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智能化
icon
搜索文档
韦尔股份(603501):一季度业绩超预期,全球半导体龙头的新周期
长江证券· 2025-05-02 16:1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该评级 [8][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Q1公司实现收入64.72亿元,同比增长14.68%,归母净利润8.66亿元,同比增长55.25%,扣非归母净利润8.48亿元,同比增长49.88%,环比增长11.11%,单季度毛利率为31.03%,同环比提升显著,环比提升2pct [2][6] - 一季度收入增长受汽车、IoT、机器视觉、医疗等领域高景气度拉动,合理分配晶圆制造端产能带来毛利率提升,期间费用控制良好使净利率超预期,汽车CIS业务二季度环比有望加速成长 [12] - 2025年全年汽车CIS和模拟类产品有望快速成长,受益于汽车智能化需求扩容和供应链本地化趋势,IOT市场新消费硬件兴起也将带来超高速增长 [12] - 公司通过内生增长和外延并购勾勒庞大半导体蓝图,汽车CIS等核心业务竞争力突出,新业务拓展顺利,成长天花板打开,预计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3.70、4.67、5.75元 [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础数据 - 当前股价131.58元,总股本121,695万股,流通A股121,695万股,每股净资产20.54元,近12月最高/最低价为161.96/81.41元 [9]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报表类型|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利润表|营业总收入(百万元)|25731|31134|37361|42965| |利润表|营业成本(百万元)|18154|21171|25219|28787| |利润表|毛利(百万元)|7576|9963|12142|14178| |利润表|销售费用(百万元)|557|623|747|859| |利润表|管理费用(百万元)|748|934|1121|1289| |利润表|研发费用(百万元)|2622|3113|3736|4297| |利润表|财务费用(百万元)|-13|351|452|449| |利润表|营业利润(百万元)|3271|4757|5938|7314| |利润表|利润总额(百万元)|3278|4764|5952|7324| |利润表|净利润(百万元)|3284|4479|5654|6957| |利润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百万元)|3323|4501|5682|6992| |利润表|EPS(元)|2.73|3.70|4.67|5.75| |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百万元)|10185|3500|11608|16604| |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百万元)|3964|5384|6108|7227| |资产负债表|存货(百万元)|6956|17981|15200|17351| |资产负债表|流动资产合计(百万元)|21804|27520|33629|41951| |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合计(百万元)|3126|3776|4391|4991| |资产负债表|资产总计(百万元)|38965|47877|54598|63791| |资产负债表|短期贷款(百万元)|1086|3970|4500|5500| |资产负债表|应付款项(百万元)|1935|3190|3244|4021| |资产负债表|流动负债合计(百万元)|7595|12150|13142|15317| |资产负债表|负债合计(百万元)|14762|19317|20309|22484| |资产负债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百万元)|24201|28581|34339|41391| |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4772|-4762|9668|6236| |现金流量表|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811|-4174|-1595|-1700| |现金流量表|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3007|2251|36|460| |现金流量表|现金净流量(不含汇率变动影响)(百万元)|955|-6685|8108|4996| |基本指标|每股收益(元)|2.73|3.70|4.67|5.75| |基本指标|每股经营现金流(元)|3.92|-3.91|7.94|5.12| |基本指标|市盈率|38.23|35.58|28.18|22.90| |基本指标|市净率|5.25|5.60|4.66|3.87| |基本指标|EV/EBITDA|25.82|26.79|21.40|18.04| |基本指标|总资产收益率|8.5%|9.4%|10.4%|11.0%| |基本指标|净资产收益率|13.7%|15.7%|16.5%|16.9%| |基本指标|净利率|12.9%|14.5%|15.2%|16.3%| |基本指标|资产负债率|37.9%|40.3%|37.2%|35.2%| |基本指标|总资产周转率|0.66|0.65|0.68|0.67| [16]
韦尔股份:单车摄像头装载量跃升,释放大量高像素CIS需求
巨潮资讯· 2025-05-02 11:18
汽车智能化趋势 - 2024年以来汽车智能化加速下沉,国内汽车厂商将L2+级智能驾驶方案向中低价位车型渗透,推动单车摄像头装载数量跃升,释放高阶像素汽车CIS产品需求 [2] - 公司推出采用TheiaCel™技术的不同规格汽车图像传感器产品,并发布用于ADAS和自动驾驶的高性能前置机器视觉摄像头新品,提供适配解决方案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模拟解决方案业务营业收入达14.22亿元,同比增长23.18% [2] - 车载模拟IC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7.03%,占模拟解决方案业务收入的14%,成为新的增长点 [2] - 2024年全年综合毛利率为29.36%,同比提升7.74个百分点 [3] - 2025年第一季度综合毛利率达31.03%,同比提升3.14个百分点,环比提升2.05个百分点 [3] 产品与技术 - OV50X是一款5000万像素传感器,采用1英寸光学格式和1.6微米像素尺寸,专为旗舰智能手机设计,具备单次曝光HDR视频拍摄、优异弱光性能、快速自动对焦及高帧率功能 [3] - OV50X采用第二代Lofic电容,单次曝光HDR扩展至接近110db,可实现电影级视频拍摄,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量产 [3] 行业与市场机遇 - 全球半导体行业复苏,AI推动消费电子需求回暖,汽车智能化加速,行业进入上行周期 [2] - 公司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持续导入产品,汽车智能化渗透加速驱动经营业绩明显增长 [2] - 公司通过产品结构性优化与供应链梳理增效,实现毛利率改善和净利润提升 [2][3]
面对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蛋糕,日系车企打出了明牌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5-01 17:33
文章核心观点 日系车企在华销量下滑,市场份额降低,加速融入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成共识,通过推出电动汽车、与中国科技领域供应商合作等方式应对市场变化 [1][2] 日系车在华市场现状 - 2024年本田、丰田、日产等日系车企在华销量下滑,市场份额降至11.2%,较2023年下降3.2个百分点,且连续2年下滑 [1] - 2024年中国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超60%,日系车市场份额再次下降 [2] 日系车在华推出电动汽车情况 - 2025上海车展上丰田、本田、长安马自达等亮出新能源车型,企图在竞争中获一席之地 [2] - 2024年本田在华两个合资公司启动新能源汽车工厂并已作业,目前电动车处于起步阶段,销量和收益不佳 [2] - 今年2月以来多家日系合资品牌在华推出纯电动汽车,注重提升性价比 [2] - 东风本田S7、广汽本田P7等车型通过降价以价换量,部分车型收获过万销量订单 [3] - 未来2年日系车企将密集在华投放电动汽车,到2027年本田投放10款电动车型,日产将投放新能源车型数量从8款提升到10款 [3] 日系车与中国科技领域供应商合作情况 - 丰田面向本土化建立ONE R&D研发机制,商品研发彻底本土化,已与比亚迪等车企建立合资公司,采用中国本土动力电池,规划搭载中国科技领域供应商产品 [4] - 日产与华为、Momenta达成合作,本田宣布与Momenta、Deepseek及宁德时代达成深度合作 [4][5] - 本田将在2030财年前投入约10万亿日元资源,其中软件定义汽车相关研发支出约2万亿日元,产品制造相关费用约6万亿日元 [5] - 马自达通过与长安合作压缩电驱、电池成本,发挥独特性提高收益 [5]
东山精密(002384):2025年一季报点评:业绩大幅增长,光电显示与精密制造持续向好
长江证券· 2025-05-01 15:0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8][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一季度公司业绩同比高增,电子电路、精密组件等产品销量提升带动经营业绩增长 [2][6][11] - 端侧AI+汽车智能化趋势下,智能手机功能创新和集成度提升驱动单机FPC用量增加,汽车电子化水平提升带动车用FPC需求增长 [11] - 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公司精密组件业务布局该产业,相关产品收入规模快速增长,中国制造企业有机会进入汽车零部件产业链 [11] - 公司PCB业务稳中有升,新兴业务开启第二增长极,随着与特斯拉协同合作加强,运营效率提升,利润中枢有望抬升,光电显示业务预计2025年大幅修复,2025年苹果AI手机创新大年,产业链将迎机会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6.02亿元,同比增长11.07%;实现归母净利润4.56亿元,同比增长57.55%;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14.13%和5.31%,分别同比+0.53pct和1.57pct [2][6] 事件评论 - 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光电显示和精密制造持续向好,受益于AI对ICT基建和消费产品需求扩大,电子电路、精密组件等产品销量提升带动业绩增长 [11] - 端侧AI+汽车智能化趋势驱动成长,FPC增长动力强,智能手机功能创新和AI技术发展为FPC带来增量需求,汽车电子化水平提升带动车用FPC需求增长,预计新能源车单车FPC用量超100片,电池电压监测FPC用量可达70片 [11] - 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精密组件市场机遇显著,公司精密组件业务布局该产业,相关产品收入规模快速增长,汽车产业核心技术演进和造车新势力崛起重塑供应链格局,中国制造企业有机会进入产业链 [11] - 维持“买入”评级,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将实现归母净利润35.35亿元、46.10亿元和56.28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12.01倍、9.21倍和7.54倍 [11]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36770|43389|52067|65084| |营业成本(百万元)|31615|36143|43007|53629| |毛利(百万元)|5155|7246|9060|11455| |营业利润(百万元)|1480|4310|5655|6998| |利润总额(百万元)|1468|4310|5655|6998| |净利润(百万元)|1085|3534|4609|5627|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百万元)|1086|3535|4610|5628| |EPS(元)|0.64|2.07|2.70|3.30|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4986|1361|4034|4462|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4094|-98|0|0|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1319|348|-504|-616| |现金净流量(不含汇率变动影响)(百万元)|1.04|-427|1612|3530| |每股收益(元)|0.64|2.07|2.70|3.30|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2.92|0.80|2.36|2.62| |市盈率|45.63|12.01|9.21|7.54| |市净率|2.65|1.93|1.62|1.36| |EV/EBITDA|11.93|11.15|7.88|5.81| |总资产收益率|2.4%|7.3%|8.4%|9.0%| |净资产收益率|5.8%|16.0%|17.6%|18.1%| |净利率|3.0%|8.1%|8.9%|8.6%| |资产负债率|59.0%|56.8%|54.7%|53.3%| |总资产周转率|0.81|0.89|0.95|/| [17]
东风汽车“天元智能”出炉:中国汽车智能化迎来新赛点
经济观察网· 2025-05-01 13:57
技术品牌发布 - 东风汽车在2025上海车展发布"天元智能"技术品牌 涵盖技术矩阵和产业链生态 体现公司在智能化领域的技术自信 [2] - "天元智能"是一套完整的软硬件技术系统 包含智能座舱 辅助驾驶系统 AI助手等具体技术 区别于行业碎片化方案 [2] - 技术品牌基于过去十年在车联网 人机交互 AI时代的探索积累 已快速落地于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大业务领域 [2][3] 技术体系架构 - 技术底座采用"一核双基双元"体系:"一核"为企业级太极大模型 "双基"为天元电子电气架构和天元OS "双元"为天元智驾和天元智舱应用 [4] - 电子电气架构采用跨域融合中央集成设计 已应用于东风岚图 东风猛士等品牌 [5][6] - 整车操作系统天元OS为开放开源生态 支持车企 开发者协同创新 形成"开源-创新-孵化"商业机制 [6] 智能化应用成果 - 辅助驾驶系统覆盖L2-L5全场景 包含T100至T1000四级方案 以安全为技术底色 [7] - 马赫动力电池安全冗余超国标要求 多款车型获C-NCAP五星认证 AUTOSAR平台获国际最高安全等级 [9] - 企业级太极大模型实现研发周期缩短35% 协同成本降低30% 工厂产能利用率提升30% [10] 战略发展路径 - 技术积累始于"十二五"期间 "十三五"获首批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十四五"实现智能驾驶 座舱等技术体系化落地 [13] - 2021年启动"东方风起"计划 2023年智能技术进阶 2024年推出科技跃迁3.0计划 [13] - 技术品牌将延伸至飞行汽车 人形机器人等新赛道 拓展"移动空间"概念边界 [13] 行业竞争定位 - 通过平台化技术复用与个性化技术落地相结合 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6] - 技术生态具备孵化能力 可衍生多元经济社会效益 强化资本市场预期 [14] - 体系化智能技术布局帮助公司抢占AI时代身位优势 重塑智能车企形象 [14]
全国产供应链、完成HSMT芯片互联互通测试,纳芯微推出车载视频SerDes芯片组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01 10:56
产品发布 - 公司推出基于全国产供应链、采用HSMT公有协议的车规级SerDes芯片组,包括单通道加串器芯片NLS9116和四通道解串器芯片NLS9246 [1] - 该芯片组专为ADAS和智能座舱系统中的高速数据传输场景设计,支持摄像头、显示屏、域控制器等设备 [1] 市场需求 - 随着汽车智能化发展,车载摄像头、显示屏、激光雷达等设备数量剧增,数据传输量呈指数级上升 [2] - L2/L3级智能汽车平均每车搭载8-16颗加串器和2-4颗解串器,高阶车型需求更高 [2] - 目前单车搭载SerDes芯片价值约几十美元,未来有望继续增加 [2] 技术优势 - 芯片组采用HSMT公有协议,实现加串器与解串器的解耦,客户可灵活选择不同供应商的芯片组合 [4] - 接收机容限相比主流国际厂商产品提升100%,具备更强的AEQ能力,可降低线缆布线成本 [7] - 内置接插件瞬断监测功能,实时检测微秒级故障,并支持TDR技术实现高精度线缆故障定位 [7] - 在带电8kV的ESD测试中图像传输无误码,EMI/EMC性能对标国际头部厂商 [7] 供应链与兼容性 - 芯片设计、晶圆生产、封装测试实现全链路国产化,打造弹性多元的供应链体系 [4] - 加串器采用TQFN32封装,解串器采用TQFN64封装,与市场主流产品P2P兼容 [9] 产品规格 - 满足AEC-Q100 Grade 2要求,功能安全达到ASIL B等级 [9] - 传输速率为2~6.4Gbps,适配车载系统高速数据传输需求 [9] 公司背景 - 公司聚焦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三大方向,为汽车、工业、信息通讯及消费电子等领域提供芯片解决方案 [11] - 公司使命为"感知驱动未来,共建绿色、智能、互联互通的芯世界" [11]
十亿升级,享界S9增程版如何构筑安全和豪华新体验?
36氪· 2025-05-01 00:25
行业趋势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逼近50%,中国汽车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变革 [3] - 50万元以上豪华车市场中,中国品牌销量占比超60%,成为主力军 [4] - 消费者对豪华车的诉求转向智能化和安全,传统豪华品牌智能化进展缓慢 [5] 国产豪华车竞争优势 - 国产豪华车以技术突破传统豪华屏障,强调技术与体验领先而非单纯溢价 [6] - 配置更丰富,包括高精度传感器、广域主动安全、环保健康座舱等 [7] - 享界S9在中汽中心C-GCAP测试中获健康、能效、低碳三项超五星评级 [8] - 提倡"入门即顶配"理念,高配置与亲民价格结合改变消费者选购习惯 [11][12] 享界S9增程版技术亮点 驾乘与安全 - 采用华为途灵平台,融合智能空簧、可变阻尼减振器及ADS全维感知系统,实现驾驶与舒适性平衡 [19] - 晕车舒缓2.0技术降低电动车加速眩晕感,提升乘坐舒适性 [19] - 主动防滑控制、打滑防跑偏功能提升湿滑路面安全性,配置对标百万级豪车 [20] - 华为雪鸮智能增程系统通过四大算法优化续航与性能:WLTC工况纯电续航365km,综合续航1355km,百公里油耗5.93L [21][22][23] 智能化与智驾 - 搭载HUAWEI ADS 3.3,配备30个感知硬件(含4颗激光雷达),支持跨场景泊车代驾与隔空召唤功能 [29][31][32] - 4D毫米波雷达与激光雷达实现全天候障碍物识别,覆盖低矮、悬空及负向障碍物 [37] - OTA升级能力持续强化车辆安全与功能 [40] 豪华体验重塑 - 外观设计融合浩宇蓝/寰宇红配色及星河大灯,内饰采用nappa真皮、纯羊毛地毯等高端材质 [44] - 华为车语系统提供交互式迎宾光毯、户外投影等场景化功能,增强仪式感 [46] - 预设多模式座舱(小憩、观影、会客厅等),搭配华为音响与隐私遮阳帘,满足多元需求 [47] - 重新定义豪华情绪价值,兼顾个人驾驶、家庭出行与商务场景 [49] 市场表现与战略定位 - 享界S9增程版定价30.98-36.98万元,标配空气悬架、4激光雷达等,72小时订单达5200辆 [55] - 华为与北汽合作投入超百亿专项资金,整合华为雪鸮增程系统、途灵平台等技术 [58][59][60] - 鸿蒙智行产品矩阵逐步抢占BBA市场份额,技术普惠理念颠覆传统豪华溢价逻辑 [57][63]
晶方科技(603005):2024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汽车CIS驱动高增长,持续推进全球化布局
华创证券· 2025-04-30 23:2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强推”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作为CIS晶圆级封装细分赛道龙头,技术积累深厚,客户结构优质,新业务拓展顺利,有望持续受益于汽车CIS需求高增长及CIS新应用场景的出现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主要财务指标 - 2024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1.30亿、15.57亿、20.28亿、24.8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3.7%、37.8%、30.2%、22.7% [2] - 2024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3亿、3.92亿、5.15亿、6.6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8.4%、55.1%、31.4%、29.3% [2] - 2024 - 2027年每股盈利分别为0.39元、0.60元、0.79元、1.02元,市盈率分别为72倍、46倍、35倍、27倍,市净率分别为4.2倍、3.9倍、3.6倍、3.2倍 [2] 公司基本数据 - 总股本65,217.17万股,已上市流通股65,217.17万股,总市值181.17亿元,流通市值181.17亿元 [3] - 资产负债率9.20%,每股净资产6.66元,12个月内最高/最低价为37.40/17.07元 [3] 业绩情况 - 2024年营业收入11.30亿元,同比+23.72%;毛利率43.28%,同比+5.13pct;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53/2.17亿元,同比+68.40%/+86.74% [6] - 2025Q1营业收入2.91亿元,同比/环比+20.74%/-3.15%;毛利率42.38%,同比/环比-0.06pct/持平;归母/扣非归母后净利润0.65/0.55亿元 [6] 业务分析 - 分业务看,2024年公司芯片封装及测试收入8.17亿元,同比+33.55%,毛利率44.83%,同比+9.06pct;光学器件收入2.93亿元,同比-1.08%,毛利率37.26%,同比-5.72pct;设计收入0.19亿元,同比+307.29%,毛利率67.73%,同比+29.74pct [6] 市场需求与布局 - 消费领域,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6.1%,预计安防CIS出货量同比增长2%,公司凭借技术优势承接下游回暖需求,业务企稳回升 [6] - 汽车电子成亮点,公司建成全球首条12英寸车规级TSV封装量产线,与头部客户深度合作,车载CIS出货量快速增长,2020 - 2029年汽车CIS出货量CAGR达13.46%,公司也在积极布局AI眼镜、机器人等新兴市场 [6] - 公司持续推进国际化战略,光学领域推进产品应用,功率半导体领域布局车用高功率模块,在马来西亚投建生产基地,2024年研发投入1.60亿元,同比+17.47%,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4.12% [6] 投资建议 - 对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3.92/5.15/6.66亿元,对应EPS为0.60/0.79/1.02元,给予2025年58倍PE,目标价为34.9元/股 [6]
单季营收增三成,亿咖通全球车型搭载破870万
经济观察报· 2025-04-30 22:11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2.2亿元人民币(约1.7亿美元),同比增长30% [1] - 毛利润2.4亿元人民币(约3,350万美元),同比增长19%,毛利率维持在20% [1] - 出货量同比增长81%,达68.4万件,全球累计搭载技术产品车辆超过870万辆 [1] - 完成上市后首次公开发行,募资4,500万美元,用于全球供应链与研发体系构建 [1] 业务增长驱动因素 - 与吉利银河合作的多款新车型销售增长,3月吉利银河品牌销量同比增长超过290% [2] - 新增获得吉利旗下8款新车型项目订单,其中6款搭载Venado®平台,2款采用安托拉®系列平台 [2] - 安托拉®1000SPB中央计算平台实现单芯片"舱行泊一体"功能稳定运行并完成实车测试 [2] - 基于NVIDIA DRIVE AGX平台拓展高阶智能驾驶系统解决方案 [2] - 车载大模型引擎ECARX AutoGPT进入量产准备阶段,首发搭载于一汽红旗天工系列车型 [2] 全球化战略 - 筹备在新加坡设立全球供应链与研发中心,强化东南亚与国际市场交付能力 [3] - 与HERE Technologies达成战略合作,联合开发新一代全球车载导航系统 [3] - 在中国、英国、美国、德国、瑞典、马来西亚等地设立12个全球运营中心 [4] - 服务对象包括大众、沃尔沃、吉利、极星、红旗、东风、长安等国内外车企 [4] 技术布局与行业趋势 - 聚焦智能座舱、辅助驾驶和中央计算平台等核心赛道技术优势 [1] - 构建自主可控的核心能力,覆盖芯片模组、智能座舱、中央计算、AI大模型及软件平台 [4] - 全球整车制造商对智能座舱及高级辅助驾驶需求持续增长 [3] - 生成式AI在车载人机交互、软件平台构建等领域的应用深化 [3]
2025年,什么样的燃油车会被排队围观?
36氪· 2025-04-30 19:55
新能源车市场表现 - 上海车展1300辆展车中超过七成是新能源车,BBA和保时捷等传统品牌均推出多款新能源车型[1] - 鸿蒙智行、小米、蔚来等新势力展台人流量密集,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关注度高[1] - 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在3月达51.1%,但燃油车仍占展车三成[1][11] 燃油车市场现状 - 长城汽车展出全新自研4.0T V8发动机及坦克300虎克版,沃尔沃XC90凭借高安全定位吸引消费者[3][5] - 保时捷展台18台展车中9台为博物馆藏品,雷克萨斯设置"时光"主题区展出初代LS400[8][10] - 汽车之家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仍有超四成用户买车只看油车[11] 消费者偏好分析 - 30%纯电车主表示后悔并计划下次购车回归燃油车阵营,主要因机械质感和驾驶乐趣无法替代[14][16] - 95后燃油车主更偏爱机械美感,认为电车同质化严重,燃油车个性鲜明[16] - 部分消费者因情怀关注经典燃油车型,如雷克萨斯LS400和丰田世纪老款车型[10][14] 燃油车差异化策略 - 宝马M4纽博格林限量版售价108.8万元,搭载3.0T发动机并融合赛道元素[17][19] - 保时捷911 GT3 Touring预售价226.8万元,优化动力操控并配备电动调节扰流组件[18][21] - 奥迪A5L Sportback和Q5L燃油车型搭载华为乾崑ADS3.0高阶智驾系统,实现"油电同智"[20][23] 未来市场趋势 - 燃油车需在性能纯粹性和智能便捷性间找到平衡点,否则可能失去立足之地[23] - 行业预计燃油车将从小众市场寻求发展,通过独特设计和高性能产品满足特定需求[16][20] - 燃油车与新能源车或长期共存,各自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