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商旅融合
搜索文档
无锡惠山古镇焕新 打造文商旅融合新标杆
江南时报· 2025-10-16 07:26
项目概况 - 惠山古镇文商旅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约140亿元,占地面积约554亩 [1] - 项目由无锡市梁溪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无锡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无锡灵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三大国企携手打造,无锡文旅产业更新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开发建设 [1] - 建设内容涵盖改造和新建商业建筑街区以及文化旅游配套,旨在打造"无锡文化核心" [1] 项目规划与设计 - 新建商业区地下一层、局部两层,深基坑深度达10.65米 [1] - 项目依托惠山古镇历史街区板块,构建国潮时尚艺术街区、国乐潮流商业街区等板块 [1] - 项目旨在重塑古镇肌理、赋能文旅、焕新商业,打造全国文商旅融合街区新样板 [1] 项目进展与施工细节 - 项目一期示范段于2023年6月起正式开工 [2] - 项目区域拥有全国独一份的118座各具特色的古祠堂群 [2] - 施工采用"中国传统修复+现代科学修复"方法,最大程度保留古镇风貌,并对祠堂外立面破损部位进行翻新 [2] - 308礼堂建于上世纪50年代,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在活化利用中保留了建筑外立面原来的红砖墙,内设下沉舞台,绝对施工周期仅173天 [2] 项目定位与预期影响 - 修缮后的308礼堂已活化利用为民族音乐文化地标,并举办了第二届全国民族器乐展演等多场活动 [2] - 升级后的惠山古镇将以"商旅+文化IP+音乐+国潮艺术体验"模式,打造江南新人文会客厅 [2] - 项目旨在为市民游客带来全新体验,彰显无锡城市魅力,丰富江南文化版图 [1][2]
百年里份三德里迎来新“巷遇”
长江日报· 2025-10-15 15:59
项目核心信息 - 项目名称为“巷遇·三德里”,是“巷遇”特色文化街区IP系列的首发街区 [4][5] - 项目于10月13日举行全国运营合作伙伴招募专家评选会,标志着项目焕新修缮正式启动 [1] - 项目旨在通过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激活商业潜能,实现文化、商业、旅游、社区的有机融合与可持续发展 [5] 项目定位与规划 - 项目落址于武汉市汉口历史风貌区核心区,由海寿街、车站路、中山大道、友益街围合而成 [5] - 项目以“百年里份场景+文旅商创融合”为内核,目标是打造一个能鲜活感受老汉口记忆、有烟火气的社区新地标和热门聚集地 [5] - 规划将融合数字化场景,抓准消费趋势,以点带面为区域带来活力和流量,打造文商旅融合的示范样本 [5] 历史文化背景 - 三德里始建于1901年,是武汉现存最古老的里份之一,由浙商刘贻德兄弟创建的“三德堂商号”得名 [4] - 历史上曾是串联粤汉码头与京汉火车站的百年商脉枢纽,1927年中共妇女运动领袖向警予曾化名隐居于此主编《大江报》 [4] - “巷遇”系列是武汉文旅集团打造的文化街区IP,旨在深入挖掘汉口历史风貌区文脉,将保元里、三德里、汉润里等街区串珠成链 [4] 商业模式与合作伙伴 - 项目将引入具有丰富经验、专业能力和强大资源的优质招商运营伙伴 [5] - 合作伙伴将负责项目的产业策划、商业导入、运营管理,并为建筑修缮改造提供合理化建议 [5] - 项目采用“保护+文化+商业”的模式,实现古巷肌理与现代潮流的共生互哺 [4]
宿城区以多元业态点燃金秋文旅热潮
新华日报· 2025-10-15 15:00
核心观点 - 宿城区通过举办2025金秋文商旅消费推广季暨第三届咖啡市集等活动 成功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 将流量转化为消费留量 提升了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的影响力并注入青春活力 [1][2] 活动策略与执行 - 核心活动为10月1日至5日举办的第三届咖啡市集 现场汇聚本地潜力品牌与知名连锁品牌 提供咖啡品鉴与制作体验 [1] - 市集配套每天三场主题音乐会 结合本地乐队驻场与中秋特色演出 营造咖啡醇香与音乐律动交织的体验 [1] - 策略上精准把握年轻消费群体追求品质、热衷社交的特点 采用"咖啡+文旅+青年"模式打造多元消费场景 [1] 多元化消费场景拓展 - 牛角村欢乐田园度假区引入顶流儿童IP"蛋仔派对" 举办见面会、主题舞台剧并推出联名文创周边 [2] - 朱海休闲运动小镇推出"水美朱海"水上运动系列赛 每日进行水上飞人表演 并举办多巴胺音乐会和烟花秀 [2] - SU·桥庄度假庄园以萌宠互动为特色 汇聚小矮马、羊驼、梅花鹿等动物陪伴游客 [2] - 同步举办"我的中国梦"国防军事展 展出战斗机、坦克、宇宙飞船等模型 [2] 文化教育与本地特色推广 - 宿城区图书馆举办爱国主题教育讲座与中秋灯笼手作等亲子互动活动 旨在传承习俗与厚植爱国情怀 [2] - "金秋丰收·游购乡村"主题市集推出牛角大米、朱海渔鲜等本地土特产 方便游客将"宿城味"与"宿城情"带回家 [2] 长期发展战略 - 公司以潮流聚人气 以特色塑品牌 计划持续培育消费新场景与新业态 [2] - 目标是不断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 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持续迈进 [2]
2025第二届锦绣非遗品牌推广周主活动在成都举行
经济日报· 2025-10-13 11:03
活动概况 - 2025第二届锦绣非遗品牌推广周主活动“锦绣非遗品牌大会”于10月10日下午在成都锦门景区举行 [1] - 活动集中展示了锦绣非遗保护传承的成果,旨在搭建文化赋能产业、资源对接共享的平台 [1] - 活动尾声以传统拓印技艺发布了《“锦绣百业非遗共兴”主题宣言》 [1] 战略举措与平台建设 - 活动发布了《合作创新机会清单》,系统推介了“锦绣联盟”及“百城百艺·新繁棕编”等重点项目 [1] - “锦绣联盟”授牌仪式举行,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丝绸协会会长作为代表接受授牌,标志着跨区域、跨行业的非遗协同创新平台正式启动 [1] - “锦绣非遗品牌推广周”是成都市推动蜀锦蜀绣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2] 行业影响与发展目标 - 活动旨在为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服务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1] - 行业通过整合优质资源,将非遗单项优势转化为“锦绣百业”产业集群动能 [2] - 举措有力促进区域协作深化和文商旅融合发展 [2]
绽放独特魅力 释放市场活力 润州文商旅融合点亮多彩假期
镇江日报· 2025-10-13 07:32
核心观点 - 润州区通过政策与活动联动成功提振假日消费 重点景区接待游客60.6万人次 同比增长26.65% [1] - 公司以打造特色主题活动和优化消费场景为核心策略 释放消费潜力并为区域经济注入动力 [1][2] 旅游消费表现 - 全区重点景区累计接待游客60.6万人次 同比增长26.65% [1] - 京畿路街区接待市民游客达23万人次 街区商铺表现抢眼 [1] 商业活动策略 - 万达广场开展国潮消费季活动 包含潮玩、好礼、演出及爱国快闪、民谣之夜、亲子跑等 [1] - 西津渡古街通过多元活动吸引省内外游客沉浸式感受文化魅力 [1] - 京畿路街区化身街头艺术大舞台 本土乐队三场高质量演出及3处艺术转角20余场次演出带动人气 [1] 未来发展导向 - 公司将继续以“乐享润州”消费品牌为引领 紧抓节庆消费节点 [2] - 公司策略为持续优化消费场景 释放消费潜力 以支持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
京口“串珠成链”打造文旅消费新热点
新华日报· 2025-10-12 07:48
文章核心观点 - 镇江市京口区通过老街巷的精细化更新与文商旅融合 成功将水陆寺巷等历史街区打造为城市文旅消费新地标 实现从“面子”到“里子”的焕新蝶变 [1][2][3] 街区规划与定位 - 街区规划采用“一巷一景”策略 挖掘每条巷子的独特基因 永安路美食街坚守市井烟火 水陆寺巷侧重文艺休闲并引入潮流业态 经折巷等以创意装置讲述城市故事 [2] - 水陆寺巷文化商业街区定位为“社区友好型·沉浸体验式”文商旅融合街区 旨在打造城市文化休闲新地标 成为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3] - 老街更新走“小而精”路线 注重历史文脉的深度挖掘传承 更好塑造街巷特质 [1] 业态引入与客流表现 - 国庆长假期间 “苏宁广场+甘露商城+商业城片区”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 显示出极高人气 [2] - 水陆寺巷街区今年以来新增15家潮流餐饮和8家咖啡店 新兴业态如香醋冰淇淋成为流量密码 [4] - 紧邻的苏宁广场和八佰伴引进众多区域首店 如达美乐披萨首日销售额超27万元 创下江苏区域首店首日开业销售纪录 [4] - 永安路美食街在国庆期间日均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 [4] 商圈联动与消费动线 - 通过“商圈+小巷”的无缝衔接模式 将现代商场(如苏宁广场)与具有烟火气的老街巷(如水陆寺巷、永安路)联动 有效延长游客的消费动线 [4] - 这种模式实现了高楼与小巷的时空切换体验 从玻璃幕墙的现代商场步入老街巷 为游客提供差异化消费场景 [4] 治理模式创新 - 治理模式强调社会共治 非政府独角戏 通过成立由24家商户和16名居民代表组成的“商居联盟” 整合社区、商户、居民三方力量 使商户从被管理者变为策划者 居民从旁观者成为监督员 [6] - 通过“政企面对面”恳谈会等形式听取商户一线声音 为街区治理提供真实参考 并聘请企业负责人、媒体记者等作为商居发展观察员 为联盟提供专业指导与资源链接 [5][6]
经济视点|卫滨区双节期间“文商旅”融合促消费 激发市场新动能
搜狐财经· 2025-10-12 01:57
核心业绩表现 - 双节期间(10月1日至8日)三大商场总销售额达9457万元,同比增长43% [1] - 同期总客流量达61.3万人次,同比增长20% [1] - 市场活力通过文商旅融合消费场景实现显著提升 [1] 核心商圈与活动策略 - 以胖东来生活广场、平原商场、百货大楼、东方文化商业步行街为核心商圈 [1] - 整合文创、非遗、美食资源,打造文创潮品展、非遗美食市集及“石榴花开”主题场景 [1] - 结合漫展、车展、摇滚音乐节等互动项目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1] 促销与销售模式创新 - 平原商场与百货大楼采用“线上增长线下”联动促销,推出满减优惠、直播带货活动 [1] - 同步开展家电、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带动绿色智能商品销售增长 [1] - 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 [1] 未来发展规划 - 下一步将以“嗨在卫滨”品牌促消费活动为载体 [2] - 围绕第四季度在大型商业综合体举办各类展销、促消费活动 [2] - 旨在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
蜀山“双节”消费热潮涌动
搜狐财经· 2025-10-11 03:55
核心观点 - 蜀山区在国庆中秋假日期间通过文商旅融合与线上线下联动模式 成功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重点监测商业体销售额超3.2亿元 客流量超400万人次 [1][3] 商业综合体与街区表现 - 合肥万象城和之心城连续8天占据“高德扫街榜”合肥逛街指南前列 显示强劲的商文旅融合发展势头 [3] - 合肥万象城客流量近100万人次 销售额超过1亿元 [6] - 全区重点监测的11家商业综合体和街区累计销售额超过3.2亿元 客流量超过400万人次 [3] - 主要商业体通过特色活动吸引客流 包括非遗鱼灯展示、湖畔啤酒节、非遗周活动、互动嘉年华和中秋游园会等 [4][6] 汽车与家电大宗消费 - 汽车消费作为主力军 蜀山分会场举办2025合肥国际新能源汽车展览会 汇集比亚迪、大众、奇瑞等主流品牌 [8] - 展会采用线下展销加线上直播模式 结合品牌优惠与政府补贴 假日期间30余家车企销售额累计突破1.3亿元 [8] - 京东MALL手机数码与智能家电区域销售火爆 推出多种优惠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一站式采购 [9] 未来促消费活动规划 - 蜀山区计划围绕双十一、元旦、春节等节点 在汽车、数码、家电、百货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促消费活动 [9] - 未来策略包括创新消费场景、培育新型消费、放大“首发经济”效应以维持消费热度 [9]
陕西:人文魅力与经济活力相辉映 暖心服务与有力保障共护航
陕西日报· 2025-10-10 06:41
旅游市场整体表现 - 国庆中秋假期西安市共接待游客2007.7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9.59亿元 [2] - 全市构建了以46项市级活动和395项区县级活动为支撑的特色文旅活动格局 [2] - 陕西省文博单位在假期共接待观众748.06万人次 [4] 重点文旅业态与消费 - 重点监测的5个旅游休闲街区接待游客402.61万人次,实现营收3.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1%和38.7% [3] - 大唐不夜城接待游客288.2万人次,实现营收2.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2%和64.66% [3] - 21台重点旅游演艺共演出1188场,吸引游客95.2万人次,同比增长7% [2] - 10个文商旅融合消费聚集区累计接待市民游客535.8万人次,同比增长9.46%,实现营收4.53亿元,同比增长11.1% [3] - 西安市旅行社接待国内团队游客42.5万人次,同比增长9.3%,接待入境团队游客8258人次,同比增长55.1% [2] 交通物流与出行保障 -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假期起降航班8053架次,运送旅客122.3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2%和2.4% [6] - 10月1日机场单日运送旅客16.1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6] - 9月30日至10月8日,西安地铁线网累计运送乘客3869.9万人次,日均430万人次 [7] - 假期陕西电动汽车高速路日均出行达50万辆次 [13] 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保障 - 西安地铁假期共开行列车43327列次,临时加开列车36列次,线网运行图兑现率和列车正点率均为100% [7] - 陕西电网全网最大负荷达2923万千瓦,同比增长3.5% [12] - 国网陕西电力累计安排生产值班人员1.74万人次、抢修人员5907人次,配备抢修车辆1785台 [12] - 国网陕西电力在重点充电站安排值守工作人员240人次,为重要客户配备专属客户经理,开展驻点服务865人次 [12][13]
百集微短剧《钟鼓楼前》定档10月9日,开启胡同烟火全球之旅
新京报· 2025-10-09 16:16
项目概述 - 百集微短剧《钟鼓楼前》将于10月9日在海内外主流平台同步上线 [1] - 该剧由东城区委宣传部出品,中文在线集团承制,以创新微短剧形式讲述新时代北京故事 [1] - 剧集采用轻喜剧风格,每集时长1-2分钟,已入选2025年度"北京大视听"网络视听精品创作项目,并获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荐剧目 [1] 内容与主题 - 剧集扎根北京东城区文化底蕴,聚焦钟鼓楼旁一户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以中外文化交流为核心情节,讲述青年张敬东与父亲的文化观念冲突及俄罗斯留学生叶琳娜加入后带来的新活力 [1] - 取景地贯穿东城区文化地标,包括钟鼓楼、古观象台、明城墙遗址公园、史家胡同以及便宜坊、吴裕泰、稻香村等老字号,共同构筑生动的北京文化全景图 [2] 发行与传播策略 - 国内发行平台包括央视频、北京东城APP等官方平台,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以及腾讯视频、优酷等长视频平台 [2] - 依托中文在线集团的国际化布局,剧集英文译制版将在海外短剧App FlareFlow及YouTube、TikTok等海外平台同步推出 [2] 文商旅融合实践 - 剧集是东城区文商旅融合的创新实践,播出期间同步启动"《钟鼓楼前》同款"消费体验活动,联合13家商户推出系列主题产品,如"钟鼓时雨茶饮"、"隆福寻宝套餐"、"翠谷幽兰"主题茶礼等 [2] - 观众可在颜料会馆等取景地体验联名套餐和特色活动,实现从"云端追剧"到"实地打卡"的无缝衔接 [2] 战略定位与规划 - 微短剧被定位为城市形象宣传和文旅融合的"战略加速器" [3] - 东城区将通过三大策略系统推进:深化"场景叙事"让城市IP活起来,打造"瞬时转化"闭环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消费,借势"北京大视听"政策平台让精品内容从成功作品跃升为文化现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