溢价率长期高达8%以上 [2] - 2025年中国铂条和铂币需求超7吨同比增长21%,全球铂金金条金币需求占比从2019年11%跃升至64% [12] - 中国氢能年需求量占全球29%,绿氢产能扩张速度全球领先,铂族金属成为氢燃料电池汽车核心催化剂 [14] - 上海铂金周已形成与伦敦、纽约鼎立的"世界铂金第三极",吸引英美铂业、庄信万丰、花旗银行等全球产业链龙头参与 [6][10] 产业创新与合作 - 中国工艺集团与WPIC达成战略合作,将在资源协同、工艺升级、标准共建等领域深度合作,并联合发起铂金文创设计大赛 [15] - 广州期货交易所创新推出铂钯期货方案,允许铂金海绵交割,打破伦敦百年交易规则 [7] - 英美资源集团联合主办科技论坛导入研发资源,日本大阪交易所、CME等参与衍生品研讨 [7] - 纪念章设计融合镜面、哑光、立体雕琢等多元工艺,象征中国从"规则接受者"蜕变为"标准制定者" [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