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动化
icon
搜索文档
焦虑的贝索斯,决定先裁30000人
36氪· 2025-10-30 10:11
亚马逊在AI竞赛与成本压力下启动史上最大裁员,约3万人,叠加行业失业飙升。AWS增速放缓、应用生态乏力,促使公司以自动化与机器人 重构流程,连中层与HR亦难幸免。AI优先替代中等人才与初级岗位,H-1B群体更陷险境。 一个灰蒙蒙的清晨,在西雅图亚马逊总部附近的咖啡馆里,一位年轻的程序员父亲正抱着尚在襁褓中的孩子,神情恍惚。 他一边轻拍婴儿的背哄睡,一边凝视着手机屏幕上那封措辞谨慎却冰冷的通知邮件,内心五味杂陈。 同一时间的公司会议室里,亚马逊CEO安迪·贾西(Andy Jassy)正面色凝重地向董事会展示一系列数字和图表:亚马逊将启动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裁员, 削减约30000名企业员工,包括中国国内员工。 裁员人群也不是想象中的主要面向仓库蓝领工人,而是以办公室白领为主。 亚马逊总部,球型餐厅 几小时前,他收到了亚马逊的内部邮件通知:他所效力的团队将被裁员。 短短一夜之间,这家全球科技巨头的裁员消息引爆行业。 据追踪科技行业失业数据的网站Layoffs.fyi统计,今年截至前天整个科技行业被裁员工约为98000人; 而随着亚马逊这一纸通知,「2025年度被裁科技员工」的计数器瞬间飙升到了128000人以上。 ...
确认了!开始大裁员,3万人面临失业
新浪财经· 2025-10-30 07:22
亚马逊裁员计划 - 公司计划自10月29日周二起裁减多达3万个企业岗位 [1] - 此次裁员占公司全球员工总数154万的很小部分,但占其35万企业岗位员工数的10% [1] - 这是公司自2022年底裁员约2.7万人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裁员 [1] 行业裁员背景 - 2024年初以来已有216家科技公司裁减约9.8万名员工,全年裁员人数达15.3万人 [1] - 微软今年已裁员约1.5万人,Meta上周在其人工智能部门裁减约600个岗位 [1] - 谷歌本月早些时候在其云部门削减100多个设计相关职位,赛富时9月裁减4000名客户支持人员 [1] - 英特尔今年裁员总数达2.2万人,为裁员人数最多的企业 [1] 裁员影响范围与执行 - 新一轮裁员可能影响人力资源部门、设备与服务部门以及运营部门等多个内部部门 [2] - 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可能面临约15%的裁员,成为重灾区 [2] - 受影响团队的管理人员已于本周一接受相关培训,学习如何在周二早上发出通知后与员工沟通 [2] 裁员背后的战略动因 - 裁员举措与公司强劲的财务表现形成对比,第一季度净销售额增长13%,净利润同比飙升229%,第二季度净利润亦实现101%的显著增长 [2] -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促使公司调整战略,加大自动化投入以提升运营效率,计划通过机器人技术替代部分人工岗位 [2] - 首席执行官贾西推进简化公司架构举措,旨在减少管理层级、扁平化组织,解决过度官僚主义问题 [3] - 公司设立匿名投诉热线已收到约1500条反馈,并推动超过450项流程改革 [3] 投资与招聘并行 - 公司宣布将投资超过40亿美元,计划在2026年底前将配送网络规模扩大两倍,重点布局小型城镇及农村地区 [4] - 预计到2025年底,“当日达”和“次日达”服务将覆盖超过4000个小型城镇 [4] - 为应对假日销售高峰,公司计划招聘25万个季节性岗位,规模与过去两年持平 [4] 市场反应与财务日程 - 截至10月28日周一美股收盘,公司股价上涨1.23%,报226.97美元 [5] - 公司计划于10月31日周四公布第三季度财报 [5]
Huron Consulting(HURN)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0-29 06:0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第三季度营收前可报销费用(RVR)达到创纪录的4324亿美元,同比增长168%,其中有机增长102% [19][20] - 第三季度净利润为3040万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171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710万美元和147美元有所增长 [21] - 调整后EBITDA为6740万美元,占RVR的156%,高于去年同期的5490万美元和148% [22] - 调整后净利润为3740万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210美元,同比增长25% [23] - 运营现金流为9380万美元,自由现金流为8530万美元 [28]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DSO)为76天,低于去年同期的86天 [29] - 总债务为611亿美元,净债务为5871亿美元,杠杆率为23倍调整后EBITDA [29][30]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医疗保健部门RVR达到创纪录的2195亿美元,同比增长199%,有机增长186% [4][23][24] - 医疗保健部门运营利润率为309%,高于去年同期的271% [24] - 教育部门RVR达到创纪录的1294亿美元,同比增长69% [9][25] - 教育部门运营利润率为257%,高于去年同期的241% [25] - 商业部门RVR达到创纪录的834亿美元,同比增长266%,主要受收购推动 [12][25] - 商业部门运营利润率为164%,低于去年同期的245%,主要因数字业务占比增加和收购整合影响 [25][26]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医疗保健市场表现强劲,需求广泛,绩效改进、财务咨询和收入周期管理服务是主要增长驱动力 [4][5][24] - 教育市场面临研究资金减少和入学率下降等挑战,但对战略、运营和数字产品的需求稳定 [10][25] - 商业市场战略和财务咨询需求出现拐点,销售转化率在第三季度和10月有所改善 [13][14][45]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通过整合战略、财务咨询和数字产品,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医疗保健项目平均规模有所增加 [7][37] - 积极将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融入各项服务,例如在收入周期管理服务中部署机器学习模型以提升效率 [8][11][65] - 通过收购(如Eclipse Insights、Treliant、Wilson Perumal)增强业务能力,并进一步整合商业产品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12][14][15] - 公司文化被视为关键战略优势,有助于吸引人才和降低人员流失率 [49][50]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医疗保健客户持续面临利润率压力和监管变化,这为公司服务创造了强劲需求环境 [5][7][33] - 教育客户正在应对政策不确定性和财务压力,但数字化转型项目需求旺盛 [10][52] - 尽管宏观环境存在挑战,但公司对实现2025年业绩指引充满信心,并为2026年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3][17][41] - 人工智能相关项目目前占数字业务收入的15%-20%,且这一比例预计将继续增长 [65][66]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更新2025年全年业绩指引,将RVR指引范围收窄至165亿-167亿美元,调整后EBITDA利润率维持在14%-145%,调整后每股收益提高至750-770美元 [16][30] - 第三季度回购约147万股股票,年初至今累计回购金额达1525亿美元 [30] - 医疗保健部门人员数量显著增加,以支持强劲的需求预期 [38][39] - 绩效类收费安排在2025年占比低于2024年,但预计2026年可能回升 [56][57]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医疗保健部门绩效改进业务的驱动因素和可持续性 [32] - 需求强劲源于客户持续的利润率压力,公司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并获得市场认可 [33][34] - 销售渠道处于历史高位,且项目范围扩大,涉及战略、咨询和数字等多个领域 [36][37] - 公司正增加人员配置以支持当前和未来的需求 [38][39] 问题: 对2026年增长前景的展望 [40] - 公司仍处于规划阶段,但当前强劲的需求环境使其对早前投资者日提出的多年增长框架充满信心 [41][42] 问题: 商业部门需求改善的原因 [44] - 战略和财务咨询需求出现拐点,部分得益于市场对重组和转型服务的需求增加,以及新收购公司带来的动能 [45][46] 问题: 公司人员招聘和基础设施能力 [49] - 公司文化有助于降低人员流失和吸引人才,目前对招聘能力充满信心,能够支持增长需求 [49][50] 问题: 教育市场客户决策状态 [51] - 客户决策趋于稳定,更侧重于长期数字化转型,而非短期波动 [51][52] 问题: 管理服务人员吸收和利用率 [53] - 管理服务团队利用率较高,招聘与销售转化紧密相关,且团队文化有助于保持人员稳定 [53][54] 问题: 在重组业务中赢得大型项目的原因 [55] - 公司在债务人方面的交付质量和声誉是赢得大型项目的关键 [55] 问题: 医疗保健绩效类收费安排展望 [56] - 2025年绩效类收费占比低于2024年,但基于下半年销售情况,预计2026年该比例可能回升 [56][57] 问题: 教育部门销售转化和利润率指引 [61][63] - 教育部门第三季度销售转化强劲,第四季度开局良好 [62] - 教育部门全年运营利润率指引维持在23%-25%,未有变化 [63] 问题: 人工智能业务占比和资源情况 [64] - 人工智能相关项目占数字业务(占公司总营收超40%)的15%-20%,且技术融合度将越来越高 [65][66] - 公司现有技术顾问基础良好,向人工智能技术演进相对顺畅 [67] 问题: 教育部门数字化项目类型 [71] - 当前需求主要集中在核心ERP系统(如财务、HCM)实施,为学生信息系统投资奠定基础 [72][73] 问题: 咨询业务利用率及未来展望 [74] - 第三季度利用率下降与为支持增长而进行的人员招聘有关,预计未来几个季度仍有压力,但长期目标是将利用率恢复至高位 [75][76]
Huron Consulting(HURN)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0-29 06:02
Huron Consulting Group (NasdaqGS:HURN) Q3 2025 Earnings Call October 28, 2025 05:00 PM ET Company ParticipantsMark Hussey - CEO and PresidentJohn Kelly - CFOTobey Sommer - Managing DirectorConference Call ParticipantsBill Sutherland - Equity Research Analyst Focused on Healthcare Services and Digital HealthKevin Steinke - Equity Research AnalystAndrew Nicholas - Senior Equity Research AnalystOperatorGood afternoon and welcome to Huron Consulting Group's webcast to discuss financial results for the third qua ...
UPS Stuns Wall Street With Strong Profit and 34K Job Cuts
Youtube· 2025-10-29 04:18
公司战略与执行进展 - 公司正在执行其战略计划 旨在打造一个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蓬勃发展的网络[1] - 公司通过技术应用提高生产力 包括自动化和人工智能[1] - 管理层业绩超出投资者此前较低的预期 第四季度和2026年的市场共识预期可能需要上调[3] 客户结构调整 - 公司正处于为期六个季度的亚马逊业务缩减计划的第三季度 计划逐步减少该业务[2] - 缩减亚马逊业务的原因是此类业务利润率较低且包裹收益较低[2] - 公司并非完全放弃亚马逊业务 其退货业务对公司而言仍是优质业务[2] 成本削减与效率提升举措 - 公司计划通过裁员等措施实现总计35亿美元的成本节约目标 目前已实现约22亿美元[4] - 公司通过提供提前退休方案削减司机岗位 相关成本低于8000万美元 预计一年内收回成本[5] - 公司已关闭约90至95处设施 原因是缩减亚马逊业务后不再需要原有规模的网络[6] 自动化与网络现代化 - 公司已在约35处新增设施中增加自动化 目前约66%的包裹经由自动化设施处理 该比例较去年提升约300个基点[7] - 自动化处理包裹的比例预计将持续增长 因管理层在现代化设施方面取得更多进展[7] 关税政策影响与业务应对 - 美国取消800美元以下进口包裹的免税政策 对所有入境包裹征收关税 导致货量下降[8][9] - 公司从中国到美国的货量下降约20% 受到负面影响[10] - 关税政策变化促使公司供应链业务表现优异 部分原因是帮助发货人办理报关手续产生额外费用[11]
Crane pany(CR)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0-28 23:02
Crane Company (NYSE:CR) Q3 2025 Earnings Call October 28, 2025 10:00 AM ET Company ParticipantsRich Maue - EVP and CFOAlex Alcala - EVP and COOAllison Poliniak - VP of Investor RelationsGeorge Bancroft - Portfolio ManagerMax Mitchell - Chairman, President, and CEOJordan Lyonnais - Equity Research AssociateConference Call ParticipantsJustin Ages - Equity Research AnalystNathan Jones - Managing Director and Industrials Equity AnalystScot Deuschle - Equity Research AnalystMatt Summerville - AnalystDamian Karas ...
亚马逊拟裁员3万人
国际金融报· 2025-10-28 15:33
据知情人士透露,亚马逊公司计划最早于当地时间10月28日启动新一轮裁员,预计裁减企业员工多达3 万名。这将成为2022年底以来该公司最大规模的人员调整。 据悉,裁员计划将覆盖亚马逊的人力资源(PXT)、云计算(AWS)、广告、设备与服务,以及运营 等多个部门。三位知情人士称,公司管理层已于27日完成内部培训,以指导管理者在次日早间向被裁员 工发出电子邮件并进行沟通。 另据一份内部备忘录,亚马逊上周五(24日)还宣布重组PXT部门内专注多元化事务的业务,涉及部分 人员晋升与岗位调整。 此次削减的岗位约占亚马逊企业员工总数的近10%。根据提交给美国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的2024年调 查,亚马逊在美国拥有约35万名企业员工,占其全球155万名员工的相对小部分。裁员不会在本周一次 性完成,将分阶段推进,具体规模可能会随公司财务和战略优先级调整而变化。 波及多个核心部门 卡纳维斯同时认为,裁员的另一大动因在于,公司在短期内也面临着通过成本压缩来抵消长期AI基础 设施投资的压力。 亚马逊最赚钱的部门是其AWS业务,第二季度营收为309亿美元,同比增长17.5%。但这一增长率仍显 著低于微软Azure的39%和谷歌云的32% ...
严峻的未来:因AI砍掉10%白领,亚马逊下一步要实现75%的运营自动化,数十万蓝领岗位也不保?
华尔街见闻· 2025-10-28 12:18
公司裁员与自动化战略 - 公司计划裁减多达3万名白领员工,约占其白领员工总数的10%,裁员将波及人力资源、云计算和广告等多个业务部门 [1] - 公司机器人团队制定了长远目标,计划到2033年将运营自动化率提升至75%,这一计划可能使其在未来十年内避免招聘超过60万名员工 [1][2] - 到2027年,自动化预计将帮助公司避免在美国招聘超过16万名原计划需要的员工,并为公司处理的每个包裹节省约30美分 [2] 自动化实施与财务效益 - 位于路易斯安那州什里夫波特的履约中心是机器人仓库的模板,部署了上千台机器人,所需人力比传统仓库大幅减少,公司计划在2027年底前将此设计复制到约40个新旧设施中 [5] - 新型多功能机器人"Blue Jay"系统将拣选、分类和整合包裹等环节合而为一,旨在协助员工并在更小空间内实现更高效率 [6] - 据分析师估计,随着自动化仓库的推广,到2027年公司每年可能节省高达40亿美元的成本 [6] 公司对外表述与招聘计划 - 公司发言人表示,被媒体看到的自动化文件并不完整,不能代表公司的整体招聘策略,并强调公司计划在即将到来的假日季招聘25万名员工 [4] - 公司高管表示,自动化带来的效率提升所节省的资金,往往被用于在其他领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例如在农村地区开设更多配送站 [4] - 公司考虑在讨论机器人技术时使用"先进技术"或"协作机器人"等更温和的表述来控制叙事,并参与社区活动以塑造企业公民形象 [5] 行业趋势与背景 - 公司的举动是整个科技行业拥抱AI、降本增效趋势的缩影,2023年是科技业裁员最严重的一年 [8] - 微软、Meta、谷歌和英特尔等科技巨头今年均宣布了大规模裁员计划,许多公司高管直言生成式AI的应用提高了效率,是削减人力需求的原因之一 [8]
全美60万岗人类出局,三年暴省126亿,机器人大军入厂
36氪· 2025-10-27 08:56
亚马逊的招聘广告正刷爆全网。25万个新岗位、经济复苏、人类与机器的共赢等等词条层出不穷。可就在同一周,一份泄露文件显示,一批 AI机器人正在取代超过60万个岗位。外面是热闹的招工现场,里面是机器的冷光闪烁。在效率成为信仰的时代,连「自动化」这个词,都被 悄悄改名。 这个时代最有戏剧性的两类新闻,竟在同一天出现: 一则写着「亚马逊将在美国扩招25万人」;另一则写着「亚马逊计划让机器人取代60万个岗位」。 前者出现在新闻发布会上,后者藏在泄露文件里。 「招人」与「裁人」也只是计算出的结果。 而亚马逊,是最先写出这段代码的那一个。 对企业来说,这是效率的胜利;对工人来说,却意味着,连被裁掉的资格都没有。 更现实的是,这场自动化革命将让亚马逊在每件商品上节省约0.3美元的成本,三年累计节约126亿美元。 亚马逊的双重剧本:扩招与解聘 就在几天前,亚马逊高调宣布:今年假日季将在美国扩招25万人。 新闻稿洋溢着乐观的词汇:就业机会、经济复苏、新岗位遍地开花。 但纽约时报拿到的一份泄露文件,暴露了另一面:亚马逊正计划让机器人取代超60万个岗位。 这份文件显示,到2033年,公司希望在美国实现75%的运营自动化,在销量翻倍的 ...
杨德龙:三大外资投行积极看多中国资产 与我的观点不谋而合
新浪财经· 2025-10-24 18:21
市场行情特征 - 近期大盘逼近4000点大关,出现反复震荡,市场风格在科技板块与红利板块间多次切换 [1] - 以人形机器人、芯片半导体、固态电池、创新药、低空经济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方向受到资金追捧,出现较大幅度上涨 [2] - 当前A股和港股已开启牛市走势,目前仍处于牛市上半场,明年大盘有望继续拓展空间 [5] - 市场行情呈现科技股一枝独秀的结构性牛市特征,随着居民储蓄转移,明年有望走向全面牛市 [5] 科技创新与政策支持 - “十五五”规划期间的首要目标是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升 [1] - 工信部相关领导发言大力支持未来新能源发展,特别是固态电池等新一代电池技术,或将带动新能源2.0开启 [1] - 未来5年,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预计将实现重大突破,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2] - 资本市场是连接科技与产业的重要枢纽,通过一级市场PE/VC为硬科技注入资本,通过二级市场支持科技创新企业上市融资 [1] 外资机构观点 - 高盛认为中国股市正步入慢牛行情,预计盈利增长12%以及估值进一步上升5%~10% [3] - 高盛建议投资者思维应从逢高减仓转向逢低买入,MSCI中国指数相对于2022年末的周期底部已反弹80% [3] - 摩根士丹利指出全球投资人对中国股票资产的仓位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增持是大势所趋 [4] - 摩根士丹利建议长期关注高科技板块,包括人工智能、自动化、机器人、生物科技、高端制造等,同时配置高质量红利股以抵御波动 [4] - 摩根大通维持对A股市场的积极看法,中期维度上看好沪深300指数截至2026年底的表现 [4] 资金面与宏观经济因素 - 中国居民储蓄总额达到160万亿元,居民存款利率持续下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已跌破1% [5] - 美联储可能再次降息,给中国央行带来降息空间,预计将推动居民储蓄进一步转出寻找投资机会 [5] - 居民资产配置逐步向股市转移,有望维持反弹走势 [4] - 中美贸易代表将进行新一轮谈判,若达成一致将对A股和港股行情构成重大利好消息 [6] 板块轮动与投资机会 - 以科技股为代表的成长板块和以银行为代表的红利板块有望轮番表现 [5] - 新能源、消费白马股也有望迎来轮动机会 [5] - 摩根士丹利建议投资者持续配置高质量红利股,以抵御短期市场波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