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强省
搜索文档
质量筑基育新质 三晋蝶变换新颜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12 15:47
质量强企工程 - 山西省形成166家企业入选的质量强企培育库,培育产业链质量人才353余名,推动60家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 [2] - 太原钢铁集团的LNG薄膜船专用不锈钢获得法国GTT认证,成为国内首家、全球第三家具备资质的供应商 [2] - 山西锦波生物医药在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生物新材料领域处于全球领跑地位 [2] - 通过质量奖项目和“晋质贷”等10多项政策支持企业质量创新 [3] 企业质量管理模式创新 - 太原重工构建“1+N”一体化高阶管理体系,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交付预警率和质量监控率达100% [4] - 山西汾酒构建“双生态”传承创新质量管理模式,整合微观酿造微生物生态和宏观质量人生态 [4] - 山西高科华杰光电构建“5C”一体管理模式,以质量为中心形成文化、客户、创新、变革协同驱动 [4] 质量提升成效与标杆 - 太钢集团在核电站机组堆内构件用不锈钢板领域成为独家供应,是海底软管用双相不锈钢冷板的国内唯一、世界第二供应商 [5] - 太原重工开发的“露天矿用超大型铲装机器人”实现国家级科研项目零突破,高速动车组轮轴制造关键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5] - 山西汾酒成功跻身国内白酒前三位,实现营收利润双丰收 [5] - 山西华翔集团为全球客户提供一小时JIT服务,客户涵盖近百家世界500强企业 [5] 质量基础设施与技术能力 - 山西烁科晶体引进50余台先进检测仪器,是国内第一家通过IATF16949认证的碳化硅衬底生产企业 [6] - 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推动国内标准与国际对接,建立一站式检测信息平台,实现链上各环节信息全程可查 [6] - 百信信息技术搭建集成ERP、MES、WMS等系统的智能化平台,实现跨系统信息实时共享 [7] 质量人才队伍建设 - 山西华翔集团以“师徒制”融合技艺传承与创新,将工匠文化写入十年战略规划,设置工匠津贴 [7] - 山西汾酒拥有国家级评酒师30余名,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 [7] - 首席质量官制度在全省广泛推行,鹏飞集团、天地煤机、高科华杰、百信信息等企业均建立该制度 [7] 质量强链与产业升级 - 山西已形成质量强链典型案例12个,煤化工产业链、新型储能产业链入选全国跨区域质量强链联动项目 [9] - 省级重点产业链达到16条,采取“政府+链主+园区”招商模式 [9] - 在忻州市高端锻造产业链,天宝集团风电法兰生产线精度提升20%,能耗降低10% [10] - 恒跃集团智能生产线效率较传统模式提高35%,成功进入欧美高端市场 [10] 标准引领与技术创新 - 在智能纺织机械领域,产业链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攻克23项“卡脖子”技术,主导及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1项、行业标准24项 [11] -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5项,打通“技术—专利—标准—产业”转化通道 [11] - 太钢集团牵头起草的《不锈钢精密箔材》国家标准填补国内空白,引领世界“手撕钢”产业发展 [11] 质量基础设施支撑 - 山西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330项,发布华北大区共享计量校准规范5项 [12] - 国家级质检中心、计量中心达11个,省级中心达35个 [12] - 法兰锻件产业通过引入国家质检中心方案,产品缺陷率从3%以上降至1%以下,准时交货率从不足80%跃升至95%以上 [12] 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改造 - 定襄县法兰产量占全国44%,已建成16条智能生产线,28户企业应用ERP、MES等数字化工具 [13] - 通过智能化改造,行业平均生产效率提升5%以上,成本降低6%,产品合格率提高3-5个百分点 [13] - 中车大同电力机车建成数字化质量管控体系,外部质量损失率年均下降超10%,机车出厂前“零公里”问题从平均每台18项以上降至2.2项 [13] 产业链协同创新 - 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太重集团等23家企业组建联合技术攻关组,关键焊缝合格率从90%左右提升至97% [14] -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为30余家企业服务,核心原料合格率从92%跃升至98% [14] - 智能纺织机械产业链关键配套件合格率从90%提升至96%,带动年产值突破50亿元,海外订单同比增长35% [14] 质量强县与县域经济 - 山西已有22个县(市、区)入选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强县培育库 [15] - 定襄县高端锻造产业链围绕原材料到产品应用环节补齐短板 [16] - 晋中市太谷区玛钢产业链完成12项质量攻关,产品不合格率下降30%,市场份额稳居全国2/3以上 [16] 品牌建设与金融服务 - “山西精品”品牌引入标准先进性评价机制,19项指标填补国标行标空白,117项产品指标优于国家标准 [18] - “晋质贷”融资业务让质量荣誉成为融资信用,截至2025年7月末累计授信金额98.4亿元,累计融资金额35.38亿元 [19] - 2025年1-7月平台辅助33户企业申请融资,获得授信55.05亿元,融资金额16.93亿元 [19]
巴蜀大地绘质卷 强链兴川谱新篇——四川深入推进质量强省建设纪实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12 15:41
四川省质量建设成果 - 连续两年在中央质量考核中获评A级 [1] - 发布质量强省领军企业培育名单45家 质量强市领军企业培育名单348家 质量强县领军企业名单660家 [1] - 组建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31个 解决质量堵点卡点问题223个 [1] - 54个产品获"天府名品"品牌标识授权 累计表彰天府质量奖56个 [1] - 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惠及企业近85万家次 为企业降低成本超4.6亿元 [1] 质量基础设施体系 - 建成"川质通"线上服务平台 集成18大类服务板块 [3] - 线下服务中心覆盖全省21个市州重点产业园区 [4] - 眉山"园易检"服务中心共享1320台检测设备 提供8400余个检测参数服务 [4] - 绵阳科技城服务中心解决智能机器人产业链61项质量技术难题 [4] - 建成国家质检中心33个 获得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2500余家 [4] - 主导制修订国际标准42项 国家行业标准310余项 [4] - 量传溯源体系覆盖率达95% [4] 企业质量提升措施 - 制定《质量强省领军企业培育细则》建立三级梯次培育清单 [5] - 成飞集团入选国家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培育库 [5] - 五粮液等5家组织进入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建议名单 [5] - 出台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实施指南 [6] - 培育全球"灯塔工厂"3家 "数字领航"企业3家 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5家 [6] - 推广"质量贷"产品累计发放贷款超200亿元 帮助650余家中小企业 [6] - 内江市"甜城质量贷"累计授信42.83亿元 发放贷款25.32亿元 [6] - 成都市金堂县发放"质量增信+"贷款160余笔 总金额11.27亿元 [6] 产业链质量建设 - 针对49个重点产业领域"一链一策"制定质量提升方案 [7] - 绘制质量图谱42份 形成质量问题清单277份 实施质量技术攻关项目104个 [7] - 1800余家企业 121家科研院所参与质量攻关 [7] - 印制电路板产业覆铜板本地配套率从不足2%提升至15.8% [7] - 钒钛产业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 航空海绵钛进入"领跑者"行列 [7] - 中小型燃机产业编制供应商能力评价团体标准 培训2600余人 [8] - 低空航空器产业聚集企业及科研机构200余家 产业规模全国领先 [9] - 氢能领域聚集企业及科研院所超100家 建成国家氢储运加注装备技术创新中心 [9] 县域质量发展 - 成都市新都区 泸州市江阳区纳入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强县创新试点 [10] - 7个县市区入选市场监管总局百城质量提升活动 [10] - 宜宾翠屏区投入4亿元质量强区资金 制定128项质量标准 [10] - 五粮液优质白酒年产量突破20万吨 [10] - 四川时代带动20余家企业攻关 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500亿元 [10] - 德阳绵竹市白酒产值突破300亿元 增长15% [10] - 成都市温江区年度预算300余万元用于质量基础设施建设 [11] - 广元朝天区"朝天核桃"品牌价值达53.32亿元 [11] - 阿坝汶川县实施电解槽技改项目 年节约用电6300万千瓦时 节约成本4.2亿元 [11] 品牌建设成效 - 建成1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9个特色产业集群 [12] - 拥有299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12] - 培育建成40个"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 [12] - 入选中华老字号品牌57个 数量居中西部首位 [12] - 全省5A级景区18个 居全国第3位 [12] - 四川金象赛瑞化工通过民事诉讼获偿6.58亿元 刷新知识产权维权纪录 [13] - 举办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 世界显示产业大会等系列推广活动 [13]
秦质新动能 构筑新高地——陕西“质量三强”并举擘画质量发展新篇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12 14:16
战略规划与政策体系 - 陕西将质量强省建设纳入全省发展战略核心框架 建立"13742"统筹协调机制 出台66项配套政策文件 [2] - 制定《陕西省质量强企强链强市三年行动方案》 明确育企业 强链条 树县域"三位一体"推进路径 [2] - 全省各市建立质量奖激励措施 奖励总额785万元 [2]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 -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4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企业质量信用指数长期位居全国前列 [2] - 全省26个县(区)入选全国质量强县培育库 5个县(区)跻身西部地区前列 [2] 县域特色产业发展 - 富平县聚焦奶山羊和柿子产业 建成国家羊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具备1663项参数检测能力 [7] - "富平山羊奶"品牌价值达80.08亿元 柿饼产业通过国家标准GB/T 45896—2025实现全链升级 [7] - 洛川县苹果产业创新"1+3+8"质量基础设施服务体系 综合产值超150亿元 占全县生产总值47% [8] - 洛川苹果品牌价值883.26亿元 产品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出口金额占延安市90%以上 [8] - 眉县建成陕西省果蔬及加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猕猴桃花粉检验检测资质填补国内空白 [9] 企业质量创新成果 - 中航富士达主导制定14项IEC国际标准 突破欧美企业半世纪行业垄断 [11] - 宝钛集团主导制定钛领域首个国际标准ISO 23515—2022 钛材产量近3年居世界第一 [12] - 隆基绿能近5年研发投入超235亿元 获授权专利3166项 组件产品6年累计出货量全球前二 [12] 产业链质量提升 - 针对26条重点产业链开展"一链一策"质量提升行动 省级重点培育氢能 白酒 羊乳3条产业链 [14] - 氢能产业链建设质量技术创新园总投资超3亿元 立项3项国家标准和14项各类标准 [14] - 羊乳产业链制定28项全链标准 攻克脱盐羊乳清加工技术 使每100克羊奶粉含免疫球蛋白近4克 [15] - 航天发动机产业链供应链质量问题较2023年下降36.6% [15] 质量基础设施 - 建成"秦质享"线上平台整合2255家检验检测机构 33万条标准题录和42条产业链政策标准 [17] - 布局100个线下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 实现全省重点园区全覆盖 [17] - 建设12个国家级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6个计量器具新产品型式评价实验室 [17] 质量人才培养 - 累计培养首席质量官3000余人 实现重点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全覆盖 [13] - 年入企帮扶1000余次 服务1000余家企业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模式 [13] - 组建70人专家服务团队 2024年开展质量培训157次 培训企业2527家次 [18] 品牌建设成效 - 打造"陕西精品"区域公共品牌 全省40余个品牌价值达2500亿元 [19] - 富平柿饼品牌价值40.25亿元 大荔冬枣品牌价值67.34亿元位列枣类全国第一 [19] - 5个果品位列中国果品品牌价值评估榜单前10 形成19个质量品牌集群 [19]
制度为基 创新为要 协同为魂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8-19 14:33
湖北省质量强链战略实施成效 - 5年累计实施155个省级质量提升项目 省级投入近3000万元 撬动地方配套超3500万元 服务企业6.52万家 解决质量问题3.96万个 助力企业降本增收超400亿元 [1] - 2023年光电子信息产业链营收突破8470亿元 核心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超25% [2] - 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从2020年92.65%提升至2024年94.33% 质量竞争力指数从84.41升至88.4 [9] 制度体系建设 - 构建"链长+链主+链创"机制 省领导任链长统筹协调 龙头企业引领质量协同 创新平台提供技术支撑 [2] - 2024年通过《湖北省质量促进条例》 成为全国第3个以立法规范产业链质量提升的省份 [3] - 编制质量提升项目工作指引和效益测算指引 发布两项省级地方标准 实现全流程标准化管理 [3] 资金与技术支持 - "十四五"期间省级财政投入近3000万元 武汉市为光电子产业配套500万元 襄阳市投入300万元支持智能轨道交通 宜昌市安排200万元扶持生物医药 [4] - 建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240个 服务窗口446个 服务企业3.7万家次 节约费用3.26亿元 [4] - "互联网+质量基础设施"平台入驻机构270家 注册用户8159个 完成订单2.34万笔 [4] 产业协同发展案例 - 光电子产业主导制定《5G光传输系统用多芯光纤阵列》国际标准 打破日本垄断 相关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提升至35% [7] - 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提升至28% 武汉新能源汽车产量2024年同比增长35% [8] - 襄阳智能轨道交通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8% 出口20余个国家和地区 [8] 创新要素保障 - 推出"鄂质贷"融资增信制度 累计放款234.7亿元 惠及4378家企业 中小微企业占比94.36% [5] - 全国首开质量管理专业自学考试 首批921名考生通过率超80% [5] - 光电子产业聚集院士24名 企业1.7万余家 高新技术企业5200家 建成国家级质检中心4家 [7]
四大品牌榜齐发,佛山持续擦亮“有家就有佛山造”品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1 22:38
品牌日活动与榜单发布 - 佛山在第九个"中国品牌日"举行"有家就有佛山造"2025年中国品牌日活动,发布4个品牌系列榜单,包括"湾区认证"品牌榜单、"佛山市匠心品质品牌企业50强"榜单、"佛山市知识产权创新品牌企业10强"榜单和"佛山市十大品牌人物"榜单 [1] - 同时公布"佛山市企业首席质量官质量创新十大优秀案例"和"数字化质量管理创新与实践十大优秀案例"遴选结果,共有99家企业和10名优秀企业家入围 [1] 佛山质量与品牌建设成果 - 佛山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684项,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中国质量奖、省政府质量奖数量均排名全省第一 [1] - 2024年评价出98家企业106个佛山标准产品,累计制定138项佛山标准,通过434个佛山标准产品,涵盖铝合金门窗、家电、医疗器械等领域 [2] 政府政策与未来规划 - 佛山市市长白涛强调要打造"有家就有佛山造"品牌,深入实施产品质量升级行动,推广卓越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工具,落实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 [2] - 计划完善质量基础设施,运用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工具,打造"十百千万"品牌矩阵,推动"佛山制造"走向世界 [2] 省级支持与战略方向 -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郭宇华呼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协同推动质量强国、质量强省、质量强市建设,支持企业创新和参与国际竞争 [3] - 强调通过标准提档促进质量升级、品牌增效,加强公平竞争执法和知识产权保护,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3]
广东省地方标准《热带水果包装与标识》发布实施
南方农村报· 2025-05-06 16:03
标准发布与核心目标 -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并实施省地方标准《热带水果包装与标识》标准号为DB44/T 2609—2025 [1][2][3] - 该标准旨在规范省内热带亚热带水果生产销售企业的包装与标识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水果产品 [3][4] - 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是贯彻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要求落实"质量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 [18][19] 标准内容与技术依据 - 标准基于广东省热带亚热带水果生产技术规程和包装技术要点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系统归纳总结包装材料标识内容追溯要求等关键技术指标 [5][6] - 标准制定过程中充分考量广东热带亚热带水果生产包装现状并严格对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及国际规范确保内容兼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6][7][8] - 标准特别强调包装与标识在质量安全追溯中的作用要求企业建立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信息标识系统 [10][11] 行业影响与发展前景 - 标准实施将有效引导企业优化包装技术规范标识管理助力热带水果产业向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升级 [13][14] - 通过明确包装材料安全标准完善产品标识体系能够提升水果采后处理效率降低损耗并强化质量安全风险防控能力保障消费者权益 [14][15] - 标准通过借鉴美国欧盟及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先进经验推动广东水果包装与国际接轨为开拓国内外市场提供技术支撑 [16][17] - 未来广东省将持续完善农产品标准化体系通过技术规范引领产业提质增效推动热带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19][20]
江苏擘画质量强省新蓝图 21条硬核举措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中国发展网· 2025-04-30 16:23
政策框架 - 江苏省发布《"品质江苏"建设行动方案》,包含21条创新性举措,聚焦产业链现代化、消费升级、民生改善等领域,通过六大专项行动推动质量强省建设[1] - 方案创新构建"大质量"发展格局,将质量建设从经济领域延伸至民生领域,涵盖产品、服务、工程、生活等全维度质量提升[1] 产业升级措施 - 实施"强企强链强县"三维联动战略:建立质量强企梯度培育体系,推动规模以上企业首席质量官全覆盖,助力2000家小微企业实现质量管理升级[1] - 聚焦重点产业链实施质量强链计划,建立区域质量评价体系,培育质量强县示范标杆[1] - 构建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建立现代化产业标准体系[2] 消费提振计划 - 开展"苏新消费""江苏优品行全球"等品牌行动,创新发展首发经济、赛事经济,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矩阵[2] 民生质量工程 - 部署住宅工程品质提升专项行动,组建政企协作品牌维权联盟[2] - 创新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老旧电梯安全评估等特色治理[2] - 今年将完成15家检验级以上企业培育,推进专业市场全链条治理,开展电动自行车等专项整治[2]
我省发布行动方案深化“品质江苏”建设六大行动,助力“经济大省”跃升“质量强省”
新华日报· 2025-04-30 07:27
质量强省建设 - 江苏省连续三年在国家质量工作考核中获得A等次,正将质量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1] - 《"品质江苏"建设行动方案》提出六大行动和21条具体举措,包括质量提升、品牌创建、技术赋能等,目标将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从82分提高到83分以上[2] - 方案落实最新部署要求,推进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支持发展首发经济、赛事经济,开展"苏新消费"等活动[3] 品牌建设与数字化转型 - 江苏省推动智能工厂梯度建设,每年推动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基础级智能工厂建设,2000家以上开展先进级建设[4] - 江苏省形成"苏字号"品牌体系,6个品牌入选2024《世界品牌500强》(全国第二),37家企业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5] - 农业领域绿色食品企业达3689家、产品7755个,数量全国第一,15个品牌入选农业农村部精品培育计划[5] 民生与消费升级 - 方案针对住宅质量、食品安全等民生领域提出专项提升行动,如"好房子"建设和食品安全"你点我检"[7] - 江苏省计划培育50个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构建多元夜经济品牌矩阵,并开展零售业提升工程全国试点[7] - 文旅领域将延长文博场馆开放时间、优化景区预约管理,每年新增1万家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实体店[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