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元霸权
icon
搜索文档
美元霸权困境与全球经济格局变化,问题凸显其经济模式深层矛盾
搜狐财经· 2025-05-08 19:29
美国债务与全球市场反应 - 美国债务飙升至35万亿美元但未引发全球市场剧烈震荡 [1] - 传统模式中美联储印钞导致新兴市场货币缩水及资本回流华尔街但此次市场反应不同 [3] - 中国未跟随美元体系转而建立人民币结算机制一带一路国家逐步采用本币贸易 [3] 美国债务危机应对与影响 - 华尔街与美联储通过技术操作控制债务危机节奏如调整利率和美元走势以稳定市场 [5] - 美国持续印钞导致内部通胀压力加剧民生问题显现 [5] - 中国主动构建金融防火墙并推动产业链自主化减少外部依赖 [5] 中国技术突破与产业布局 - 中国在芯片领域实现自主突破2023年推出GPU和AI芯片样机5G设备出口逆势增长 [5] - 原创技术突破专利壁垒在新能源高端制造AI算法等领域快速进展 [7] - 技术突破改变全球产业规则发展中国家获得更多发展空间 [7] 全球金融体系变革 - 多国反思单一美元体系金砖国家扩容推动去美元化趋势 [7] - 人民币结算机制逐步替代美元部分国家选择主权货币自主权 [7] - 美国试图通过同盟和小圈子维护主导权但加速去美元化进程 [9] 中美竞争与全球秩序 - 美国采取零和博弈策略试图遏制中国技术进步但效果有限 [9] - 中国通过实力改写全球规则不再被动适应现有体系 [10] - 全球金融话语权从美元中心转向多元化中国逐步掌握主动权 [12] 中国崛起与全球影响 - 中国崛起目标为掌握话语权而非对抗通过自主发展实现 [12] - 全球金融和贸易规则因中国参与而更新旧有体系面临挑战 [12] - 技术突破和产业链自主化推动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地位提升 [5][7]
每日投行/机构观点梳理(2025-05-07)
金十数据· 2025-05-08 10:17
通胀与货币政策 - 富国银行预计4月美国CPI月率上涨0.2%,年率降至2.3%,核心CPI年率维持在2.8%,关税将推高进口成本传导至消费者价格[1] - 德商银行预计美联储维持利率4.25-4.50%不变,市场定价显示6月降息8基点,7月降息24基点,年底累计降息78基点[1] - 巴克莱将日本央行下次加息时间从2025年7月推迟至2026年1月,最终利率预测从1.25%下调至1.00%[3] 美元与外汇市场 - 富国银行看跌下半年美元,因美联储降息预期、美国资产抛售及对其独立性的担忧,日元和瑞郎等避险货币受益[1] - 中信证券认为人民币汇率走升主因美元指数偏弱和中美谈判预期升温,后续将围绕新中枢双向波动[6] - 东吴证券指出美国债务压力冲击美元信用基础,"石油-美元体系"面临特朗普政策威胁[7] 资产配置趋势 - 法巴银行观察到投资者从美国转向欧洲资产的长期趋势,但转变需时间验证[2] - 美国银行认为欧洲市场资金流入仅为短期现象,无证据显示资本从美国永久性转移[3] - 银河证券指出25Q1全球黄金ETF净流入226吨(环比增11倍),央行购金244吨,金价中长期上涨逻辑不变[4] 大宗商品与能源 - 凯投宏观将布油年底价格预期从70美元下调至60美元,2026年底预期从60美元下调至50美元,因OPEC+增产导致供应改善[3] - 中信证券维持大宗商品排序黄金>铜>油,OPEC+政策转向或导致油市供大于求[5] 消费与房地产 - 华泰证券看好大消费板块基本面改善,五一假期消费稳健增长,文旅和下沉市场表现亮眼[7] - 4月百强房企销售金额环比降14.8%,同比降14.6%,需关注后续房地产政策落地节奏[8] - 银河证券预计车市需求将随新车供给增加而释放,新能源渗透率持续上升[4] 航空与运输 - 中银证券预计2025年航司将量价齐升,国际航班增班和国内需求释放将改善盈利水平[8]
深度理解美国关税战的逻辑和影响
中银国际· 2025-05-07 17:00
报告核心观点 -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在经济学上站不住脚,其长期贸易逆差主因是美元,该政策虽为应对美元弊端的出路,但会使美国面临变相债务危机;我国经济韧性远超美国,应优化收入分配或刺激投资扩大内需,维护经济稳定以在中美博弈中取得有利地位 [2]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 - 2025年4月2日美国宣布对57个国家和地区加征“对等关税”,向我国加征34%,欧盟20%,日本24%,越南46%,莱索托50% [3] - “对等关税”税率为美国对某国贸易逆差与从该国进口总金额之比,推出时税率打五折 [4] - 美国认为贸易逆差源于别国关税或非关税壁垒,试图以此压缩总体贸易逆差,但该解释在经济学上不成立,贸易逆差取决于国内供需平衡 [5][6] - 美国提升进口关税能压缩贸易逆差,但大幅提升国内所得税税率也可,且我国并非美国庞大贸易逆差主要成因 [7] 美元是美国贸易逆差的主要成因 - 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成主要储备货币,美国获征“铸币税”权力,薅全球羊毛 [9][10] - 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后发行量无约束,美国“铸币税”增加,内需提升,从顺差国变为逆差国,形成“双赤字” [10][11] - 因美元是主要储备货币,美国可避免国际收支危机,形成以其为主要逆差方的“全球失衡”局面 [13] 美元带给美国之弊 - 美元导致美国产业空心化,制造业占GDP比重从1970年的23%降至2024年的10%,患上“荷兰病” [17] - 美元使美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社会撕裂,全球化红利集中于资本家和金融家,蓝领工人受损,出现“占领华尔街”运动和“特朗普现象” [21][22] 美国的对策与“对等关税” - 美国“上策”是放弃美元霸权,推行共同富裕,如重拾“凯恩斯计划”、实施“全民基本收入”计划,但难以实现 [25][27] - 美国只能开全球化倒车,推出“对等关税”让美国与各国脱钩,重回孤立状态,缓和国内问题 [28] “对等关税”政策的后果 - 政策出台后,美元走弱、美债收益率上扬,全球资金撤离美国,美元资产不再被信赖 [29][30][33] - 美国压缩贸易逆差会减少外国储蓄流入,使增长模式难以为继,面临变相债务危机,美债价格可能跳水 [35] - “对等关税”截断美元外循环,美债价格下跌,即便美联储买债也会使通胀上升、债券价格下跌,外国可能抛售美债 [38] - 美国可缩减内需平衡经济,但会使财政支出收缩、民众生活水平下降,难以被接受 [39] 我国的应对之策 - 美国逆全球化给我国带来挑战和机遇,我国可优化收入分配或刺激投资扩大内需,对冲外需冲击 [40] - 中美博弈中我国经济韧性强,应维护国内经济稳定,实现5%的GDP增长目标,避免助长美方强硬态度 [41] - 外需压力可促使我国优化收入分配、实现消费转型,顶住压力扩大内需可贡献全球经济、提升国际经贸地位 [42]
亚洲或掀2.5万亿美元抛售潮 美元霸权遭遇“雪崩式”挑战?
智通财经网· 2025-05-07 14:48
美元抛售压力 - 亚洲国家可能抛售高达2.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对美元形成巨大抛压 [1] - 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马来西亚、越南等出口导向型经济体持有大量未对冲的美元储备 [1] - 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加速了亚洲国家调整外汇储备结构的进程 [1] 亚洲货币与美元走势 - 彭博美元指数较2月高点回落8%,亚洲货币对美元普遍升值 [4] - 新台币单日大涨,引发市场对亚洲央行放任本币升值的猜测 [4] - 中国台湾省寿险业通过"借新台币、买美元资产"的套利交易模式,海外投资占比近70%,但83%的资金以新台币计价,汇率对冲比例仅65% [4] 全球美元资产风险 - G10外国投资者持有的未对冲美元资产高达13.7万亿美元 [5] - 中国出口商加速将美元结汇为人民币,黄金价格在亚洲交易时段涨幅显著 [5] - 新台币汇率剧烈波动反映全球外汇市场脆弱性,特朗普关税政策削弱美元信用 [5] 美元体系挑战 - 亚洲资本撤离可能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美元面临半个世纪以来最严峻挑战 [6] - 中国台湾省寿险业的杠杆危机和亚洲出口商结汇潮加剧美元压力 [6] - 全球资管机构对"美元霸权"的信仰动摇,可能开启后美元时代 [6]
东吴证券芦哲:美元霸权渐难维持,世界经济格局正在重塑
快讯· 2025-05-07 14:25
美国债务与美元信用 - 美国债务压力正在冲击美元信用的基础 [1] - 特朗普政策成为"石油-美元体系"的最大威胁 [1] - 新特里芬难题出现 美国越来越难以维持美元霸权 [1] 中国经济基本面 -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1] - 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和全球最大最全的工业生产体系是中国发展的底气 [1] - 政策储备充足 财政政策仍有充足空间 [1] 中国政策支持 -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障流动性充裕 [1] - "两重""两新"等扩内需政策效果显著 [1] - 房地产市场正在巩固稳定态势 为资本市场稳定繁荣奠定基础 [1]
趁美国专注关税战,2.5亿桶石油运往中国,在为什么做准备?
搜狐财经· 2025-05-07 12:42
中国原油进口激增 - 4月中国原油日均进口量飙升至约1100万桶,比1月份增加近200万桶,创18个月新高 [3] - 中国企业趁国际油价低谷期大量采购,累计囤积2.5亿桶原油 [1][3] - 部分炼油厂推迟年度保养计划,以利用高利润率增产汽油和航空燃油等热门产品 [5] 价格与采购策略 - 国际油价因美国关税战和地缘政治波动处于低位,中国企业抓住窗口期采购 [3][5] - 俄罗斯乌拉尔原油价格比国际油价低约10美元,中国企业积极采购 [5] - 中国利用与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等国的良好关系获取折扣原油 [5][7] 地缘政治因素 - 美国可能联合盟友封锁马六甲海峡,影响中国从伊朗进口原油 [7] - 美伊核谈判僵局和俄乌冲突持续,为中方提供低价采购机会 [7][9] - 美国在东南亚军事部署增加,台海和南海局势紧张促使中国加强能源储备 [9][11] 能源安全战略 - 中国去年进口5.5亿吨石油,价值3247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 [7] - 公司通过扩大储备应对潜在美元霸权影响和供应链中断风险 [5][11] - 建立完备能源储备体系以抵御外部风险,确保国内供应稳定 [11] 国际形势影响 - 关税战和地缘政治动荡导致油价波动,公司把握时机强化能源安全 [3][11] - 中东局势不稳和西方制裁创造低价采购机会 [5][7] - 公司以战略眼光布局,将短期价格优势转化为长期能源安全保障 [11]
加州州长选择硬刚白宫,美国国内风声悄悄变了,特朗普担忧恐成真!
搜狐财经· 2025-05-07 11:16
中美贸易摩擦 - 加州州长纽森不赞同特朗普对华征收高关税 认为美中是相互依存关系 加州愿与中国保持开放合作 2023年访华时签署多层级谅解备忘录 [1] - 美国政府拟对部分中国商品征收245%关税 包括125%对等关税 20%芬太尼问题关税及301条款关税 针头和注射器等商品面临顶格关税 [1] - 中国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 涉及钐 钆 铽 镝 镥 钪 钇等军民两用物项 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履行国际义务 [3] 美债与美元体系 - 中国2025年4月单月抛售573亿美元美债 导致30年期美债收益率飙升至5% 创1981年以来新高 美国3年期国债拍卖遇冷 交易商被迫承接20%份额 [3] - 中国连续14个月增持黄金 与沙特达成人民币石油结算 中俄贸易本币结算比例突破65% 这些举措动摇美元霸权 [3] - 美债规模突破36万亿美元 占GDP比重达123% 远超60%国际警戒线 预计2050年债务占比升至166% 年利息支出近1万亿美元 [5] 美国经济与产业影响 - 美国关税收入仅占财政收入1.6% 难以缓解财政压力 美债高企导致经济活力下降 物价上涨 失业率飙升 [5] - 特斯拉"擎天柱"机器人量产计划受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影响 公司正申请稀土永磁材料出口许可 确保仅用于民用 [7]
中国罕见公开警告:谁敢用中方利益,和美国做交换,必将严惩不贷
搜狐财经· 2025-05-06 19:33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面对美方胁迫他国限制与中国贸易往来以换取关税豁免的行径,中方明确表态:绝 不接受任何牺牲中方利益的交易,将坚决反制。这番罕见公开警告,背后是一场暗流涌动的全球博弈。 美国在经贸领域的"霸道行径"早已不是新鲜事。2025年4月,美方以"对等关税"为由,对中国商品加征 34% - 104%的惩罚性关税,这可不是单纯的经济手段,背后藏着多重算计。从战略层面看,美国把中国 视作"头号对手",想通过关税战削弱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还想推动制造业回流,填补国内产业空 心化。特朗普政府经济纲领文件《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用户指南》里就明晃晃写着,要用关税"打压中国 竞争力",甚至想逼着盟友在中美之间站队,构建"安全 - 贸易联盟"。 中国这边的应对相当硬气。在技术领域,2018年贸易战以来,35项被封锁的关键技术,中国已经攻克21 项,上海新凯来公司研发的28nm浸润式光刻机,直接挑战荷兰ASML的垄断地位。外部压力非但没压 垮中国,反而成了自主创新的动力。 市场布局上,中国也在悄然转变。通过"一带一路"和区域自贸协定,外贸重心转向东南亚、中东、非洲 等新兴市场。2024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占全球近三成,对美出 ...
当着189国面,美联储“背后”捅刀特朗普,“最大输家”已出现
搜狐财经· 2025-05-06 18:22
美国哪些部门是"深层政府"?美联储,无疑首当其冲。特朗普原先的计划,是一边对他国加关税,一边说服美联储降息,这样对美国 国内经济的冲击会小一些。但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硬挺着不降息,还在特朗普背后"捅刀",说美国加征的关税,不像特朗普说的 那样是外国政府在承担,而是美国人民。特朗普闻言暴怒,威胁要解雇鲍威尔,但他这话才放出来24小时,又主动澄清,没有解雇鲍 威尔的想法。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特朗普对美联储的独立性发起挑战,多次暗示可能将现任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免职。太和智库高级研究 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前副院长王在邦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简称每经记者)表示,特朗普宣称罢免鲍威尔,迅速向市场 传递一个美元要"完蛋"的信号,引起金融市场恐慌。美联储丧失独立性是推倒美元霸权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相当于投向美元信用的 一枚核弹。 近日有彭博社消息称,特朗普正在尝试通过对美国盟友施压,以达成对中国新能源领域的打压,减缓中国制造的扩张,最终将中国挤 出全球新能源的供应链。不出所料,特朗普手中的底牌还是关税威胁,他宣称,那些不顺从美国的国家,将会遭受美国的"二级关 税"。不得不说,这一招对于美国的贸易伙伴来说真是 ...
快讯:13国联名反对美国,日本高层窜访台湾,IMF拆台特朗普
搜狐财经· 2025-05-06 12:47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在五一假期结束的第一天,媒体又曝出了3件国际大事。 特朗普 第一件:13国联名反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 根据媒体消息,东盟与中日韩会议,也就是10+3会议在意大利召开,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都参加了会 议。 会后,13国发布了联合声明,强调将继续维持以世贸组织为中心的多边贸易体系,并批评了美国的关税 政策。 声明提到,贸易保护主义将严重影响到全球贸易,甚至是导致经济分裂,呼吁各国对特朗普政府的关税 政策表示警惕。 清迈经典 2000年,"10+3"财长会议中,13国达成共识,在泰国清迈共同签署了建立区域性货币互换网络的协议, 也就是《清迈倡议》。 该协议的建立初衷是为了尽可能的保障亚洲地区货币金融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简单一点说,就是避免再 次出现"亚洲金融危机"。 尽管声明的措辞不算严厉,但13国表达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坚决反对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 对中国而言,这份声明的发布无疑是一件好事。 10+3会议 特朗普开启关税战之后,各国迫于美国的经济霸权,始终敢怒不敢言,只有中国和欧盟明确给出了反制 措施。 如今,东盟国家和日韩也明确加入到了反对行列,势必会给美国带来更大的政治冲击,也能一定程度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