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融合

搜索文档
产学研深度融合,临清轴承破解困境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齐鲁晚报网· 2025-08-26 19:06
产业发展战略 - 临清市轴承产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以解决技术人才不足和科技创新能力弱的问题[1] - 产业向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 集群化方向发展 已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1] 产学研合作进展 - 邀请齐鲁工业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等高校专家开展轴承产业链诊链服务 精准匹配企业需求与高校创新资源[3] - 开展11次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 组织企业赴洛阳 武汉 重庆与河南科技大学 洛轴所 华中农业大学 重庆大学等高校对接交流[3] - 加强轴承科技大市场建设 通过平台发布技术需求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形成新质生产力[3] 技术研发成果 - 引导企业联合高校院所攻关轴承产业难点堵点 共建科技创新平台[3] - 3家轴承企业获批市级以上项目 博特轴承抗变形长寿命薄壁轴承研制与应用获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3] - 博特轴承5项科技成果通过山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协会评价 其中3项达国际先进水平 2项达国内领先水平[3] 人才引进机制 - 以产学研对接为媒介 依托人才飞地和创新平台柔性引进产业创新人才[4] - 今年以来柔性引进19名高校专家 为轴承产业提供智力支撑[4] 未来发展规划 - 深化与齐鲁工业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洛轴所等高校院所合作[4] - 对接引进高校创新资源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4] - 加快轴承产业高端化 数字化 绿色化发展步伐[4]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张立群一行到陕煤集团座谈交流
证券时报网· 2025-08-25 18:36
人民财讯8月25日电,8月25日,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群,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 常务副校长别朝红一行到访陕煤集团,就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融合进行座谈交流。张立群介绍了 西安交通大学的发展沿革、未来规划和学科优势。他表示,西安交大与陕煤集团创建一流的目标相近, 合作前景广阔,希望双方在能源化工、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加强合作,共同搭建高效合 作平台,强化基础研究协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
2025 Carbontech 科研成果展示区 | 推动产学研融合,助力行业创新发展
DT新材料· 2025-08-25 00:04
公司战略定位 - 致力于产、学、研深度融合 通过汇集高校及科研院所科研成果加速碳材料产业技术革新 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先进技术支持 [1] - 科研成果展示区面向全球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科研团队 征集具有前沿性、突破性且可转化成果 以展台形式呈现 [1] 科研成果征集范围 - 研究领域涵盖半导体、新能源、高端装备等碳材料相关方向 [3] - 材料类包括金刚石、超硬材料、多孔碳、硅碳、电容炭、石墨烯、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 [3] - 制造类包括金刚石合成设备、超精密加工装备、高温处理设备(烧结炉/碳化炉/化学气相沉积炉)及科学仪器 [3] 科研成果要求 - 发布时间需为2025年以来推出的技术、产品或解决方案 [3] - 需具备前沿性、可重复性、高附加值且可转化特性 [3] - 不得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或涉密 [3] 参展方案 - 标展(9㎡)价格为8000元/个 [4] - 参展权益包括Carbontech全媒体矩阵免费推广1次 以及碳材料展会免费参会权益(所有论坛限2人) [4] 合作支持服务 - 提供新材料一站式科技服务平台 涵盖品牌传播、研究咨询、投资孵化等功能 [4] - 具体服务包括企业专访、品牌推广、会议演讲、产品展示、定制报告、需求对接、项目尽调和投资融资 [4]
从可穿戴监测到智能辅护:机器人及精准诊疗技术加速落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8-24 09:58
智能医疗技术发展 - 可穿戴监测系统依托先进算法实时监测老年人血压 呼吸 血糖等体征并在发病前预警 数据可上传至120急诊系统实现预处理[1] - 养老机器人在生活护理 康复辅助等领域潜力巨大 未来可通过指令完成基础护理工作替代部分护工职能[2] - 手术机器人可现场剥鹌鹑蛋壳 5分钟PCR仪亮相 广州实验室展示11项呼吸系统疾病防控突破性成果[2] 医疗人工智能应用 - 金域医学智能体应用"小域医"在3家三甲医院和15家县域医共体落地 月活医生数超6万名 报告解读数超360万次[3] - 医院计划共建养老科技研发平台 整合临床需求与技术优势加速成果转化[2] - 超百家生物医药企业 科研机构与超百家医院集中展示从实验室研发到临床应用的创新成果[3] 行业发展趋势 - 慢病防治成为未来十年医疗养老核心课题 通过可穿戴设备实现健康指标实时监测和预警结合个性化健康套餐与运动指导[2] - 广州实验室成果涵盖传染病防控 慢病管理 高端医疗装备等方向[2] - 呼吸健康实验室需发挥"总平台 总链长"作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2]
比亚迪、陕煤、隆基、宁德时代,盘点院士增选中的“明星资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21:45
科技领军企业创新成就 -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入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候选人 公司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 A股市值达1.25万亿元[3] - 比亚迪首席科学家廉玉波入选 公司凭借刀片电池和CTB技术创新领跑全球电动汽车市场[3] - 中国商飞C909总设计师陈勇与航空工业直升机所总设计师邓景辉入选 代表大型飞机和直升机领域最新成就[3] - 麒麟软件首席科学家吴庆波入选 公司实现技术专利超500项 完成超600万软硬件生态适配[3] - 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入选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公司研发累计投入220亿元 获2500多项专项 十余次刷新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4] 传统产业技术突破与转型 -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总工程师尚建选候选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旗下陕煤股份拥有煤炭储量179.31亿吨 可开采储量102.46亿吨 可开采年限70年以上[5] -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张建国入选 集团计划2028年前拥有6至7家上市公司 目前已有平煤股份等4家上市平台[5] - 延长石油首席科学家王香增候选 成果支撑油田千万吨以上连续18年增产稳产和万亿方储量延安致密气田发现[6] - 中国宝武首席科学家李国保候选 集团资产规模上万亿元 旗下宝钢股份粗钢产量全球第二 汽车板和硅钢产量全球第一[6] - 金发科技首席科学家黄险波入选 公司主营化工新材料研发生产 覆盖改性塑料和生物降解塑料等多个类别[6] - 中车株洲所董事冯江华入选 主导从"中华之星"到"复兴号"的牵引技术迭代 获詹天佑奖和茅以升科学技术奖[6] 资本市场反馈与行业影响 -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市值双双突破万亿元 陕煤股份等企业市值超千亿[7] - 院士候选人名单反映中国产学研深度融合趋势 助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1][7]
苏州市政协科技型企业家委员走进苏大
苏州日报· 2025-08-22 08:29
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 市政协组织科技型企业家委员调研苏州大学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以助推名城名校融合发展[1] - 苏州大学着力打造校地合作与校企融合发展共同体 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转型需求[1] - 企业家委员围绕校企合作平台搭建 产学研深度融合及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等话题交流发言[1] 高校功能定位与发展成果 - 苏州大学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取得显著成绩 其教育科技人才功能对全市高质量发展具有基石作用[1] - 市政协肯定苏州大学发展成果 强调需更好发挥高校功能支撑本市1030产业体系建设[1] 政协调研建言方向 - 市政协将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需求对接等关键问题开展调研建言[1] - 组织政协委员中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深入高校与企业实地调研 针对校地融合发展的困难提出可操作性建议[1]
产学研融合新模式!福耀科技大学与海信集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证券日报· 2025-08-20 16:19
核心合作内容 - 海信集团与福耀科技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在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 人员交流合作等领域开展深层次合作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加速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1] - 双方联合成立"未来工厂与具身智能机器人联合创新中心" 面向全球制造业共性需求 通过产学研用全链路融合推动具身智能技术在制造场景落地 打造未来工厂标杆和智能制造研发创新高地 [1] 合作历史与基础 - 双方自2022年福耀科技大学建设阶段即开始合作 海信参与智慧校园建设探讨 [2] - 三年来海信为福耀科技大学提供智慧建筑 智慧教室及全品类智能家电 包括中央空调 电视 冰箱 家用空调 洗衣机等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 目前已高质量交付投入使用 [2] 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 福耀科技大学以"高起点 小而精 研究型"为战略定位 具备产教融合天然基因 [3] - 海信拥有务实作风 重视技术传统和场景应用优势 [3] - 双方将围绕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建立紧密产学研合作关系 实现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3] 人才培养具体措施 - 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大学生就业创业 多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开展合作 探索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4] - 共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研究生工作站等 联合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4] - 海信设立奖学金 奖教金和科技创新奖金 助力青年学子成长和科技成果转化 [4] 科技创新实施路径 - 联合开展科技研发 申报科研项目 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4] - 海信与福耀科技大学智造与未来技术学院共建工业智能联合研究院 攻克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线自动化 智慧楼宇管理等领域关键技术难题 [4]
新中有你丨何以“乳”此精彩
中国经济网· 2025-08-20 10:16
行业发展趋势 - 呼和浩特市作为全国重要乳业主产区 良种奶牛存栏量 牛奶产量 人均牛奶占有量 牛奶加工能力稳居全国首位[2] - 乳业作为呼和浩特高质量发展重点产业 正依托科技创新力量从"中国乳都"向"世界乳都"迈进[2] - 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引入AI 数字孪生等前沿科技打造模块化 柔性化中试平台[7] 科技创新突破 - 赛科星牵头实施"高端奶牛种源挖掘及高效繁育关键技术创新"项目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2022年至2024年底完成3万头奶牛基因检测[4] - 开发基因编辑性别控制新技术 实现后代性别控制 解决精子分离设备依赖进口问题[5] - 自主开发"赛科星1号育种芯片"集成高产 抗病 长生产期SNP位点探针 正在开发二号芯片增加繁殖性状位点[5] 研发体系构建 -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汇聚10多位院士 100多名高级行业专家 20多名海外专家和1000多名核心科研人员[9] - 围绕中国牛 中国养殖模式 中国原料 中国装备 中国品质五大方向开展科研[9] - 建立国内食品行业首个全链条管理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体系 搭建全球乳业最全食品安全热点大数据预警平台[9] 企业实践案例 - 伊利集团从7户奶牛养殖户发展至全球乳业五强 连续11年蝉联亚洲乳业第一 业务覆盖全产业链并在四大洲实现产业布局[9] - 通过产品创新引领消费升级 从破解原料依赖到开发中国特色产品 开辟高附加值新赛道[9] - 伊利健康谷景区将厂区变景区 展示乳制品生产过程 成为打卡新潮流[2]
南京工业大学与盐城环保科技城校地合作谱新篇
新华日报· 2025-08-20 06:03
产学研合作框架 - 南京工业大学与盐城环保科技城通过党建纽带和科创支撑建立校地合作新阶段 实现精准对接和深度融合 [1] - 双方通过支部共建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 明确搭建创业孵化共同体 共建实践创新基地 组建技术攻关联合党支部三大合作方向 [3] - 合作将推动南京工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创新创业 同时为盐城环保产业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7] 技术协同与产业需求 - 盐城环保科技城在环保新材料领域存在膜技术短板 而南京工业大学在该领域拥有明显优势 双方计划加强合作攻克技术难关 [5] - 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等优势学科与盐城环保科技城环保主业高度契合 可实现创新基因与实践土壤结合 [2] - 清华大学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已入驻盐城环保科技城 但园区仍面临技术瓶颈和人才需求 [2] 合作成果与实施机制 - 南京工业大学通过党员创业导师岗和技术转移先锋队机制 已推动20余项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3] - 盐城环保科技城通过党员技术攻关小组和校企联合党支部机制 已助力园区企业突破30余项环保技术瓶颈 [3] - 盐城市委组织部建议强化平台共建 选派科技镇长团 搭建人才引育直通车三项具体措施促进校地融合 [5]
小赢科技2025年Q2财报:科技赋能稳健前行,服务驱动持续成长
金融界· 2025-08-19 09:37
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二季度撮合和提供贷款总额为389.94亿元人民币 [2][3] - 2025年第二季度净收入总额为22.73亿元人民币 [3]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的在贷余额为649.11亿元人民币 [2][3] - 未偿还贷款中31~60天逾期率为1.16%,91~180天逾期率为2.91% [3] 业务发展 - 公司通过平台优化和严谨的风险管理实现稳步增长,贷款撮合与发放总额接近390亿元人民币 [2] - 公司借助数据驱动审核和运营自动化提升平台可扩展性 [2] - 公司推出"做自己的光"年度助力计划,包括"小店闪光计划"与"用户点亮计划",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2] 科技与创新 - 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智能技术体系,探索科技赋能金融的新方式 [3] - 公司与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共建"数字金融实验室",推动产学研融合 [4] - 公司计划推出虚拟数字人Win-Daidai,以生成式AI技术升级品牌交互范式,提供7×24小时智能客服服务 [4][5] 社会责任 - 公司持续开展用户教育活动,"反诈骗专栏"覆盖受众约百万人次 [6] - 公司通过漫画、视频等形式丰富消保宣传内容,打造"以信为帆·赢造未来-赢友守信能量站"专题 [6] - 小赢公益图书馆投入使用一周年,藏书四万册,服务乡村文化振兴 [6] - 公司关注非洲肯尼亚儿童教育与成长,推进"可持续+可复用"的公益模式 [6] 行业环境 - 2025年二季度宏观经济政策协同发力,消费市场活跃度提升,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 - 《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等政策出台,优化融资环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