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CUS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同兴科技(003027) - 003027同兴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819
2025-08-19 21:18
钠电池业务发展 - 钠电池产品率先在两轮车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东南亚摩托车市场已实现小批量出货 [2] - 重点推进两轮车及启停电源两大应用场景,中长期战略向储能领域深度布局 [2] - 已取得欧洲户用储能客户的初步询价,并与多家储能厂商开展产品送样及技术对接 [2] - 钠电池产品完成第三代迭代升级,材料已在第三方实验室完成短刀电芯试制 [3] - 第三代NFPP 50Ah正配合下游合作伙伴进行全面的性能验证测试 [3] - 第4代NFPP成本较前代可降低20%左右,加工性能进一步提升 [3] - 第2代高首充正极材料C-NFPP采用无产气设计,可避免电芯化成过程中的气体产生 [3] 产能与成本管控 - 钠电正极材料生产基地一期工程目标产能为年产6000-8000吨,二期规划扩展至2万吨以上 [4] - 当前市场价格水平普遍维持在约2.5万元/吨 [3] - 积极推进3.5代产品研发,通过自主合成关键原料实现工艺突破 [3] - 实施配方改良与生产工艺升级,促使原材料成本下降及良品率显著提升 [4] 技术研发与合作 - 建立系统的定制化开发体系,提供压实密度约2.0-2.1 g/cm³的标准解决方案 [3] - 针对高压实场景,可定制开发密度达2.2 g/cm³以上的专用材料 [3] - 与第三方联合开发短刀电芯,合作方主导试制新型短刀电芯 [4] - 当前试制产品主要面向低速电动车领域,同步验证户储场景适配性 [4] 毛利率与订单情况 - 烟气治理工程与催化剂业务毛利率分别提升至27.79%与27.03% [4] - 高毛利重点项目集中交付带来的收入结构优化 [4] - 截至7月末,公司在手订单约4.43亿元 [4] CCUS业务进展 - 国内已与中冶焦耐建立战略合作并推进多个在途项目 [5] - 欧洲及中东区域项目储备丰富,正深化工程总承包及吸收剂销售的双轨合作 [5] - 与惠生工程组成联合体,参与欧洲某垃圾发电厂35万吨级CCUS项目的预前端设计投标 [5] - 惠生工程国际业务占比超60%,拥有成熟的渠道网络与项目资源 [6] - 公司聚焦碳捕集核心技术研发与产品体系 [6] 传统业务协同 - 在钢铁、焦化及造纸等碳排放密集型行业积淀了优质客户网络 [6] - 技术优势集中于吸收剂性能突破,在抗氧化稳定性及能耗控制方面形成技术壁垒 [6] - 船舶碳捕集吸收剂在复杂高含氧条件下,稳定运行8-9个月,捕集性能未见下降 [6]
建材业节能降碳成效显著
经济日报· 2025-08-18 05:49
行业碳减排倡议 - 建材行业发起《全球建筑材料行业碳减排联合行动倡议》,旨在通过创新、协同和合作推动低碳转型 [1] - 行业已完成水泥、平板玻璃等6个重点产业的碳减排技术指南和节能降碳调研报告 [1] - 水泥熟料产能达到标杆水平以上占比较2020年提高15个百分点 [1] - 20多个地区已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和建材产品"以旧换新"行动 [1] 技术创新与示范项目 - 行业推进"六零"示范工厂建设,30个研发项目中已有超过10个取得阶段性成果 [2] - 济宁海螺水泥建成零外购电工厂,实现新能源高效稳定利用 [3] - 重庆华新地维水泥将燃煤替代率由60%提升至65%以上 [3] - 中材国际实现钙质石灰石原料100%替代 [3] - 多家企业建成10-2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的CCUS工业化示范线 [3] - 蒙娜丽莎陶瓷实现废水废渣零排放 [3] - 北新建材开发智能化生产线实现多个环节无人化 [3] 标准体系与市场机制 - 建材行业"六零"工厂系列标准研制取得新突破 [3] - 水泥行业已被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3] CCUS技术发展 - 全球商业化CCUS项目约740个,其中70个在运行,年减排量约7000万吨 [4] - 我国对CCUS等碳减排技术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4]
《经济的正确打开方式》
搜狐财经· 2025-08-13 15:13
产权与信任体系 - 产权清晰度提升促进企业投资意愿增强 [4] -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降低商业交易成本并强化合作效率 [4] - 信用机制营造"说到做到"的商业文化环境 [4] 评比型治理模式 - 文明城市及最佳营商环境等评比推动地方政府服务升级 [4] - 合理设计的长效激励机制加速地方产业升级进程 [4] - 治理模式重点在于持续激励而非短期排名竞争 [4] 绿色转型与金融创新 - 绿色金融与碳中和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核心要素 [4] - ESG披露及CCUS技术重塑全球资本流向与规则体系 [4] - 中国正通过市场化方式加速对接国际标准 [4] 生成式AI技术应用 - 生成式AI具备优化定价与提升产业效率的潜力 [5] - 技术落地需同步具备算力、数据及算法三大基础要素 [5] - 盲目跟风投资可能导致技术泡沫风险 [5] 高质量发展转型 - 经济发展模式从"投物"转向"投人"的战略转型 [5] - 教育、医疗及社保等软实力升级成为经济持续增长新引擎 [5] - 长期投入与精准机遇把握将成为竞争关键因素 [5]
大庆油田:打通非混相驱CCUS全产业链
中国化工报· 2025-08-06 10:45
项目背景与意义 - 大庆油田第七采油厂敖南油田CCUS-EOR扩大试验区集输系统成功投运 标志着中国首个百万吨级非混相驱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核心工程正式投产[1] - 该项目填补了国内外非混相驱CCUS领域的技术空白 为国内70%以上同类难采储量的绿色开发提供可复制方案[1] - CCUS-EOR技术被视为石油化工行业破解"双碳"目标约束和老油田稳产增效双重难题的关键技术[2] 技术突破与创新 - 攻克非混相驱核心技术 相较于国际应用更广泛的混相驱 非混相驱对油藏条件要求较低 在中国更广泛的陆相沉积油藏中潜力巨大[3] - 创新设计两级分离工艺流程 通过在"三合一"分离器前增加气液分离器 确保进站采出液压力稳定在0.3兆帕[3] - 建立精细油藏描述模型 创新注入策略算法 开发专用井下监测工具包 确保二氧化碳精准驱替[3] - 采用"水气交替+焖井扩散+单井动态调控"战术 使日产油达到注气前的1.4倍[4] 项目规模与成效 - 项目累计注液态二氧化碳8.14万吨 预计每年可封存二氧化碳超百万吨[4] - 提高敖南目标区块原油采收率 相当于新增一座中型绿色油田[4] - 试验区38口采出井已有37口实现顺利启抽 有1口井自喷生产[4] - 为大庆石化40万吨捕碳工程提供消纳出口 打通"捕集-运输-驱油-埋存"全产业链[4] 研发投入与体系建设 - 项目部共负责及参与大庆油田及以上科研项目8项[3] - 开展《敖南油田低渗透储层吸气下限研究》等6项技术攻关[3] - 成功构建百万吨级非混相驱CCUS技术体系[2] - 建立数字化监控平台和全流程管控体系 确保油井连续高质量稳定运行[4]
第四届CCUS大会达成三项共识
中国化工报· 2025-08-05 10:25
行业定位与战略意义 - CCUS技术已从储备技术跃升为支撑国家能源安全与双碳目标的核心技术 [1] - 行业需加强十五五科技创新顶层设计以助力中长期能源转型 [1] - 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路径及高碳行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 [2] 技术突破与发展方向 - 需突破低成本捕集材料 地质封存长效监测 生物利用效率等卡脖子技术难题 [1] - 加快钢铁 水泥 化工等高排放行业技术集成 [1] - 会议呈现80余场学术报告全景式展现各技术领域最新突破 [2] 应用示范与商业化 - 建设跨区域规模化示范项目推动技术应用示范 [1] - 形成技术-成本-政策闭环提升技术经济性 [1] - 推动示范项目向商业化集群发展 [1] 产学研合作与平台建设 - 会议汇聚政产学研用多方力量达成三项共识 [1] - 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促进技术成果转化 [2] - 通过7场分论坛全面覆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各技术领域 [2]
第四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大会举办
中国化工报· 2025-08-04 15:08
会议概况 - 第四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大会于2025年7月29日至31日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由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指导,新疆大学和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主办 [1] - 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300余名专家学者及师生代表参加 [1] - 会议主题为"强化CCUS科技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3] 会议核心观点 - CCUS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路径,也是推动高碳行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 [2] - 会议聚焦CCUS技术的政策机制、前沿进展和工程实践,旨在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促进技术成果转化 [2] - 会议凝聚"政产学研用"多方力量,为实现"双碳"目标注入新活力,推动CCUS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 [4] 会议主要内容 - 特邀王金南院士、谢和平院士等11位专家作大会报告,围绕CCUS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展开深入探讨 [3] - 设置圆桌对话环节,围绕"碳中和科技需求"、"CCUS技术定位与前景"等四大议题展开讨论 [3] - 33位领域知名专家作特邀报告,48位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内容涵盖CO2捕集新材料与新技术、CO2资源化利用路径等 [3] 专题分会场设置 - 设置7个专题分会场,全面覆盖CCUS技术全链条创新与应用,包括碳中和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先进碳减排及捕集技术等 [4] - 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顶尖高校,中科院研究所,以及中石油、中石化、华能集团等能源企业的92位专家学者分享研究成果 [4] - 专题报告展示基础研究突破和工程实践案例,为构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示范-商业化应用"完整创新链条提供参考 [4] 会议成果 - 为CCUS领域科研工作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学术交流机会,促进学科交叉与科研合作 [4] - 系统梳理CCUS技术发展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分享创新技术成果 [3] - 深化产学研各界合作,探索CCUS技术创新与应用新路径 [2][4]
同兴科技股价微跌0.69% 公司回应CCUS技术国际水平
搜狐财经· 2025-07-30 20:10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30日收盘股价报18.72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69% [1] - 成交额0.65亿元 换手率3.32%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51.96万元 [2] 主营业务与技术优势 - 主营业务为非电行业烟气治理及CCUS技术研发 重点覆盖玻璃工业与矿物棉工业领域 [1] - 自主研发TX-1吸收剂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1] - 已实施多个大气污染防治项目 [1] 战略规划与激励机制 - 公司将把握行业政策机遇推动业务发展 [1]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获股东大会通过 拟向不超过67名激励对象授予128.50万股股份 [1] - 考核目标为2025年及2026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20%和40% [1]
高温深地深海,能源勘探开发行业“弄潮儿”
齐鲁晚报· 2025-07-25 05:48
公司技术研发 - 公司自主研发CC级高抗蚀套管头,助力中国石油吐哈油田CCUS示范项目,密封性通过国际标准API6A最高等级认证,抗腐蚀性能较传统产品提升3倍以上[2] - 公司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例保持在3%以上,高温马达在新疆成功应用,耐高温螺杆钻具在200度高温环境下连续工作100小时无故障,技术全球领先[3] - 公司计划将AI技术、5G技术应用于钻井领域,实现井下与地面信息技术互联互通[5] 公司产品与市场 - 公司产品覆盖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地热能钻井及定向穿越工程等领域,产品已覆盖国内各大油田并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2][7] - 公司螺杆钻具广泛应用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国内油田,在四川页岩油气高压高腐蚀、新疆深地高温等领域成为必备工具[5] - 公司产品出口至十几个国家,海外收入占比达20%,计划提升至50%,海外市场划分为北美区、俄语区和中东区三大区域[5] 公司国际化战略 - 公司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布局海外市场,改制后成立海外事业部,在加拿大、北美、南美、俄罗斯、中东等地设立分公司或派驻人员[5] - 公司引进多语言人才与技术人才共同开发海外市场,招聘当地员工以适应不同市场需求[5] 行业发展趋势 - CCUS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路径,井口产品对可靠性、密封性及耐腐蚀性要求极高[2] - 油气资源开发向深地、复杂地层挺进,西南和新疆等地区钻井深度已突破一万米,深地深海领域装备和技术研发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至关重要[3] - 深地深海不仅是能源的补充,也是未来能源的压舱石[4]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始建于1961年,2004年完成股份制改革,经历搬迁扩能、挂牌、上市等重大事件[3][7] - 公司不断变革与技术创新,引进先进研发设备和检测设备,汇聚优秀研发人员[4]
新疆上半年石油产量全国第2、黑龙江第3、陕西第4,那谁第一呢?
搜狐财经· 2025-07-20 11:18
全国石油产量概况 - 2025年上半年全国石油开采量达10848万吨,同比增长1.3%,呈现平稳发展态势 [1] - 区域格局延续"北强南弱",但南方省份通过海洋油气和非常规资源开发实现突破性增长 [1] 区域产量排名与特点 北方传统产区 - **天津市**以2043.4万吨产量领跑全国,同比增长3.3%,主要依靠大港油田、渤海油田稳产增效及深海开采技术突破 [2][3] - **新疆**产量1691.1万吨(全国第二),增速2.4%,塔里木盆地深层勘探和准噶尔盆地页岩油开发成为新增长点 [5] - **黑龙江**产量1481.3万吨(全国第三),增速仅0.1%,大庆油田面临资源接续挑战,正推进三次采油技术 [5] - **陕西**产量1230.7万吨(全国第四),增速0.4%,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成熟,致密油开发取得进展 [7] - **山东**产量1103.3万吨(全国第五),微降0.1%,胜利油田向海洋转型,渤海湾浅海油田开发成效显著 [7] 南方新兴产区 - **广东**产量1082.7万吨(全国第六),增速0.7%,南海东部油田深海勘探突破推动产能释放,LNG接收站优势突出 [7][8] - **海南**增速61.7%居全国首位(产量48万吨),莺歌海盆地新发现和"深海一号"气田投产驱动增长 [10] - **四川**增速41.9%(产量16.8万吨),页岩油技术突破推动商业化开发,长宁—威远示范区成效显著 [10] 技术创新与产业布局 - 天津形成"原油—炼化—化工"全产业链模式,南港工业区打造国家级石化基地 [3] - 新疆攻克超深井(8000米以下)开采技术,四川实现3500米以深页岩油开采突破 [5][10] - 广东探索海洋能源综合开发,海南吸引全球能源企业设立区域总部 [8][10] 区域增长亮点与挑战 - **内蒙古**增速10.5%(产量108.9万吨),二连盆地开发推动突破百万吨级 [13] - **上海**非传统产区逆势增长4.7%(产量35.2万吨),体现技术创新力量 [13] - **河北**产量下降4.4%(226万吨),**广西**暴跌27.9%(15.6万吨),反映资源条件限制与转型阵痛 [13] 未来发展趋势 - 海洋油气(南海深水区)和非常规资源(页岩油/气)将成为重要增长极 [10][12] - 行业面临平衡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挑战,需突破深海与页岩油商业化技术 [14]
海南加快建设低碳岛
中国化工报· 2025-07-18 10:56
海南低碳岛建设方案核心内容 - 海南省提出"先打底—推节能—产绿能—储绿能—自循环—碳吸收—智慧管"的降碳路径 [1] - 目标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2045年前全面建成低碳岛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 - 2045年全省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比峰值期下降70% [1] 能源系统建设 - 着力构建新型零碳能源系统 夯实低碳发展底盘 [1] - 推动高效太阳能电池 电化学储能 绿氢制甲醇等低碳能源消纳技术研究 [1] - 加快新型碳捕集材料 二氧化碳驱油 海底封存等CCUS相关技术创新 [1] 产业降碳措施 - 打造低碳产业创新高地 开展低碳核心技术攻关与推广 [1] - 推动绿色低碳 生物制造 新材料 未来能源等领域示范项目建设 [1] - 聚焦航天航空 高端装备制造 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 - 打造"风光氢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 发展绿氢氨醇特色产品链 [2] 传统产业转型 - 推动石化等传统产业应用节能降碳先进设备 [2] - 加快园区低碳化改造 开展石化化工产业"5G+工业互联网"改造 [2] - 推广低碳水泥生产和生物质化工前沿技术 [2] 资源循环利用 - 推动全生物降解产业规模化 集群化发展 建设国家级产业基地 [2] - 在包装 纺织 建筑等行业加大生物基材料推广应用 [2] - 推广园区集中供热 实现工业余压余热 废水废气废液资源化利用 [2] 智慧碳管理 - 构建地区碳考核 行业碳管控 企业碳管理等综合服务体系 [2] - 实现对全省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精准监控 管理及数据资产应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