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新质生产力
icon
搜索文档
重庆农商行:向“新”而行 “金融活水”润泽智慧农业发展
人民网· 2025-04-25 14:19
中央政策与行业方向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重点支持智慧农业及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 [1] - 金融被定位为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推动力,助力乡村发展 [1]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重庆农商行坚持"支农支小"定位,聚焦农业新质生产力和智慧农业服务,优化机制并推广特色金融产品 [1] - 公司涉农贷款余额达2450亿元,总量和增量均居重庆同业首位 [1] - 推出专属信贷产品如"奉节脐橙贷",覆盖种植户、收购商等全产业链主体,已发放超1200万元支持120户种植户 [2] 智慧农业应用案例 - 奉节县智慧果园实现物联网远程监控,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数据,种植户可通过手机管理果园 [3] - 果园部署"陆轨两用运输机",单次运输量达500公斤,显著提升效率 [3] - 鲁渝现代农业产业园采用智能温室技术,精准调控蔬菜生长环境,提升产量与资源利用率 [3][5] 金融服务与资金支持 - 重庆农商行奉节支行通过金融网格员深入田间,提供政策宣讲、融资需求收集等一站式服务 [2] - 开州支行为鲁渝现代农业产业园开辟绿色通道,快速审批发放1000万元贷款,缓解流动资金压力 [5] - 公司计划持续完善专项金融服务机制,下沉服务重心以支持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 [5]
“食博会・预博会” :打通产销链路 为产业与消费扩容 “架桥”
经济网· 2025-04-24 18:22
4月18日至20日,第九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暨第三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简称 "食博会・预博会")在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成功举行。 此次展会是由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中国贸促会农业行业分会主办的综合性国际食品盛 会,以 "食全食美,预见'味'来" 为主题,搭建起集贸易促进、投资合作、创新集聚、交流互鉴等功能 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平台,成为推动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提升、消费扩容以及农业贸易高质量发展的 重要引擎。同时,作为国内首个AI赋能的智慧农业展会,其在虚拟讲解、创意直播、机器人厨师、机 器人助理等多个场景深度融入 AI元素,展现科技魅力。 据悉,本届"食博会・预博会"规模超5万平方米,共吸引了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及20个国家 和地区的1351家企业参展,现场参观人数超过2万人,近7000名采购商携采购意向共襄盛举,其中涵盖 京东、美团、盒马等头部电商,北京新发地、深圳海吉星等龙头食品供应链企业。庞大的参展阵容构建 起完善的销售网络,极大地优化了从农产品生产源头到终端消费市场的流通环节。借助电商平台和供应 链企业的高效运作,各类食品得以更快、更广泛地触达消费者,为消费 ...
“AI智慧农业”赋能高青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4-24 11:49
项目进展 - 高青县丰码渌鑫AI智慧农业示范园项目于4月23日举行成果展示暨技术推广活动 现场展示智能环境调控 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核心技术 [1] - 项目从2024年9月洽谈到今年2月全面投产 仅用5个月实现"从签约到丰收"的跨越式发展 创造高青农业项目建设"加速度" [3] - 4位种植大户代表与示范园签约合作 [1] 技术优势 - 丰码科技自主研发"Unigro作物模型"和智能设备 实现大棚环境精准调控 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 [3] - 公司由中国科学院姚期智院士创建 多次获得中国算力大会"算力之星"优秀技术突破奖等国家级荣誉 [3] 政府支持 - 项目是木李镇贯彻落实县委"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现代化"部署的标杆工程 [5] - 木李镇成立项目专班 全力服务保障项目落地 实现从第一次洽谈到项目建成5个月完成的突破 [5] - 下一步将深化与丰码合作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加快系统设备推广使用 带动更多种植户升级种植模式 [5]
湖北农业农村领域发展态势良好 600亿担保金融活水助产业升级
长江商报· 2025-04-24 06:24
农业生产总体态势 - 一季度湖北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876.42亿元,同比增长3.4%,增速高于上年同期0.9个百分点 [1] - 冬小麦播种面积稳定,春耕春播平稳有序推进,主要粮油作物长势好于上年 [1][2] - 一季度全省猪牛羊禽肉产量121.72万吨,同比增长3.1%,肉蛋奶同步增产 [2] 农产品市场与价格 - 一季度湖北省农产品生产者价格同比上涨1.6%,畜牧业和渔业产品价格总体回升 [2] - 全省"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居民消费端食品价格有所回落 [2] 农村居民收入与就业 - 一季度湖北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826元,同比增长5.9%,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1.1个百分点 [3] - 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达1161.5万人,同比增长1.0% [3] - 农村劳动力在省内就业人数为678.8万人,同比增长3.8%,占外出务工总量的58.4%,占比提升1.5个百分点 [3] - 全省农村本地非农就业劳动力583.4万人,同比增加1.2%,月均收入同比增长4.5% [3] 农业金融支持与融资担保 - 湖北农担公司累计为全省超10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超600亿元,拉动社会投资约1700亿元 [1] - 围绕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创新担保产品,截至2024年末累计为8357户产业链上下游农户提供融资担保69.83亿元 [7] - 公司带动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省级企业254家 [7] 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创新 - 大力推广"301"银担直连线上纯信用快贷模式,实现快速申贷和放款 [8] - 探索"622"合作模式、政府承担0.3%风险补偿模式等多元化政担合作新模式 [8] - 创新开发"龙虾贷"、"黄鳝贷"、"赤壁青砖茶"、"禽业贷"等专项链上担保产品 [7] - 累计为农企农户节省融资成本超26亿元 [8]
新华时评·首季中国经济观察丨凝心聚力打好农业开局仗
新华社· 2025-04-23 17:20
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 题:凝心聚力打好农业开局仗 新华社记者胡璐、刘阳 谷雨时节种谷天,当前春耕生产已进入大忙时节。关键农时不容丝毫懈怠,各地务必把"持续增强 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挺在前面,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在精细上下功夫,环环紧扣 抓好春管春耕,千方百计实现农业生产良好开局。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当前国际环境变乱交织的背景下,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粮食生产爬坡 难、滑坡易,上来慢、下去快。越是粮食产量历史性迈上新台阶,越要居安思危,不可麻痹松懈。春播 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对实现全年粮食目标任务 至关重要。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要实现农业生产良好开局,必须抓住耕地这个命根子,着力稳住春播粮 食种植面积,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与此同时,还应进一步健全粮食生产 支持政策体系,综合施策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维护好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 积极性。 实现农业生产良好开局的要点,还在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 我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要围绕粮食生产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
银行业支持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金融时报· 2025-04-22 09:40
农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 绿控农业在稻田巡检中使用两款机器狗 其中"小胖"搭载360度旋转摄像头 多线程激光雷达和DeepSeek深度学习算法 监测作物生长 环境和病虫害迹象[1][2] - "小瘦"搭载地形自适应系统和柔性关节六轴传感器 可灵活调整双足高度并在复杂地形稳定巡检[2] - 公司计划推出采摘机器人等产品 将人力从重复劳动中解放 提升农业生产效率[3] 银行金融支持模式 - 农业银行四川新都支行通过"政采e贷"产品 直联政府采购平台 将企业中标合同转化为信用额度 快速完成贷款投放[3] - 邮储银行为安徽有余瓜蒌食品公司提供资金支持 建设8000平方米智能化育苗大棚 配备温湿度自动控制和光照调节设备[7] - 中信银行与隆平高科建立"种源+技术+金融"生态圈 为示范基地提供中长期信贷资金 带动粮食单产提升12%[9] - 建设银行江苏泰州分行为常隆农化投放2000万元供应链融资贷款 用于支付上游供应商货款[10] - 农业银行河北廊坊分行为艳芬家庭农场累计投放78万元"惠农e贷"信贷资金 支持农业旅游观光项目[12] 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 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要求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5]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 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6%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6] - 邮储银行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支持智慧农业 绿色农业和现代农业转型升级[7] - 建设银行打造涉农产业"圈链群"特色服务模式 着力提升乡村产业服务水平[9] 农业特色产业升级 - 隆平高科采用数字化管理手段 对农田灌溉 施肥 病虫害防治等环节进行精准控制[9] - 常隆农化乙草胺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10年稳居第一 多个产品位居全国细分市场前列[10] - 艳芬家庭农场大力发展采摘经济 实现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 点燃乡村旅游热情[11]
农业强首先要科技强
经济日报· 2025-04-22 06:04
文章核心观点 建设农业强国需依靠科技,要提升农业科技原始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发挥协同效应和提升创新整体效能,以重塑“三农”发展新优势 [1][4] 农业强国与科技的关系 - 农业强国的五大共同特征为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全领域推进农业科技装备创新是科技装备强的抓手,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后劲 [1] -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增加农民收入、培育农业领军企业都需要科技,没有科技装备,农业其他方面将失去依靠 [2] 我国农业科技现状 -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进步显著,整体已迈入世界第一方阵,但还不是农业科技强国,存在成果转化和推广的突出问题 [2] 提升农业科技的措施 - 发挥协同效应,解决创新主体各自为政等问题,开展体系化科研攻关,吸收借鉴世界经验建设新型研发机构 [3] - 提升创新整体效能,解决农业科技和产业经济“两张皮”现象,面向产业实际选准方向和选题,统筹种业、农机、农业信息化等 [4]
签约合作金额超360亿元!这个国字号展会在东莞落幕
南方都市报· 2025-04-21 14:22
依托农业新质生产力,展会多场景引入虚拟讲解、创意直播、机器人厨师、机器人助理等AI元素,全 方位展示农食行业最新技术及成果。此次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及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1351家企业参展,参观人数超2万人,其中约7000名采购商携采购意向共襄盛举,包括京东、美团、盒 马等头部电商,北京新发地、深圳海吉星等龙头食品供应链企业,以及中东、北美、东南亚、港澳等采 购团。据初步统计,"三博会"签约合作金额超360亿元。 4月20日,第九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第三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第十四届广东现代 农业博览会(简称2025"食博会·预博会和农博会")在东莞落下帷幕。据初步统计,"三博会"签约合作 金额超360亿元。 1351家企业参展,参观人数超2万人 本届展会共为期三天(4月18日-4月20日),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设置粮食及调味品、预制菜及食材、 食品机械设备、茶咖饮品、休闲及时尚食品、宠物食品、帮扶专区等展区。 据介绍,2024年,东莞共有规上食品工业企业226家,总产值达1099.33亿元。东莞食品产业重点布局在 麻涌、茶山、道滘、东城等镇街。 当前,东莞聚力打造千亿级核心食品 ...
山东微山农商银行:精准滴灌智慧农业 奏响“农事交响曲”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4-16 15:59
农业科技应用 - 植保无人机每秒飞行13.8米,每分钟撒播化肥100斤,显著提升作业效率[1] - 无人机在精准施药、农田测绘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 - 传统人工施肥播种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无人机实现高效率均匀作业[3] 新农人发展 - "90后"新农人成立家庭农场,发现人工植保效率低成本高,转向科技化种植[2] - 新农人成立无人机植保队伍,拥有2架无人机,业务扩展至周边县市[3] - 新农人承包300多亩土地,运用无人机等技术实现"慧种地"[5] 金融支持农业 - 农商银行提供30万元贷款支持农户购买植保无人机等设备[2] - 银行定制化金融服务助力农场解决资金短缺,引入先进自动化设备[2] - 微山农商银行累计发放农户贷款2.57万户、金额73.89亿元,支持农资供应和智慧农业[5] 农业现代化转型 - 无人机技术应用推动从"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变[5] - 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培育良种、研制农业机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5] - 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大中型灌区加快建设,推动农业现代化[5]
中国人寿集团成员单位广发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达1950亿元
中金在线· 2025-04-08 10:53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人寿聚焦定点帮扶和综合金融赋能乡村全面振兴,通过完善农业保险、深耕普惠金融、强化科技赋能等方式,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力量,并谋划2025年17项重点工作助力乡村发展 [1][10] 完善多层次农业保险 - 中国人寿以保障粮食安全为重心,2024年旗下财险公司承保三大主粮面积超1.15亿亩,提供风险保障约805亿元,承保大豆及油料作物1766万亩,提供风险保障超112亿元 [2] - 2024年,中国人寿财险在16个省份开展制繁种保险服务,新增产品10个,为近70万亩制繁种作物提供风险保障近8.5亿元 [2] - 中国人寿财险累计提供地方政策性农险产品1643个,发展农业巨灾保险产品,如在山东枣庄推出石榴保险,在大连推出“保险 + 银行”樱桃综合金融服务 [3] - 截至目前,集团旗下财险公司将高标准农田保险服务扩展至全国93个县区,2024年为近195万亩农田提供风险保障超41亿元 [4] 深耕多元化普惠金融 - 2024年,集团旗下寿险公司涉农人身保险承保2.7亿人次农村人口,提供保障32万亿元,财险公司为近314万户次重点人群提供返贫致贫风险保障近7900亿元 [5] - 中国人寿在定点帮扶县打造“防贫四保”体系,2021 - 2024年底,防返贫保险理赔1060人,发放理赔金约1065万元,该项目获最佳减贫案例 [5] - 2024年,公司为定点帮扶县近49万人提供超280亿元人身风险保障,为超10万户家庭提供超18亿元农业风险保障 [6] - 集团旗下资产公司促成北冰洋产业园项目,国寿投资支持郧西招商,国寿美丽乡村产业基金投资丹江口项目,截至2024年末,保险资金支持乡村振兴存量投资近1150亿元 [7] - 截至2024年末,广发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达1950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超260亿元,南宁分行向广西天等县小微企业投放贷款近5000万元 [7] 强化多途径科技赋能 - 中国人寿加大科技创新,深化数据治理和利用,满足农业多元融资和保险保障需求 [8] - 集团旗下财险公司四川分公司上线“智慧农业风险防控系统”,在射洪市4000亩农田应用,还推广“安心防”系统,2024年发送灾害预警超2200万条 [9] - 广发银行授信支持农业科技公司,如为某农业科技公司提供660万元信贷,还推出“乡村E贷”全流程线上业务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