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

搜索文档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牢牢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
新华社· 2025-05-10 10:28
河南农业核心地位与粮食安全 - 河南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超1300亿斤,用不到6%的耕地生产全国近10%的粮食,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每年调出原粮及制成品600亿斤以上,是全国粮食安全"压舱石"[1][2][3] - 2024年河南夏粮总产757.14亿斤位居全国第一,全年粮食总产1344亿斤位居全国第二,肉蛋奶总产1337万吨位居全国第三,生猪饲养量突破1亿头位居全国第一[1][4]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河南要发挥农业优势,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1][3] 粮食产业体系与加工能力 - 河南生产全国1/2火腿肠、1/3方便面、1/4馒头、3/5汤圆、7/10水饺、4/5酸辣粉,基本建成产业链健全、价值链高效、供应链完善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2][5] - 河南打造从"中原粮仓"向"国人厨房"的战略转型,正迈向"世界餐桌"目标,拥有1284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122家[5][27] - 粮食精深加工企业如河南飞天生物科技将小麦"吃干榨尽",提取阿洛酮糖等高端代糖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22] 高标准农田与科技创新 - 截至2024年底河南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808万亩,占全省耕地78%,占永久基本农田88.8%,粮食生产抗灾减灾能力大幅提高[2][9][12] - "中原农谷数智大脑"整合2亿条农业数据,通过天气、土壤、肥力、植物蒸腾等数据模型提高气象灾害预警能力[11][12] - 河南发展高效节水灌溉3636万亩,灌溉保证率达80%以上,平移式喷灌机等设备比传统漫灌节水30%[10][11] 种业创新与良种推广 - 神农种业实验室组建7支研发团队,取得82个农作物新品种,分子标记等技术已培育超100个新品种[14] - "普冰03"小麦新品种通过远缘杂交技术实现高产稳产多抗,2024年以666万元完成品种权转让,计划2025年推广30万亩[15] - 河南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7%,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超45%[16]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 河南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3665.09万亩,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超20万家、家庭农场超27万家[18][19] -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12.7万个,托管面积2.28亿亩次,其中粮食作物1.84亿亩次占比80.7%,服务小农户1612万户[2][19] - 牧原集团2024年出栏生猪7160万头,满足超1亿人需求,全智能化养殖使劳动生产率提高5倍以上[31][32][33] 产业链延伸与品牌建设 - 河南建立重点产业链"方案+图谱+清单"制度,完善"链长+专班"机制,推动产业链向乡镇村庄延伸[23] - "豫农优品"公共品牌推动文创面点等产品溢价达300%,多福多食品月均销售40余万元[25][26] - 冷链食品产业链快速发展,思念食品年产能90万吨速冻食品,千味央厨多个单品年销售额过亿元[28][29] 特色农业与高效养殖 - 通许县建成全国最大酸辣粉生产基地,年产7.2亿桶,带动就业6.1万人次[38][40] - 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年出栏210万头生猪,智能巡检机器人实时监测14项指标[31] - 河南设施蔬菜面积将提高10%以上,"未来农场"无土栽培西红柿采摘季超6个月[35][37]
一场“反商业直觉”的豪赌,金龙鱼这步棋下对了吗?
第一财经· 2025-05-09 16:58
跨界合作与品牌战略 - 金龙鱼连续三年深度合作综艺《种地吧》,通过节目传递"6步鲜大米"的"鲜"理念,构建品牌与现代农业的价值观共振 [1][5] - 《种地吧》第三季取得现象级成功,爱奇艺热度值达8700,多平台榜单TOP1,金龙鱼早期逆周期投资从观望到验证价值 [3][5] - 公司以"技术合伙人"身份参与内容设计,将产业链能力转化为节目叙事,如智能监测、鲜割技术等晦涩术语通过少年实践具象化 [9][11] 科技创新与粮食安全 - 中国以全球9%耕地养活20%人口,但传统农业粗放模式威胁粮食安全,国家"藏粮于技"战略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 [14] - 公司研发"6步鲜米精控技术"(鲜割/鲜谷/鲜存/鲜碾/鲜装/鲜食),鲜割环节减少5%田间损失,北方推广可减损235万吨,相当于2100万人年消费量 [16][18] - 技术延伸至副产品高附加值利用,如米糠制稻米油、稻壳发电、稻灰提炼白炭黑,实现产业链"吃干榨净" [18] 产业模式与乡村振兴 - 推行"四优"订单农业(优质品种/产地/收购/技术),绑定农民福祉,提升种粮积极性并建立特色原料基地 [19] - 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以智能化、自动化推动粮油加工高端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 [19] - 响应《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以全产业链协同和科技创新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强化"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能力 [18][19] 产品技术与市场教育 - 6步鲜技术实现稻谷生命价值最大化:鲜割保九成熟品质、鲜存发芽活力超90%、鲜碾多级轻碾保留风味 [16] - 通过综艺IP联名款和春耕节活动,将抽象技术转化为年轻群体可感知的品质认知,如李昊等少年嘉宾形成情感认同 [11][12] - 节目成为展示农业现代化窗口,公司技术资源与内容结合,推动"好米当然种出来"理念深入人心 [9][13]
经开区主要领导现场调研抗旱工作 全力以赴打好抗旱“主动仗”
镇江日报· 2025-05-09 07:36
李朝阳一行先后前往丁岗镇娟莹家庭农场、荣禾家庭农场,姚桥镇欣瑞家庭农场、江苏润果农业发 展有限公司,以及大路镇超群家庭农场,实地察看小麦长势和土壤墒情,与种植户、农技人员深入交 流,详细了解当前灌溉进度、水源供应、设备运行、田间管理情况,仔细询问今年小麦预计产量、成 本、收益以及当前面临的困难需求等。李朝阳要求相关部门板块加强对旱情、墒情的监测研判,多措并 举、精准发力,科学务实抓好抗旱保产工作,守牢镇江经开区粮食安全底线。 5月7日,镇江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朝阳现场调研抗旱工作,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 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统筹资源、科学施策,最大限度降 低旱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李朝阳强调,要深刻领悟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把抗旱保产作为当前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强化 底线思维,增强危机意识,抓实各项举措,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以赴打好抗旱"主动仗"。 要切实维护保障农民利益,用足用好各项政策,加大对农业抗旱救灾的资金投入,为农户提供必要的物 资和技术支持,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稳定器"作用,让受灾农户能够及时得到赔偿、减少损失。要着力 强化部门协同联 ...
赵一德在调研农业生产工作时强调全力抗旱减灾保收成 筑牢粮食稳产基本盘
陕西日报· 2025-05-09 07:02
调研中,赵一德强调,今年我省气候年景总体偏差,呈现冬春连旱特征。各级各部门要清醒认识严 峻形势,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头等大事,立足当前夏粮产量形成和秋粮播种的关键期,毫不 松懈抗干旱、防灾害。要密切关注旱情雨情、苗情墒情,落实精准灌溉、灌喷结合、"一喷三防"等措 施,完善供水保障方案,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增雨作业,强化抗旱技术指导服务和物资装备供给,最 大程度降低旱情影响。同时,也要防范应对干热风、病虫和区域性极端天气气候可能造成的旱涝急转等 灾害。要坚持以秋补夏、以丰补歉,抓住本轮降雨有利时机加快秋粮播种,因地制宜推进受灾地块补种 改种,夯实秋粮丰收基础。要突出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融合,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 灾水平。要落细落实抗旱保粮政策举措,加强农业、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协同联动,及时回应群众 关切,广泛动员社会参与,牢牢把握抗灾害夺丰收主动权。 省领导王海鹏、樊维斌,省直有关部门和渭南市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5月8日,省委书记赵一德到渭南市调研农业生产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 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力抗旱 ...
春耕:坚决把牢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新京报· 2025-05-08 10:05
粮食产量与安全 - 2024年全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实现历史性增长,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000多亿斤跃升至当前水平 [1] -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公斤,远超国际公认的400公斤安全线标准,实现口粮绝对安全和谷物基本自给 [2] - 粮食产量连续10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迈上新台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1][2] 粮食安全战略 - 确立"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2] - 强调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必须牢牢端稳中国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2] - 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 [2] 耕地保护措施 - 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 [4] - 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聚焦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目标 [4] - 加强耕地治理修复,特别保护黑土地资源,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和撂荒地复垦 [4] 农业科技创新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5] - 推广无人机、北斗导航等智能装备,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5] - 在作物育种、智能装备等关键领域仍存在差距,需突破核心技术 [5] 种业与农机发展 - 种业是农业"芯片",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突破性品种研发 [5] - 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加快国产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 [5] - 重点突破高端智能农机、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等领域短板 [5] 智慧农业推进 - 强化智慧农业顶层设计,集中资源补齐短板 [6] - 支持传感器、芯片、算法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智能监测、精准作业等技术落地 [6] - 加强智慧农业国际交流合作,培养多层次农业科技人才 [6] 粮食减损行动 - 每年粮食浪费约3500万吨,占总产量6%,节粮减损等同增产 [7] - 实施《反食品浪费法》和《粮食安全保障法》,推进全链条减损 [7] - 开展"光盘行动",构建粮食节约长效机制,增强全民节粮意识 [7] 农业现代化目标 - 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端稳中国饭碗 [8] - 扎实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8] -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8]
林武在聊城调研时强调 持续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众日报· 2025-05-08 09:00
调研重点 - 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 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 [1] - 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持续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1] - 加强经济运行调度 抓实工业运行、促消费、扩投资、项目建设、外资外贸等工作 [1] 企业调研 - 在中化鲁西工程有限公司了解项目运行和化工园区北扩进展 希望企业加快项目建设 推动降本增效 强化安全生产 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 [1] 农业生产 - 在东昌府区粮食高产大方察看小麦长势 强调加强田间管理 组织农技人员指导科学种植 确保夏粮稳产丰收 [2] - 要求守牢耕地保护红线 健全农业保障体系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 [2] 乡村振兴 - 在"沿黄九品·品品连乡"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调研 强调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富民产业 推进农文旅融合 实现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 [2]
马明龙调研抗旱工作时强调 全力实现粮食稳产农民保收 以实际行动扛牢粮食安全重任
镇江日报· 2025-05-08 07:53
5月6日,市委书记马明龙调研抗旱工作,强调要牢记"国之大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 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有关会议部署要求,进一步落细各项抗旱措施,毫不放松抓好 田间管理,全力实现粮食稳产农民保收,以实际行动扛牢粮食安全重任。 句容白兔镇泽志萱家庭农场和丹徒上党镇种植大户辛小杰的麦地里,喷灌设备正在有序进行浇水作 业。马明龙走进麦地,仔细察看小麦长势、土壤墒情和苗情,与种粮农户、农业农村干部深入交流,仔 细询问灌溉设备、浇灌成本、水源保障、电力供应等情况,强调要深入摸排田地灌溉需求,加强旱情、 墒情监测研判,精心组织、合理调配,因地因墒增设灌溉设备,科学组织群众浇水保墒、浇灌保苗,同 时要强化田地管理技术指导,有效提升田管水平,千方百计实现夏粮稳产保收。 丹徒上党镇枫庄电灌站共3台机组,总灌溉面积6139亩,当天1台机组正在进行抗旱提水作业,自4 月份以来,电灌站已提水58台时,提水量7.98万立方米。马明龙详细了解水源供给、抗旱提水、灌区面 积等情况,要求密切关注旱情,及时进行抗旱提水,同时加强对电灌站电器设备、管路、进出水池、站 房等进行检查、维修保养,确保安全运行,更好发挥抗旱、排 ...
鹏华基金举办走进三全食品活动 多方共议粮食安全与ETF发展
证券日报· 2025-05-07 20:41
三全食品核心竞争力 - 公司是中国速冻食品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也是鹏华粮食ETF成份股之一 [2] - 以产品创新 渠道创新 技术创新 管理创新为源头 采用内生式增长和外延式增长双轮驱动模式 [2] - To C端开发年轻消费者喜爱的茶饮 生椰拿铁等新口味汤圆 以及针对中老年消费者的药食同源系列产品 [2] - 持续开拓To B市场 为餐饮企业提供安全 高品质预制食材 [2] - 通过生产线展示 公司在食品安全保障和消费升级方面做出显著努力 [2] 粮食产业投资布局 - 鹏华基金2023年推出全市场首只粮食产业ETF 跟踪国证粮食产业指数 覆盖种业 农产品加工 食品饮料等领域 [3] - 该ETF是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金融响应 为投资者提供参与农业现代化的工具 [3] - 公司构建"交易所 上市公司 基金公司 媒体 投资者"生态圈 通过多方视角深化产业认知 [3] - 食品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 也是满足民生需求的关键领域 [3] - 鹏华基金已布局国防ETF和粮食ETF 构建国家安全ETF系列 [3] 消费板块投资机会 - 下半年大消费板块可能企稳回升 主要受财政政策和消费刺激政策驱动 [4] - 公募基金当前在消费板块持仓处于低位 未来或有加仓空间 [4] - 细分行业中看好白酒 啤酒 乳制品 休闲食品 复合调味品及速冻品等技术消费品 [4]
能源金句丨习近平关于国家能源安全重要论述
国家能源局· 2025-05-07 15:20
国家能源安全战略 - 核心观点聚焦经济发展与合作共赢 强调加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战略对接 [1] - 传统合作领域需巩固能源 基础设施建设等板块 同时培育绿色低碳 健康医疗等新增长极 [1] - 新兴领域重点开拓航空航天 数字经济 和平利用核能三大方向 [1] - 明确提出需应对能源安全等重大挑战 中方愿与合作伙伴共同落实相关措施 [1] 能源行业发展方向 - 能源合作被列为传统优势领域 需与经贸 基建形成协同发展格局 [1] - 绿色低碳成为重点培育的新增长极 与健康医疗 投资金融并列发展 [1] - 核能利用被单独列为新兴开拓领域 强调和平利用原则 [1] 多领域协同发展 - 数字经济与航空航天被纳入新领域开拓清单 显示跨行业技术融合趋势 [1] - 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被并列为需应对的重大挑战 反映基础资源保障优先级 [1] - 发展战略对接强调高质量共建 特别指向"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合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