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技术

搜索文档
【环球财经】华侨银行携手新加坡三大高校 深化量子技术研究助推金融创新
新华财经· 2025-07-17 23:31
合作背景与目标 - 新加坡华侨银行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及新加坡管理大学签署为期12个月的研究合作协议,旨在深化量子技术在前沿金融领域的应用[1] - 合作聚焦三大关键领域:利用量子计算加速金融衍生品定价、通过后量子密码学加强数据安全,以及应用量子机器学习提升欺诈检测能力[1] - 合作成果将以论文形式发表,以惠及整个金融行业,加速量子技术的落地应用[1] 合作具体内容 - 利用量子计算加速金融衍生品定价中广泛使用的蒙特卡洛模拟,以实现近乎实时的投资组合风险建模与调整[3] - 聚焦后量子密码学(PQC),开发能抵御未来量子计算机网络攻击的先进加密方法,保护银行的敏感信息和关键数据[3] - 探索量子机器学习(QML)技术,通过分析复杂的非结构化数据,更精准、快速地识别欺诈行为模式,加强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3] 政府支持与投入 - 新加坡政府自2007年以来已投入超过4亿新元建立世界级的量子研究生态系统,并在去年宣布追加近3亿新元投资以支持国家量子战略[3] - 新加坡通讯及新闻部首席量子顾问许智贤表示,此次合作是产学研结合的正确方向,有助于将量子研究成果从实验室推向市场,为金融业解锁新机遇[3] 各方表态 - 华侨银行集团营运与科技部总裁雷法明表示,产学研的交流对公司意义深远,通过与三所大学的紧密合作,正将新兴技术应用于真实世界的挑战[4] - 新加坡国立大学助理教授里本乔斯特认为,合作提供了将量子算法理论付诸实践的宝贵机会[4] - 南洋理工大学教授王华雄指出,此次合作将为银行基础设施提供更强的韧性[4] - 新加坡管理大学副教授保罗歌里芬表示,合作旨在将前沿的量子机器学习研究转化为能增强银行业信任和弹性的实用工具[4] 公司长期规划 - 华侨银行自2021年起便制定了量子技术发展路线图,并积极培养内部人才,目标在2026年前培训超过100名具备中级量子技术水平的员工[5]
新型原子钟创下最高精度纪录
快讯· 2025-07-16 06:04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研究团队14日在《物理评论快报》杂志上发表一项重要成果:他们通 过将铝离子捕获于离子阱中改进了原子钟,使其精度创下小数点后19位的惊人纪录。这项突破有望推动 国际单位制中"秒"的重新定义,并促进量子技术的发展。 ...
国开启科取得用于多控量子相移门的分解方法等专利
搜狐财经· 2025-07-15 09:57
量子技术专利授权 - 国开启科量子技术(安徽)有限公司、启科量子技术(珠海)有限公司、国开启科量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取得"用于多控量子相移门的分解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专利,授权公告号CN119808980B,申请日期为2025年03月 [1] 国开启科量子技术(安徽)有限公司概况 - 成立于2022年,位于合肥市,从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 - 注册资本3731万人民币 [1] - 对外投资1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12次 [1] - 拥有专利信息182条,行政许可2个 [1] 启科量子技术(珠海)有限公司概况 - 成立于2021年,位于珠海市,从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1] - 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1] - 参与招投标项目1次 [1] - 拥有商标信息103条,专利信息233条,行政许可4个 [1] 国开启科量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概况 - 成立于2016年,位于北京市,从事零售业 [2] - 注册资本3587.5万人民币 [2] - 对外投资4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1次 [2] - 拥有商标信息116条,专利信息495条,行政许可7个 [2]
中国科协将举行第二十七届年会系列活动
央广网· 2025-07-12 15:27
中国科协年会概况 -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将于7月1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示踪科技前沿 助力创新发展",包含1场主论坛、98场专题论坛及4场平行论坛 [1] - 主论坛拟于7月6日举行,邀请五位中国科协副主席围绕量子技术、生物制造、深海科技、人工智能、农业育种等前沿领域作主旨报告 [1] - 年会设置展览展示与场景体验活动,包括中国科协年会历史沿革展、科技发展成就展等,并开展开放式学术交流 [1] 科技期刊与学术平台 - 中国56种科技期刊国际排名位列学科前三,24种排名学科第一,高影响力期刊数量持续增长 [2] - "学术科协"服务平台将上线,首期搭建科技期刊全文数据管理系统、中文期刊采编系统和期刊集群发布系统 [2] 专题论坛安排 - 全国学会将举办98场专题论坛,覆盖数理化基础科学、生命健康、地球科学、生态环境、制造科技等10个领域 [2] -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前沿探讨"专题论坛将于7月6日召开,聚焦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与治理等议题 [2] 年会战略意义 - 本届年会是公司服务国家战略、回归学术本源的重要举措,旨在打造标志性学术品牌并增强对科技工作者的凝聚力 [3]
A股并购重组逻辑正发生深刻变化
证券日报· 2025-07-10 00:12
并购重组浪潮 - 今年以来A股首次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项目达104单 是去年同期的2.17倍 [1] - 数据资产、产品专利、生产工艺、终端应用场景、电商服务能力等要素成为交易竞买方追逐的重要资产 [1] - 并购重组逻辑从"规模优先"加速转向"创新驱动与生态协同至上" [1] 并购逻辑转变驱动因素 -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 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量子技术、商业航天等前沿技术蓬勃发展 [1] - 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 突破核心技术壁垒和构建创新生态体系成为竞争关键 [1] - 传统以扩大规模为首要目标的并购模式在当前经济环境中逐渐显露出局限性 [1] 并购重组战略价值 - 为企业提供快速获取创新要素、完成转型升级的高效路径 [1] - 通过并购拥有核心技术、顶尖研发团队或独特创新模式的标的公司 将外部优质创新资源内化为自身核心竞争力 [1] - 实现技术突破、业务升级和产业布局的跨越式发展 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 [1] 典型案例分析 - 海天水务集团股份公司并购光伏银浆领域技术领先企业 加速由"传统生产"向"新质生产力"转型 [2] - 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拟收购海南天羽飞行训练有限公司100%股权 补全航空产业链布局 [2] 产业竞争格局演变 - 企业间竞争升级为全产业链实力与创新生态的综合较量 [2] - 产品同质化加剧、价格战白热化、利润空间持续收窄 生态协同成为构筑竞争护城河的关键策略 [2] - 创新驱动与生态协同形成示范效应 吸引更多企业加入并购重组行列 [2] 政策与市场协同 - 并购重组引导资本向创新领域聚集 推动产业生态协同 成为连接资本与科技、产业的关键枢纽 [3] - 并购重组逻辑转变是市场自发演进结果 也是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 [3] - 持续推动创新要素聚合、产业生态升级 为中国经济锻造全球竞争核心优势 [3]
量子产业化,日本下血本了
虎嗅· 2025-07-08 09:29
日本量子技术战略投入 - 日本政府2023年投入74亿美元(1.05万亿日元)押注量子技术,较过去五年总投入22亿美元增长236% [1][2] - 该投入占全球上半年政府量子公共投资总额100亿美元的74%,形成"压强式"饱和攻击策略 [2] - 战略目标从基础研究转向产业化,明确2025年为"量子产业化第一年" [5] 战略动机与历史背景 - 根源在于半导体产业教训:曾拥有东芝、NEC等技术领先企业但未能转化为持续市场主导权 [3] - 量子技术被视为重塑未来经济、军事、国家安全的终极竞赛,窗口期快速收窄 [4] - 旨在避免再次成为"科学贡献者"而失去产业领导地位,必须抢占商业化制高点 [3][5] 日本特色实施路径 - 采用"协同巨舰"模式:政府牵头组建Q-STAR联盟,整合丰田、NEC、富士通等工业巨头 [12][14] - 重点发展"混合量子-经典"路线,将量子计算机与"富岳"超算结合打造ABCI-Q系统 [16][17][18] - 强调供应链安全,自主攻克稀释制冷机、超导电缆等核心部件,扶持TDK、ULVAC等隐形冠军 [21][22][23] 产业机遇与潜在受益方 - 工业巨头优先获得政府订单:丰田、NEC、富士通、东芝、日立主导研发和供应链建设 [43] - 核心部件供应商迎来发展机遇:TDK(低温器件)、ULVAC(真空技术)、京瓷(陶瓷材料)等 [44][45] - 混合量子-经典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如IBM日本合作伙伴)将迎需求爆发 [46] 实施挑战与结构性瓶颈 - 创新体系存在"水土不服":大企业主导文化抑制初创企业成长,难复制硅谷模式 [26][27] - 商业化能力薄弱:历史上氢燃料、机器人等技术未能有效转化为市场领导地位 [30][31] - 人才竞争劣势:企业文化封闭、薪酬体系僵化,面临中美欧的全球人才争夺压力 [33][37] 全球竞争格局影响 - 可能引发美中欧反应:美国或加大公共拨款,中国强化资源倾斜,欧盟推动跨国合作 [40][41] - 若成功将重塑产业链:日本有望成为量子核心部件和高端制造设备的顶级供应商 [42] - 关键验证期在未来7-8年,决定日本能否突破从技术到市场的转化瓶颈 [51][54]
量子科技行业周刊:量子技术进入加速创新爆发期,行业尚处萌芽期
产业信息网· 2025-07-07 13:26
行业政策动态 - 欧盟委员会启动量子技术战略,目标2030年前使欧洲成为全球量子领域领导者,预计2040年创造数万个高技能岗位,全球市场价值突破1550亿欧元 [4] - 战略聚焦五大支柱:科研创新、量子基础设施、生态培育、航天与两用技术、量子人才 [5][7] - 德克萨斯州通过HB 4751法案启动"得州量子倡议",2025年9月生效,内容包括成立咨询委员会、制定战略框架和设立专项基金 [6][8] 技术研发进展 - 国际团队研制全球首台太空运行的光子量子计算机,卫星已发射至550公里轨道 [22] - 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等团队提出新方法模拟容错量子计算中的GKP编码,突破传统计算机模拟限制 [23][24][25] - 中国科大实现多模量子纠缠态的耗散制备,保真度超84%,覆盖2-5模系统 [31][32][33] - C12公司与ENS大学在碳基电路中实现量子态相干控制,相干时间达1.3微秒创纪录 [35] 企业合作与产品 - IBM发布Qiskit SDK v2.1,新增C API支持,预测2026年实现实用量子优势 [37][38] - Xanadu与三菱化学合作开发EUV光刻量子模拟算法,优化芯片微缩工艺 [40][45] - AWS开源量子芯片设计工具DeviceLayout.jl,支持17量子位处理器设计 [43] - Orientom与EQ Tech Energy合作开发全球首个量子电网系统,目标2030年代中期商业化 [44] 投融资活动 - 量子纠错公司QEDMA获2600万美元A轮融资,IBM参与投资 [47] - D-Wave完成4亿美元股票增发,现金储备增至8.15亿美元 [48][49] - 荷兰Groove Quantum获1000万欧元EIC加速器资金,专注锗基量子比特研发 [50] - Omnes Capital募资1.12亿欧元扶持欧洲量子/AI等深科技企业 [51] 应用场景拓展 - 中电科30所与北邮演示16节点量子接入网,采用无源光网络架构解决"最后一公里"安全通信 [17] - "本源悟空"团队开发量子神经网络图像识别算法,在乳腺癌筛查中提升精度 [18][19][20] - CSIRO首次展示量子机器学习在半导体制造中的应用,欧姆接触电阻建模优于传统AI [29]
潘建伟:量子技术产业化需要耐心支持和理性环境
科技日报· 2025-07-07 07:29
量子技术概念与分类 - 量子技术分为第一次量子革命和第二次量子革命 第一次量子革命已在集成电路、导航、磁共振、手机存储等传统信息技术中广泛应用 第二次量子革命特指"量子信息科技"的发展 [1] - 量子信息科技涵盖三大领域: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或称"量子传感") 量子通信已形成广域网络和实用终端产品 量子精密测量在导航、医疗等场景初显应用价值 量子计算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1] 量子计算发展现状 - "祖冲之三号"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实现超导量子体系迄今公开发表的最强"量子计算优越性" 但所有量子计算系统硬件水平距离产业化应用尚有差距 [1] - 量子计算当前主要可能应用是与人工智能结合辅助科学研究 产业化应用预计还需10年至15年发展 核心瓶颈是缺乏适用于现阶段量子计算机的实用算法 2024年谷歌悬赏500万美元寻找实用算法但无人获赏 [2] 量子技术产业化挑战 - 传统领域阻力:量子技术进入传统领域面临既有利益格局阻碍 例如量子保密通信需通过严格标准安全测试 传统技术可能延缓新技术应用 [2] - 行业宣传乱象:部分企业过度宣传未成熟技术 例如量子计算云平台被夸大能力 实际与传统计算机差异有限 炒作会误导公众和投资者损害技术公信力 [2] 量子技术发展建议 - 需政府和民间持续投入与耐心支持 社会各界应形成共识给予技术成长时间和空间 [2] - 需培养既懂量子技术原理又能调试仪器设备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2] - 需支持电子束曝光机、分子束外延、稀释制冷机等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制 仪器设备是量子技术发展基石 [3] 量子技术未来展望 - 预计10年左右量子信息技术有望达到新高度 需抓住机遇推动技术稳健发展 [3]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举办 五位院士专家作主旨报告
环球网资讯· 2025-07-06 22:05
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 -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在北京举行 主题为"示踪科技前沿 助力创新发展" 会期从7月1日至31日 [1][5] - 年会设置1场主论坛 98场专题论坛 4场平行论坛 聚焦基础科学 人工智能 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 [5] - 中国科协发布2025重大科学问题 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 包含30个具有引领性 创新性 战略性的问题难题 [3] 科技前沿发展 - 年会旨在紧跟世界科技前沿发展态势 锚定科技强国目标 交流新理论 新观点 新学说 探讨新领域 新赛道 新机遇 [3] - 五位院士专家作主旨报告 涵盖量子技术 人工智能 深海科技 种业振兴 生物制造等前沿科技领域 [3] - 年会期间科普解读量子技术等前沿科技 发布最具影响力百篇论文和非共识议题清单 [5] 学术交流与创新 - 科协组织致力于把握科技前沿发展态势 丰富高质量科技供给 发挥跨界融合优势开展高水平科技咨询 [3] - 倡导务实开放会风学风 促进高效率学术交流 鼓励科技工作者广泛开展学术研讨 深入交流创新思想 [3] - 年会坚持学会主体 学术主旨 学者主角 倡导求真 求实 求是学风 鼓励学术争鸣 [7] 活动特色 - 不设开闭幕式 力戒形式主义 让科技工作者专注学术交流 聚焦国家战略 研判前沿趋势 [7] - 为产学研各界特别是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成果展示 合作交流平台 [5] - 展示中国科技发展新成就 包括人形机器人踢足球表演等科技展示活动 [7]
哈佛大学发布《2025全球关键和新兴技术指数报告》,揭示全球科技新格局
钛媒体APP· 2025-07-04 17:17
全球关键和新兴技术竞争格局 技术权重分配 - 半导体占比35%,被视为现代技术生态的"心脏"和数字时代的"石油" [3] - 人工智能占比25%,渗透经济、军事和社会各领域,是"竞争倍增器" [3] - 生物技术占比20%,涉及国民健康、粮食安全和伦理边界 [3] - 太空技术占比15%,在通信、国防和资源探索方面具有战略价值 [3] - 量子技术占比5%,代表计算与通信的未来革命,仍处早期阶段 [3] 全球技术三极格局 - 美国在所有五个技术领域均位居榜首,拥有分散式创新生态系统和经济实力支撑 [6] - 中国稳居全球第二,在生物技术和量子技术领域迅速缩小与美国的差距 [7] - 欧洲整体排名第三,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量子领域有科研基础,但在半导体和太空技术落后 [10] 生物技术领域 - 中国在生物技术领域最可能超越美国,拥有医药生产主导地位和庞大临床试验数量 [12] - 国际资本认可中国生物技术,阿斯利康投资25亿美元在北京设研发中心,BioNTech以超百亿美元转售中国研发药品 [13] - 中国研发效率惊人,药物研发实验室常通宵工作,而美国因研发资助削减导致项目停滞 [15] 人工智能领域 - 美国保持数量优势,2024年推出40个知名模型,中国有15个,欧洲仅3个 [16] - 中美模型性能差距从2024年1月的9.26%缩小至2025年2月的1.70% [16] - 中国模型成本效益优势显著,DeepSeek仅用600万美元训练出有竞争力模型,而谷歌Gemini 1.0 Ultra成本达1.92亿美元 [18] 半导体领域 - 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主导半导体产业链,中国高端芯片发展受美国出口管制限制 [22] - 全球供应链被扰乱,各国投入巨资以实现自主可控 [22] 量子与太空技术 - 量子技术领域,美国在量子计算领先,中国在量子传感和通信表现突出 [23] - 太空技术领域,美国通过公私合营模式(如SpaceX)降低成本,开启商业化新纪元 [25] - 太空旅游、卫星互联网和资源开采将催生万亿美元级经济蓝海 [27] 技术竞争本质 - 技术进步依赖开放与合作,但地缘政治导致全球合作受阻 [28] - 各国采取"近岸外包"或"友岸外包"策略,提升供应链韧性但牺牲效率和成本 [28] - 技术垄断格局催生全球技术生态系统分裂风险,如5G标准对立和数据隐私法规摩擦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