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资产策略

搜索文档
今年私募产品备案同比增长45% 股票策略占比超六成
深圳商报· 2025-06-06 14:56
行业增长态势 - 前五个月中国私募证券行业备案产品总数达4361只,同比增长45 03% [1] - 5月单月备案产品870只,同比增幅高达77 19%,显示强劲发展势头 [1] - 量化私募产品备案总数达1930只,占全市场私募证券产品备案总量的44 26% [1] 策略分布 - 股票策略产品达2749只,占比63 04%,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1] - 多资产策略和期货及衍生品策略分列第二、三位,备案数量分别为646只和510只,占比14 81%和11 69% [1] - 组合基金和债券策略备案数量均未突破200只,合计占比不足10% [1] 量化产品细分 - 量化产品中股票策略占比最高,达1339只,占量化产品总量的69 38% [2] - 期货及衍生品策略和多资产策略量化产品分别为299只和231只,占比15 49%和11 97% [2] - 股票量化多头产品850只,占股票量化产品的63 48%,量化CTA产品285只,占期货及衍生品量化产品的95 32% [2] 私募机构规模分布 - 有产品备案的私募证券机构达1558家,其中0-10亿小规模私募1177家,备案产品2062只 [2] - 10-50亿中等规模私募259家,备案产品914只,50亿以上大规模私募122家,备案产品1385只 [2] 活跃私募机构 - 190家私募机构年内备案产品不少于5只,其中124家备案5-9只,43家备案10-19只,11家备案20-29只,12家备案不少于20只 [3] - 备案产品数量居前的多为大规模量化私募,66家备案不少于10只的私募中,大规模私募占40家,量化私募占31家 [3] - 百亿量化私募黑翼资产备案87只居首,宽德私募备案79只紧随其后,另有6家百亿量化私募备案不少于30只 [3]
热门头部量化私募微观博易:近三年收益在同类中居前5!量化选股取得高夏普!
私募排排网· 2025-06-05 11:48
量化选股策略市场表现 - A股市场近年缺乏指数型机会,β收益难求,量化选股产品因能捕捉结构性机会获取Alpha收益而受青睐 [2] - 量化选股相比主观投资具有三大优势:客观决策克服人性弱点、全市场高效扫描捕捉分散机会、快速反应与纪律性 [2] - 私募量化选股策略近半年、近一年、近三年、近五年收益分别为7.24%、26.57%、36.88%、86.17%,显著跑赢同期上证指数(0.63%/8.44%/5.05%/17.36%)等主要指数 [2][3] 微观博易量化选股产品 - "微观博易-夏之"产品自2024年6月转型量化选股后累计收益***%,月胜率超80%,12个月中仅2个月微幅回撤,夏普比率高约*** [4] - 产品采用多因子选股与非线性模型,结合人工因子和机器挖掘因子,定期调整权重,满仓运作获取市场收益和超额收益 [5] - 叠加T0策略并基于barra优化器做风控,行业偏离度不超过±5%,风格敞口暴露不超过±0.5个标准差,显著提升收益弹性 [6] - 产品成立于2021年4月,截至2025年5月累计收益***%,年化收益接近***% [4] 微观博易公司概况 - 成立于2015年12月,2016年6月获私募管理人资格,2019年6月获基金业协会会员资格,管理规模约60亿元,发行产品100余只 [7] - 在北京和上海设有办公室,团队30余人,核心成员毕业于斯坦福、牛津、清华等名校,曾任职Citadel、IMC、摩根士丹利等顶尖机构 [7] - 创始人吴晓青为计算机博士,曾在Google、美国银行、IMC任职,拥有10余年量化交易经验 [9] - 每年投入千万级资金用于基础设施,构建私有云、高性能计算集群、AI存储和低延时网络,自主研发微秒级股票交易系统和纳秒级期货交易系统 [10] 多资产策略表现 - 微观博易核心策略为多资产策略,涵盖期货、期权、股票等,管理规模50亿元以上属头部量化私募 [10] - 截至2025年5月,公司2只产品近三年平均收益***%,在多资产策略头部私募中排名第5 [11][12] - 2020年在上海组建股票阿尔法团队,经过三年迭代后推出"微观博易-夏之"等量化选股产品 [12] - 正在募集新产品"微观博易-夏之1期",计划在量化选股产品线继续扩展 [13]
私募年内平均收益率达2.52% 指数增强策略产品领跑
证券日报· 2025-05-17 00:45
私募证券基金整体表现 - 全市场12543只私募证券基金年内平均收益率达2.52%,近七成产品(8758只)实现正收益 [1] - 多资产策略产品以2.87%的年内平均收益率领跑市场,70.84%的产品(974只)取得正收益 [1] - 股票策略产品年内平均收益率为2.56%,68%的产品(5687只)获得正收益 [1] - 期货及衍生品策略、组合基金策略和债券策略产品年内平均收益率分别为2.34%、2.10%和1.87% [1] 股票策略市场特征 - A股市场交投活跃度显著提升,日均交易量实现阶梯式增长,市场流动性持续改善 [1] - 宏观事件频发放大资产波动率,创造更多结构性机会 [1] - 阶段性行情特征明显,为股票策略提供了显著收益贡献 [1] - 量化多头策略产品年内回报率达2.10%,位居股票策略细分领域首位 [1] 指数增强策略表现 - 649只指增产品年内平均收益率达6.42%,年内平均超额收益率高达9.10% [2] - 百亿元级私募机构旗下148只指增产品年内平均收益率达7.53%,平均超额收益率突破10%且全部实现正超额 [2] - 中小型私募机构指增产品年内平均收益率稳定在6%至7%之间,平均超额收益率保持在9%以上 [2] 指数增强策略优势分析 - 市场流动性改善和交投活跃度提升为量化策略提供更优执行环境 [3] - 市场风格快速轮动和板块热点此起彼伏创造丰富超额收益机会 [3] - 市场波动率保持较高水平,为指数增强策略发挥提供广阔空间 [3] - 指数增强策略通过Beta收益和Alpha策略实现"双轮驱动",收益结构竞争力强 [3]
兴银理财叶予璋:权益投资大有可为,“固收+期权”、多元配置模式前景广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6 13:57
理财产品净值化与权益投资机会 - 理财产品净值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债券市场利率处于较低水平 为理财公司发展权益投资提供契机 [1] - 理财公司权益投资实现绝对收益策略的两大核心途径为"固收+期权"和多元资产策略 [1][3] 自主与委外双轮驱动策略 - 兴银理财采用自主投资与委外合作双轮驱动模式 自主投资侧重个股研究和量化策略 委外通过遴选优秀基金管理人提升收益 [2] - 银行理财权益委外并非简单引进外部管理 而是根据管理人特征进行策略组装以优化风险收益比 [2] - 理财公司自主权益投资可依托母行全国性银行的行业认知优势 在赛道选择上具有广阔空间 [2] 绝对收益策略实施路径 - "固收+期权"模式允许客户有条件参与权益市场 同时规避"黑天鹅"事件对净值的影响 [3] - 多元资产策略将权益资产占比控制在10%以内 通过低比例配置实现绝对收益体验 [3] - 在流动性宽裕且低通胀环境下 多元资产策略有望取得较好投资成效 [3] 多资产配置框架构建 - 银行理财拓展权益投资需以多资产策略为过渡阶段 参考海外配置比例(权益25%-50% 固收25% 另类25%) [3] - 战略配置是绝对收益策略执行基础 恒定比例模式(如10%-20%权益比例)已被验证有效 [3] - 银行理财可运用黄金、红利、转债、REITs等泛权益工具 较公募基金更具工具多样性优势 [3] 量化模型与资产组合优化 - 配置4-5类资产(如黄金、股票、债券)可使夏普比率显著提升 三类资产相关系数接近零形成有效边际 [4] - 市场中性策略(量化中性、CTA)和宏观中性策略(股债跷跷板效应)可应对宏观经济变化 [4] - 策略组装需控制数量(4-5个) 符合客户回撤与收益目标 减少人为干预以增强稳定性 [4] 股债金均衡配置展望 - 低通胀与流动性宽松环境下 股债金三类资产均存在上涨空间 中国贸易战影响弱于2018年 [4][5] - 黄金受益于去美元化趋势但当前价格偏高 债券获低通胀支撑 股票受政策引导资金流入 [4] - 股债金均衡配置产品通过黄金对冲不确定性 更适合捕捉低通胀高流动性市场机会 [5] - 全球大类配置指数比主动管理型产品更稳健 可减少投资经理风格波动影响 [5]
400%!这类产品,新发规模同比暴增!
券商中国· 2025-05-15 15:00
FOF市场发行情况 - 2025年以来FOF市场迎来强劲发行潮,截至5月14日年内新成立规模累计达23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400% [1][2] - 偏债混合型FOF成为发行主力,一季度发行92亿份,二季度以来发行89亿份,占全部FOF存量规模的49% [2] - 单只FOF最大募集金额达60亿元,平均发行规模11亿元,显著高于2024年同期的16亿元和2亿元 [2] 产品类型与市场表现 - 偏债混合型FOF凭借攻守兼备特性成为震荡行情中投资者稳健收益的重要选择,年内7只产品首发规模突破10亿元 [1][2] - 年内超八成FOF录得正收益,前海开源裕源收益率达8.17%,中泰天择稳健6个月持有A收益率为5.67% [4] - 绩优FOF普遍配置黄金与科技板块,如前海开源裕源重仓资源类基金,中泰天择配置黄金ETF和港股通科技ETF [4] 资产配置策略 - FOF基金经理普遍看好二季度固收市场机会,预计降准降息政策将改善流动性,固收类资产显现配置价值 [3] - 一季度FOF显著增配科技主题主动权益基金、黄金类ETF及港股通科技ETF,反映精细化资产布局策略 [5] - 黄金因降息周期受益且与传统资产低相关性,科技板块因成长潜力成为组合收益关键动能 [6] 行业趋势与竞争力 - 多资产策略成为市场焦点,FOF通过权益、固收、黄金等资产实现风险对冲与收益多元化 [6] - FOF产品凭借科学资产配置模型在不同市场环境下保持收益稳定性和抗波动能力,体现长期竞争力 [6]
今年前四个月私募基金整体收益率达2.52%
证券时报网· 2025-05-13 18:15
私募基金业绩表现 - 截至4月30日全市场12543只私募证券基金平均收益率达2.52%其中8758只实现正收益占比69.82% [1] - 多资产策略表现最优1375只产品平均收益率2.87%超越市场平均水平974只正收益占比70.84% [1] - 股票策略8377只产品平均收益率2.56%5687只正收益占比67.89% [1] - 期货及衍生品策略1305只产品平均收益率2.34%867只正收益占比66.44% [1] - 债券策略1075只产品平均收益1.87%897只正收益占比83.44%组合基金411只平均收益2.10%333只正收益占比81.02% [2] 策略分析 - 多资产策略优势在于跨资产配置分散风险及灵活调整股债商品比例把握不同市场机会 [1] - 4月A股修复行情推动股票策略收益提升 [1] 机构市场展望 - 盘京投资认为中美关税谈判长期复杂将关注宏观事件变化通过自下而上选股在结构性行情中捕捉机会 [2] - 星石投资指出降准降息短期利好股市估值但长期需观察经济基本面变化历史显示政策效果呈现量变到质变过程 [3]
2025年前4月备案私募产品激增39% 百亿量化私募成主力军
财经网· 2025-05-10 22:09
市场概况 - 2025年A股市场企稳回升,投资者情绪显著修复,私募行业迎来产品备案热潮,年内已有1372家私募证券管理人累计备案私募证券产品3491只,较2024年同期的2515只同比增长38.81% [1] - 1-4月分别备案产品732只、546只、1043只和1170只,4月备案产品数量创下近24个月新高 [1] 策略分布 - 股票策略产品达2200只,占比高达63.02%,持续成为私募产品的主流选择 [1] - 多资产策略和期货及衍生品策略分别备案518只和414只,占比达14.84%和11.86%,反映投资者资产配置多元化趋势 [1] 量化策略 - 量化私募产品达1530只,占比43.83%,接近半壁江山 [2] - 股票量化策略以1056只备案量领先,占比69.02%,期货及衍生品策略备案246只,占比16.08% [2] - 股票量化策略中,指数增强和股票市场中性策略分别备案684只和318只,占比44.71%和20.78% [2] - 期货及衍生品策略中,量化CTA策略备案235只,占比15.36% [2] 量化增长驱动因素 - A股市场流动性回暖,波动率回升,为量化策略提供更丰富交易机会 [3] - 投资者对收益稳定性需求提升,量化策略因纪律性、分散化特征更易获得认可 [3] - 私募机构加码AI建模、另类数据挖掘等技术应用,推动因子有效性及策略容量提升 [3] 私募管理人规模分布 - 0-5亿和5-10亿规模私募管理人分别有850家和167家,备案产品1240只和407只,合计占比近一半 [4] - 50-100亿和100亿以上规模私募管理人分别有58家和59家,备案产品336只和789只,平均备案数量领先 [4] - 575家私募管理人备案产品不少于2只,其中469家备案2-5只,61家备案6-9只,26家备案10-19只,18家备案不少于20只 [4] 百亿量化私募表现 - 备案产品数量不少于10只的私募中,百亿私募占25家,量化私募占28家,百亿量化私募占18家 [4] - 备案产品数量前五均为百亿量化私募,宽德私募、黑翼资产、北京正定私募、明汯投资和量派投资依次备案78只、74只、44只、41只和37只 [4] A500指增产品备案 - 今年以来备案私募A500指增产品165只,百亿私募备案142只,占比86.06% [5] - 黑翼资产、宽德私募、世纪前沿备案数量位居前三,分别备案38只、37只、16只 [5] - 中国人寿、新华保险拟设立200亿元私募基金,主要投资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 [5] - 自去年6月1日至2025年4月29日,百亿私募备案A500指增产品174只,占比80.56% [6]
4月备案私募产品数量创两年新高
搜狐财经· 2025-05-07 17:36
私募市场动态 - 4月私募证券产品备案数量达1170只 环比增长12.18% 创近两年新高 且为2024年首次连续两月突破1000只 [1] - 股票策略产品占比64.27% 达752只 显示A股企稳背景下投资者对股票类资产配置热情回升 [1] - 多资产策略和期货及衍生品策略分别备案173只和133只 占比14.79%和11.37% 成为备案中坚力量 [1] 量化投资策略 - 量化类私募产品备案545只 占总量的46.58% 显示资金持续青睐量化策略 [2] - 量化股票策略产品占比69.72%达380只 其中量化多头策略占比高达60.79% [2] - 量化期货及衍生品策略中CTA策略占比91.67% 表现突出 [2] 机构观点与市场信心 - 私募机构积极备案反映市场信心 拾贝投资认为中国经济环境稳定 人民币信用增强 全球资本流动重构带来资产重估契机 [2] - 相聚资本指出关税修复和政策发力对股市形成托底 高关税或加剧美国通胀与衰退风险 中期选举变量影响市场走势 [3]
新发行固收类产品期限定价倒挂,3年以上期限定价跌至2.33%丨机警理财周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9 18:07
市场回顾 - 债市资金价格均衡偏松,4月25日DR007加权均价为1.64%,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至1.66% [2] - 上周A股宽基指数多数上涨,中证1000指数、上证指数、沪深300指数周涨幅分别为1.85%、0.56%、0.38% [2] - 汽车、美容护理、基础化工板块周涨幅居前 [2] 破净情况 - 截至2025年4月27日,银行理财综合破净率为0.87%,存续公募理财产品中199只累计净值低于1 [3] - 权益类、混合类理财破净率分别为57.89%和8.15%,固定收益类公募理财破净率为0.34% [3] - 3年以上期限产品破净率为零,1~2年期限产品和2~3年期限产品破净率分别为0.56%和0.68% [3] 新发情况 - 上周31家理财公司合计发行465只理财产品,股份行理财公司发行数量前三为兴银理财、平安理财和华夏理财 [4] - 新发产品以R2、封闭式净值型、固收类公募型为主,混合类产品发行18只,周度环比提高1.5倍 [4] - 北银理财和中邮理财各发行采用全球大类资产轮动策略的封闭式"固收+期权"产品 [5] 新发产品定价 - 上周新发固收类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均值环比下降1个基点至2.69% [5] - 1~2年期限产品定价提高0.08个百分点,3年以上期限产品定价从2.60%跌至2.33% [5] - 中邮理财新发产品"悦鑫添利·鸿锦封闭式2025年第8期(安盈款)"业绩比较基准为2.15%~2.95% [6] 收益情况 - 混合类、权益类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近一周平均净值增长率分别为0.1529%、0.8788%、-0.174% [7][8] - 固定收益类理财近一周平均净值增长率为0.0451%,2~3年期限产品最高为0.0526% [7][8] - 7.01%的人民币公募理财产品近一周收益为负,3年以上期限负收益产品占比最高达23.57% [8] 行业热点 - 银行理财从"类存款"向"多资产"转变,产品设计将增加风险预算并通过多资产多策略增厚收益 [9] - 2025年一季度全市场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为29.14万亿元,较年初下降约8100亿元 [10] - 4月银行理财规模强势回升,存款搬家现象有望带来增量资金 [10]
风险管理需求增加 私募多资产策略火了
中国证券报· 2025-04-16 04:57
文章核心观点 受外部扰动因素影响A股波动,投资者风险偏好调整,私募多资产策略因风险平滑、分散及收益来源丰富等优势受到认可,从分散配置工具转为核心配置选项,其发展获业界看好但对管理人要求苛刻 [1][2][5][6] 问询与认购量大增 - 近期私募各类多资产策略问询、认购量较前期大幅增长,包括量化多策略、宏观对冲策略等 [1] - 部分多资产策略产品净值表现有韧性,一些产品取得正收益,客户问询需求高,部分高净值客户调整配置计划 [1] - 私募多资产策略因跨资产配置、分散风险等特性展现抗跌性,成为高净值客户及机构投资者关注焦点,头部私募向客户普及其优势 [1] - 今年以来机构客户对多资产策略配置意愿显著提升,一季度机构类客户认购规模同比显著增加 [2] - 高净值客户配置逻辑从追求绝对收益转向风险收益匹配,对多资产策略接受度上升,部分私募专户业务中含海外资产的多策略配置需求增加 [2] - 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后,低波动、稳收益的多资产策略成为资金新宠,客户对其认知转向核心配置选项 [2] 策略特色与收益特点鲜明 - 多资产策略核心价值是分散配置,通过跨资产动态配置实现攻守平衡,如低波动FOF策略产品 [3] - 聚焦期货及衍生品的CTA策略在波动行情中与权益市场负相关,能平滑组合波动 [3] - 单边牛市中多资产策略弹性可能不及权益资产,但在地缘局势动荡或市场低迷期,其严格波动控制和绝对收益特征突出 [3][4] - 多资产策略产品通过分散配置不同策略,在策略表现好时分享回报,回撤时分散风险 [4] 发展趋势获业界看好 - 对标海外,国内多资产策略发展空间宽广,美国多策略对冲基金规模在资管行业占比约35%,国内不足15%,中低波动FOF或成主力载体 [5] - 老龄化加剧和无风险利率下行推动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本向多资产策略倾斜,国内私募FOF具备实现海外养老金投资目标的潜力 [5] - 海外多资产策略发展受利率下行、市场完善、波动环境等条件支撑,我国多资产策略将因投资者绝对收益配置需求增长而蓬勃发展 [5] - 多资产策略复杂度对管理人要求苛刻,不同管理人业绩分化显著,其发展取决于管理人对波动率把控及行业深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