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创新
搜索文档
农发种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9.16亿元 同比增长47.86%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3 11:38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29.16亿元 同比增长47.8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03.76万元 同比增长14.13%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858.03万元 同比增长84.52% [1] 研发创新 - 共有8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登记 [1] - 5个经营品种和1个自主选育品种入选2025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 [1] - 开展自主及合作研发项目53项 [1] - 牵头3个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及农业农村部国家育种联合攻关任务进展顺利 [1] 业务板块运营 - 种子业务依托优势新品种全力拓展市场渠道 [2] - 农药业务主要产品销量同比增长并通过工艺改造实现降本增效 [2] - 化肥贸易深化与国外钾肥供应商合作并稳定复合肥与特种肥经营规模 [2] - 海外业务HC-021C品种成为巴基斯坦第一大双低油菜单品 [2] - 中标商务部援厄立特里亚第四期农业技术援助项目实施单位 [2] 战略发展 - 专用品种粮业务发展势头良好 有效带动种子业务发展 [2] - 围绕"优品种 提品质 创品牌 拓市场"经营思路推进业务 [2]
江苏5年统筹林业专项资金1.3亿元
新华日报· 2025-08-21 06:29
财政资金支持 - 近5年江苏统筹中央和省级林业专项资金1.3亿元支持林草种苗事业发展 [1] - 常熟市蔷薇属种质资源建设项目获得80万元林木良种培育资金 [1] - 江苏水木农景股份有限公司获得44万元苗木补贴 [1] 企业运营与成果 - 苏州市华冠园创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月季品种年均线上销售额超5000万元 [1] - 企业自主培育品种在蔷薇属资源开发与商业化育种领域位居全国前列 [1] - 江苏水木农景股份有限公司专注薄壳山核桃开发 含油率高品质优 [1] 产业规模与资源建设 - 中央及省级财政年均安排林木良种补贴资金约2600万元 [2] - 支持建设省级以上林木良种基地和种质资源55处 总面积约3万亩 [2] - 累计选育新品种及良种400余个 收集保存林草种质资源5万余份 [2] 产能与社会效益 - 年均培育良种苗木超500万株 提供农村临时用工5万余个 [2] - 2024年免费供应薄壳山核桃和杨树良种壮苗34万株 惠及林农3000余人 [1] - 支持建设省级苗木特色镇及特色村共112个 [2]
种子产业强劲发力 敦煌种业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3.43%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15 15:43
财务表现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8亿元,同比增长21.63%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45.4万元,同比增长73.43% [1] - 种子产业贡献营业收入5.73亿元,同比增长35.02% [2] - 种子产业实现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66.01% [2] - 食品贸易产业实现营业收入9625.11万元,净利润526.96万元 [3] 业务板块分析 - 种子产业通过调整销售策略和精准市场定位实现自有品种销售稳步增长 [2] - 食品贸易产业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导致番茄酱等主要产品出口受阻及市场价格下滑 [2] - 食品贸易产业通过强化成本控制和拓展销售渠道保持基本经营稳定 [3] 行业环境与政策 - 2024-2025年国内玉米种子供需比达175%,市场供应量远超需求导致竞争加剧 [2] - 国家政策将农业新品种培育列为十大重点领域之首,并强化种业自主创新 [4] - 政策明确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企业将获得资源整合和市场准入支持 [4] 研发与创新 - 公司建成覆盖全国玉米主产区的"一院六站"商业化育种体系 [5] - 种质资源库面积达1900m²,保存玉米种质资源9.85万份 [5] - 开发生物育种实验室和单倍体育种平台,实现科研育种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5] - 现有45个玉米新品种通过国家及省级审定,其中"敦玉49"入选国家优良品种推广目录 [5] 战略规划 - 公司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以提升育种水平 [6] - 通过制定精准营销策略提升市场份额,探索种业链式发展模式 [5][6]
解锁“芯片”密码 我国种业创新迈出坚实步伐
新华社· 2025-08-14 10:33
玉米新品种创新与推广 - 中玉303玉米品种具有耐盐碱、耐干旱、抗病抗倒伏特性 亩产比以往多300-400斤 [1] - 中玉303通过国家审定并推广1475万亩 2023年在山东盐碱中低产田实现亩产1077.5公斤 [2] - 我国玉米育种突破茎腐病等关键技术瓶颈 解决高温干旱和病害对产量的影响 [1][2] 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 开展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 发掘河套大耳猪、樟木牛等新品种 [3] - 国家种质资源基因型鉴定比例超60% 表型鉴定比例超30% 为AI育种提供数据支撑 [4] - 建设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化平台 实现高效资源共享 [4] 种业政策支持体系 - 2021年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 将种源安全提升至国家安全战略高度 [3] - 2022年建立国家育种联合攻关机制 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3] - 建立部省联动、科企协同机制 促进育种创新资源整合共享 [3] 主要作物育种成果 - 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占比超过95% 小麦新品种扬麦53高抗赤霉病 [6] - 水稻新品种玮两优2268实现增产7.7% 玉米新品种东科1188、中单1130耐密植宜机收 [6] - 基因编辑高油酸大豆获安全证书 国产西蓝花品种市占率从5%升至37.5% [6] 畜禽水产育种突破 - 国产白羽肉鸡打破100%进口依赖 三个主要品种市场占有率超25% [6] - 自主培育15个南美白对虾新品种 市场占有率超过30% [6] - 良种中国芯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丰富人民群众餐桌品种 [6]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解锁“芯片”密码 我国种业创新迈出坚实步伐
新华社· 2025-08-13 21:22
种业创新发展 - 玉米新品种"中玉303"具备耐盐碱 耐干旱 抗病抗倒伏特性 2021年种植以来每亩地产量比以往多出三四百斤[1] - "中玉303"2020年通过河南省和黄淮海夏玉米区国家审定 2023年扩展至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区和西北春玉米区国家审定[3] - 近三年"中玉303"累计推广种植1475万亩 2023年在山东乐陵盐碱中低产田创造亩产1077.5公斤记录[3] 种质资源体系建设 - 2021年启动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 规模与覆盖范围创历史之最 发掘河套大耳猪 樟木牛等新品种[4] - 国家农作物 畜禽和水产养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加速建立健全 资源基因型鉴定比例超60% 表型鉴定比例超30%[4][5] - 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化平台将于2024年内上线 促进资源共享效率提升[5] 种业振兴政策支持 - 2021年7月《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审议通过 将种源安全提升至国家安全战略高度[4] - 2022年8月国家育种联合攻关总体方案印发 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种业创新体系[4] - 政策推动下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占比超过95% 涵盖小麦 水稻 玉米等多品类[6] 生物育种技术突破 - 基因编辑高油酸大豆获生产应用安全证书 国产西蓝花品种市场占有率从5%跃升至37.5%[6] - 白羽肉鸡品种"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打破100%进口依赖 市场占有率超25%[6] - 自主培育的15个南美白对虾新品种市场占有率超过30% 实现种源自主可控[6]
保护育种创新让“仿种子”无处遁形
经济日报· 2025-07-26 09:11
植物新品种保护的重要性 - 植物新品种权是种业创新发展的基石,直接影响行业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1] - 保护植物新品种权可鼓励育种创新、保障经济利益,推动种子工程建设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1] - 植物新品种是国际农业竞争的核心要素,保护可破解种子"卡脖子"难题并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动能 [2] 政策与法律支持 - 国务院审议通过《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修订草案)》,扩大保护范围、延长保护期限并完善侵权赔偿制度 [1] - 国家构建现代种业创新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监管,为行业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1] - 通过财政激励、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2] 行业创新成果 - 新品种选育成果显著,涌现大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农作物新品种,支撑粮食安全 [1] - 种业企业研发投入增加,创新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 [1] - 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创新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2] 技术支持与数据平台 - 利用分子标记、基因测序等技术提高品种鉴定准确性,为确权和维权提供科学依据 [3] - 搭建植物新品种DNA指纹数据库,整合全流程信息实现共享互通 [3] - 数据平台帮助育种者查询信息、执法部门掌握侵权线索、公众增强保护意识 [3] 执法与维权机制 - 推动多部门联合执法,针对种子交易市场、电商平台开展专项整治打击侵权行为 [3] - 完善纠纷调解和仲裁机制,降低维权成本并保障权利人合法权益 [3]
陕西省农作物种子繁育加工基地建成
陕西日报· 2025-07-15 07:12
行业动态 - 陕西省农作物种子繁育加工基地建成 该基地是西北地区现代化程度较高、配套设施齐全的大型种业基础设施 仓储容量6000吨 种子年加工量可达4万吨 [1] - 基地占地面积53.75亩 包括育种创新体系、良种繁育及加工仓储体系、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体系、智慧种业与智慧物流管理体系四大板块 [1] - 基地集成"风、重、色、形"四维分选技术与智能化、自动化管控系统 15分钟完成种子精选、分级、烘干和包装 [1] 公司战略 - 陕西省种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该基地 公司是陕西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种业板块二级企业 [1] - 公司将联合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单倍体育种实验室、分子检测分析实验室等多领域专业化育种实验室 [2] - 公司计划打造农业农村部生物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 [2] 行业影响 - 基地建成投用将助力杨凌示范区打造旱区"种业硅谷" 提升陕西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推广速度和种业自主创新能力 [1] -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基地建设关乎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高质量发展 [1] - 公司通过整合科研力量、共享技术资源 为种业创新持续提供智力支撑 [2]
国敬业奉献模范钱前:四十载耕耘,奔跑在种业创新前沿
海南日报· 2025-06-21 09:19
水稻育种技术突破 - 超矮秆新型水稻"小薇"大田试种实现亩产410公斤 [1] - 计划开展五层立体种植试验以进一步提升产量 [1] - 科研团队四十年来系统梳理稻属进化关系并建立遗传变异材料库 [2] - 构建国际首个籼稻近等基因系和粳稻新材料 [2] - 已发表SCI论文343篇并获得50余项专利及新品种权 [2] 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 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平台 [3] - 资源圃具备最强保存能力为育种提供"芯"动力 [3] - 保存近5万份基因功能研究和遗传分析材料 [2] 现代农业技术融合 - 融合传统育种与分子生物学技术 [2] - 将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育种流程 [2] - 建设全流程智慧育种平台实现智能育种转型 [2] 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 主持育成18个品种在南方稻区大面积推广 [2] - 遗传群体材料成为水稻遗传学研究经典工具 [2] - 研究成果为全球20亿人口主粮生产提供支撑 [3] 乡村振兴实践 - 开展特色养殖和农文旅融合项目 [3] - 整合资源技术为乡村发展注入智慧动力 [3] - 科研团队直接参与田间技术指导 [3]
河南全力打造中原农谷2.0版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20 08:45
中原农谷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核心目标 - 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国家级国际化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打造中原农谷2.0版 [1] - 到2027年现代种业发展取得突出成效 全领域种业资源集聚 全要素创新生态优化 全链条产业规模壮大 [1] - 初步建成汇聚一流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农科"芯"城 [1] 生物育种创新高地建设 - 重点打造全种业实验室矩阵 小麦玉米花生芝麻家禽等领域种质创新能力全国领先 [1] - 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10家以上 [1] - 在省外设立分支机构研发中心15家以上 [1] 种业创新人才集聚 - 新引育种业领域院士3名以上 [1] - 引进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50名以上 [1] - 引育种业领域高层次"双能"人才200名以上 培养研究生1000名以上 [1] 优良品种繁育转化 - 在育种亲本创制分子设计育种人工智能育种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1] - 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良新品种200个以上 [1] - 品种转化率达到80%以上 交易额达到5亿元以上 [1] 现代种业产业发展 - 引进国际30强国内20强种业企业10家以上 [2] - 推动河南种业集团部分强项领域进入全国前3强 [2] - 全域种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以上 [2] 农业对外开放合作 - 提升中原农谷国际种业大会影响力 [2] -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2] - 谋划建设海外研发基地中心国际育种创新平台5家以上 [2]
通州主会场期待值拉满!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9月开启
南方农村报· 2025-06-11 17:33
大会概况 - 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主会场设在通州,这是通州连续第三次成为大会举办地[3] - 大会开幕式将于9月11日9:30-10:00举行,预计参会人数800人[4] - 开幕式将进行国际种业合作签约、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重大项目签约、北京种业及科技成果转化签约[5] 活动板块 - 大会设置五大板块:开幕式、"农业中关村"主论坛、科技成果交流体验活动、三大平行论坛、三大专题活动矩阵[3] - 科技成果交流体验活动包括成果展示、直播发布、优新产品品鉴体验三部分,展示200家"北京优农""津农精品""河北优农"品牌新主体[6] - 直播发布环节将遴选100项成果、产品和政策进行发布,多家知名媒体同步直播[6] 论坛安排 - "农业中关村"主论坛聚焦生物育种、合成生物、智慧农业与智能装备三大领域[6] - 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发展论坛包含工作交流、合作签约、科技报告和企业分享4个环节,将开展三地玉米品种联试联审合作签约[7] - 玉米种业及全产业链发展论坛设置开幕式、主题报告、对话交流和项目路演四个环节,发布联合玉米品种展示评价推介结果[8][9] - 农业微生物种业及产业发展论坛讨论微生物种业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10] 专题活动 - 玉米新品种智慧展示评价活动展示400多个品种,占地80余亩,采用新型智慧管理方案[10] - 鲜食玉米优良新品种地展活动收集138个鲜食玉米品种,来自全国28家企业与科研机构[10] - 转基因玉米新性状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场景展示38个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包括12个已审定品种、17个初审通过品种、9个苗头品种[11][12] 参与机构 - 参会嘉宾包括农业农村部、京津冀三地相关部门领导、全球种业巨头、"一带一路"新兴市场代表[4][5] - 企业参与方包括先正达MAP、中国科学院伏羲农场、首农食品集团、中国农科院、中农发集团等[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