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产处置
icon
搜索文档
万达已出售近五分之一的万达广场,创下商业地产单笔交易规模的新高。
搜狐财经· 2025-05-31 15:25
万达集团资产出售 - 万达集团再次出售48家目标公司100%股权,交易金额达500亿元人民币,创商业地产单笔交易规模新高 [1][3] - 2023年以来已售出超过80个万达广场,其中2023-2024年出售30多个,2025年初出售7个,5月集中过户48套 [11] - 出售资产包括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重点项目及榆林、乐山等三四线城市项目,遵循"核心城市+衰退市场"双轨制 [3][9] 收购方分析 - 珠海太保、阳光人寿、高合基金、腾讯控股和京东熊猫成立合资公司参与收购 [1] - 新华保险、阳光人寿、大家保险共收购24家万达广场,占近三成销售额 [3][11] - 新华保险与中金资本设立100亿元人民币房地产投资基金,已收购14个万达广场多数股权 [13] 保险资金动向 - 保险机构加速布局商业地产,今年以来新华保险、中邮保险、大家保险收购长租公寓、零售、高端写字楼等项目 [5] - 保险资金占比万达广场销售额近三分之一,成为主力买家之一 [11] - 房地产投资周期与保险资金期限匹配,一线城市商业地产租金收益率达5.5%-6.5% [7] 万达集团背景 - 珠海万达商业管理公司2023年香港IPO失败后陷入流动性困境 [9] - 出售核心物业成为重要复苏手段,资产配置中40%位于三四线城市 [9] - 三四线城市万达广场受消费支出下滑影响,入住率波动可能拉低整体收益 [9]
48座万达广场大甩卖背后:王健林“断腕式”自救能走多远?
贝壳财经· 2025-05-27 12:21
万达再出售万达广场,此次是大规模、力度惊人,数量或超过去两年总和。5月26日,"王健林再卖48座万达广场"的话题一 度冲上微博热搜第一的位置。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近日信息显示,已批准太盟珠海、高和丰德等经营者收购北京银河万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等 48家公司股权案。 资产包"肥瘦搭配" 据了解,此次资产包收购主体分别为太盟珠海、高和丰德、腾讯控股、京东潘达、阳光人寿保险,直接或通过其各自关联 方共同设立合营企业,并通过合营企业收购大连万达直接或间接持有的48家目标公司的100%股权。 | 序号 | 案件名称 | 参与集中的经营者 | 审结时间 | | --- | --- | --- | --- | | | | 太盟(珠海)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 | | | 高和丰德(北京)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 | | |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 | | | | | 北京市潘达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 | | | | 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 | | | 北京银河万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 | | | 北京万达广场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 | | | 上海颛桥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 | | | | | 广州 ...
万达广场,卖个没完?
36氪· 2025-05-27 10:03
万达还是流量密码,今天,"王健林再卖48座万达广场"冲上高位热搜,引发市场热议。 消息是来自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日披露的"2025年5月5日—5月11日无条件批准经营者集中案件列表"。其中一则获批案件显示—— 太盟(珠海)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与高和丰德(北京)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腾讯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市潘达商业管理有限公司、阳光人寿 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直接或通过其各自关联方共同设立合营企业,并通过合营企业收购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北京银河万 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等48家目标公司的100%股权。 根据披露列表及赢商大数据统计,目标公司正是位于全国39座城市的48座万达广场。 本次交易后,太盟珠海、高和丰德、腾讯控股、京东潘达与阳光人寿将共同控制合营企业,合营企业将持有48家目标公司100%股权。 根据市场传闻,本次交易总金额或达500亿元,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正式交割,将显著缓解大连万达商管债务到期的流动性压力。 一石激起千层浪,"王健林到底欠了多少钱一直在卖卖卖""怎么感觉万达一直卖不完""全国还剩几家万达广场"……热议背后,我们梳理了几大核心看点。 48座万达广场里,覆盖多 ...
水井坊会不会被大股东帝亚吉欧卖掉?
36氪· 2025-05-21 19:38
帝亚吉欧战略调整 - 帝亚吉欧公布"加速计划",未来将进行成本节约、去杠杆和选择性资产处置,以实现业务转型和资源优化 [1][3] - 公司计划三年内实施约5亿美元成本节约,预计从2026财年起每年实现约30亿美元自由现金流,目标在2028财年将杠杆率降至净债务/EBITDA 2.5-3.0倍以下 [8][9] - 管理层表示资产处置规模将超出过去三年较小品牌处置的范围,但未透露具体细节,仅强调会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1][9] 帝亚吉欧财务状况 - 公司负债近210亿美元,市值633亿美元,股价从历史高点下跌约50%,过去一年下跌24% [3][7] - 2024财年全球销售额下降1.4%至203亿美元,北美市场销量下滑5%,烈酒销售额下滑3%,龙舌兰酒销量下滑5% [7] - 最新季度(2025财年Q3)净销售额增长2.9%至44亿美元,北美有机销售额增长6.2%,亚太地区仅增长1.6% [16] 水井坊业务情况 - 水井坊是A股唯一外资控股白酒企业,帝亚吉欧持股63.14%,白酒业务仅占帝亚吉欧整体约3% [1][3][12] - 水井坊2024年营业总收入52.2亿元(同比增长5.3%),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5.7%),高档酒收入47.6亿元但吨价同比下滑0.7% [15] - 2015-2021年水井坊收入CAGR达33%,利润CAGR达55%,但近年增长放缓,管理层频繁变动,现任总经理为第一位本土非帝亚吉欧背景人士 [14][15] 行业与市场动态 - 疫情期间酒类销售增长后,行业面临高库存和利润率下滑,消费者转向更便宜产品和健康生活方式 [7] - 帝亚吉欧在中国投资8亿元建威士忌酒厂,但对水井坊关注较少,CEO将中国白酒归类为"没有足够规模的市场" [12][16] - 分析师预测帝亚吉欧可能出售中国白酒业务、肯尼亚酿造业务和东非啤酒公司EABL等资产 [3]
资本策略地产(00497) - 2022 H2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5-20 17:22
业绩总结 - 2022财年,CSI的销售和预售总额超过41.41亿港元,确保良好的现金流[14] - 2022财年,集团的总收入为4.20亿港元,同比增长14%[20] - 2022财年,归属于股东的利润为11.56亿港元,同比增长250%[20] - 2022财年,基本每股收益为12.26港仙,同比增长250%[20] - 2022财年,现金及银行存款为34.79亿港元,较2021财年的15.01亿港元增长[23] - 2022财年,净债务与总资产的比率为27.0%,较2021财年的36.4%显著下降[25] - 2022财年,EBITDA与利息支出的比率为2.4倍,较2021财年的2.3倍略有上升[25] 资产与负债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总银行借款为89.92亿港元,其中1年内到期的借款为22.91亿港元,占比26%[46] - 1至5年内到期的借款为67.01亿港元,占比74%[48]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总债务与总资产比率约为39.0%[54]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净债务与总资产(包括合资企业资产)比率约为22.1%[54]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按市场估值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为2.23港元[55] 未来展望 - 预计每年将出售约50-60亿港元的优质资产,以推动EBITDA增长[50] - 计划在2023年中进行上层住宅塔的预售,预计新塔将在2025年完工[66] - 未来将进行的Kwu Tong住宅开发项目预计将提供约100万平方英尺的建筑面积[70] - 公司在2022财年实现的销售总额超过41.4亿港元,预计2023财年将有797百万港元的预售收入[85] - 公司在香港和中国的高端住宅项目中,未来将有多个项目的预售预计在2023年进行[88] 市场需求与项目进展 - 公司在北京的Knightsbridge项目已预定41个单位,显示出强劲的市场需求[85] - MTR Wong Chuk Hang项目和MTR Yau Tong项目的高端住宅单位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进行预售[88] 其他信息 - 2022财年,其他收益主要来自于出售49%诺富特酒店的权益,及对剩余51%权益的重估,价值为35亿港元[20] - 公司在香港的高质量商业物业组合提供稳定的租金收入,并在未来销售中具有显著的估值上升潜力[92] - 公司在2022年成功发行了3亿美元的高级债券,利率为5.45%,以维持健康的美元债务结构[100]
资本策略地产(00497) - 2024 H2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5-20 17:20
业绩总结 - 2024财年销售额约为31.28亿港元,未确认的合同销售承诺约为7.94亿港元[12] - 物业业务总收入为15.79亿港元,同比增长96%[14] - 物业销售额为13.43亿港元,同比增长145%[14] - 毛利润为7.86亿港元,同比增长95%[14] - 净利润归属于公司股东为-4.26亿港元,较2023财年的3.36亿港元下降227%[14] 资产与负债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总资产为262.38亿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下降5%[16] - 净债务与总资产比率为29.2%[18] - 现金及银行存款为25.24亿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下降20%[16] - 银行借款总额为100.8亿港元,其中短期借款为38.77亿港元,占49.1%[40] - 截至2024年3月31日,股东应占净资产为137.33亿港元,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为1.87港元[46] 现金流与流动性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25.24亿港元,市场证券约为3.51亿港元,现金及市场证券与短期债务的比率为0.74倍[43] - 流动性保持良好,现金及市场证券占总资产的比例约为11.0%[43] - 预计2025财年将继续拥有丰富的住宅项目管道,以确保稳定的销售和现金流[48] 项目与市场扩张 - CSI在香港和中国的住宅项目当前销售价值约为50亿港元[65] - Kwu Tong住宅开发项目的总建筑面积约为120万平方英尺,CSI持有40%的权益[83] - CSI在香港的高质量商业投资组合包括约680,000平方英尺的办公楼和62,000平方英尺的商业建筑[80] - CSI在中国上海的高街零售项目总面积约为244,000平方英尺,已完成翻新和重新租赁[77] - Wong Chuk Hang和Yau Tong的高端住宅项目预计将在2025年初开始预售[65] 负面信息与风险 - Kwu Tung项目的土地复收导致2024财年计提投资减值损失,但对集团的业务运营没有重大不利影响[83] 新策略与展望 - 2024年4月,公司成功完成了一项新的4年期1.3亿港元的银团贷款,替代了2024年9月到期的Earthmark Ltd.银团贷款[41] - 2024年4月,短期债务将减少至23.30亿港元,显著改善公司的短期覆盖比率[41] - CSI在核心中央和九龙地区的投资组合提供稳定的租金收入,以维持现金流[75] - 目前在Cochrane Street的商业建筑已售出7层,建筑面积约32,000平方英尺[69]
Peakstone Realty Trust(PKST)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09 06: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本季度总营收约5700万美元,现金净营业收入(NOI)约4600万美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约4940万美元,即每股亏损1.35美元,其中包括约5200万美元与办公物业潜在销售相关的非现金减值 [12] - 核心资金运营(FFO)和调整后资金运营(AFFO)均约为2460万美元,摊薄后每股均为0.62美元 [12] - 同店现金NOI方面,工业板块增长5.8%,办公板块增长3.1%,整体较去年同期增长4% [12] - 季度末按预估基础计算,总流动性约3.36亿美元,现金余额(不包括受限现金)约2.13亿美元,可用循环信贷额度约1.23亿美元,总债务约12.6亿美元,净债务约10.48亿美元,净债务与调整后EBITDAre的比率为6.8倍,88%的债务为固定利率 [13][14] - 第一季度已支付每股0.225美元的股息,董事会批准第二季度股息为每股0.225美元,将于7月17日支付给6月30日登记在册的股东 [1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工业板块 - 本季度工业板块平均基本租金(ABR)环比增加240万美元,主要得益于工业户外存储(iOS)物业平均租金(AVR)上涨10% [4] - 季度末工业板块ABR占总ABR的41%,按预估基础计算为43% [5] 办公板块 - 年初至今已完成约1.44亿美元的办公资产出售,第一季度完成两笔总计25.1万平方英尺、约3400万美元的物业出售,季度末后又完成三笔总计52万平方英尺、约1.1亿美元的物业出售 [5][8]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过去三年公司在30多个市场完成超20亿美元的办公物业销售,为市场定价预期和交易时间提供了更清晰的信息 [9] - 办公资产中,剩余租期超五年的物业,按现有净营业收入(NOI)计算的资本化率一般在7.5% - 12.5%之间;租期较短的物业,每平方英尺价格在50 - 175美元之间 [10]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继续向工业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战略转型,重点发展iOS子行业,通过iOS增长计划和战略资产出售重塑投资组合,主要出售办公物业 [4] - 持续剥离办公资产,将资金重新分配到iOS领域的高增长机会,并进一步降低杠杆,以实现可持续增长和提升股东价值 [17]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认为供应受限市场中的优质iOS物业,无论宏观经济如何波动,都具有显著的长期增长机会 [17] - 公司在办公资产出售方面表现出色,实现了较好的交易结果,且市场对办公物业仍有兴趣,将继续推进或加速办公资产处置 [10][37] 其他重要信息 - 本季度财务材料引入核心FFO和调整后EBITDAre两个报告指标,以增强业务持续表现评估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11]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剩余五个iOS站点的ABR及每英亩租金范围如何考虑 - 公司不提供该层面的指导,因站点位置多样较难判断,但表示实际成本回报在预期范围内,部分会高于或低于预期,且前期支出通常低于预期,目前有大量相关活动,有望后续公布消息 [19][20] 问题2: 公司在收购机会方面的市场情况及策略 - 公司需平衡增长和杠杆,目前收购机会管道充足,有大量单个交易和投资组合可供选择,但会采取平衡策略,根据风险调整后的回报来决定是否利用资金进行收购 [22][23][25] 问题3: 公司的目标杠杆及降低杠杆的时间线 - 公司目标杠杆在6倍或以下,目前已通过资产出售将杠杆降至6.8倍,历史上曾在去年第二季度实现债务与EBITDA比率低于6倍 [32][34] 问题4: 决定办公资产处置速度的因素 - 公司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处置速度,旨在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市场对公司办公物业有需求,现有租户也表现出兴趣,且企业债务成本优势有利于加速处置 [36][37][39] 问题5: 办公物业超过五年租期和较短租期的资产特征及定价差异 - 超过五年租期的物业,资本化率在7.5% - 12.5%之间,租期越短,资本化率不适用,需考虑剩余现金流的净现值和残值,且价格范围较广,受物业、市场、资产年龄等因素影响 [42][43][44] 问题6: 办公资产的签约情况及买家兴趣 - 公司未透露具体签约情况,但表示市场对办公投资的讨论增多,买家需具备可靠的交易能力,如本地银行关系和现有资产负债表等 [46][47][48] 问题7: 目前iOS租户需求情况及用户类型是否有变化 - 租户需求自收购物业以来未发生变化,公司受益于部分物业无需原计划的资本支出,一些租户愿意接受现状物业,目前其他项目的市场兴趣符合预期 [49][50][51]
这家券商股东再发减持公告!
券商中国· 2025-04-06 19:49
中国信达再抛减持公告。 4月6日,方正证券公告,该公司股东中国信达因经营需要,计划自公告发布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以集 中竞价方式减持股份不超过8232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若顶格减持8232万股,相应的市值约6.43亿元。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这已经是中国信达第五次发布减持方正证券计划。 此前2022年11月、2023年7月、2024年4 月和2024年8月,中国信达先后四次抛出减持计划,不过,均未执行顶格减持计划。 截至目前,中国信达位列方正证券第三大股东,持有方正证券股份数量为6.15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2%。值得一 提的是,今年2月,中国信达划归中央汇金,因此,此部分股权也属于中央汇金间接持股。 中国信达再次减持 4月6日,方正证券公告,该公司股东中国信达因经营需要,计划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以 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8232.1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00%。减持期间为2025年4月29日至2025年7 月28日。 据悉,作为主业经营不良资产管理的四大AMC之一的中国信达,它成为方正证券的股东也是因原方正证券股东政泉 控股抵债而来,2021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