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价格战
icon
搜索文档
增程车型支撑 4万辆月销阵营持续扩容
中国证券报· 2025-06-03 04:47
新能源车企5月销量表现 - 零跑汽车5月交付45067辆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148% 连续三个月位居新势力榜首 [1][2] - 理想汽车交付40856辆 同比增长16.7% 环比增长20.4% 排名第二 L系列完成智能焕新版升级推动销量 [1][2] - 问界品牌交付超3.66万辆 位居第三 鸿蒙智行全系7款车合计交付4.45万辆 [1][2] - 小鹏汽车交付33525辆 同比增长230.43% 连续七个月超3万辆 但环比增长乏力 [3] - 蔚来汽车总交付23231辆 其中乐道品牌L60交付6281辆 萤火虫品牌首月交付3680辆 [3][4] - 二线阵营中 小米汽车交付超2.8万辆 极氪交付1.89万辆 腾势交付1.58万辆 长安深蓝/阿维塔/岚图分别交付25521/12767/10022辆 [4] 增程技术市场表现 - 零跑/理想/问界前三名销量均由增程车型支撑 增程技术成为解决续航焦虑的重要方案 [1] - 零跑推出C16增程版降价4.4万元 C11增程版一口价10.38万元刺激销量 [2] - 赛力斯集团副总裁表示增程技术灵活性高 兼容传统产业体系 更适应用户习惯 [1] 车企竞争策略与挑战 - 零跑二季度交付目标13万-14万辆 需应对产能分配挑战 [2] - 理想二季度销量指引12.3万-12.8万辆 6月需交付4.8万-5.3万辆 面临问界M8潜在冲击 [2] - 小鹏下半年将密集投放G7/P7/增程SUV等高端车型 突破平价路线瓶颈 [3] - 蔚来乐道品牌若无法突破月销1.5万-2万辆目标 整体增长恐难有起色 [4] - 问界M8因供应链承压交付延迟 若月销达2万辆将验证赛力斯规模化盈利模式 [3] 行业趋势与市场动态 - 5月传统淡季反常活跃 比亚迪启动"6.18"限时促销 行业价格战与智驾升级战并行 [5] - 一季度A股车企营收/净利润集中度高 比亚迪/上汽/长城/长安四家占行业总利润超90% [5] - 行业马太效应显著 新能源转型叠加价格竞争将加速洗牌 车企需平衡短期竞争与长期发展 [5]
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车企对“价格战”说“不”
证券日报· 2025-06-03 00:36
行业现状与问题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指出无序"价格战"是行业效益下降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并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安全[1] - 2024年汽车制造业利润率仅为4 3%,同比下滑8%,显著低于整体工业企业5 4%的平均水平[2] - 2025年前4个月汽车行业利润率进一步降至4 1%,仍低于下游工业企业5 6%的平均水平[2] - 上游零部件供应商面临整车企业采购价连年10%至15%的降幅压力,经营恶化难以避免[3] - 经销商面临"越卖钱越少"窘境,多家经销商集团财报显示普遍亏损,资金链断裂风险直接影响消费者售后服务[3] 价格战的影响 - 无序价格战降低企业研发投入力度,侵蚀行业技术创新根基[3][5] - 价格战导致销量增长但利润持续下滑甚至大面积亏损,违背市场经济规律[2] - 整车企业长期拖欠零部件供应商货款削弱其降价空间,恶化供应链财务状况[5] 行业应对与转型 - 工信部支持中汽协倡议,将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和产品一致性抽查[2] - 主流车企集体发声反对价格战,奇瑞、上汽大众、岚图等企业明确表示不参与价格战[4][5] - 多家车企呼吁转向"价值竞争",广汽提出"卷价值",长安汽车倡导卷技术卷体验[5] - 蔚来、小鹏等新势力车企主张卷技术、卷服务、卷质量而非价格[5] - 行业建议借鉴欧盟"价格承诺"模式制定价格管理政策,加强质量监督打击恶意降价[5] 未来发展方向 - 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占比已突破40%,行业需通过产品魅力而非简单降价拉动需求[6] - 中国汽车需在国际市场树立品质优秀、价格稳定的形象,转向技术创新驱动的价值竞争[6] - 新能源汽车产业管理需兼顾秩序稳定与长远发展,加强全球协调[6]
“价格战”影响多大?理想成绩“不理想”
第一财经· 2025-06-02 21:39
2025.06. 02 本文字数:2355,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李隽 短短两年时间内,不断推迟公布财报披露时间,单车平均净利润不断下滑,理想汽车(02015.HK) 给到投资者"并不理想"的趋势印象。 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一度实现单车平均净利润1.78万元的理想汽车,两年间的这个数据 就一下子堕落到2025年第一季度的不到0.7万元/辆,单车利润降逾六成。 有业内人士认为,整车"价格战"影响着行业内每一家企业的财务报表,而对理想汽车来说,也包括了 L6等中低价产品销售占比上升的影响,增程技术路线能实现盈利,也有越来越多车企加入,"护城 河"并不深。 迟来的财报 相比2023年5月10日就公布一季报,这一次理想汽车的一季报在5月29日晚间才公布,来得比以往晚 了近20天。 理想汽车公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前三月实现营业收入259.3亿元,同比增长1.1%;净 利润为6.46亿元,同比增长9.4%。一季度,理想汽车交付量为9.3万辆,同比增长16%。 2024年5月20日,理想汽车公布的2024年一季报显示,当季交付量8.04万辆,收入总额256亿元,较 2023年第 ...
重拳整治内卷式竞争,多部门就无序价格战密集发声
第一财经· 2025-06-02 21:22
行业监管动态 - 监管部门正密集整治汽车行业、平台企业等领域的内卷式竞争,工信部支持中汽协倡议,将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和产品一致性抽查[1] - 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因业施策整治内卷式竞争,重点打击劣质低价、侵权假冒行为,维护优胜劣汰市场秩序[1] - 国务院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委员会强调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外卖平台企业遏制低价倾销等乱象[7][8] 汽车行业现状 - 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降至4.3%,2025Q1进一步下滑至3.9%,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部分车企新能源车大幅降价引发价格战恐慌[2] - 内卷式竞争导致零部件采购价连年下降10%-15%,上游供应商质量风险增加,下游经销商倒闭影响售后服务可靠性[3] - 价格战导致行业盈利水平下降,企业研发投入受限,可能牺牲质量实现"以价换量",产业链安全受冲击[2][3] 整治措施与建议 - 中汽协倡议企业遵守公平竞争原则,禁止低于成本价倾销和虚假宣传,要求企业自查整改[4][5] - 专家建议"疏堵结合"引导转型:疏通创新通道,严堵违规行为,研究出台针对性监管制度并加强准入要求[5] - 政府拟加强处罚力度,重点检查整车企业拖欠零部件账期问题,通过缩短账期限制价格战能力[6] 跨行业影响与政策方向 - 内卷式竞争在新能源、光伏等行业突出,2024年光伏组件价格跌至每瓦0.6元,企业洗牌加速[7] - 发改委提出创新引领转型升级,破除地方保护,优化产业布局遏制落后产能扩张[8] - 专家建议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支持企业出海,优化地方政绩考核体系与行业自律机制[9]
从小开到大,“限时一口价”!头部合资车企放大招
中国基金报· 2025-06-02 20:37
上汽大众降价活动 - 上汽大众启动"限时一口价+整车终身质保"购车活动,覆盖途岳新锐、新途岳、途观L、途观L Pro、途昂X、途昂Pro等多款燃油SUV车型,活动时间为5月31日至6月30日 [1] - 途岳新锐售价7.99万元起、新途岳10.99万元起、途观L14.29万元起、途观L Pro19.29万元起、途昂X24.99万元、途昂Pro26.99万元起 [8] - 以途观L出众款为例,"限时一口价"为14.29万元起,整车终身质保,限牌城市可享8000元以旧换新补贴,非限牌城市可享6000元以旧换新补贴 [8] - 参与限时一口价活动的车型平均优惠1万元左右 [9] - 活动是在建议零售价或官方指导价已实施价格优惠的基础上,再次给予一定幅度的价格优惠 [8] 行业动态 - 上汽大众作为头部合资车企正式参与"降价潮",此前多家国内本土车企已推出"限时一口价""百亿补贴"等活动 [3] - 5月3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反对无序"价格战" [3][18] - 部分车企表示不会参与"降价潮",而是选择"卷技术""卷管理""卷服务" [18]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倡议企业严格遵从公平竞争原则,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商品,不进行诱导消费者的虚假宣传 [18] 上汽大众经营情况 - 上汽大众是一家中德合资企业,由上汽集团和大众汽车集团合资经营,持股比例各为50% [9] - 公司生产与销售大众、奥迪和斯柯达三个品牌,合计超30款车型 [9] - 5月销量同比下降1.43%至8.87万辆,前5月累计销量同比下降7.14%至39.94万辆 [11] - 5月产量97,115辆,同比增长9.72%,前5月累计产量425,211辆,同比下降2.09% [13]
端午假期要闻速览,本周全球市场大事不断
Wind万得· 2025-06-02 20:35
俄乌冲突动态 - 乌克兰首次对西伯利亚军事基地发动无人机袭击 袭击目标包括斯列德尼镇军事基地和新马利廷斯克旧建筑 无人机确切数量仍在统计中[1] 中美贸易政策 - 美国延长对中国301条款关税豁免期限 从原定2025年5月31日延长至2025年8月31日[2] - 美国将进口钢铁关税从25%提高至50% 新规自6月4日起生效 欧盟表示将采取反制措施[3] 中国经济数据 - 中国5月制造业PMI为49.5% 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 大型企业PMI升至50.7% 中型企业降至47.5% 小型企业升至49.3%[4] 矿产资源管控 - 全国多地加强战略矿产出口管控 贵州、湖南、广西等地出台具体措施 包括建立企业台账、加强合规建设、打击非法开采等[5] 新能源汽车行业 - 新能源车行业开启新一轮价格战 工信部表示将整治"内卷式"竞争 中汽协发布四点倡议 包括禁止低于成本价销售等[6][8][9] 能源市场 - OPEC+连续第三个月增产 7月起日均增产41.1万桶 规模与前两次持平[11] 金融政策与市场 - 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生效 建立法币稳定币发行人发牌制度[12] - A股多个指数样本将调整 包括沪深300、中证500等 调整将于6月16日生效[13] - 港股宁德时代加入MSCI中国标准和大盘股指数 自6月2日起生效[15] 科技突破 - 华为发布盘古Ultra MoE模型 参数规模达7180亿 为全流程在昇腾平台训练的准万亿模型[14] 全球财经数据 - 多国将公布重要经济数据 包括欧元区CPI、美国非农就业、多国PMI等[16][17][18][19][20][21][22] - 欧洲央行预计将降息25个基点 加拿大、印度、俄罗斯央行也将公布利率决议[25]
新一轮大降价后,比亚迪销量涨了、股价跌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6-02 19:33
销量表现 - 公司5月销售382476辆 同比增长15.3% 创年内月度销量新高 [2] - 乘用车及皮卡海外销售88640辆 王朝/海洋系列销售348393辆 方程豹销售12592辆 腾势销售15806辆 仰望销售139辆 [3] - 纯电动乘用车销量204369辆 超过插电混动车型的172561辆 为2024年初以来第二次纯电销量领先 [4] - 海外销量约8.9万辆 创历史新高 国际化战略加速推进 [5] 价格战策略 - 5月下旬启动新一轮降价 部分车型降幅高达34% 海豹07DM-i智驾版直降5.3万元 降幅34% [6] - 海洋网10款车型限时价5.58万元起 王朝网12款车型补贴后6.38万元起 触及6万元级别 [6] - 不到两个月内第三次促销 此次为覆盖面最广、力度最大的限时补贴 [7] 市场反应 - 港股股价盘中跌逾4% 延续上周超15%跌幅 较纪录高点跌超17% [8][9] - 花旗估计降价后经销商客流量环比激增30%-40% 但以价换量可持续性存疑 [11] - 高盛建议卖出 摩根士丹利测算剩余月份需月均销售534000辆才能达成550万辆年度目标 [12] 行业动态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倡议反对价格战 工信部表态支持 强调价格战没有赢家 [14] - 人民日报评论指出价格战扭曲商业逻辑 可能迟滞产业出海进程 [14]
“价格战”影响多大?理想汽车单车净利两年跌逾六成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6-02 19:31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259.3亿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6.46亿元,同比增长9.4%,交付量9.3万辆,同比增长16% [2] - 2024年第一季度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36.4%,净利润5.91亿元,同比减少36.7%,单车净利润0.735万元 [2] - 2023年第一季度营收187.9亿元,同比增长96.5%,交付5.26万辆,同比增长65.8%,单车平均净利润1.78万元 [3] - 2025年第一季度单车平均净利润不到0.7万元/辆,较2023年同期下降逾六成 [1][2] - 2025年第一季度车辆毛利率19.8%,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1个百分点 [9] 产品与市场 - 2025年第一季度单车平均售价26.6万元,同比下跌3.6万元,环比下跌0.3万元,主要受L6销售占比提升及降价促销影响 [4] - 公司计划未来实现海外销量占比30%,重点布局亚洲和欧洲市场,建立本地化服务能力 [8] - 目前产品线为SUV和纯电MPV,尚未推出轿车,目标年营收规模达到3000亿元后考虑推出MPV和轿车产品 [7] 行业竞争 - 行业价格战持续,2024年新能源车平均降价1.8万元(降幅9.2%),燃油车平均降价1.3万元(降幅6.8%) [4]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呼吁行业避免无序价格战,指出其将挤压企业利润并影响产品质量 [5][6] - 行业被认为进入"内卷期",需持续大规模资本投入研发三电技术和智驾系统 [8] 战略与展望 - 公司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325-338亿元,同比增长2.5%-6.7%,交付量12.3-12.8万辆,同比增长13.3%-17.9% [7] - 2024年5月交付新车40856辆,同比增长16.7% [7] - 行业被认为已过黄金时代,需通过规模扩张和成本控制维持利润 [4][8]
零公里二手车:新能源汽车保值困局下的行业畸变
36氪· 2025-06-02 19:19
新能源汽车价格战影响 - 比亚迪发起价格战导致新车价格大幅下降,秦PLUS DM-i智驾版零公里二手车售价降幅达28.6% [2] - 价格战导致新能源汽车保值率崩塌,比亚迪海鸥一年期保值率从2024年75.29%下滑至2025年68.7% [2] - 零公里二手车形成"影子市场",2024年消化比亚迪库存车占比达18%,扰乱新车与二手车价格体系 [2] - 价格战波及其他品牌,极氪半年内连推两款001新车型并降价,特斯拉Model Y一年保值率从75.2%降至69.75% [3] - 2024年新能源二手车整体保值率为48.5%,显著低于燃油车的50%以上 [3] 零公里二手车现象 - 2024年全国二手车市场中,"登记日期≤3个月、里程数≤50公里"的车辆占比达12.7%,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超60% [1] - 部分车企通过经销商将滞销车注册为"已售",再通过二手车渠道回笼资金,某新势力品牌试装车48小时内出现在二手车平台 [7] - 二手车商利用"以旧换新"政策套取1.5万-2万元国家补贴,再低价抛售,导致车辆二次转售残值率比正常二手车低18% [6] - 部分车商通过OBD设备篡改行车电脑数据,将实际行驶1.2万公里的车辆伪装成"零公里"出售,此类问题车占零公里二手车总量的12% [6] 技术迭代影响 - 比亚迪第五代DM系统热效率提升至46.06%,导致搭载第四代系统的车型残值缩水12% [4] - 蔚来2023款ES6更换全新150kWh半固态电池后,续航提升58%,但旧款车型残值下降25% [6] - 奔驰测试车搭载的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续航突破1200公里,10年衰减仅10% [6] - 技术代差效应使新能源汽车的保值周期从传统燃油车的5年压缩至2-3年 [6] 行业应对措施 - 监管部门召开闭门会议,要求强化全流程监管,建立信用评价体系 [7] - 工信部拟推行"新车登记后6个月内禁止转二手"政策,从源头阻断套利空间 [7]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推动建立二手车出口唯一编码制度,车企启动经销商违规上牌追责机制 [7] - 蔚来推出官方二手车平台,通过286项检测等服务将二手车变成官方认证"标品",复购率达35% [8] 技术发展前景 - 奔驰固态电池循环寿命突破2000次,-20℃环境下放电效率达95%,10年容量保持率超90%,预计2028年成本降至100美元/kWh [8] - 清陶能源的半固态电池已应用于智己L6,液态电解质占比低于5%,能量密度达270Wh/kg以上 [8] - 比亚迪2024年通过垂直整合和出口策略,在价格战中实现毛利率逆势增长至24% [9]
大降价后,比亚迪5月销量创今年最高
华尔街见闻· 2025-06-02 14:37
销量表现 - 公司5月销售382476辆 同比增长15.3% 创年内月度销量新高 [1] - 乘用车及皮卡海外销售88640辆 创历史新高 [1] - 纯电动乘用车销量204369辆 超过插电混动车型的172561辆 为2024年初以来第二次纯电销量领先 [1] - 王朝/海洋系列销售348393辆 方程豹汽车销售12592辆 腾势汽车销售15806辆 仰望汽车销售139辆 [1] 价格战策略 - 5月下旬启动新一轮降价攻势 部分车型降幅高达34% [2] - 涉及王朝网 海洋网共计22款智驾版车型 海豹07DM-i智驾版限时一口价10.28万元 相比指导价直降5.3万元 降幅34% [2] - 海洋网10款车型限时"一口价"5.58万元起售 王朝网12款智驾版车型限时补贴后起售价降至6.38万元 [2] - 不到两个月内第三次推出促销 今年以来第三次大规模促销 [2] 市场反应 - 港股比亚迪股份盘中一度跌逾4% 延续上周超过15%的跌幅 [3] - 花旗集团分析师估计降价后经销商客流量可能环比激增30%至40% [5] - 高盛分析师建议卖出比亚迪 [5] 行业动态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倡议 明确表示反对"价格战" [7] - 工信部表态支持倡议 强调"'价格战'没有赢家 更没有未来" [8] 销售目标 - 公司今年累计销量已达176万辆 距离550万辆全年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5] -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估算 要实现全年目标 剩余月份需要平均每月销售约534000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