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

搜索文档
河南郏县:特色“小林果”链出富民大产业
中国经济网· 2025-08-12 13:45
合作社经营情况 - 郏县睿合果木种植专业合作社从2015年50亩发展到2024年380亩,种植30余个品种,实现5月至10月鲜果持续供应 [1] - 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模式,投资近300万元,2017年首次盈利70万元,2024年盈利突破200万元 [1] - 合作社亩产突破4000斤,市场批发价稳定在5元以上 [1] - 合作社带动村民就业,如68岁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年租金3000元,务工日薪80元,年增收两万余元 [1] - 销售旺季30余家商超集中采购,用工高峰超80人,年均用工超5000人次,年发放工资近40万元 [2] - 合作社注册"睿合"品牌,统一包装设计,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销往20多座城市 [2] 无花果种植基地发展 - 九谷仙人无花果种植基地面积突破560亩,配套建成11个冷棚、4个日光温室及现代化仓储设施 [2] - 基地实行"当日采摘、当日分拣、当日冷链运输"模式,冷链车直通商超与电商平台 [2] - 基地成功将鲜果采摘期延长至4个月 [2] - 注册"九谷仙人"品牌,通过短视频、直播等线上推广,与连锁超市、高端水果店建立稳定供货渠道 [3] - 开发无花果干、饮品、酒、精油等深加工产品,年营收较纯种植时期增长80% [3] - 带动250余人就业,为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 [3] 县域产业发展 - 郏县构建"政策扶持、科技赋能、品牌引领、三产融合"的现代化产业框架 [3] - 林果产业融入"三色经济"发展战略,与红牛、烟叶产业三产齐驱 [3] - 建成林果技术推广专家工作站1处,培育乡土专家5人 [4] - 实施中央财政推广项目,建成猕猴桃、大樱桃及中油蟠九号桃示范基地,带动千余户林农增收 [4] - 新增特色林果种植面积2500余亩 [4] - 深化与科研院所合作,建成市级林果产业技术研究院1个、专家工作站3个 [4] - 引进28个优质品种,推广15项新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每亩用水量30%,绿色防控技术降低农药使用量40% [4] - 林果平均亩产提升15%以上 [4] 品牌与产业链建设 - 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轮驱动,注册3件地理标志商标 [4] - 产品打入一线城市商超,年销售额突破1.2亿元 [4] - 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4家,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1个 [4] - 打造"三品一标"认证产品38个,18个农产品入选国家级名特优新名录 [4] - 郏县农村合作组织突破千家,吸引2.2万户农民加入,创造就业岗位超10万个 [5] - 特色林果种植面积稳定在4万余亩,年产量达8万吨以上 [5] - 带动1.2万余名村民投身全产业链 [5][6]
镌刻在海拔4500米的人生高度
陕西日报· 2025-08-04 08:03
文旅产业发展 - 普兰县通过勘测23处景区景点全面摸清文旅资源底数,冬季客流量增长280% [1] - 推动"冈仁波齐·玛旁雍错"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塔尔钦国际旅游小镇项目完工并启用智慧导览屏 [4][9] 农业技术突破 - 在阿里地区成功种植6个品种草莓,单个大棚周收益超2000元,并引进火龙果、柑橘等水果 [2] - 引进油菜、苹果、枣等农牧新品种54个,培育高原生猪品系,试种鸡心果、红枣并实现挂果 [2][3] 产业升级与投资 - 组建陕建象雄、海澜航空等4家属地公司,落地全国首个高原无人机产业示范基地 [4] - 招引9个项目总投资19.7亿元,建成西藏首个工业级"直接提锂"项目 [4] 基础设施建设 - 西部机场集团援建普兰机场通航,狮泉河农贸市场、左左乡公路沿线提升工程改善物资供应 [4][5] - 16列运煤专列运送4.2万吨优质燃煤保障阿里群众过冬 [5] 教育与医疗支援 - "陕阿教师学习共同体"覆盖阿里7县,800余名师生赴陕西研修,10所高校建立实习基地 [6][7] - 医疗援藏开展128项新技术,完成761种大中病本地救治,AI远程会诊平台首次开通 [8] 民生改善 - 噶尔县典角村搬迁安置工程安置500多名群众,阿里高中宿舍供暖项目结束无暖气历史 [5] - "一户一箱一册"项目配备藏语说明书药箱,培训学校老师解决用药难题 [7] 文化交流与融合 - "百名陕厨"培训14名阿里农牧民,陕藏青少年融情交流活动入选全国援藏案例 [9][10] - 10名阿里学者加入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20名陕西文艺家进藏采风 [10]
“三好五减”技术助力桃产业升级
新京报· 2025-07-10 14:07
行业现状 - 我国桃栽培面积已超1200万亩,年产1600多万吨 [2] - 传统桃产业面临严峻挑战,整形修剪、疏果套袋等环节高度依赖人工,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60%以上 [2] - 卫辉市卫城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表示以前疏果套袋全靠人工,一年到头挣不到几个钱 [2] 技术创新 -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联合郑州果树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共同打造"三好五减"优质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项目 [1] - 项目优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质优、抗蚜虫、免套袋的"三好"(好吃、好看、好种)品种 [1] - 集成"五减"技术(减水、减肥、减药、减人、减树),构建简约高效的技术体系 [1] - 卫城合作社引入抗蚜虫免套袋品种"中桃51",配合3S高光效树形、长梢修剪等技术 [2] 技术效益 - 预计可减少水分利用40%以上,提高施肥效率50%以上 [2] - 减少肥料成本20%以上,减施农药25%以上 [2] - 降低劳动力成本20%左右,减少修剪量25%以上 [2] - 新品种少打药、免套袋,人工省了一半,品质还更好了 [2] 推广计划 - 项目计划第三年辐射推广30000亩以上 [2] - 前来考察的企业及种植户近距离观察了"中桃金玉""中桃51"等抗蚜、免套袋新品种的生长状况 [1] - 科技对产业发展具有强大驱动力 [1]
马明龙调研粮食安全工作时强调 坚决扛牢责任 提升保障水平 努力促进粮食丰收和农民增收
镇江日报· 2025-07-05 09:37
粮食安全政策与措施 - 市委书记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1] - 要求扎实做好耕地保护和夏收夏种夏管各项工作,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促进粮食丰收、农民增收 [1] - 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要把提升粮食产能、确保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 [2] 耕地保护与利用 - 句容华阳街道下甸行政村巷里自然村通过土壤改良和科学施肥实现分类利用,水土条件较好的区域恢复为水田用于水稻种植,地势较高的区域改造为旱地用于玉米种植 [1] - 要求因地制宜,尊重规律和群众意愿,稳妥有序推进耕地恢复种植 [1] -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方位筑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根基 [2] 粮食储备与管理 - 句容市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二圣库拥有4栋高大平房仓、12个标准储粮仓廒,总仓容3万吨,库内配套设施完善 [1] - 运用机械通风、粮情测控、环流熏蒸、准低温储存等储粮技术 [1] - 强调严格落实夏粮收购政策,加强管理制度执行和信息化技术运用,确保粮食安全收储 [1] 农业科研与创新 - 镇江市农科院主要从事优质粮油、应时鲜果、蔬菜花卉、生态农业、植物保护等领域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创新及转化应用 [2] - 要求市农科院传承红色基因,坚持科研、服务两手抓,优化机制,强化人才梯队建设 [2] - 强调持续加强与地方和相关部门合作,为促进农民致富、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2] 农业防灾减灾与增产 - 大力推进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稳定 [2] - 加强服务和指导,长久做好粮食生产各项管护工作,帮助解决难题 [2] - 全力推动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
月月有鲜果、全城可采摘,济南推出“泉果飘香”区域公用品牌
齐鲁晚报网· 2025-07-02 13:19
济南市"泉果飘香"区域公用品牌发布 - 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推出"泉果飘香"区域公用品牌作为林果产业统一标识 [1] - 品牌整合11个区县130个优质采摘园区打造十大特色果品采摘季 [1] - 创新推出鲜果品鉴会、自然教育研学等十大"采摘+"特色项目 [1] 活动开展情况 - 已举办樱桃、桃、杏等采摘旅游季主题活动80余场次 [2] - 累计接待市民游客50万人次 [2] - 智慧林果服务系统接入"爱山东·泉城办"实现130个园区导航一键直达 [1] 未来工作计划 -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为采摘园区提供种植技术指导等服务 [2] - 陆续推出葡萄、苹果、猕猴桃等采摘季活动 [2] - 依托济南园·林市集平台举办"鲜果季"专场展销活动 [2] - 深化品牌打造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1][2]
广东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市场监督管理局2025年第三期(第二批)食品监督抽检结果公示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01 14:21
食品安全抽检结果 - 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5年第三期第二批食品抽检共150批次 不合格3批次 不合格率2% [3] - 不合格产品涉及餐饮具 调味料 肉制品等类别 [3][4][5] - 抽检覆盖餐饮 流通 生产等多个环节 包括学校食堂 超市 农贸市场等场所 [3][4][5] 食品品类抽检情况 - 调味品类抽检发现黄辣椒王 花椒粉等产品不合格 [4] - 肉制品抽检发现自制猪肉丸 牛肉丸等产品不合格 [4][12] - 餐饮具抽检发现复用汤碗等产品不合格 [3] - 农产品抽检覆盖蔬菜 水果 水产品 畜禽肉等 [16][17][18][19][20][21][22][23][24][25][26] 抽检范围与执行 - 抽检按照广东省2025年食品抽检计划执行 [3] - 抽检区域覆盖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域 [3] - 抽检结果依法进行公示 接受社会监督 [3] 重点抽检对象 - 学校食堂及周边餐饮单位是重点抽检场所 [3] - 自制食品 散装食品是重点抽检品类 [4][12] - 农产品抽检重点关注农药残留 兽药残留等指标 [16][17][18][19][20][21][22][23][24][25][26]
广西如何端稳“果盘子”
经济日报· 2025-06-30 06:09
广西水果产业概况 - 广西园林水果面积超2100万亩 2024年总产量近3400万吨 同比增长5% 占全国七分之一 连续7年排名全国第一 [1] - 水果全产业链产值约2000亿元 柑橘 柿子 火龙果 百香果 芒果 香蕉 荔枝等品种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1] - 进口东盟水果近250万吨 货值近350亿元 占中国进口东盟水果总量三分之一以上 [1] 产业优势与发展规划 - 气候适宜 区位独特 资源丰富三大优势支撑产业发展 列入"10+3+N"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重点打造 [2] - 建设南宁 崇左 钦州三大中国—东盟水果交易中心 形成双向流通格局 [2] - 2024年开展9场"桂字号"水果推介会 促成意向签约金额33.52亿元 [2] 物流与冷链建设 - "十四五"期间在71个县建成4381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 新增库容300万立方米 储藏能力60万吨 [3] - 全区果蔬储藏能力达220万吨以上 [3] 电商销售表现 - 2024年水果网络零售额增速达54% 为农产品中增速最快品类 [3] - 芒果快递寄件4690万件 沃柑4072万件 月柿制品1281万件 百香果1083万件 金橘605万件 [3] 产业短板与提升方向 - 存在采后商品化处理薄弱 部分品种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 [4] - 计划加强采后分选线 冷库 冷藏车等设施建设 推广加工技术 [4] - 推进"水果+旅游"融合 延伸产业链 增强品牌竞争力 [4] 近期活动规划 - 6-7月举办东盟水果汇聚广西活动 配套网上专场 产销对接 荔枝促消费等系列活动 [4]
陕西多地全力抗旱保稳产
陕西日报· 2025-05-15 06:48
西安市果园抗旱管理 - 当前西安市猕猴桃、桃处于幼果膨大期,葡萄、石榴处于开花期,需防御高温干旱天气影响 [1] - 果园水分管理建议少量多次灌溉,优先采用滴灌、微喷灌等节水技术,晴天每7至10天灌透水一次 [1] - 无灌溉条件果园可挖放射状沟或穴集中浇水,利用喷灌设备在傍晚或夜间向树冠喷水降温 [1] - 土壤保墒措施包括用秸秆、杂草等覆盖树盘(厚度10至15厘米),缺水地区可施用保水剂 [1] - 树体管理需避免高温期重剪,仅疏除病虫枝、徒长枝,旺长树轻剪、衰弱树适度回缩 [1] - 防治重点为高温干旱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及蚜虫、卷叶蛾等虫害,需轮换使用农药并避开中午高温时段喷药 [2] 汉中市抗旱保灌行动 - 汉中市统筹调配河流、水库、塘坝等水源,启动机井、陂塘等水利设施,优化蓄、引、提水源配置 [2] - 城固县计划建设抗旱机井137眼,已建成45眼,紧急采购便携式抽水泵591台(首批发放139台) [2] - 佛坪县陈家坝镇组织80余名镇村干部清淤沟渠、抢修设施,临时修复拦水坝7处、蓄水池4处,设置供水管道9600余米 [3] - 国网汉中供电公司开通农田机井绿色用电通道,排查灌溉用电隐患,动态清零报装需求 [3] 商洛市抗旱措施 - 商南县农业农村局印发技术指南,组建农技专家服务队指导科学灌溉,推广耐旱品种及保墒技术 [4] - 镇安县大坪镇采取"引、提、蓄、灌"方式调配水源,组织消防车等送水到田,推广滴灌、喷灌技术 [4] - 商洛市累计投入抗旱资金687.29万元、人力83201人次、机电井263眼、泵站280处、抗旱设备2072台套,灌溉15万余亩 [4] - 气象部门开展62站次人工增雨作业缓解旱情 [4]
一季度增产百分之七点五 四川绵阳端稳“果盘子”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14 08:36
水果产业产量增长 - 绵阳市一季度水果产量同比增长7.5% [1] - 安州区河清镇西瓜种植面积从2022年百亩扩至千亩,预计今年产量1.2万吨、产值3000万元 [1] - 三台县乐安镇一源家庭农场桑葚产量增长20% [1] 种植模式与技术应用 - 安州区推广"西瓜+大豆/土豆"轮作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并避免连作障碍 [1] - 安州区计划到2027年将特色水果种植面积稳定在8万亩,推广轻简化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 [1] - 三台县乐安镇采用"合作社+农户"机制,形成4000余亩水果产业带 [1] 产业链与品牌建设 - 江油市水果产业成为种植业第三大支柱,形成柑橘、桃、葡萄等多元品类矩阵 [2] - 绵阳市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农旅融合"模式调整品种结构,重点布局柑橘、猕猴桃两大优势产业 [2] - 三台县培育"崭山米枣"等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80家经营主体构建规模化生产格局 [1] 经济效益与农户增收 - 安州区种植大户王会去年种植100亩西瓜收入达30万元 [1] - 三台县乐安镇水果产业带年产值突破200万元,带动200余户农户增收 [1] - 一源家庭农场采用"桑果+旅游+加工"模式,周末单日接待游客超500人 [1]
山东多位乡村致富带头人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旧貌如何换新颜,乡村“能人”透秘诀
大众日报· 2025-05-04 09:49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模式 - 沟东新村通过"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葡萄产业,种植规模超1500亩 [1] - 温庄村建立专家工作站培育12个优质桃品种和15个观赏桃花品种 [2] - 福妹蔬菜合作社采用党员带头技术指导模式,实行"五统一"标准化管理 [4] 特色产业发展成果 - 沟东新村形成万亩葡萄产业集群,举办7次环湖葡萄节带动年增收3000万元 [2] - 温庄村打造280米音乐公路成为旅游亮点,节假日游客量显著增加 [3] - 福妹蔬菜合作社大棚种植实现单棚增收3000元,带动社员获得分红 [3] 集体经济提升成效 - 沟东新村集体经济从2014年零收入增长至240万元,村民年均收入达3.6万元 [2] - 温庄村通过新品种桃树种植实现果农收入稳步增长 [2] - 福妹蔬菜合作社带动周边村庄组建产业化联合体 [4] 产业融合创新实践 - 沟东新村发展葡萄长廊、文化展览馆及民宿研学等多元业态 [2] - 温庄村打造"醉桃源·温庄"景区化村庄品牌 [3] - 福妹蔬菜合作社建立16个大棚示范种植基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