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

搜索文档
金融赋能恩阳文旅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5-27 11:16
金融支持文旅产业发展 - 中国人民银行巴中市分行指导银行机构累计投放信贷资金11.68亿元用于文旅项目包括古镇保护红色研学乡村旅游等助力恩阳文旅产业提质升级[1] - 农发行巴中分行累计授信政策性资金5亿元支持恩阳古镇改造项目总投资8.78亿元其中已投放4.88亿元用于古建筑修缮基础设施升级等[2] - 改造后的恩阳古镇2024年吸引游客约40万人带动760余家商户入驻文旅项目实现年收入约1亿元提供就业岗位约1500个助力1714名脱贫群众年均增收5000元[2] 红色文化研学发展 - 农发行巴中分行累计投放3.66亿元信贷资金支持恩阳区红色文化研学示范基地建设[3] - 红色文化研学基地2024年投入运营后累计接待研学团队等超6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7600万元[3] - 该项目直接和间接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3] 农旅融合项目成效 - 万寿村从贫困村发展为AAAA级旅游景区2024年接待游客59.69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2191万元[4] - 巴中农商银行累计投放贷款3750万元支持万寿村现代农业项目贷款利率从6%降至4.85%[4][5] - 现代农业项目整合3598.57亩土地资源打造生态农业餐饮住宿休闲康养等全季候旅游产品体系[4]
三亚水蛟村探索“农田+”耕地复合利用模式,开发农旅融合项目
海南日报· 2025-05-27 10:08
农旅融合项目开发 - 三亚水蛟村探索"农田+"耕地复合利用模式,开发农旅融合项目,包括在田野上架设彩虹桥作为游客打卡点[1] - 彩虹桥全长820米,宽2米,架空高2米,采用钢架结构并涂刷鲜艳颜色,夜间灯光效果吸引大量村民和游客[5] - 项目在严格保护耕地前提下进行,不破坏耕作层,同时提高农田设施利用率[4] 乡村资源整合与产业布局 - 水蛟村整合闲置农田、宅基地、农户农房等资源,与企业、合作社合作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4] - 村庄规划形成农事体验、民宿体验、科教体验、户外体验、康养体验五大板块文旅融合产业[4] - 建成"水蛟小院""棕榈生态农庄""漫时间咖啡""庞驿小院"等10多个产业项目[5] 政策支持与模式创新 - 海南省2024年10月出台《若干措施》,鼓励探索"农田+"耕地复合利用模式[5] - 政策支持挖掘乡村自然文化资产,开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活动,拓展土地使用功能[5] - 水蛟村形成"种植+养殖+加工+旅游"多元化产业模式,吸引年轻人回村创业[5] 项目效果与社会影响 - 彩虹桥成为热门打卡点,相关话题"给水蛟村的蓝天和田野写一封情书"等出现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3] - 项目带动村民增收,助力水蛟村打造文明村、致富村[5] - 村口500多亩田洋的生态景观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升游客体验[4]
海南荔枝香飘海内外
中国新闻网· 2025-05-26 14:34
海南荔枝产业概况 - 海南荔枝产量预计达18万至20万吨 [1] - 三门坡镇作为核心产区种植规模达6.8万亩 [3] - 新品种"仙桃荔"种植面积3000亩,总产量约20万斤,单果重60克,可食率超70% [3] 产销与市场表现 - 三门坡镇产销对接活动签下1.4万吨、价值2.2亿元订单 [3] - 海口火山荔枝订单总额已超4亿元 [3] - "仙桃荔"首次上市进驻北京高端商超,售价每斤超百元 [3] 销售渠道创新 - 电商平台与新媒体成为重要销售渠道,通过"直播+电商"模式推广 [4] - 发展研学、观光采摘等农旅融合项目拓宽增收路径 [4] - "90后"新农人通过短视频在社交平台推广荔枝,吸引外国客户 [5] 国际化拓展 - 1772公斤"妃子笑"荔枝出口至伦敦,此前762公斤已出口英国 [4] - 海南联越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已出口700余吨荔枝至俄罗斯、荷兰等10多个国家 [4] - 欧洲终端零售价达每公斤40欧元,远超预期 [4] - 与多国签订海运集装箱订单,采用温控海运技术降低物流成本 [4] - 自主研发"气调锁鲜"包装技术,保鲜期延长至20天 [4] - 国外采购商计划订购12万斤海南荔枝 [4] 品牌与品质优势 - 海口火山岩土壤赋予荔枝独特口感 [3] - "当天采摘+空运冷链"模式确保36小时内送达国内主要城市 [3] - 海南荔枝品质优良,获国际采购商长期合作意向 [4]
“智慧农业”点亮农旅融合发展 江上“菜篮子”将“流量”变“增量”
央视网· 2025-05-24 12:09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中坝岛新建50亩智慧大棚采用环境智能调控系统和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科学种植 [6] - 智慧大棚种植西红柿、青椒、茄子、黄瓜等当季蔬菜且品相优良 [3] - 相比传统露天种植智慧大棚使每亩蔬菜产量提高30%收益增长约50% [11] 农业产量与经济效益 - 岛上原有4500亩露天菜地品种有限且产量低2025年3月起通过引入新品种和先进技术实现增产 [8] - 智慧农业模式推动农户年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 [11] 农旅融合产业发展 - 中坝岛利用江心岛独特环境吸引游客将蔬菜采摘发展为观光体验项目 [15] - 节假日高峰期单日上岛游客达2000-3000人需限流带动餐饮住宿需求增长 [17] - 政府补贴水上巴士("背篓轮渡")解决淡季蔬菜销售问题同时促进旅游业 [19][22] 销售与品牌效应 - 智慧大棚直接吸引游客采摘实现产销结合岛上蔬菜不愁销路 [12][13] - "蔬菜岛"知名度提升水上巴士既服务菜农又吸引游客形成产业联动 [22]
阜阳:百亿江淮粮仓破解“农字号”提振密码
新京报· 2025-05-23 13:23
城野露营基地与乡土好物 - 城野露营基地五一期间累计接待游客5万人次,营业总收入超百万元 [1] - 基地集结椿树村有机黑土豆、曹寨村五谷杂粮、姜堂村土鸡蛋、梅寨村芥菜丝等乡土好物,供销大集受欢迎 [1] - 阜阳市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推动产业兴、村庄美、村民富 [1] 科技赋能与粮食生产 - 阜阳市粮食产量连续17年超百亿斤,2024年播种面积1465.45万亩,总产107.76亿斤,居安徽省首位 [3] - 徐淙祥合作社高产试验田亩产超800公斤,采用大型自走式桁架喷灌机、无人机喷药等自动化技术 [2] - 太和县种粮大户协会带动30万亩小麦、20万亩大豆、10万亩夏玉米优质高产,比一般大田增收10%以上 [3] 特色农业品牌发展 - 瓦大番茄谷年产量1800万斤,年产值2.6亿元,带动1500多人就业,自主研发"瓦大1号"鲜食番茄为拳头产品 [4] - 阜阳市培育颍州鸡蛋、太和香椿、阜南芦蒿等特色品牌,创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6个,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0家 [5] - 瓦大番茄通过长三角一体化进入上海、杭州高端商超,并推出番茄汁新产品 [5] 农旅融合与乡村振兴 - 城野露营基地2024年创收260万元,接待游客2万人次,打造星空露营、农耕体验等10多个特色业态 [6] - 富民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8年37万元增至2024年157万元,通过"乡村振兴合伙人计划"实现全链条融合 [6] - 富民村与苏州上市企业合作投资1.2亿元建设果蔬加工产业园,打造皖北水果精深加工基地 [7] 农产品加工业与区域经济 - 阜阳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31家,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2645亿元,居安徽省前列 [7]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39元,同比增长6.6%,食品科技龙头企业带动600余人就业,年发放工资近千万元 [7] - 阜阳市推动"双千亿"计划,破解农业大市转型升级密码 [7]
新华视点|土地生金:乡村经济增长新引擎
新华社· 2025-05-23 09:20
科技助力农业增产 - 四川省泸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育繁推"一体化服务项目实现油菜单产突破 为大规模推广奠定基础 [4] - 四川省油菜成熟收割期示范片正在进行测产工作 显示科技创新对增产的推动作用 [1] 特色农业带动乡村经济 - 山西省闻喜县沟渠头村种植3000余株藤蔓月季 形成"花漾经济"的乡村振兴模式 [3][5] - 吉林省凉水朝鲜族乡发展千亩梨园 依托梨花盛景推动农旅融合 配套朝鲜族民俗馆和美食体验活动 [5][7] 农业机械化与效率提升 - 广东省化州市笪桥镇采用"黄瓜轻轨"运输线 使黄瓜采收效率提升80% [9] 畜牧产业链升级 - 宁夏盐池县重点扶持滩羊产业 开发多元化产品 提升产业链附加值 滩羊以肉质细嫩、低脂高营养为特点 [12] 农产品物流体系创新 - 云南省构建集仓储、直播、打包配送于一体的生鲜物流服务体系 降低农品出滇物流成本 [15] 乡村产业综合发展 - 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 机械化、数字化赋能推动规模效益和多元增值 [18] - 乡村经济呈现高效集约化趋势 产业链条深度融合科技创新 [1][18]
万宁大茂镇发展“白糖罂”等品种荔枝,受到市场青睐
海南日报· 2025-05-15 09:58
这是大茂镇荔枝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今年以来,大茂镇荔枝林挂果面积达到了4000亩,产值首度 突破1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在整个万宁市,2.42万亩荔枝林也陆续迎来了丰收。按照市场经验,荔枝价格取决于上市时间。万 宁荔枝相对乐东、三亚、陵水等地虽晚一周上市,但早于琼海、文昌、海口,依然能以"产期早、产量 稳"的优势抢占市场机遇。"目前头茬地头价高达20元/斤,预计今年万宁荔枝总产值将突破3.8亿元。"万 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中午时分,大茂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一片繁忙。泡沫箱堆成小山,工人们熟练地将荔枝称重、分 拣、撒冰、打包。冷链车引擎轰鸣,这里既有订单即将发往北上广,也有出口专车整装待发。该镇政府 工作人员陈建介绍,通过跨境电商,大茂荔枝已出口160吨,从订单估算,预计大茂荔枝全年出口量达 600吨。 当天,从三亚专程赶来的游客肖丽摘下茂宾家庭种植农场几颗"白糖罂"荔枝,剥开薄薄的果皮,晶 莹的果肉入口即化。她当即下了80斤的订单。 万宁大茂镇发展"白糖罂"等品种荔枝,受到市场青睐 小镇荔枝卖出亿元产值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博新 5月13日上午,万宁市大茂镇林助村的荔枝林间,果实压弯枝头,空气中弥 ...
一季度增产百分之七点五 四川绵阳端稳“果盘子”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14 08:36
四川省绵阳市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绵阳市水果产量同比增长7.5%。这一"甜蜜"数据 的背后,是该市通过优结构、延链条、促融合等举措推动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绵阳市江油市则将水果产业发展成为种植业第三大支柱,形成柑橘、桃、葡萄等多元品类矩阵。 为推动水果产业建圈强链,绵阳市通过"线上线下(300959)联动+农旅融合"模式,调整品种结构,重 点布局柑橘、猕猴桃两大优势产业及六大特色品类;拓展精深加工,提升"绵阳水果"品牌知名度。目 前,全市水果产业正以连年丰收的态势,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甜蜜"动能。(郭建军薛兴壹) 在绵阳市安州区河清镇皇龙村,西瓜种植规模从2022年的百亩扩至如今的千亩。种植大户王会采用"西 瓜+大豆/土豆"轮作模式,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避免了连作障碍,去年种植100亩西瓜,收入达30万 元。今年,河清镇西瓜种植面积达2000亩,预计产量1.2万吨、产值3000万元,产品辐射川渝湘贵等 地。安州区计划到2027年,将特色水果种植面积稳定在8万亩,并持续推广轻简化栽培、水肥一体化等 技术,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 作为农业大县,绵阳市三台县水果种植面积达8.8万亩,培育出" ...
“农旅融合·乐享农耕”活动助力德昌乡村振兴,推动农商文旅协同发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5-13 16:32
农旅融合活动概况 - 活动以"凤凰千年农耕韵 德昌农旅山水情"为主题 旨在推广特色农副产品并推动农商文旅深度融合[1] - 现场包含舞龙表演 无人机施肥展示 插秧体验 摸鱼抓鸭等多样化农耕体验项目[1] - 通过抖音 视频号等线上平台推广 吸引大量本地及外地游客参与[2] 特色农产品展示 - 展示区陈列"螺髻香2号"香稻 鲜桑葚系列 "凤舞螺髻"蚕丝被等特色产品[2] - 游客现场品尝香稻米饭并产生购买意愿 部分表示将批量订购[2] 产业联动效应 - 活动搭建平台促进农副产品外销 同时传播地域文化吸引投资者[2] - 实现农业 文化 旅游三业融合 让游客体验乡风乡情[2] - 未来计划深化农旅融合 推动农民参与产业链共享发展成果[2]
永寿县2025年槐花旅游文化消费季暨“永商回家”恳谈会启幕
搜狐财经· 2025-05-12 14:04
活动概况 - 永寿县2025年槐花旅游文化消费季启动暨"永商回家"恳谈会于5月10日举办,主题为"槐乡永寿•常来长寿" [1][10] - 活动包括特色农副产品展销、风味小吃展、云集生态园特色主题体验等22项文化旅游活动,持续至5月31日 [10] - 陕西省委台办、省工商联、咸阳市委等省市领导及企业、学术界代表出席 [3] 县域经济发展策略 - 永寿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化"三大行动",推动文旅、农旅、森旅融合发展 [4] - 县委提出以槐花为媒打造旅游品牌,以乡情为桥吸引人才返乡,以服务为本优化营商环境 [4] - 活动现场与西安市永寿商会、西北大学等6家单位签订特色农副产品合作协议 [8] 品牌与产业升级 - 发布"永寿槐花"系列新品,推介"槐花蜜码520"营销项目 [8] - 揭牌"永商同心苑"和"永寿槐花蜜"蜂产品工程技术中心,强化产业链技术支撑 [8] - 为9名永寿籍企业家颁发"杰出永商"奖牌,表彰其对家乡经济的贡献 [8] 文旅推广成效 - "槐乡永寿・常来长寿"旅游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通过槐林花海、天然氧吧等生态资源吸引游客 [4] - 活动旨在提升县域知名度,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