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

搜索文档
出海速递 | 出海去巴西,上天堂还是进地狱?/美国官宣“对等关税”——这是最全关税列表
36氪· 2025-08-01 19:01
AI与机器人行业 - 从WAIC2025观察到AI机器人企业出海趋势明显增强 [2] - 智元机器人预计2025年出货量达数千台 已布局北美、欧洲、中东、日韩及东南亚市场 [7] - 智元机器人获LG电子和韩国未来资产集团战略投资 系LG在具身智能领域首次全球布局 [8] - OpenAI启动欧洲首个AI数据中心项目"星际之门" 与Nscale和Aker合作建设 [9] 科技企业全球化 - 中国厂商在多模态应用视频生成赛道实现最成熟全球化突破 [5] - 阿里巴巴高德地图开通欧洲亚洲24国打车服务 覆盖巴黎伦敦等热门城市 [8] - Manus推出Wide Research功能 支持百个智能体并行处理复杂研究任务 [8] - 微软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 第四财季营收7644亿美元同比增长18% 净利润272亿美元增长24% [9] 光伏与新能源 - 中国光伏企业全球化布局从被动规避壁垒转向主动构建全球供应链 [6] 国际贸易政策 - 美国实施双轨制关税体系 协商国适用特定税率 非协商国统一征收10%基准关税 [3] -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实施分级关税 叙利亚41%最高 巴西英国10%最低 多数国家15% [9] - 美国延长墨西哥关税协议90天 墨方维持25%汽车关税和50%钢铁铝铜关税 [10] 区域市场拓展 - 巴西市场同时具备开放性和传统规则特征 被称为"全球最后出海热土" [4] - 迪拜IFZA自贸区提供低成本高效率落地方案 助力企业布局中东市场 [10][12] - KrASIA英文媒体服务覆盖东南亚核心商业人群 60%读者来自该区域 [14] 企业服务与工具 - 36氪出海社群已聚集超17000名跨境从业者 提供全球资讯和资源对接 [16]
机器人真的开始和人类“抢饭碗”了吗?
AI研究所· 2025-08-01 18:33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观察 - 2025年WAIC展示超150台人形机器人,规模创历史新高[2] - 机器人展示从表演转向实用功能,包括格斗、餐饮服务、工业生产等[3][7] - 多家公司展示最新技术:宇树科技格斗机器人、智平方AlphaBot多场景作业机器人、擎朗智能XMAN-F1餐饮机器人、傅利叶智能GR-3陪伴机器人[3][7] 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突破600亿美元,年增长率15%[10] - 工业机器人主导市场,2024年全球安装量超50万台[10] - 中国人形机器人领域2025年投融资达153.5亿元,新增专利41696件[10] 关键技术突破 - 大模型技术赋能机器人智能决策,VLA模型提升场景推理能力[11] - 核心零部件性能显著提升:触觉夹爪空间分辨率达4万感知点/平方厘米[12] - 人机交互技术发展迅速,语音识别准确率超98%[15] - 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X1支持130+语种,部分语种超越GPT-4.1[12] 工业机器人发展 - 202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安装量预计增长25%至50万台以上[17] - 中国2025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5%达25万余台[17] - 协作机器人成为新热点,预计2028年全球市场份额突破20%[17] 工业机器人应用案例 - 优必选Walker S系列机器人已在比亚迪、蔚来、吉利等车企实训[19][22] - 宝马与Figure AI合作测试双足人形机器人[23] - 现代汽车将引入波士顿动力Atlas机器人[23] - 工业机器人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拓展[24]
大话一下!具身里面视觉语言导航和目标导航有什么区别?
具身智能之心· 2025-08-01 18:30
机器人导航技术演变 - 技术路线从传统建图定位导航发展到基于大模型方案的导航,后者分为视觉语言导航(VLN)和目标导航两类 [1] - VLN是"听懂指令走对路",目标导航是"看懂世界自己找路",代表从被动执行到主动探索的跃迁 [1][7] 视觉语言导航(VLN)技术架构 - 任务包含理解语言指令、感知环境、规划运动策略三方面,系统由视觉语言编码器、环境历史信息表征、动作策略模块构成 [2] - 主流范式采用预训练视觉语言模型,利用LLM进行指令拆解和任务拆分 [2] - 序列决策过程中,隐式端到端方法用隐变量累积历史信息,显式端到端方法采用拓扑图/BEV语义地图等建模环境 [4] - 策略网络学习从数据标注转向LLM先验知识蒸馏,数据增强是关键 [4] 目标导航技术特征 - 需在陌生环境中仅凭目标描述(坐标/图片/自然语言)自主完成探索与路径规划 [5] - 需实现语义解析(识别空间特征与视觉属性)、环境建模(构建空间拓扑)、动态决策(避障)等复合能力 [7] 商业落地现状 - 终端配送领域:美团无人车实现动态路径重规划,Starship Technologies在欧美高校社区部署配送机器人 [9] - 服务领域:嘉楠科技、云迹科技、擎朗智能的机器人实现药品/文件/餐食配送,美国Aethon公司TUG系列投入应用 [10] - 人形机器人领域:宇树科技Unitree通过Habitat预训练,智元机器人集成工业导航模块,特斯拉Optimus展示端到端操作能力 [10] 行业人才需求 - 导航技术被公认为具身智能最先落地的子领域,相关岗位年薪达七位数 [10] 技术学习挑战 - 需融合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强化学习、图神经网络等多领域知识,存在知识碎片化与入门门槛高的问题 [11]
腾讯、京东的机器人战略:不造机器人,搭平台
36氪· 2025-08-01 16:22
行业趋势 - 具身智能成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的热门焦点,参展机器人数量从去年的18款增长至今年的90余款[1] - 美国明星具身公司Physical Intelligence联创和"伯克利四子"等顶尖人才齐聚WAIC,显示行业热度[1] - 大模型带动云上AI算力井喷式增长,具身智能成为云计算厂商和互联网巨头争夺的新增量市场[5] - 机器人赛道处于爆发前夜,做产业链"卖水人"(提供模型、算力等基础设施)比直接造机器人商业化更快[5] 腾讯战略 - 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负责人张正友宣布要成为机器人厂商的合作伙伴,但不直接造机器人[1][4] - 腾讯发布Tairos具身智能开放平台(中文名"钛螺丝"),提供模型算法和云服务两部分能力[13] - Tairos平台的"SLAP3"体系包含三类大模型:规划大模型(右脑)、感知大模型(左脑)、感知行动联合大模型(小脑)[13][14] - 平台提供模块化服务,厂商可根据需求选择特定模块,不强制使用端到端方案[18] - 腾讯强调平台中立性,目标不是赚钱而是推动行业发展[18] 京东战略 - 京东在WAIC前后三个月连续五次官宣领投具身智能公司,要求被投企业在宣传中突出"京东投资"[3] - 京东发布AI业务品牌"JoyAI"和JoyInside平台,提出"附身智能"概念,专注提升人机交互能力[7][8] - JoyInside平台整合RAG、TTS、ASR、LLM等多模态能力,并提供主动对话、情绪检测等功能模块[8][9] - 平台已落地到十几家机器人厂商,如AI潮玩Fuzozo芙崽成为爆品[10] - 京东为机器人厂商提供渠道支持,"618"期间智能机器人自营销售额同比增长3倍,具身智能机器人增长17倍[12] 商业模式 - 两家巨头短期内都不直接造机器人,而是充当软件平台角色,整合技术储备[4] - 通过提供模型、算力等基础设施切入市场,满足机器人厂商的共性需求[4][5] - 京东同时利用电商渠道优势为合作伙伴提供销售支持[12] - 腾讯通过战投方式与机器人公司合作,但不直接参与投资决策[17]
无人叉车带来叉车行业的新增量
新财富· 2025-08-01 16:05
机器人行业发展路线 - 2025年机器人领域呈现"一纵一横"两条发展路线:纵深路线是头部人形机器人厂商如特斯拉、Figure、优必选等专注于通用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应用,目标是满足工业端和消费端全场景需求;横向路线是在具体应用场景如物流、纺织、环卫等领域重点发力,运用现有技术实现智能化替代人工[2] - 物流领域具身智能应用案例显著增加:亚马逊已部署100万台由生成式AI模型"DeepFleet"驱动的机器人,优化路径规划缩短10%移动时间;Vulcan机器人能智能拣选75%仓库货物,操作速度堪比人工;Figure AI的Helix机器人经过三个月部署后操作速度和灵活性接近人类水平[3] 无人叉车行业基础 - 全球叉车市场稳定增长:2024年全球叉车销量214万台,同比增长6.5%,增速维持在5%以上;中国2024年叉车销量129万台占全球一半,保有量超500万台,为无人叉车替代提供坚实基础[5] - 无人叉车应用场景明确:主要应用于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厂房、仓储场景,承担室内转运、室外转运、室内存取和外月台装卸等工序,具备突出的场内物流属性,商业化进程领先于其他无人驾驶赛道[6] 无人叉车技术发展 - 无人叉车技术分类:按叉车类型可分为平衡重式、前移式等;按导航方式可分为电磁导航、二维码导航、激光导航和视觉导航等[10] - 导航技术演进:从早期的磁导式、二维码导航发展到基于SLAM技术的激光雷达和视觉导航,智能化水平提升推动无人叉车从AGV向AMR发展,现阶段视觉/激光SLAM导航与激光反射导航比例约为3:1[12] - 成本下降显著:无人叉车售价从2018年60万/台降至20万/台左右,回本时间缩短至1-3年,经济性凸显[13] 无人叉车市场现状 - 渗透率处于起步阶段:2023年无人叉车在AGV中销量占比15.6%,在叉车中占比仅1.66%,但增长迅速,2023年全球销量30700台同比增长46%,中国销量19500台占全球63.5%,同比增长47%[10] - 竞争格局分散:参与者包括传统叉车公司(杭叉、中立、诺力)、传统AGV厂商(新松机器人、海康机器人)、物流公司(顺丰、圆通)及产业链公司(仙工智能、极智嘉)[13] 全球叉车市场周期 - 2025年市场触底回升:全球叉车销量在2021年达高点后波动两年,2025年重回增长,主要由EMEA和APAC地区推动,美洲预计显著下滑;亚太地区是主要增长支撑,Ⅲ类叉车为主要增长方向,内燃叉车持续衰退[15] - 中国叉车市场表现:2025年6月销量137570台同比增长23.1%,其中国内83892台增长27.3%,出口53678台增长17.2%;1-6月累计销量739334台增长11.7%,其中国内476382台增长9.79%,出口262952台增长15.2%[16] 全球叉车龙头业绩 - 丰田工业:2025财年叉车销量28.8万台同比下降6.4%,但净销售额增长7.7%至27863亿日元;预计2026财年销量29.1万台增长0.8%,但净销售额预计下降3%[20][21] - 海斯特耶鲁:2025年一季度营收下降14%至9.10亿美元,净利润下降83%至860万美元,反映欧美市场负增长,美洲市场高价值内燃叉车需求显著减少[22] - 凯傲集团:2025年上半年订单量大幅增长至62.06亿欧元,但营收下降至54.96亿欧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下降13.9%至3.85亿欧元,利润率降至7.0%[25][26] 未来市场趋势 - 新兴市场将成为主要增长动力:2025年后的增长周期将由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拉动,国内厂商在这些市场参与度高,相比上一周期以美国为主要增量市场的情况更有利于中国企业[27] - 无人化成为叉车行业新增长点:在经历锂电化和国际化后,无人化浪潮有望成为叉车行业下一个结构性增长机会[15]
智元机器人获LG电子、韩国未来资产集团联合领投
新浪科技· 2025-08-01 15:49
智元机器人战略投资 - 智元机器人获得国际集团战略入股,投资方为LG电子和韩国未来资产集团联合领投 [1] - 这是LG电子在具身智能领域的首次全球对外布局 [1]
长盈精密(300115.SZ):目前为具身智能系统提供“小脑”和身体部分
格隆汇· 2025-08-01 15:13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为具身智能系统提供"小脑"和身体部分,"小脑"负责运动控制和动作生成,通过运动控制算法和反馈控制系统实现,身体部分负责动作执行,包括机器人机械结构、传感器和执行器 [1] - 公司将小脑和身体部分交付给客户,接入客户负责感知、理解和规划的"大脑"部分,形成完整的具身智能系统 [1] - 公司已与国内外多家人形机器人头部品牌建立合作,并已有订单进入量产 [1] 行业发展趋势 - 随着AI及高速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司看好具身智能系统未来的发展 [1] - 公司将积极跟进客户和市场需求,为发展提供新的增长支撑 [1]
智源研究院具身智能大模型研究员岗位开放了 ,社招、校招、实习都可!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8-01 15:05
招聘信息 - 智源研究院开放具身智能大模型研究员岗位 招聘形式包括社招、校招和实习 [1] - 岗位职责包括具身智能大模型研究开发、模型架构设计优化、前沿技术调研及应用探索 [4] - 要求计算机相关领域硕士学历 精通Python和深度学习框架 具备大模型研究及机器人控制经验 [4] 求职社区资源 - AutoRobo知识星球聚焦自动驾驶/具身智能求职 成员近1000人 涵盖多家头部企业员工及应届生 [6] - 社区提供面试题库、行业研报、谈薪技巧、内推资源及简历优化服务 [6][7][9][15][19][24] - 汇总自动驾驶/具身智能领域100问 涵盖传感器融合、标定、部署等核心技术点 [10][11][12] 行业研究资料 - 社区收录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深度研报 包括技术路线、市场机遇及产业链分析 [15][16][17] - 重点报告涵盖中国具身智能创投、人形机器人量产硬件等方向 [16][17] 面试经验分享 - 整理多企业面经 包括滴滴、英伟达、小米汽车等算法岗及产品岗实战案例 [21][25] - 提供面试技能树梳理、转行经验及面试官建议等宏观指导 [26] - 汇总HR面常见问题及谈薪关键技巧 [24][30] 企业校招动态 - 字节跳动启动2026校招计划 覆盖大模型算法、多模态等方向 工作地含北京/上海/深圳 [8] - 开放实习岗位包括PyTorch框架研发、C++开发等技术岗 [8]
不差钱的大模型公司才敢IPO
投中网· 2025-08-01 14:38
大模型行业竞争格局 - 大模型公司从两年前的资本追捧转向业务收缩和联创出走阶段,行业热度明显下滑[5] - DeepSeek爆火后进一步挤压其他大模型创业公司生存空间,连其R2发布进度也落后预期[5] - 当前行业焦点转向"大模型第一股"争夺战,主要竞争者包括MiniMax和智谱两家头部企业[6][12] MiniMax近期动态 - 7月28日WAIC大会上被投资人预测可能成为"中国基础大模型公司上市第一股"[6] - 创始人闫俊杰在WAIC主论坛作为唯二演讲嘉宾亮相,并与黄仁勋单独会面两小时引发关注[7] - 最新一轮融资近3亿美元,投后估值超40亿美元(约287亿元人民币)[8] - 6月初被曝赴港上市计划,同期密集发布开源模型MiniMax-M1等系列产品[8] - 2024年先后发布abab 6/6.5系列模型、视频生成大模型abab-video-1和音乐模型abab-music-1[25] 上市竞争态势 - 智谱4月已在北京证监局备案,计划2025年10月完成A股上市辅导[12] - MiniMax内部上市准备工作进度与智谱相当,但信息披露策略更保守[13] - 两家公司上市地点选择存在"烟雾弹":智谱从A股转向港股传闻,MiniMax从港股转向A股传闻[14] - 行业普遍认为港股将成为两家公司首选上市地,时间点可能非常接近[14] 上市动机分析 - 头部公司现金储备充足:智谱累计融资超160亿人民币,MiniMax账上有超四年现金储备[14][15] - 二级市场"第一股"标签可带来高溢价和市场地位,如上纬新材15交易日获10倍涨幅案例[17] - 参考AI芯片领域寒武纪案例,先发上市企业可获得显著竞争优势[19] - 行业窗口期有限,投资人预判"国内大模型只能上一两家,绝大部分都要死的"[19] 公司背景与业务 - MiniMax成立于2021年底,创始人闫俊杰曾任商汤集团副总裁,技术路线为"模应一体"[22][24] - C端产品包括星野/Talkie、海螺AI等,覆盖内容创作、智能助手及娱乐应用领域[25] - 2024年技术发布密集:开源文本模型MiniMax-01系列、混合架构推理模型MiniMax-M1等[26] - 与智谱形成差异化定位:MiniMax侧重C端市场,被看作中国版xAI;智谱对标OpenAI主攻B端[27] 行业发展趋势 - 百川智能设2025年10亿营收上市目标,阶跃星辰今年营收预计突破10亿,Kimi也筹备上市[20] - 行业进入快速去泡沫阶段,估值普遍下降,上市成为确立市场地位关键手段[17] - 参考AI 1.0时代CV四小龙竞争史,商汤通过"流血上市"夺得"AI第一股"头衔[18]
寻找行业风向标:投中榜·2025投资人榜单、有限合伙人榜单和国有资本榜单评选启动
投中网· 2025-08-01 14:38
一级市场回暖趋势 - 2025年上半年一级市场出现明显回暖迹象,IPO和投融资数据均显示市场处于拐点时刻 [2][3] - 2025年上半年有73家获得VC/PE投资的企业成功IPO,同比增长32.73%,为VC/PE机构提供1058亿元账面回报,同比大涨54.68% [4] - 典型案例包括纳斯达克上市的霸王茶姬(百倍回报)和科创板挂牌的影石创新(800倍回报) [4] - 预计摩尔线程、沐曦集成、宇树科技等明星项目将陆续上市 [4] 投资端表现 - 2025年上半年VC/PE市场投资数量5074起,同比上升28%;交易规模5748亿元,同比上升18% [5] - 半导体、具身智能、人工智能领域表现突出,如它石智航天使轮融资17亿元人民币 [6] - 市场活跃度接近三年来最高点,反映信心修复 [5] 募资端变化 - 2025年上半年新成立基金1966支,同比减少18%;募集规模10665亿元,同比减少32% [7] - 募资市场降幅显著收窄,预计随着退出渠道畅通,LP信心将逐步恢复 [7] 行业评选活动 - 投中榜将评选2025年度投资人榜单、有限合伙人榜单及国有资本榜单 [8] - 投资人评选维度包括投资表现、退出能力、在管项目质量及行业影响力 [10] - LP评选关注管理规模、投资活跃度、GP合作深度及行业声誉 [13] - 国有资本评选重点考察募资能力、投资效率、科技创新项目布局及市场化程度 [16] 细分领域表现 - 榜单将聚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先进制造与碳中和等前沿领域 [10] - 政府引导基金、保险资金及市场化母基金在资产配置策略上表现差异化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