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

搜索文档
优化营商环境 擦亮服务品牌 北京加力赋能民营经济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5-13 05:56
近日,北京市委财经委审议通过并印发《北京市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2025年工作要点》, 加码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北京市还不断丰富"北京服务"内涵品质,打造良好营商环境。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 题,北京保持稳定有效的增量信贷供给,加大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信用贷支持力度。据悉,北京将率 先探索金融科技"监管沙箱"机制优化升级,在无还本续贷扩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尽职免责机制等 方面先行先试。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剑华表示,当前北京正有力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下一步,将 持续擦亮"北京服务"品牌,支持民营企业把自身特色与首都优势结合起来、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起 来、与国家重大战略定位结合起来,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是北京民营企业的鲜明特征。从攻坚"卡脖子"关键技术,到积极布局全球市 场,从重塑数字经济生态,到引领绿色发展,北京民营企业持续迸发澎湃创新活力。截至2024年底,北 京民营经济主体占经营主体总量的比重超过九成,共培育2个万亿元级、5个千亿元级、8个百亿元级收 入民营集团。 此次出台的举措聚焦"科技创新",持续厚植创新 ...
大公国际与清华大学联合发布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投资环境评价报告
中国新闻网· 2025-05-12 23:27
中拉投资环境评价报告核心观点 - 大公国际与清华大学联合发布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投资环境评价报告,聚焦区域投资新趋势,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决策支持 [1] - 报告发布正值中拉论坛运行十周年,深入研究拉美投资环境对深化中拉合作及推动"全球南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 拉美地区整体具备自然资源丰富、市场容量庞大、社会结构多元等优势,中长期发展潜力显著 [1] 区域经济特征 - 拉美经济处于全球中等水平,各国发展战略呈现从资源依赖型向多元化经济转型的特征 [1] - 区域对绿色经济、数字经济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探索达成普遍共识 [1] 各国投资环境亮点 巴西 - 经济体量大、资源禀赋优越、政局稳定、融资渠道多元,金融科技和债券市场发达 [2] - 中巴在农业、可再生能源及制氢产业合作空间广阔 [2] 墨西哥 - 区位优势显著,受益于《美墨加协定》,成为重要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 [2] - 绿色与数字经济领域成为中墨合作新增长极 [2] 智利 - 制度环境自由开放、劳动力素质高、绿色转型政策推动吸引力持续增强 [3] 秘鲁 - 投资体系开放高效,是拉美增长最快经济体之一 [3] - 中秘在港口、矿业及金融科技领域合作潜力大,钱凯港启用为中拉贸易提供新通道 [3] 哥伦比亚 - 产业多元性与地理通达性突出,拥有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双海岸线 [3] - 是中拉可持续发展与基础设施协作的重要节点 [3] 营商环境改善方向 - 各国正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税收激励政策优化与劳动力市场结构性调整 [2]
中使馆否认“比亚迪和青山放弃智利锂投资项目”
起点锂电· 2025-05-12 17:53
中国企业在智利锂电投资动态 - 中国驻智利大使馆声明比亚迪和青山控股未终止在智利锂电产业化投资项目 两家公司从未发布退出声明 愿继续与智利相关部门对话[1] - 中智两国在绿色经济 能源转型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使馆支持中企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智利国家锂战略[1] - 智利当地媒体Diario Financiero此前报道称比亚迪与青山因锂价暴跌中止正极材料加工项目 智利政府官员证实该消息[1] 锂电行业近期动态 - 2GWh储能电池项目在黑龙江落地 显示中国储能产能持续扩张[1] - 宁德时代推出9MWh大型储能系统解决方案 反映行业技术升级趋势[1] - 2025起点轻型动力电池及两轮车换电大会将于7月10-11日在无锡举办 聚焦细分领域发展[1]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川专场 低空+旅游 北川“火出圈”
四川日报· 2025-05-09 15:52
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 北川"五一"假期低空短途航线上座率突破86%,文旅产业与低空经济融合成效显著[1] - 公司布局通用航空产业始于2012年,建成全省民族地区首座A1类通用机场,804平方公里空域实现"即报即飞"[2] - 制定"低空十条"专项政策,设立1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形成研发、测试、制造、运营、培训、应用全产业链格局[2] - 开发"低空+旅游"特色项目,与文旅资源深度融合[2] 主导产业转型成果 - 通用航空、文化旅游、茶叶、食品医药、安全应急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经济总量近50%[1] - 绿色产业对GDP贡献率超六成,替代原有资源依赖型"三头"产业(木头、石头、水头)[1][3] - 通过"智慧交通管理系统"推动矿产砂石资源开发综合整治,优化传统石材产业[1] 文旅产业表现 - 2024年接待游客1340万人次(同比+31%),旅游收入115亿元(同比+29%)[2] - 打造20余条精品旅游路线,形成四季旅游体系(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彩林、冬玩雪)[2] - 创新"非遗+旅游"模式,开发羌绣、水磨漆、草编等3000余种文创产品,年产值超5.5亿元[3] - 非遗产品远销30多国,羌绣亮相APEC峰会等国际舞台,从业者年增收5000元以上[3] 科技创新与资源优势 - 依托绵阳科技城科技创新资源及航空航天基因发展低空经济[2] - 利用优质自然资源推动产业生态化转型[1][2]
从“通信桥”到“生态链”:山东移动擘画黄河治理新图景
齐鲁晚报· 2025-05-09 10:35
5G技术赋能黄河流域生态治理 - 公司以5G技术为"通信桥",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体系,为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注入动能 [1] - 创新采用"船坞基站"方案解决黄河三角洲滩涂基站建设难题,铺设30公里光缆实现双路由保护传输 [3] - 5G+AI防汛监测预警平台缩短防洪响应时间50%,实现水位实时监测与危险行为隔空预警 [5][6] 数智化生态治理应用 - 水资源智能管护系统实现166处河闸自动化调度,节水效率提升30% [6] - 5G+VR生态监测平台实时追踪东方白鹳种群,2022年监测数量达3198只(增长20%) [8] - 数字孪生技术辅助湿地修复规划,5G专网监测使修复效率提升40% [8] 绿色经济与产业协同发展 - 农机云平台推动土地集约化经营,5G智慧灌溉使百亩农田成本从万元降至6000元 [9] - 5G+VR观景平台带动文旅经济,2025年五一假期山东景区接待游客2561.6万人次(+8.2%),营收12.5亿元(+8.3%) [9] - 茶业大数据平台实现全链条数字化,日照绿茶年产值提升25%同时碳排放减少10% [9] 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 - 从传统通信服务扩展到生态治理全链条,形成水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监测的完整生态链 [6][8] - 数据中心节点支撑沿线企业云计算需求,算力网络促进低碳转型 [9] - 技术应用覆盖农业、文旅、制造业,农民人均年收入增长15% [9][10]
业绩指标全面上扬 环保餐具龙头恒鑫生活谱写绿色经济样本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6 14:46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15.94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1.86%,归母净利润2.20亿元,同比增长2.82% [1][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4.19亿元,同比增长24.18%,归母净利润8186万元,同比大涨79.79%,净利润率提升至19.98% [1][2] - 2021-2023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40.8%,归母净利润从0.8亿元增长至2.14亿元 [2]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增70.33%至3.74亿元,收现比连续四年超100% [4] 产品与业务 - 可降解产品2024年收入8.72亿元,同比增长15.66%,占营收比重提升至54.71%,不可降解产品收入6.90亿元,同比增长7.5% [3] - 产品覆盖PLA淋膜纸杯/碗、PLA餐盒、PLA刀叉勺等可降解产品,以及PE/PP/PET/PS等传统材质产品 [3] - 客户包括星巴克、瑞幸咖啡、麦当劳等50余家国际巨头,覆盖餐饮、航空、企业集采等多场景 [1][3] 全球化布局 - 泰国工厂14个月极速投产,设计年产能数千万件,覆盖东南亚及全球市场 [6][7] - 2024年境外收入6.07亿元,同比增长7.56%,占营收超40%,美国市场占比11.19% [3][6] - 形成合肥、上海、海南、泰国四地协同的全球供应网络,总产能将突破90亿只 [7] 技术研发 - 2024年研发支出5337万元,同比增长20.7%,2021-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1.7亿元 [8] - 掌握PLA改性、淋膜、片材制备等核心技术,拥有5项发明专利、83项实用新型专利 [8] - 联合金光集团启动PHA水性乳液技术产业化,PHA为负碳生物材料,回浆率超95% [10] 行业趋势 - 可降解餐具渗透率从2021年18%攀升至2024年37%,受欧盟PFAS禁令等政策驱动 [3] - 2024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5.57万亿元,茶饮咖啡市场超5000亿元,外卖包装需求约1200亿元 [10]
二氧化锗的回收意义:二氧化锗回市场价格
搜狐财经· 2025-05-06 14:11
市场调研数据显示,二氧化锗的回收价格区间大致在每公斤数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其具体价位呈现出显著的动态变化特征,背后受到诸多关键 因素的综合作用。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市场供需关系无疑是最为直接且关键的要素之一。当市场对二氧化锗的需求呈现出强劲态势,而供应端 却因各种原因无法及时足量供应时,市场便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这往往会直接推动价格向上攀升。 二氧化锗回收的双重价值释放 二氧化锗的回收利用蕴含着不可忽视的双重价值。从经济维度来看,通过回收再利用,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环保视角出发,这一 回收行为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通过对二氧化锗的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对原生锗矿资源的大规模开采,从而降低因采矿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 破坏。这种资源循环利用模式高度契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有力地推动着绿色经济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对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和 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原材料的纯度指标也在价格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般而言,二氧化锗原材料的纯度越高,其对应的回收价格也就越高。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经济形势的起伏变化以及产业政策的调整等宏观层面因素,同样会在二氧化锗的价格曲线上引发波动。 除了市场和宏观因素外,回收 ...
白银市场正上演着“鸡与蛋”的现代寓言
搜狐财经· 2025-05-06 08:37
白银市场现状 - 白银价格在33美元/盎司徘徊,金银比攀升至100:1的极端值,市场对白银的身份认同存在困惑[1] - 白银兼具贵金属避险属性和工业用途双重特性,其价格中既包含对货币超发的避险诉求,又承载新兴产业需求[1] - 从月线图观察,白银正站在2011年历史高点49.84美元/盎司延伸而下的长期压力线末端,35美元/盎司是关键心理整数位和多空分水岭[1] 供需与工业应用 - 工业需求占比超50%,全球光伏装机量每增长1GW需消耗约90吨白银[2] - AI数据中心单服务器散热组件的白银用量较传统设备提升40%[2] - 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仅光伏领域对白银的需求将增长80%[2] 市场分歧与历史对比 - 看涨派认为黄金领涨下白银必然补涨,谨慎派担忧工业属性在衰退预期中的脆弱性[2] - 2008年次贷危机中,白银在工业产值暴跌11%的背景下仍逆势上涨15%,历史可能正在重演[2] - 当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工业金属定价锚将从"实际需求"转向"金融属性+需求预期"[2] 技术面与资金动向 - 35美元/盎司关口突破将触发CTA基金趋势跟踪系统开仓、商业空头回补头寸以及ETF持仓量突破三年震荡区间[1] - 技术面与基本面共振潜力类似2020年白银突破21美元后的暴力拉升[1] 投资机会 - 白银可能成为首个实现"避险资产货币属性+大宗商品资源属性"双重溢价的特殊存在[2] - 当前可能是左侧布局的最后窗口,当双重属性同时发力时,白银上涨曲线可能比预期更陡峭[3]
朗坤科技2024年年报:营收微增2.18%,净利润增长20.51%,生物能源业务受挫
搜狐财经· 2025-05-06 08:20
公司业绩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7.91亿元,同比增长2.18%,归属净利润2.16亿元,同比增长20.51%,扣非净利润2.21亿元,同比增长32.07% [1] - 生物能源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9.41%,主要受欧盟反倾销调查影响,但整体业绩保持稳健 [1][4] - 工程建造收入大幅增长137.82%至4.18亿元,运营服务收入增长8.57%至5.81亿元 [6] 生物质资源再生业务 - 2024年中标多个重要项目,包括北京市首钢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2550.23万元)、通州区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处理中心项目(16.54亿元,处理规模2100吨/日,特许经营期40年)、深圳市罗湖区厨余废弃物收运应急服务项目(2330.16万元)和房山区生物质资源再生中心项目(7.36亿元) [4] - 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生物柴油征收23.7%临时反倾销税,导致生物柴油出口受阻,但公司通过调整策略减少对欧盟市场的依赖 [4] 合成生物智造业务 - 加速布局母乳低聚糖(HMOs)领域,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作推进LNT和LNnT等产品研发,已实现中试放大,年产1000吨的HMOs生物智造基地建设中,一期260吨项目预计2025年上半年试生产,二期740吨项目预计2026年投产 [5][6] - 产品认证取得显著进展:LNnT和LNT完成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公开意见征求,LNnT获国家卫健委批准作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2'-FL通过Self-GRAS认证并获得美国FDA市场准入许可 [6] 盈利模式 - 生物质资源再生业务采用BOT、BOO等特许经营模式,通过废弃物处理费用和资源化产品(如生物柴油、绿色电力)销售实现收入 [6] - 合成生物智造业务探索HMOs在婴配奶粉、保健品、成人食品等领域的应用,预计将成为新的盈利增长点 [7]
东盟—中国自贸区合作升级促进互利共赢(国际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5-05 05:52
文章核心观点 东盟和中国连续多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推动东盟—中国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尽快签署实施将引领双方合作进一步实现互利共赢,为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新动能,也为双方在多领域合作提供便利,创造共同发展繁荣的强劲动能 [2][6] 东盟—中国自贸区发展历程 - 2010年东盟—中国自贸区全面建成,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贸区 [3] - 2015年双方达成升级协议形成自贸区2.0版,2019年全面实施 [3] - 2021年11月中国提出开启自贸区3.0版建设,2022年11月启动升级谈判,2024年10月升级谈判取得实质性成果,有望2025年签署升级协定 [2][3] 贸易数据 - 2024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达6.99万亿元人民币,增长9.0%,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9% [3] - 目前东盟已连续5年稳居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3] 东盟—中国自贸区3.0版亮点 - 数字经济方面,促进数字基础设施联通,增强电子发票、电子支付等系统互联互通,纳入高水平的个人信息保护、数字贸易标准、无纸贸易、网络安全等规则条款 [4] - 绿色经济方面,以全球发展倡议等为合作基本原则,在绿色贸易、绿色投资和绿色标准等8个优先领域开展经验分享和政策交流,促进可持续能源等绿色产业的贸易投资合作 [4] - 供应链互联互通方面,强调共同促进关键产品和服务自由流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协同应对供应链中断等问题 [4] 双方合作领域 -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电子商务、光伏发电、绿色农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5] - 中国跨境电商与东南亚本土电商对接双方优势产品与消费市场 [5] - 中国与东盟建立多个双边农业合作机制,中国资本、技术助力东盟国家拓展农产品市场 [5] - 双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深化,中国车企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投资建设生产基地 [5] 合作意义 - 东盟—中国自贸区3.0版释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信号,在制度上为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区域供应链稳定保驾护航 [2] - 为双方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产业发展等领域加强合作提供更多便利,引领双方走在世界经济的创新前沿 [5] - 加强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整合,形成优势互补,创造共同发展繁荣的强劲动能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