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核心零部件
icon
搜索文档
“神经末梢”成机器人进厂刚需
第一财经· 2025-07-16 17:57
核心观点 - 六维力传感器正成为人形机器人完成高精度操作的核心感知模块,从"昂贵且小众"走向量产前夜 [1] - 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或达1.8万台,六维力传感器渗透率可能超过30% [9] - 力传感器是机器人实现精细操作和动态控制的核心部件,Optimus Gen 2配置超过30个力传感器 [4] - 行业进入快跑阶段,定制化、响应速度与平台化研发能力成为传感器企业的关键竞争力 [1][12] 机器人感知技术 - 六维力传感器可同时感知X/Y/Z三方向力及绕三轴的力矩,是机器人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4] - 蓝点触控通过自研神经网络算法将应变信号与六维力矩建立高精度映射关系,自研率超80% [5] - 缺乏力反馈会导致机器人操作失灵,例如灵巧手被戳弯也无法停止 [10] 市场需求与商业化 -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商用出货量约2000台,单机大概率搭载2-4个六维力传感器 [9] - 蓝点触控人形机器人力传感器业务占比超50%,2025年单一客户出货量达千台级 [7][11] - 工厂场景中80%-90%的机器人任务集中在搬运、上下料、巡检和质检环节 [10] 技术迭代与供应链 - 2025年六维力传感器成本较2024年下降30%,进入小批量量产阶段 [11] - 蓝点触控通过AI平台将定制响应周期从6-8周缩短至3-4周 [13] - 柯力传感、东华测试等企业已实现六维力传感器小批量供货或试制 [13] 行业竞争格局 - 力传感器赛道尚未进入价格战阶段,核心零部件厂商仍具议价能力 [14] - 具备快速交付和平台化研发能力的企业将在供应链中占据优势 [12][14]
机器人产业链企业扎堆融资IPO,资本更看好零部件附加值?
南方都市报· 2025-06-21 15:34
国产机器人行业融资与上市潮 - 今年以来国产机器人行业迎来融资和上市热潮 宇树科技完成C轮融资交割并频传IPO消息 极智嘉更新招股书冲刺"全球仓储AMR第一股" 石头科技宣布拟赴港上市 [1] - 多家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扎堆递表 包括全球机器人控制器销量第一的仙工智能 全球最大AI具身家庭机器人提供商卧安机器人 专注于智能机器人视觉感知技术的乐动机器人 [1][2][3] - 业内专家表示 专注于核心零部件的企业更受市场欢迎 因其技术含量高 附加值大 议价能力强 利润率高 [1] 三家机器人细分龙头IPO情况 - 仙工智能2023-2024连续两年全球机器人控制器销量排名第一 控制器适配超过300种零部件 支持1500家集成商与终端客户 部署机器人超过1000种款型 覆盖20多个细分行业 [2] - 乐动机器人2022-2024年视觉感知产品贡献97.8%、99.1%和94%营收 2024年以视觉感知为核心的智能机器人公司中全球市场份额1.6%排名第一 [3] - 卧安机器人是AI具身家庭机器人系统行业首家实现产品商业化的公司 全球唯一在家庭场景全面布局的AI具身家庭机器人系统提供商 产品线涉及7种品类共42个SPU [3] 机器人产业链公司融资动态 - 因克斯智能科技半年内完成3轮融资 累计金额达亿元 投资方包括锦秋基金、深创投集团、复星创富等知名机构 [4] - Motorevo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签约订单已超6000万 全年预计超1亿元 产品应用于乐聚机器人、腾讯RoboticsX等多家企业和高校 [4] - 鹿明机器人半年内完成3轮融资 自主研发的高性能一体化关节、高精度编码器、视触觉传感器等关键组件已具备量产能力 [5][6] 行业现状与公司财务表现 - 市场对机器人行业强烈看好 技术进步和应用场景扩展展现巨大潜力 核心零部件企业因技术含量高、议价能力强更受投资者青睐 [7] - 仙工智能2022-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3226万、4770.4万和4230.8万元 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后经调整净亏损持续减少 亏损率从16.7%下降至3.1% [7][8] - 卧安机器人2022-2024年分别亏损8698.30万元、1637.60万元、307.40万元 乐动机器人同期净亏损分别为7313.2万元、6849.1万元和5748.3万元 [7]
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业绩基本符合预期,谐波新秀潜力可期
中泰证券· 2025-05-09 21: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斯菱股份业绩基本符合预期,作为谐波新秀潜力可期,是汽车轮毂轴承单元后市场领先企业,盈利能力优异,积极布局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2.5/2.9亿元,对应PE分别为68/60/52倍,维持“买入”评级[3][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基本状况 - 总股本1.1亿股,流通股本6721万股,市价134.80元,市值148.28亿元,流通市值90.6011亿元[1] 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收入7.7亿元、同比+4.9%,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26.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22.5%;2025年Q1公司收入2.0亿元,同比+19.8%,归母净利润0.5亿元,同比 - 1.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43亿元、同比+11.1%[5] 成长性 - 2024年公司制动系统类轴承营收同比增速为7.7%,营收占比为78.9%,产品体系完善,覆盖6000余种型号规格,制动系统轴承对应市场天花板较高,2021年度全球汽车轮毂单元后市场规模约538.8亿元,公司市占率不足2%,已进入多家全球行业头部客户供应链体系,订单稳定性强,未来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7] 盈利能力 - 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32.5%、同比+0.4pct,净利率为24.5%,同比+4.3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6%/4.1%/4.8%/ - 6.4%,分别同比变化+0.1pct/ - 0.2pct/+0.3pct/ - 3.7pct,净利率提升因财务费用率降低,利息收入增加2023万;2025年Q1毛利率为33.1%、同比 - 0.4pct/环比+0.6pct,净利率为23.8%,同比 - 5.0pct/环比 - 0.8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4%/3.5%/4.9%/ - 3.0%,分别同比+0pct/ - 0.9pct/+0.8pct/+3.1pct,净利率下滑因财务费用率影响,利息收入减少452万[8] 海外市场布局 - 海外市场是主要收入来源,2024海外收入占比为68.4%,2019年斯菱泰国成立,出口美国产品主要通过其生产销售,泰国工厂获美国海关认可原产地证书,可对冲美国关税壁垒负面影响,2024年泰国工厂第二期投资完成,产能持续释放,第三期投资建设积极开展,已建立北美本地服务能力,有望加快主业全球化产业布局节奏[9][10] 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业务 - 2023年进行充分调研及技术准备,2024年设立机器人零部件事业部,二季度开始立项投资,重点布局谐波减速器、执行器模组等研发与生产,2024年底完成第一条谐波减速器生产线投产工作,计划2025年H1投资第二条生产线,2025年谐波减速器业务有望实现突破性进展,培育新业绩增长点[11] 盈利预测表 - 资产负债表预测了2024 - 2027年货币资金、应收账款等项目情况;利润表预测了同期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项目情况;现金流量表预测了经营、投资、融资活动现金流情况;还给出了成长、获利、偿债、营运能力等主要财务比率及每股指标、估值比率等数据[13][14]
斯菱股份(301550):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业绩基本符合预期,谐波新秀潜力可期
中泰证券· 2025-05-09 20:4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斯菱股份业绩基本符合预期,作为谐波新秀潜力可期,盈利能力优异且积极布局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2.5/2.9亿元,对应PE分别为68/60/52倍,维持“买入”评级[3][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基本状况 - 总股本1.1亿股,流通股本6721万股,市价134.80元,市值148.28亿元,流通市值90.60亿元[1] 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收入7.7亿元、同比+4.9%,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26.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22.5%;2025年Q1公司收入2.0亿元,同比+19.8%,归母净利润0.5亿元,同比 - 1.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43亿元、同比+11.1%[5] 成长性 - 2024年公司制动系统类轴承营收同比增速为7.7%,营收占比为78.9%;产品体系完善,覆盖6000余种型号规格;制动系统轴承对应市场天花板较高,2021年度全球汽车轮毂单元后市场规模约538.8亿元,公司市占率不足2%;已进入多家全球行业头部客户供应链体系,订单稳定性强,未来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7] 盈利能力 - 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32.5%、同比+0.4pct,净利率为24.5%,同比+4.3pct,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6%/4.1%/4.8%/ - 6.4%,分别同比变化+0.1pct/ - 0.2pct/+0.3pct/ - 3.7pct,净利率提升因财务费用率降低,利息收入增加2023万;2025年Q1公司毛利率为33.1%、同比 - 0.4pct/环比+0.6pct,净利率为23.8%,同比 - 5.0pct/环比 - 0.8pct,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4%/3.5%/4.9%/ - 3.0%,分别同比+0pct/ - 0.9pct/+0.8pct/+3.1pct,净利率下滑因财务费用率影响,利息收入减少452万[8] 海外市场布局 - 海外市场是主要收入来源,2024海外收入占比为68.4%;2019年斯菱泰国成立,出口美国产品主要通过其生产销售,且已获美国海关认可的原产地证书,可对冲美国关税壁垒负面影响;2024年泰国工厂第二期投资完成,产能持续释放,第三期投资建设积极开展;已建立北美本地服务能力,有望加快主业全球化产业布局节奏[9][10] 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业务 - 2023年进行充分调研及技术准备,2024年设立机器人零部件事业部,二季度开始立项投资,重点布局谐波减速器、执行器模组等研发与生产;2024年年底完成第一条谐波减速器生产线投产工作,计划2025年H1投资第二条生产线;2025年谐波减速器业务有望实现突破性进展,培育新业绩增长点[11] 盈利预测表 - 资产负债表涵盖货币资金、应收票据等多项指标在2024 - 2027年的情况;利润表包含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指标在2024 - 2027年的情况;现金流量表展示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等在2024 - 2027年的情况;还给出主要财务比率,如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在2024 - 2027年的情况[13][14]
斯菱股份(301550):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谐波新秀潜力可期
新浪财经· 2025-05-09 16:47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收入7.7亿元、同比+4.9%,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26.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22.5% [1] - 2025年Q1收入2.0亿元、同比+19.8%,归母净利润0.5亿元、同比-1.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43亿元、同比+11.1% [1] - 2024年毛利率32.5%、同比+0.4pct,净利率24.5%、同比+4.3pct,财务费用率-6.4%、同比-3.7pct(利息收入增加2023万元) [2][3] - 2025年Q1毛利率33.1%、同比-0.4pct,净利率23.8%、同比-5.0pct,财务费用率-3.0%、同比+3.1pct(利息收入减少452万元) [3] 主营业务分析 - 制动系统类轴承2024年营收占比78.9%、同比增速7.7%,全球汽车轮毂轴承后市场规模538.8亿元,公司市占率不足2% [2] - 产品覆盖6000余种型号规格,已进入全球头部客户供应链,订单稳定性强 [2] - 海外收入占比68.4%,泰国工厂二期投资完成并获美国原产地认证,三期建设推进中 [4] 战略业务进展 - 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业务2024年设立事业部,重点研发谐波减速器及执行器模组 [5] - 2024年底完成第一条谐波减速器生产线投产,计划2025年H1投建第二条生产线 [5]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2.5/2.9亿元,对应PE 68/60/52倍 [5]
福达股份深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研发——超前布局高端智能制造
经济日报· 2025-05-06 06:00
公司概况 - 公司是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发动机曲轴领域的领军企业,深耕汽车核心零部件研发与制造20多年 [2] -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智能制造转型与新能源产业链深度布局,实现产业国际化、管理数智化、产品新能源化 [2] - 公司成立于1995年,现有研发人员300多人,占企业总人数的13%,近10年累计研发投入近8亿元 [4] 技术创新 - 公司自主研发的"轻量化曲轴疲劳强度提升技术"成功将曲轴疲劳强度提高10%以上 [3] - 针对新能源混动曲轴的高精度需求,开发全自动圆角滚压与淬火强化工艺,使产品寿命提升30% [3] - 公司拥有国家级CNAS实验室、国家和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取得10多项核心技术和300多项专利 [4] - 正在推进"复合圆角加工技术及疲劳性能研究"等项目,以提升曲轴产品性能和国际竞争力 [4] 智能制造 - 公司引入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多种机器人和智能设备,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 [6] - 2024年新建产线节拍效率提升80%,产线投入成本降低30%以上 [6] - "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曲轴智能制造项目"投产后将实现年产180万件曲轴的生产能力 [6] - "年新增5万吨高精密锻件项目"帮助提升产能,构建稳定供应链 [7] - "曲轴数字化锻造车间系统"被列为2017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7] 新能源布局 - 2018年公司全面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转型,2022年投资建设新能源电驱齿轮项目 [8] - 公司掌握新能源汽车两个关键动力部件:混动汽车曲轴与纯电动汽车、混动汽车电驱动齿轮 [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进入机器人减速器赛道,加速布局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业务 [8] 国际化发展 - 公司国际客户已遍布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9] - 未来将伴随中国整车"出海"的脚步,向海外布局 [9]
纳思达2025年一季报发布 持续深化国产替代布局 集成电路业务已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
财富在线· 2025-04-30 18:54
公司业绩概览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2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84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0.80亿元 [1] - 奔图业务营业收入9.92亿元,净利润0.97亿元 [1] - 利盟业务营业收入5.13亿美元,净利润253.82万美元 [1] - 集成电路业务营业收入2.54亿元,净利润0.12亿元 [1] - 通用耗材业务营业收入13.22亿元,净利润0.16亿元 [1] 奔图业务表现 - 奔图在研发、品牌宣传及线下服务渠道建设方面加大投入,费用同比增长 [1] - 受海外个别市场采购节奏影响,打印机国际销量出现波动 [1] - 信创市场打印机销量同比增长11.24%,国内商用市场销量同比增长7.11%,A3打印机销量同比增长51.00% [1] - 持续发力金融政务等重点行业,立足头部国产品牌优势与技术实力 [1] 通用耗材业务发展 - 格之格与京东就政企采购业务达成战略合作,将推出专属产品池、政企会员服务体系等政策 [2] - 海外市场在南美、欧洲、澳洲、亚太等多个市场成功开拓规模较大的新客户 [2] - 积极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为未来市场占有率及利润的良性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2] 集成电路业务进展 - 极海微发布BMP561单节电池电量监测计芯片、基于Arm架构的实时控制MCU——G32R501等多项国产首款芯片 [2] - 与广汽集团联合发布AK2超声波传感器芯片与双通道DSI3网络收发器芯片 [2] - 2025年一季度总体芯片出货量达1.25亿颗,同比增长9.38% [2] - 非耗材芯片营收1.04亿元,同比增长58.52% [2] - G32R501斩获"中国机器人行业核心零部件创新产品奖" [3] 新兴业务布局 - 公司为人形机器人公司宇树科技提供超声波雷达技术测障碍物的设计集成服务,项目处于产品验证阶段 [3] - 极海微作为国产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受邀出席OFweek 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3] 未来发展展望 - 创新投入持续增加,打印机国际市场节奏调整,国产替代趋势加速 [3] - 公司有望在后续季度打开增长空间 [3]
福达股份20250427
2025-04-27 23:11
纪要涉及的公司 福达股份、福达二分公司、福达阿尔芬合资公司、长青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业绩表现**: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约4.7亿元,扣非净利润6551万元,同比增长112%,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约1.98亿元,同比增幅339%,一季度业绩亮眼且高于汽车行业淡季水平,主要得益于产能扩张和商用车业务好转[2][3] - **业务优化**:出售福达二分公司股权,旨在优化业务结构,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及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等战略业务,制定了乘用车曲轴、新能源电驱动齿轮和机器人零部件三条战略曲线[2][4][5] - **机器人业务进展**:自主研发行星减速器已完成研发,2025年开始接单出货,面向外骨骼和医疗康养机器人领域;投资长青科技并计划控股,合资生产行星滚柱丝杠,已获国内主流执行器客户采购订单[2][6] - **财务影响**:出售福达二分公司股权预计为2025年利润带来正向影响,交易总额9600万元分两期转让,预计产生超1000万资产负债表溢价和9000多万利润表收益,具体确认节奏取决于合同执行情况[2][7] - **盈利能力**: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达27.1%,销售净利率约14%,盈利能力强劲,归功于产能扩张后生产效率提升和商用车业务改善,产能利用率接近满负荷运转,成本和品质优势显著,客户希望增加订单份额[2][8] - **产能情况**:截至2025年4月底,年化产能达330多万套,预计年底增至420万套左右,新增产能用于满足现有客户需求和拓展市场份额,尤其在混动车型领域,具备快速切换不同客户型号的能力[4][9] - **出口业务**:乘用车曲轴已开始批量出口欧洲市场,2025年出口量预计大幅提升,积极规划海外产能布局,出售部分业务回收资源为海外扩张提供主动性[4][1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福达阿尔芬合资公司**:去年刚刚实现盈亏平衡,全年盈利约700万元,对公司业绩弹性贡献有限[11] - **业务布局考量**:聚焦主业,因队伍精力和资源有限,且中国制造业竞争激烈,多条战线布局会遇瓶颈,梳理现有业务,将可复用客户渠道业务转型,无法复用的逐步清理或变现[11] - **机器人市场竞争**:人体机器人行业处于早期阶段,技术持续迭代,机加工行业核心竞争力来自成本和品质优势,福达股份在设备端能力强,具备综合竞争力[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