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
搜索文档
开足马力烘干 保障秋粮归仓
河南日报· 2025-10-09 07:26
人停机不停,工人们三班倒,90台烘干机满负荷运转。10月8日,罗山县包氏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大型机 械化水稻烘干中心,一派繁忙景象。"前两天又订购了5台烘干机,正催着发货,拉回来就投用。"该公 司负责人包乃勇说。 信阳是农业大市,优质水稻种植规模居河南首位。面对连日阴雨天气给秋收工作带来的严峻挑战,信阳 市委、市政府扛牢粮食安全责任,统筹安排、精准调度,分管领导深入一线解决问题。市、县、乡联动 发力,涉农部门协同作战,织密烘干晾晒保障网,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我们及时向社会发布全市烘干站点联系电话,方便群众随时联系,就近烘干。同时,加大动态调度, 让全市1698台(套)烘干机械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信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罗明说。目前,信阳市烘 干机械满负荷运行情况下,日烘干能力达10.5万吨,能基本满足农户烘干需求。 "我们24小时不停工,每天能烘干150吨湿谷。"加宝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加宝介绍,针对部分农户 的紧急需求,他们还联系周边烘干房协同作业。 数据显示,2025年,信阳市秋作物播种面积1178.64万亩。截至10月8日,已收获992.3万亩(含再生水稻 头茬),占比84.19%。其中,全市水稻已收获6 ...
中国供销集团多措并举保障秋粮稳产增收
新华网· 2025-10-08 18:39
中农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公司已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各类农技培训会1.3万余 场。下一步,还将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精准指导秋播秋种,持续发力筑牢粮食安全屏障,全力 以赴保障全年粮食丰收。 秋收进度加快,秋粮收购工作正陆续展开。"我们每日潮粮处理能力达1500吨,可烘干产出干粮1000 吨。"中国供销粮油有限公司下属鹤岗公司仓储业务负责人介绍,为高效服务农户,公司实行24小时不 间断作业,近期日均接待售粮农户20余户,有效缓解了秋收后集中晾晒与存粮压力,显著减少因天气造 成的粮食损耗。 中国供销粮油有限公司仓储业务负责人表示:"公司计划于10月中旬陆续启动秋粮收购。目前已在收购 仓容、资金筹措、人员培训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切实做到'仓等粮、人等粮、钱等粮、设备等粮',让 农民卖粮更舒心、更放心。"(记者韩佳诺) 当前正值我国秋粮收获期。记者近日从中国供销集团了解到,9月中旬以来,集团累计调度2万余家基层 为农服务网点,全方位保障秋粮稳产增收。 秋粮抢收,农机是关键"利器"。在安徽、湖北等地,中国供销集团所属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 紧急调配1000余台套农机具,组建专业作业队伍,克服不利 ...
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应对食品价格高通胀,保障粮食安全和营养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2025-10-08 09:23
全球饥饿与粮食安全现状 - 2024年全球饥饿人口比例为8.2%(点估计6.73亿人),较2023年的8.5%和2022年的8.7%有所下降,但非洲饥饿人口比例仍高达20.2%[10] - 2024年全球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发生率为28.0%,影响约23亿人,其中非洲发生率最高(58.9%),且农村地区和女性受影响更严重[10][30][36] - 到2030年全球饥饿人口预计降至5.12亿,但近60%将集中在非洲,实现零饥饿目标仍面临挑战[10][30] 健康膳食可负担性与营养状况 - 2024年全球健康膳食成本升至人均每日4.46购买力平价美元,但无力负担健康膳食的人口从2019年27.6亿降至2024年26亿,非洲该比例却从64.1%升至66.6%(超10亿人)[11][40][42] - 儿童发育迟缓率从2012年26.4%改善至2024年23.2%,但儿童超重率(5.5%)和消瘦率(6.6%)基本停滞,成人肥胖率从2012年12.1%升至2022年15.8%[12][46][47] - 仅约34%的6-23月龄儿童和65%的15-49岁女性达到最低膳食多样性指标,凸显膳食质量不足风险[12][51] 食品价格通胀的驱动因素与影响 - 全球食品价格通胀率在2023年1月达峰值13.6%,显著高于整体通胀率(8.5%),低收入国家2023年5月通胀率高达30%[13][53][56] - 疫情财政刺激(约17万亿美元)和乌克兰战争扰乱供应链,商品冲击对美国和欧元区食品通胀贡献率分别达47%和35%[14][57][67] - 食品价格上涨10%会导致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发生率上升3.5%,儿童消瘦率上升2.7%-4.3%[15][54][76] 政策应对与未来韧性建设 - 需组合使用针对性财政措施(如临时减税)、货币政策稳定市场、结构性贸易改革(如减少贸易干扰)以缓解通胀压力[17] - 投资农业粮食体系韧性(如仓储设施、研发)和加强数据透明度(如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可降低未来价格冲击风险[18]
饭碗端得更牢 我国粮食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央视网· 2025-10-07 09:02
粮食安全战略与政策 - 粮食安全被确立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确立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3] - “十四五”规划首次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纳入安全保障类约束性指标,提出到202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超1.3万亿斤[2] - 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把粮食增产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并制定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3] 粮食生产成果与目标 - 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2][3] - 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1000斤,远高于国际公认的800斤安全线[4] - 到2030年目标实现新增粮食产能千亿斤以上,有力夯实大国粮仓安全根基[7] 农业生产能力建设 - 累计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一半以上耕地实现旱能浇、涝能排[5]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拥有1000多万台(套)现代化农机具[2][5] - 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超过95%,一批突破性品种释放增产潜力[5] 科技应用与效率提升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北斗导航系统为播种提供厘米级精度轨迹,5G物联平台构建“农田数字大脑”[6] - 病虫害有效防治每年挽回产量损失2800多亿斤,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最近三年机收减损500亿斤以上[6] - 110多万个社会化服务组织,带领全国近一半小农户实现稳产增产[6] 抗灾与应急保障体系 - 3300多家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1.36万支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有效提升粮食抗灾能力[5] - 粮食安全实行党政同责,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3]
风吹稻浪、瓜果飘香 希望的田野呈现一幅“大地流金”的丰收图景
央视网· 2025-10-04 11:50
安徽滁州水稻生产 - 滁州市明张村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种植面积从2024年的387亩扩大至6000余亩[3][5] - 当地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推进集中育秧和农业机械化,助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5]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豆产业 - 呼伦贝尔市2025年大豆种植面积达1300万亩,占全区播种面积七成以上[5][11] -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采用“一地一策”个性化收割方案,在147万亩大豆田进行高效作业,最大限度减少粮食损失[7][9] - 农场结合秸秆粉碎还田和深松整地,提升耕地质量并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9] - 呼伦贝尔市2025年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突破2500万亩,其中玉米800万亩、小麦260万亩[11] 河南社旗玉米抢收 - 社旗县种植玉米80万亩,利用短暂晴好天气组织抢收,并协调烘干企业形成“收割-转运-烘干-技术保障”无缝衔接作业链条[11][16] - 农业部门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指导,通过机械化作业实现玉米收获与烘干高效衔接,保障颗粒归仓[16] 甘肃天水油菜种植 - 秦州区冬油菜种植面积达18.4万亩,幼苗长势良好,为来年丰收奠定基础[17][24] - 当地推广精量播种、病虫害综合防治及绿色高效种植技术,促进油料作物提质增效[24] - 合作社采用自动化机械作业,3天完成300亩油菜播种任务,节省时间并保证质量[22] 陕西周至猕猴桃产业 - 周至县猕猴桃种植面积43.2万亩,年产鲜果59万吨,综合产值突破90亿元[35] - 形成从种植、研发、深加工到仓储物流、品牌营销的完整产业链[35] - 积极拓展外贸新动能,与国内外采购商成功签约8000多吨猕猴桃采购合同[33]
别笑特朗普卖大豆,能掐住美国七寸的,不是芯片,而是小小的黄豆
搜狐财经· 2025-10-03 19:55
中美大豆贸易格局演变 - 中国曾是美国大豆最大买家 占美国大豆出口量60% [3] - 到2025年 巴西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大豆供应方 美国大豆占中国进口市场份额从40%降至18% [3] - 2025年5月至今 中国未购买任何美国大豆 为近30年首次 [3] 美国大豆产业现状与影响 - 美国一半大豆产量依赖出口 [3] - 2025年美国大豆丰收后价格暴跌 农民收入直接腰斩 [5] - 美国中西部大豆主产区(伊利诺伊 艾奥瓦 明尼苏达)为共和党关键票仓 农民对特朗普政策产生不满 [5] 美国政府的应对措施及效果 - 白宫试图通过与其他国家签署贸易协议来推动美国农产品出口 例如美日贸易协议要求日本每年购买80亿美元美国农产品 [7][9] - 日本在2020至2024年间年均购买美国农产品达143亿美元 新协议要求金额远低于此 [9] - 共和党人计划通过削减营养补贴节省600亿美元援助农民 但资金到位缓慢 [9] 全球大豆定价权与市场结构 - 美国为世界第二大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全球大豆定价主要参考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行情 [9] - 四大粮商(ADM 邦吉 嘉吉 路易达孚)垄断全球80%以上粮食贸易份额 经常操纵大豆价格 [11] - 中国通过发展期货市场争夺定价话语权 大连商品交易所将大豆期货分为黄大豆1号(非转基因)和黄大豆2号(转基因) [11] 中国的战略调整与破局 - 中国大豆期货价格与美国芝加哥价格关联度降低 形成独立价格参考体系 [13] - 中国拓宽大豆进口渠道 形成“主要买巴西豆 美国豆偶尔补货”的格局 进口来源包括阿根廷 俄罗斯及非洲国家 [13] - 中国通过优化饲料配方减少大豆依赖 并在东北 华北等地扩大种植面积以提高自给能力 [13] 大豆的战略意义 - 大豆贸易关系到美国农民生计 美国经济政治及全球定价权力 [15] - 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掌握关键农产品主动权能增强国家底气 [15]
刘宁到开封市部分县区调研检查秋粮生产、项目建设等工作
河南日报· 2025-10-03 19:00
农业与粮食生产 - 秋粮生产进入关键期 全省正积极组织秋收工作[3] - 加强农机改造调配 抓好农业防灾减灾 抢抓降雨间隙进行玉米 花生等秋作物抢收抢烘抢晒[3] - 扛牢粮食安全责任 压茬推进秋种秋管 全力夺取秋粮丰产丰收[3] 食品加工产业 - 通许县是全国最大酸辣粉生产加工基地 正在建设淀粉产业园项目总投资约10.5亿元[5] - 淀粉产业园建成后将打通从红薯种植 淀粉加工到酸辣粉成品的完整产业链条[5] - 企业运用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 做强食品加工业 不断创新技术迭代产品 构建完整高效供应链体系[5] 文旅产业发展 - 深度挖掘宋文化 运河文化等独特价值 加大木版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5] - 推动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 加快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5] - 节日期间文旅消费市场升温 需做好管理疏导 提升服务质效 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5] 区域经济发展 - 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 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郑开同城化发展等战略机遇[6] - 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建强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6] -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实现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6]
在埃及荒漠中浇灌发展绿洲(共创繁荣发展新时代)
人民日报· 2025-10-02 06:11
项目概况与核心成就 - 中国中曼集团在埃及近9年累计打水井680余口,通过井水灌溉使荒漠变为良田[5] - 2024年5月启动的奥韦纳特水井项目计划5年内完成3000口水井施工,灌溉面积将达到3000平方公里[6] - 截至2025年9月中旬,奥韦纳特项目已完成141口水井施工,其中项目一期完成125口,支持种植小麦、苜蓿、玉米等农作物[6] 项目运营与技术能力 - 奥韦纳特项目现有9支打井队,约190名中埃员工轮班作业,钻机24小时运转[6] - 凭借技术和装备优势,中曼埃及公司钻井队实现约7天钻一口井的工作进度,工作效率赢得埃及政府认可[9] - 项目团队能应对沙漠地层复杂、风沙、高温及设备运输等挑战,并解决井漏问题以实现快速安全钻井[9] 经济效益与农业产出 - 在奥韦纳特地区,灌溉用水保障使玉米基本实现一年收获两次,每费丹土地收获小麦3吨,苜蓿将出口海湾国家[7] - 在明亚省,中曼埃及公司为运河糖业公司打井,灌溉水源足够灌溉3万费丹土地,使农场甜菜产量逐年增加[7] - 水井项目将贫瘠土地变为肥沃农田,为埃及实现粮食自给自足提供助力,并为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典范[7][10] 合作深化与本地影响 - 埃及政府2015年以来加大沙漠开垦力度,推出"埃及未来"农业生产项目,水利灌溉成为关键环节[6] - 埃方代表希望继续深化与中国企业合作,让更多荒漠变成良田[7] - 中曼集团计划在推进现有项目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中埃在农业开发等领域的合作[10]
中企完成680余口水井施工—— 在埃及荒漠中浇灌发展绿洲(共创繁荣发展新时代)
人民日报· 2025-10-02 05:51
项目概况与规模 - 中国中曼集团在埃及累计完成水井680余口,将荒漠变为农田[1] - 2024年5月启动的奥韦纳特水井项目计划5年内完成3000口水井施工,灌溉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2] - 截至2024年9月中旬,奥韦纳特项目已完成141口水井施工,其中一期完成125口[2] 项目运营与技术能力 - 奥韦纳特项目现有9支打井队,约190名中埃员工轮班作业,钻机24小时运转[2] - 沙漠钻井面临地层复杂、风沙、高温等挑战,公司钻井队实现约7天钻一口井的工作进度[5] - 凭借技术和装备优势,公司工作效率赢得埃及政府认可[5] 经济与社会效益 - 水井灌溉支持当地种植小麦、苜蓿、玉米等作物,玉米基本实现一年收获两次[3] - 在明亚省的水井项目可灌溉3万费丹土地,使合作农场的甜菜产量逐年增加[3] - 每费丹(约4200平方米)土地可收获小麦3吨,苜蓿将出口海湾国家[3] - 在锡瓦绿洲的马洛尔村,打井队为当地解决了吃水问题[4] 合作与战略意义 - 埃及政府自2015年加大沙漠开垦力度,推出"埃及未来"农业生产项目,水利灌溉是关键环节[2] - 埃方代表肯定水井项目为埃及实现粮食自给自足提供助力,希望继续深化合作[3] - 中曼集团表示将推进现有项目并拓展两国在农业开发等领域的合作[6]
科特迪瓦与意大利签署1.34亿欧元粮食投资协议
商务部网站· 2025-10-01 23:07
投资协议 - 意大利农业巨头博尼菲什·费拉雷西(BF)与科特迪瓦签署总金额为1.34亿欧元的投资协议 [1] - 协议内容包括在塔加迪市建立和开发试点农场 [1] 项目目标 - 项目旨在帮助科特迪瓦减少对小麦、大米进口的依赖 [1] - 项目将推广山药、玉米、小米、辣椒和茄子等作物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粮食安全 [1] 行业背景 - 联合国贸发会报告显示,2021年至2023年科特迪瓦平均进口约29亿美元粮食,主要包括大米、软小麦和食用面粉 [1] - 科特迪瓦政府正鼓励私营部门投资以增加当地产量,减少粮食进口依赖 [1] 公司战略 - BF集团通过此项目继续拓展其在西非的业务 [1] - 公司目前已与加纳、塞内加尔等国开展合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