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

搜索文档
广州旧改寻新路:走通老小区“原拆原建”模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9 14:59
共和村旧改项目 - 广州市越秀区共和村启动"原拆原建"旧改模式,计划通过居民自筹资金完成改造,首轮1600户中仅500户同意出资,同意率未过半[1][4] - 共和村区位优势显著,15分钟生活圈覆盖优质教育资源及公共服务设施,但现有住宅楼龄超40年,部分被鉴定为B级危房,存在消防隐患和停车资源紧缺问题[1][3] - 改造成本分为4档(3000-7000元/平方米),50平方米房产需支付15-35万元,改造后预估售价或从200万元增值至500万元[4] 原拆原建模式分析 - 该模式在广州已有成功案例,花都区集群街2号项目由25户自筹800万元完成改造,实现房屋增值1.6倍[1][8] - 核心难点在于居民出资标准制定(需考虑不同群体支付能力)和多样化诉求统筹,建议通过低息贷款、公积金提取等方式降低居民负担[5][8] - 相比传统开发商主导的旧改(如富力参与的杨箕村项目),该模式减少政府财政投入,但需建立"政企民"三方协同机制[2][8] 行业发展趋势 - 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进入存量更新阶段,传统"微改造"已无法满足居住需求升级,"原拆原建"成为新探索方向[2][6] - 广州自2009年起创新城市更新政策,2023年新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加速改造进程[6][9] - 建议通过试点小体量项目逐步完善政策体系,开发商可转型提供代建服务,并通过REITs等工具盘活社区商业资产[8][9] 实施路径建议 - 成立居民委员会协调内部意见,对少数异议业主探索征收模式,保障多数人改造权益[8][9] - 政府需发挥政策制定和资源整合作用,包括协调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制定操作细则等[2][9] - 前期重点推进产权单一的小型项目试点,形成可复制的标准化流程后再大规模推广[9]
2025拆迁新风口:房产商眼中的财富密码与城市蝶变
搜狐财经· 2025-07-09 14:36
拆迁政策背景 - 2025年城市更新2.0战略启动 新一轮拆迁计划正式实施 住房改造被纳入新质生产力发展体系 [3] - 2025年1-2月全国住宅用地成交金额同比增长58% 显示拆迁改造将迎重大变革 [3] - 2015-2020年棚改年均拆迁量超800万套 推动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37% 但2021年后年均不足200万套 [3] 重点拆迁对象 - 抗震不达标砖混结构住宅强制纳入改造名录 全国现存约35亿平方米 石家庄首批拆除小区中83%为砖混危房 [5] - 低效工业用地转型项目成拆迁重点 闲置率超30%的工业用地可转住宅用地 苏州工业园拆迁地块楼面价达2.8万元/㎡ 溢价率121% [5] 拆迁模式创新 - 市场化运作要求项目自平衡率不低于85% 广州黄埔旧改项目通过配建5万㎡人才公寓覆盖拆迁成本 [6] - 执行"拆一还一+15%面积补贴"标准 武汉江岸区试点"房票+现金"补偿 安置周期缩至18个月 [6] - 杭州钱塘区要求拆迁地块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每公顷土地年税收不低于300万元 [6] 行业影响 - 拆迁改造为房地产市场带来新开发机遇 尤其抗震改造和工业用地转型领域 [5] - 拆迁推动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和土地利用价值提升 助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5][6]
杭州土拍往事:十年卖地超2万亿,时隔六年重回销冠
搜狐财经· 2025-07-09 12:49
杭州土拍市场十年演变 - 2015-2024年杭州土拍收入呈现"Λ形"曲线,累计收金超2万亿,其中2015年600余亿、2016年突破1600亿、2021年3100余亿、2024年回落至1100余亿 [1] - 2024年上半年杭州卖地收入1160亿元,与去年全年相当,超过上海重回全国第一,楼面价最高达8.8万元/平米 [12] - 土地财政依赖度在2021年达到峰值103.1%,2022年进一步升至130.7%,2024年回落至58% [6][10] 亚运会对土拍的刺激作用 - 2015年获得亚运主办权后,2016年卖地收入同比激增166%至1612亿元,2017-2019年连续三年全国第一 [3] - 亚运相关基建总投资超2248亿元,包括552公里快速路、400公里轨道交通、350公里铁路线及三大枢纽工程 [5] - 亚运场馆建设投资101.9亿元,比广州亚运多出近30亿元,资金主要依靠土地出让 [5] 楼市调控与市场波动 - 2022年杭州房价突破4万元/平米,居全国第六,比南京高15%,居民杠杆率全国最高 [9] - 2018年起实施渐进式调控,包括限购、限价、限售等政策,出现摇号买房和二手房倒挂现象 [9] - 2023年未来科技城板块房价从峰值9万/平米跌至5.4万/平米,阿里裁员4524人引发市场担忧 [9] - 2023年卖地收入六年首破2000亿,同比降20%,2024年全面取消限购但效果有限 [10] 2024年土拍回暖驱动因素 - 主城区推出稀缺优质地块,如蒋村低密宅地、滨江水电新村地块(楼面价7.74万/平米,溢价率70%) [14] - "六小龙"概念带动未来科技城、钱江世纪城等板块热度,吸引滨江集团等房企高价拿地 [14] - 政策面取消地价上限和限价,调整容积率规则,产业面从数字经济向硬科技转型 [14][15] - 开发商资金寻求出口,杭州因城市经营良好、民间财力雄厚成为京沪外首选 [16]
“苏超”带火票根经济 “二场消费”升温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11:39
中新网南京7月8日电 (记者 朱晓颖)球迷可凭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简称"苏超")入场券在江苏 各地享景区、住宿、餐饮等优惠活动……连日来,"苏超"带火票根经济,"二场消费"升温,江苏夜间消 费、异地消费增势明显。 "大屏"看球带动江苏各商圈消费,"苏超"助力激活夏日经济。遍布全城的户外大屏,是江苏省各地 精心打造的"第二现场"。6月中旬,江苏省商务厅公布了50个"江苏省夜间消费集聚商圈(步行街)",为推 动赛事经济、城市消费场景深度融合提供指引。各地商务布局"第二现场",打开消费增长新空间。 监测数据显示,7月5日,南京市66个设置直播观赛"第二现场"的重点商场、街区、商家,吸引观赛 客流25.4万人次,拉动总客流142.5万人次,同比增长30.1%,带动商品销售额3.4亿元,增长16.5%,周 边住宿餐饮样本企业营业额增长33.2%。7月5日,无锡推出52个"足球夜市"直播赛事,南通打造67个"第 二现场"观赛点。据不完全统计,南通市"第二现场"收看直播的球迷约30.06万人次。 特色文旅活动成"苏超"赛场外主角。中新网记者 泱波 摄 到扬州搓背、听苏州评弹、到淮安吃虾、在南京坐游船......" ...
杰创智能:与阿里合资企业鑫蜂维战略合作 发展算力集群建设与智算云
快讯· 2025-07-09 11:05
7月8日,杰创智能(301248)与杭州鑫蜂维科技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围绕AI数字生态共建与 城市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推动安全可信的算力基础设施部署与智能化应用落地。杰创智能 和鑫蜂维科技拟成立合资公司,重点发展算力集群建设与智算云服务业务,持续扩大智算云业务规模。 资料显示,杭州鑫蜂维科技是阿里巴巴的合资企业、钉钉全球首家共创公司。(人民财讯) ...
北京已治理64个非机动车停放重点点位,增设2.35万个车位
新京报· 2025-07-09 10:59
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现状 - 电动自行车骑行比例已超过人力自行车 成为北京市民主要出行方式之一 [1] - 行业呈现低成本 高便捷特性 契合绿色出行趋势 [1] - 2025年专项治理计划显示行业规模持续扩张 需配套管理措施同步跟进 [4] 城市治理挑战与应对措施 - 北京64个重点点位完成治理 新增非机动车停车位2 35万个 [1][6] - 朝阳区协调商场设外卖车专区 丰台区改造绿地新增200车位 石景山区新建6处停车场占地3000平方米 [3] - 交管部门试点图像识别技术 自动抓拍闯灯 逆行等违法行为 [7] 政策法规完善进程 - 修订《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 明确停放要求及法律责任 [4] - 全国首创电动自行车车架号录入系统 未录入车辆禁止登记上牌 [7] - 建立11部门联合惩戒机制 共享单车开锁提示植入规范宣传语 [4] 企业协同治理案例 - 京东秒送 物美超市 永辉超市等外卖配送站点遭联合执法 查扣改装车辆 [8] - 共享单车运营商配合交通部门加强轨道站点早晚高峰停放引导 [6] - 蓝色港湾商场主动设置外卖车专用停放区缓解乱停问题 [3] 基础设施改造数据 - 学医景商重点区域33处停车场投入使用 设立466个引导标识 [6] - 2025年计划治理50处轨道站点及40处学医景商点位 [5] - 社会便民服务点与交通支大队共同构成登记网络体系 [7]
“鹤”舞蓝天水映城 “壁”倚青山绿满屏
河南日报· 2025-07-09 10:36
城市建设成果 - 鹤壁市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8.8%,城市绿地率达43.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1.5平方米,全省领先 [5] - 改造老旧小区294个,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桩94270个,改建220余块室内外匹克球场地 [8] - 入选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城市,118个城市社区全部完成绿色社区创建 [8] 生态环境质量 - 2024年一季度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率为20.3%,改善程度位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七 [7] - 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淇河(鹤壁段)获评全国首批"美丽河湖"案例 [8] - 初步建成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环境治理),创新设计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等核心内容 [8] 产业发展 - 培育形成"3+3"主导产业体系,包括功能性新材料、电子电器、镁基新材料等传统产业和商业航天、生物制造、半导体及工业软件等新兴产业 [7] - "三聚"新材料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发展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7] - 获评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市、全国清洁取暖试点市,山城区获评全国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8] 战略规划 - 明确"一标杆、两样板、七行动、四清单"的美丽鹤壁建设路径,目标打造环境质量跃升的全国标杆城市 [10][11] - 两样板包括绿色低碳转型的北方样板和生态环境数智化治理的鹤壁样板 [12] - 七大攻坚行动涵盖绿色发展、环境质量、生态宜居、安全底线、智慧高效、全民共治、特色样板等领域 [12] 未来目标 - 到2035年美丽鹤壁建设在全国达到领先水平,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成熟完善,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 [15] - 经济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小而精""小而美"的北方美丽宜居城市全面建成 [15]
2024年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十大典型案例公布
杭州日报· 2025-07-09 10:24
杭州医药港小镇 - 杭州医药港小镇是杭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区,2017年启动建设 [5] - 园区采用三水分流制排水系统,实现研发废水和生活污水分质分流 [5] - 依托数字化手段构建企业—楼栋—园区—河道全要素水污染防控预警体系,实现研发废水精细化管理 [6] - 园区积极融入"海绵城市"理念,进行海绵化改造提升,提升雨水消纳和净化能力 [6] 建德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 - 建德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前身为杭州市建德高新技术产业园,成立于2008年,是建德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平台 [4] - 园区以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为主导产业 [4] - 园区以"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新安江"为目标,先后投资超3亿元提升水污染防治水平 [4] - 通过系统布局、设施升级,构建水环境"立体防线",串联园区内排口、管网、应急池 [4] - 通过数字赋能、智慧管理,打造治水"智慧中枢",构建智慧化管理平台 [4] 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典型案例 - 杭州建德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和杭州医药港小镇入选2024年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十大典型案例 [4] - 两家园区是杭州市打造的星级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在管网可视、数字治理、生态修复、减污降碳等方面形成典型经验 [4]
中国新闻网:武汉上半年楼市回暖 新房成交同比增三成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10:21
武汉市房地产市场表现 - 2023年1-6月武汉市新建住房网签销面506.9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6% [1] - 同期二手住房网签成交面积533.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8% [1] - 6月新建和二手住房累计成交21551套,环比增长30.9%,同比增长26.3% [1] - 6月新房月销量首次破万套 [1] - 各售楼部现场到访量环比增长30%以上,部分项目增长50% [1] - 中心城区高品质住宅项目热销,出现多个"日光盘"现象 [1] - 土地市场活跃,江岸区新兴街地块溢价率54.36%,武昌区傅家坡地块溢价率22.42% [1] 政策支持措施 - "汉九条"政策扩大购房补贴范围至全市多子女家庭 [2] - 新房契税补贴政策延期至2023年底 [2] - 春季购房节吸引31家房企、150个楼盘参展 [2] - 优化土地供应,盘活闲置土地 [2] - 2022年以来上市37个"好房子"项目,开盘基本售罄 [2] 未来工作重点 - 计划全年"白名单"项目授信500亿元以上 [3] - 力争2023年新增房地产项目上市销售100个 [3] - 完善商办类房屋去化、特定人群购房补贴等政策 [3] - 加大高品质住房供应 [3]
光明乳业联袂2025"上海之夏":定制棒冰礼盒里的海派文化新表达
格隆汇· 2025-07-09 10:02
当黄浦江畔的晚风裹挟着盛夏的热情,2025"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于7月如约启幕。这场以"让全球旅客 好来、好玩、好购"为核心的城市盛会,将持续至10月的第二个周末,为全球游客奉上一场兼具烟火气 与国际范的夏日消费盛宴。作为从上海本土成长起来的百年乳企,光明乳业以"官方支持合作伙伴"的身 份再度加盟,特别推出"光明x上海之夏棒冰定制礼盒"。该礼盒融合经典风味与海派文化,不仅为市民 与游客带来清凉慰藉,更以创意设计唤醒城市记忆,成为这个夏天魔都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从消暑佳品到城市文化"移动名片" 礼盒精选盐水、赤豆、绿豆及橙汁四款经典棒冰,每一款都是上海小囡们心中的"夏日符号"。光明盐水 棒冰咸中回甘,一口便能勾起童年午后蒲扇轻摇的惬意;赤豆棒冰以绵密豆沙包裹细碎冰晶,还原食材 本味;绿豆棒冰清新沁爽,是弄堂嬉戏后的清凉标配;橙汁棒冰则含17%果汁成分,酸甜口感迸发元气 活力。这些熟悉的味道,早已深深融入上海的城市基因,成为几代上海人的共同记忆。 礼盒设计也暗藏巧思,外包装以放大版"光明棒冰"为灵感,打开瞬间仿佛推开一扇通往上海文化的窗 口。更具创意的是,内盒采用盲盒形式,九大款式对应九句鲜活有趣的沪语,从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