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技术
搜索文档
深海科技产业成果丰硕 装备升级赋能海洋经济腾飞
央视网· 2025-05-24 17:26
深海科技行业政策支持 - 2025年"深海科技"首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 [1] - 山东、海南等地近期相继出台支持政策推动深海科技产业发展 [1] 水下机器人技术发展 - 水下机器人在近远海风电场运维、海缆检测等场景广泛应用 [3] - 水下机器人已实际应用于海洋石油开发、海洋地貌勘察、环境监测、打捞救援等领域 [3] - 人工智能和传感器技术发展将进一步提升水下机器人性能 [3] 三亚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 - 我国首座公共科考母港向所有科考船和科研单位开放 [6] - 码头距离千米水深海域仅164公里,显著缩短科考航程 [6] - 2024年服务科考航次1416次,2025年已完成800多个科考航次 [6] 海洋声学传感器产业 - 海洋声学传感器用于监测海洋环境数据,可获取海底地貌、水中移动目标等多元参数 [6] - 近年来海洋声学传感器企业产值和需求均大幅增长 [6] 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5.9% [9]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国际市场份额连续7年保持全球首位 [7][9]
Apple Watch,卖不动了
36氪· 2025-05-13 17:35
Apple Watch出货量下滑 - Apple Watch全球出货量已连续两年负增长,2024年全年同比下跌19%,2023年同比下跌10% [5] - 2024年四季度是Apple Watch连续第五个出货量下降的季度 [5] - 除印度市场外,Apple Watch在各大市场出货量均有下滑,包括美国市场 [5] 产品策略问题 - Apple Watch近年采用「换壳改色」「挤牙膏」的产品策略,缺乏实质性改进 [10] - 目前在售型号中,仅Apple Watch S10改用更薄新模具,其余型号无重大更新 [11] - 自Apple Watch S6后,健康核心功能高度一致,用户缺乏更新动力 [11] - 芯片性能提升有限,近年更强调周边配置如显示屏和续航 [11] 传感器技术瓶颈 - 智能手表行业传感器发展进入瓶颈期,自S6加入血氧检测后无重大突破 [14] - 未能实现血糖监测、无创血压、脱水检测等预期新功能 [14] - 行业普遍面临准度低、稳定性差的问题,影响高端设备溢价能力 [14] 国产手表竞争 - 国产高端智能手表品牌崛起,逐步侵蚀Apple Watch市场空间 [16] - 华为WATCH Ultimate在设计、做工、材料复杂度方面看齐传统高端机械表 [19] - OPPO Watch X2 Mini以Apple Watch SE2价格区间提供Hermès级设计 [19] - 国产品牌通过软件算法突破硬件限制,如华为玄玑感知系统提供60+体征监测指标 [19][20] AI时代机遇 - 可穿戴设备是天然AI交互入口,因随身时间长、信息采集丰富 [25] - 未来智能手表可能成为随身AI「容器」,实现跨设备一致体验 [26] - 国产品牌正通过速度和想象力改写智能手表发展路径 [26]
从航天到人形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的百亿价值
钛媒体APP· 2025-04-14 08:29
六维力传感器技术发展 - 六维力传感器起源于航天领域,2012年NASA将其用于国际空间站与SpaceX飞船对接[1] - 技术从军工航天逐步小型化、低成本化,现已进入工业自动化和人形机器人领域[1] - 能够同时测量三个方向力分量(Fx/Fy/Fz)和三个扭矩分量(Mx/My/Mz),实现全维度力学感知[3][4] 核心应用场景 - 工业自动化占当前77.1%市场份额,主要用于精密装配、加工和质量控制[8] - 人形机器人领域仅占1.6%但增速最快,特斯拉机器人中该部件成本占比达19%[2][8] - 在机器人中实现三大功能:手部精细操作(如特斯拉Optimus手腕安装)、行走平衡控制、人机安全交互[16][17] 技术路线比较 - 应变片式为主流(精度0.01N),代表企业ATI、宇立仪器、坤维科技[6][12] - 光学式抗电磁干扰强,代表企业OnRobot、华力创科学[7] - 压电/电容式灵敏度高,代表企业Robotiq、Kistler[7] - 新兴替代方案包括电流环力控(波士顿动力Spot采用)和纯视觉算法(谷歌/Meta研发)[13][14] 市场前景 - 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2.35亿元(+14.6%),出货量9450套(+17.4%)[17] - 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达143.3亿元,出货量119.5万台,实现数十倍增长[17] - 单价从2020年2.63万元/台降至2023年2.49万元/台,部分产品已进入千元级[17][18] 行业竞争格局 - 国际龙头ATI高端产品单价数万美元,国产厂商坤维科技、宇立仪器技术接近国际水平[12][18] - 行业具备高技术壁垒,需5-15年技术积累,量产能力考验工艺水平(涉及30+工序)[7][18] - 国产化替代空间大,坤维科技已进入小米、舜宇等供应链[19] 投资价值要素 - 具备量产能力和技术积淀的企业更受关注,如已进入特斯拉供应链的厂商[18][19] - 生产工艺改进推动成本下降,规模效应将加速行业渗透[19][20] -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是核心驱动力,技术路线可能向多方案融合方向发展[15][20]
血管外科医生的跨界探索:亓明教授谈医工交叉与器械创新
思宇MedTech· 2025-02-28 11:56
医疗器械创新与医工交叉 - 70%的医疗器械创新想法来自临床医生的实际经验和需求 [1] - 东北地区医工交叉处于萌芽阶段,探索机会与挑战并存 [1] - 亓明教授作为血管外科专家,代表医工交叉领域的探索者 [1] 医工交叉的驱动因素 - 头部专家已开展创新理念的科技成果转化,启发更多医生参与 [3] - 24年血管外科经验使亓教授对器械创新需求敏感 [3] - 参与多中心临床试验加深对医工交叉潜力的理解 [3] 医工交叉实践路径 - 器械研发需从临床需求出发,涉及传感器/AI/3D打印等技术 [5] - 必须考虑临床应用可行性和实用性 [5] - 临床反馈与工程研发需密切配合形成持续改进循环 [6] - 跨学科团队合作是必要条件,需整合医生/工程师/材料专家等资源 [6] 区域医工交叉发展 - 东北地区学术氛围和资源整合相对薄弱 [7] - 计划成立医工交叉分会搭建临床与工程对接平台 [7] - 平台将促进本地医院/企业/政府间合作,对接外部资源 [7] 行业发展趋势 - 医疗器械创新需结合临床需求/患者体验/治疗效果 [7] - 不同地区/科室的多样化需求为创新提供持续动力 [7] - 期待更多创新者深耕本地市场推动全国医工交叉发展 [8]
高华科技:高华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科创板上市公告书
2023-04-16 15:38
上市信息 - 公司于2023年4月1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证券简称为“高华科技”,代码为“688539”[32][34] - 发行后总股本为13,280.0000万股,新股上市初期无限售流通股2,822.7343万股,占比21.26%[10][34] - 本次发行价格为38.22元/股,对应发行后市值为50.76亿元[38][85] - 本次发行市盈率为75.01倍,市净率为3.04倍[87] - 本次募集资金总额126,890.40万元,净额为116,552.60万元[89] 业绩数据 - 2021年度营业收入2.26亿元、净利润(扣非前后孰低)6766.43万元[38] - 2022年营业总收入27564.51万元,较2021年增长21.74%[99] - 2022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16.17万元,较2021年增长15.92%[99] - 2023年1 - 3月营业总收入6357.97万元,同比增长25.76%[101] - 2023年1 - 3月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36.88万元,同比增长30.03%[101] 财务指标 - 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6.57%、13.16%、11.91%、12.91%[18] - 报告期内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分别为57.71%、58.01%、60.77%、62.50%[20] - 报告期内传感器网络系统产品毛利率分别为63.85%、62.68%、38.82%、51.82%[20] - 报告期各期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占总资产比例分别为23.40%、28.79%、23.46%、30.73%[24] - 报告期各期末存货账面价值占当期总资产比例分别为20.37%、23.25%、19.70%、20.25%[26] 股权结构 - 李维平、单磊、佘德群合计持有公司股份5800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58.23%[42] - 实际控制人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43.67%股权[46] - 公司有南京高感、南京高知、南京高世3个员工持股平台,本次发行前合计持股2.81%[61] - 本次发行后有限售条件股份10457.2657万股,占比78.74%;无限售条件股份2822.7343万股,占比21.26%[71][72] - 中证投资获配股票132.8000万股,限售24个月;高华科技员工资管计划获配177.9173万股,限售12个月[34][82] 未来展望与策略 - 公司承诺加强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提升持续盈利能力[163] - 制定《募集资金管理制度》,调配资源加快募投项目建设[164][165] - 强化发行上市后利润分配政策,制定未来分红回报规划[167] - 提高经营和管理水平,完善公司治理[168]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等承诺避免同业竞争,优先转让竞争商业机会[185][186]
高华科技:高华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意向书
2023-03-28 19:34
发行信息 - 本次公开发行股票332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25%,发行后总股本13280万股[6][40] - 预计发行日期为2023年4月7日[6] - 保荐人、主承销商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6] 业绩数据 - 2022年营业收入27,564.5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1.74%;净利润8,116.1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5.92%[68] - 预计2023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000 - 6,500万元,同比增长18.67% - 28.56%[71] - 预计2023年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50 - 1,400万元,同比增长13.11% - 26.69%[71] 财务指标 - 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6.57%、13.16%、11.91%、12.91%[27][94] - 报告期内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分别为57.71%、58.01%、60.77%、62.50%[29][86] - 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收入合计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2.95%、69.92%、74.71%、65.81%[31][79] 研发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末,累计取得境内发明专利30项,主营业务发明专利20项[61] - 2019 - 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累计为6906.05万元[6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研发人员54人,占员工总数15.84%[61] 业务展望 - 未来围绕扩大军用传感器业务优势和向工业传感器领域加大投入拓展业务[73] 股东结构 - 截至招股意向书签署日,李维平持股2440万股,占比24.50%[118] - 截至招股意向书签署日,单磊持股1805万股,占比18.12%[118] - 截至招股意向书签署日,佘德群和黄标均持股1555万股,各占比15.61%[118] 子公司情况 - 高华科技持有南京高华传感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该子公司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均为1800万元[121] - 2022年6月30日,南京高华传感科技有限公司总资产7064.47万元,净资产1522.07万元,营业收入441.66万元,净利润153.76万元[121] 其他事项 - 2022年10月7日公司被美国商务部列入“未经证实”(UVL)的公司名单[36][82] - 募集资金拟投入项目总额63535.38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63400.00万元[74]
南京高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_南京高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注册稿)
2023-02-19 16:02
发行信息 - 本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332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25%,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13280万股[9] - 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拟上市板块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9] - 保荐人、主承销商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9] 财务数据 - 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6.57%、13.16%、11.91%、12.91%[30] - 报告期内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分别为57.71%、58.01%、60.77%、62.50%[32] - 报告期内传感器网络系统产品毛利率分别为63.85%、62.68%、38.82%、51.82%[32] - 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收入合计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2.95%、69.92%、74.71%、65.81%[34] - 报告期内对第一大单体客户A01的销售金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7.17%、11.26%、27.58%、32.29%[34] - 报告期各期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8109.92万元、10966.09万元、15341.13万元、20667.57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3.40%、28.79%、23.46%、30.73%[36] - 报告期各期末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7058.81万元、8857.08万元、12880.04万元、13620.58万元,占当期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0.37%、23.25%、19.70%、20.25%[38] - 2022年末资产总额72898.33万元,较2021年末增长11.50%;负债总额18279.39万元,较2021年末下降4.0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54618.94万元,较2021年末增加17.88%[55][56] - 2022年营业收入27564.51万元,较上年增加21.74%;净利润8116.17万元,较上年增加15.92%[56] - 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484.04万元,2021年为5642.83万元[53][57] - 预计2023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000 - 6500万元,同比增长18.67% - 28.56%[58][59] - 预计2023年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1250 - 1400万元,同比增长13.11% - 26.69%[58][59] 公司业务 - 主营业务为高可靠性传感器及传感器网络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28] - 销售模式为直销,以“行业覆盖(军用)+地域覆盖(工业)”为主[46] - 未来业务将围绕扩大军用传感器业务优势和拓展工业传感器领域两方面进行拓展[61] 募集资金 - 募集资金拟投入三个项目,总额63400万元,分别为高华生产检测中心建设项目26600万元、高华研发能力建设项目168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20000万元[62] 股权结构 - 发行前公司总股本为9960.00万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3320.00万股[120] - 发行后有限售条件流通股为9960.00万股,占比75.00%,本次拟发行流通股为3320.00万股,占比25.00%[120][121] -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实际控制人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58.23%股权[106] 人员与激励 - 2022年1 - 6月薪酬总额365.57万元,利润总额4252.44万元,占比8.60%[185] - 2021年度薪酬总额611.42万元,利润总额7826.15万元,占比7.81%[185] - 公司共有南京高感、南京高知、南京高世3个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持股比例2.81%[188] - 2020年11月制定员工股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股权有锁定和转让条件[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