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混合所有制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七年混改绘就方大集团东北制药新画卷:民生温度与细胞治疗创新的交响
证券时报网· 2025-07-20 17:39
混改成效与民生保障 - 公司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成功打破体制壁垒,实现高质量发展[1] - 旗下药房长期供应2元/板的对乙酰氨基酚片和1.6元/瓶的维生素C片等平价药品[2] - 以"零缺陷项"通过美国FDA膳食补充剂现场检查,获得国际高端市场认可[2] - 7年累计投入近3亿元用于产业扶贫、乡村振兴及抗疫救灾等公益项目[2] 管理机制优化 - 去年收到员工合理化建议1345条,其中900多条被采纳实施[3] - 每日"产销衔接会"30分钟内完成生产、销售、物流协同决策[3] - 合同审批实行差异化流程管理,体现精细化运营理念[3] 创新研发转型 - 采用"自主研发+联合开发+项目引进"三轨并行模式,在上海设立生物研发基地[4] - 收购北京鼎成肽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获得TCR-T、CAR-T等细胞治疗技术平台[4] - 已开发10余款针对胰腺癌、结直肠癌等疾病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4]
七年混改路:方大集团东北制药“破茧成蝶”驶入生物创新药赛道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7 20:46
混改成效 - 公司自2018年加入辽宁方大集团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后,成功突破体制束缚,实现从传统制造向生物科技前沿的转型 [1] - 混改后公司建立畅通的员工建言渠道,2022年收到1345条建议,其中900多条被采纳,近三年累计兑现创新奖励2700余万元 [4] - 引入方大集团精细化管理理念,通过"产销衔接会"和严格合同审批流程,实现效率与风险的双重把控 [4] 民生战略 - 公司设立"民生小药片专柜",提供2元/板的对乙酰氨基酚片和1.6元/瓶的维生素C片等平价药品 [2] - 以"零缺陷项"通过美国FDA检查,获得国际质量认可 [2] - 七年来累计投入近3亿元用于社会公益,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2] 创新布局 - 采用"自主研发+联合开发+项目引进"三轨并行模式,加大研发投入 [5] - 在上海建立生物研发基地,收购北京鼎成肽源生物技术公司,切入细胞治疗领域 [5] - 鼎成肽源拥有10余款针对胰腺癌、结直肠癌等实体肿瘤的细胞治疗产品 [5] - 2023年上半年启动大规模硕博研发人才招聘,打造生物医药人才高地 [5]
中诚信国际:国铁集团具有较强偿债能力
中国经营报· 2025-06-30 20:05
铁路行业整体情况 - 2024年以来铁路客运量持续增长,货运量稳步提升,行业整体向好 [1] - 预计未来铁路客运将维持高位运行,货运在经济"弱复苏"和"公转铁"政策下保持低速增长 [1] - 2024年铁路旅客发送量40.85亿人次,增速超过10%,货物发送量39.85亿吨,连续8年增长 [2] 国铁集团经营业绩 - 2024年铁路旅客发送量和周转量分别同比增长11.9%和7.3% [2] - 铁路客运周转量占全国比重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很强竞争力 [2]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2%至12830.38亿元,利润总额大幅增长 [2] - 营业毛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盈利能力有待改善 [2] 多元化业务发展 - 公司通过扩展客运服务功能、推进车站商业和旅行服务等多元化业务增加经营效益 [3] - 随着市场化程度提高,未来多元化业务规模和盈利水平有望提升 [3] 偿债能力与财务状况 - 公司总债务规模6.20万亿元,较上年增加1.14%,总资产9.76万亿元,同比增加4.39% [4] - 负债率由2023年的65.56%降至63.52%,为12年来最低水平 [4] - 公司具有极强的偿债能力,得益于资金调配能力和政府政策支持 [4] 未来发展战略 - 公司实施资产资本化和股权多元化战略,构建"运输主业提质+多元经营创收"模式 [5] - 2025年将深化高铁网络资产证券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 [5] - 预计2025年末总资产规模突破10万亿元,2026年初负债率有望回落至63%以下 [5]
超700亿元!江门发展集团总资产规模创新高
南方都市报· 2025-06-30 19:26
公司概况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资产规模快速增长至超700亿元,创下新高 [1][4] - 公司主体信用评级提升至AAA,为江门首家AAA级国企平台 [1] - 公司于2022年9月整合重组,围绕江门市"六大工程"和"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战略布局 [1] - 2024年底总资产达698亿元,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增超10% [1] 战略布局 - 公司坚持"一体两翼六大板块"战略,主要布局产业园区开发与运营、房地产及城市更新等六大板块 [1] - 2025年明确以"产业投资"为主业,聚焦"内强管理、外拓市场、深化改革"主线 [2] - 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数字化转型及资产整合,围绕总投资307亿元推进34个重点项目 [2] - 深化"十件大事",包括人才制度改革、产业集群打造、农文旅融合等,锚定千亿级国企目标 [2] 业务表现 - "江门优品"上半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 [4] - "江门文旅"开通赤坎-珠海长隆联线游、深圳机场专线,研学业务创收超360万元 [4] - "江发地产"前5个月累计完成投资4.38亿元 [4] - 金羚集团MiniLED太阳能电视量产,制冰机布局成型,广交会揽单超300万美元 [4] - 数字江门公司智慧停车项目落地,携手华为探索AI智算中心 [4] - 成功发行10亿元AAA级公司债,前5个月完成投资9.08亿元,达全年目标48.52% [4] - 完成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圳市同川科技有限公司超千万元股权投资 [4] - 江门文旅交通集团携手科技企业筹建低空经济运营中心 [4] 子公司发展 - 旗下包括江门文旅交通集团、江门置业发展、江门金羚集团、江门广悦电化公司、江门农控集团、江门金控公司、江发产业园集团、数字江门公司等 [2] - 各子公司均明确了2025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2]
67岁东航原董事长刘绍勇“落马”,3年前卸任董事长
南方都市报· 2025-06-28 17:06
公司高层变动 -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书记、董事长刘绍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 - 刘绍勇于2022年7月22日退职(不退休),距东航MU5735空难事件不足半年 [6] 公司经营历史 - 刘绍勇2008年空降东航时,公司归母净亏损约139.28亿元,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约436.76亿元,负债总额超过资产总额约110.65亿元 [3] - 刘绍勇主导东航与上海航空在2009年完成重组,带领公司走出资不抵债困境 [3] - 2009年至2018年被公司称为"黄金十年",创造了最长盈利周期和最大增量改革 [6] 公司改革与资本市场 - 东航成为首个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的民航企业,集团三级企业均完成混改 [4] - 东方航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航空混改第一股"于2021年6月登陆A股市场 [4] 重大安全事件 - 2022年3月21日东航MU5735客机在广西梧州坠毁,机上132人全部遇难 [6] 行业监管动态 - 中央巡视组2023年下半年对东航开展巡视,重点检查违反政治纪律等问题 [7] - 中央巡视组强调巡视中管企业是推进反腐败斗争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6]
广汽董事长冯兴亚回应埃安员工持股风波:责任的包袱,我甩不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1 09:33
广汽埃安员工持股风波 - 网络传闻称广汽埃安因未按计划上市导致员工内购股票无法赎回本金 但高管可提前退股 公司声明称该信息毫无事实依据 [1] - 广汽董事长冯兴亚澄清传闻为捏造 强调所有员工持股均受5年锁定期约束 离职员工需等到2027年锁定期满才能按上年度净资产估值取回资金 [1][2] - 离职员工持股计划规定适用于所有员工包括高管 例如2025年离职者需参照2024年净值在2027年赎回 [4] 广汽埃安混改与上市背景 - 2021年8月启动混改 11月推进分拆上市 员工持股及引入战投是核心策略 旨在解决新能源领域资金需求 [4] - 2022年员工持股平台"珠海与埃同行投资合伙企业"成立 员工持股比例达4.55% 时任总经理抵押房产投资2000万元 [5][8] - 原计划2023年IPO融资500亿元用于研发 但受"827新政"影响上市进程受阻 [9] 公司经营现状与应对措施 - 2024年广汽埃安销量首次下滑 估值降低引发股东信心危机 [10] - 公司启动三年"番禺行动" 重点包括组织架构重组 自主品牌一体化运营及研发流程改革 预计2025年推出三款新车型 [12][13] - 提供员工持股退出备选方案 如集团增发收购或股东分红 强调困难员工将获帮扶 [13] 高管表态与未来规划 - 前总经理古惠南公开声明未提前赎回本金及利息 驳斥高管特权传言 [10] - 冯兴亚表示将聚焦提升埃安估值 通过研发体系改革降本增效 已获股东大会通过 [13] - 公司迁址番禺化龙以贴近业务前线 称改革阵痛期需员工与公司共渡难关 [14]
昔日医药流通巨头海王生物自救困局:耗时三年的国资重组计划落空,两年累计亏损近30亿元
华夏时报· 2025-06-13 22:50
公司财务危机 - 海王生物2023年和2024年累计亏损近30亿元,2024年净利润亏损14.82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5.19亿元 [5][10][11]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89.76%,短期借款99亿元,货币资金仅32亿元,流动性风险显著 [5][14] - 应收账款规模达153.6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超过50%,相当于年度营收的两倍 [5][14] 国资重组失败 - 公司耗时三年的国资重组计划终止,原计划以每股2.43元向丝纺集团出售3.157亿股股份,交易总额7.67亿元 [6][10] - 重组失败原因包括子公司数量多导致尽调复杂、国有资本决策程序审慎以及2024年业绩进一步恶化 [6][10][12] - 创始人曾承诺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达2亿元、2.5亿元、3亿元,但当前经营状况使承诺完成可能性极低 [12] 扩张策略弊端 - 2016-2018年通过大规模并购实现营收从136亿元增至383亿元,但累计投入49.48亿元收购78家公司导致负债高企 [13] - 2021-2023年资产负债率从80.57%升至86.94%,财务费用从8.07亿元增至9.44亿元,严重侵蚀盈利能力 [13] - "两票制"政策初期带来行业整合机遇,但后续集中带量采购压缩利润空间,毛利率持续下滑 [13][14] 行业环境变化 - 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导致药品价格下降,医药流通环节利润减少,医保控费措施延长应收账款回收周期 [14] - 行业集中度提升,国药控股、上海医药等大型国企凭借资金和政策优势挤压中小型企业市场份额 [14][15] - 医药流通领域呈现强者恒强态势,公司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持续下降 [14][15] 未来转型方向 - 公司表示将继续寻求与其他国资主体的股权合作,重点聚焦医疗器械业务资源整合和市场拓展 [15] - 行业深度洗牌背景下,民营企业需探索新商业模式,但高负债和持续亏损制约转型进程 [15]
逾三年易主“长跑”宣告终止,海王生物业绩困局待解
北京商报· 2025-06-08 19:36
控制权变更终止 - 公司决定终止控制权变更及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原计划通过股权转让、放弃表决权、定向发行股票实现控股股东变更 [1] - 控股股东海王集团原拟将持有的3.16亿股(占总股本12%)协议转让给丝纺集团,同时相关方放弃剩余股份表决权 [1] - 丝纺集团及其控股股东广新控股原计划全额认购不超过6.2亿股定向发行新股以巩固控制权 [3] - 该事项筹划始于2022年3月,因进展缓慢曾被深交所问询,最终各方签署《解除协议》终止交易且不承担违约责任 [3][4] 经营与财务状况 - 公司2022-2024年连续三年亏损,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0.27亿元、-16.9亿元、-11.93亿元,营业收入从378.3亿元降至303.2亿元 [4] - 2024年营收下降主要因医药流通板块受集采政策调整、医疗机构采购额减少及公司主动放弃低效业务影响 [4] - 2025年一季度营收73.76亿元(同比降8.81%),归属净利润0.24亿元(同比降44.38%),资产负债率达89.76% [5] 后续计划与影响 - 公司表示业务正常开展,控制权变更终止不影响经营稳定,将继续与国资主体洽谈股权合作及资源整合 [4] - 独立董事及董事会已审议通过终止定向发行A股事项并签署相关解除协议 [3]
鼎汉技术(300011) - 鼎汉技术“2024年度业绩网上说明会”活动记录
2025-05-21 19:10
创新举措与成果 - 依托年均超一亿元研发投入,构筑核心竞争力“护城河”,在关键细分领域创新突破,如信号电源产品迭代、中/高频车载辅助电源系统装车、轨道交通空调产品技术创新、智慧化解决方案结合多种技术 [3] - 截至2024年底,共参与制定/修订行业标准16项,为5项课题组成员 [3] - 截至2024年底,获得专利总数171项,软著279项;2024年新获专利7项,新增软著16项 [11] - 2024年实施研发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打造数字化实验室集群,优化大数据处理平台,深化前沿技术应用,提升研发智能化水平 [12][13] - 2024年推出PV2RAIL光伏逆变器和采用新一代碳化硅半导体器件的CR450项目辅助变流器 [13] 国有资本赋能与规划 - 2021年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国有资本在资金、业务、资源等多维度赋能,如导入业务资源、支持信贷额度、协助项目落地、输入优秀管理人才 [4] - 2024年9月,控股股东工控资本拟全额认购非公开发行股份,未来国有资本将持续赋能公司高质量发展 [4] 定增与并购计划 - 4月22日收到深交所审核问询函,5月15日披露回复报告及相关公告,后续需通过深交所审核并获证监会同意注册方可实施 [5] - 配备专门投资并购团队,关注优质资产,构建第二增长极,目前暂未有明确意向 [5] 业绩表现与指标 - 2024年度营业收入158,776.9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63% [6] - 销管财费用率较上年同期下降2.42个百分点 [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083.75万元,同比增长26.80% [7] 坏账管理 - 主要客户信誉度高,历史坏账损失少,计提坏账准备是基于谨慎性原则的会计估计 [7] - 建立回款专项管理体系,加强应收账款源头管控,优化客户结构 [7] 持续盈利举措 - 凝聚全员共识,构建积极干事氛围;深化卓越运营,提升管理效能;坚持高水平研发投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优化市场组织体系,拓展市场;丰富资本运作,提升企业内在价值 [8] 盈利能力差距与改进计划 - 因产品结构、交付周期、产业链地位不同,受原材料价格波动、竞争压力影响,研发投入短期未形成规模效益,导致与同行盈利能力有差距 [9] - 改进计划包括业务拓展、降本增效、两金压降 [9] 公司治理 - 形成“国有资本控制力—市场机制灵活力—上市公司规范力”的治理乘数效应,完善“三会一层”治理架构,提高内部审计监察能力,凝聚共识,深化卓越运营 [10] - 成效显著,内部管理规范高效,风险防控能力增强,运营效率和管理效能提升 [10][11] 人才引进与技术创新 - 人才引进方面,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引进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11] - 技术创新方面,推动现有产品升级,加大新领域研究探索及成果转化 [11] 核心业务进展与新产品支撑 - 轨道交通基本盘保持领先,信号电源系统、车辆特种电缆、抱闸检测系统等业务进展良好 [11][14] - 创新产品如铁路平交道口智能安全防护系统第二代产品落地并获奖,巩固传统业务优势,获取增量订单 [11] 业务拓展策略与成果 - 2024年采取“重点布局、全域协同”策略,完善营销体系,实现新增订单量增长 [14] - 2024年新增订单18.36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在手订单25.68亿元 [14] - 在轨道交通基本盘保持优势,在新能源热管理、智能仓储、工业机器人等新领域获得市场突破 [14][15] 响应客户需求优势 - 围绕“以客户为中心”方针,构建全链条高效协同能力,包括销售与服务平台、研发平台、供应链系统、售后维修及运营维护服务体系 [15] 分红情况 - 受外部环境、商誉减值等因素影响,未分配利润为负,未满足现金分红条件 [16] - 自2023年以来经营情况改善,未弥补亏损额收窄,将努力减少亏损,尽早达到分红条件 [16] 光伏业务与CR450列车电源 - 创新研发PV2rail轨道交通光伏电源,正在进行测试认证,市场反馈良好 [17] - CR450项目辅助变流器采用新一代碳化硅半导体器件,处于工程样机装车验证阶段 [17] 减持与退市情况 - 董事长顾庆伟暂无减持计划 [17] - 公司不涉及退市情形 [17] 机器人和AI领域布局 - 推进研发平台智能化、数字化升级,引入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等技术 [18] - 推出多款基于AI技术的智能化系统,智慧化解决方案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65亿,工业机器人产品处于市场拓展初期 [19]
军工热门赛道又现IPO企业!
国际金融报· 2025-05-19 15:51
公司上市辅导备案情况 - 5月12日至5月16日,中电防务、邦正精机、尼索科、鸿翔环境等4家公司进行了上市辅导备案 [1] - 2025年以来,IPO辅导备案新增125家 [2] 中电防务 - 中电防务于5月13日在江苏证监局完成IPO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中金公司 [5] - 公司成立于2006年,注册资本4亿元,专注于军用通信和电子对抗技术研发与生产 [5] - 科研核心能力覆盖短波通信、卫星通信、超短波通信、侦查预警、电子干扰等领域 [5] - 2022年资产总计168.17亿元,营收41.88亿元,净利润3.02亿元 [6] - 南京中电熊猫直接持有公司69.9851%的股份,是公司的控股股东 [6] - 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 [7] 邦正精机 - 邦正精机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本524万元,主营智能自动化贴合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和租赁 [8] - 2024年年收入1.87亿元 [2]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3亿元、1.55亿元和1.87亿元 [9]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3451.65万元、5179.37万元、4159.4万元 [9] - 2022-2024年销售毛利率分别为53.96%、55.41%、43.54% [9] 尼索科 - 尼索科于5月15日向深圳证监局提交IPO辅导备案申请,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 [10] - 公司成立于2012年,注册资本2987.64万元 [11] - 主要从事连接系统接触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通信大数据等领域 [11] - 2022年进行过一次股权融资,国中资本参与了投资 [12] 鸿翔环境 - 鸿翔环境于5月7日向浙江证监局报送上市辅导备案材料,辅导机构为浙商证券 [13] - 公司专业从事建筑垃圾的分类处置及资源化利用 [13]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62亿元、4.45亿元、4.88亿元 [14]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94.71万元、5588.57万元、5005万元 [14] - 控股股东鸿翔控股集团持有公司44.4719%的股份 [14]